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摘要:旅游贸易已成为世界主要服务贸易类型之一,其中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长三角三省一市依托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它与城市化和文化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提高了在世界各国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各项数据研究表明,需要通过改造和创新来改善城市的旅游资源。我们需要从旅游供应的角度来重新利用自己现有旅游资源以创建出具有地区特色和魅力的旅游项目;大力加强旅游方面的营销力度来发挥各自特色,并且要更加注重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和营销的改善,来提高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这样可以让长三角旅游贸易获得进一步发展,并且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旅游贸易竞争力特征提出相对应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贸易、长三角、竞争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旅游贸易是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各国各地区旅游开发人员发挥本国资源优势,为本国以外其他各国和地区旅游者提供相关服务的业务。本国旅客和外国游客的跨境游组成了旅游贸易。现阶段旅游贸易成为我国最具潜力、发展最快的绿色朝阳行业。旅游贸易含有游客问询、餐饮娱乐、导览、住宿接待、购物和其他特色服务。 由于旅游贸易的交换成本低于商品贸易的交换成本,所以各国均突出旅游贸易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把推动旅游贸易服务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此项服务突出作用是为了适应游客的需要,在服务进程中不变动货物贸易的持有权。除以之外其它贸易并无区别,旅游贸易同时也是不能储备的。第三,旅游业中有许多服务实体,包括国际旅行社、国际游客、公共旅游组织和私人旅行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贸易发展迅速。如何实现和利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广阔绿色资源,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贸易的市场争力是我们的研究热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的地理位置,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国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已成为学术界最热门的问题之一。 关于国际旅游的差异,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个主要地区,有些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州,城市和地区都是经济利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区域层面中,国家层面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这是我国宏观调控中区域经济差异最典型的层面。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属于我国经济最发达、旅游业最先进的地带之一,广泛的包括了各大历史古迹、人文风俗、文化名胜、自然风光等各种类型,并且长三角地区气候温暖,山清水秀,既具备良好的旅游条件,又有强劲消费能力和旅游意愿的目标客户群。现阶段,长三角区域都在规划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力争将此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并建立强大的旅游发展体系。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尤其丰厚,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市长三角地区包含的十五个城市,都属于我国优秀绿色休闲城市,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旅游发展较好的区域,一直是国内旅游市场的引领者,国际旅游业内权威人士魏小安发表了《长三角一体化优质旅游发展》,在文章中列举了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和发展特点和优势。他提出长三角区域现在属于全球六大产业集群之一,是所有人心之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随着旅游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必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旅游贸易结构中隐藏的某些不足。传统商品加工和制造业为主的货物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但新兴旅游贸易发展却停滞不前。

2020年,国内服务贸易逆差在全球数据排序中位列首位,其中旅游服务方面逆差高达523亿美元,占我国全部服务贸易总逆差的50%。由于国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我国的旅游贸易已经处于逆差的状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贸易先前的国际竞争优势已逐步缩小。通过不断缩小旅游贸易的逆差来提高我国旅游贸易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转折点。

2 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2.1 长三角地区旅游贸易发展的总体分析

2.1.1 长三角地区旅游贸易发展差异(以旅游资源品质为例)

旅游资源的质量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紧密关联。 旅游资源的优劣是该地区旅游市场竞争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本地区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同时可以坚持采用创新的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建设,开发优质的旅游产品,这样旅游资源的品质会逐渐提升,也会不断提升其发展实力。

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国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T1)、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T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T3)、国家家森林公园(T4)、全国重点红色文化保护单位(T5)、国家级文化旅游保护区(T6)、国家级旅游综合示范区(T7)和世界遗产名录(T8)。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之外,与国家级部门评级和国家管辖权评级为这七种旅游资源中的每一种赋予了值1。同时为了确定每个数据间不会产生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本文中将各城市中属于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赋值为2,并在下图将分别体现每个城市旅游资源品质。

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图1-1 长三角各年旅游资源品质情况

  上图1-1是长三角各年旅游资源品质情况。总体来讲,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的品质在不断提升,2012和2013年,区域内资源口质大幅提升,尤其是安徽省的旅游资源质量是第一,浙江位居第二,江苏省紧跟其后,上海排名最后一位。上海市由于旅游资源不多的缘故,其旅游资源品质得分相对较低。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安徽和江苏两个省份的旅游资源品质得分是两极分化的,浙江省所有城市的旅游资源质量得分是相同的。纵向比较,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资源质量稳步提高。 其中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在得分中起着重要作用。

2.1.2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总体优势

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充分反映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衡量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劣,并确定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利用潜力,对于直接引导当地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综合考虑指标、类型、质量得分和资源丰富度的综合考虑,这些指标的结合使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更加全面,而且是可以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的。旅游资源越多,后备资源越丰富,质量越高,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就越大。而且单一的旅游资源类型组合会削弱旅游资源的整体利益。

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图1-2 长三角三省一市历年旅游资源总体优势得分

  图1-2呈现了长三角区域各年度旅游资源的整体状况,在此期间内,浙江和江苏省的旅游资源整体迅速提升,浙江在此区域的地位首屈一指。2016年,浙江省的旅游资源优势总得分超15000分,位居首席,名列第二位的是江苏,自2015年起到2012年,江苏与安徽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到了2013年后,江苏与安徽的得分猛然拉开,2016年,安徽得分超过8000分,上海市排名最后。与其他国家相比上海的旅游资源较少,因此在整体旅游资源中不占主导地位。从2012年到2014年里上海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得分显着提高。

2.2 长三角地区各自旅游贸易发展的现状

长三角三省一市虽然在地理资源上具有特殊的优势,并且相互融合,但长三角旅游贸易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形成了以上海的旅游贸易贸易蓬勃发展,但其他三个地区的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

2.2.1 浙江省旅游贸易发展现状

2020年末,浙江省服务贸易行业进出额达4800亿元,在全国排名中名列第四,其中旅游服务贸易总额达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超六成。而旅游贸易出口额同比接近翻番,到2020年,浙江省旅游发展从供应,产业和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从出入境人数来看,2020年浙江省入境游客人数达到673.4万人,与2019年的556.3万人数相比,同比增长1.9%。而2020年浙江省出境人数达到402.3万人,与2019年的383.9万人数相比,同比增长7.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出境旅游人数虽然低于入境游的人数,但是出境游发展迅速,相比入境游人数则是缓慢增长。从进出口额来看,2019年浙江省旅游贸易出口额232.4亿元,进口额2542.4亿元;2020年旅游贸易出口额186.5亿元,进口额2053.6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这两年浙江省旅游贸易是逆差。虽然2020年旅游贸易的进出口额都在下降,但是与2019年相比这个逆差在不断扩大。

浙江省旅游产业变化形势分析:近五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游客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浙江省提出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大力推进旅游贸易的发展,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到2019年末,浙江共迎来境外旅客450余万人次,实现增长5%,其中境外游客销售收入为33亿美元,增幅为7%,接待住宿客人与2018年相比基本相同,达260余万人次,浙江本地企业接待的游客数量实现增长24%,达到1,391万人。

2.2.2 江苏省旅游贸易发展现状

2019年江苏省共接待入境游客494.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5亿美元。根据《江苏统计年鉴》的往年数据得出,这十年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自然灾害以及人民币与一三年升值,致使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时降低。2018年入境游市场开始回升,无论是收入和游客都实现平稳增长,从境外旅客看,外国人是江苏省入境游客的主要客源市场。在2019年,一半的外国游客选择了苏州,而25%的游客选择南京,占比为15%的旅游者到达无锡,区域城市游客数量差别很大

多年以来江苏历来是外国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伴随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江苏的境外游也日渐增多。境外游的目的已从之前的休闲购物转变为追求高质量的海外生活环境和服务。在江苏的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游客占游客总数的70%,而中国香港,澳门和香港这些地区的游客仅占约30%,但来自香港,澳门和X的同胞依旧是江苏入境旅游的主要来源,而且每年入境游客人数稳步增长。单个旅游市场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中国与X之间以及中国X地区和江苏其他入境旅游主要来源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议的进一步实施下入境游客将越来越多,主要是个人游客。个人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显着特征之一。

2.2.3 安徽省旅游贸易发展现状

安徽是中国拥有丰富优质旅游基础条件的省分。省域接近14万平方公里,黄山,徽州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6个国家5A级自然风景区、105家4A、236个3A风景区以及10家国家风景名胜区和1个国家著名博物馆。近年来,安徽省努力建设三个主要的旅游部门,即安徽大南部国际旅游区,攀巢湖国家旅游区和新安徽北部区域旅游区。 共有三个主要的旅游城市:合肥、芜湖和黄山。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良好,旅游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几。尤其安徽省有许多著名的山川河流,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到2020年,安徽省内建立了11个地市级信息化综合区,57个标准示范景区,47个信息规范公司,争取到2023年完成全行业企业信息化管理9万以上。

与安徽旅游产品相关的外汇收入是全国的1/50,而且自2005年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在全国旅游贸易服务体系中占比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过三十年来,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间,安徽的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从构成来看,旅游产业虽然占比较大,但优质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带来高额的旅游收入。

2.2.4 上海市旅游贸易发展现状

上海是省级行政区域。这些年,由于其悠久的工业和经济基础、优良的管理方法和独特的上海特色,上海已逐渐形成了现代城市、乡村休闲、海滨地区、历史街区、文化创意、商业娱乐和城市公园的特色。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不仅树立了优良的产品形象和独特的品牌形象,而且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声誉,它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盛誉。其中上海的国际入境游客人数继续增长。

2018年度经上海入境的国外旅客达900余万人,实现外汇收入接近74亿美元,2019年入境总人数比2018年提升6万人,收入提升接近10亿美元。经上海入境的游客大部分为外籍人士。2019年,上海的外国游客人数为692.12万人。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嘉定区、宝山区、青浦区、崇明区、杨浦区及虹口区接待旅游人数分别为7591.4万人次、1681万人次、1118.2万人次、1058.16万人次、691.5万人次、253.1万人次、198.59万人次。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指导下,上海应紧跟XXX的要求,以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为目标,并满足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活的期望。 “机制,业务发展,活力,服务”,努力建设新时期、新阶段、新实力和新视野的上海旅游城市。

3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3.1评价方法与模型选择

有关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的方法, 不同的学者和研究团体设计的模型不同, 评价方法也有所区别。本论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因子分析法。该方法主要的优势便是可以简化数据,以此来确定多个变量相互的关系,进而更加明确数据之间的结构,接着便可以通过虚拟变量来对观察到的数据结构予以展示,某些虚拟变量要能够反映出多个变量所共有的重要信息。它和原始变量的不同之处在于,原始变量可用于观测,而虚拟变量则是无法观测的一个变量,我们也常称之为“因子”。换句话说这样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是用来识别并展开数据分析来对变量间关系予以总结,再借以因子对其加以详细描述。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技术来对多项数据性指标展开分析的方法,进而从无数因子中提取公共因子,同时再通过因子方差贡献率便可以搭建一个函数模型,而因子分析法在数学中通常以矩阵形式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F1= a11X1+a12X2+…+a1pXP

F2= a21X1+a22X2+…+a2pXP

……

Fm= am1X1+am2X2+…+ampXP

这个模型的计算思路是把无数有关联性质的指标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将其重新组合成不具备关系属性的指标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从而替换出原始指标。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贸易发展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包括不同领域的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因此,应当从总体目标出发逐步分解各个分目标,最终进行细化三省一市贸易竞争力。以多视角来统筹规划评价系统,以期全面得反映出旅游三大影响因素,全面呈现出系统、层次原则。

代表性和导向性相结合。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指标的选取应当能够体现长三角一体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展状况和成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二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长三角地区城市自身的发展特征,要紧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的地区的旅游基础、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在突出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探究长三角在提高经济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驱动创新发展等领域的薄弱环节。

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指标的选取要有前瞻性,一是能够体现长三角旅游贸易未来发展重点和趋势,从而摈弃明显不符合发展趋势且不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二是指标本身要有延续性,确保未来的可获取性。同时,指标的选取要确保实用性,城市的评价指标应当具有可得性,以保证评价工作继续下去。其次,保持指标体系的开放性,在接下来的转型发展中可以根据发展重点的变动和改革战略的调整等而增添或删减指标,以保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得该指标体系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旅游贸易的转型,以期提升。

3.2.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查阅并借鉴了 2019《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后,再结合所查阅的文献探析相关指标的可获取性,因此,为对三省一市的旅游贸易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将围绕如下指标展开。

旅游资源类指标旅游业是一个省份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吸引客流量驻足的动力。对于旅游区价值的估量,一般会基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三要素展开。例如优质旅游景点的数量表明该地区优质旅游资源的规模和集中度,从而激发了外国游客的热情。因此有必要侧重于选择“旅游景区数(家)”等指标来表明旅游资源质量好坏和数量多少。

2.市场需求类指标

旅游需求是刺激游客采取旅游行为的重要动力,也同样是国际游客流量流动的基本因素,所以它还是考验旅游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在这里选择以“接待入镜旅游人数(万人次)”通过该指标便能充分反映出长三角范围内的旅游市场需求现状。

3.经济产业类指标

第一,每个地区旅游也发展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其涵盖当地发展、城市文明建设、旅游地的资金投入等,这些便构成了游客参与该地旅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之下,这些因素还会变成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游客的各种体验和满意度。 例如资金投入的多少证明了该国对该地区的是否足够重视及其吸收外国投资的能力。所以在这里侧重于选择“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公路里程(千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这些指标来表明。

第二,旅游贸易同样涵盖了许多相关的行业,例如交通、电信、餐饮、住宿、娱乐、零售、教育和医疗保健等,这些行业都在以不同方式支持或支撑着旅游贸易的发展。 因为旅游贸易严重依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集群实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可见,对于各类产业的关联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因此,对其旅游贸易评估时,可以选取“交通、星级餐馆”等指标来展开分析。

4.政策环境类指标

一方面,旅游贸易是离不开当地旅游区发展的,二者相互关联与影响,其影响也包含多方面的,如旅游贸易的市场属性、定位、发展战略等等。当然,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作用。例如,国内政策变化、国际上的一些重要事件、金融环境、技术发现等类似状况。XX为很好的应付各种各样的机会所采取的行动通常对公司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换句话这些采取的行动很可能与企业决策方向和生存发展相挂钩。在这里分别是以 “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职业旅游学校学生人数”等为指标来探讨旅游贸易地区的相关服务管理工作。同时,选取“民航”等指标来重点探析不同地区的出入境政策;再借助“外资金额(美元)”等相关指标对各个地区关于旅游政策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分析;此外,还会按国籍对外国旅游人口进行划分,并以“游客人数”为指标来重点探析旅游贸易展开的国别政策。(备注:上述指标均以“万”为单位)

具体的数据指标列举如下:

(1) 旅游资源:SP旅游地景点数量(个);

(2) 市场要素:OTN接收入境旅游人次(万人次)、OTE入境旅游人均花费(万美元);DT1国内旅游市场收入金额(万美元);

(3) 经济基础:GQP某地生产总值(亿元)、UA已建区域面积(平方千米)、 RD公路里程数(千米)、UFA城镇固定资产投入金额(万元)、FDI外商直接投入金额(万美元)、FIP第三产业与GDP的比值(%)、SHN星级饭店数量(个)、TAN旅行社数量(个)、TCO交通运输;

(4) 政策环境:从事第三产业人员数量(万人)、SSN中等职业旅游学院学生数量(人)、HEN住宿业从业人数(万人)、CEN餐饮业从业人数(万人)、 OTNN接收外国游客人次(按国籍分,人次)、FDU实际花费外资金额(万美 元)、CAN民航国际航线(班);

3.3结果分析

第一步先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用来判断这些指标是否适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然后将公共因子提出,用来减少具有多重共线的因子数量。

3.3.1 信度检验

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进行信度检验。通常CronbachE aN0.8 为内部一致性极好,0.6WCronbach,s a<0.8为一致性较好,Cronbach’s a<0.6则表示一致性较差。检验结果说明(表4.1) , 20个检测条目的Cronbach,s a为0.873, 因此认为一致性较好。

表4.1可靠性统计量表

Cronbach’s a 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 项数
0.873 0.881 20

结果来源:SPSS软件

3.3.2 效度检验

检验结构效度是使用Bartlett和KMO来验算的。一般来说,KM0的数值越是无限接近于1,则可以表明其检验效果是越好的。根据下雨表4.2显示,p=0.000,KM0=0.916则可以表明该指标体系是具有很高的效度的,即适合用因子分析来进行分析。

表 4.2KM0 和 Bartlett 检验

KM0检验 0.916
Barlett 检验 近似卡方 235.121
自由度 75
显著性 0.000

结果来源:SPSS软件

3.3.3 提取公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对模型展开降维之后,再提取>1的有效特征变量,同时利用最大方差法来进行运算得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此时得出的公因子是旋转之后得出的会更加有说服力,根据表4.3表明,特征值>1的因子主要是前面4个,同时这4个因子方差贡献率超过了80%,因此,可以对前面4个公因子用来解释影响旅游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表4.3特征根与方差贡献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载荷平方和 旋转载荷平方和
总计 方差百

分比

累计百

分比

总计方差百

分比

累计百

分比

总计方差百

分比

计分 累百比
18.6465.25065.2508.6465.25065.2507.2661.75361.753
26.145.24170.4916.145.24170.4915.1659.16570.918
33.998.45778.9488.4578.45778.9484.0238.02378.941
41.255.22184.1695.2215.22184.1693.1575.22884.169

结果来源:SPSS软件

表4.3表明了公共因子F1在因子SP上的公告因子F1载荷系数值很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这类公因子是具备解释大多数因子的共同属性的。同样公因子F2在因子OTE、DTL、TAN、TCO、和CEN中,公因子F3在因子UA、RD、UFA、FDL FIP上,公因子F4在因子 OTNN、FDU、CAN上具有解释属性,可将其通过公因子式2、公因子式3、公因子式4代替。因为其比较低的解释力,可以在后半部分的分析核算中消除具有较低的载荷得分的其他因子。所以最终将原来的二十个因子提出由14个因子组成的4个公因子。

表4.4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Fl F2 F3 F4
InSP 0.932 0.225 0.254 0.224
InOTN 0.132 0.255 0.274 0.265
InOTE 0.287 0.972 0.168 0.154
InDTI 0.365 0.954 0.387 0.187
InGDP 0.125 0.385 0.55 0.224
InUA 0.113 0.224 0.856 0.265
InRD 0.224 0.265 0.723 0.154
InUFA 0.265 0.154 0.755 0.187
InFDI 0.154 0.187 0.658 0.224
InFIP 0.187 0.257 0.714 0.265
InSHN 0.325 0.71 0.344 0.154
InTAN 0.254 0.887 0.245 0.187
InTCO 0.471 0.678 0.111 0.244
InTEN 0.356 0.264 0.146 0.588
InSSN 0.266 0.145 0.224 0.662
InHEN 0.380 0.564 0.265 0.663
InCEN 0.115 0.617 0.154 0.538
InOTNN 0.365 0.243 0.187 0.878
InFDU 0.475 0.336 0.411 0.825
InCAN 0.694 0.145 0.367 0.769

表4.5概括并计算14个因子得分的结果。

表4.5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Fl F2 F3 F4
InSP 0.893
InOTE 0.797
InDTI 0.795
InUA 0.756
InRD 0.773
InUFA 0.755
InFDI 0.758
InFIP 0.771
InTAN 0.787
InTCO 0.778
InCEN 0.767
InOTNN 0.778
InFDU 0.745
InCAN 0.769

结果来源:SPSS软件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4个公因子公式:

Fl = 0.193lnSP

F2 = 0.097lnOTN + 0.095lnDTI + O.OSllnTAN

+ 0.078lnTCO + 0.067lnCEN

F3 = 0.056ZntM + 0.073/〃如 + 0.055/〃 UFA

+ 0.05 87hFZ>/ +0.07 IZzzF/P

F4 = 0.078lnOTNN +Q.Q^5lnFDU +0.069/”CAN

3.3.4 因子命名

公因子提取之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命名公共因子,并缩小原始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因子命名的原则把相似含义的不同因子进行合并,然后用统一标准化的公因子替换出其它因子。例如,在上述的公因子式F2中,根据其载荷系数较高的因子数,分别是OTE、DT1、CEN、TAN和TPC,可对其命名为“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而在此因子范围中载荷系数最高的便以“旅游资源”来命名;而在上述的公因子式3中,根据载荷系数占比较高的四个因子,分别是RD、UFA、FDR、FIP,所以在命名规则上将分别归为“城市发展”、“旅游经济”和“产业基础”。再基于公因子式F4中,其具有较高载荷系数的因子,分别为OTNN、FDU、C4V,因此,这部分便可以命名为“旅游政策环境”。

从因子得分结果我们发现:

1.长三角的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包括旅游名胜区、热门度假胜地、自然保护区、寺庙、文化博物馆、动物园和植物园等这些旅游景点是以开展各类活动为主,所以这些地方称之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可说它是旅游过程中最具吸引力的核心。换句话说某地区的旅游景点水平越高,该地区吸引游客的能力就越大,并且越有可能刺激国际游客的流向。 如果其他变量统统不发生改动,长三角范围内所属景区的增量与国际外汇增收的关系如下,每增加一个旅游地区,那么外汇增收0.245%(万美元),这便能够看出旅游地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增强了长三角旅游业务方面的竞争力。

2.长三角的旅游服务供给量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旅游贸易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那便是市场供给量,它直接关乎于旅游的贸易规模,对其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如果基于其它变量处于不变的状况下,每增加1单位的TAN,其TAN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比值情况为0.652%;同理,TCO每增加1亿元,则TCO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关系便是0.0212%;而因子CEN如果每增加1万人,则该因子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关系便是0.241%。通过这些分析,便可以获悉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经营过程中,主要以提供国际旅游服务为重点。同时,随着该项目的拓展,大大提高了旅游贸易竞争能力,当然,在未来也需要创新更多有突破性、建设性的政策,以使得旅游贸易服务越做越好。

3.长三角的经济和城市基础条件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当其它变量恒定不变,在每一单位内来探析UA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是0.355%;每一单位内,RD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是0.0247%;同理可知,0E4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FDI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FIP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分别是0.367%、0.652%、0.322%

综上,如果要做出改革举措,则可以加大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服务行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对长三角旅游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4.长三角的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环境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当其它变量恒定不变,在每一单位变化内,0TNN(每人次)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FDU(每万美元)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CAN(每班次)数值与国际旅游外汇增收的比值分别是0.144%、0.151%、0.164%。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政策制定,特别是移政国别策和外国投资政策,可以充分提高旅游贸易的竞争力。

4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

4.1产品结构的单一性与旅游服务市场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长三角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其具体表现为旅游资源丰富和基础娱乐设施的缺乏。在建立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的开放度和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入境旅游者有更严格的限制,团体游客需要在整个行程中导游陪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各个旅行社增添了非常大的重担。再加上去年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尽管目前的国内旅游经济正在慢慢复苏,但由于国外的严重疫情,国际旅游业务仍没有取得进展。根据当前的国际流行情况和反流行趋势的正常化,旅游贸易的开放仍将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的精准营销和点对点开发,加强XX各部门、关联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来探索各种各样形式,精准连接新市场的路径和服务。

4.2 传统的宣传渠道与游客感知的矛盾

长江三角洲的国际旅游营销薄弱。首先是投资力度不够。中国一直以来都不太关注国际市场的推广,这一点作为世界旅游强国的中国和当今的旅游战略产业地位是相差甚多的。其次是国外分销渠道存在问题,长三角地区在国外市场上的营销策略主要侧重于外国旅游批发商。最后是价格体系比较固化,大多数旅游路线都是包罗万象的,与国际上流行的“基本构图+自由选择”相比价格相对较高,使许多外国游客望而却步。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互联网+旅游”的出现给传统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的冠状肺炎流行病的爆发甚至促进了在线和离线旅游业的转型。 在家庭防疫时期,在线旅游曾经成为人们娱乐的项目。为了确保将来能应对突发的重大危机(如新冠状肺炎),毫无疑问,这种在线旅行形式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展望当今在线旅游的发展前景来看的话,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涉及到的很大问题就是旅行社的功能已经难以发挥。

4.3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

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与文化水平高低一直是和旅游就业水平相挂钩的。而从目前的长三角地区的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者大部分是只有大专学历的,其中大多数都只有中专以上学历。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教育工作通常来自中专院校。导游员的素质教育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近年来,旅行服务质量下降,某些导游在没有特别指示的情况下将游客带到购物中心,迫使顾客购买的同时非法供应商不时地促销假货,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该地区景点的信誉,导致回头客比例下降。

长三角地区的游客接待服务的水平较低,相比于当今高标准化的要求是相差甚远的。尤其表现在很多旅行社质量和价格不一致,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的协议以及对旅行时间表的未经授权的更改。导游未认真履行职责,业务质量低下或直接索取小费,经常与顾客逛街。

5对提高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建议

5.1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发展特色旅游

长三角三省一市不仅要重视在旅游资源上的挖掘,也要加强对旅游产业结构的大力改善,这是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一举,要大力完善与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升级,从而形成高品质的旅游发展格局。1.强调旅游产品之间的差异。因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大不相同,所以在制作当地旅游产品时需要着重强调这些不同。并且通过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到这个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带来的美的体验,还可以深入了解风景名胜区的悠久文化底蕴。2.注重挖掘农民和农村地区的潜力。因为在长三角地区农村的人口数量是非常多的,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大力开发,使农民成为旅游的支柱。这还需要我们各方更大的努力。因为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而带来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代替了以“城市居民出行”的老旧概念,因此对于农民来说,旅游出行已不再是罕见的事。农民旅游不仅是在旅游名胜区观光,而且还在寻找合适合作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当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私家车的广泛使用,自驾游旅行逐步成为城市人民假期旅游方式的主要选择。

制定城市自己的形象,创造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地区依然滞留部分城市还没有开发出自己的旅游产业。各个XX还需要在旅游市场中定位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充分利用旅游市场存在的潜力,创建自己所特有的旅游符号。以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和形象,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给游客更多的人文和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输出,而不是赋予他们重复的自然旅游景观。还要充分理解旅游贸易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方向。

5.2 提高创新意识,加大营销力度

大力鼓励创新并积极研发新的旅游产品。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较多,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因此,该地区需要依靠创新的方式来吸引各路资本注入,尽可能利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并展现与众不同的地区文化。 二是大力发展长三角新旅游胜地,重点突出长三角地区的特色景点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同时,要注重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旅游栖息地,旅游的基础娱乐休闲设施,并废弃单一传统旅游产品。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将努力建造国际旅游文化先行区。 大力推进示范区的国际化战略,从而打造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产品、人才和服务水平。这项建设将根据国际标准优化现有的旅游信息系统,旅游运输系统,住宿接待系统,标志解释系统和财务支付系统,使国际旅游水平更加便捷。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培训和从国外引进国际旅游管理专家双渠道经行。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将引入国际和国内的著名旅游品牌来经营长三角地区的品牌连锁公司以支持国际旅游和文化资本。 其次在各个旅游示范区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旅游品牌。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来宣传旅游信息,还必须认识到创建属于上海的旅游品牌的战略意义。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推广不仅要在国内市场进行推广,而且要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力度。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大部分游客都是国内游客,但海外游客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该地区应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例如它可以积极建立旅游友好型城市,在外国媒体上刊登带有附加促销照片的广告,并举办旅游产品展览。

5.3 加快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高等教育。要加强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要对旅游服务有更高质量的要求。通过密切联系和依靠各高校主修旅游专业的研究者,对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贸易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各个问题加以深入研究调查。从而创设出旅游服务发展的理论支持。因此,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从这几点来进行。建立以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旅游学院或学科。大学注重对优秀旅游人才的培养。管理人才的引进可以直接整合到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人员中,对提升和领导当地游客的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学习高级管理概念还为旅游公司管理和动员下属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二是加强导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鉴于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低,经验不足,旅游专业团队服务不足,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针对长三角地区旅游经营者素质低下,管理方式差,接待水平低,旅游企业领导者环保意识强等问题,应坚持多渠道,多层次的政策。形成学校管理,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采用外部引进出国培训等方法,培养高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

谢 辞

2017年 9 月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安徽科技学院,很幸运能够在这里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给予我指引与动力。毕业临近,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有一些激动,又有一些悲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谢安徽科技学院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在这四年来,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和鼓励,对我耐心指导。教育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谈理想、谈生活。感谢财经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老师的话我都会记着,你们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成长,在校潜心铸剑,未来劈波斩浪。最后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指导,使我得以完成此篇论文。最后祝所有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房玲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探究[J].2019, 13(15):196.

[2]施张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研究[J]. 中国商论 ,2018(35): 80-81.

[3]吴磊、宋晓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顺差向逆差转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4(10):84-87.

[4]闫翠丽,梁留科,刘晓静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一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J].2014, 33(1):63-67.

[5]王永刚,李萌.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跨行政区利益博弈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1, 26(1):24-30.

[6]王娟,张广海.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旅游场能测度与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4): 193-201.

[7]汪德根.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23(5):414-418.

[8]李雪松,孙博文.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996-1003.

[9]刘英.遗产廊道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6(5):218-222.

[10]李琳,彭宇光.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 34(1):25-30.

 

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贸易竞争力评价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352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20日
Next 2022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