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彩和背景的含义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水彩画是西方文化艺术中知名度最高的绘画门类,它在风格和主题上有丰富且复杂的传统。在东方,黑色及彩色的水墨画则主导了绘画媒体的选择,但是它在风格和主题上和西方一样同样有着丰富且复杂的传统。
背景的定义为图画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象及其他烘托主体的因素,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画面背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画师控制画面的绘画功底和能力,当然也蕴含着某种精神的寄托,是艺术家烘托主题、增强画面感受力的重要手段,是艺术家对所要表现主题的铺垫,借此艺术家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进入主题的情景和气氛,便能给画作奠定一种或凄凉、或活泼、或忧郁、或婉约的基调,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创造性的世界。同时,作品能否令人回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画面背景处理得是否统一、整洁,也直接的影响着画作的质量和魅力,色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背景处理上也大同小异、自由多变;从美术史的发展角度来说,在画面内容与背景的联系中,实质上是“物”与“底”的关系,有很大的表现空间。
水彩画主体与背景的处理追求画面的饱满充实,对主体物与背景进行解构、叠压、重组等方式,加强画面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秩序感。画家也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并在实践中寻求创作源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增加自己浓烈的一笔。
2.背景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及为什么要简化背景?
2.1背景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幅画往往由背景和主体组成。在水彩的创作中,背景在画面中不处于主体位置,但却占据了整幅画面最大的面积,我们不能忽略背景在整幅画面中的意义反而要相当重视其能够形成的艺术效果。如在绝世传奇“蒙娜丽莎”中达芬奇将背景制作成了一处幽森静谧的景色,小路蜿蜒湖水不惊两岸山石更显其诡异,这一背景衬托出了流传百年神秘的微笑。仔细想,若是达芬奇当年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温暖的背景恐怕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不能如此的摄人心魄。有了背景便有了色调有了空间、时间和情景,可以将我们带入画家所描绘的世界。背景奠定了一幅画面的基调,如果处理不好更会影响主体的表现,干扰观众对兴趣点的认同。背景在构图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1)突出主体,使轮廓和形状清晰可辨、烘托主体、渲染气氛。2)交代画面的时间空间及其环境。3)与主体物及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

哲学中所描述整体与部分关系中写的整体和部分(主体和背景)相互依存,画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也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存在;整体是部分依据一定关系的有机统一,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整体支配并决定部分,使画面各个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各个部分也反作用于画作整体,部分的变化也影响着整体的变化。所以背景在一幅画面中起着基础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也不言而喻。
2.2简化背景的意义
简化背景是为了衬托主体物烘托主题,使主体和背景之间有适当的繁简对比明度对比使得主体物更加的鲜活和精致。如果背景不以简化的方式处理反而详细刻画色彩强烈笔墨繁多则会使整幅画面看起来重点不明确、杂乱无章,反而会喧宾夺主造成一幅画面没有点睛之笔没有重点没有层次感的效果。有时候,适当的减法是为了整幅画面更好的加法。
3.怎样更好的处理画面背景?
画面背景怎样处理,是画师进行艺术创作之初并贯穿一系列创作始终都会思考的问题,它对一个画作在整体上的布局形式、表现力和作品最后完成时的整体感受都有无与伦比的意义,无论中西艺术,从对画面背景涵义的理解出发,研究水彩画面背景的不同表现形式,借鉴杰出艺术家前辈的经典传世之作,分析不同的画面背景处理手法,关键从图底结合、图底分离和图底互逆这几个角度来探讨画面背景描写方式的不同在整个画面关系中的微妙特点,同时结合自己的作品,从画面的选择、创作背景中色彩的运用、构图的不同等几个方面不断地进行尝试;理论联系实际,感受自己在创作中的艺术体验以及自己亲身遇到过的难题,最后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以期这能够对自己以后的艺术创作获得意外的回报。
我们的日常创作中具体要做到一下几点:1)要于主题表现有意义。2)在明暗和色彩方面要与主体物有微妙的对比并和谐。3)背景要简化(画面整洁与否取决于背景简化的程度)。
画画时尤其是水彩,画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一般是画面的整体调子,取决于光线。这可以帮助你把握作品的基调,让其更和谐。应尽量简单整体统一,避免琐碎复杂,以保证主体的突出。要注意背景是否有利于突出主体,并仔细地选择和适当地处理。若主体周围含有背景,要意识到它与主体是一个整体;背景应有利于主体的鲜明突出,而不能损害画面的主体。水彩颜料是有一定透明度的,底色从下面印上来会让画面饱满又富于变化,有助于表现那些微妙的色彩关系。但简化不等于简单也不等于省略,要在整体简略中寻求微妙的变化以丰富画面的同时与主体物遥相呼应、互为前提,不可以相互割裂、相互分离。在艺术创作中,我们要学习已知杰出大师的优秀作品并加以鉴赏,这对我们的艺术创作有着引导性的作用,他们的传世名作指引了一代又一代艺术界的莘莘学子向他们不断靠近并走向光明的殿堂。观赏他们的传世名画时要留意他们画面中的冷暖色调、虚实对比和对主体物的深入刻画,要留意他们对于背景的刻画。如最会掌控光影的大师莫奈,他对作品重点运用色调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感叹,让我们知道背景不仅可以表达出画面的空间更可以表现出时间如夕阳下、清晨时分、春夏。观察梵高大师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其背景的制作也是非常考究的,背景不会抢了主体物的风头却也足够精致,层次分明空间感强烈,这些都是我们在美术前进路途中值得参考的佳作。
画中主体和背景融洽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情理交融,寄情于景,画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人物和背景的处理传递出自己的感情和意图;第二,注重文修养化,画家更多地了解各种文化,体会传统画中的神韵,这可能会使现代画有更大的成就;第三,必须重视笔墨的运用,背景所呈现的笔墨、色彩、形象等体现出来的艺术气息对画面感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珍生,刘奎林著.创造性思维学概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Wolfflin)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平龙著.水彩风景写生创作[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西)毕加索等著,常宁生编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程孟辉主编.现代西方美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6]黄铁山[绘].黄铁山水彩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7]张小纲编著.水彩画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袁振藻编著.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9](英)贡布里希(E.H.Gombrich)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M].三联书店,1999
[10]翟墨编著.吴冠中画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温莹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当然还有宝军老师、陈文丽老师、王永波院长的指导,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论文中引用其著作的各位学者,如果没有你们的著作的启发和帮助,我也不能完成论文的写作。
最后,再次向帮助和指导我完成论文写作的老师和同学及学者们表达我的谢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