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梅州客家山歌,它作为梅州客家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种类丰富的曲调和完善的表现技法等特点。但在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下,梅州客家山歌文化逐渐朝着非主流方向发展,梅州客家山歌参与者减少、生存环境和客家人审美情趣的变化等的现状,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的重要性,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而在传统的梅州客家山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更好地将梅州客家山歌流传下来,成为更易被现代民众所接受的山歌形式。
关键词: 梅州客家山歌 艺术特色 保护创新
一、引言
xxxxxxxx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如果丢掉了, 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1]。客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大迁徙民系之一,在经过多次迁徙后,梅州客家文化也就被客家人创造出来了,而梅州客家山歌就是组成客家文化重要的一个部分。梅州客家山歌属于民间歌曲的其中一种,是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农作时创作和哼唱出来的,依靠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传唱才得以保存下来。通俗来说, 就是客家人所唱的歌,客家山歌大致包含有以下几个类型:山歌号子、情歌、叙事山歌、习俗山歌等等。[2]而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包含了独唱、对唱、尾驳尾对唱、山歌小组唱、表演唱等等[3]。之所以称为“梅州客家山歌”,是因为用梅州当地的客家方言演唱的。早期的每一首梅州客家山歌中, 基本上都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梅州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民风民俗还有在生活劳动中的画面都被记录在梅州客家山歌中,见证了梅州客家人的悲欢离合,是梅州人宝贵的文化财富。本文主要分析梅州的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现状、创新保护措施三个方面,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更加了解梅州客家山歌。
二、梅州客家山歌的特点
梅州客家山歌是将近五百万梅州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歌曲,作为一种梅州人创作出的口头客家文学,语言上不仅有明显的客家特色,还有浓厚的乡村气息,成为民间山歌的一部分。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国家很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优秀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它的艺术特点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一)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国民间山歌中,梅州客家山歌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部分,梅县山歌、大埔西河山歌、兴宁罗岗山歌和蕉岭长谭山歌等各种形式不一的山歌唱腔形成了拥有着各式各样唱腔的梅州客家山歌,其中梅县还是客家山歌艺术之乡。由于梅州地处山区,所以以前梅州人总喜欢在干农活、上山砍柴、聚会还有茶余饭后唱上一会山歌,来消除一天的疲劳,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增加生活情趣,对于他们来说,山歌就像朋友一样时时刻刻的陪伴着他们,充斥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世代相传的大部分梅州客家山歌的创作形式都是在事先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依就当下的感受创作演唱出来的,具有四言七句、直接抒情、形式多样、灵活巧妙的特点,这种来源于社会基层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梅州客家山歌更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别魅力。
(二)种类多样的曲调
梅州客家山歌的曲调和歌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结合一起还能创造出许多山歌中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因为梅州客家山歌不受地方限制,而且多数唱山歌都在户外,可以随心所欲的把所听所看所想统统都唱进山歌里,所以整体节奏上都比较不受束缚、直白抒情、委婉含蓄、声调高昂。山歌内容和所表达的心情的不同,也让节奏和曲调能够适时地做出改变,不断地发展成更好的梅州客家山歌。梅州客家山歌的调式调性也不同于其他民族山歌,梅州客家山歌尤其注重曲调的变化,调性上更加质朴而不浮华。
梅州客家山歌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好几种分类,而且曲调也都各有特色。号子山歌是唱山歌的人在正式唱梅州客家山歌前所要引出的部分,目的是给人带进音乐的氛围来,渐入佳境;正板山歌通常是只有四句的山歌,每个地方都会有;四句八节山歌其实也就是正板山歌的一种,只是把正板山歌通常的四句分成了八句;快板山歌即在正板山歌的基础上精简出来的,其特点是节奏流畅、愉快,唱起来潇洒,属于男腔山歌;五句板山歌从题材和内容来看,传统时期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比较多,解放后题材愈加广泛,不仅演唱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也演唱社会上出现的新故事。
而梅州客家山歌在节奏和节拍、音阶结构、音调和旋律上也各具特色。梅州客家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 最常用的节拍是四二拍和四四拍,其次为四三拍、八三拍、八四拍、八五拍、四五拍、四一拍等;它的音阶结构有各种形式, 分为五声、六声、四声和三声音阶等;从音调上来看, 主要是羽调式和徵调式;从旋律进行上来看,主要是三度、四度这样的级进和跳进。
(三)巧妙的表现技法
梅州客家山歌完善的表现技法主要表现在表达男女之间真挚感人的爱情时经常运用低调含蓄的表现手法。还把男女在恋爱时既及其想要想见又必须掩饰住的复杂心情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把他们心里所想的感情充沛的表达了出来,让越来越多听到山歌的人充满更丰富的想象力。在描写梅州客家山歌意境的时候,还会运用到更不一样的方法,比如在描写山歌《月儿弯弯角尖尖》中月色时,不仅生动形象,还增添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烘托出了一种自然幽美的的氛围,感情和景物的互相融合,创造出了温馨浪漫的意境。而在歌词中也不会过多使用华丽的字词,反而使用最简单的句子来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
1、白描手法的广泛运用
无论是在中国画的绘画还是在文学方式上的表现都运用了白描手法,主要用最简单朴实的字词去把一个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不注重在用过多的修饰成分和氛围去衬托。梅州客家山歌在创造艺术形象和构建画面感等时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把浓厚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给梅州客家山歌蒙上了一层生动活泼的画面。如:
榄树开花花揽花,阿哥榄上妹榄下;
牵起衫尾等郎揽,等郎一揽就回家。
这首梅州客家山歌第一句描绘了橄榄树开花的画面,在满树的榄花紧紧依靠着彼此。接着第二三句我们可以看到在橄榄树上的阿哥和橄榄树下的阿妹互动的画面,阿哥把摘到的橄榄扔给树下正提着裙边等待的阿妹,这一来一往的有趣互动不禁让听者产生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画面感。最后一句写了阿哥揽着阿妹一同回家的甜蜜情景,从中可以看出阿哥和阿妹感情之深。最后两句的“揽”字,一字双关,既可为“揽”字,亦可为“榄”字,十分恰切。这首客家山歌有着憧憬爱情的罗曼蒂色彩,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的画面, 既清新委婉又真情实意。
2、含蓄的抒情方式
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含蓄的表达方法,而在某些梅州客家山歌中也运用了含蓄的抒情方式。而梅州客家山歌不但能够委婉地把感情寄托在别的东西上表达出来,还能不加掩饰的直白的展现感情,含蓄又热情开放的情感,还带有一丝神秘感。梅州客家山歌主要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创作客家山歌的人知道很多东西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由于难而更显示出技艺的巧妙,所以创作山歌时不仅在语言上给听众充分的表达了情感,还将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全部意思的那种缺憾变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抒情手法,这就是含蓄的抒情方式。梅州客家山歌的含蓄美在于不用道尽所有,你都能感受其中的美妙。
梅州客家山歌不但含蓄充满暗示而且还别有一番诗意,经常给人一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留下想象的空间。特别是有关爱情的梅州客家山歌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那种想说又说不出口,又想让心仪的对象知道自己情感的歌词,就像那种甜言蜜语,无论什么时候都那么吸引人。梅州客家山歌叙事的特征在情感的直接表达上减少了,更多地用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爱情的忠诚坚定: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即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这首梅州客家山歌借藤和树生死相缠,永不分离的情感来比喻在感情中彼此的忠诚和至死不渝,相伴终身的决心。
(四)丰富多彩的内涵
梅州客家山歌结合、吸收、借鉴了中原和岭南地区的文化,更加丰富了梅州客家山歌的内涵,既表现出了中原人民的热情开放,又有岭南人民的质朴。不但能够借梅州客家山歌抒发恋人间的爱情、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以及战友之情,还能激发梅州人在辛勤劳作时的热情,点燃生活中的激情。梅州客家山歌都是在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创作的,反映的大多是梅州人心中的所想所盼,所以梅州客家山歌不但具有一般民歌的特性、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乡土气息厚重,还具有不一般的人文特色。梅州客家山歌是在梅州人不断地环境迁徙中发生变化和发展成熟的,它深刻地反映了梅州人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性格。同时,梅州客家山歌也把社会中种种的不公平现象和民生疾苦写进了歌词,不但重视教育,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关注妇女的基本人权,揭露了梅州客家妇女在封建迷信下所受到的精神摧残,表达了她们追求平等权力的强烈愿望。
梅州客家山歌的歌唱方式之所以如此生动活泼是因为它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成长起来的,不但类型丰富多样,而且艺术形式上也非常完善,因此梅州客家山歌在内容和思想上都能影响梅州人的心理感情。不仅如此,梅州客家山歌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那么的热情也是受梅州人想象力丰富的影响,梅州客家方言也让梅州客家山歌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够把听众带到山歌的世界中,去感受山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梅州客家山歌都是没有特定环境条件下随性创作出来的,这也让山歌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梅州客家山歌也成为了一种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其内涵也极其丰富。
三、梅州客家山歌的现状
拥有辉煌历史的梅州客家山歌,作为我国传统民歌当中十分宝贵的财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之一, 更为创作新的山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梅州客家文化中梅州客家山歌是极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所以不仅要保护和发展好梅州客家山歌,更要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保护、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让它重新富有生机和活力。但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换代下,演唱梅州客家山歌的人不仅年纪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少,XXX的年轻人对梅州客家山歌根本不熟悉,这也让梅州客家山歌很难继承下去,所以,保护梅州客家山歌也就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一)梅州客家山歌参与者减少
曾经,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人唯一的娱乐方式,可是却在21世纪遭受各式各样新的音乐形式(尤其是流行音乐)的冲击,逐渐不被重视,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了严重性,开始采取保护的措施。以前梅州人不分年纪性别总喜欢在做农活,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唱上一会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增加生活情趣,对于他们来说,山歌就像朋友一样时时刻刻的陪伴着他们。但是现在,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会聚集一起唱唱山歌,组织一些山歌比赛,而那些对梅州山歌一点也不了解,甚至抗拒的年轻人更不会想参与进来。梅州客家山歌已经越来越少人愿意接受和参与了,任何文化如果离开了社会群体的支撑,就很难继续存留在社会上,所以如果一直保持现状,那么梅州客家山歌将会有消失的一天,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二)生存环境的变化
文化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其中很多居住在农村的梅州人搬进了大城市,而无论什么事物一旦离开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很难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梅州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梅州城、县、镇、乡呈现出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居住在深山里的梅州人,都住进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离开了大山围屋,脱离了田间劳动、农耕生活,于是原先依附于山野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梅州客家山歌因而失去了赖于生存的土壤而日渐消失。新时期“梅州客家山歌”与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
(三)客家人审美情趣的变化
改革开放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观念,无论是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事物方面,还是在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上。由于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在音乐上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对事物的的审美情趣也随之改变,也就慢慢的听腻了梅州客家山歌。当社会上可供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时,他们便不会总是只听梅州客家山歌了,网络的发达使得只要通过电视电脑就可以观看到各式各样的文艺节目,也可以听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音乐。由此看来,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提高让传统的梅州客家山歌没有了市场,逐渐遭到人们的不重视,不再热情,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别的艺术形式慢慢占领了当代的时尚潮流。
四、梅州客家山歌的保护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梅州客家山歌目前所处的现状,更应该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保护梅州客家山歌需要XX支持
XX要对逐渐消失的梅州客家山歌引起重视,提出要加强保护梅州客家山歌的目标。首先,XX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共同参与梅州客家山歌,在一些节日的文艺汇演上多安排演唱梅州客家山歌的节目,让更多的人看到,增加人气。所以,当地XX可以先在梅州市各个县、镇、村的学校把梅州客家山歌安排进学生的音乐课上,通过音乐陶冶情操,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本土客家山歌,提升他们对梅州客家山歌的欣赏能力。这样不仅能使梅州客家山歌大范围的进行传播,还能增添演唱群体的新鲜血液。其次,XX还要拨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培养优秀山歌人才,要特别注重从小培养,这样才能更长远的将梅州客家山歌流传下来。不仅如此,XX还应该在梅州各地区物色新出现的人才,给予他们一些资金鼓励,请有经验的老艺术家好好训练培养他们,让他们能够学到最正宗的梅州客家山歌,重新扛起梅州客家山歌的大旗。
(二)保护梅州客家山歌的生存环境
在保护梅州客家山歌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梅州客家山歌所处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不管什么决定还是政策,都应该考虑到是否会影响文化,而不应该为了当前的任何利益而牺牲放弃那些曾经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传统文化,利益都是暂时的,而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梅州客家山歌是没有被特殊处理,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民间、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是在自然环境中创作出来并人人传唱的,客家乡土风情浓郁,不管是地域迁徙、时代变迁还是本土方言、传统风尚、礼节、习性和文化都大大的影响了每一首民间山歌的演变产生和发展。直到今天,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梅州客家山歌所处的生存环境也不断发生着改变,面对的不再只是山间田野,还有高楼大厦的现代都市,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提高对梅州客家山歌的生存环境和它原有形态的保护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梅州客家山歌中的优秀的部分。
(三)保护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人
如果想要更好地保护梅州客家山歌,那么还需做到的一点是保护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人,也就要传承好梅州客家山歌,所以我们要收集好所有以前有关梅州客家山歌的资料,把最传统的样子记录下来。我们熟知的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人有汤哲明、童爱娜、余耀南、饶建玲等等,这些传承人大部分都年岁已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余耀南大师已在2017年因病去世,饶建玲便是他收的徒弟。饶建玲不但在大埔县西湖公园创办了百姓大舞台供人们演唱梅州客家山歌,而且还把梅州客家山歌带进课堂,亲自给学生上课,教他们唱山歌。作为梅州市客家山歌协会会长的童爱玲和80多岁高龄的汤哲明也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如果不好好保护梅州客家山歌,那么这种靠口头相传的山歌将如何传承下去,只会面临消失的一天。为了更好地保护梅州客家山歌,应该多些注重传承人的健康问题,可以在每年安排他们去医院体检,,给身体不太好的提供一些医疗补助,只有保证了传承人的健康问题,他们才有更大的精力投身在培养人才的事业上。XX还可以给那些一直坚持演唱梅州客家山歌的老艺术家发放奖金,鼓励他们广收学生,努力培养出更杰出的山歌继承人。
(四)保护梅州客家山歌需要加以创新
1、表演类型的创新
梅州客家山歌是如何被大众得知而又再次受大众喜爱的呢,其中一个方式就是舞台表演。“二十一世纪以来, 梅州市山歌剧团和梅县山歌剧团编排了几部关于爱情类型的山歌剧[5]。随着时代的进步,舞台表演形式也不再单一,除了话剧、舞剧、山歌剧以外,还有歌曲串烧、乐器表演、说唱、小品和摇滚等等,这些新的表演类型也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传统的梅州客家山歌一般是用竹板和二胡来演奏的,形式比较单一,可以把梅州客家山歌更原汁原味地传递出来,可是过于传统的形式很难被现代年轻人接受,在音乐类型多样化的今天,说唱、嘻哈、蓝调、爵士等音乐占据了市场,想要让梅州客家山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不落后于时代,应该在创作山歌时,在保留传统形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流行音乐形式和乐器等元素,比如香港一个音乐总监郁虹就尝试用古筝来演奏客家山歌,以多元化方式传播。这样不但能让梅州客家山歌成为大众化音乐,而且还能更好的在世界各地传播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梅州客家山歌。
2、舞台美术方面的创新
梅州客家山歌的舞台美术设计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以前的经济不怎么发达所以造成传统的梅州客家山歌的舞美设计比较单一,而现在梅州客家山歌的舞美设计一改传统,运用了各种高科技来提升舞台表演的整体效果。但如果要创新出既不改变传统的味道,又要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舞台,就要找准定位,在梅州客家山歌的特性上找到跟其他艺术不一样的极具创新的手段,创造出特色鲜明的舞台。比如,大型客家原生态民俗歌舞《客家意象》就因为在舞台美术设计上足够壮观大气,所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客家意象》的舞美设计是由总制作人陈小奇、著名舞美设计师龙华先生等工作人员一起合力完成的,舞台采用了八十支电脑灯、数百盏常规灯以及激光机、投影机等,把人带到所要表现的气氛当中,十几米的客家围楼和客家风雨桥等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效果。整个舞美浑厚大气,多达十几个不同场景也让观众目不暇接。
3、观念创新
认清传统的客家山歌文化和现当代潮流文化的关系,并且将其特点结合起来创作出新的梅州客家山歌,就是所谓的观念创新。梅州客家山歌的观念创新不仅要保留传统的梅州客家山歌,还要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梅州客家山歌。这种创新把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合在了一起,使现代和传统完美结合,消除了过去与现代的差异,使梅州客家山歌不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所以不但要把梅州客家山歌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保留下来,而且要收集各种现代特点的音乐元素融进传统的梅州客家山歌中,更好的创作出新的梅州客家山歌,让年轻人也能够喜欢上梅州客家山歌。所以要保护和弘扬梅州客家山歌就必须推陈出新,在观念上吸收新的思想。
4、演唱创新
大部分传统的客家歌手的演唱方法与风格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自然地去演唱梅州客家山歌,但是这样的演唱方式有点太简单直接。现代社会上很多人唱歌都没有经过专业声乐训练,直接用喉咙发声来演唱的,而梅州客家山歌也是这样的发声方法,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声状态。直接用喉咙发声的演唱方式不但是不科学的,还使声带振动面积过多,且伴随着肌肉挤压,由此损伤声带,而且还难听,在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也小。所以为了让梅州客家山歌更好的保留下来,被更多人欣赏和传唱,就必须改变演唱方式,去学习专业的演唱技术,进行艺术和技术的训练与提升,梅州客家山歌也可在演唱形式上改编成独具特色的山歌舞台剧。只有在更好地了解梅州客家山歌的历史和发展史的基础上去创作演唱新的梅州客家山歌,才能使梅州客家山歌走得更远,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演唱形式才有时代特征。
五、结语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 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 是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体内的文化基因。[6]
梅州客家山歌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民间歌曲的一种,不但是梅州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社会怎样更新换代,我们都要努力地保护好梅州客家山歌并将其传唱下去,那么我们就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创新,一种文化只有在与时代相融合的情况下才能以更好的形式被保存下来,才能重新登上文化舞台,源源不断的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对梅州客家山歌文化的挖掘,并且在不断地发展继承中发生创造性地改变,它必将成为富有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特色的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xxxx.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9-25 (002) .
[2]胡希张、余耀南.客家山歌知识大全[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4 :104.
[3]李曼.浅谈广东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08) :5-8.
[4]张羡声,崔宝霞.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5]汤明哲.客家山歌唱响校园[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2017:148 .
[6]王小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 (2) .
致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正文撰写,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你们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教学态度,不仅教会我理论知识,还让我知道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有要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你们提供了很多参考意见。
最后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