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世界文学长河之中,硬汉这个形象永不褪色,自古至今,总得到文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沈从文笔下所塑造出来的硬汉形象,彰显出其独特的魄力,极大地丰富了硬汉形象这一文学宝库,并且也展现出了他出色的文艺才能。硬汉独有的气质,是作者对人性的高度赞颂,也是对湘西这地区人民的真实写照、优美品性的讴歌以及希望点燃民族的希望。论文通过对沈从文笔下的硬汉形象类型以及特性的分析,探析其创作原因,并阐释了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硬汉形象;伦理价值;审美价值
一、引 言
新时期以来,沈从文小说成为现当代文学研究以及文学艺术等学科研究之中的重要选题,一直都秉承着“沈从文热”,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现代文学研究之中相关观点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于浪漫主义,语言古朴,句式简练,要求诗意效果。这充分体现了他单纯厚实的为人,以湘西乡村为题材,描写湘西人的风韵神采,进一步展示他“美在生命”的人性意识①。
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国内外沈从文研究专家,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比如历史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等角度方法,不断推动沈从文文学研究的进程。据中国知网可查询的学术期刊有将近1500篇,博硕士研究论文有170来篇。这些研究成果比如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沈从文创作风格和题材。例如刘邱阳的《沈从文小说研究》——论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和主题;第二方面是关于沈从文小说的精神内核——生命意识和人性探究。例如郑琪的《对自然人性的共同追求》——论沈从文的生命意识和人性赞颂;第三方面是关于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与叙事特点。例如向嵘的《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语言风格》——论沈从文的创作语言艺术;第四方面是关于沈从文小说的形象塑造和意象选择。如刘子越的《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硬汉形象研究》——论沈从文笔下湘西硬汉形象。但就实际的情况来分析,很多研究都是偏向于创作特点、题材、语言艺术和叙事方面的研究,很少会从硬汉这一个群体进行研究。所以,本文致力于硬汉形象分析。
本文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沈从文小说的硬汉形象塑造和价值探究。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受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XXX迫害,而在这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下,沈从文看透了国民的愚昧无知,他希望可以利用坚韧、淳朴的硬汉形象来提醒国民,希望能够达到重塑国民精神品格的作用。所以,本论文基于沈从文小说笔下的硬汉形象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并且针对其具体的描述进行全方位的总结,找出沈从文塑造这些硬汉的共同特征,从而为后续的价值研究提供一个支撑基础。第二,进一步拓宽沈从文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本次沈从文笔下研究对象主要包含:首先,为生活努力拼搏的农民,其次,沉浸于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之中的阶级绅士们,再次是兵匪硬汉,最后是有血有肉的可伸可缩的真男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沈从文对湘西文化以及人民英雄的赞美与向往。不难看出,虽然处于兵荒马乱的世界之中,沈从文极力塑造硬汉形象,这从某种意义上为现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了素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研究事业的进程。故沈从文对文学发展的贡献可以说是卓越的。
本文针对沈从文小说之中的硬汉形象分析,其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引言。主要是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对应的分析。第二,沈从文小说中硬汉形象分析。主要是通过其具体的类别和特性来进行对应的阐述。第三,沈从文小说中硬汉形象出现的成因。阐述其硬汉成因。第四,探讨研究其塑造硬汉形象的价值。第五,结语。进行全文总结,以便对于沈从文小说的硬汉形象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二、沈从文小说中硬汉形象的类型
(一)农民硬汉形象
沈从文笔下的“爷爷”、“丈夫”、“贵生”都是典型的农民硬汉形象,他们都具有善良、淳朴、坚强不屈的品质。在《边城》之中,爷爷属于劳动人民最为杰出的代表,同样也是人性美的化身。其拥有坚韧、憨厚、朴实的品性,身为老船夫,数十年如一日。爷爷直接将自己的一身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一条河流,但是却不追求金钱上的回报。本来,处于70多岁的老船夫,应该是儿孙满堂、享受晚年的时候,但是因为责任,其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将船夫这一身份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②。无论命运本身是多么的残酷,老船夫都用自己的笑容来面对一切,在他的脸上,也呈现出岁月的痕迹以及温暖的笑容,其对于生命的执念,让读者看到一个坚韧、顽强、乐于奉献,且又凸显出一些无奈的硬汉形象。
二十世纪的湘西,是汉、苗、土家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丈夫》是描写发生在湘西某地花船上的故事。由于那是个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年代。人民生活艰难,尽管农民们都在土里刨食,还是衣食难保,为了维持生计,文中的男主人公不得不让新婚妻子上城里卖身,自己在乡下种田过日子③。作为男人,本应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给妻儿一个安稳舒适的家,但他却因为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因为贫苦而低下了头,丢下了颜脸,眼睁睁送走了心爱的女人。当目睹妻子被客人凌辱时,七尺男儿却被吓得钻进了后舱。文章的开始,丈夫是懦弱的麻木的,而经过了几次心理上的变化后,当妻子把挣来的钱交给丈夫时,而这个卑微的穷苦男人,似乎觉醒了,他把票子抛到地下去,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捂着面孔,像小孩子一样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掷钱于地”说明在丈夫看来,这钱意味着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他不甘于这样继续被糟蹋下去,不能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人把肉体贱卖,他学会了挽起尊严,开始觉醒;“像孩子一样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正是连日以来的痛苦以及悔恨,是心酸是自责之泪,丈夫的这个举动同时也是他人性的觉醒与男人尊严的回归,最终,这个汉子,带着他心爱的妻子一齐回转到乡下去了。
(二)水手硬汉形象
同样,在沈从文笔下,水手作为相对特殊的一个群体,将他们粗豪质朴、不畏艰险、勇于追求生命,展现出了高度的生命意识。他们原本就非常艰难的生活,动荡不安的社会、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地主豪绅的欺压,他们看似在黑暗笼罩下永无抬头见光明之日,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敢于拼搏,顽强奋斗,尽显出人的求生欲望。水手的身上,让读者领略到一丝丝乐观,他们都十分强悍、勇敢,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曾经多次表示,水手们最为纯粹的性格在于:这一种人的一切都和水上人是差不多的,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其更加的厚实、淳朴、敢于直面困难,甚至迎难而上。属于最原始的人性,因为居住在山中,所以相对于都市人而言,其保存了更多山的厚实④。在《湘行散记·辰州河上的水手》这一文中,沈从文表示:水手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其本身的经济收入是非常少的,游客包一次船是15块钱,而船上掌舵的一天只有八分钱,揽头的大伙计一天只有一角三分,小水手一天只有一分二厘;水手本身的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劳动的时间较长,在恒定的薪水下,无论一天的天气有多么的恶劣,都需要从天明就一直干到天黑;同时,水手们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随时都可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如当遇到下行急流的时候,就需要跳到水中去护船⑤ 。同样,他们的生活水平也非常低下,每一天吃的是存在细菌的臭牛肉和没有任何维他命的酸菜,顾名思义,他们的健康一天天被腐烂;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单调乏味的,每一天所面临的就是冷漠而熟悉的码头、河道、河滩、危险的急流等。他们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强地活着,说明他们意念坚定,能讨生活,针对生命,永不停止追求的脚步,可见他们求生欲望很强,是硬汉的典型。
在《桃园与沅州》之中就有清楚的表述,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在遇到问题之后,他们都会勇敢而敏捷的直接跳到河流中去,确保船只能够顺利的脱离危险;在寒冷天气里,虽然水手们自然也会咒骂天气,但咒骂归咒骂,到危险的河流他们依旧会跳到水中去。无论是天气有多么的寒冷,无论水流是有多么的湍急。为了能够有生意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水手的选择只有毫不犹豫地跳跃下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之下,水手们艰难地活着。这种抗拒困难,不断追求生命的精神值得高歌。
(三)土匪硬汉形象
由于湘西地处偏僻,交通不畅,多民族聚集地,民风野蛮彪悍很自然,因此湘西土匪十分猖獗。但在沈从文的笔下,土匪的形象并不是读者所想象的那样,他笔下的土匪形象乃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的救世英雄色彩,有如梁山好汉般的英雄气概。
沈从文曾经在其作品《湘西·沅陵的人》中告诉读者土匪为什么会多在湘西地区形成的原因,由于男子大部分都当兵去了。因兵役法的缺陷,和执行兵役法的中间层保甲制度人选不完善,逃避兵役的也多,这些壮丁抛下他们的耕牛,向山中走,就去当匪。加上外来官吏苛索,官逼民反,不得不上山当匪。但是,在沈从文笔下的这一群土匪形象,其本身并不像传统说的那样,奸淫妇女、杀人放火,反而是一群敢作敢当,敢于伸张正义的一群人,其本身充满了英雄色彩和侠义精神。
在《湘西·凤凰》之中,沈从文就刻画出一位充满侠义之气的田三怒。所谓的游侠者,其根本在于能够帮朋友报仇,懂得除强扶弱。即使田三怒的相貌一般,但他为人仗义,敢于为自己的朋友报仇;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将镖手的双手直接砍掉;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成为了龙头大哥。即便他当上了山大王,每当他遇到教书先生或者是遇到长辈的时候,田三怒依然表现得恭敬如宾。不难看出,其本身对于读书人是非常尊重的,并且对于乡老也是足够的敬重,这体现了一种尊师敬道、心地仁慈的人性美。因为其豪侠气息较重,长久以来存在不少的积怨,最终,在豪气逐渐衰弱的时候,遭遇暗算。但他并没有屈服于敌人的胯下,最终选择自我了断。这一位全身充满侠义之气的田三怒,其风云一生,侠肝义胆,除强扶弱,尊师敬道,就算是在面对生命结束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畏惧,其本身就是土匪硬汉形象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四)其他硬汉形象
沈从文除了农民硬汉,土匪硬汉,水手硬汉,还有其他的硬汉形象。比如《贵生》这部小说是1937年3月所创作的,在沈从文的笔下,贵生是个年轻力壮、憨而不傻的底层社会青年④。贵生钟情于桥头杂货铺老板的女儿金凤,也常常会摘很多新鲜瓜果送给金凤来换取她的喜爱。但是贵生在喜欢金凤的同时,内心也有一个很深的执念,那就是算命人说金凤八字过硬,贵生因为迷信害怕被克,因此不敢向金凤求婚,直到最后下定决心想要求婚时,才知晓金凤已经准备嫁给五爷做妾。受到打击与伤害的贵生忍着自己的痛苦为五爷操办婚事,却在金凤与五爷结婚时,放火将五爷的杂货铺烧了,这把火是贵生的反抗。小说起先介绍,贵生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即便为财主打短工为生,生活过得还算安逸,也常常幻想着自己的未来。贵生由于过于迷信,因此迟迟不敢向金凤求婚,选择了向命运低头。迟疑与懦弱让自己错失了幸福。最后贵生却也向命运抗争过,鼓起了勇气去求婚追逐自己的幸福,但此时已经太迟,金凤被五爷以一个荒唐的理由而夺去。此时的贵生是悲哀的,受人摆布的。但贵生最终却觉醒了,他采取了自己的反抗方式,即是放了一把复仇的大火。这是都市底层贫苦人民的硬汉代表形象。
比如说《龙朱》中,沈从文用了大量的赞美语句来将龙朱的完美形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他认为龙朱不仅是美丽而强壮的狮子,同时也是温柔而谦逊的绵羊,是权威,是力,是光,是有血有肉,可伸可缩的硬汉。所以龙朱称得上是人中之最,他对奴仆也用平等之礼,并没有一点作威作福的现象,他的善良与美貌在当地非常出名,甚至没有女孩子敢于向他表白,因为害怕自己配不上他。当他看到黄牛寨寨主女儿时,感受到她的才貌双全之后就开始追求,一点也没有迟疑⑥。龙朱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生命意识的直接体现,他不单单具备原始活力的代表性特点,比如说美丽强壮、温柔谦逊,同时也并未因为世俗的思想而影响到其内心,例如说对地位低于他的人以礼相待,这便是内心纯洁的理想化代表。把这样的硬汉人物形象放到作品的核心位置,可以充分体现出沈从文对道德本质的纯洁与理想定位。这是沈从文塑造有血有肉、能伸能缩的硬汉形象。
再比如说在《虎雏》以及《虎雏再遇记》中,沈从文就把湘西硬汉的原始自然野性描绘得入木三分⑦。小说中的“我”下定决心要把一个既聪明又斯文的小兵蛋子培养为现代文明人,而小兵也非常愿意,因此小兵和“我”选择留在上海。当“我”为小兵打点好所有事务并选择了一所学校后,只需要再让他补习一段时间就可以正式进入学校,小兵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日渐提高,“我”认真地看着小兵,想象着自己的“文明工程”能够顺利实现。小说中写道“我那时候由于恰恰有一点自信,觉得环境能够改变人性”,但是事与愿违,当小兵获得一点进步之后就野性复发,杀人后逃回湘西,这也直接导致了这次文明工程的最终失败。但是在之后沈从文所著的《虎雏再遇记》中提到,“我”在时隔四年之后又碰到小兵,此时他已经从当初的虎雏成长为小豹子,面对“我”时非常羞怯,也没有从他口中听到野话,从他的身上感觉不到一丝野性的气息,当我们聊到过去四年的经历时他变得非常兴奋,下水帮船夫推船时还非常高兴的大声喊叫,可以说处于一种摆脱束缚和压抑后的自由状态。从而能够看出,四年时间里他的自然野性依旧展露着,自由地过上了本应当属于他的生活。此刻也直接回应了当时“我”开始想改造小兵的想法提出后,六弟的话:“你认为通过你的照顾和教育能够让他变成一个好人。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梦想罢了,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他最好的归处即是回去,才能够看到希望。”这是沈从文塑造具有自然野性以及存在国民劣根性的硬汉形象。
三、沈从文小说中硬汉形象的特性
(一)不畏困难的抗争性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湘西世界可以说是一块“净土”,在湘西仿佛永远都充斥着和谐、质朴以及欢乐的气息,湘西地区的民众就像不知疲倦、没有忧愁一样。但事实上,梦境一样的湘西并非是读者所看到的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对于沈从文来说,他笔下描绘了诸多的贫苦与哀愁,令人忧伤,比如《边城》中的“爷爷”,让本应该子孙满堂、安享晚年的,但他不顾一切,把一生献给了无奈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丈夫》与《贵生》这两部小说中的主角即是从刚开始对命运屈服到后来醒悟之后愤然反抗。
因为过于贫穷,他们没有衣服和鞋子,困苦潦倒的生活让小说中的“丈夫”只能够眼睁睁的把妻子送上船卖身来获得一点点生活费,这里的丈夫是很多为生计所迫的男人的映照,这些男人开始愚昧,本想着屈服于命运和苦难,对妻子卖身这种事也毫无波动。夫妻见面时妻子刚好有“生意”要做,丈夫只能够怯生生的躲藏,为了微薄的生活费,他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基本尊严。当丈夫碰到水保时,只能够“又虚又怯”的对话,小心翼翼的应酬和观察,好像自己生来就是如此卑微。到最后查夜的巡官当着丈夫的面说要再次“过细考察”自己的妻子,巡官最后是否过去,沈从文在文中并未明确交代,但读者能够从第二天清晨丈夫的痛苦声中了解到,前一晚上丈夫所承担的屈辱与痛苦。直到最后,这个处在底层的丈夫终于觉醒了,他曾经放弃的尊严被唤醒,让他想要回归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来,夫妻两人也下定决心要反抗命运的苦难,因此二人决定离开码头回到乡下生活。《贵生》中的主人公贵生,原本可以追求着自己应有的幸福,可是他屈服于迷信,不敢触碰心爱的女人,直到他敢于直面的时候,为时已晚,在愤怒之下,一把火把五爷的店铺烧了。
沈从文先生用平淡宁静的口吻慢慢讲述了爷爷、丈夫以及贵生的苦命,充分体现出了沈从文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哀乐得失和同情他们命运的悲哀。同时这样刻画,特别是丈夫与贵生在面对苦难时,开始的时候沉默,最终觉醒反抗,更能体现出他们不畏困难的精神,即便他们反抗的方式较为盲目,但却也表达出了他们内心最后存在的一丝尊严和刚烈。
(二)淳朴、善良的人性
沈从文先生所描写的人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他作品中一直所刻画的那片神奇土地相关,也是他描绘理想人性的重要媒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下,湘西地区人们朴素单纯,甚至还存在很多原始色彩生命形式体现出的人的本真状态。犹如《龙朱》中的白耳族王子被描述成像神一样的男人,从外表上看他“美丽强壮象狮子”,但是像这样,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时,却“温和谦逊如同小羊”。在爱情面前,由一个热血男儿变成了温驯小羊,外表高冷但内心温柔如水,这就是人的本性——淳朴、善良。再比如说爷爷、水手们以及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们,他们都是具有山一样的本性——淳朴、厚实。作者着意于塑造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就是他对人性美的追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沈从文来说,他认为如果人的本性与自然完美融合后,必然能够得到升华。在他的很多小说作品中都能够看出,自然拥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功效,即是能够展示出生命的本色,让生命更具有灵性。沈从文先生曾说:我极其爱着有生一切,在其中我找到了美,而美是借由上帝之手而出现,它即是能够显现出圣境的神。沈从文认为的神性主要是指爱和美,达到二者结合的状态之后也能够达到灵肉合一,即是“神性”的状态⑧。“爱”和“美”随即指的是人的本性:淳朴、善良。这也是他生命意识和人性探讨的来源,从湘西自然地域出发,山水孕育着人。故这片土地上不缺乏意象,更不缺乏硬汉这种顶天立地、坚强不屈、淳朴、善良的硬汉。
(三)自然的野性
人无完人,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弊端——人性的弱点。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其所刻画出的硬汉形象和其他作者作品中的硬汉形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沈从文所描写的硬汉形象不但具备一般硬汉的特征,还拥有生活在湘西土地上人们所独有的“生命的自然野性”。爷爷是个中规中矩的农民,他没有过多的奢求,掌好船,就是他的本分天职;苦不堪言的社会背景下,眼睁睁看着妻子贱卖肉体的丈夫;任由封建迷信摆布的贵生,都显露出现实社会的弊病——人的妥协性、封闭性。
《虎雏》中小兵杀人后逃回湘西令“我”非常失望,这不单单是文明工程的最终失败,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我”最开始觉得小兵不会永远一成不变,给他一个改变的机会,让他在更好的环境中得以更好的发展,他未来必然会拥有一个更好的人生。这就体现了一种当时或者现代依然存在国民的劣根性。遇事妥协,不敢于去尝试,面对困难不反抗,任由宰割,屈服于当下,没有创新思维,自我封闭,这是最愚蠢的做法。这也许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存在的自然的“人心野性”。沈从文在硬汉形象中披露出来,以唤国民,体现他极强的生命意识和追求人性美的观点。
四、沈从文小说中硬汉形象出现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
湘西地区的人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愚昧的势力所统治,统治者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湘西的贫困、社会动荡不安,人们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问题。沈从文自己便是苗族的一员,他非常深刻地了解湘西地区的统治者是如何屠戮和压迫苗民,很多苗民从出生开始便不能够享受平等生存的机会,甚至在统治者眼中苗人连人都算不上。沈从文一直都把自己的命运和苗族人联系起来。在残酷的统治之下和悲惨的生存环境下,逼迫人们应当站起来积极反抗,虽然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但若受到压迫的人们不能够主动站起来反抗,对抗命运的不公和生存的苦难,最后的结局只能够是走向灭亡。因此,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便塑造了一系列的硬汉形象,他们本性善良、淳朴,不畏困难、敢于反抗以及对生命充满渴望。这些硬汉在与命运和生活作斗争的同时,就是沈从文寄予湘西劳苦人民的期望。依旧保留着心灵深处的美好人性,在抗争的过程中得以展示出来。社会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一定的年代有其特定的文化因素制约人的发展。
(二)地域文化
湘西地区较为偏远,地理位置较为特殊,距离社会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很远,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被当时很多人觉得是缺乏礼教的南蛮之地。由于偏远的位置和闭塞的交通让湘西地区往往不被很多人所关注。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的山峰与河流,土家吊脚楼和水车,长满苔藓的石板桥等,这些景色仿佛是鲜活的一样,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气息,然而这样的灵气也融入到湘西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浸润着每一个湘西人民的心田。古朴的环境让祖祖辈辈的湘西人天生就具备豁达、勇敢、开朗、洒脱的性格,湘西人的血脉中不但具有山民具备的那种倔强与粗狂,同时也体现着男性独有的浪漫与豪爽。湘西人民亦民亦匪,表现出游侠一样的气息,他们自小就在这片土地中生存,用自己的汗水与热血滋养着这方土地。沈从文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其眼里和心底都蕴含着不被污染的美景,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能够看到田园式的原生态描写,同时因为他成长于率真勇敢的湘西人中,因此善于用自己的文字来描写各种质朴、粗犷的不同硬汉形象。
(三)成长经历
190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湘西的一个军人家庭,沈从文的祖父、父亲以及叔叔都是军人,由于生活在湘西大地中,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对于童年的沈从文来说非常诱惑,他很喜欢逃课后进入大自然玩耍,上山爬树、下河捉鱼、掏鸟窝、捉野兔等等,各种乡村游戏充满着沈从文的童年,这也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十分美好而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年轻的沈从文常常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和新鲜气息所吸引,在白天时经常到处跑去看、去听、去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山孕育了他,换句话说只有硬汉才能够征服得了大自然,于是他天生就表现出一种硬汉灵性的气质,“硬汉”这个词在他的意识中永不磨灭。所以他放松身心接触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大自然也相应的给予他回赠,如此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他的成长经历,也陶冶了沈从文先生的性情,让他具备了更加强大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在童年的美好经历也逐渐成为沈从文未来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源泉,也为他对湘西硬汉的生活写作提供了着无穷无尽的素材。
五、沈从文小说中硬汉形象的价值意义
(一)伦理价值
沈从文先生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之后始终秉承着“不做某种主义的信徒”理念,同时他觉得凡是伟大优秀的作品,都必须要从中能够看出人性真切的欲望,所以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中让读者可以体会到一种高层次的的人性追求和生命意识价值观。他觉得,作为伦理理想形态的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生命意识的存在,沈从文认为人性必须要全面发展,不能消除和打压人的不同欲望和天性,需要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早期在生活留下的阴影和相关经历让沈从文更热爱湘西文化,大山的养育之恩,社会的动荡,国民的劣根性等等这些,只有硬汉这种形象才能驾驭。对湘西文化的热爱让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生命的信仰与赞赏,同时最大限度的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对生命的赞歌。
沈从文的很多小说作品中都融入了丰富的湘西农村生活元素,非常重视描写湘西人的质朴、勤劳等美德,在很多典型的短篇小说中,都是把作为生命意识代表的人物角色以及相关事件放到小说的核心位置。比如说在《龙朱》中,沈从文用了大量的赞美语句来将龙朱的完美形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龙朱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生命意识的直接体现,他不单单具备原始活力的代表性特点,比如说美丽强壮、温柔谦逊,同时也并未因为世俗的思想而影响到其内心,例如说对地位低于他的人以礼相待,这便是内心纯洁的理想化代表。把这样的硬汉人物形象放到作品的核心位置,可以充分体现出沈从文对道德本质的纯洁与理想定位。另外在小说《边城》中,老船工“爷爷”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伟大的,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人们服务,从来没有接受多余的赠礼,在读者的角度而言老船工是一个直面困难生活依旧能够保持内心纯洁无暇的硬汉形象。而勤劳勇敢的天保和傩送同时喜欢翠翠,两兄弟并未由此而产生冲突或争斗,反而相互都为对方考虑。天保在了解到翠翠喜欢自己弟弟傩送之后,主动选择了退出,但是命运弄人,在他驾船时不幸发生了意外而去世,而弟弟傩送得知哥哥为成全自己而发生意外之后,也选择了离家出走,在生活与爱情面前,两兄弟都是坚强的硬汉。
(二)审美价值
硬汉,顾名思义是坚强不屈、顶天立地、英勇无畏的男子,这一形象无论是从男性角度还是女性角度思考,都是令人或羡慕或嫉妒的形象。沈从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本来就是一个乡下人,走到任何地方都带上一把尺子和一杆秤,与普通社会格格不入。我用不着你们称之为“社会”的那个东西,我厌倦一般标准,特别是什么思想家为扭曲人性而定义的乡下蠢事。这也是沈从文先生为人处世的固定原则,是他作为作家始终坚持的真我。社会中很多人的人格不完善,同样,生活在湘西地区的人们也是如此,在旧社会思想统治下,依旧还存在很多愚钝的思想,这给沈从文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于是他决定赞颂人类文明,高歌人性美,塑造湘西硬汉,将自己内心世界与湘西文化相结合。
湘西文化可以说是沈从文的精神支柱,他尽可能地把湘西地区刻画出一个优美、伟大、有所作为、得到世人青睐的角色——硬汉形象。在湘西硬汉的世界中,沈从文用文字为读者展示出了普通人不能抵达的梦境。由于沈从文过去受到古楚文化的影响,所以他笔下的诸多人物角度都具有神的化身。在《神巫之爱》这部作品中,主角龙朱就是如此,小说中体现出了神话般的苗族景色,好像饮用了一杯爽口的美酒,让读者陶醉其中。在幽静的山林中传出了悠扬的歌声,让人们听了之后心旷神怡。龙朱作为故事的主角,这位如同神灵一样完美的王子用歌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后来进入都市的沈从文始终对家乡的风情具有深厚的情结,特别是他发现都市中人性的丑恶之后,想要借助于文学的方式来拯救这个民族和国家。鲁迅曾说,对于愚昧的国民来说,即便是体格健全,也仅仅只能够做一些没有意义的看客。故在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作品中,刻画的诸多硬汉形象是经过高度美化之后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唤醒现代人的心灵,唤醒内心的人性和被束缚的灵魂。沈从文借助于对湘西地区硬汉人物的刻画,来为广大读者传播人性中的善与美,展示出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认为这些道德不单单只存在于湘西硬汉的身上,应当存在于每一个世俗中的人的身上,然而硬汉的形象却是人们眼中最灿烂的一颗星星、最耀眼的一道光芒,对人们的思维影响比较深刻,故沈从文选择了塑造硬汉形象。
六、结语
沈从文先生的创作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文学研究者对其的作品研究也永不止步。前人之道,晚生逐以慢尝。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人性思考,他用一支笔向读者诉说了湘西硬汉的优美、质朴的气质,硬汉所拥有的特性,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国民的缩影吗?虽然不是都生活同一个地域——湘西,但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中国,同一位祖国母亲养育的。因此,研究硬汉形象就是对那个年代国民的一种研究,给研究者留下无限研究价值,对现当代文学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影响深远。沈从文的创作不仅对中国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他的作品还被美、日、韩、英等十多个国家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想而知沈从文在世界文坛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
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者,看透了国民的愚昧无知,他希望可以利用坚韧、淳朴的硬汉形象来提醒国民,希望能够达到重塑国民精神品格的作用,让读者看到了特定时期的特定文化元素,也是其文化创作的基本规律和价值所在。这一点他和鲁迅先生采用同样的方法,国人的愚昧是无法医治的,只能通过呐喊唤醒其体魄深处的灵魂,才是硬道理。无论是农民、水手或者土匪,他们都具有善良的本性、厚实的为人,不畏困难、敢于反抗、有血有肉的特性;同时他们自身也存在着弊病——犹豫、不果断,这就是国民根劣性之所在。硬汉这形象就是作者渴望国民能正确认识自己,并从中觉醒;不畏强暴,迎难而上,敢于反抗,与困难作斗争。
总而言之,沈从文一生始终是高举人性大旗,一直在追求健全的人性。从对他的作品研究,在硬汉形象中让读者感受到了健全的人性和更高层次的生命意识,这就是硬汉形象所体现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通过本文对于沈从文小说之中硬汉形象的描述分析解读,让读者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更为深度的沈从文。
注 文
- 沈从文.沈从文别集·湘行集·常德的船[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2:116-121.
- ‚沈从文.边城[M].上海:上海生活书店出版.1934:42-50
- ƒ沈从文.丈夫[M].小说月报[J].第21卷4号.1930:36-52.
- „沈从文.石子船[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31:112-114.
- …沈从文.湘行散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6:68-77.
- †沈从文.龙朱[M].上海:晓星书店出版.1931:84-91.
- ‡沈从文.虎雏[M].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1932:108-113.
- ˆ沈从文.神巫之爱[M].上海:光华书局出版.1929:97-110.
参 考 文 献
[1]王锺陵.沈从文的文学观及其小说创作[J].江苏社会科学.2020(02):174-188.
[2]陈良启.论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反讽意蕴[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8(01):64-68.
[3]董婷婷.沈从文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4):84-87.
[4]陈倩.沈从文小说中的留白艺术[J].名作欣赏.2019(21):61-62.
[5]蓝倩.论沈从文小说的绘画特性及其叙事艺术[D].青岛大学.2019.
[6]杨青青.沈从文抒情理论研究[D].吉首大学.2019.
[7]李军峰.试论沈从文小说民间文化建构的文化意蕴[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02):119-123.
[8]徐金洁,韩天.从耻感的呈现探究沈从文小说中的两性关系[J].戏剧之家.2019(12):220-221.
[9]陶凯丽.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空间叙事[D].安徽大学.2019.
[10]刘艳.抒情传统与沈从文的短篇小说[J].名作欣赏.2018(34):117-124.
[11]周思源.形如水味如诗的沈从文小说语言(下)[J].名作欣赏.2018(28):59-62.
[12]周思源.形如水味如诗的沈从文小说语言(上)[J].名作欣赏.2018(25):51-55.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即将离开母校,此时此刻,心中亦喜亦忧。喜,是因为自己能够真正步入社会,为自己的梦想追逐打拼。忧,即将告别最尊敬的老师和最真纯的同学朋友,跨入社会这所大学,前路漫漫,是否平坦,或许坎坷,一无所知。
首先,我对我的家人投以最真挚的感谢,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现在我也不知道在哪个角落替某个老板打工,与我同龄的人都已成家立业。我是我们村有史以来唯一的大学生,是我的家人支持我,有梦必追,让我圆了大学梦。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如今即将出来工作,家人的爱我绝对铭记于心,找一份好工作,努力工作,不辜负他们的恩望。祝我的家人安康快乐。
其次,我要感谢在大学里面所遇见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和朋友,是你们让我这条驶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不偏离航道,不迷失方向,也没有被困于大海之中。尊师的敦敦教诲,同学的理解帮助,以及朋友的默默支持,就是我得以顺利成长,顺利毕业的关键。祝尊师好友事业高升。
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她是更为慈祥的,更为和蔼的,总是耐心地给我指导,学生才疏学浅,但她依然不嫌弃,不抛弃学生,认真负责地给学生指导,辛勤的园丁实属不易。这段时间以来,您辛苦啦!学生在此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同时,我也要感谢为我们大四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付出辛劳的评审老师们,因为你们的认真负责,才有学生的高质量论文。你们辛苦啦!
是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四年的大学生活,有成功也有遗憾。希望继续努力前行,明天会更好!
此致
敬礼!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