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陈邦彦(1603-1647),字会份,号岩野,广东顺德人,明末抗清英雄,有“粤中杜甫”之称。他的诗歌存录为《陈岩野先生全集》,该全集收录诗歌共一百五十题三百首,其中以赠答诗尤具特色。这些赠答诗或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表达目睹国家破败之后忧愁的情绪及建功之切,中兴之愿;或对友人贤能的赞颂或诗人自谦的品质。这些赠答诗频繁使用典故,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运用赋的写作手法,大量运用叠词营造了诗歌雄直深沉的诗风。
关键词:陈邦彦 赠答诗 雄直深沉
一、引言
陈邦彦(1603-1647),字会份,号岩野,广东顺德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博学多才,自小追随父亲读书,尤其通晓《毛诗》、《周易》以及经世致用的知识。除此之外,他在教授兵法、谋略、剑术、舆图等实际军事知识方面也颇有成就。十八岁时为诸生,此后累试不中,后来在顺德锦岩山下设立教馆授徒讲学,世人都称其为“岩野先生”。因为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远近慕名而来的学者累计有千人以上,成为当时南粤的一代名师,屈大均、罗大宾等多位诗人都是他的门生。他在治学任教期间,仍不忘国家安危,密切关心国家大事,对府、县的事情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南明弘光(1644)初走南京,上《中兴政要书》,但是没有被应用。而隆武(1645-1646)时被大学士苏观生引荐,中了广东乡试,升为兵部职方司的主事,监粤西“狼兵”入赣抗敌。桂王在肇庆即位时,他授以兵科给事中。而后两王相争,广州遭清军侵入。因而邦彦就在高明山中隐姓埋名了。永历元年(1647)春,永历帝受到清兵逼迫,邦彦复出,组织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等人恢复战斗。在其人生的后几年,他把自身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抗清斗争中,以至于到最后因为战争牺牲了家人、自己。陈邦彦是明末岭南抗清忠臣,与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合称“岭南三忠”。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与番禺的黎遂球、南海的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而他师法杜甫,笔力劲健,感慨深沉,清代卓越的岭南文献学家温汝能在《粤东诗海》中称其为“粤中杜甫”[1]。陈邦彦有《雪声堂诗文集》、《南上草》、《易韵数法》等著作遗世,1977年何耀光先生将其诗歌编为《陈岩野先生全集》,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该全集收录诗歌共一百五十题三百首,其中赠答诗共约六十九首。这些赠答诗对陈邦彦的生平和交游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陈邦彦赠答诗的内容
赠答诗是诗人自己有感而作赠送给朋友的,或者是在宴会、分别、相约等特定场合应朋友的诗韵或一起和韵而作的诗[2]。因此其赋予诗歌的情感是丰富的,由于对象的不同,诗人表达的情感也是有差别的。其诗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友人贤能的赞颂以及体现自谦的品质三方面。按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在陈邦彦的赠答诗中,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是繁杂的。然而在其现有的赠答诗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时事艰难的忧虑、中兴国家的愿望,以及表明忠心希望自己有所建树的诗,数量最多,有49首。如《舟发韶州,赠宋大都督》《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次答董才孺》《次答曾清仲》《次答黄秉昭》《次答大参区几遽先生》《次答黎洞石先生》《次答罗若思》《答黎恭甫伟长》《赠苏宋霖饷部》《赠建昌陈经甫》《题海珠寺次梁文康公韵》《咏铁马儿奉和云淙先生用韵》《和徐巢友咏木棉花》《旅怀次林子同韵》《狱中步文丞相韵》等。这一类别的诗歌,展现了陈邦彦在目睹国家破败之后忧愁的情绪和建功之切,表达了他的中兴之愿,以及来向国家袒露自己的忠心。
如《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五首之二):
楚弓何得失?国步忽龙钟。岂谓驱群敌?居然震九重。
近臣忘汉杰,并塞没尧封。遮莫承恩早,将能此日逢。
在王传龙先生《陈邦彦诗文集校注》中有说到,这首诗是指闻变以后,陈邦彦感慨国难,目睹国破的惨状,毅然以诸生身份辞家北上南京向弘光朝廷呈献《中兴政要书》的途中所作,竭力为国提出自己的治国之策。“国步忽龙钟。岂谓驱群敌?”这两句写出了国家正处于一个国运衰败艰难的时刻。“近臣忘汉杰,并塞没尧封。”这里写了明室很多近臣都投降于满清,很多明室的疆域也被侵占了。最后“遮莫承恩早,将能此日封。”表达了诗人想要国家的领地回归的迫切愿望,为表示自己对国家衰败的悲伤难过的情绪。
还有《舟发韶州,赠宋大都督》中“累臣万死有馀诛,遗恨千秋留哽咽。”这句话写诗人想要为国家建言献策的决心之大,累死也在所不辞,只是不想留有遗憾。在“将军风概古人同,疆场南北多殊烈……麾下元多浑侍中,竹林况有邵康节!”中写出了大都督将军在战场杀敌的英勇和智慧令人佩服,诗人也想要像大都督一样上场杀敌,建功立业。而“丈夫报国各努力,何间崇高与卑孑?”表明自己想与其他爱国之栋梁共同为国出力,而不用介意于身份高低的心情。
又如《次答黎洞石先生》:
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感时泪尽频看到,报国身微但著书。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圩。丹成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
这首诗是陈邦彦北上南京建言献策的时候所写的诗,其中“感时泪尽频看到,报国身微但著书。”这里写出了诗人在看到国家进入衰难局面,自己心中悲痛,忍俊不禁的画面,说其自身虽身份卑微,但是也尽其绵薄之力著书,想要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圩。”这就表达了诗人在看到世上尚未太平,内心已十分渴望能帮助国家重当日雄风,迫切想建功心理。
还有《次答曾清仲》中“皇造当震业,中兴方兆谋。”诗人在次答诗中就表达了在国难当前,这使他们中兴的愿望更加坚定了。“蓬茅怀杞忧。”表达了诗人他们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担心。而“挟琴佐素酒,商歌义兼优。”表现了诗人想要推荐自己去争取官职的决心。再到“筑台自隗始,庶以倡同仇。”诗人希望弘光帝能够以礼招纳及任用贤才。从而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而不是只是为了得到职位。
再如《题海珠寺次梁文康公韵》:
江流不转荩臣心,先代遗踪阅古今。地借招提留间气,人瞻山斗惬登临。
明珠照处天南北,寒玉香时雪浅深。自是星精垂粤海,谩将名胜似东林。
据王传龙《陈邦彦诗文集校注》所知,这首诗是在1646年冬天陈邦彦隐居至1647年2月他重新恢复抗清期间所作。这是诗人对梁文康公的回韵。梁储(1451-1527年),字叔厚,号厚斋,别号郁洲居士,广东顺德人,明朝中期名臣、文学家,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去世获赠太师,谥号“文康”[3]。诗中“江流不转荩臣心,先代遗踪阅古今。”江流都没有办法扭转臣的心,这句话表明了诗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不变。在写出梁文康公这位世人所敬仰之人的同时,来讲述自己为了国家也会像梁文康公一般忠心。虽然在当时诗人是在山林中隐居,但是他还是很关心时事的,从来都没有放弃为国出力的机会,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义不容辞。
另外,“山河供雪涕,岁月入霜颠。”(《赠苏宇霖饷部》)“重明回日驭,长路忆天闲。”(《次答董才孺》)“万国歌哀郢,孤怀赋载弛。”(《次答黄秉昭》),抒发诗人他忧国、失意和无奈的情感,那份透骨沉痛的心情,没有对国家有足够深厚的情怀,是写不出来这样的语句的。
由此可见,陈邦彦的赠答诗有着浓郁的爱国情怀,通过了对这些赠答诗的创作,表达自身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借此来表明自己的忠心。
(二)对友人贤能的赞颂
陈邦彦他虽然没有较高的身份层次和地位,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攀援投奔的之意。相反地,是他对时之英才的无私赞美,对友人贤能地充分肯定。而且在结交好友时,但凡是跟他志同道合的爱国者,他都很乐意与之相处。然而主要蕴含着对友人贤能的颂扬的赠答诗中,共约12首。包括《赠梁渐子》《南安太守行赠梁昔莪先生》《赠郭我示》《赠家都阃、铭新、演实昆弟》《赠杨杲生》《赠端州符伯清》《赠何时又》《次答李中郎兼怀邓玉叔》等。
如《赠梁渐子》(四首之一):
径寸明月珠,远在南海湄,一朝登廊庙,万乘扬光辉。物产固无尽,重轻各有时。圣明宝得贤,川岳气应之。有美方茂龄,蛟官失其奇。古道深自勖,高文列鼎彝。对此希代质,顾我为小玑。嗜欲会将至,光怪方陆离。愿言献天子,南琛良在兹。
这首诗是诗人在1644年他闻变北上献书前在锦岩教书时候之作。梁佑逵,字渐子,顺德人,崇祯己卯(1639)举人,与黎遂球相善,又参与陈子壮等人修复南园诗社[3]。“有美方茂龄,蛟宫失其奇。”陈邦彦以“蛟官”之汜人来比喻梁佑逵的人品和文采,对友人进行赞颂与肯定。而诗中提到“明月珠”“小玑”这两个象征不一样。邦彦把友人比作“明月珠”,把自己比作“小玑”,讲述自己还是不能与明月珠一样的梁佑逵,无形之中一直在认可着他。
还有《赠梁渐子》之二中“迟明读君书,读之动颜色。萧以兰蕙膏,崇以珠翠饰。”更是对友人梁渐子的诗词高度赞赏,说其作品读之使人动容,感染力极强,以“兰蕙膏”“珠翠饰”进行比拟。而《赠梁渐子》之三中,“同时陆浚仪,一见惊绝倒。”这里是对陆浚仪,即陆云的文学作品的赞扬,当时陆云看到梁渐子的文章都对其赞叹不已,言外之意也讲述了梁渐子与陆云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语出惊人。
又如《赠杨杲生》:
矫矫南园代有雄,将军高躅俨遗风。为筹屯政因成帙,偶托闺词亦复工。墨垒几人称劲敌?书城如尔是元戎。好凭诗律当师律,勒取登坛第一功。
为了表明对杨杲生将军能够像汉朝的韩信那样安邦定国、建立不世功绩的期许,陈邦彦写下此诗。诗中“矫矫南园代有雄,将军高躅俨遗风。”这不仅是诗人对杨杲生将军的称赞,也让人们知道了南园王先生,肯定其岭南诗歌中开山祖师的地位,赞颂他诗歌的雄健风格、雄迈之风。“好凭诗律当师律,勒取登坛第一功。”这是诗人对其诗律的评价,说其诗律写得精湛。为赞颂友人品德与才能,诗人都是付诸热情。诗人作为“岭南三大家“之首,在赞颂友人诗歌雄迈之风气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学习。
再如《赠端州符伯清》:
倾盖都门语便深,孤踪犹自恋长林。东山不为苍生起,谁与当年挽陆沉。
这首诗是主要是写出了当时陈邦彦他调侃讽刺统治的混乱,但是在端州时与好友相聚为赞颂友人而写。“倾盖都门语便深,孤踪犹自恋长林。”这表明了诗人内心其实极其赞赏符伯清的,以致于离开了还是在暗自给予赞许。而“东山不为苍生起,谁与当年挽陆沉。”体现了诗人充满战斗的雄心壮志,想要与友人一起为有共尽一份力。
还有《南安太守行赠梁昔莪先生》是陈邦彦北上至吉安时,听说梁亭表苦守南安义举,而作出的感叹。梁昔莪先生暮年时出任南安,到任后就立即革除弊政,因此非常深得民心。后有农民起义军围攻南安,梁昔莪先生带领官民冒死保护家乡的精神,诗人给予了高度赞许。“以滋一清振殊俗,冰壶湛湛辉岩谷。”中的“冰玉壶”比喻人之明净高洁,诗人将友人比作“冰玉壶”是对其品德的赞扬。“由来循吏即长城,唯有清贞生义烈。”这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清廉忠贞的感叹。梁昔莪先生的经历跟陈邦彦的经历有共同点,邦彦对他的夸赞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由此可见,陈邦彦的赠答诗不仅是表明其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还有对有才能的人的赏识,对自己的朋友能力、品行的认可与肯定,毫不吝啬进行夸赞。
(三)体现自谦的品质
在陈邦彦的赠答诗中,多处呈现出他的自谦,对自己抱以谦逊的心态,这是他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惭愧、自嘲从而抬高他人的地位。此类赠答诗约9首。其中有《江上逢大行哀诏,适欧嘉可惠寄诗伏枕无聊,次韵奉答。语于来赠不伦,以志感也》《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践送,用前韵赋别》《次答谢伯子》《次答罗文昭》《次答家珶赤兄》《次郡丞卢缜存先生韵兼答黄子》等。
如《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践送,用前韵赋别》:
扬舲挝鼓发江干,变徽声高七月寒。夜竹可能知大汉,日边何处是长安?
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
这首诗是陈邦彦离开家乡奔赴南京的时候,黎邦瑊、陈珶赤、罗炳汉等亲友为其饯行,各有赠诗,邦彦一一作答。其中“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燕石”比喻的不是珍贵的东西,诗人以此来自谦,对自身进行贬低。“跃冶”是指诗人自以为能,急于求用的心态。整体意思表达当时陈邦彦还是诸生的身份,又还没有乡试中举,虽那时候其平庸如燕石,但是他仍决定去南京献策求用,并且跟友人调侃说,如果他此行没有得到重用,也不要嘲笑他等到归来时仍穿着无官无爵的旧衣裳。
又如《次答谢伯子》:
谁向羊肠鉴覆车,盈盈京国盛簪裾。龙髯尚掩桥山涕,雁足新惊塞外书。
甲恶可堪供偃仰,杼空何以策留馀?叩阁昨日惭疏拙,仓兄填膺半未抒。
草莽何期奉御纶?归装犹映五云新。即教岩树能招隐,长向天章颂作人。
晏岁别离惊远梦,他乡行色共江春。有怀报国君先达,案犊为劳莫厌尘。
陈邦彦写这首诗已经是冬末,他离家至南京上书时已年逾四旬,有暮年之感。此诗写诗人将自身的经历以比较谦逊的态度讲述给好友谢伯子知道。谢长文,字伯子,一字雪航,号花城,番禺贡生,工诗、古文诗,与黎遂球相契[3]。“甲恶可堪供偃仰,杼空何以策留馀?”中的“杼空”形容自己生产废弛,贫无所有,说明当时诗人把自己贫穷的身世袒露在外。在“叩阁昨日惭疏拙,仓兄填膺半未抒。”中“仓兄”即怆怳,具有悲悯的意思,映射出诗人自己是值得人怜悯的状态。而诗“草莽何期奉御纶?”中“草莽”是形容平庸、轻贱之意,经常作为谦辞使用。整首诗都呈现着诗人谦逊的态度。
再如《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二十首之十七)
迂愚逢世难,寂寞对春光。马首初停策,莺声不度墙。
避人疑画地,念乱戒垂堂。何计乘桴去? 悠然一水长。
这首诗是在1647年的春天,陈邦彦在高明山中归隐田园,准备趁着时机再度复出时写了此诗,诗的写作手法直逼杜甫。这首诗中“迂愚逢世难,寂寞对春光。”诗人说自己是迂阔并且愚直的人,是诗人的谦虚之语。“避人疑画地,念乱戒垂堂。”中,诗人用了“避人”一词,也是属于谦辞,讲述自己像是在画地,自己的心情是一团乱的。而“何计乘桴去?”中说到自己不知往哪里去的自嘲。
此外,“公车未必如方朔,木榻还应愧幼安。”(《次答罗文昭》)这里表明诗人当时虽要去奔赴南京献策但是觉得自己仍比不上东方朔的才华和境遇,以及也自愧不能像幼安那样甘于隐居生活。“临歧绮赠惭珍重,未遣匈奴笑妄人。”(《次郡丞卢缜存先生韵兼答黄子》)诗中的“妄人”表现出了诗人担心自己没有足以能够消灭满清敌人的才能因此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以此来自谦。
由此可见,陈邦彦的赠答诗在对国家命运表关心,对友人贤能赞许的同时,还有他对自身谦逊的态度,他的自谦体现了他高尚的气节与品质。
三、陈邦彦赠答诗的艺术特色
陈邦彦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各方面知识的熏陶,他所掌握的诗歌创作技巧是相对比较全面系统的。他的诗歌中,涉及各种形式的创作与表现手法的运用,此外他也有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其赠答诗把他的创作特点很好地展现出来。
(一)营造雄直深沉的诗风
清温汝能编撰的《粤东诗海》有提到:“梁鬰洲云:先生诗使笔如铁,运腕如风。绝去华靡,独存真气。精沉遒健,纯是忠义之气所发者。”[1]其表述的正是对陈邦彦诗歌中雄直诗风的赞扬。还有对诗人诗歌风格的解释,陈邦彦属于岭南诗派,雄迈风格的继承者。雄是豪迈,是力量。直是直接,是果断,是不修饰。然而,陈邦彦的赠答诗中,也有较多的诗歌是体现这一特色的。
如《次答罗若思》:
犹及生初识太平,盛时风物叹斯征。但闻帝子啼魂怨,不见军中贼胆惊。万国可能忘祖德?九元终自佑皇明。披吟却简迎降传,愁极翻令欲绝缨。
这首诗是陈邦彦在崇祯皇帝自缢后,福王朱由崧继位年间所作。诗中“魂怨”“胆惊”“祖德”“皇明”“迎降传”“欲绝缨”这些意象,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雄壮浑厚的,是一种力量的存在,在怂恿着人们向前。“万国可能忘祖德?”这个反问,有强调的作用,给予其更坚定的气魄。
又如《狱中步文丞相韵》:
生握少壮但传经,通籍才周两岁星。乡国愁看成陨箨,室家宁计问飘萍。
万言旧疏还谁乙,五木严刑拼备丁。泉路若逢文信国,不知双眼可谁青?
该诗为1647年仲春之后,陈邦彦抗清斗争牺牲之前的作品,回顾自己的一生,表达他对朝廷不惜一死的忠心。这诗步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原韵,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遭遇与文天祥相似。其为朝廷效力不过两年,在他起兵后,妻儿就被敌方抓住来诱导他投降,但是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毅然放弃了妻儿的性命。“万言旧疏还谁乙,五木严刑拼卑丁。”更是体现了他刚毅豪雄、气势豪迈之英雄本色,富于振奋人心的力量。
由此可见,陈邦彦赠答诗的“雄”与“直”。除“雄直”诗风之外,诗人的诗歌还体现着“深沉”之意。
如《次答家珶赤兄》(二首之二)
恒干瞿然亦自雄,孤舟横野更飘风。难将幽愤填沧海,剩有悲歌贯白红。
列镇王师元不战,万邦侯王几来同。传闻征戍防准北,方叔于今已佩葱。
诗中“自雄”“孤舟”体现出了一种孤独感。“难将幽愤填沧海,剩有悲歌贯白红。”是指心中的幽怨和愤恨已经多到难以将沧海填满,只剩下悲歌横贯白虹了。“传闻征戍防准北,方叔于今已佩葱。”写出诗人对国家战事的担忧,表明心中的沉痛,深沉之感随之而来。
又如,“记取楼头杯酒夜,绕檐春雨尚依稀。”(《次答李中郎兼怀邓玉叔》),再如“弱骨自缘忧国瘦,旅魂时逐故园飞。”(《答黎恭甫伟长》)这些诗中的景象都透露着一股深沉的气息,让人寒蝉。
陈邦彦的赠答诗,将其诗歌中雄直、深沉的诗风展现到了极致。
(二)频繁用典,不显累赘
陈邦彦学识渊博,长于经史,乃至是大多数诗人都较为生疏的天文星占、周易常识,他也具有极深的成就。自身知识面的广泛,也造就了陈邦彦在赠答诗中将典故的随心所欲应用。他对于典故的使用并非是随意堆积或是特意运用华丽的词藻彰显自己的博学,而是向杜甫一样,能够将典故直接融进诗歌当中,数量多而又运用恰当。
如《次答大参区几蘧先生》
不道羯胡俄犯顺,浪传繻葛亦能军。中原半已成鱼烂,草野宁当恋鹿群!燕蓟攀髯愁祲孛,秦淮扈跸盛风云。安危此日资元老,早应蒲车翼圣君。
这首诗多处运用典故,其中“繻葛”是指“繻葛之战”,把该战争运用在此,比喻着那时明室皇朝的实力已经削弱,到了要被满清侵略的地步。而“鱼烂”典出于《春秋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4]比喻当时国家已经出现了动乱,即将要灭亡。还有“草野宁当恋鹿群!”是出自南朝萧绎《金楼子》卷一中:“夷雍之子各伯夷,叔齐,不食周栗,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5]此处赞扬了区先生的气节比得上伯夷、叔齐,但是诗人也奉劝先生其不要向他们那样隐居生活。诗中三处有用到典故的手法,可以让读者能够借助此来理解作者之意,这应该就是运用典故的魅力。
又如《次答曾清仲》,“往事既以误,蓬茅怀杞忧。”中的“杞忧”是“杞人忧天”之省,典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之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6]这里指的是没有必要的或者缺少凭据的担忧。“挟琴佐素酒,商歌义兼优。”中的“商歌”本指的是悲凉之歌,原因为商歌具有凄惨悲凉之意。出自《淮南子·道应训》:“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撀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7]后以“商歌”比喻来求得官职。此处用到的典故,不仅没有突兀,而且完全融合进了诗歌当中。
此外,《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赠何时乂》《次答谢伯子》等多首赠答诗都引用到了典故,诗歌内容流畅。
由此可见,陈邦彦的赠答诗运用了许多典故,但是诗歌没有因为典故过多而导致语言不顺,而是使诗歌的内容以及情感更好地表达。
(三)使用多种表现技巧
陈邦彦的赠答诗中主要通过直抒胸臆抒情、运用赋的写作手法,凸显诗歌中的“雄直”诗风,加之卒章显志的创作结构来对其赠答诗“直”的特点加以强调。
直抒胸臆是陈邦彦赠答诗中情感的最为普遍的表达形式。这种方式比较直面性地抒发感情,将真挚地感情融入诗歌中。这是诗人“雄直”诗风的体现。如诗人陈邦彦在出发北上上书前所写的“夜渡可能知大漠? 日边何处是长安! ……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直接抒发了诗人想要投入现实中到边陲杀敌建功的青云之志。诗人把自己真挚的感情,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赋就是铺陈,运用叙述或者直接陈述的方式把事情表达清楚。然而陈邦彦的赠答诗中也有较多的诗歌运用直接叙述。陈邦彦诗歌“雄直”的诗风就是通过赋的手法来展现的。如“江上维舟五日强,三复载驰增感切。悲歌投赠写中舟,击楫扬舲向天阙。”(《舟发韶州赠大都督》)这里诗人把自己当时所要做的计划行程安排出来了。还有《南安太守行赠梁昔莪先生》中南安太守舍生取义保卫家乡的行为举动,就是进行了直接的陈述。大量运用赋的手法,直接进行叙述,客观上增加了诗风“直”的效果。
陈邦彦的诗歌结尾处也较多地使用到卒章显志,来表达诗歌的主要情感,更进一步地点亮和深化主题,强调其“雄直”诗风“直”的特点。如《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中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中的“奋飞如可达,儿稚谩相留。”和“未须愁远道,多恐泪痕斑。”及“颇闻骁果在,谁为畅皇威。”表达了诗人看到国破惨状的悲哀,明确自己的中兴愿望,以及建功立业的决心。《狱中步文丞相韵》尾句中“泉路若逢文信国,不知双眼可谁青?”也直接表明了诗人忠贞报国的信念。
69首赠答诗中,大致有14处用上叠词。运用叠字,使得诗歌音调协调、节拍光鲜,体现音韵美的特点。并且让诗歌中形容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表达的意思更加深入。如《赠梁渐子》中“耿耿在中鬲”的耿耿,“区区非所益”中的“区区”,“十年坐草草”的“草草”,以及“往往烦召募”的“往往”都使用了叠词的形式去勾勒,使得诗歌更有节拍、朗朗上口。再如《和徐巢友咏木棉花》中“百仞扶疏欲蔽牛,繁英簇簇照炎州”的“簇簇”用来描写扎堆的木棉花,表现出其数量多并且茂盛,让其更形象生动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映像,这也象征着诗人的抱负。《赠杨杲生》“矫矫南园代有雄,将军高躅俨遗风”中的“矫矫”指的是出色、杰出、顶尖者,但于此也体现诗人对杨杲生的夸奖与赞许。
四、结语
赠答诗虽说是诗人有感而发赠送给自己的朋友,亦或者在特定场合应朋友的诗韵一起和韵的诗。但是在其内容上也有体现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有对友人的才能与品行的夸奖与赞美的,还有表达个人的自谦品质的。陈邦彦的赠答诗,有着雄直、深沉的诗风,诗歌当中多处运用了典故,以及直抒胸臆、赋的手法,以及大量运用叠词、卒章显志等表现技巧,这对陈邦彦个人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与研究价值的。在研究的同时,我们可以更加地贴近诗人,了解诗人的所思所想,从中慢慢摸索学习。
参考文献:
[1](清)温汝能纂辑.粤东诗海 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964-965.
[2]梁巧丽. 陈邦彦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0.8.
[3]王传龙.陈邦彦诗文集校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15,109,172.
[4]顾馨,徐明校点.春秋公羊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50.
[5](南北朝)梁元帝撰.金楼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7.
[6]王春红编著.列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6-17.
[7]沈雁冰选注.淮南子[M].武汉:崇文书局.2014.76.
致 谢
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四年的大学时光仿佛在眨眼间就消失,但是往事却历历在目。四年里,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是都一样是为了成长。
在本次论文即将完结之际,我想向这段时间以来给予我关心、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家人、朋友、同学表达我的谢意。首先我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从选题初稿二稿三稿,一步一步地修改自己的论文,而每一次的面批,我都有不同的收获。由于个人的文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原因,我的论文撰写费了很大的劲。老师是一个对待学术十分的严谨的人,在指导我论文时对我也严格要求,但是她也会鼓励我,细心地解答我的疑惑。指引我慢慢地将自己的论文进一步修正。在这么多次指导中,我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论文,更为主要的是老师教给我的那份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和做事做人的原则。衷心感谢感谢陈老师对我的教导。
同时,感谢各位任课老师付出,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朋友同学们的照顾,你们给予我的关怀与帮助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渐渐茁壮。
最后,感谢各位答辩老师和评阅老师,在百忙之中仍细心审阅我的论文,谢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