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伦明(1875-1944),字哲如,广东东莞人,编有《续书楼书目》,存有《伦哲如诗稿》。此诗稿收录诗歌二百一十八首。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而以情感为核心的怀人诗尤具特色。这些怀人诗或表达对师友的敬佩之情;或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或体现忧国忧民之情。其怀人诗通过用典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诗歌底蕴。此外,其怀人诗还善于运用借代和双关的手法,含蓄婉转地抒发感情,从而营造出情感节制的诗歌意境。
关键词:伦明 怀人诗 用典
一、引言
伦明(1875-1944),字哲如,一作哲儒、喆儒、节予,人称“哲翁”,广东东莞人,近代藏书家、学者。少年入庠,不久之后补廪生,1901年中光绪举人。次年进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又取得举人衔,分发广西候补知县,同年返粤,先后任两广高等师范学堂教员、两广方言学堂讲席。1910年,入张明岐幕。1917年北上任参议院秘书、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1923年担任河南道清铁路秘书长。1927年,赴沈阳任奉天通志馆协修。1930年应邀赴东京鉴定“斯文会”所藏古籍,先后在北京三十多年,其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民国学院等校教授,1937年任广东省立图书馆副馆长兼岭南大学教授。1944年突然患了脑充血,全身瘫痪。10月,病逝于东莞,享年69岁。著有《伦哲如诗稿》,该诗稿收录诗歌二百一十八首,其中怀人诗二十七首,尤具特色,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伦明怀人诗的题材内容
伦明在诗歌中怀念的对象有亲朋、恩师,因怀念的对象不同,情感也有所差异,或为表达对师友的敬佩之情;或为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或为体现忧国忧民之情。
(一)表达对师友的敬佩之情
伦明的怀人诗中,表达对师友敬佩之情的诗歌有十首。在这些诗作中,有概括老师的学术成就以表示敬意的诗歌,如《怀夏润枝师都中八叠前韵》:
试院衡文汗浃裳,一麾出守劝湖桑。
晚岁芋吹清史馆,故人笛感艺风堂。
残编逐渐归书肆,妙帖何缘乞米行。
屈指称觞将七十,待招门下庆强康。
这首诗是伦明为清末科举考官夏孙桐而作的。夏孙桐(1857-1941),字润枝,江苏江阴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据罗志欢先生的《伦明评传》可知,光绪二十七年(1901),伦明参加庚子、辛丑恩正并科考试,以第九十名中举人,是年认识了考官夏孙桐。后来伦明与夏孙桐又同寓居京城,师生之间有交游过从。[]首联“试院衡文汗浃裳,一麾出守劝湖桑”,写夏孙桐在酷热的天气审阅试卷。夏孙桐担当广东考试主考官,每天都勤奋阅卷,不管严寒酷热,从不间歇,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伦明以诗描述往昔考官夏孙桐不辞辛劳的工作状态,以表达尊敬之意和感激之情。颔联“晚岁芋吹清史馆,故人笛感艺风堂”,讲夏孙桐在史学上的贡献。夏孙桐曾在清史馆负责纂修工作,为《清史稿》的修撰付出了很大的功劳。《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中最后一部,是为完整讲述中国古代历史而加进来的,它的修订意义非常大,可见夏孙桐对中国史学的贡献确实不容小觑,伦明在这首诗中把夏孙桐纂修《清史稿》的事件提出来,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之情。
又如《怀廖叔度梅县二十六叠前韵》:
旧游象郡多遗爱,同学龙头孰抗行。
读史知君饶感想,几时刑措见成康。
廖道传(1877-1931),广东梅县人,生于书香之家。辛亥革命后,他转而从政,先后任广西浔州府(府治在今桂平市)、武鸣府府长,广西督军署秘书,乐平统税局局长等职。那个时候,伦明也在桂林和浔州从事教育工作。之后,廖道传又转而从事教育。这段时间,伦明和廖道传既是老同学,又是同事。首两句“旧游象郡多遗爱,同学龙头孰抗行”,写廖道传在广西任官多时,曾经当过浔州府。伦明和廖道传一起上学时,每次考试都是廖道传第一名。后两句“读史知君饶感想,几时刑措见成康”,写廖道传在历史方面的研究尤为精深,让伦明至今读史时仍然印象深刻。本诗写廖道传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历史学有独到见解,表达了作者的钦佩之情。
再如《怀梁任公先生都中七叠前韵》:
斟酌新衣改故裳,早年观海住扶桑。
爱我诗篇图主客,迟君书目写祠堂。
大儒人识尊荀况,素学谁云变许行。
冰水清蓝言语妙,世间目论并提康。
这诗是伦明为梁启超而作的。据罗志欢先生的《伦明评传》可知,1891年,当时梁启超在学海堂学院读书,后来转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1896年,伦明来到广州,拜康有为为师。1919年,康有为出资在玻璃厂开设长兴书局,委托伦明为管理,专门售卖梁启超、康有为的著作。后来,长兴书局的一部分图书转入了伦明创办的通学斋,所以业外人士都以为长兴书局和通学斋同为一家。1927年,梁启超写推荐信,请江瀚恢复伦明在北大的教职。1927年至1928年间,梁启超在主持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时,曾经写信给伦明商讨对策。[2]首联讲梁启超提倡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思想,推行“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颔联“爱我诗篇图主客,迟君书目写祠堂”,据伦明自注,“癸卯岁以《无题》七律八首寄日本,承采入《诗结》。去岁索余所藏书目,至今写未竣也。”[3]可知1903年,伦明作《无题》八首,以“东莞生”为匿名寄给逃亡日本的梁启超,于是将这些诗歌录入《饮冰室诗话》,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也就是诗中所说的“迟君书目写祠堂”。颈联“大儒人识尊荀况,素学谁云变许行”,将梁启超先生誉为荀子和许行。伦明和梁启超曾经携手整理《中国图书大辞典》,梁启超充分肯定了伦明的能力,因此伦明感怀于心,写此诗表达对梁启超的感激之意和敬仰之情。
再如《怀傅沅叔先生都中六叠前韵》:
罢官闲散屏冠裳,不置成都八百桑。
客挟一编能入座,家珍双鉴自名堂。
心痌苍赤时多故,手勘丹黄日几行。
文苑名臣并念罕,风流王宋溯雍康。
本诗是为勤于校书的傅沅叔而作。傅沅叔(1872-1949),原名增湘,号藏园。首联“罢官闲散屏冠裳,不置成都八百桑”,讲傅沅叔是一个四川人,罢官之后,勤于农务,尤其喜爱种植农桑。颔联“客挟一编能入座,家珍双鉴自名堂”,写傅沅叔居室简陋,生活简单,但是因为有傅沅叔这样有学问的人住了,所以这些家具全都如珍品一样,成了世人瞻仰的文物。颈联“心痌苍赤时多故,手勘丹黄日几行”,直接写明傅沅叔为校书事业的付出。据伦明自注“先生自言手校书七千馀卷。”[4]可知傅沅叔一共要校书七千多卷,为此而殚精竭虑。此处旧事重提,表达对傅沅叔勤于校书,乐于吃苦的敬佩之情。
再如《怀胡子贤都中九叠前韵》:
不登皋陶宋荔裳,几愁铁砚老磨桑。
精心鉴别如荷屋,霸气文章近易堂。
粟饱侏儒原有型,鹅笼道士不同行。
骄人百纸明贤牍,享帚居然是小康。
胡祥麟(1876-?),字芝贤,又作子贤。广东顺德人。1918年至1919年间,伦明在北京琉璃厂开设古旧书店,店门匾额上六个字“通学斋藏书处”,就是胡祥麟书写的。颔联“精心鉴别如荷屋,霸气文章近易堂”,生动总结出了胡祥麟的特点,其人善于鉴别物之真伪,随手就能著作文章。“荷屋”指的是传说中用荷叶做屋顶的房子,也有说是隐者之屋。胡祥麟善于鉴别,就算是隐者的屋子这样隐蔽,难以发现的处所,照样可以根据多年鉴别经验,再依据一些蛛丝马迹,寻根究底,顺藤摸瓜,找出线索。“易堂”即历史上的“易堂九子”,指的是明末清初以魏禧为首的九个文学家。这九个文学家在明朝灭亡后不愿与清朝合作,决定削发隐居在今天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的翠微峰,并把居室称为“易堂”,九个文学家日常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所以后世称他们为“易堂九子”。伦明将胡祥麟誉为“易堂九子”,赞赏了他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褒扬他为人低调,潜心研究学术。
再如《怀陈子砺先生九龙二十五叠前韵》:
早脱朝衫戏彩裳,晚勤修志敬维桑。
桃花露覆秦人屋,梅树霜摧葛令堂。
锦里新成耆旧传,儒林风拜丈人行。
南鸿一去无消息,曾写新诗问健康。
陈子砺(1854-1930),原名伯陶,广东东莞人,清朝文探花,辛亥革命后移居香港九龙。这首诗就是民国初年时伦明写给身居九龙的陈子砺的。首联“早脱朝衫戏彩裳,晚勤修志敬维桑”,写陈子砺曾经担任江宁藩司,后来因为要奉养老母而辞官归家。不过晚年时,陈子砺终于将《东莞县志》修改完成了,有对陈子砺暗暗祝贺的意思。颔联“桃花露覆秦人屋,梅树霜摧葛令堂”,讲陈子砺的一件往事,陈子砺曾经在罗浮峰下修建了梅花书屋,可是随着陈子砺移居香港,原先的梅花书屋却被盗贼占据了。颈联“锦里新成耆旧传,儒林风拜丈人行”,讲述陈子砺先生著作的书籍《宋东莞遗民录》和《明广东遗民录》已经发表刊行了。尾联“南鸿一去无消息,曾写新诗问健康”,点明了伦明对陈子砺先生的关心挂念之意。陈子砺七十岁大寿时,伦明曾写了文章寄给陈子砺,作为贺寿礼物,可是一直到现在伦明都没有收到回信,不知道陈子砺先生有没有收到那些致贺的文章。由此诗可知伦明对陈子砺在著书立说方面是甚为佩服的。
由此观之,伦明的怀人诗通过讲述师友的学术成就,表达了真挚的敬佩之情,朗读这些诗歌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伦明的交游经历和学术理念。
(二)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伦明诗中属于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的怀人诗,共有五首。写给亲人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如《怀从弟淡如广州二十八叠前韵》:
妻少衣襦谁欠裳,天风将至识枯桑。
朝炊时见宾争座,昨别犹欢母在堂。
十月南梅长断信,九秋北雁总分行。
春来可有吟诗兴,病起池塘梦老康。
“从弟淡如”意即堂弟伦淡如,此人生卒年不详。伦明在广州时,想到与堂弟伦淡如分别六年而没有音讯,从而触发内心感想,写下了这首诗,据《伦明全集》所记,“叔母七十有余,前岁已殁。别弟六载未得信息。”[5]由此可见,伦明与堂弟伦淡如分别后,叔母去世,却仍未能见到堂弟,伤亲人之逝,痛别离之苦。首联“妻少衣襦谁欠裳,天风将至识枯桑”,表明堂弟虽然与自己分离多年,但是一定知道自己的凄凉和思念。颔联“朝炊时见宾争座,昨别犹欢母在堂”,写堂弟虽然家庭贫穷,但是却非常好客。“宾争座”一方面是因为堂弟好客,来访的人很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堂弟家贫,桌椅不多。“昨别犹欢母在堂”跟上一句的热闹喜庆气愤大相径庭,情绪一下子又变得低沉了。如此突兀地表达哀伤的情感,表明亲人突然逝去给作者带来了剧烈的伤痛。颈联“十月南梅长断信,九秋北雁总分行”中的“十月南梅”和“九秋北雁”互相对应,又再以“长断信”和“总分行”来修饰,写出了堂弟漂泊异乡,居无定所,音讯全无的凄惨状态。尾联“春来可有吟诗兴,病起池塘梦老康”,讲堂弟跟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即吟诗作对。而如今二人分别多年,再难相见,只能在梦里对话了。梦里方能相见,表明作者深切盼望堂弟早日归家,以续兄弟情缘,表达了浓烈的思念之情。
又如《怀十一弟达如广州二十七叠前韵》:
游民失业难忘本,教习开栏未进行。
何日小园盛独乐,白头友爱共光康。
伦叙,生卒年不详,字达如,光绪癸卯(1903年)恩科顺天中式,京师大学堂文科毕业。1927-1937年,伦明定居北京,1937年因战争南归广州,才跟伦达如失去了联系。首两句“游民失业难忘本,教习开栏未进行”,写当时广州的不良现象,“教习开栏未进行”说明广州的私学没有得到普及,仍旧是以官学为主,致使许多寒门子弟没能接受教育。伦明太晚回到广州,没有及早在广州讲学,为广州教育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后两句“何日小园盛独乐,白头友爱共光康”,讲伦明深切思念弟弟,渴望能够和弟弟及早团聚,享受欢聚之乐,直至终生。
写给友人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如《怀吴寿岑山海五十八叠前韵》:
穴山冶铸僮千辈,历国交游驷几行。
身入纷华心寂灭,终宵孤坐伴桃康。
吴寿岑,生卒年不详。“僮千辈”是很多跟随者的意思,这是对吴寿岑现在担任福中运煤公司xxxx的委婉表述。后两句“身入纷华心寂灭,终宵孤坐伴桃康”,是伦明对吴寿岑心理活动的描述。吴寿岑身居一家运煤公司xxxx的位置,可以风风光光地历国交游,可是身在这种繁华处境当中,却让吴寿岑觉得“心寂灭”,整夜孤独苦思,梦里才会有“桃康”相伴。“桃康”指的是道教中的下元神,主管阴阳的事情。元神又可指人的潜意识,是一个人人格存在的关键。伦明写吴寿岑整夜陪伴元神,既有解释吴寿岑真正想要的不是眼前的繁华生活,也有传达对吴寿岑的思念之情,寄思念之情于元神,陪伴友人,以缓解浓烈的思念情感。
再如《怀马夷初杭州五十一叠前韵》:
江心泛舟雾侵裳,珠女如花唱采桑。
宵深被酒眠游艇,日出听钟上课堂。
千里差池黄鹄举,十年疏散白鸥行。
比传踪迹仍飘忽,好趁风云展济康。
马夷初(1885-1970),原名叙伦,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浙江余杭(今杭州)人。本诗是伦明因思念旧友马夷初而作的。颈联“千里差池黄鹄举,十年疏散白鸥行”,则又把视角从现实带到了十年前,当时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马夷初则被聘为北大哲学系教授,伦明被聘为北大国文系教授,两人一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同事,可谓“千里差池黄鹄举”,“黄鹄”原意是一种鸟,又可指高才贤士。“十年疏散白鸥行”,那“黄鹄”已然在飞翔中疏散了,剩下的只有“白鸥”在此间独自飞行。写出友人与自己分隔多年,再难相见,抒发了对友人绵绵的思念之情。尾联“比传踪迹仍飘忽,好趁风云展济康”,则在忧伤的思念情感中又寄予了慷慨激昂的祝愿,情感的表达起伏多变,让读者感同身受。
再如《怀关吉符颖人都中十一叠前韵》:
稊园角艺忆联裳,下笔春蚕食筥桑。
翕翕东西居老屋,勤勤晨夕侍高堂。
一时誉望郊祁亚,六代文章鲍庾行。
门内埙篪师友备,笑他异性说三康。
这首诗是伦明因思念稊园社关氏兄弟所作的。关吉符,(1878-?),原名庆麟。关颖人(1880-1962),原名赓麟,曾在北京创立寒山、稊园、青溪三个诗社,任社长。首联的“稊园角艺”就直接明了地提到了当年在“稊园诗社”与社员们交往唱酬的岁月。“下笔春蚕食筥桑”以比喻的手法,把社员们唱和作诗的灵感比作春蚕食桑,不假思索,才思泉涌。颔联“翕翕东西居老屋,勤勤晨夕侍高堂”,在首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诗社中吟诗唱和的气氛,“翕翕”是盛大的意思,即人很多,聚会很热闹的意思。“老屋”和“高堂”说明聚会的地方并不是非常繁华,不过是几间普通的屋子,但是在客观条件还不是很优越的时候,社员们的热情却非常高涨。诗歌表达对诗社生活的热烈怀念时,侧面描写当初诗社唱和的场景,含蓄地表达作者向往这种吟诗作对的生活,同时抒发对关氏兄弟的热切思念之情。
由此可知,伦明怀人诗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或出于亲人间的骨肉亲情,或源于朋友间共同的信仰追求。
(三)体现忧国忧民之情
在伦明的怀人诗中,借用怀人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中隐含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类的诗歌有十二首。感时忧世是伦明怀人诗的一个特色,如《怀朱鼎馨伦敦二十九叠前韵》:
十年禁弛悲鸦片,百国书通熟蟹行。
封豕凭陵强日蹙,更烦瓯脱划西康。
朱鼎馨,生卒年不详,担任驻粤公使,代理驻英公使。伦明写这首诗时,朱鼎馨刚好在英国伦敦。首两句“十年禁弛悲鸦片,百国书通熟蟹行”,引用十九世纪的“鸦片弛禁论”,反映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严峻,国内各股政治势力都不团结,军阀之间争战不休,各国列强又时刻想着侵犯中国的利益,犹如螃蟹一般横行霸道。后两句“封豕凭陵强日蹙,更烦瓯脱划西康”,点出朱鼎馨在英国担任使者的艰难处境。整首诗读来,给人一种深刻的忧虑之感,在关心朋友处境的同时,伦明也在感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民族蒙羞,所以有志之士不得不担负起重任,为国家民族争取利益。
又如《怀易大厂上海六十一叠前韵》:
狮吼平生惧季裳,出门早日上层桑。
奇情落落不入世,俗客时时总满堂。
摹印久成文士业,售书未算市人行。
评馀古器搜泉布,近代师承一鲍康。
这首诗是伦明途经上海时,见识到这里的人文风情,同时又触发异地怀乡之感,不知不觉间就回想在广东的易大厂。易大厂(1874-1941),原名廷熹,号季复,广东鹤山人。首联“狮吼平生惧季裳,出门早日上层桑”,写易大厂的老婆非常强悍,所以易大厂平常都很害怕这个老婆,生活很有规律,吃完早饭就出门,晚饭前就回家。颔联“奇情落落不入世,俗客时时总满堂”,讲易大厂情操高尚,跟周围的人一对比就高下立判,给人一种出尘脱俗的感觉。易大厂德行出众,而他周围的人却是平庸之辈,说明了作者渴望能够有一位像易大厂一样道德修养高的人作伴,如此则可避免被品行低下的人影响。当时上海鱼龙混杂,帮派林立,各国列强都有租界,侵占华人利益,伦明认为这些人道德情感缺失,不屑于与之为伍,而怀念易大厂这样品行端正的君子。在怀念友人中,又体现了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对华人同胞的支持。
再如《怀温毅夫天津叠前韵》:
饘橐从亡涕满裳,小朝廷早失苞桑。
他时心事遗民餂,往日声名御史堂。
清秘尚闻除凤阁,游离犹见侍鹓行。
拜鹊几辈江干侣,梦想中兴夏子康。
这首诗是伦明写给晚清宣统遗臣温毅夫的。温毅夫(1878-1949),原名温肃,出生于书香世家,一生忠于清王朝。首联“饘橐从亡涕满裳,小朝廷早失苞桑”,点出了清王朝早已灭亡的现实。颔联“他时心事遗民餂,往日声名御史堂”,讲温毅夫尽心尽力教导废帝溥仪,渴求有朝一日能够恢复清王朝。尾联“拜鹊几辈江干侣,梦想中兴夏子康”,写温毅夫一辈子颠沛流离,始终没有忘记要中兴清朝。可是清朝灭亡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温毅夫逆流而为,伦明却没有对他进行讽刺和批判,而是赞赏了温毅夫忠君爱国的思想。因为民国乱世,内战此起彼伏,外寇虎视眈眈,汉奸频出不穷,值此国家生死存亡之时,就需要有温毅夫热爱国家的精神,尽管忠君思想不可取,但是在爱国方面,温毅夫与伦明以及其他仁人志士是一致的。通过本诗,表达作者对温毅夫的敬仰之情,同时推崇了伟大的家国情怀。
从一件小事反映出世态炎凉的现象,这是伦明怀人诗的一个亮点,如《怀杨昀谷都中十四叠前韵》:
乡贤诗似乐莲裳,粟里荒芜不种桑。
观政十年官比部,避人一榻占庵堂。
壮岁识君筹笔地,平生索友卖浆行。
无聊烛跋论时艺,隆万删馀爱顺康。
杨昀谷(1860-1933),名增荦,号滋阳山人,江西新建县人。有《杨昀谷遗诗》八卷流传后世。首联“乡贤诗似乐莲裳,粟里荒芜不种桑”,叙述杨昀谷的一件往事,杨昀谷住在江西时,曾经在某所县买山,却因为混乱而丢失了这些山。颔联“观政十年官比部,避人一榻占庵堂”,则写杨昀谷因为外面战乱,所以选择住在白衣观音庵,修行佛学,当时伦明也曾去拜访过杨昀谷。“避人一榻占庵堂”中的“占”字看似很霸气,其实是无奈之举。首联和颔联描写世道混乱给杨昀谷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揭示世态炎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不利之处。
又如《怀陈援菴都中十二叠前韵》:
徐李图书译越裳,地舆天算逮农桑。
几人抱起来西土,有客抄书聚北堂。
百犬吠声难上谤,十年树木想连行。
由来成学京师易,又见家风绍海康。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新会县人。这首诗是伦明怀念身在北京的陈垣而作。诗中伦明回忆当年在北京时,与陈垣一同续修《四库全书》的光辉岁月。首联“徐李图书译越裳,地舆天算逮农桑”,原本讲的是明末两大学者徐光启和李之藻,他二人学识渊博,天文、历法、水文、农业都精通,又一起和传教士利玛窦游行学习,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伦明借用徐光启和李之藻这两个科学家通力合作的历史故事,表现对陈垣的深厚情谊。颈联“百犬吠声难上谤,十年树木相连行”,讲陈垣曾经被推为管理清宫委员,却被一些小人妒忌,遭到毁谤,将要面临法律检查。此外,还有两首诗也是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记叙世态炎凉的现象。《怀郑鸣之天津二十一叠前韵》讲郑鸣之虽然内心追求自由,不喜“闻说山公多启事”,却不得不服从当权者,说明世事艰难。《怀江竞庵上海二十四叠前韵》中写江竞庵在上海生存艰难,“朝争牛李难中立”说明上海形势复杂,难以找到发展机会。
在怀念友人中,含蓄表达对社会的看法,蕴含着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如《怀黎子训都中十三叠前韵》中的“君悟人天无上谛,我嫌儒释不同堂”,是对乱世中知识分子无处安身的感叹。《怀叶誉甫天津二十叠前韵》中的“众口铄金明此日,六州聚铁置周行”,是对世道颠倒黑白,好人受罪受难的不满。《怀蔡子英都中十六叠前韵》的“技不投时宜束阁,众思听法未开堂”,点出了蔡子英虽有满腹学问,可惜生不逢时,学非所用,不得不暂时将学问放着不用,表明世道混乱,知识分子无法安心治学。《怀张子武郑州二十二叠前韵》的“不信书生能杀敌,文成何以起南康”,表面上是夸奖读书人也能像武将一样上阵杀敌,为国立功,但是从侧面也说明了国家处于危急之时,书生也被迫弃笔从戎,为国效力。《怀唐天如郑州二十三叠前韵》的“秀才医国肱三折,词客哀时泪两行”,说明读书人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奔走四方,耗尽心力,最终却没有什么成果,因为国家已经病入膏肓,很难解救了,体现了伦明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由此可知,伦明怀人诗很注重敬佩和思念情感的渲染,同时也夹杂着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在感时忧世中蕴含着对国家人民的情感,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伦明怀人诗的艺术特色
伦明是优秀的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和学者,涉猎的知识十分广泛,喜欢在诗中运用典故。另外,因为伦明生活在风云变幻,兵荒马乱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时代,目睹了战争凶杀的场面,看尽了人间沧桑,所以在他的怀人诗中,诗歌意境情感节制,含蓄婉转,抒发感情的文学话语较为蕴藉。
(一)运用典故,富有底蕴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6]用典的好处在于以古证今,以古论今,借古抒怀。伦明的怀人诗也有用典的现象。伦明怀人诗用典不仅是为了颂扬友人,还有讽刺军阀的意味。如《怀郑鸣之天津二十一叠前韵》:
酒痕未浣广州裳,棠憇留思我梓桑。
辽海春融花照幕,陪京昼永锦张堂。
乞闲暂许归私第,论政曾陪侍末行。
闻说山公多启事,不堪揖拜懒嵇康。
郑谦(1876-1929),字鸣之,号觉公。郑谦任广东政务厅长,当时教育事务隶属政务厅,因工作关系,时任广东视学官的伦明与郑谦互相认识了,之后又成为了好友。这首诗是伦明因关心北上天津的郑谦而作的。首联“酒痕未浣广州裳,棠憇留思我梓桑”,表明伦明饮酒的状态下作了这首诗,所谓酒后吐真言,所以后面所写的内容更容易让人信服了。颈联“乞闲暂许归私第,论政曾陪侍末行”,借自己的嘴说出郑谦的真实想法,虽然郑谦跟随大军阀张作霖到了天津,去做那些争夺土地,互相攻伐的事情,但是实际上郑谦是想要过那种清闲自在的生活的,只是为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尾联“闲说山公多启事,不堪揖拜懒嵇康”,此处典故出于《世说新语·栖逸》:“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7]当时山公投靠了当权者司马氏,并且想要拉上嵇康,岂料嵇康非常厌恶官场,毅然决定与山公绝交。伦明引用此典故,有赞赏郑谦高风亮节和讽刺张作霖不懂他人志趣追求的寓意。
伦明有时用典是通过简述历史典故来安慰友人,既为了表示理解和支持,也为了语言更有底蕴,如《怀嵩公博都中十五叠前韵》:
公子朱轩耀绣裳,越台几度看红桑。
承恩久绝京张第,游艺犹登坡谷堂。
去国陶朱初变性,避兄陈仲欲偕行。
似君才地生平世,台省雍容庶事康。
嵩公博,生卒年不详。颈联“去国陶朱初变姓,避兄陈仲欲偕行”,引用两个历史典故,其一是春秋末期范蠡改名换姓,做了隐士的典故,典出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8]其二是战国贤士陈仲避兄的典故,典出于《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于陵。”[9]嵩公博曾启用“袁”姓,伦明则将这种做法誉为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的理智之举。嵩公博没有得到继母的宠爱,不得不分居,伦明委婉地说明嵩公博的行为是正确的,战国时期的陈仲因避开了奢华无度,没有道德操守的兄长,最终才获得内心的安宁。借历史典故以安慰好友,更能显现出谈吐的文雅大方。
又如《怀孙师郑都中四十七叠前韵》:
学旨微窥堂褧裳,思玄夸大讵同桑。
全收遗籍归书库,兼治群经绍礼堂。
诗续石仓新集录,梦遥粉署旧班行。
皋比闲吟名逾重,争道崔张逊一康。
孙师郑(1866-1935),原名孙雄,江苏昭文人,民国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尾联“皋比闲吟名逾重,争道崔张逊一康”,引用北齐陈元康的典故,典出于《北齐书》:“世宗入辅京室,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并被任使,张亮、张徽篡并高祖所待遇,然委任皆出元康之下。”[10]北朝时有人说几个姓崔和两个姓张的都比不上一个陈元康。巧合的是孙师郑原名叫孙同康,后来才改名为孙雄的。引用陈元康的历史故事,赞扬友人的讲学表现非常出色,是普罗大众中的佼佼者。
由此观之,伦明怀人诗引用典故不仅是为了把情感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还有充实内容、增强底蕴的想法。
(二)情感节制的诗歌意境
“意境是一个艺术概念,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11]伦明怀人诗多用借代、双关的手法,意境情感节制,含蓄隽永。
如《怀胡石青都中五十七叠前韵》:
一试牛刀遽拂裳,颇闻心计擅研桑。
我游康叔分茅地,人指平原养客堂。
周官书考卝人职,汉使槎随海客行。
烦问巡边王节使,轺车过处可安康。
胡汝麟(1881-1941),字石青,河南通许县人,清朝末年秀才,中国近代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与伦明同一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毕业后就返回河南,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伦明回想在河南拜访胡汝麟的情景,遂作此诗。“颇闻心计擅研桑”活用了成语“研桑心计”,写胡汝麟善于经商致富。颈联“周官书考卝人职”,用“周官”“卝人职”“汉使”“海客”这些词语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周官”指的是周公编撰的书籍《周官》,“卝人职”是《周礼》中的一个章节,此处泛指儒学经典著作中的知识点。“汉使”指的是中国汉代时期不辱使命的使者,这些使者都是气节高尚,心怀祖国之人。“海客”即航海者,指的是中国古代勇于出海航行的人,如唐代鉴真和明代郑和。伦明运用四个跟古代文化有关的词语,含蓄地表现了胡汝麟在教育、实业和社会活动上的付出。细细品读这两句诗确实给人一种含蓄隽永,意境深邃的感受。尽管伦明深切怀念胡石青,但是表达情感时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讲述往事,描写场景,含蓄婉转地表达所思所想,营造一种情感节制的诗歌意境。
又如《怀黎子训都中十三叠前韵》:
少年轻挞昵帷裳,中岁参禅礼佛桑。
君悟人天无上谛,我嫌儒释不同堂。
避妻离子坚持律,耐冷捱饥错入行。
除了才痴馀画绝,一生倾倒顾长康。
黎子训,生卒年不详。首联“少年轻挞昵帷裳,中岁参禅礼佛桑”,帷裳,指的是古代朝祭的服装,本诗中指代官场生涯。运用借代的手法含蓄表明黎子训少年时宦海沉浮,中年以后有所觉悟,研究佛法,放弃仕途。尾联“除了才痴馀画绝,一生倾倒顾长康”,写黎子训沉迷于画画和书法,从侧面表明他向往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这首诗运用借代手法,迂回婉转地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憧憬,形成了情感节制的诗歌意境。
再如《怀叶誉甫天津二十叠前韵》:
及时求退杜黄裳,富国谁能薄孔桑。
孤跌急传文汇阁,旧庄凄念退思堂。
众口铄金明此日,六州聚铁置周行。
武乡含少劳军务,何似闲居四体康。
叶誉甫(1881-1968),原名恭绰,广东番禺人,中国书画家、藏书家和政治活动家。首联“及时求退杜黄裳,富国谁能薄孔桑”,说明退出官场后,叶誉甫依然喜爱研读儒家经典,认为这是实现国家富强必不可少的行为。尾联“武乡含少劳军务,何似闲居四体康”,讲诸葛亮晚年时总览军务,劳心劳力,最终病倒。借用这个故事,从侧面告知友人要注意身体健康,不要为了国事操劳过度。这种关切之情并没有直接抒发出来,而是引用历史故事,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友人处境的关切之意,构成了情感节制的诗歌意境。
再如《怀张子武郑州二十二叠前韵》:
夜治军书不解裳,东隅失欲挽榆桑。
一士无如人诺诺,九攻未见阵堂堂。
勋名独秀峰千尺,风度灵和柳数行。
不信书生能杀敌,文成何以起南康。
张子武(1877-1927),名其锽,广西桂林人,清末进士,易学大师。颔联“一士无如人诺诺,九攻未见阵堂堂”,表明作者对战争前景并不乐观。颈联“勋名独秀峰千尺,风度灵和柳数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写独秀峰地势高,植物繁茂,也写张子武功名昭著,风度翩翩。尾联中的“文成何以起南康”,引用了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在南康剿杀匪寇的历史故事,隐喻张子武同样是能文能武的人,虽为书生,亦能在军事上做出贡献。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其辞,理性地表达对友人的祝愿情感,形成了情感节制的诗歌意境。
由此可见,伦明怀人诗运用各种意象组合以渲染气氛,使用借代、双关的手法,都是为营造出情感节制的意境。
四、结语
本文对伦明的怀人诗进行研究,从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两大方面来展开全文,从中可以看到伦明所作的怀人诗内容充实,寓意深刻,用典贴切,意境情感节制,含蓄蕴藉,再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信仰追求、志趣爱好、心态变化。我们在阅读和赏析伦明诗歌的过程中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也可以在伦明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和潜心学术研究的工匠精神中默默地激励自我,培育爱国热情,学习专心致志的研究精神。
参考文献
[][2]罗志欢.伦明评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200,206-209.
[3][4][5]伦明.伦明全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20,20,26.
[6](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21.
[7](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255.
[8](汉)司马迁.史记[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204.
[9](战国)孟子.孟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141.
[10](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华雅士书店.2002.196.
[11]李克刚.古代诗歌意境综合研究[J].文学教育,2008(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