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全域旅游”逐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烟台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首批创建名单之一,通过全域旅游这条路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本文选择烟台市长岛县作为主要的研究全域,经过查询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到长岛县发展旅游使得旅游业取得较好的成效,促进当地渔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长岛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时间较短,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功能不齐全、0产业融合度低、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不足,特色旅游项目少、旅游资源开发缺乏专业人才、保护不到位,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提出“全过程”“全区域”优化长岛旅游资源、“全产业”“全方位”推进产业融合、“全部门”“全社会”助力长岛旅游资源开发、培训旅游资源开发从业人员、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相协调的对策。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资源开发;长岛县
在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时,国家旅游局局长明确指出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迈入新阶段,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化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全域旅游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吃、住、游是游客的基本需求,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游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其他关键因素,这一特征也导致我国旅游业发展受到限制,仅仅注重景区和景点的建设工作,并没有为景区配备完善的设施与满足游客多重化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多样化已经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也需要旅游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设更多样化的景观来适应需求的变化。还需要旅游业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快全域旅游的建设速度。全域旅游的核心内容是自然回归,其需要展现旅游各要素,实现产业链条的有效衔接,以便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这一模式也是旅游多样化发展的必要选择。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也制定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指的是,在特定行政全域内,以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各产业时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还要引导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利用优势旅游业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1]。
此外,在颁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中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详细阐述:全域旅游指的是把一定的全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并重视对这一全域进行相应的具体规划、统筹管理以及营销推广等,加大宣传,提高区域内旅游知名度,促进旅游业朝着全区域、多要素、多领域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对各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2]。由此可以看出全域旅游是以一定全域内各种景点及景点之间的链接、融合为发展的重点,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合理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促进产业链间的融合,从而有效提升全域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现阶段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是旅游人次的增长,而是在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二)全域旅游的特征
1.全域旅游全区域规划
全域旅游不仅要对整个全域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体规划,还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加强公共交通、咨询服务、城市公园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其基本的防洪、灌溉功能,还要赋予其休闲度假的作用,交通建设不仅要便利出行,还应加强道路绿化和风景建设,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自驾游提供完善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的旅游体验[3]。
2.全域旅游全行业融合
全域旅游不再是传统旅游中单一的旅游模式,而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高度融合,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农业、文化、林业、全域、医疗、海洋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全行业参与“旅游+”模式,把各行各业融合到一起,充分发挥“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融合、催化和集成作用,打破封闭旅游的自循环发展模式
3.全域旅游全景区布局
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整个全域处处是景点,全区各行各业都要围绕旅游来发展布局、布景,最终形成“十个围绕”:第一产业要以旅游业为依托进行结构的人调整,第二产业生产的产品要以旅游产品为主,第三产业则要围绕着旅游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导致高档次、高标准得旅游形象,林业开发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打造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促销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管理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都围绕旅游聚合力。
4.全域旅游全时空打造
全域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区,要为游客提供全时空的旅游体验设计,要有全域的品牌景点供游客游玩观赏,满足游客的观光体验,这个品牌景点可以是优美的自然山水,也可以是内涵丰富的文化古迹,或是别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其次要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购物街区供游客休憩闲逛,来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购物体验,文化、购物的街区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最后要设计让游客可以参与的旅游项目,来满足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体验需求等。
5.全域旅游全民众参与
由于全域旅游是一种全行业融合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这就决定了全域旅游具有全民众参与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全域旅游的开发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让全域民众参与开发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民众参与的管理模式,首先要让民众参与到全域旅游的规划、开发与决策中来,让民众参与决定他们要做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开发,如何参与旅游活动相关服务等问题,避免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开发,以保证得到民众的积极配合,其次要让他们参与全域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假如他们不能从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必然会引起他们对游客的反感和对旅游的厌恶情绪,从而对旅游环境的保护不利,应鼓励当地居民直接地而非间接地参与旅游业的经营与管理,比如进行旅馆、餐馆、纪念品的经营,进行旅游秩序的维护与管理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及原则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旅游资源开必须在旅游业的基础上进行,市场需求是其发展的指向标,要以旅游业为发展核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科学合理有效的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点来认识:首先,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旅游业。此外,还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还要将旅游各元素融入到产品生产中,这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最后,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保障其合理有序的进行,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经济系统工程,经济系统工程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考察和评估。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保护性原则
企业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该要坚守保护性这一原则。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首先是指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保证旅游资源的完整,尽可能降低旅游资源的消耗。其次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减少环境污染,使生态达到平衡,要以当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在不打扰当地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
2.市场导向性原则
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主要依据,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转变资源开发的内容和规模,这被称之为市场导向性原则。它要求根据旅游者需求来开发旅游资源,但是并不意味着要迎合旅游者的一切需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3.特色性原则
为了使旅游业不断发展,需要寻找特色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不同种类的游客前来旅游。在开发时,不仅要保护特色的旅游资源,还要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将特色旅游资源展现在游客的面前。
4.经济性原则
经济产业的重要一部分是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坚守经济效益原则。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分层次、分主次的进行开发,不断地完善旅游资源和设施,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未进行考察和调研时,不能够全面的开发旅游资源。
5.体验性原则
体验化原则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为旅游者创造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可以采用渗透、延伸或扩大视野等方法,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设置于旅游资源所处的大环境中,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提供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及充分展示自我的环境。
三、长岛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长岛县旅游资源的种类
长岛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和首批旅游强县,位于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长岛南距蓬莱7公里,北距旅顺42公里,西背倚天津、北京,东遥望日本、韩国。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长岛资源得天独厚,是长岛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命脉,对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拓展旅游线路,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岛屿面积59.25平方公里,由151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居民岛10个,无居民岛141个,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多种多样的生态资源、淳朴的渔家风情、神奇的岛屿崖礁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长岛特殊的旅游资源。在详细收集长岛县的资料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结合实地对烟台长岛旅游资源调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烟台市长岛县旅游资源分类表(详见表一):
表一:烟台市长岛县旅游资源分类表
分类 | 主类 | 亚类 | 旅游资源 | |
自然旅游资源 A地文景观类 AE 岛礁 大竹山岛、大钦岛
北长山岛、南长山岛、伊人礁 砣矶岛、小长山岛、高山岛等 C生物景观类 CA 树木 九丈崖、龙爪山 林海烽山森林公园 CD 野生动物栖息地 万鸟岛 人文旅游资源 E遗址遗迹类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王沟南村旧石器遗址 珍珠门遗址 F建筑与设施类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显应宫 长岛半月湾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长岛明珠广场 FE 归葬地 西山汉墓群、南庄村汉墓群 G旅游商品类 GA 地方旅游商品 葱烧刺参、浇汁鲍鱼、 芙蓉扇贝、焖黑鱼、炸砺黄 贝类、藻类、鱼类等水产品 H人文活动类 HC 地方民俗与民间礼仪 长岛秧歌、长岛渔号 |
(二)长岛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1.渔家文化历史悠久
长岛地理位置优越,当地的渔业发展较好,海岸线较长。当地的渔民经常出海打鱼,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渔号和秧歌这类的歌唱曲目。渔家号子的知名度较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砣矶岛属于长岛的北部地区,木帆船制造技艺就是源于砣矶岛,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4]。渔民造木帆船的技术十分高超,木帆船在当地历史悠久,从开始制作到今天已经发展了350多年,制作木帆船有较强的创新性,不根据图纸制作,有较强的主观性。长岛有各种类型的祭祀活动,比如渔灯节以及祭海,这种祭祀活动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也是渔家文化的重要一部分[5]。
2.妈祖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当地居民信仰妈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形成了著名的妈祖文化。妈祖有许多的称号,最著名的是世界和平女神以及海洋女神。妈祖的事迹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特别是护佑漕船以及赐灯避浪。在880年前,宋徽宗宣和四年时期,海神娘娘庙被建立,又被称之为长岛显应宫,这个庙规模较大,超过90亩。海神娘娘庙在妈祖庙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北方地区,海神娘娘庙修建的规模较大、留存的时间较久远、影响世代。在世界妈祖庙中占有一席之地,南北主题主要是指海神娘娘庙和福建湄洲岛的妈祖庙,海神娘娘庙中有较大的铜身妈祖塑像。正因为长岛有世界著名的海神娘娘庙,所以该地区又被称之为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6],当前,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与宗教文化相结合,大力传承妈祖文化,让长岛以及妈祖文化闻名于世,长岛地区妈祖文化园发展良好,属于当地的精品工程,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力量。在100多年前,古典寺院建筑被修建,这一建筑主要的功能是供奉海神娘娘,这一建筑又被称之为天后行宫,被修建在烟台芝罘区的福建会馆。
3.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长岛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和多种多样的生物旅游资源,既有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历史文化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风情、文化节庆、宗教文化,美食品尝、还拥有众多的历史名人足迹和典故,长岛县旅游资源丰富度较高,是延续长岛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命脉,对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拓展旅游线路,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7]。
(三)长岛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功能不齐全
在交通方面,长岛县隶属于烟台,进岛唯一的路径就是乘船进岛,须由烟台蓬莱港乘船进岛,蓬莱距离长岛大约7公里,乘船进岛需要20-40分钟。但由于船只数量少,运载量有限[8],从长岛经济发展局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有各类营运船舶95艘,客位10011个,其中客(货)滚船14艘,客位4345个,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90辆,旅游旺季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另外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必须停航,使得很多游客滞留在岛上,影响游客满意度。长岛内部交通主要以出租车为主,渔家乐也对外出租车辆,公共汽车的班次较少,在长岛151个岛屿中,只有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之间有公路连接,其他都需要船只进行运输。其次就是长岛县景区内缺乏旅游购物设施建设,游客旅游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都会有需求,由于长岛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全域面积小,加上当地市场本身的需求不大,购物场所也很少,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景区内旅游购物场所有所增加,但是都是一些个人经营的店铺,出售的物品也是简单的日用品和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除此之外,由于购物选择性比较小,有些商家存在价格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水产品的价格有很大的差异。
2.产业融合度低
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新产业形态,旅游产业内部或相关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是旅游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长岛县旅游产业抓住机会,积极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一批旅游新业态,推动长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但是总体看,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低,缺乏创新的根本动力[9]。首先由于对体育旅游重视不够,目前长岛体育旅游发展层次偏低,多以简单的观光旅游为主,参与性的活动很少,缺乏与旅游购物相关的体育旅游项目,其次工业在经济总量占比较高,由于地处海岛,长岛土壤贫瘠,工业相对发展较差,2019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127万元,比上年减0.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20万元,比上年减9.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4042万元,比上年减15.3%,农业产品加工方面比较薄弱,休闲农业虽也有发展,但产品层次较低,与旅游业缺乏合作。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不足,特色旅游项目较少作为介于大陆与海洋之间的地理单元,长岛县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发展独具特点。受交通条件、与大陆距离、社会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在接受毗邻大陆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虽然有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但也保留一些在大陆大区已经消失的文化景观和现象,形成海岛独有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与大陆相比,长岛地区活动历史短,受交通制约,对外联系少,社会、文化体系相对封闭、简单。通过调研发现长岛县的旅游未能深入挖掘海岛内文化资源,造成旅游资源缺乏开发深度,同质化严重的现象[10]。目前,长岛主要以农业休闲和景点观光为主,这些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的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缺少人文特色。一方面,相关旅游资源的种类单一,长期从事以“渔”为主的相关活动[11],展现地方民俗特色的产品较少,导致游客体验感不强,无法给游客提供更深入的“旅游”体会。另一方面,由于对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足,在项目设计和开发时定位不够准确,未能融入文化元素,导致旅游项目缺乏特色。
4.旅游资源开发缺乏专业人才
长岛作为山东唯一的海岛县,资源类型丰富,发展潜力大,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岛县当地旅游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因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的居民为主,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旅游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景区专业人才短缺,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对景区的管理有限,导致长岛的旅游资源没有深入挖掘,资源开发缺乏创新点,还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为主的阶段。
5.保护不到位,旅游资源破坏性严重
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临海工业的迅速崛起,海岸带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船舶排污、过度的海洋捕捞以及水产养殖等造成的海洋污染,已使得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海洋资源衰竭[12]。山东长岛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近海海水养殖业比较发达,1992年长岛成为山东第一个小康县,1997年以后,由于海洋污染、种质退化和养殖品种单一,全县2333公顷扇贝连续几年全军覆没,每年损失5亿多元,不但渔业这个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产业损失惨重,而且也直接导致以渔业为基础的二产、三产陷入困境,这是海水养殖的盲目发展所带来的海洋生态问题,也制约着长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长岛的面积小,生态环境恶劣,距离大陆较远,生物类型单一,并且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海岛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有限,不合理的开发会造成水土流失,出现荒漠化。海岛周围海域中的水产资源,由于过度捕捞,使资源量不断下降,质量逐渐降低,有些鱼种甚至绝灭,海岛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由于滥捕滥杀,资源量急剧下降,有的濒临绝迹[13]。这些都说明海岛资源必须加强保护,加强管理,必须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才能持续为人类利用。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长岛县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分析
(一)“全过程”“全区域”优化长岛旅游资源
“吃、住、游”是我国以往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是旅游活动的核心部分,在团队旅游过程中,食物、住宿、交通、购物、娱乐通常会被忽视,使得现阶段我国旅游地的景区、景点建设有待改善,食物、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全域旅游的“全过程”是对旅游要素的完整呈现,对旅游产业链条的贯通整合,“全区域”是要对长岛整个区域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本文从交通和购物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1.强化周边高速路的修建
有这样一句标语“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在交通上对旅游的重要性有多大。山东菏泽巨野至单县高速公路在2019年12月31日投入运营,该公路的运行代表山东‘县县通高速’目标的实现,但是海上长岛县并不包含其中。今年长岛县划入归蓬莱区,山东成为第6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虽然交通便利,但是去往长岛的路还需要进行整改或者XX开通一条高速路,这样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带动长岛周边旅游的发展。长岛县作为山东唯一的海岛县,受天气影响和运载量的问题会造成旅游高峰期的客运压力,XX可以通过修建跨海大桥、建设公共码头和水上运动中心等方式,提高长岛县至外界的流通率,改善海岛的交通环境,促进长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2.完善购物基础设施
同时还要加强长岛旅游景区购物场所的管理,统一规划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购物场所,对购物场所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购物市场的秩序。另外,可以成立环境综合整治小组,对旅游环境、安全和卫生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综合环境的良好发展,为游客获取当地的旅游服务搭建桥梁,统一规划全域内旅游购物街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饮设施、旅游娱乐场所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有利于区内鲜明的功能分区,提升长岛全域规划质量,优化长岛旅游资源。
(二)“全产业”“全方位”推进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开展“旅游+”是一种“全方位”“全产业”,通过产业间的相互协作,为旅游业的增添新的动力。一是实现“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推动旅游业,开展旅游业巩固农业,不但能够采用农业休闲园、农家乐等方式提高农业产值;而且可以将水果、蔬菜作为旅游产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换而言之,将经济市场、现代科技、商品、资源相互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并且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二是能够借助休闲用品、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工业旅游产品,将体验、参观、销售融为一体,发展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旅游产品,进而实现“工旅融合”,推动采购游、商务游、会展游。三是融合“旅游+体育”,开发水上运动、沙滩运动、山地运动、滑雪运动等全域旅游产品,此外,XX还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引进资金,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三)“全部门”“全社会”助力长岛旅游资源开发
全域旅游的开展不仅是旅游有关部门的任务,为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实行,要实现“全社会”“全部门”的参与,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旅游业有独特的行业性质,而旅游经济需要依靠关注度获得进一步发展,发展现代化的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需要构建自身的核心品牌,建设优势项目,现代游客已不再满足于纯粹的观光旅游,在旅游的同时更希望能深刻融入到当地生活、体验当地文化、参与旅游活动,首先XX和有关部门需要对于相关的文化景点进行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化长岛县旅游主题。其次长岛县具有多样的海岛和饮食文化,还可以将海岛旅游与饮食进行有效的结合,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促进旅游产业与社会风情的深入结合,不断建设旅游优势项目,全面展现长岛县的文化旅游内涵和特色。第三要充分挖掘长岛旅游文化内涵并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保护好当地民居建筑、开发与保护并重;有代表性的建筑可以对外开放,供游客游览,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发展历史等;加大对手工匠人的培训和支持,将手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专门设置长岛县当地传统技艺展示区等。
(四)“全民众”“全人才”培训旅游资源开发从业人员
上文提到全域旅游是一种全行业融合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所谓“全民众”“全人才”指的就是全域旅游的开发,要让民众们参与到全域旅游的规划、开发与决策中来。长岛需加快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资源策划开发、旅游餐饮管理等经营管理领域中旅游管理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可以加强校方和当地的合作,实现融合共赢,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聘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地工作,选派旅游等相关部门和优秀干部到景区锻炼、去高校进修,选拔优秀青年到旅游院校学习,建立素质、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体系。其次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确定各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帮助相关院校的旅游专业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源头,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需求的各级旅游专业人才。最后积极引进专业旅游人才,为人才引进设置优惠政策及福利措施,重视旅游培训,扩展培训渠道,为在职的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多渠道的提升途径,通过在职培训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五)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相协调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开发旅游资源的目标之一,而生态环境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旅游业之所以必须重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是因为它主要依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质量来吸引游客。为有效的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凡是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可以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利用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开发旅游资源还应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注意保护观赏价值高的海蚀地貌资源和具有较高休闲娱乐价值的沙滩旅游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繁殖场所。特别对古树和珍奇物种应有得力的保护措施。要开展植树造林、护林防火以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禁止采伐旅游区内的林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各项建设都应与景观相协调,不要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旅游区内不能开山采石、挖沙取土、围海造田以及进行可能改变旅游区地形地貌的各种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要积极整治,恢复原貌。
五、展望
对于烟台长岛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结构、产品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深度观光、感受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消费和产品供给都在快速上升,旅游产业资源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长岛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长岛县开发旅游资源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财富和长岛县渔民祖先所创造出的灿烂的人文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这是长岛发展全域旅游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在未来,我们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发长岛所特有的优势资源,并与当地的民俗风情资源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全域旅游市场日益成熟的趋势下,我国全域旅游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长岛作为山东唯一的海岛县,也展现出了勃勃发展生机。
参考文献:
[1]樊文斌,“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5,(2):107-113.
[2]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2016,31(12):1-2.
[3]林淑伟,关松立.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7(04):354-365.
[4]邹淑珍,冯海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XXX文旅融合下的时代价值—以山东长岛渔家号子为个案[J].长春大学学报,2020,v.30;No.247(09):81-84.
[5]刘晓华,马鑫涛,胡宇娜.长岛渔文化发展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No.201(09):107-109.
[6]连晨曦,李晶,黄后杰.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民众文化认同感建构[J].妈祖文化研究,2020,No.15(03):23-30.
[7]朱士鹏,张志英,朱颖.全域旅游视角下盘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9):75-77.
[8]柳敏.烟台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评价[J].中外企业家,2013(15):258+278.
[9]王雪.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6):195-196
[10]杨秀玉,鹿永华.长岛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36-8240.
[11]龚丽,王香莹.长岛县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19(09):69-73.
[12].依托资源,创新发展,打造烟台特色乡村游[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3(08):12-15.
[13]楼锡淳,凌勇,元建胜.海洋地理知识丛书.海岛[M].测绘出版社,2008 (03) .
[14]田明宝.烟台全域文化通览.长岛卷[M].人民出版社,2016 (06) .
[15]Jeremy M.Lyle,Sean R.Tracey.Catch,effort and fishing practices in a recreational gill net fishery:Assessing the impacts and response to management change[J].Fisheries Research,2016,177:11-1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