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时代的改变,整个社会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说,服务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旅游业的发展也是这个社会重要关注的一点。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当代人也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压力,而旅游又可以很好的让人释放自己的压力。除此之外,还能通过旅游增长自己的见识,感受与自己长期生活的地区不一样的风俗文化。最重要的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好的话,不仅能够增长当地的经济效益,还能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素养等众多积极作用。在此针对惠州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有许多学者围绕这一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也有许多的问题值得去研究和分析。
本文以惠州的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以及数据分析,讨论了惠州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惠州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看法,其中惠州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惠州旅游业的发展在今后能够越变越好,也能对周边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整篇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写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及其他作者所著文献的相关论述;第二部分是描述了惠州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三四部分是详细分析了惠州旅游也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针对问题如何解决,并提出适合的对策;第五六部分是对于惠州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全文。
关键词:惠州旅游经济 现状 趋势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自从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以后,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旅游业作为一个刚刚兴起,并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已经成为了部分城市的重点支持产业之一,有关《xxx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所以旅游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对惠州旅游业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研究的对象也逐渐的细化和深入,因此惠州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对于它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依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分析的地方。
最近这些年来,惠州在惠州XX的带领下,旅游业朝着高速发展的道路前进,甚至在惠州市的第三产业占比中占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地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2018年度里,惠州市接待的旅游人数就达到了5892.77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比增加了9.3%[1],但是对于惠州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的改正和解决,这对促进惠州的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文献综述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越来越多人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众多学者们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惠州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借鉴了部分学者的文章作为参考:
黄逵芳(2017)在旅游商品发展现状的对策中提出惠州旅游商品发展速度慢,市场没有良好的秩序,企业知名度不高等,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分别是完善旅游商品管理制度,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地方特色拳头产品,产生品牌效应,合理开发不同价位的商品,适应市场需求[2]。
黄逵芳(2017)运用SWOT分析法对惠州的旅游环境提出惠州在发展旅游经济的时候会出现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并提出应该利用优势来发展惠州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形象,与深莞共同合作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来实现利益的共同发展[3]。
黄燕婷(2018)基于GEM模型对惠州旅游业集群提升竞争力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得出惠州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能力低、缺乏知名度高的国际旅游品牌等问题,提出加大力度完善基础环境,提高旅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完善相关辅助行业推动机制的建议[4]。
张海涛(2018)通过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惠州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提出旅游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说明文化产业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新型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将两者的有效融合来促进两大产业的发展[5]。
从黄逵芳、黄燕婷、张海涛等学者专家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惠州旅游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商品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创新等问题,并且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还运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惠州的旅游环境,进一步促进了惠州旅游业的发展。
二、惠州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惠州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近年来,惠州市在XX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在2001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牌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形象逐渐树立。并且惠州的旅游业在快速发展,对城市的GDP有很大的贡献。惠州旅游业对比往年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惠州的旅游资源和竞争优势来看,惠州旅游业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惠州市XX在惠州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分别提到:一、回归旅游发展的本源,需要回归到人本身,而旅游业也可以成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旅游资源和市场等,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制定有效市场机制和完善扶贫机制,最后对市场要时刻谨记用“看不见的手”。二、夯实旅游的发展基础,需要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目的地的体系化进行建设以及资源的开发,因为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更好地带来经济效益,最后要完善的是产品体系和要素,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三、创新旅游的发展模式,强调创新,对所有的发展模式都需要创新,使旅游业变的多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全社会配合起来,促进发展。四、增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增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出相适应的政策促进发展,拓宽客源市场增加游客,打造特色品牌增加特色[6]。
惠州近几年的旅游状况如表1、图1所示:
表1惠州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 | 3153 | 3551.5 | 3968.3 | 4076.8 | 4713.47 | 5393.2 | 5892.77 |
旅游收入(亿元) | 184.16 | 212.7 | 273.2 | 330.23 | 364.13 | 439.28 | 501.63 |
全市第三产业GDP(亿元) | 893.1 | 1043.3 | 1164.7 | 1264.5 | 1403.8 | 1559.6 | 1765.5 |
资料来源:惠州统计年鉴
图1 惠州旅游收入增长率
资料来源:惠州统计年鉴
从近几年惠州接待的旅游总人数以及旅游的收入来看,惠州越来越成为大家旅行的选择之一,并且旅游的收入占全市第三产业GDP的七分之二,旅游收入的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10%以上,因此惠州的旅游经济发展也成为了影响惠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截至目前,惠州的一些旅游基础设施也影响着惠州旅游业的发展,例如星级饭店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两者的主要发展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惠州星级饭店数量
星级 | 数量(个) |
五 | 5 |
四 | 8 |
三 | 17 |
资料来源:惠州星级饭店数量一览表
表3惠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 成就 |
公路 |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027.9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15条共755.188公里,国省道1376.757公里,县乡村道11895.998公里。目前我市网主骨架“七横五纵一联”已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运输客车总量达到7500量,出租车总量达3050量,预计到2035年后,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1500公里。 |
机场 | 2015年2月5日惠州机场实现首航,旅客与货运吞吐量在全国233个民航机场中分别排名67和73位,截至目前,共引进12家航空公司,开通36条国内航线,通航31个城市。 |
铁路轨道 | 惠州市现有铁路、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40公里,预计到2030年,我市铁路轨道总里程将达到78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80公里,普通铁路160公里,城际轨道190公里,城市轻轨150公里。 |
船舶 | 全市共有沿海客船16艘1170客位。 |
资料来源:惠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情况
总的来说,惠州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惠州的经济发展。
(二)惠州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1.自然资源:
惠州市本身就具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也构成了惠州在发展旅游业上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的景点种类多样、密集高、容量大,拥有超高品味的自然景观和大量的历史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市已经拥有了60多个景区,包括国家5A级景区1处(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10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3]等。
惠州在地势上属于丘陵地区,沿江沿海的平原面积小,北部山地较多,东部和南部为丘陵台地。最高峰莲花山海拔1336M,海拔高于1000M的山峰多达13座。东江、西枝江、增江横贯全区,在淡水资源上不管数量或者质量都是很有优势的。海岸场长223.6KM,港湾多切水深腹地宽广,建设有深水港,有利于发展海岛海滨旅游业。
惠州的旅游资源又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自然景观有:
(1)奇山十五峰:罗浮山、南昆山、九龙峰、莲花山、白马山、五马归槽、自云嶂、红花嶂、蟹眼顶、坪天嶂、鸟禽嶂、斧头石、仙人寨、桂峰山、三角山。
(2)秀水三蜿蜒:在惠州分布的湖泊、水库大约有1 30个,主要有7个为主,分别是西湖、白盆珠水库、天堂山水库、显冈水库、花树下水库、角洞水库、水东破水库。
(3)海滨一线:惠州海岸线长达200多km,较为出名的海滩有双月湾、巽寮湾、大亚湾等。
(4)温泉瀑布:拥有一些名气很足的瀑布和温泉,如汤泉、沙田、铁涌和白盆珠附近的温泉等。
(5)溶洞奇怪:在龙门、惠东及海上的三角岛,均发现有不少洞穴景观。
(6)原始森林:在惠州博罗的石坝、小金和古田等地,还保留着原始森林,构成了岭南不可多得的原始景观。
人文景观有:
(1)名胜古城:如平海古城、梁化古城等, 均反映古城修建以来所留下的各类胜迹,对于了解几百年前的人口迁移、民族构成、建筑风格等,均有很大帮助。
(2)道教源流,在罗浮山记录了宗教演变、宗教源流和宗教活动等,对宗教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
(3)名人遗风:苏东坡寓居惠州三年(公元1094-1096),他写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作,里面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他的生活,也记录了惠州的民情郁美景。随着他的诗文,惠州因此声名远播。
(4)瑶族风情:蓝田乡是广东珠三角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瑶族),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目前旗下有蓝田瑶族风情园、洞河田园漂流、龙门军事拓展、溯溪探险等项目,其中蓝田瑶族风情园是惠州市重点旅游文化项目。
2.经济资源:
惠州的经济发展在广东省也属于比较靠前的地位,因为它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在旅游业上的发展也十分的好,以至于它的经济持续在增长。有学者认为,惠州是在国际上值得关注投资的地区,也是在国内也很适合投资的城市。自从改革开放后,坚持实行工业发展,创造出了TCL、德赛、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依靠石油化产业和电子信息化产业,跻身广东经济前十。为了追上广东省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的步伐,积极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的发展,以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格局。
3.客源资源:
图2 惠州客源分布
资料来源:惠州统计年鉴
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惠州旅游业近几年来的客源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以及港澳台市场,而当中旅游人数最多的还是国内市场。而又因为惠州市与广州、深圳、香港、汕尾、河源、东莞等众多周边城市相近,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吸引周边地区的客源。惠州还处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这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具有较大的外出旅游能力,所以惠州能够拥有稳定的客源,并且,在珠三角不断发展下,加上惠州完善的交通体系和这个区域逐渐加强的对外辐射强度,有利于惠州市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向全国以及海外的扩散。
以惠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为例,根据《基于客源市场的惠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统计调查,惠州乡村旅游者当中占比最大的是广东省内的游客,占比96.99%,仅有少数的广东省外游客,仅占3.01%[7],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惠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图
资料来源:基于客源市场的惠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7]
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客源主要还是在广东省内的居多。
三、惠州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旅游产业发展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惠州旅游业在和其他城市竞争时,它拥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在山林资源、湖河资源、海滨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上,这些在珠三角地区甚至在整个广东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这些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至于显示不出竞争优势。
例如惠州的西湖,虽然在历史上和杭州西湖齐名,但是开发力度不足,许多丰富的历史资源没有挖掘,景区的娱乐设施也单一。杭州西湖在自然资源方面也是十分丰富,这些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应用,例如动植物方面,有许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植物具有很大观赏性,景区内的动物数量种类也很多,这也足以吸引动植物爱好者前来。加上有历史气息的景点有历史故事相辅助,还有多出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这又吸引了大量的历史爱好者前来。
在和山东威海相比时,就更加的突出了惠州旅游业在资源利用率上的劣势。在资源的利用上,威海充分的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例如利用千里海岸线和垂钓优势,在每年都会举办一个钓鱼节;利用海边丰富的海鲜资源在每年举办一个美食节;通过岛上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故事吸引各地游客;利用威海市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来开发道教寻踪游等。而惠州却恰恰缺乏对资源的开发,从而使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优势。
(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不完善
一个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就一定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又包括一些酒店、商场、交通、医疗、文化等,如果这些设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这个地方的旅游业也很难变得更好,甚至连发展起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惠州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在交通方面上,因为旅游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旺季开始,就容易使滨海道路出现拥堵现象,不利于发展惠州滨海旅游[8]。
和威海对比起来,威海山水环绕,处在很好的位置,又有完善的交通。比如说已经形成有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航空方面不仅有国内航班还有国外航班,每天的航班次数也比惠州多;铁路四通八达,已开通至青岛、济南、北京的客车;公路上有每天开往上百个大、中、小城市的上百辆长途汽车,并且公路网密集。除此之外,威海的星级饭店和旅游涉外饭店远比惠州要多,如表4所示。
表4威海星级饭店和旅游涉外饭店数量
星级 | 数量(个) |
五 | 2 |
四 | 14 |
三 | 38 |
资料来源:威海市旅游统计便览
与前文中出现的惠州星级饭店数量相对比,威海的星级饭店总体数量要高于惠州。所以和惠州比起来,虽然惠州日益优化的外部交通条件大大提升了进入惠州的方便性,星级酒店的逐年增加也增强了惠州旅游的接待能力。但和威海旅游设施比起来还是不够完善的。旅游在本质上是完全需要完善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支持,这是发展旅游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先行条件。在这些方面,惠州还是有所欠缺的。
(三)旅游主题形象不明显
旅游主题形象是一座城市旅游业的名片,旅游主题形象的好坏关系着游客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在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沉浸在虚拟的信息世界里,使得大家在消费上往往会夹带着一丝丝情感消费和形象消费,就比如只要旅游目的地拥有良好的旅游形象,那么对旅游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是不能缺少的重要手段,拥有完美的旅游形象主题也成为了一个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对比威海来说,威海的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是“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威海也很好诠释了自己的口号,威海除了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它的渔家民俗浓郁、民风淳朴、海文化丰富,无一不让游客感受到渔家风情以及碧海蓝天。并且威海现在走精品路线,准备打造一个“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威海。为此推出相应的措施,在发展威海旅游业的时候,提出需要注重并且集中的去寻找到问题来促进发展。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威海这个城市的市域规模比较小,因此在旅游的发展上应该主打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全,全力以精致化的产品来吸引旅游者,还需要去完善自身的产业要素体系。对于目前威海的交通状况来说,就要目的地去打造休闲度假区,增加来访人员,减少过客,促进游客的消费能力。同时,在旺季的时候要做到数量的增加 、在淡季也要做到质量的保障,对于在淡季的时候可以使用温泉这类特色产品来补,也可以考虑加大发展威海冬季旅游,到海边看雪。要大力发展威海特色的红色旅游,围绕胶东党性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威海在中国红色文化体系当中独具的内涵,使胶东红色文化基地在党性教育和红色研学当中与众不同[9],这些措施都将大大促进威海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每个城市都逐渐加强旅游城市的形象设计。惠州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还不错的城市,虽然它的形象口号叫“名山秀水惠州游”,但是在与竞争对手竞争中还是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城市相比显得没有自身的特色,显得惠州的旅游形象却缺乏鲜明和影响力,并且宣传的力度不够,与其他城市相比,惠州旅游形象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很大程度阻碍了惠州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
(四)缺乏文化特色项目和产品
惠州是公认的客家文化集聚的代表,文化底蕴深厚,向来有“岭南名郡”的称号,但是和梅州的客家文化相比起来,能够凸显惠州客家文化特色的产品项目却不多。像梅州就有属于自己的客家山歌文化以及客家土楼等具有浓厚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者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享受美好、能够慰藉自己的精神还能体验当地的文化,并且文化对旅游目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文化也会在旅游时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体现出来。
又例如和威海进行对比,威海具有浓厚的渔家风情,例如当地的谷雨祭海祈福、威海剪纸海洋文化、渔民节、乳山大秧歌等具有特色的节日以及活动,还会充分利用靠海优势制盐、出售海洋产品等。每一个观光旅游的游客都能很好的感受到当地的渔家民俗、民风。除此之外,威海还有着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为威海旅游业增加了人文资源。例如“东方好望角”、“秦始皇登临处”——天尽头、北洋海军基地——刘公岛等等,还有威海的以道教、神话为中心的景观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之后,威海也将结合特色的节庆活动,打造文旅融合的文化产品。
惠州发展旅游文化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在隋唐时期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的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胡”的美誉,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4],但却没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或者产品。因此,惠州就更应该依靠自身的文化底蕴来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及产品。
(五)旅游人才缺乏
惠州市旅游人才缺乏,尤其是在高级管理人才上很缺,并且对于旅游比较偏僻一点的地方人才就更是稀缺。除此之外,大多数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都没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对旅行社的管理也不全面,没有相对专业的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和威海相比,威海的旅游人才就显得比惠州数量要多,也更优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威海大力实施人才集聚战略、开展乡村旅游人才的高级研修班、优化旅游人才结构等。
在惠州旅行社业人才结构中,根据《惠州市旅行社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文献中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入境国内社的员工数量都在10人左右,最少的仅有4人。从而可以看出惠州的旅行社主要都是小微型企业,员工数量都是十分少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人员流动性大,流失率高。除此之外,因为人数少,很多的旅行社人员都会存在跨岗兼职的情况,虽然这样可以减少旅行社的成本,但是却对从业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成为人员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历问题,文献的调查显示,旅行社从业人员学历主要围绕在中职高中、本专科为主,占比达到93.7%,中等学历占49.5%,而研究生学历仅有0.7%,因此严重影响了旅行社在策划、开发以及服务质量的的发展,也从而导致旅游业不能很好地发展[10]。由此可见,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是遏制惠州旅游发展的“软肋”[3]。在将来惠州要想大力发展旅游业还需要着重处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四、惠州游游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一)利用好现有旅游资源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惠州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很多具有优势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例如惠州许多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除此还有许多新建的旅游项目没有发挥出作用,投入的资金也还没体现出效果。一些建成的旅游项目也没有被使用。最后演变成普通公园而不是旅游景区,以至于消耗了大量资金,有没有产出。
惠州旅游业潜力巨大,对于如何把资源转变为经济是一个困难所在。对于现在的发展状况,需要明白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最优的发展策略,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除此之外,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策略就是以大带小、一小促大,推动旅游加产业融合的模式。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成旅游线路,完成设想。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明白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把资金集中起来,先让有特色有优势的旅游线路发展起来,然后提高待开发、欠开发景区的知名度,增加地区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加强品牌龙头效应,打响品牌名声,最后带动欠发达地区,以先富带动后富,助力精准扶贫,起到良好推动作用,促进惠州旅游业的发展[11]。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在交通设施上,惠州拥有三个高铁站,能够轻易的输送珠三角范围的客源,但是有些站点比较偏远,班次也比较少,不能发挥出高铁站原本的职能。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增设路线和班次,并且开设到旅游景点的专线,这样既方便了游客,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在长途汽车站方面,虽然惠州汽车客运站数目不算少,但是对于旅游直达的客运专线比较缺乏,缺乏相应配套的公共交通。在道路方面,一些热门景点出现严重的塞车现象,比如巽寮湾双月湾,交通压力很大导致不得不推出限行,然后一些大流量的路段还是双向单车道,加剧了塞车情况。对于一些交通压力比较大的村道,应该拓宽道路,从基本上解决问题。增设停车位数量,满足旅客的停车需求,部分车位加装充电桩。在通信网络方面,因惠州众多爬山活动,所以可以铺设手机信号基站,能够保障旅客最基本的通信。加装公共WIFI,满足旅客的上网要求。在人口密集的旅游景点,加强安全宣传工作,配备一些常用紧急的医疗设备,防止突发情况和意外的发生。
(三)加强旅游目标定位和提升旅游形象
目前来说,来惠州旅游的主要是广东省内的游客,这些游客前来度假也是希望能够在旅行中放松自我,享受乐趣,虽然游客在游行结束后对惠州有良好的印象,但是仅仅依靠口头传述是不能很好的传播旅游形象的。因此可以在口碑效应的基础上,再加强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及口碑,形成线上、线下共同进行。例如线上的话可以采用微信后台等,微信互动性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互动性对旅游意向的路径系数很高,存在一定正向效应[12]。
现在可以把惠州旅游形象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目标定位为港澳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境外游客市场、以泛珠三角区域主要大城市作为国内其他省市游客市场和以深圳、东莞、广州组成的重点客源圈为省内游客市场。当然在提升旅游形象上XX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社会上的旅游企业加强配合,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更好的打造出一个休闲旅游品牌。
(四)培养特色旅游项目产品
特色的旅游产品有三个特点,一是竞争力强,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地位重要。惠州目前仅有一些小众品牌或是自制土特产,这些产品销量效益低。按照目前来说,有两个产品比较容易发展,第一个因苏东坡的《惠州一绝》而扬名的惠州荔枝,惠州荔枝资源多,因此发展成特色品牌具有很大优势。荔枝可以进行加工,保证全年都能销售。第二个是被称为“惠州贡菜”的梅菜,它除了是惠州土生土长的著名特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特征。这两个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有潜力有发展空间的产品,因此仅做参考。在惠州能把这两种产品做的经典有特色并且形成一定品牌的就是惠州祯州集团,它能把荔枝和梅菜进行深加工并推向市场。如果能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像这一类型的企业,可能以后能成为惠州旅游产品的大品牌企业[2]。
除此之外,惠州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可以把这些文化在旅游产品中体现。例如惠州西湖,就可以将东坡寓意文化融入其中。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高了传统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来看,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能够促进产业的经济效益一同提高,而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5]。
(五)提升旅游服务标准以及培养人才
惠州的旅游标准体系应该在结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相关正常标准来不断的进行完善,使得整个标准体系能够具有一定道德开放性,进而适应惠州的旅游发展[13]。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交流、培养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教育体系,培养出一些高素质、专业的旅游宣传、策划营销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旅游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催人奋进的政策机制[14]。
五、惠州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科学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关于惠州旅游,我们要找出主攻的方向,这个方向便是休闲度假旅游。例如康体休闲度假、温泉度假、滨海度假以及山地度假等等。同时还需有计划地找出短期内应该突破的点,从而打造出惠州旅游鲜明的市场形象。从目前来看,珠三角并没有什么比较出名的山地度假旅游品牌,但是和惠州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就比如当前已经有南昆山为代表的这一初步形成的山地度假旅游品牌。由此可见,近期有计划的找出短期内应该突破的点就是山地度假。另外,惠州将实施“一盘棋”战略,就是将稔平半岛和大亚湾合为一棋,因此创造出一条美丽的国际滨海旅游长廊,打造百里黄金海岸线、百里绿色生态带和百个风情海岛群,结合惠州山地度假旅游,上山下海又登岛,风景不一各有特色,形成山海岛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强化并贯彻区域合作
积极促进每一个景点以及景区之间的开发建设与营销合作,在这个区域打造出一个整体的形象,加强区域里的各种合作,还可以共同打造一个统一完整的产品或品牌。就比如说在龙门和从化、增城之间的合作就可以加强,建立环南昆山度假带、加强南昆山山地度假区与增城白水寨景区、大亚湾海滨度假区与深圳大鹏湾海滨度假区、东江游景区与河源等东江流域景区之间的跨区域合作,一起去打造一个面向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重要客源市场的山地、海滨综合度假地。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全球加强沟通,从而开展全面的旅游合作,最终建立起一个关于开放型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六、总结
惠州旅游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进步突飞猛进,取得成就辉煌。先后获得“中国最佳自然景观旅游胜地”“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和“珠三角十大景观”“特色景观”等荣誉。虽然惠州旅游业进步十分巨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日益明显。
为了惠州旅游业更加优质快速的发展,本文从惠州旅游资源利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主题形象、旅游特色产品、旅游人才五方面进行研究。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发现了惠州旅游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高,在旅游基础设施上,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还不能算得上完善,对于旅游主题形象,惠州旅游形象还不能够很好的凸显出来,对旅游特色产品来说,惠州还缺乏一些旅游特色产品项目,在旅游人才方面,惠州旅游人才缺乏。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好现有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XX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加强旅游目标定位提升旅游形象,加强宣传工作,打造惠州独一无二的旅游主题形象,最后还可以通过公众号等形式对惠州各旅游景区的形象进行宣传等,例如“惠州发布”公众号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为塑造、传播惠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促进惠州旅游经济的发展[15]。还需要培养特色旅游项目产品以及提升旅游服务标准以及培养人才。倘若解决了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惠州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旅游方面的竞争力,在旅游总收入方面的收入更加靠前,更能通过旅游业促进惠州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9惠州统计年鉴,2019.
[2]黄逵芳.浅论惠州市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141.
[3]黄逵芳.基于SWOT分析的深莞惠旅游一体化中惠州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5):132-133.
[4]黄燕婷.基于GEM模型惠州旅游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实证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10-11.
[5]张海涛.产业融合视角下惠州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21-24.
[6]惠州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2015.
[7]张海涛.基于客源市场的惠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9,39(02):38-42+48.
[8]邱自萍.基于旅游融合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规划设计方法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6-9+57.
[9] 杨彩明. 描绘精品旅游“路线图”[N]. 威海日报,2019-04-27(002).
[10]李飞.惠州市旅行社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6,36(01):18-24.
[11]刘君豪,蔡晓景,吴建华,刘峦玲,谭家颖.构建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对于地区发展的探讨——以惠州市惠东地区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482-483.
[12]惠章银. 基于微信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与旅游意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13]骆伟强.惠州市旅游服务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06):23+25.
[14]肖红. 惠州发展的根本在人才[N]. 惠州日报,2017-08-20(A02).
[15]何键. “惠州发布”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致 谢
从开始申报题目到现在论文定稿,我历时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最后都能很好的解决,在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查询以及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最终把这篇论文完成。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文献,如果没有这些文献用来参考,那么我也不能把论文完成。最后,再次对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意见的指导老师表示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