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面临的学习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严峻,学习投入作为学习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研究者深入探讨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以及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轻松学习,从而建立良性的学习模式,以及未来工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面临的学习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严峻,学习投入作为学习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研究者深入探讨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以及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轻松学习,从而建立良性的学习模式,以及未来工作选择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学习投入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随机抽取300名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对其学习投入、职业价值观和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随年级升高呈递减的趋势。其中大一、大二学习投入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大三学习投入最低。
  第二,大学生成就感、人际关系水平与情感投入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134*、.135*,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系数R分别.639*,呈显著正相关。
  第三,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9x+14.18;成就感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4x+14.18;人际关系水平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5x+14.18。职业价值观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习投入。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学习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成效,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与选择。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现状以及怎样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消极应对心理应当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学习投入的促进途径必须从明确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入手。
  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职业价值观的明确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1]。如果一个学生建构了明确的职业价值观,就相当于有了目标,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就更加明确,人们为了获得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而努力学习,大学生学习投人水平的高低可以体现出学生学习是否努力,学习投人表现为个体学习时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弹性,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对学习充满热情,沉浸于自己的学习状态之中。另外,有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学习自我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对个体的学习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拟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个体因素着手,探讨他们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为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促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1.2概念界定

  1.2.1关于学习投入的定义
  不同学者对于学习投入的理解定义有所不同。
  Connll和Wellborn等人通过对有活力的行为、积极的情感和朝向奋斗目标的倾向进行研究证明,把学习投入定义为学生开始和执行学习活动时卷入的强度和情感的质量[3]。分为行为和情感两个成分。
  Schaufeli等人认为学习投入分为专注、奉献和活力三个特征,它是一种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与学习活动相关,并且具有持久性与弥散性。专注指个体专注自己的学习,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却不愿脱离这种状态;奉献指个体在学习中能充分体验到满足感、成就感,并乐于在学习中接受挑战;活力指个体精力充沛,有良好的心理负荷能力,自觉自愿地为学习付出努力,遇到困难不会轻易退缩[4]。
  Maslach和Leiter从学习倦怠(1earningburnout)角度来定义学习投入。他们认为投入与倦怠是完全相反的两极,倦怠的特征是玩世不恭、枯竭、低效能感等,投入则是精力、卷入与效能感。学习投入涵盖了行为、情感和认知三个方面[5]。
  总的来说,对于学习投入的研究,重点要对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行为投入(behavioralengagement)是学生为了心理适应和取得学业成就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课堂行为(比如,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搞小动作,不迟到早退等)、对学习任务的卷入程度(如,课堂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举手发言等行为)、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如,主动参加学校活动、配合学校管理等)[6]。
  情感投入(emotionalengagement)在各种定义中,既有指向学习本身的情感,也有指向教师和学生的情感。Finn将情感投入看作是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是指个体感觉到自己对于学校的意义与重要性,价值感指个体对自己在学校所取得成就的欣赏。而Connell认为,情感投入是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反应[7]。
  认知投入(cognitiveengagement)是指两种变量,学生对于学习的心理性“投资”和使用的学习策略。
  本研究采取Schaufeli等人的定义。
  1.2.2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Super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选择具有某种性质的工作,通过实现工作中目标,从而使个人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他指出职业价值观包括15项内容[8]。国内学者宁维卫将Super的15因素的修改为13个因素为利他主义、变异性或追求新意、成就感、人际关系、美感、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安全感、独立性、经济报酬、社会地位、管理、舒适[9]。黄希庭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自我评价,是人们在社会职业的需求上所表现出来的,也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方面上的表现[10]。白利刚、方俐洛和凌文辁则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职业的一种态度与信念,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11]。本文采用舒伯(Super)的定义,把职业价值观定义为具有某种特质的工作。
  1.2.3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班杜拉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学生对成功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的判断”。他认为自我效能感与某一具体的领域与任务相联系,是一个领域特异性的概念。国内学者梁宇颂及魏源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方面: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12]。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取得良好成绩,避免学业失败,和顺利完成学业的能力的自信和判断;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

  1.3国内外学习投入的研究现状

  1.3.1有关学习投入的维度研究
  Connell提出学习投入可分为三个维度,即行为、情感、认知。Schaufeli等人也将学习投入分为三个维度:专注、奉献、活力。我国中文版的量表经过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也将学习投入分为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13]。李西营和黄荣修订了学习投入量表(UWES-S),问卷虽然有一定的信效度,但是对于我国的学情而言是否适用还需进一步考究[14]。孙蔚雯自编的中学生学业投入问卷,包含了兴趣、专注、元认知策略使用、坚持性、深层策略使用、价值以及努力七个维度[15]。杨立军和韩晓玲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不仅可以划分为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行为投入三个维度,而且这三个维度相关性显著,其中认知投入与行为投入相关性最强[16]。
  1.3.2影响因素
  综合国内外学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社会支持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三类。王翠荣初探了影响学习投入的职业成熟度因素,发现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越高,学习投入水平越高[17]。范金刚和门金泽研究了影响高中生学习投入的情境因素,结果显示高中生感知自己所处的家庭心理和班级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18]。石雷山、陈英敏等对影响学习投入的家庭、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经济与学生学习投入存在显著行正相关[19]。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师范学院本科学生300名作为被试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
  表1被试的具体构成情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2测验工具

  2.2.1学习投入量表
  问卷采用我国学者方来坛、时勘等翻译并修订的由Schaufeli等人编制的学习投入量表UWES-S。问卷共20项题目,分为情感、行为和认知3个维度,各维度题目分别包括7项、6项、7项。采用5级评分,5代表完全符合,4代表比较符合,3代表不确定,2代表不太符合,1代表完全不符合。得分越高,学习投入水平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0.95[20]。
  2.2.2职业价值观量表
  问卷采用宁维卫在Super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WVI)的基础上修订的中国版的《职业价值观问卷》[9]。包含52道题目,选项包括从“非常重要”到“很不重要”五个等级,采用5级计分,分别赋以5-1计分,得分越高,该职业价值观受重视程度越高。量表共有社会交际、利他主义、美感、独立性、人际关系、变异性或追求新意、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安全感、舒适等13个因素。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98。
  2.2.3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问卷采用染宇颂、周宗奎等人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分为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两个维度,共22道题目,每个维度各包括11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选项分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五个等级,采用正向计分,分别赋以1-5分,分数越高,效能感越高。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和0.752[12]。

  3结果

  3.1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

  3.1.1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况
  通过对300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其学习投入的总体情况,如表2:
  表2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学习投入量表一共包括2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5点计分方法,其中“不确定”记为中等水平,赋值为3,因此该量表的总体中等水平为60分;行为投入共包含6个项目,因此中等水平计做18分;认知投入共有7个项目,因此中等水平记为21分;而外情感投入包含7个项目,因此中等水平计分为21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投入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分都略低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在这几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大学学习投入的平均得分为59.92分,低于标准中值60分,最高100分,最低20分,标准差为12.42。
  3.1.2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
  3.1.2.1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检验
  对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进行差异比较,以下表3为所得结果:
  表3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男女差异(M±SD)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总体学习投入和认知投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这两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1.2.2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不同年级被试在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得分进行ANOVA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表4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M±SD)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总体学习投入四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判断出方差具有齐性,所以选用LSD法进行各组均值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事后检验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注*.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从表5可以看出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三进行比较的sig.值分别为0.000、0.003,都小于0.05,这说明大二、大三与大一的行为投入在0.05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大一最高,其次是大四、大二,大三最低。
  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大二和大三、大四进行比较的sig.值分别为0.004、0.000、0.000、0.000、0.021,都小于0.05,这说明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大二和大三、大四的认知投入在0.05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大一最高,其次是大二、大四,大三最低。
  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大二和大三、大四进行比较的sig.值分别为0.002、0.000、0.000、0.000、0.005,都小于0.05,这说明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大二和大三、大四的情感投入在0.05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大一最高,其次是大二、大四,大三最低。
  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大二和大三、大四进行比较的sig.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43,都小于0.05,这说明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大二和大三、大四的总体学习投入在0.05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大一最高,其次是大二、大四,大三最低。
  综上可知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总体学习投入四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大二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总体学习投入四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大一的学习投入明显高与其他几个年级,大三的学习投入最低。
  3.1.2.3不同专业性质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学习投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表6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专业性质差异(M±SD)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总体学习投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这四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1.2.4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7:
  表7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生源地差异(M±SD)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由表7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总体学习投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这四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分析

  3.2.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
  对300名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由表8所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子的平均数大约在12.15~15.83之间,根据得分越高,表明该职业价值观倾向越高,重视度越高的计分原则,“成就感”、“独立性”、“人际关系”排在前三位,说明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标准以“成就感”、“独立性”、“人际关系”为重;“社会交际”“美感”和“变异性或追求新意”排在后三位,说明大学生认为工作中的“社会交际”“美感”和“变异性或追求新意”不太重要。由此我们大胆推测大学生成就感、独立性以及人际关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投入,并进行回归检验。
  3.2.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
  对300名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以及其两个维度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下:
  表9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一共包括22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5点计分方法,其中“一般”记为中等水平,赋值为3,因此该量表的总体中等水平为66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共包含11各项目,因此中等水平计做33分;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共有11个项目,因此中等水平记为33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总体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分都略高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在这几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
  3.2.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学习投入、职业价值观中大学生重视纯度前三的三个因素:成就感、独立性、人际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如表9:
  表10职业价值观总分、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的相关情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成就感、人际关系总分与其情感投入相关显著,这说明大学生成就感、人际关系水平(成就感、人际关系水平得分越高,表明重视程度越高)与情感投入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即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学习投入量表得分越高,学习投入越多;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
  3.2.4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从上面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职业价值观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学习投入看作因变量,职业价值观中的成就感、人际关系两因子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看作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大学生学习投入、职业价值观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由表11可以看出,△R2学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0.97,△R2成就感得分=0.88,△R2人际关系得分=0.90,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和成就感、人际关系得分分别可以独立解释总体学习投入得分97.4%、88.2%和90.0%的变异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回归系数β=0.99,t=101.07,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9x+14.18;成就感得分的回归系数β=0.94,t=45.21,P<0.001,成就感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4x+14.18;人际关系得分的回归系数β=0.95,t=49.61,P<0.001,人际关系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5x+14.18。

  4讨论

  4.1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整体情况讨论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得知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个因子都处于中等水平。这与陈芳教授研究结果有是相似的[21]。在一个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的年代,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些消极应对学习的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坐最后一排开小差,逃课,这些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对于课堂作业更是网上照搬过来,基本上不经过任何的思考,完全是敷衍。对于这些现象的发生,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4.2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情况讨论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投入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投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男女平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男生和女生受到的待遇日趋一致。
  对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发现,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投入要显著高于其他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且大三的学习投入最低。产生这样的结果有一定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与大三、大四的学生相比,大一、大二学生刚刚离开高中,进入大学,对大学任何事充满好奇,又处在适应阶段,对课堂上的大学老师讲的道理深信不疑,还是秉承高中时代的模样,认真乖巧。另一方面,大一、大二有许多证书要考,还有各种竞赛,奖学金,校优干等荣誉等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充满热情。相对而言,大三、大四的学生就相对自由了,他们在学校是过来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不屑一顾,他们更多的投入是社交领域,交朋友积累人脉;做兼职,积累经验。所以学习投入相对较少。
  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表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学习投入差异不显著。学校在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这可能使得他们的学习投入不存在差异。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总分没什么差别,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村学生的生活水平与城市学生的生活水平差距也相对缩小,这使得在学习投入总体水平、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因子上,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和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情感投入”这个因子上,农村学生的得分略高于城市学生,且差异显著,农村的孩子学费大多是父母的血汗钱,他们深知父母的不易,大多会想着努力学习。

  4.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像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讨论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两个因子,即成就感和人际关系,其总分与情感投入密切正相关。这与刘丽红研究结果相同。[1]也就是说高成就感,高人际关系重视水平的体,造学习上有较高的投入情绪情感意识。大学生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较强的控制欲望,他们渴望成功,喜欢与人一起组团做一些有意的事,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在学习上有明显的的情绪波动。所以高成就感和高人际关系重视水平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是积极的。
  另外,还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即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之间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学霸型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充满自信,会上过高判断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因此会更为用心去做好准备工作,在学习上投入更多;反之,学渣型完全就是一遇到学习有关的事情,就过早下决定放弃,心里想的是怎样复制别人的,完全不会下功夫,学习上投入明显过低。所以高自我效能对学习投入影响也是积极的。
  在对大学生学习投入、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像能感的回归分析中发现,价值观对个体的行动具有导向功能尤其是在成就感和人际关系上。
  对大学生学习投入、职业价值观、学业自我像能感的回归分析还发现,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自觉能够胜任学习任务,对学习的把握较大。

  4.4结论

  第一,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随年级升高呈递减的趋势。其中大一、大二学习投入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大三学习投入最低。
  第二,大学生成就感、人际关系水平与情感投入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134*、.135*,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系数R分别.639*,呈显著正相关。
  第三,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9x+14.18;成就感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4x+14.18;人际关系得分与学习投入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0.95x+14.18。成就感和人际关系水平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习投入。

  参考文献

  [1]邴爽,刘丽红.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专业承诺的中介[J].中国市场,2016,01(1):173-174.
  [2]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测量与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
  [3]乔晓熔.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及其与数学学习投入的关系[D].郑州:河南大学,2003,9-11.
  [4]SchaufeliW.B,SalanovaM,cta1.Themeasurementofengagementandburnout:Atwosampleconfirmatoryfactoranalyticapproach[J].JournalofHappiness,2002,3:74-76.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3-635.
  [6]JenniferF,PhyllisB,AlisonH.SchoolEngagement:PotentialoftheConcept,StateoftheEvidence[J].RenewofEducationalResearch,2004,74(1):62-64.
  [7]SkinnerE.A.,BelmontM.J.Motivationintheclassroom:Reciprocaleffectofteacherbehaviorandstudentengagementacrosstheschoolyear[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3,(85):575-578.
  [8]Super,D.E.ManualfortheWorkValuesInventory[M].Chicago:RiversidePublishingCompany,1970,(32):421-425.
  [9]宁维卫.中国城市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10-12.
  [10]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1994,438-440.
  [11]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1999,31(3):342-348.
  [12]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32-36.
  [13]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18-620.
  [14]李西营,黄荣.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的修订报告[J].心理研究,2010,3(1):84-88.
  [15]孙蔚雯.高中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学业投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27-29.
  [16]杨立军,韩晓玲.基于NSSE-CHINA问卷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结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3):83-90.
  [17]王翠荣.论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1,(3):17-18.
  [18]范金刚,门金泽.高中生学习投入与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227-228.
  [19]石雷山,陈英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71-78.
  [20]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18-620.
  [21]陈芳,刘冬岩.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调查与建议——以福建省三所本科院校为例[J].教育评论,2014,04:78-8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45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8月11日
Next 2020年8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