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起着为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运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收益的提高。文章首先明确了教育公平的内涵,接下来指出,在现有体制的影响下,以及;历史遗留因素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在高等教育权公正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高等教育的录取、投入等方面存在着区域差距;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消除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平;经济发展水平;资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随着知识在社会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在职业分配上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是进行职业分配时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水平以及入学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也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受益,相关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个人受益率高达14.79%,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否,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建设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公平本身就有公正、平等的意思,实现教育的公正与平等是一直以来人类社会的追求,早在18世纪的时候西方一些国家就以立法的形式体现了这一思想,而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蕴含公平、公正理念的教育思想。而隋朝科举制度的确立则将这种思想具体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从民主的、科学的以及大众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阐释了新中国对教育公平公正的认识。由此可见教育公平是一个属于历史范畴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高等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保证了社会成员在接受教育的起点方面是公平的。二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会受到平等的对待,也就是说社会成员接受的教育是一样的,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平等性。三是学生接受教育后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并最终获得发展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最基本体现。除此以外人们还享有均等的选择大学生活方式的机会,以及均等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的机会。
考试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高等教育也采用了这种方式选取入学者,考试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因而这种方式也是为广大民众所认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高等教育在体制、历史以及我国的国情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也逐渐的显露出来。
二、高等教育缺乏公平的具体表现
(一)区域差距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东部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收入水平也高,而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慢,高等教育是否发达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比较多,因而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我国的重点大学如“211大学”以及“985大学”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其高校数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7.9%,而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高校数量仅占全国高校数量的18.7%,在地域优势的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升入高校的几率远大于其他地区,也大大的降低了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优质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都向东部地区集中流动,因拉大了经济落后地区于经济发达地区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设施等之间的差距,进而使高等教育产生区域差异。
(二)高校收费引发的不公平
虽然我国经济在近些年增长速度较快,人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是全国80%的财富被掌握在只占全国人口总数20%的人的手中,因而很多家庭并不富裕,2016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21,大学生的学费加上生活所需每年大约需要25000元,才可满足学习的需要,这些费用对于农村家长来说非常困难,对于城镇家庭来说也并不低,一旦父母一方因病而不能工作就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的供给。除此以外收入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学生对高校的选择以及专业的选择。许多各方面表现非常优异的学子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收费较低的专业,更为严重的是家境贫寒的学子甚至可能因为付不起学费,只好放弃了经过辛勤学习而获得的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的机会,这些使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损害。
(三)就业机会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高校学生一旦毕业,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考验就是就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取消了由国家统一进行分配的制度,毕业生要自主择业。这个时候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财富以及人脉关系就会在就业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毕业生因为没有专长,也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也无钱去疏通关系,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待业,有的毕业生因为毕业于重点院校被企业录取,还有的毕业生在家长的谋划下找到了轻松而又高薪的工作。
三、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有效策略
(一)对高等教育资源要合理配置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该地区高等教育是否发达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家应从资金与政策两方面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以缩短、消除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民的个人利益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公民进行着重关注。作为教育资源的管理者与整合者的XX某部门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在决策的过程让与教育利益联系紧密的人员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做到集思广益,以便能够兼顾到各方利益。
(二)加大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力度
消除高等教育在录取方面的区域分数差异,使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也享有同等的接受高等教育洗礼的机会。大力扶植民办高等教育,以减轻XX在高等教育资金投入方面的压力,为了使贫困学生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助学贷款制度进行完善,不让学生因贫困失学。提高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立高等教育的收费,根据家庭收入的差别,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差别收费政策。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教育质量以及专业的差异,收取的费用也有差别,以减轻学生学费方面的压力。
(三)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城镇与乡村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这一定的差异,为了学生享有相同的高等教育权力,必须努力拉近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距离,争取消除城乡差距,以及城市内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差距,从资金与师资力量方面支持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基础教育的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最大限度的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高等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受了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们其个人受益也要高于普通人群,因此被高等院校录取是人生中几个最为关键的转折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资源并不非常丰富,因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我国也并不均衡。除此以外学生入学机会的不均等等问题的出现,表明现今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采取有效办法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贞.公平义务教育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18(8):98.
[2]朱迎春.周志刚.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4(27):114.
[3]查理有,丁守海。对我国高等教育外部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26(1):41-45.
[4]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成本负担和公平性问题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619(10):122-12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