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摘要:“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居民消费问题将会成为困扰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先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影响路径。再以1995年至2019年《贵州统计年鉴》的数据作为数据基础,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相关数据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分析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成因,并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贵州省;灰色关联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人口问题是长期性的战略问题,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全面二孩政策的迟滞性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使得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甚至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将会变得不可逆转,使得老龄化将会成为社会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1978年至1999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基本保持在44%以上,自202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6%下降到了2018年的39%,这些数据也体现出居民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促进居民消费、激活经济活力,成为了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加深的中国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任务之一。贵州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即便其在2015年才步入老龄化社会,时间相比其他省份来说算是较晚的,比全国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晚了15年,但是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十分的快,贵州省在200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大约占比为4.4%,与全国的8.87%相差甚远。但是到了2019年,贵州省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约为13.96%,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9.67%提高了4.29%。预估将会在2036年会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3.35万人,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预估将会超过115.25万人,即出现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是老年人的情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势必会对贵州经济的增长造成一定的变化。

(二)研究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趋向放缓的态势,人均的消费水平也趋于放缓,因此需要需找突破口来利用消费刺激经济活力。贵州省在2015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中国来说贵州省是较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但是其老龄化的增速相比其他省是位列前面的,增速较快。近四十年来,贵州省的消费率呈现出波浪式变动的态势,下降的速度较快,而贵州省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体系还不算完善,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亟需改变这一现状。为打破这一僵局,反观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路径分析中,可解析出五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劳动、XX财政收支、收入、储蓄和消费惯性。五个因素通过不同的路径最终形成了消费市场供给减少、人们储蓄意愿提高、消费倾向降低的局面,因此,本文将分析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供借鉴。

(三)研究目的

研究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贵州省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对其饮食、居住等八大要素的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1)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等理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说明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的路径;(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及其关联机制;(3)分析得出的相关数据,探究产生影响的根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积极应对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及的内容。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贵州的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影响路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影响,为贵州省今后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2.实际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未来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老年人口赡养比将会不断地上升,这无疑会加重贵州省的社会负担,对贵州经济发展方面造成消极影响。因此,为减少老龄化它所带来的各种不利的影响,研究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论题可以进一步了解贵州居民消费情况的变化,有利于进行老年产业的开发和老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找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新的消费点来更有针对性开拓消费市场的潜力。

 二、文献综述

影响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口结构,而人口老龄化毋庸置疑是人口结构变量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将综合现有的多元化资料,立足于人口老龄化抑制居民消费的角度,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等的理论成果,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入手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通过供给端影响居民消费

从供给方面,可以从劳动力和XX财政收支两个角度入手分析。首先是劳动力,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使得劳动力的数量减少,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口的身体素质下降,其伴随着的便是劳动力质量的下降,两者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不断降低(赵周华,2018),影响了劳动力的生产率从而影响到社会总产出,导致市场供给受到了影响,居民消费也随之变动;其次是XX财政收支,在经济增速减缓的社会大经济环境背景下,做大蛋糕的速度在不断地下降,但是目前的社会状况对做蛋糕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蔡昉,2021),再加之公共财政负担的加剧使得XX财政收支面临失衡,社会保障体系受到影响,(郭文波,2020),分蛋糕的难度也大大提升,以至于社会贫富差距在不断被拉大,高收入的家庭在生活富足的情况下其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而低收入的家庭由于生活较为贫穷,其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是却因为其收入不足而导致了他们的消费受到了抑制。两个角度的共同作用下会影响到消费市场的供给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导致居民消费受阻,经济活力得不到释放。

(二)人口老龄化通过需求端影响居民消费

从需求方面,可以从收入、储蓄和消费惯性三个角度入手分析。首先是收入,根据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具有一定的分配效应,当人口年龄阶段步入老龄阶段后,收入因大多老年人口无工作而减少,老年人口的收入显示出非均衡性的代际收入增长,使得在收入不平均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局面受到抑制(吴石英,2019)。其次是储蓄,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理论可以推导得知,在人口寿命延长的情况下,为保持在生命周期里能有一定的生活水平,人们会倾向于储蓄多于消费,使得一生当中的消费都比较平滑,没有太大的起伏(王聪,2019)。而人口结构与储蓄率两个要素之间会受到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导致存在“最优增长路径”(吴石英,2017),即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会造成社会的总储蓄率上升,总消费率下降。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留下更多的财产给后代,遗产动机也是老年群体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一大原因(杨成钢,2017)。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使得居民的储蓄增加,消费减少。再者是消费惯性,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可知,人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跨度地去规划自己生活的消费情况。作为理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在之前的生活经验积累下,偏向于性价比高的消费来寻求效益的最大化(曹丙林,2019),从而得出老年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受到消费惯性影响处于较低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情况。

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从而影响到了社会的生产供给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方面,老龄化影响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是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倾向,这两个因素改变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由于老年群体的收入较少,他们的支付能力相比劳动人口的支付能力来说是比较低的,这无疑会抑制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老年群体是医疗、保健和护理等相关行业的的主要消费者,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产业链条会因为市场需求量变动而影响到商品的供给和消费的水平和消费的结构(刘家强,2015),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动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重新调整的僵局,使得社会资源面临着重新配置的局面,致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挑战。在人口老龄化加重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资本积累遭受挑战,导致降低了产商的投资需求和整体的市场预期,从而降低投资的消费潜力效应。

 三、贵州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贵州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目前贵州省正处于现代期,呈现“三低”的社会发展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发展缓慢。贵州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自2013年就达到了7.1%,2014年该比重出现短暂的下降,2015年该指标达到了7.4%,这个指标超过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即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大于百分之七。据2016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得知贵州省在2015年开始正式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其老龄化的速度处于较快水平和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人口年龄结构的重心向高龄化转移。据贵州统计年鉴数据所示,贵州省的自然增长率从1990年的18.82‰下降到2019年的8.02‰,下降幅度较大。除此之外,贵州省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从1995年的5.84%提升到2018年的12.68%,年平均增长3.4%,这也体现出贵州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即便在2016年1月全国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贵州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呈现波动下降,老年人口的占比不断上升,这也导致了劳动人口的占比不断下降,使得老年人口抚养比也在不断地上升,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抚养负担在不断加剧,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贵州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1.消费水平

贵州省居民消费水平自1995年呈现上升态势,到2016年消费水平的上升趋势放缓。1995年贵州的人均消费支出为1944.36元,截止到2019年达到了18296.8元,年均增长9.79%,人均的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关于贵州省的消费率,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陈述。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198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时间贵州的消费率是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甚至乎在1982年达到了消费率的峰值91.9%,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给予了贵州经济活力。第二个阶段是1983年-2005年,这个阶段处于发展阶段,虽然贵州的消费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仍能保持在60%以上的消费水平。第三个阶段是2006年至今,贵州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虽然2012年之后消费率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无法达到第二阶段的60%的水平。在这40年里,贵州的消费率呈现出波浪式变动,下降速度较快。贵州省的居民消费率从1978年到2017年之间的变化趋势与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趋势相似。贵州省在1978年的居民消费率为百分之58.56,到了2017年,贵州省的居民消费率降低到41.48%,年平均下降0.9%。贵州省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与其收入分配不平等、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相对不太完善有所相关,从而居民的消费负担压力加重,导致居民的消费欲望降低从而减少消费。

 2.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有很多种划分方式,本文根据消费商品来进行划分,将居民的消费结构划分成八类,分别是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通过研究各类消费品支出比例的变化,可以对贵州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分析,具体的分析会结合灰色关联分析进行陈述。

(三)贵州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地增加,贵州省人均的居民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特别是2015年贵州省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后,增长率下降得更加的明显。2015年,贵州省老年人口比重达到了7.4%,人均居民消费支出比去年增长了9%。2017年,贵州省老年人口比重达到了8.5%,但其人均居民消费支出比去年仅增长了2.6%。从这些数据可见贵州省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居民消费水平起着消极作用。

 1.贵州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分析——供给端

下文从供给端的劳动力和XX财政收支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劳动力。近年来,贵州劳动年龄人口自2015年的4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488万人,三年时间下降了11万人,下降幅度较高,使得贵州省劳动力供给不足。而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来间接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路径。其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会使得劳动人口的比重下降,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减少。其二是老龄化会使劳动力结构呈现出老化的状态,劳动人口老化改变了劳动群体的整体素质。两条路径的最终结果会共同作用于降低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到社会总产出,进而影响到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了消费产业供给,最终影响到了居民的消费支出。据贵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人均GDP从2015年的6.9%减少到2018年的6%,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处于下降。第二个方面是贵州省的XX财政支出。贵州省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处于未完善阶段,社会保障收入占城镇老年人口收入79.24%,占农村老年人收入26.49%,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倾向性略失衡,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居民收入,影响农村人口的消费倾向和需求。

 2.贵州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分析——需求端

下文从需求端的收入、储蓄和消费行为特点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消费,贵州省的老年人口在退休之后,主要收入来源于之前的储蓄、子女的赡养费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退休金等,但实际上这些收入与老年人在岗期间的工资水平相比是处于较低的水平的,收入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会下降。此外,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均也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二个方面是储蓄,贵州省也面临着预期寿命延长的社会大背景,老年人口为了退休后仍能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会加大储蓄的力度,降低消费倾向。第三个方面是消费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两点,分别是消费惯性和预防性储蓄。首先是消费惯性,节俭的消费习惯使得老年人对消费欲望降低,处于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且贵州省老年消费群体会受到消费惯性的影响购置自己较为熟悉的品牌和商铺,导致老年群体对新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倾向不强烈甚至是抗拒排斥,制约了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遭受降低,消费结构的优化受到阻碍。其次是预防性储蓄,体现在两条路径。其一是预防性储蓄,由于老年人在年老后将会面对较多的不确定事件,而像医疗费用这些刚性支出在不确定性效应下只会有增无减,加上当前持续通胀的经济背景,使得老年群体的储蓄意愿更加强烈。其二是代际作用,贵州省的老年群体除了花费在自己身上的消费外,在“遗赠效应”的驱动下,老年群体会偏向将遗产跨代配置留给子女,其消费存在着跨代替代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使消费率因老龄化程度的深化而下降。

 四、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路径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原因

关于人口老龄化成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分别是社会、生理、制度和人口迁移。首先是社会原因,体现在生育率的下降。目前我国正经历着往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阶段——现代期,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生育率呈现出下降态势。其次生理原因,表现在老年群体的寿命延长,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人们的健康水平上升,进一步使得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再者是制度原因,“全面二孩”政策的迟滞性和衰减效应使得生育率的变化较小。最后是人口迁移,贵州作为内陆省份,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较为落后一点,劳动人口为谋求发展选择迁移到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沿海城市,使得老年人口留守在贵州,老龄化程度加剧。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规律性结果是必然发生的。

 (二)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路径分析——供给侧

从供给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主要从劳动和XX公共支出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劳动这一角度,可以细分成两条路径。其一是当人口结构倾向于老龄化发展的时候,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与此同时受到“全面二孩”政策迟滞性和衰减效应的情况下,0-15岁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呈现出收缩性的人口。结构状态,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的供给受到影响。从2011年到2012年期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了345万人,下降了0.60%,这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开始进入下降的趋势。2012年联合国出的人口报告中显示,直到2035年中国的劳动力都会维持在9亿以上,但是到了2050年将会缩小到6.8亿,减少了20%以上。在一定程度的上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其二是当人口结构倾向于老龄化发展的时候,劳动力结构会呈现出老化的状态,劳动人口老化会改变劳动群体的整体素质,随之影响到劳动生产率。众所周知,劳动者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这是不可逆的,而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工作对于劳动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现在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布在25-44周岁。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35年前中国15-44岁的劳动人口比重会快速下降,而45-64周岁的劳动人口比重会明显上升,并且在2040年会达到峰值,为46%,这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会进入老化状态。这个情况会严重损害我们国家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不利于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会导致我国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和劳动力结构老化,会让我国未来将会长期面临着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压力,也会导致了劳动力过剩和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人力资本质量经受着挑战,共同导致社会整体的劳动参与率下降,降低了社会总产出,从而影响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下降,国民收入受到影响,消费市场的供给被改变,从而也影响了居民消费,消费结构也因此被影响。

其次是XX财政收支这一角度,转移支付和XX购买是老龄化通过影响XX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两个方面。有报告表明,收入以及对收入的支配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人口老龄化会更加影响公共财政收支,增加了财政赤字的风险。人口老龄化也会造成XX要增加养老金、照护服务、医疗水平、社会福利等支出,这会对公共财政支出产生上涨推力,会一定程度稀释人均资本存量,使得居民消费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也会奖励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国民收入增长速率降低会对我没国家的税收也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在宏观税负不变的情况下,这将会让XX公共财政的收入下降。在XX财政收入减少、支出需求的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公共财政收支面临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XX的社会保障供给,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将会因此受到限制,这也体现出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暴露出危机风险,如“养老金缺口”和“财政压力”等,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也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受到了影响,消费需求随之发生改变。XX为了能够平衡好XX财政预算,会选择适当地增加税收。公共支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导致了抑制居民消费的行为,使得居民消费水平降低。从供给的角度分析,其侧重点落在消费市场的变化和老年人口收入的减少,影响了整体的居民消费情况,从而引起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三)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路径分析——需求侧

从需求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主要从收入、储蓄和消费行为特点三个角度入手。首先是收入这一角度,人口老龄化改变了社会生产当中的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两者的比例关系,劳动力资源占比将会受到老龄人口的增加而不断下降,非劳动力的老年人口的占比也将会不断上升,改变了社会人力资源的结构,导致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中,在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之间分配是国民收入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社会保障体系也会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受到很大的影响,迫使XX会让更多的收入直接或间接的投入到老年人人口中,会让XX的收入分配比例失衡。还有人口老龄化可能会让不同年龄段的收入不平等,导致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的问题。而且老年人口的消费和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这会对我国的消费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社会收入分配的改变与不同人口年龄群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需求。其次是储蓄这一角度,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国民储蓄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各达到了88%、83%,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居民增加储蓄。在预期寿命延长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口为了退休后仍能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他们会增加其储蓄倾向,这种社会现象近似于消费的棘轮效应,年龄和储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储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而降低居民的消费。再者是消费行为特点这一角度,老年人口有预防性动机与遗赠动机的存在。预防性储蓄理论也正印证着这一现象,其体现在两条路径。其一是预防性储蓄,由于考虑到未来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之通货膨胀的背景,老年群体会倾向于增加储蓄。其二是代际作用,老年群体除日常的自身的消费之外,还会考虑到遗产问题,将遗产跨代分配给子女上,其消费存在着跨代替代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使消费率因老龄化程度的深化而下降。除此之外,多年的生活经验积累下,老年人会有属于自己的消费习惯,在消费群体里属于理性消费群体,其边际消费意愿和消费的倾向通常较低。老年人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消费惯性,他们会受到来自之前生活习惯的影响从而出现购置之前经常使用的品牌的产品,较为保守的消费习惯使得他们对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不强烈甚至是抗拒排斥。老年人的这种消费行为制约了他们的消费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使得全社会消费水平降低,阻碍了消费结构的优化。

图1路径分析图

d67bc1d77fea41f740e55f7b73816b4a  人口老龄化通过供给和需求两端的五个要素共同作用下,整体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从而降低了居民消费。

 五、人口老龄化对贵州居民消费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模型方法、数据选取

  1.模型方法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贵州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的年龄组人口比重和各类消费项目支出占比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的方式来判断其关联度,关联程度与序列之间的关联性呈正向关系。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如下所述。

步骤一:确定序列

423855ba194f44c9b0be9445bcdd1f7b

步骤四,计算其关联程度

因为考虑到关联系数的数值难以对序列整体关联程度情况进行比较,因此本文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将不同年份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值,便于从整体上进行横向比较,公式如下:

6dac167d3f864a0c72c0c3090ef7d77a  步骤五:关联程度的排序。

对步骤四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排序,关联程度与序列之间的关联性呈正相关关系,对相应的协调性也是正向影响。

2.数据选取

本文根据消费支出的具体形态,将居民的消费结构划分成八大类,分别是:(1)食品;(2)衣着;(3)居住;(4)生活用品及服务;(5)交通通信;(6)教育文化娱乐;(7)医疗保健;(8)其他用品及服务。根据1996年-2020年《贵州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选取并整理了1995年—2019年贵州省消费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数据作为支撑,具体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和消费结构比例(%)

00d1b7a63c252d9199d0c5259b710623

数据来源:1996-2020年《贵州统计年鉴》

 (二)灰色关联分析

利用SPSS软件根据上述关联度计算方法对表1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母序列和多个子序列的关联度。贵州省0-14岁年龄组与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矩阵为:

9a5b861b40bdcde1d7a8c4775cf6015d

而R是贵州省的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相对关联矩阵,而关联矩阵中的关联度r11…r18为0-14岁人口的比重、y21…y28为15-64岁人口的比重、r31…r38为65岁及以上的人口年龄占比与各类消费项目支出的占比的关联度,关联度的范围为0-1,数值与关联度的程度呈正相关,计算结果为:

c0a21a8398602df666b19422fe63eae6  为使分析结果更加清晰,将关联矩阵中的数据按关联度数值大小排序,如表2所示:

f0c04bf867129cdd7a0925a7d9b7a1e9

 (三)结果及分析

上文灰色关联分析所计算出来的关联度数据体现了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也印证了生命周期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相关内容,下文进行具体的分析:

1.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其他用品及服务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的规模逐步扩大,生活的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而变化。面对现在独立倾向的意愿不断增加的社会,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家庭数量会不断地增加,而老年人在年老了行动不太方便并且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在不断地退化等原因下,对家庭生活用品的性能要求逐渐增高,为的就是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故增加了与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的关联度。

2.医疗保健

一方面,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让老年群体在医疗保健的支出增加;另一方面,人的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的趋势,老年群体的患病率也远高于0-14岁和15-64岁的人口,2014年贵州城乡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达到了89.7%,较高的患病率使得贵州省老年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居高不降。当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背景下,老年人口会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老年群体会有购买一系列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意愿,增加了消费支出。

3.衣着

生活品质提升的情况下,再加之老年人群体在体型变化、肤质变化以及心理的转变,更多的老年人群体开始追求衣着打扮的质感和美感。

4.教育文化娱乐

贵州省老年人退休后,其社交圈子发生了改变,老年人会对娱乐活动和继续教育等消费需求增加。根据贵州省2017年发布的关于2015年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成果可知,贵州省的老年群体对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极高,精神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增加了老年人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

5.交通通信

老年人身体机能在逐步地退化,行动不方便,老年群体活动范围基本在居住地附近较小,社交生活圈子变窄,在交通方面的消费支出也会减少。关于通讯方面,即便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的大背景下,老年群体由于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多数的老年人仍会选择老人机,而老人机主要是具备通话的功能,而其他增值功能相对较少,这导致了话费呈现出逐年递减的状态。

6.居住

老年人通常在年轻时已经买好了住房,享受着住房公积金等相关补贴,并且基本在退休前已经把房贷还清。另外,老年群体有生活稳定的偏向,喜欢选择固定住所,生活环境具有固定性。再加之养老院的数量增多,老年人需要的花费在居住上面会更少,总体而言对老年人的居住支出影响较小。

7.食品

随着老年人身体的衰老,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在不断的衰减,新陈代谢的能力在减弱。身体机能使得老年人对食物摄取的总量减少,引起了对食物类型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对食品消费的需求起着抑制作用。老年人逐渐追求营养、绿色的有机食物,对食物的数量要求不高,而且老年人比较节俭,对食物的购买通常会货比三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物品,因此对于食品方面的需求也逐渐降低。在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要注重挖掘食品消费市场的消费潜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综上所述,贵州省居民消费结构正从生存消费型向发展消费性和享受消费型转变。

 六、建议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老年群体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问题的根源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老龄化对居民消费造成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要素对居民收入所造成的冲击,贵州省XX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福利供给,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多渠道措施来切实增加老年人群体的可支配收入,降低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抑制效应。

(二)推动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发展,刺激消费需求

消费源于需求,当老年人口群体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推动发展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有助于带动产业经济的整体增长,并对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提供了正面影响,挖掘老龄化人口的消费潜力,对老年消费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激活产业结构的活力,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满足老年消费需求。除此之外,贵州省还可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避免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结构性冲突,降低老龄化对劳动力质量和劳动力素质的影响程度,利用产业的技术升级来缓解老龄化问题。

(三)加强老年人群体的思想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惯性消费制约着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行为,因此,加强老年人群体的思想教育来转变消费观念对提升贵州省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消费培训有利于树立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念,转变目前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从而扩大老年消费市场需求的规模,推动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的发展。XX可以在社区、广场等场合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对贵州居民进行消费观念教育,提高其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激活居民的消费活力,刺激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晓慧.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X农业探索,2017(03):44-48.

[2]王新逾.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J].市场研究,2018(06):31-34.

[3]赵周华.老龄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J].前沿,2018(05):32-38.

[4]袁萍.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乡村科技,2018(35):52-54.

[5]黄祥辉,魏占祥,杨文兵.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计量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09):39-42.

[6]池若梅.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3):50-56.

[7]李晓文,戴丽娜.人口老龄化对河南省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4):30-35.

[8]徐童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9):185.

[9]曹丙林.人口老龄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9):222-223.

[10]汪伟,刘玉飞.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基于CFPS2012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84-92.

[11]赵周华,王树进.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09):108-111.

[12]吴石英.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49-55.

[13]王聪,杜奕璇.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家庭消费行为——基于CFPS2016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9,10(04):136-152.

[14]蔡昉.中国老龄化挑战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视角[J].经济学动态,2021(01):27-34.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四就快要结束了,在论文完成的最后,我想要感谢曾经给予我耐心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和同学们,谢谢你们。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学术上、论文上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耐心细致、认真负责、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了我。从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老师始终给予我细致的指导和不懈的坚持,在此谨对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其次,还要感谢经济学专业的各位老师在学业上和生活上的循循指导,在这四年里为我传道受业解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感谢父母和朋友们,在我学习期间给予我极大关心和支持,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鼓励和鞭策。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不断前行。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1月2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313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1月26日
Next 2024年1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