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主要经济体也是重要的经济组成部门。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不断通过更名的方式,大幅提高了股票的价格,契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赢得了大部分股票投资者的青睐。那么,上市公司更名为何会赢得如此大的成果,更明现象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学、财务学学者,以及市场经济的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更明现象出现,分析了更明现象的缘由、更名的现状,以及运用了财务学的观点对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隐患,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市场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现实意义:
近几年在中国深沪两地的证券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更改了公司名称,公司更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扩大、变更主营业务.公司新增的业务中,以高新技术、新兴行业为主,由此造成更名公司的股票受到市场追捧,被大幅炒作.与此同时公司更名中存在的不规范,甚至违规违法现象,也引起了投资者和证券业内人士的担忧,他们提出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更名的监管。本文,通过运用财务学的观点,解析了为何我国上市公司纷纷更名的现象,是否存在跟风更名、随意性更名的问题,进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更名与股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障我国上市公司能够合法合规的经营、我国的证券市场能够稳步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国内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黄顺武,高峥嵘(2015)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该公司股价和股票涨幅的原因,从许多已经更名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上市公司采取了更名的策略,其本质是更变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名称,许多上市公司了为了群求发展,主动地或者被动的更变了公司股票的简称,虽然其更变的目的是结合了公司实际的发展需求,也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黄湘源(2015)认为,上市公司随意更名股票名称,跟风更名的现象,一旦上市公司出现了财务的问题,或者公司内部出现财务异常、财务危机,投资者的权益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害,因此,不论上市公司是由于何种原因更名、更变股票的简称,有需要从实际出发、从投资者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证券交易所和国家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上市公司更明现象的管理和监督,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杨旭然(2014),我国上市公司集体更名的现象是近期较为热议的话题之一,许多投资者只看到了上市公司更名后的股价涨幅,但是没有看到上市公司更名后的问题和原因。从财务学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更名的现象主要是基于公司业务的更改和主营业务的升级,上市公司在更名后会找到拓宽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增加公司的财政收入,也提高了效益指标,最终以提升盈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减轻企业的负债压力。

国外学者对于市场经济的研究较早,对于上市公司更名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Kee-Hong Bae(2010)认为,上市公司在更改名称前,首先需要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并且将更名原因等信息在市场上多次公布,然后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在所有审核通过后上市公司进行名称的更改。但是近几年,自2014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第二次股票更名热潮,上市公司的任性更名,投资者的盲目追逐,并由此演绎一波又一波更名行情,以致上市公司更名现象愈演愈烈。为此,有必要采取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积极推进股权分置的实行,改变中国股票市场层次单一的格局,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充分考虑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所反馈的制度问题。
Hung Wan Kot(2006)认为,在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更名本是一件十分简单和常见的事情,但是近几年上市公司不断的出现集体更名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是件半喜半忧的事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从已经更名的上市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大,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有了不少的上升,而证券交易市场的火爆也是前所未有的,许多证券市场的日均交易额已经突破了3千万元,部分证券交易所的年投资涨幅率高达80%,这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自于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现象。那么,对于这一现象,证券交易管理所、职能机关,应当采取强而有效的措施,积极地对上市公司更名进行监管和管理,保障证券市场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顺武,高峥嵘.基于选择性关注的股票更名公告价格效应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黄湘源.上市公司扎堆更名不可小视[J].商周刊.2015(08)
[3]Kee-Hong Bae,Wei Wang."What’’s in a"China"Name?A Test of Investor Sentiment Hypothesis"..2010
[4]Hung Wan Kot,JiZhang.Price Reactions to Corporate Name Changes.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06
[5]张鸣,税煜,陈明端.股票名称、选择性关注与股价的行业同步性[J].财经研究.2013(11)
[6]戚拥军,田野.上市公司更名的市场效应探析——以“山下湖”更名为“千足珍珠”为例[J].会计之友.2013(16)
[7]陈素,孙建东,申宇.我国沪深股市股票名称的“中国”效应[J].投资研究.2012(02)
[8]李小晗,朱红军.投资者有限关注与信息解读[J].金融研究.2011(08)
[9]蒋陆军.投资者非理性与上市公司更名效应关系研究[J].新经济.2016(03)
[10]交易制度课题组.境外收盘集合竞价机制与A股市场收盘制度优化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6(01)
[11]黄湘源.上市公司扎堆更名不可小视[J].商周刊.2015(08)
[12]张锐.A股上市公司更名换姓大比拼[J].中关村.2015(05)
[13]李会芹.提高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6)
写作大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二、我国上市公司更名概述
(一)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概念
(二)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流程
(三)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目的
1.扩宽公司的业务面
2.新增公司业务渠道
3.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
三、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财务学分析
(一)股权结构的变更
(二)主营业务的升级,产业升级
(三)拓展业务的新增长点
(四)降低企业的负债率
四、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潜在风险
(一)投资者的风险分析
(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
(三)社会市场经济的风险分析
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更名的监管建议
(一)改变股票市场层次单一的格局
(二)扩大证券市场规模
(三)采取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
(四)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