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

湿地属于极为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在气候调节、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受人类活动影响冲击,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日趋严重,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可以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随着湿地旅游升

  一、某湿地发展概况

  某湿地为淡水湖生态湿地,水域面积为57.2平方公里,水域需水量为6亿立方米,属于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湖区鸟类数十种,主要景观为水、荷花、芦苇、沼泽。该湿地在涵养水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自然功能,同时具备文化、历史与旅游等社会功能。然而在该湿地发展中,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景观逐渐弱化,其旅游特色逐渐丧失,因缺乏有效管理,湿地旅游带来了水体污染,导致湿地生物物种减少。为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提出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二、生态理念与湿地旅游概述

  (一)生态理念概述

  从本质上来看,生态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资源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生态理念将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认为生物圈中各种构件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整体性与关联性特征突出。生态理念坚持以下法则:第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化法则,即自然界属于人类改造对象,也必须尊重其客体;第二,发展观念生态化法则,保证其生态潜力,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良好;第三,科学技术生态化法则,要求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对自然界带来的副作用;第四,生活方式生态化法则,体现在消费方式中,则为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与循环消费。生态理念涉及自然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四个方面。
  生态规划理论主要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学,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湿地旅游,重视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保证湿地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状态。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切入点,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一种科学,重视生态经济系统平衡与效益。

  (二)湿地旅游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湿生、中生及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要素构成,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两大要素。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效益综合性、易变性等特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流量控制洪水、补充地下水、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观光旅游、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湿地旅游则是将具备观赏性湿地作为旅游点,围绕湿地景观、生态环境、物种、历史文化等所开展的旅游活动,湿地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独特的文化内容,是具备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开发模式,让游客在认识与了解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协调湿地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湿地旅游综合效益。生态、景观、人文及交通等要素属于影响湿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态要素包括水质、水量、植物及驳岸,景观要素包括空间结构、视线通廊、游览设施、滨水界面,人文要素主要为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与建筑设施等。

  三、湿地旅游的生态理念研究

  当前,湿地旅游发展面临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湿地旅游缺乏合理规范,管理较为混乱,如营造过多人造设施,严重破坏自然景观;湿地旅游超容量超范围开发;湿地旅游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超出湿地自净能力;社区居民参与程度较低,利益分配不公平。为保护湿地生态,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复合生态理论,对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理念进行研究。

  (一)自然生态理念

  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充分认识并强调湿地自然性,坚持湿地自然原生态,避免大面积开垦造成湿地破坏。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以自然资源为核心,应用天然材料,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景观特性;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重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按照物种保护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种群结构优化与组建技术,利用湿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生物种群相克性,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

  (二)景观生态理念

  在湿地旅游发展规划中,应保证景观生态整体性。景观生态理念在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指导作用体现为:功能分区及生态分区,通过分区避免旅游对湿地保护对象造成破坏,优化配置湿地资源,合理分流游客;提高湿地管理科学性,在景观生态理念指导下,合理规划景观格局,控制游客数量,在空间与时间上对游客进行划区引导;推动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综合效益,协调旅游经营与景观生态系统维护效益,推动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浅析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

  (三)经济生态理念

  经济生态理念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为核心,强调综合性与整体性,其内涵主要为: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经济增长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内,保证生态环境持续性,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四)人文生态理念

  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坚持人文生态理念,应用文化生态学及社会生态学观念及方法,推动湿地旅游人文特色的延续与创新。

  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

  湿地资源具有脆弱性特点,建立于生态理念基础上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进行湿地景观功能分区、重视湿地生态恢复、进行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强化湿地旅游生态管理,完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教育。

  (一)湿地景观功能分区

  按照景观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进行景观功能分析,建立核心保护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区、缓冲区、户外游憩区、湿地旅游服务区。其中核心保护区应重点保护恢复湿地机能,严格控制开发规模与人为干扰,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区展示生物多样性及自然景观,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湿地生态恢复。

  (二)湿地生态恢复

  湿地生态恢复,其目的是再现自我维持的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恢复内容为:湿地生境恢复,进行生态系统地表基地稳定性恢复、自然水系、土壤、生境多样性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应提高植被覆盖率,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三)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其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完整性原则,其设计要素主要为湿地水体景观、植物景观、人文景观及小品设计。

  (四)加强湿地旅游生态管理

  通过生态管理提高生态安全性,维护湿地旅游区经济协调发展,保护湿地旅游居民与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应加强湿地旅游产品开发,如建立旅游文化节,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健全管理机制,保护湿地资源,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教育等。
浅析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
  在该湿地发展中,面临着较多问题,为实现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理念,以生态理念指导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湿地实际情况,进行湿地景观功能分区、重视湿地生态恢复及景观生态设计,完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实现了湿地旅游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结语

  湿地在气候调节、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在人口增长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坏,为加强湿地保护,提出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在概述生态理念与湿地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对湿地旅游的生态理念与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策略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在实现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园园.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李悦.哈尔滨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3]李悦.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01:57-58.
  [4]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07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4月1日
Next 2021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