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旅游业是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其发展趋势影响着湾区经济的命脉。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是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如何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是建设湾区的首要目标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将存在巨大的潜力,目前,旅游业发展形式良好,但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概述近几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现状,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存在重要的地位及影响。然后,指出粤港高大湾区旅游业的优劣势,就其现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系运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的专题分析,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引述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内涵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从旅游业现状的角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再次,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优势及其制约因素;从次,提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最后,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另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与探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旅游业 建设发展 制约因素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2015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粤港澳深化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1]。近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实施,一个崭新的湾区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建设资金的不断投入,交通网络进一步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道路建设格局逐渐完善,便利的出行方式极大缩短了各个地区来往的时间。在城市群之间的相互联系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着力点。“9+2”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促进各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地形基本为平原,长年温暖湿润,环境优良,是宜居宜游的黄金地带。
我国于2018 年将粤港澳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其旅游业也以迅猛的势头成为全行业中的“朝阳产业”[2]。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对湾区旅游业建设作出进一步规划。探究湾区旅游业存在的利与弊,深入了解湾区旅游业的情况,正确指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文献的梳理,充分认识前人所研究发表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问题及对策,为深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从相关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张静和宁凌(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中通过SWOT分析,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未来前景明朗,并为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庄伟光,武文霞和邹开敏(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阐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分别需要从整体质量水平突破瓶颈和协同创新并推动新发展格局;何光军(2018)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出路》中指出挑战因素来源于社会制度、人文,城市发展水平参差等多方面,而后作出对其未来发展需求的思考;刘成昆和陈致远(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采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和各城市实际情况,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3];窦群(2019)在《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阐述在大湾区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刺激消费层面的问题,而是与整个大湾区发展紧密相关、共荣发展的重要课题,是需要优先布局、大力发展的领域,需要整合资源、汇聚力量、系统推进[4]。
据文献资料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因制度障碍、城市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致、旅游业发展层次较低和旅游业市场竞争恶劣这些方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这可以为粤港澳大湾旅游业提出对策建议。
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具备了为旅游业发展提速的经济基础与前提条件[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9城、香港和澳门)接待了总量超过4亿的游客,旅游收入超过一万亿人民币(约1530亿美元)。当年有1.22亿人次的内地出境游客,其中有58%选择了香港和澳门为目的地[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旅游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其中9座内地城市的旅游收入超过全广东省收入的8成[6]。2017 年大湾区各城市接待游客数中,广州、深圳接待人次遥遥领先,分别超过了2 亿人次和1 亿人次;香港、澳门和江门、惠州等内地五城市接待游客数量也均在330 万人次以上。大湾区成为与港澳对接的重要门户。广东省接待香港、澳门过夜游客数量从2014 年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4 年的2352 万人次增至2017 年的2501 万人次[7]。如下表1,从2016年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可以得知,香港、广州、深圳、佛山、澳门五大城市的旅游总收入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的主要支柱,而其余的城市旅游经济占比较为一般。与此同时,可以看出各个城市的旅游业经济在每年基本略微增长。
年份 城市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香港 | – | 2562 | – |
澳门 | 526 | 613 | 696 |
广州 | 3217 | 3614 | 4008 |
深圳 | 1371 | 1485 | 1609 |
佛山 | 624 | 709 | 809 |
东莞 | 445 | 488 | 529 |
珠海 | 317 | 367 | 466 |
惠州 | 364 | 439 | 501 |
肇庆 | 286 | 308 | 299 |
江门 | 409 | 492 | 587 |
中山 | 247 | 287 | 294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信息网各城市统计公报整理而得
表1 2016-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旅游收入(亿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交通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如广深港高速铁路、珠港澳大桥、南沙大桥等。便利快捷的交通方式给旅游业带来更多机遇。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数亿的资金。2018年,广东省发改委7月初就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广州,东莞,珠江,中山,江门5市总投入1649.55亿元,在轨道交通工程上,将向大湾区投入434.62亿元,在高速公路工程方面,向大湾区投资406.83亿元。2019年2月13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前海举行,共31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749亿元[8]。
(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特点
第一,丰富的民俗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是岭南文化的象征。如肇庆的龙母文化,独具魅力;东莞的林则徐肖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历史悠悠;广州的南越文化悠久;澳门的妈祖文化,意义非凡;惠州的东坡纪念馆;江门的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同样,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故居文化也是别具一格。中山的孙中山、佛山的康有为和黄飞鸿、广州的邓世昌和詹天佑等。每一个故居的历史文化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文化给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赋予许多特色,吸引了众多旅游来此游玩。
第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娱乐项目多样。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水流量第二大的珠江入海口的区域。深圳,珠海,惠州、澳门、香港都是沿海城市,滨海的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如惠州的大亚湾、珠海市的海泉湾、深圳的小梅沙海滨旅游景区等。滨海旅游景区还配备多样的娱乐项目,如沙滩足球、冲浪、海上水球等多种产品。总的来说,这些地方以风景优美和环境舒适为滨海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良的滨海旅游资源打造了区域性休闲、商务、度假的世界级宜居旅游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特色。
第三,现代城市旅游文明、众多自然景观。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深圳、东莞,澳门,香港,都市化的旅游景点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增添了许多魅力,为大湾区增添了现代化城市的氛围。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广州的白云山和莲花山、东莞的松山湖、惠州的朱明洞以及肇庆的葫芦山风景区。粤港澳大湾区既有都市旅游景点,又有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都市化与生态化的旅游区相结合,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大特色。
三、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外在表现是湾区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不同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关联需要我们去关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一般规律和策略显得日益重要。同时,如何突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面临的障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事情。
(一)旅游业发展存在制度障碍
粤港澳大湾地区的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与世界上其他一流海湾地区不同,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在5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覆盖“一国两制、三税域、三法”,内部协调困难。司法合作存在障碍,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融合不够顺畅[9]。一方面,粤港澳三者在城市发展和治理等多方面均不同。“一国两制”使得国家对香港和澳门的宏观经济干预程度较少,这导致粤港澳在合作的层面难以达到一个平衡点。另一方面,广东省施行社会主义制度,许多决策需要向国家汇报,并在实施前获得批准才能进一步行动。此外,非XX组织的实力相对较弱,制约了合作率和灵活性的有效性。因此,三个地区的权力不同步、不协调,使得粤港澳的合作难以有实质性的发展。物资、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客观上被限制了,使得三者在融合是存在诸多障碍,不利于大湾区的建设,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区内旅游业市场的恶劣竞争
第一,粤港澳地区只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窗口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只是一个试验田,未来中国不仅是旅游业,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不会只靠一个湾区经济[2]。除此之外,我国还建立了多个经济区,有建立已久的环渤海经济区,也有已复批不久的哈长城市群。但无论如何,这一些经济区都是各有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激烈的竞争。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晋的第四大湾区,还面临这其他三大湾区的威胁,与旧金山、东京、纽约三个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还需要提升。
第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也在深刻的调整。根据联合国公布的《2018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7 年世界经济增速只有3%,预测到2019 年增速也只有3.1%,发达经济体2019 年的预测增速只有1.7%[2]。由于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这一些措施会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为了全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还需要开放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本。
(三)区内市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前景明朗,但各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有优劣。从2017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个城市旅游收入来看,三大主力军是广州、香港、深圳。而其他城市的旅游收入大多不足500亿元。具体情况见图2和图3。首先,广州,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收入的核心城市,两个城市以及一个特别行政区,旅游业收入分别占比粤港澳大湾区总旅游收入的绝大部分,处于高收入层次。其次,佛山和澳门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占比在中收入层次,两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的次核心城市。最后,东莞、珠海、惠州等其余城市旅游业收入分别占比处于低收入层次,他们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弱核心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值得关注对象。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弱核心城市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空间格局[10]。不平衡的湾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由此而来,第一,“9+2”城市中的9个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肇庆和中山为代表的弱核心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较其他城市而言,缺少一定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第二,“9”城市和“2”城市在旅游产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旅游品牌、服务质量、配套设施、服务管理……因此,“9”城市和“2城市”在在区域旅游协调中的心理状态、利益驱动、价值取向、政策措施等难以完全协调一致,从而导致协调成本上升,合作难度加大[11]。
图2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旅游收入(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信息网各城市统计公报整理而得
图3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旅游城市收入占比 百分比
各个城市旅游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城市的知名度以及游客对不同城市的满意度,“9+2”城市各自的特点也导致城市发展水平参差。广州、香港、深圳深受大多数游客的欢迎,而肇庆和中山等二线城市不怎么受到游客的青睐。以城市的代名词来说,金融、贸易和旅游是香港的代名词;政治和文化是广州的代名词;都市和科技是深圳的代名词……“9+2”城市各自的特点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另外,广州,深圳,香港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特色,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的旅游产业,缺少其独特的魅力,导致其余的城市较广深港城市缺乏了竞争力。同样,这些城市的旅游产业与广深港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致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区内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层次较低
第一,旅游企业与XX在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值得一提的是XX搭台主力旅游企业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XX作为主导角色,通过福利政策协议为旅游企业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引导各种旅游资源、资金、技术等,为众多旅游企业创造良好的开始。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企业十分复杂,大多数旅游企业缺乏一定的能力与资本,而优质的旅游企业并不多因此,导致XX在引领旅游企业发展并不顺利,造成的效益也十分低。尽管XX与众多旅游企业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但是,旅游企业存在问题严重阻碍了政企之间的合作。
第二,庞大的休闲度假需求在供给上存在严重不足。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各城市间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旅游产品种类较少,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稀缺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旅游消费的需求,以致于众多游客纷纷选择海外度假,进一步导致了庞大的消费力转移到其他地区,海外度假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如东南亚地区、印度洋上的岛国,这些地方成了国人们度假的主要地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如何弥补度假产品缺乏的问题以满足巨大的休闲旅游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难题。
四、粤港澳大湾区游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湾区旅游业制度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三税域、三法”,打破这种局限是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关键。因此,要坚持把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融入国家战争的总体态势,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丰富其内涵。与此同时,湾区的旅游建设要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种制度差异相结合,善于利用其优势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与其他合作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一国两制、三税域、三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同时,在制度的差异的情况下产生的摩擦与成本,也会成为推动旅游建设的一种助力,所以要善于利用两种制度带来的利益。保证旅游产品、信息等多种要素的流动,以及减少各个城市之间的障碍,是旅游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时,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体制的合作以及创新,并且创建一个特色的平台,促进对外市场一体化的进程。由于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旅游资源并不能顺利流动,甚至还会出现较为困难的流动。因此,为了解决这种状况,需要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实现湾区旅游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及成本最小化。
(二)加强湾区旅游业产品开发,创新区域特色
就当下的旅游业情况,相似的旅游市场带来严重的问题,相似的旅游产品通过价格来竞争,这是一种相当不成熟的旅游发展模式,但是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只有突破旅游市场的同质化,从城市原有特色旅游资源出发,在引进特色、创意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产品整合,才能实现旅游市场的长期繁荣。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富集地区,香港作为“东方之珠”的国际旅游名城已经久负盛名,可以推出自由行的购物旅游路线;澳门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推出文化遗产游览体验路线;纳入大湾区范围的“珠三角九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处,可以推出旅游休闲体验路线[4]。只有充分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潜力,结合市场供求关系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的良性模式。
同时,湾区旅游业需要创新品牌,特别是滨海主题。开放是粤港澳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近中期还是远期发展目标,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都是主要内容,开放的广度深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12]。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胜地,绝非一时半会就可以冠名的。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在XX的协助下,还需要旅游企业的创新,通过旅游主题创新,结合本土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以及举行活动。
(三)促进湾区旅游业深层次合作
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加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之间的合作。为营造共赢局面,需要湾区城市加强区域联系,明确各个城市之间的地位,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优势,激发湾区旅游业潜能。此外,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下,“9+2”城市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优势,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最后才能整合规划湾区旅游产业。2017年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业联合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整合各城市旅游资源,统筹研究和解决各城市在旅游合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快速、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阻碍,让各城市优势资源互补[3]。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筹划、宣传全方位的旅游路线,让旅游产业资源丰富的广深港三个城市带动其他粤港澳地区的其他城市。通过城市群的优势,筹划特色的旅游路线,让更多游客关注到大湾区更多的旅游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资源,最大化利用旅游资源。“9+2”城市都有着各自的特色,需要利用城市特色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创新旅游路线。因为湾区旅游业的发展差异性,还需实施错位发展战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核心力较弱的城市实行更好的资源配置。由此,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局面。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旅游产业体系,对核心城市来说,还需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对次核心城市来说,需要不断打造属于本土特色的旅游资源,再进一步规划;而对于弱核心城市来说,要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业的联系,让其带动自身旅游业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格。
(四)加强旅游产业整合,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要素要整合,旅游业需要共赢发展。每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各有千秋,需要把旅游资源共享,统筹推进湾区旅游业发展是关键。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需要实现共享、整治、包装、建设,同时,还要建立数据信息平台,整合湾区旅游资源信息,做到线上线下数据平台同步。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一体化,首先,复杂多样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资源的特点,地区的发展水平层次,将旅游资源进行互补,整合规划湾区旅游资源。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需求巨大,旅游企业需要策划旅游产品应对机制,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另外,建立湾区产业集群,将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其他产业,形成旅游相关的产业群,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延伸湾区旅游产业链,建立起生态圈循环系统;在旅游产业链中不断的有产品、资金、信息进行流动和传递。以产品起点,信息技术为发展基础,加入资金的驱动,最终形成旅游产业生态圈[13]。
五、总结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在不断的发展,其未来前景将会十分广阔。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是,它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其探索道路还很漫长。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面临的问题有:一,旅游业存在的障碍;二,市场竞争恶劣;三,各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不一致;四,旅游业协同发展层次较低。这些问题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旅游业制度建设;加强旅游业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业各层次合作、加强产业整合。唯有把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问题处理好了,旅游业才会蓬勃的发展。到时候,旅游业必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
最后,我相信,在未来几年里,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必定会创造巨大的收益,成为举世盛名的旅游大湾区。
参考文献
[1]李建平. 粤港澳大湾区概述与发展格局[J]. 中国勘察设计, 2018(5):10-10.
[2]张静 宁凌. 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J]. 当代经济, 2019(04):128-133.
[3]刘成昆 陈致远.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2):92-98.
[4]窦群.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N].中国旅游报.2019-02-27.
[5]杨小刚.旅游收入超万亿,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一程多站”新市场[OL].https://economy.china.com/news/11173316/20180611/32508821.html,2018-6-11.
[6]朱茜.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前瞻之旅游业:9+2城市旅游特色各有千秋[OL].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80727-bc2fac44.html,2018-07-27.
[7]行业报告分享.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报告[OL].https://www.sohu.com/a/298821071_100211753.2019-03-03.
[8]南方都市报.重磅!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将投数千亿!各项重点项目曝光[OL].https://www.sohu.com/a/251698199_740527,2018-09-03.
[9]何光军.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出路[J]. 广东经济, 2018(9):4-4.
[10]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发展路径[J]. 税务与经济, 2018(2):7-7.
[11]庄伟光 武文霞 邹开敏.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J]. 广东经济, 2019(04):20-25.
[12]杨劲松.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根本动力[N].中国旅游报.2019-03-01.
[13]陈健,张莉欣.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旅游生态圈建设研究[J].中国会议.2018-08-03.
致 谢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最终完成了论文的写作。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这段写作的时间里,他很耐心和敬业,并且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我确定了论文的写作方向。其次,我的论文出现不少错误,老师也一一为我指正,每一次的改善让我收获不少。老师丰富渊博的学术知识以及专业的指导技巧激励着我不断的求实进取。借此机会,我谨向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在这一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专研与思考,让自己对论文有了深刻的认知。最后,由于个人的理论水平有限,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其他阐述难免有不足的地方,还望老师们指正。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