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以陕西为例

摘要

陕西省为实现经济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不断在寻求出路,而陕西旅游作为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行业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首当其冲的中坚力量。为了维持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平衡,且陕西没有传统重工业的支持,旅游业的转型改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只有完成了旅游业的改革促进充分就业,才能稳定快速经济发展背后的不安定因素,缓解城市压力。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的就业状况以及历年的旅游入境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进行对比,分析旅游业发展促进就业的因素,找到陕西旅游的优势与不足,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完善旅游政策扩大就业,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本文主要采用了以实证和规范分析为主,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来验证,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分析总结我省现在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政策来促进就业。

关键词:旅游发展;充分就业;区域发展;经济联动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陕西省的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旅游业的重要性也愈加体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需求以外也会选择类似旅游的精神追求。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也让企业家看到了契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从导游到景点服务人员成百上千的人才涌入这些岗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解决了中国第一产业的传统失业问题。

表1-11999年至2013年陕西省旅游人数

年份入境游客(万人)国内游客(万人)

199963.022600

200071.283060

200175.923363

200285.013733

200346.583300

200480.015232

200592.835988

2006106.106950

2007123.448015

2008121.879056

2009145.0811410

2010173.28414458.5

2011187.3217656.7

2012217.7918232.4

2013266.32816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从上表不难看出陕西省的历史意义无须骜述,首府西安作为六朝古都,宝鸡榆林汉中古代也均为名城,延安渭南商洛都是红色地区;总体来看陕西省北倚黄土高原,南邻秦岭群山,西接四川盆地,东有五岳华山,还有风土人情无数。这些都是陕西的旅游资源,我们也正在利用这些大力发展旅游业,相较于十年前陕西增加了近百个AAAA级景区,旅游业的GDP在陕西经济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陕西旅游业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经过多年的发展,位列西北地区第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旅游业是近代才开始兴起的一个行业,在古代虽然没有这种概念但是很早就有了这种雏形,西方的旅游经济起步较早,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很多。而陕西旅游正处于上升阶段,西方的理论经济对于我们并不能完全套用,而且陕西省有着顽固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如何去解决我们就需要去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旅游模式,生搬硬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没有可以足够依靠的重轻工业,所以为了谋求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项目。

2.现实意义

陕西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自然奇观,古城等等都有很多,但相应的由于陕西地处内陆所以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也没有传统工业,劳动力剩余一直都没有缓和过。我国普遍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高失业”状况,就业问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旅游业作为XXX的朝阳企业,陕西的很多景区还没有开发,只要陕西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旅游业必然会解决很多的经济问题。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但这还远远不够,通过探究发现陕西的第一产业仍存在大量待业人员,旅游业也远远没有饱和,鼓励失业待业人员走入这个新型产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旅游业发展促进就业将会是未来数十年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旋律。

二、陕西省发展旅游业对就业的影响

(一)陕西省旅游业就业情况基本分析

1.陕西省在促进旅游业就业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陕西近几年的旅游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XX也是十分重视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个体旅游经营的发展,而且陕西已在全省创立旅游业转型新动能,包括在宝鸡、汉中、韩城3市及临潼、华阴、宁陕、柞水、山阳等数十个市县区开展国家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陕西省旅游业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大量失业待业人员也在完成向着旅游业方向的转型,因为旅游业本身的特性也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这里。

2.陕西省长久以来存在的就业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西安失去经济政治中心地位,日后的战乱年代又饱受摧残,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陕西省就成了我国的农业大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陕西省仍旧出现大面积的“工慌”,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近些年的下海热也引发了人才的大量流失,陕西与其他经济强省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为解决这一系列的就业问题,陕西省出台了“十二五”“十三五”计划。在这其中旅游业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吸引大量的务工人员,从而缓解省内日渐剧烈的就业矛盾。

(二)陕西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就业未来趋势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朝阳产业,它本身就是极具潜力的存在,务工人员想旅游业转移也是一种必行的趋势。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低速运行,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亮点而一枝独秀,其综合带动效应为全省稳定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

表2-1各年份陕西省旅游就业人口与旅游收入增长率

年份入境游客人数(单位:万人)旅游总收入(单位:万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单位:%)

2008125.7278607.020.4

2009145.7051767.9426.5

2010121.87321095.8-24.8

2011187.32691184.211.2

2012217.79321320.0622.8

2013266.30121596.8718.6

2014277.341742.3317.4

2015302.41989.6216.9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

注: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X省以及华侨的人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陕西省从2008年起入境游客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也是水涨船高,每年都能保证10%以上的增长率,由此可证明陕西的旅游业极具潜力。但在近几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这并不是陕西的旅游容量达到饱和,而是我们需要完成新的旅游转型,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能够从旅游业的发展中找到对就业有帮助的地方,解决我们长期的就业问题。

三、旅游业促进就业增长因素分析

(一)本质因素

1.旅游就业种类繁多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产业,它具有很强的覆盖性,涉及到许多的服务业,如餐饮,酒店。一个自然景区可以养活一方百姓,大多数生活在景区附近的人也都经营着个体企业服务于旅游业,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然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虽然相较于沿海城市没有商业上的地理位置优势,相较于北方又没有传统重工业支柱,但是它也有着自己优势所在。例如省会西安作为六朝古都有着其独特历史底蕴,且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实力依旧不能小觑,大量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佛教圣地大雁塔、古建筑钟楼、道教发源地楼观台等等具有历史痕迹的名迹,还有久俱盛名的度假村袁家村、马嵬驿、水街等,当然还有红色地区延安渭南等等。

各种各类的旅游景区也为创业就业提供了契机,在这里做以区分就业者,分为直接旅游就业和间接旅游就业;直接旅游就业就是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就业,如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旅游饭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间接旅游就业就是在与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就业,即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就业,如邮电通讯,商业,农副业等[2]。

2.旅游就业门槛低

旅游就业门槛很低,并且对各种类型的劳动力需求很大。大多数在旅游服务岗位上的员工都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走进这个行业,而对于弱势群体就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的就业机会,一些缺乏规模的中小企业也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谋求发展。

陕西省作为一块欠发达地区,旅游业正是一个契机,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好的就业机会,没有那么苛刻的招聘条件,只要你愿意加入就可以就业。陕西省旅游业也独具自己的特色,例如袁家村,这里汇集了陕西各地的特色小吃,当地百姓民风淳朴,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秦岭南麓三市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之处,当地的村民哪怕大字不识也能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是旅游业的特点就业门槛太低也只是很多景区一片乱象,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

3.旅游就业季节性强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都有其独有的韵味,而景区的四季差异也造成了游客出游的时间分布不均匀,也就导致了旅游就业的季节性十分强烈。除了季节性强之外,陕西旅游企业还存在灵活性问题,随着季节变化企业的应对准备不足。小型企业的灵活性就得到了体现,农家乐在旅游旺季门庭若市,在淡季可能就会转为小型加工坊,这种模式体现了旅游业的特殊性,多变性。

通常来说旅游分旺季淡季,大部分的企业都会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态,缺少应有的灵活性。近年来,我省不断出现劳动力过剩问题,大批民工前往南方城市务工,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流失也严重影响到了省内的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亟待发展,更应该去克服这些季节因素收拢人才,促使旅游业向更健康的方向进步。

(二)政策因素

1.财政政策

一个景区的开发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更需要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没有这些前提条件景区没有办法开发,旅游业就得不到发展,更不要说促进就业了。陕西省的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旅游投资总额、旅游就业量比2015年翻一番[3]。陕西省的三个五年计划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一般而言,失业是就业岗位要求过高求职压力太大所造成的情景,更深层次说是国家宏观调控市场不合理的表现,所以如何提高就业率,必定是在XX所颁布政策里必须包含的。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合理,XX发挥职能,旅游业的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供大于求,人才也会随之留入市场。

2.旅游市场法规体系

前文中有提到旅游就业者的门槛相对较低,没有具体的文化水平要求,中小企业乃至于个体经营都可以进入,而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没有成熟的市场完善的体制。在我之前所做的陕西高校旅游专业就业去向问卷调查里,从事旅游行业的仅仅只有27.4%,选择二次就业的有34%,走向其他不同岗位的接近一半。在谈到选择其他行业的原因是超过一半的人觉得现在的旅游市场不成熟,没有一套完整法律体系导致进入旅游业不会有充分的安全感。

从监管层面看,陕西省旅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XX机构对陕西省旅游企业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有部分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存在着严重的超范围经营问题,有一些旅行社甚至没有通过国家旅游局的认证,这也给旅游就业市场带来不利影响[4]。从企业层面看,陕西省旅游业企业体制不健全,各种中小型企业没有企业该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大多数都回去选择规避风险,不能为游客带来好的体验,也不会吸引到人才。

(三)旅游从业者素质因素

1.旅游从业者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的地区经济差异明显,陕西的受教育程度也和南方很多城市有着差距,前文中提到过在陕西很多旅游景点都充斥着小商小贩,这些人群当中受教程度大部分都很低。各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受教育水平,而我省的大量劳动力在南方务工,旅游业的从业者素质自然也就偏低。根据陕西省的现状来看,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到周边地区的个体经营都普遍存在素质低下的问题。

2.地域差距受教育水平

陕西有很多的贫困地区,而省内也有着很大的收入水平差距,这也造成了各地区的受教育程度差异。省内的高校虽然有很多但却没有旅游高校,导致了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普遍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没有相对应得文化水平,消费水平就会肆意膨胀,旅游业的转型就会异常艰难。对于在职者大多旅游企业也没有成熟的培训体系,旅游业往往会给人一种不需要技能的错觉,决策者通常都只是简单地面试挑选职员。

(四)传统观念因素

1.从业者职业观存在偏差

由于教育程度的限制导致了旅游从业者就职观念的偏差,旅游从业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对于工作没有良好的“忠诚度”。陕西旅游市场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旅游业表现出来并没有那么专业,人员的调动十分频繁。在之前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旅游从业人员在一个岗位工作不到两年就会被调离或者辞职,只有10%能在一个岗位待五年以上。

2..旅游业传统声望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在传统观念里这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职业,大多数家庭都不愿意让孩子走入这个行业,觉得这样会没出息。低收入、四处奔波、不稳定都是它的特性,所有人都会认为从事旅游业是无奈之举,甚至于从业者本身就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荣誉感,哪怕是刚毕业的走入这个行业没多久都会考虑去换个职业。旅游企业对于劳动者的岗位培训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这些原因都致使旅游业在社会上的声望并不出众,社会资源也不会像旅游业倾斜。旅游业由于季节性的缘故雇佣人员大都不会固定下来,在旺季和淡季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不稳定也是旅游业声望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陕西省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经济对策

(一)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1.调整结构提高就业效率

陕西省要想推动旅游就业的发展,必须以旅游产业的扩张为基础的,只有旅游经济的整体增长,才能有效促进就业。所以,陕西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首先,陕西省应该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力度,充分发掘潜在的旅游价值,集中精力去研发旅游品牌;其次,陕西省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采用科学管理,推动乡镇旅游的发展;最后,除去现有的旅游路线,陕西省应该另辟蹊径去找寻新的旅游路线,主打精品线路,积极的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以达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通过对陕西各地的旅游兴镇来提高就业。

2.打造旅游品牌

西方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结构完善,中大型集团与中小企业协调并行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打造出一批名扬四海的旅游品牌企业。要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就业,首先要把旅游业打造成陕西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有一些在行业内有声望的旅游品牌来着手,才能不断增强陕西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陕西省在“二次创业”中应该树立精品开发和建设的理念,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景点档次,以培育旅游景区为核心,全面巩固陕西旅游的市场地位,彰显陕西独特旅游的巨大魅力[5]。

3.培养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而每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都蕴藏着它自己的企业之魂,我们要深入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陕西的旅游文化别具一格,有唐代盛世十里长安,还有陈仓宝鸡等等,我们需要在保证历史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尝试着去在各大旅游企业营造更多新的文化因素,古代中国历史繁杂可以为景区提供不同的历史背景,最重要的是企业在有了自己所属于的企业精神后就等于有了最重要的魂。现如今的很多企业对企业的蕴含做不到准确的定位,员工也对公司的精神理解不足,游客就更加不会体会到这种历史的磅礴,吸引不到游客旅游业就难以加快发展。

(二)完善旅游政策扩大就业

1.国家宏观调控吸纳就业

自我国的旅游法在上世纪50年代颁布,旅游业这个概念就出现在了商业上,而旅游市场的混乱,缺乏XX的宏观调控是一直的弊端。陕西省近些年通过在政策上的调整,努力规范旅游就业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远远不够,旅游就业的混乱仍然存在。关于旅游就业在旅游法里有相关规定,必须持有旅游从业资格证的才能选择就业,为完善旅游行业的法律体系,陕西省应该扩大旅游从业资格证的认证范围,对假冒顶替实行惩治制度。XX在完善旅游就业法律制度的同时,应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商量出合乎实际的旅游就业政策。对于陕西省的贫困边远地区,XX还应该出台合理的资金支援政策,成立专门的帮扶机构,有能力帮助大众进入相应的岗位,此外还要有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在对于偏远乡村发展时,XX需要给出一定的惠利,例如降低企业的信贷条件帮助企业扩大发展,如果有些是国家重点开发项目,也可批上一拨补助金帮助开发,鼓励当地的劳动力加入项目开发,并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2.完善市场机制吸纳就业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行市场机制,不能加以破坏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对于一个不成熟的市场XX更应该引导市场调节,是市场发展与促进就业达到平衡。旅游业就是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在引导过程中陕西省需要着重机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循环性,不能只求盲目发展扩大经营,在就业市场里只有旅游业整个行业稳定了,就业率才能提升。XX需要创建一个专业的旅游就业人才交流平台,来为招聘者提供优秀的人才市场,也能为求职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陕西省的重点旅游企业,要去积极引导,提高企业对人才的收拢能力,不断的刺激企业的进步,进而拓宽企业涉及面。

3.健全社会保障吸纳就业

行业的竞争力很大的一部分体现在企业给员工的保障,旅游业里大多数都是一些个体经营的商户,或者不具备抵抗风险能力的小型企业,它们一般都会雇佣临时工来服务企业,这也是造成旅游就业门槛低的主要原因。由于临时工的要求很低,这其中有些属于弱势群体,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这些人强烈意识到失业的到临,没有基础的保障员工没有幸福感,发展就无从说起。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就显得势在必行,XX要确保在偏远地区的从业人员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确立合理的生活保障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有意识的向旅游业去靠近。企业还应确定在员工进入公司是帮每个人都支付保障金,而如果缴纳费用较高,应该积极帮助员工完成保障。

(三)扩大教育培训规模

1.提高人才储备

陕西省20世纪初的经济落后,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旅游业就算有能力吸收,但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限制了企业发展。由此,陕西省应该实施旅游人才战略,提高从业者素质。加大引进优秀旅游人才。对于陕西省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以先从招聘这个源头把关,在招聘旅游高端人才的方式方法上,要与国际接轨,确保招聘的高效度,另外招聘渠道应以校园招聘、网络招聘、媒介招聘等等招聘渠道相结合[6]。除了扩大招聘渠道,企业还应该再有能力的基础上,提供高薪吸引人才,坚持营造公司的文化精神来吸引人才,公司应该重视招聘和人才的引进,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让优秀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企业的用意和重视。公司还可以做到很多细节,例如在招聘期间提供给求职者食宿,距离较远的人还可以报销车费等。

2.加强中高等教育规模扩张

重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陕西的人才流入外地是一个因素,陕西缺少旅游类高校也是造成从业者素质低下的一部分原因,本着对症下药的原则,高校的旅游类专业扩招和培训机构的改革就呼之欲出了。陕西省需要聚集省内的高校教育资源,集中研发对于旅游专业人员培养的课题,充分发挥高校的引导作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安排大四毕业生前往酒店实习接触业务,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现行的大部分旅游类专业都很单一化,各大高校应该时刻关注市场需求,紧贴时代步伐,为社会输送最紧缺的人才,例如管理类、导游类、营销类等。

3.培养现有从业人员

要加大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规模较大的旅游企业,例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应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协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每个员工的欲望、能力、特长和潜能等帮助其设定职业规划,培养集体写作能力,对中高级管理者提供到北京、上海等旅游发达城市旅游企业进行培训交流的机会。而对于小型旅游企业,例如个体经营的餐馆、旅游零售商店等,当地旅游部门应提供不定期培训机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就业指导等,增加弱势群体接受正规培训教育的机会[7]。对于陕西省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培养,企业应该提供专门的指导人员,主要提供就业帮助和就业指导,让乡村旅游也能职业化专业化。

(四)加强企业建设

1.加强企业文化培养

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员工应该熟知的部分。在陕西省有了完整的旅游业法律制度以后,行业间的竞争力必然会空前增长,衡量企业间实力的强弱,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标准,企业文化标志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与共,具有更加深层的含义。旅游公司大都存在着制度上的问题,企业员工没有良好的规范性,改革就需要从根本上开始,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凝聚力的加强都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也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也不能笼统的只有一套规范制度,一个运行正常的公司必然有着清晰的奖罚制度,企业要设立对员工激励作用的奖励机制,还应该有对违法违纪的员工严厉的惩罚制度,这样能够让每个员工切实的承担个人的工作义务和需要履行的个人义务。

2.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在有了核心的企业文化之后,就应该创立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在具有完整的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去开发优秀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打造知名的旅游品牌,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企业形象。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口碑显得异常重要,游客选择去某地旅游一般都会查询攻略,一个好的口碑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口碑提到了品牌建设的高度。对于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品牌也是竞争的关键点,旅游业在形成规模后向集团的方向发展,需要努力打造陕西省的特色。

3.坚持科学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也十分重要,一个大型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一盘散沙,终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大力招聘和培养管理方面的人才,帮助企业完成有序的运行和合理的资源搭配,另一方面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也是必不可少,企业更多的需要因地适宜,不要简单的一蹴而就。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员工的信念、道德、精神状态和追求,良好的企业管理会使员工有归属感,企业更应该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每个人的科学管理理念。

结语

本文通过对旅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的分析,显示出前者是促进后者的重要手段,没有前者的快速发展,后者的增加也是纸上谈兵。但是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与经济体中二者的关系又呈现出非一致性,就业的问题并不完全由旅游业的发展所决定。

目前,我国经济增进显然放缓,经济发展出现了瓶颈亟待突破口的出现,随之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也出现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模式。近年来,中国的失业率明显在上升,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居民难就业群体等问题每况愈下,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困难。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可观的前景,我省应坚持发展,走创业创新道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缓轻城市就业压力。

因此,科学开发景区,完善旅游市场体制,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旅游业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员素质受教育问题还要从长计议,省内的各大高校应多加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相信未来的陕西旅游会成为陕西省得一大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旅游年鉴[M].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2013.

[2]孙义,柴伟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J].电子工业出版社.

[3]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劳动力供求现状与就业形势分[M].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

[4]杨芳.衡阳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评价及其原因分析[D].山西青年出版社,2013.

[5]吕兢.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PEST分析.东南亚纵横出版社[J],2012.

[6]潘峰.贵州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M].中国高新技术出版社,2013.

[7]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2011.

[8]马伦蛟.乡村旅游的就业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9]黄郁成.旅游就业资源的社会分配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2).

[10]徐泛.中国旅游市场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11]高伟洁.我国旅游业就业结构特点、拓展瓶颈与对策探析[J].商业时代,2010(28).

[12]郑艳芳.黄山市旅游业的就业效应研究[D].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2009.

[13]毕燕,张建辉.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增长方式研究—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8).

[14]李宗显,周玉能,赵茂忠.旅游强省的价格及相关政策思路研究[M].价格与市场.2011.

[15]张鹏.广西相对滞后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影响研究――以贺州市为例[J].桂林出版社,201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841.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5日
Next 2022年6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