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林兰雪,生卒年不详,广东东莞水头人。林兰雪存诗五十三首,收录于《东莞邓氏诗文集》。林兰雪的诗歌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大致有描写其生活乐趣的闺中行乐词,借咏物表达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托物感怀诗和通过生活琐事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亲情的珍惜的写景纪事诗。其诗清婉流利,不杂闺阁本色,以清新的笔调营造了诗中有画的画面,比、赋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体物更生动形象有趣,深藏底蕴。
关键词:林兰雪 诗歌 清新
一、引言
林兰雪,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雍正乾隆年间。据《东莞邓氏诗文集》记载,她是侍读学士林蒲封之女,东莞茶山进士、御史邓大林之发妻,邓淳之前母。可惜不获寿,年仅二十五岁卒。明清两代林家世代簪缨,诗礼传家,代有名人。林兰雪自幼在充满书卷味的氛围中长大,性格贞静,自幼即能诗。从她流传至今的诗歌中可以见到她诗才横溢。1林兰雪著有《小山楼诗草》,由其子邓淳版行传世,可惜已佚。她的遗作共五十三首,收录于《东莞邓氏诗文集》中。现就《东莞邓氏诗文集》中收录的五十三首诗歌进行研究。
二、林兰雪诗歌题材内容
林兰雪是一个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一生过着较为安逸闲适的生活的女子,她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其诗分为三大类:一闺中行乐词;二托物感怀诗;三写景纪事诗。下面将一一进行分析。
(一)闺中行乐词
林兰雪的闺中行乐词共有十首。在这些诗中,可以窥见林兰雪清静优雅的闺中生活。如《闺中行乐词》其一:
年华相递总芬芳,才谢梅花绽海棠。
春昼渐长慵绣作,卷帘闲待燕归梁。
新的一年代替旧一年总是伴着芬芳,梅花刚刚才谢,海棠花就开了。春天的白昼渐渐长了起来,一年一年又一年,梅花海棠轮着看,这冗长的时光如何打发好呢?那就绣花吧。“我”慵懒地绣花,把帘子卷起来休闲地等待燕子归来。“我”顾着手上的一针一线,卷帘待燕归来。诗人从嗅觉和视觉中感受年华相递,同时也从燕子归来和春昼渐长这一细节中感受春天的来临。诗中描写了春日诗人慵懒绣作、休闲等燕子归来这些春日闲事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及清静优雅的闺中生活。
又如《闺中行乐词》其五:
绿媚浓阴荫画廊,虾须帘薄午风凉。
欲知何以消长昼,半部南华一炷香。
夏天到了,绿色明媚,浓密的树荫遮着画廊。习习凉风从像虾须一样的薄薄的帘子透进,好不惬意。夏天昼长夜短,半部《南华经》这长长的白昼就短得犹如一炷香了。“媚”一字写出了绿叶的繁茂和诗人看到绿叶茂盛的喜悦之情,同时夸张地描写了帘子的薄,描写了夏日炎热,但有微风阵阵透进室内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长昼”与“一炷香”这几瞬作对比,夸张地写出了时间的飞逝和诗人阅读之时的快乐。
除了以绣作为乐和以看书为乐,古代女子还有别的生活乐趣,如《闺中行乐词》其三:
画屏斜障夜娟娟,不掩纱窗对月眠。
梦里不知魂化蝶,醒来身在广寒边。
房间里的屏风斜斜地遮住了外面的娟娟夜色,没有关上纱窗对着月亮就这样睡了,梦里仿佛魂魄化成了蝴蝶,自由自在飞翔,醒来以为自己在广寒宫。诗人运用了庄周梦蝶同嫦娥奔月这两个典故,唯美地描绘了梦中的惬意与醒来的恍惚,顿时房中仙气朦胧。绣作看书总会疲惫,累了那就睡一会儿吧,在梦里化作蝴蝶,化作广寒宫的玉兔,感受同日常生活不一样的味道。
从林兰雪的闺中行乐词中,可以看到林兰雪的家中的美景,如《闺中行乐词》其二:
小院红稀绿正荣,苔钱铺径雨初晴。
晓来爱听娇莺啭,镜里新妆尚未成。
院子里面红色不多了而绿色正是繁荣的时候,下过雨后太阳出来了,青苔爬上了台阶,小水滩映着阳光远远看去就像钱币。早上娇莺在树上婉转地叫着,“我”总是顾着听曲儿忘了手上的动作,镜子里映着“我”未完成的妆容。诗人从视觉上的稀疏和浓密来描写树上花少而叶子经过雨水的冲刷更显茂盛,颇有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味道。而后用自己未完成的妆容侧面描写娇莺叫声的婉转。女子大多爱梳妆打扮,梳妆打扮时有娇莺作伴,有动听的曲儿可听,美妙至极。
又如《闺中行乐词》其四:
红栏曲曲映清渠,闻取丝纶傍晓舒。
先戒小鬟摇树影,恐惊争饵落游鱼。
清渠上倒映着曲折的红栏,让侍女去拿“我”的鱼竿过来。在钓鱼前先告知丫鬟们不要在周围活动,免得影子将游鱼惊走。看到清渠便想到钓鱼,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让丫鬟们别来打扰“我”的钓鱼时光,自己一人享受这清净之乐。
《闺中行乐词》其六:“起看采莲池畔立,戏将团扇扑蜻蜓”写出诗人在莲池旁望见蜻蜓,心下一动便追赶蜻蜓,用手中的团扇扑蜻蜓寻找淳朴童真之乐;《闺中行乐词》其十:“玉管将吹换律灰,园林深处赏新梅”这一句可以看出在梅花绽放的时节,诗人在园林的深处以吹玉管伴梅赏梅,这短短的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闺中行乐词》其八:“乍入新秋帘幕爽,焚香窗下绣轻罗”可见在凉爽的秋天,诗人开心地焚香绣花,享受这清凉和香气。真是如她在《闺中行乐词》其七中所言:“闺中乐事不曾休”。
林兰雪的《闺中行乐词》写出了她的生活乐趣。焚香绣作、看书赏梅,这些事情让林兰雪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二)托物感怀诗
林兰雪诗歌中托物感怀诗有24首。林兰雪善于观察生活,生活常见物件都可引发她的思考。虽然林兰雪的《闺中行乐词》婉约清丽,但她也有豪气的一面,如《剑》:
若耶溪涸日,欧冶铸青锋。
紫气冲斗牛,寒光化白龙。
苍山砺冰雪,清渚濯芙蓉。
纵遇华阴士,还须薛烛逢。
这把剑紫气冲天,反射出的寒光像一条白龙。剑身冰冷像在苍山经历过冰雪的洗礼,同时它又清澈得像水中芙蓉 “紫气”与“寒光”,“冲”与“化”相对,林兰雪在头、颔、颈运用夸张和用典来描写剑的霸气与清冽,在尾联引用典故薛烛相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再好的剑,也要有遇上薛烛这个相剑大师的运气。薛烛,春秋越人,善相剑。可见,林兰雪对于人才的态度是千里马还须伯乐。
林兰雪也有对历史事件发表评论的诗,如《灯》:
短檠临闲几,清辉岂厌贫?
光盈非炉月,花发不依春。
萤聚宁为烛,光分更凿邻。
曾经歌舞夜,应见摘缨人。
短短的烛台放在茶几上,清辉又怎么会嫌弃贫穷呢?它只会不在乎家世,公平地为人们提供光明。这亮光不像月亮,这美丽的花不依赖春天才开放。萤火虫们聚在一起宁愿成为一根蜡烛,这样亮光就足够邻居凿墙分享。多年前楚王美人被非礼的那个歌舞夜,应该揪出那个没有帽子的人才对。林兰雪在诗中赞扬了灯的无私,由萤火虫来侧面烘托灯的伟大,引用凿壁偷光这一典故进一步描写,再由灯引起下面的评论:“曾经歌舞夜,应见摘缨人”一次,楚庄王大宴群臣。两个宠姬也出席助兴。疾风吹过,蜡烛熄灭。一人酒后失态,偷偷非礼了一下楚庄王妃子许姬,被许姬扯下盔缨,请求庄王点灯彻查。而楚庄王却要求大家都把盔缨摘掉,不予追究。后来楚与晋战﹐其人奋力作战﹐以报答楚王。但林兰雪对此的态度却是那个歌舞夜,应该点灯找出这个犯错误的人,而不是原谅犯错不予追究。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兰雪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林兰雪也有发表对人生态度看法的诗,如《水仙花》:
娟娟秋水捧湘娥,翠带黄冠著素罗。
夜月微茫疑解珮,清风摇漾欲凌波。
岂须兰麝熏冰骨,未许淤泥玷玉珂。
自是惯妆孤寂态,移根曾不傍池荷。
娟娟秋水捧着湘娥,她穿着素白色的罗裙,用绿色的发带挽起青丝,戴上了黄色的帽子。夜月微茫像是湘娥解下的玉佩,清风摇曳,她的罗裙在风中飘扬。哪里用兰麝这样名贵的香料来熏冰骨,不允许淤泥玷污了玉珂。湘娥总是十分独立,移根也不傍着池塘里的荷。
湘娥,传说中的舜妃娥皇、女英。相传二人因哀舜之崩殂,投湘江而死,化为湘水之神。林兰雪用湘娥来形容水仙花,表明她对水仙花是赞扬的。林兰雪在首联和颔联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丽,在颈联和尾联描写了水仙花的高贵,表达了对水仙花的赞扬,也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人就应该像水仙花一样,独立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不要被不好的人和事物所影响。
又如《扇》:
素月裁霜绢,持来影却空。
自能消盛暑,何必怨秋风。
鹭羽非形异,葵圆岂制工。
按歌诗掩映,时障脸边红。
扇面绢布颜色雪白像天上皎洁的月亮,质地轻薄在月光下影子是空荡荡的。自己就能够消解盛暑,何必怪怨秋风的迟迟未到呢?白鹭的羽毛不是奇异的形状,葵扇难道是工制的吗?它们都是浑然天成的。扇子的上面还可以题上诗歌,还能用它来遮住脸上的害羞。林兰雪用比喻的手法将绢布比作月亮,让人对扇面的素白有一个形象的理解。通过对白鹭的羽毛和葵扇的圆都是自然的天生的,都不是别人人为控制的。这些天然的东西却能够经过人为的干预能够成为装饰品或者是能够为人类带来清凉的物件,甚至可以题上诗歌用来挡住脸上的害羞。作者用扇来表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在意自己的外貌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总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再如《镜》:
澄沏玉壶端,浮光对面寒。
瑶池曾拟月,妆殿昔惊鸾。
心胆犹无隐,妍媸辨岂难。
石珠如可鉴,何必有龙盘。
镜像玉壶般通透,浮光总是冷冰冰的。人们曾用月亮来比喻它,用它来装饰殿堂曾使鸾受到惊吓。人的本性优劣尚且难以隐藏,又怎么会难以分辨美丑呢?石头明珠都如果很容易鉴别,又哪里需要隐伏待时呢?龙盘,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林兰雪借镜表达人的优劣难以鉴别,豪杰之士需要隐伏待时。如果人的才能可以有镜子可以像分辨美丑一样容易,那豪杰之士就不用隐伏待时了。
如《菊花十首》中“莫笑东篱太孤寂,肯将青眼对繁红”一句,林兰雪用“青”、“红”这一对对比强烈的颜色烘托出了菊花的高洁。不要笑这东篱太孤独寂寞了,要有勇气用青眼去面对繁红。这一句表达了林兰雪对人生的态度是:做人应该有勇气和胆量同别人不一样。
再如《梅花》中“疏影暗香笼晓月,淡妆轻抹斗深寒。乱英狼藉东风冷,犹作罗浮梦里香”月光下梅花的影子疏疏斜斜,它的暗香轻笼着明亮的月亮,在与深寒做斗争。东风寒冷无情,将花吹落了一地,即便是成为了落花,梅花也要在梦里暗暗浮香。林兰雪借梅花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健康与否,都要敢于与命运做斗争。
从林兰雪的托物感怀诗可以看到,林兰雪虽然是女子,词风清新雅致,但她也有豪气的一面,也有对发挥自己才能创造人生价值的思考,对待人生态度乐观,积极向上。
(三)写景纪事诗
林兰雪诗歌中除了闺中行乐词和托物感怀诗,还有写景纪事诗,此类诗歌有19首。从林兰雪的写景纪事诗可以看到她眼中的春天,如《春日》:
轻柔碧草远连空,春色平分二月中。
杨柳舞风金缕细,海棠经雨睡妆红。
帘前暖入巢新燕,檐外天高度塞鸿。
庭院画长慵独坐,恼人蜂蝶绕花丛。
短短七字就将春天草地的碧绿和辽阔写出,轻柔碧绿的青草一望无际连着远远的天空,春天的美丽在这二月中旬开始。杨柳在风中跳舞,它的枝条就像金缕一样细。海棠经过雨水的冲刷脸蛋红红就像刚刚睡醒。帘子前刚飞来了燕子来筑巢,屋檐外天高得难为了塞鸿。“我”在庭院前慵懒地一个人坐着,看着使人烦恼的蜜蜂蝴蝶在绕着花丛飞舞。诗人用“舞”一字将杨柳在风中飘荡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又用“睡”一字描写海棠的红艳和花瓣上的露珠。春天来临,枝条细如金缕的杨柳在风中飘荡,海棠花像刚睡醒的美人,脸上红扑扑的,眼角还残留着打哈欠后的眼泪。这就是林兰雪眼中的春日,生动又美好。
从林兰雪的写景纪事诗可以看到她眼中的秋天,如《中秋夜与诸弟赏月得清字》:
万里晴空玉露清,蟾蜍绚彩月初盈。
桐阴疏处秋无影,桂子飘时夜有声。
琥珀杯浮光易透,水晶帘薄色偏明。
谢庭咏絮多才思,何似陈王赋已成。
白天晴空万里,雨露像玉般清澈透明。晚上蟾蜍在田边发出叫声,月亮才刚刚盈满。梧桐树树枝稀疏影子不浓密,秋天还没有影子,夜里还能听到桂子飘的声音。在月光的照射下,琥珀杯上浮着一层淡淡的光晕,水晶帘子通透清明。诗人先是直接写出月亮盈满,接着用月光洒在琥珀杯和水晶帘子上的美丽清透呼应题目“得清字”。
冬季的景色也在林兰雪的诗歌中,如《冬夜》:
沉沉万籁寂寥天,侍女慵眠茶灶边。
好是萧骚数竿行,窗前和月斗婵娟。
天气寂寥,万籁皆静。侍女慵懒地在茶灶边睡觉,外面细细的竹竿在与月亮比较谁的形态更美好。静是侍女慵眠,动是斗婵娟,诗中动静结合,画面生动有趣。在这首《冬夜》里,可以看到林兰雪丰富的想象力。明明是萧瑟天中时而被风吹动的竹竿,在林兰雪的眼里是同月亮比较身姿形态。这种动态的描写十分传神有趣。
从林兰雪的写景纪事诗中可以看到她眼中的世界,春天碧草连空,冬天万籁寂寥,万事万物自有美丽。
除了以上的三大类,林兰雪诗歌中还有赠寄诗和题诗,赠寄诗和题诗共三首。
三、林兰雪诗歌艺术特征
据《东莞邓氏诗文集》记载,前人对林氏之诗评价颇高,认为其诗:“清婉流利,不杂闺阁本色,志其佳处,须眉男子时或逊焉。”2后人陈永正先生认为女性诗人十分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这断非男性作者所及。3可见对林兰雪的评价之高。通过对林兰雪诗歌的研究,可以总结林兰雪诗歌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清婉流利,不杂闺阁本色;二诗中有画;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一)清婉流利,不杂闺阁本色
据《东莞邓氏诗文集》记载,前人对林氏之诗评价颇高,认为她的《闺中行乐词》:“清空如话,深得物我相忘之意。”4可见对林兰雪诗歌的评价之高。林兰雪诗歌语言清丽,意境优美,诗歌中往往描写简单,辞藻并不华丽,如《和衍九弟<遣兴>二首》其一:
归雁横空乍暖时,怕看风乱海棠丝。
无端憔悴非因酒,欲遣闲愁却赖诗。
庭院冷飘寒食雨,墙阴动影护花旗。
年年春事知多少,总付闲中一局棋。
天气刚刚转暖,从北方回来的大雁就从天上飞过。风有点大,生怕它吹乱了海棠。憔悴不是因为酒,是因为想要排遣我的闲愁却写不出诗。庭院冷清,天空飘下雨丝,风把花的影子都吹动了。一年又一年,总是用下棋来打发闲暇的时间。诗人十分简洁精炼地点出了天气以及景物的特点,天气“乍暖”,归雁“横空”,庭院“冷”。从天上的大雁到地上的海棠,从空中的雨到地上的影子,林兰雪描写流利顺畅,让人仿若身临其地。
又如《闺中行乐词》其八:
蝉声初过日清和,结尽榴花落尽荷。
乍入新秋帘幕爽,焚香窗下绣轻罗。
夏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凉爽起来。荷花落尽,石榴花准备结果。这天气真舒服,焚香在窗边绣花,惬意至极。“蝉声初过”四字点明季节,简洁明了。用“蝉声”、“榴花”等清新的意象来营造氛围,诗句朴素自然,给人以清新之感。
林兰雪描写景物的诗句并非雕琢之语,如《和衍九弟<遣兴>二首》其二:
小窗晴日独徘徊,幽景无聊著处催。
雨洒苔阶添绿润,风过庭树带来香。
桃花水慢迟迟去,柳拂风轻冉冉回。
却喜艳阳春正好,且须行乐莫相猜。
小窗前徘徊,看见雨水为长满青苔的台阶添上绿润,风吹过庭院带来阵阵清香。桃花的清香像潮水般慢慢退去,柳枝被风慢慢吹拂。喜欢春天的艳阳天,记得开开心心就好。诗中用“喜”一字写出春日在小窗前徘徊享受美好春光的悠然之情,一来一去写出了春风吹拂柳条缓慢摇晃的姿态和桃花香的清淡和渐渐占据感官又缓缓散去的过程。林兰雪的描写精炼简要,素朴秀美,写出了景色之幽。
又如《题诸弟新书室》:
华槛芸窗天际翔,千函缥帙一匡床。
庭前松竹同苞茂,室内芝兰并蒂芳。
斜插疏篱笼月影,半钩帘幕入秋光。
遥知醉后摊书处,不梦华胥梦玉堂。
白天望向窗外,看见有鸟儿在天际翱翔,窗边是千个书画封套和一张床。庭院前松竹茂盛,室内芝兰芳香。晚上月色皎洁明净,斜插的疏疏的篱笆在月光的照射下投下淡淡的影子,用钩子把幕帘打开一半,亮光便照入房间,抬头可见秋色。鸟儿应是在书室的兄弟姐妹,在书室中勤奋学习日益进步,就像窗外的鸟儿越飞越高。月影轻柔地将秋色照亮,将疏篱笼罩,不管白天晚上窗外是一幅美好的秋景图。诗人用干净的意象绘图,营造闲淡优雅的意境。
再如《秋海棠》:
小红无语袅轻枝,艳质何妨放独迟。
雨后宛来倾国色,日烘犹似醉妆时。
羞从春卉施容冶,独共秋香斗晚姿。
若向浣花溪畔种,少陵应悔不题诗。
海棠静静地在风中摇曳自己的枝叶,明艳又何妨担心一个人晚点开放。雨后海棠更加美丽,在阳光下沉醉,脸颊红红。在春天害羞装扮自己,独自在秋天盛放自己优美的身姿。如果海棠种在浣花溪畔少陵应该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题诗了。林兰雪先从正面描写海棠的倾国色,最后用少陵后悔没有题诗来侧面烘托海棠的明艳美丽。诗歌素朴秀美,没有过多雕琢,自然清新扑面而来。
林兰雪在诗歌中用干净的意象描绘清新优美的画面,以清婉的笔调写眼中之景,诗歌朴素自然,给人以清新之感。
(二)诗中有画
林兰雪长于描写,常常用简单的字词就让读者脑海浮现画面。如《月夜》:
微月挂帘钩,庭间夜更幽。
星河檐际落,云村望中收。
仿佛陶潜宅,依稀庾亮楼。
不须携酒核,清兴自悠悠。
寥寥数字就将眼前所见之物的特点写尽,使读者出现一幅图画:由上往下看是像帘子的挂钩的月亮、落在屋檐边的星河和被照亮了的云朵和在夜色中更显幽暗的庭院。画中元素丰富,对比强烈,又似有深意。
又如《山行》:
溪径幽深石磴明,绿堤覆岸柳烟轻。
日笼飞瀑排珠箔,雪映山光列画屏。
野鸟自鸣人不语,桃花有恨水无情。
欲寻王母求仙术,此去蓬山尚几层。
这是一幅幽美山水画:山中幽静,小溪里头石头磴明,青草覆盖了岸堤。往上看是一条瀑布,阳光洒在飞出来的水珠上,水珠就像明珠金箔般耀眼夺目。山顶上的雪开始融化了,雪珠倒映着山光水色在山上铺列起了画屏。林兰雪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让景物生动起来,让诗句就像一幅画卷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
再如《菊花十首》其九:
矜看冒冷助秋妍,色配中央朵朵鲜。
应是素蛾霜露里,篱边误坠数金钿。
林兰雪采用了由上至下的手法描绘这一幅明艳菊花图,先是写仍在秋风中摇曳身姿的菊花,每一朵都十分明艳,再是描写落在地上的菊花,它们就像是不小心落在篱笆旁的金钿,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的灿烂。
如《春日四首》其二:
半启窗纱见晓霞,啼莺牵引柳丝斜。
春风一夜如刀剪,开遍庭前踯躅花。
推开窗,撩起窗纱便看见了明亮的霞光,娇莺边叫边绕着柳丝飞舞,像在牵引着柳丝一般。春风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剪断了花枝,洒了庭院一地的落花。前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霞光图,后一句与“谁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来了一夜春风吹拂落花的数量之多。
如《冬夜词》:
铁马声多风渐逼,冷气森森入窗隙。
惊乌初定寂无喧,中天冰月犹悬壁。
院落萧萧绣幕寒,残灯掩映无颜色。
不奈铜壶点滴狂,重衾难梦夜偏长。
回首兽炉烟欲断,起呼侍女再添香。
马蹄声响,寒风渐逼,森森冷气从窗隙钻入屋子。受到惊吓的鸟儿已经安定下来了,周围寂静没有喧闹声,冷冷的月亮好像悬挂在墙壁上。院子萧索,残灯照映看起来没有颜色。重重的被子让人难以入睡,这夜晚显得特别漫长。回头看见兽炉中冒出的烟似乎快要断了,赶紧叫唤侍女过来添香。诗中是一幅又一幅图画:先是月亮在天空的中间,院落萧索的一幅冬日萧索图。后是灯盏锈迹斑驳,兽炉冒出的烟若隐若现,一名女子从被窝中探出身子,似在叫唤的生活情景图。
如《闺中行乐词》之一中:“红栏曲曲映清渠”清渠倒映着弯弯曲曲的红栏;又如《闺中行乐词》之一中:“彤云密布雪花垂,庭草俄成玉树枝”红霞密布,雪花在空中飘来飘去,庭院前的小草上的水珠结成了冰,远远望去就像玉做的小树枝一样。可以从林兰雪的诗歌中看出,她的文学素养十分浓厚,寥寥数字写诗亦像绘画。
(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林兰雪的诗歌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和赋。女子大多敏感,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变化总能影响他们的心情。林兰雪一生平顺,但诗中却时有孤寂之感,如《落花》中,林兰雪将自己比作落花等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方随蛱蝶上林芳,又逐轻风度小塘。
狼藉几枝红雨后,霏微一道御沟傍。
何郎去日空留粉,妃子慵时半卸妆。
惆怅锦城春欲老,倩将莺语问东皇。
刚刚才随着蛱蝶四处飘,又追着清风飞过小池塘。风吹雨打后,落花都被冲到了沟渠旁。郎君离开了,美人的脸上空留脂粉,既然如此不如卸妆罢了。惆怅这城里的春天将要老去,黄莺只好将自己的话留给东皇了。跟着蛱蝶飘,又追逐着清风度小塘,这种飘零之感给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落花”应是指诗人自己,将自己比作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孤寂飘零之感。接着写雨后落花的狼藉进一步烘托悲凉气氛。“郎去”“空留粉”写出了妃子卸妆的无奈,同时将无奈延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拟作将要老去的人,使诗句凄婉中带点生动。即便如此,黄莺还是只能将自己未说出的话留给东皇,“问东皇”三字透出无限悲凉。《落花》一诗表现了林兰雪对落花的惋惜和岁月流逝的哀伤之情。
又如《落叶三首》其二:
烟淡风江望里秋,千株摇落逐风浮。
霜侵织袖飘霞锦,露压轻躯坠玉楼。
向月每同云弄影,隔窗疑是漏添筹。
寒枝飞舞孤鸿唳,画出潇湘一段愁。
“烟淡”应是指江面上的雾气,雾气笼罩着江面,风儿呼呼地吹,寒冷萧瑟之感油然而生。秋天来了,树木被风摇晃得落了许多叶子,叶子在追逐着风四处飘荡。首句就将秋天的萧瑟之感描写得淋漓尽致,为全诗蒙上了凄清的色彩,同时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秋景,风吹树木,落叶翻飞,凄冷而富有美感。
林兰雪笔触细腻,在她笔下能看到清新自然的景色,也能看到她的孤寂。她的生平虽无文献记载,但她的喜悦和忧愁藏在诗歌中,经历时光的流逝而不曾消磨半分。
四、结语
本文对林兰雪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诗歌以及其诗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她的诗歌的研究可以发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在科技尚且不发达的古代,林兰雪仍可以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待人生积极向上,而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生活便利的今日,也应该学习林兰雪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杨宝霖,张淦祥.东莞邓氏诗文集[M].东莞.乐水元.2006
[2]刘建龙.诗词类鉴[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3]任犀然.老子·庄子[M]北京.线装书局.2018
[4]陈永正.岭南诗歌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5]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局.2010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赵敏俐.中国诗歌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颜邦逸.中国历代诗[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9]刘琦,郭长海,吕树坤.清诗三百首译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10](唐)颜师古.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清)张其淦,杨宝霖.东莞诗录[M]东莞.求佳书室2001.
[12]杨宝霖,钟百凌,李炳球.东莞文史第28辑[M].东莞.政协东莞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