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文章以问卷调查法等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发放大量问卷,对安全员和游客的信息加以掌握,发现目前漂流经营存在着漂流项目产品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安全举措不完善以及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抓住特色,打造品牌效应;第二,做好景区长远规划;第三,完善安全管理;第四,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这些具体对策,使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提高景区的口碑,使景区成为当地体育旅游的特色。

关键词漂流;经营管理;对策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山地漂流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激流勇进作为一项竞技性极强的运动,也是漂流运动的主要形式,也被称为“白水运动”,在休闲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漂流示范区、漂流实验区等多个方向的商业模式。在这一体育产业中,绿色低碳是其重要特点,由于其较强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其它体育产业不断进行完善,体育休闲业作为重要产业形式,对服务质量有着较强的要求,对整体体育产业创新有引导意义,也是行业转型升级和落实全民健身方略的必经之路。

石崆寨风景区北至雁洋村通信塔,西接留龙公路,是以生态旅游为基本内容,将山水景色、探险与古文化景观充分结合,打造多元文化景区。忘情溪穿越漂流属于景区的特色旅游内容,全场约5公里,游客可享受1.5小时的漂流,河道落差明显,漂流刺激惊险,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出现了深层次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较快,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热爱探险的人们通过体育旅游这种旅游形式进行娱乐,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包含体育和旅游两种项目的要素,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双重需求,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受到更多消费群体的喜爱。漂流项目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旅游项目,包含了众多的元素,成为体育旅游中的新趋势,大量游客对这一运动有着新鲜感,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

1.2.2 研究意义

中国自1986年首次开漂以来,漂流运动就在全国有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本文研究意义体现在三点:第一,强化体育旅游特别是漂流项目方面的理论研究,为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第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形式,对赣州市漂流项目的进行现状分析,得出未来发展的基本经验;针对漂流项目开展阶段暴露的问题加以研究,查找具体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第2章 文献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以“漂流经营管理”为检索词,未发现对江西省漂流经营研究的文献,有对安徽、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区漂流项目经营研究的文献。因此,参考了其他省关于漂流经营管理的文献,对本文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国内漂流项目的现状研究

李进文的《达州市漂流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对四川省达州市的漂流运动为研究,分析漂流经营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完善建议,特别提出XX部门应对漂流进行严格监管,景区要在宣传方面不断加强,保护好当地的环境,以漂流运动为核心内容,形成综合性的景区,同时,重视漂流赛事的举办工作。将以漂流运动为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推向更高水平[1]。

张伟业的《皖西大别山区漂流旅游项目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指出当前大别山区漂流旅游项目问题主要有:规划缺失,景区缺少优质服务,漂流项目没有竞争力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等对策[2]。

曹绍珍《四川省攀枝花市体育旅游中漂流项目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提出攀枝花市的资源优势非常大,长期成功举办漂流节的经验,但目前XX在财政方面存在明显掣肘,景区缺少经济收入,地区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漂流节没有坚持下去。作者为此提出发展新的漂流项目,使产业化成为漂流项目的发展思路。建议促进攀枝花地方漂流旅游事业的科学化、系统化可持续发展[3]。

张夏倩的《河南省漂流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研究》选取从省内找出五个发展较好的漂流景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的开发阶段、经营模式、场地、消费群体进行细致研究,指出漂流旅游应当同时将环保作为重要抓手。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4]。

樊璠在《南阳市体育旅游中漂流项目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市内的四个主要的漂流项目为调查内容,对几个漂流项目的开发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查,发现南阳市的漂流项目目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漂流项目的的产品没有特色,缺乏全面规划、部分项目存在设施陈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整体偏低、卫生情况不佳,这些导致消费者对漂流项目存在反感情绪。针对目前的问题,作者提出:应以品牌为主要的竞争力;对资源合理规划;修缮部分陈旧设施,保证安全。规范人员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宣传环保理念等对策[5]。

2.2 漂流项目的安全研究

邓义波在《漂流管理该谁管》一文中提到,目前水上漂流活动虽然发展喜人,但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归口管理,导致水上漂流事故频发。在漂流水域是否属于通航水域,国家相关部口还没有明确规定[6]。

张扬在《漂流游客的安全认知研究》中对贵州马岭河漂流游客进行调查,获取了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研究游客在安全认知方面的内容。从现有数据提供的内容可知,游客在漂流开始前能够保持较高的警惕;漂流过程中会因为过于兴奋而忘记安全问题;对漂流安全事故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缺少认知。最后从漂流游客角度提出漂流安全对策[7]。

陈毅清等在《安徽省漂流运动的管理制度及公共安全服务研究》中,从国内现行漂流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对安徽的漂流事故进行定性分析,找出违规的主要方面。从公共安全服务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8]。

徐福强在《基于轨迹交叉论的漂流旅游安全事故致因及防范》中认为之所以存在较多的漂流事故,首要因素在于沪漂人员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而次要原因则包括漂流者在安全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文章提出二者都应当对安全方面进行足够重视,尤其是景区应当做好各类救援设施。重视与漂流者、漂流景区建构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机制[9]。

李昌军在《安徽省大众游泳、漂流等高危性体育运动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安徽省内的高危性体育项目的管理制度加以研究,其中着重对大众游泳以及漂流等项目进行重点研究,找出高危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从制度层面,应当如何进行加强的建议。旨在加强安徽省高危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管理,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10]。

通过以上文献的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漂流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漂流项目现状、漂流项目安全等方向。本文在总结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的现状,以丰富理论,在实践中为赣州市漂流项目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现状。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主要网站查找与漂流经营管理相关的期刊,并进行相应的归类整理,提炼出与本文有关的内容,来保证论文的科学性。

3.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对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的游客、安全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220份,其中游客200份、安全员20份,对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设施、安全员管理以及客源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力求全面客观地掌握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发放数量 回收数量 有效数量
安全员 20 20 20
游客 200 193 186

3.3.3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了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对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询问与调查,为本文撰写提供一定的实际经验和依据。

3.3.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经营方式和机构设置

4.1.1 经营方式

经过对当地实地调查得知,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在经营方式上主要依靠漂流船进行河道漂流来获得收入,散票为单人158元,团体票可购买10张,价格与散票相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漂流船可乘坐两名游客,景点提供救生衣、安全头盔和救生衣,器材较为健全。

4.1.2 机构设置

漂流项目作为高危项目,对管理体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而机构设置是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对实现高效管理有积极意义,经过访谈了解到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现有的机构包括以下方面:

表1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机构设置

部门名称 机构职责
管理部 负责整个漂流场所的管理和运营
营销部 负责漂流项目的营销合作
导服部 导游服务,包括售票大厅的服务人员
保安部 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水运部 主要负责河道的安全,包括救生人员
后勤部 包括安全头盔、救生衣的发放回收,以及其它必备器材、设施的维修和管理
器材部 包括水电修理、医务、大坝看护、清洁等问题,运送游客进出。

由表1可知,漂流项目的机构设置较为齐全,管理层集中在管理部,主要负责全面管理和运营工作,包括了人事和财务重要环节,这是本景区的核心机构。此外,其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体现出比较合理的分工。

4.2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设施现状

4.2.1 漂流设备及器材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设备及器材情况包括下列方面:

表2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设备及器材情况

设备及器材 配备情况
漂流船 30
船桨 0
救生衣 60
安全头盔 60
护膝 120
漂流鞋 120

由表2可知,目前漂流设备和器材方面较为齐全,目前没有船桨配备,主要是因为景点依靠湍急的水流进行自主漂流,使用船桨会降低趣味性,在河道流速较缓的位置会设置安全员协助游客漂流。除此以外,救生衣等安全设备都配备齐全,其中漂流船的数量为30艘,救生衣和安全头盔的数量均为60个,护膝和漂流鞋的数量均为120个。同时景点也专门进行安全提示,让广大游客注意佩戴好防护用品。

4.2.2 漂流项目辅助设施

表3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辅助设施情况

辅助设施 配备情况
停车场 2
客车 4辆大巴
接待中心 1
洗浴场 1
购物中心 2
安全警示标志

由表3可知,赣州市石崆寨漂流辅助设施基本齐全。景区附近建有2家停车场,供社会车辆停车。景区安排4辆大巴进行游客运送工作,游客可在接待中心进行等待,游客进行完漂流活动,可到专门设置的洗浴场进行洗浴,同时也有两处购物中心供游客购买本地纪念品。在码头醒目的位置随处可见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游客出现危险。

4.3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安全员管理现状

4.3.1 安全员配备数量

经过向管理层进行走访调查,得知漂流景区每天安排大约20名安全员。由于漂流项目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虽然已经配备了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但对安全员的数量仍然有着一定的要求。在本项目中,安全员设置的位置除了起点和终点,把全程5公里划分成上段,中段,下段,上中两段一般是水流比较急的,救生员配备数量肯定会多一点,其中上段人员数量为10人,百分比为50%,中段数量为6人,百分比为30%。其中下游河段的救生员主要是在河道比较宽水流较缓的地方协助游客,以确保游客顺利抵达终点,这一地段配备的人员数量最低,为4人,百分比为20%。

表4 不同地点配备安全员情况(N=20)

数量 百分比
上段 10 50.00%
中段 6 30.00%
下段 4 20.00%

4.3.2 安全员性别、年龄

表5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安全员性别状况 (N=20)

安全员性别 人数 百分比
14 70%
6 30%

表6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安全员年龄状况(N=20)

安全员年龄 人数 百分比
18-24 3 15%
25-31 6 30%
32-38 8 40%
38岁以上 3 15%

由表5可知,目前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安全员以男性为主,占比达到了70%,这与男性身体条件更适合本项工作有关,同时配备部分女性安全员,也是为了对女性游客救生更加方便。由表6可知,目前景区安全员人数以32岁到38岁之间的年龄为最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力、力量达到了顶峰,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5-31岁的安全员数量次之,18-24岁以及38岁以上的安全员最少,年龄较小的安全员可能会存在心理素质不够,而大龄安全员可能存在身体风险。

4.3.3 安全员学历

表7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安全员学历状况(N=20)

安全员学历 人数 百分比
专科及以下 15 75%
本科 5 25%

由表7可知,目前景区安全员专科及以下学历达到了15人,占所有人数的75%,本科学历的占到了25%,并没有研究生和以上学历的安全员。这显示当前安全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

4.3.4 安全员救生技能掌握情况

表8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安全员救生技能掌握情况(N=20)

安全员救生技能掌握程度 人数 百分比
非常好 5 25%
10 50%
一般 5 25%

由表8可知,通过对安全员进行问卷调查,让安全员对自己的救生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发现50%的安全员认为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好,只有25%的安全员认为自己的技能非常好,此外,没有一个安全员认为自己的技能掌握程度不熟练。

4.3.5 安全员漂流前安全须知讲解

经过调查得知,所有的20名安全员在漂流前都会对游客进行详细的安全须知讲解。原因在于,景点对安全员进行安全讲解有着硬性规定,安全员有义务为游客进行讲解,如果安全员不进行讲解而被游客举报,那么查证属实后,景点将会扣除安全员的绩效工资。

4.4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客源现状

4.4.1 游客性别、年龄

表9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游客性别 (N=186)

游客性别 数量 百分比
103 55.4%
83 44.6%

由表9可知,景区游客以男性为主,占比大约55.4%,高于女性游客的44.6%。从这一比例关系我们能够看出,这一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男性游客占据多数。

表10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游客年龄 (N=186)

游客年龄 数量 百分比
小于18岁 27 14.52%
18-30岁 98 52.69%
31-45岁 40 21.51%
45岁以上 21 11.29%

由表10可知,漂流项目中18-30岁的游客居多,超过了50%,可见这一年龄段对漂流兴趣最高。而45岁以上游客数量最少,只有11.29%,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大以后对刺激项目的兴趣逐渐降低,也包括身体状态的原因。

4.4.2 游客漂流频率

由表11可知,游客漂流频率最多的为一年1次,占到了游客比例的58.6%,其次是一年进行两次漂流的游客,达到了30.65%。只有1.07%的游客能够做到一年进行4次或以上的漂流。由此可见,游客对于漂流更多的是出于新鲜感,追求刺激性和趣味性,很少有人会将其作为长期的娱乐项目。

表11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游客漂流频率 (N=186)

游客漂流频率 数量 百分比
一年1次 109 58.60%
一年2次 57 30.65%
一年3次 18 9.68%
一年4次或以上 2 1.07%

4.4.3 游客对漂流项目态度

由表12可知,游客对于漂流项目的态度并不一致。半数的游客表示对漂流项目感到满意,而36%的游客认为漂流项目一般,还有13.98%的游客在体验完漂流项目后,认为漂流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感到不满意。由此可见,游客对漂流项目的满意率并不是很高,只有50%,很多游客对景区仍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这说明漂流景区的各项工作仍有待加强。

表12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游客对漂流项目态度 (N=186)

游客态度 数量 百分比
满意 93 50.00%
一般 67 36.02%
不满意 26 13.98%

4.4.4 游客了解漂流项目的渠道

由表13可知,游客了解漂流项目的渠道较为分散。通过互联网途径了解到漂流项目的占到25.81%;通过亲友得知的占到40.32%,为比例最高的渠道;通过广告得知的占到了32.26%。从中可以看出,通过亲友口口相传,能够起到较好的推广效果,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传递信息的渠道也会逐步扩展。

表13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游客了解漂流项目的渠道 (N=186)

了解渠道 数量 百分比
互联网 48 25.81%
亲友 75 40.32%
广告 60 32.26%
其它 3 1.61%

4.4.5 游客选择漂流场所的影响因素

由表14可知,游客选择漂流场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为了探险,达到了调查人数的72.04%,这也体现了漂流项目的主要目的。其次考虑较多的是漂流场所的安全性,占到了总人数的68.82%,安全性是旅游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漂流项目虽然有着先天的危险性,但是应当尽可能地降低这种危险,做好防范工作。部分游客(接近50%)选择了趣味性和放松心情,漂流场所的趣味性也是其竞争力的体现,我国漂流项目较多,竞争激烈,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表14赣州市石崆寨漂流景区游客选择漂流场所的影响因素(多选) (N=186)

游客选择漂流场所影响因素 数量 百分比
安全 128 68.82%
探险 134 72.04%
趣味性 78 41.94%
亲子 34 18.28%
放松心情 89 47.85%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漂流项目产品单一

在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的开发中,由于地貌水文自然条件及区域交通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其它类型的漂流项目同质化严重,漂流项目产品单一,开发不够深入,这成为制约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发展的瓶颈。虽然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也有自己独特之处,通过广告进行宣传,但效果一般。

5.1.2 缺乏长远规划

在对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的研究中,发现景区没有进行远期规划。游客目前能够体会到漂流的乐趣,但是对于部分游客来说,这一水上活动毕竟是单一化的产品,体验过一次以后就难以产生再来的愿望。漂流项目和周边景观没有联系,特色产品明显缺失,没有结合民俗特色,未能充分体现出本地特点。

5.1.3 安全举措不完善

目前,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虽然有着一定的安全设备配备以及安全员的设置,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风险。目前漂流区域长达5公里,漂流游客众多,景区只在部分危险区域零星设置安全员,一旦在漂流时发生安全事故,安全员救援不及时,就可能造成人员受伤,产生法律纠纷,造成不利的舆论,从而影响正常营业。

5.1.4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服务质量是景区为游客提供的综合服务水平,具有客观性。包括内容较多,服务质量提升会使顾客感到满意,进而使回头客增多,产生口碑营销的效果。根据问卷统计情况来看,游客不满意的比例也达到了14%,这体现了景区服务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景区的形象。

5.2 建议

5.2.1 抓住特色,打造品牌效应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应对自然资源环境、人文内容等有准确认识,在旅游产品开发阶段,既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也要在开发中建设更突出赣州特色的设施。考虑到景区漫长的漂流河道,应当认真做好分段开发,不应千篇一律的安排游客进行整条河段的漂流。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广泛的特性,唱响自身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5.2.2 做好景区的长远规划

针对漂流项目开发存在的局限性,除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合理开发外,要特别注重人文内涵的挖掘,形成景观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以更好地体现景点优势。作为经营者,不能只看到眼前收益,要积极和地方XX沟通,加强和周边景区的协作,使漂流项目有更强的生命力,使自身和周边景区成为有机共同体,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5.2.3 完善安全管理

作为赣州市石崆寨漂流项目的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漂流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补足安全人员。其次,在客流高峰,应做好安全检查,限制客流量,尽可能地保持船之间的间距,防止出现碰撞等事故。最后,管理者要做好监督工作,监督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5.2.4 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游客反应较多的对漂流从业人员的不满,应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强化培训机制,以使管理更加科学。作为漂流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漂流项目的知识,具备安全救助技能,提高服务态度,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特别是售票大厅的服务人员,作为漂流项目迎接游客的第一关,应当保持职业态度,热心为游客答疑解惑,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进文.达州市漂流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 (05):96-98.

[2]张伟业.皖西大别山区漂流旅游项目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13):79-81.

[3]曹绍珍.四川省攀枝花市体育旅游中漂流项目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03):12.

[4]张夏倩.河南省漂流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5]樊璠.南阳市体育旅游中漂流项目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5.

[6]邓义波.漂流管理该谁管[N].市场报,2008-7-2(21)

[7]张杨.漂流游客的安全认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杂志,2016(01):60-66.

[8]陈毅清,邢娜,贾磊.安徽省漂流运动的管理制度及公共安全服务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50-55.

[9]徐福强.基于轨迹交叉论的漂流旅游安全事故致因及防范[J].衡水学院学报.2014 (1):101-104.

[10]李昌军.安徽省大众游泳、漂流等高危性体育运动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3(02):98-103.

[11]黄家伟.浅谈水上漂流安全监管[J].海事研究.2007 (8):41-44.

[12]周鹏飞,李华泉.漂流项目开发的理论及建设研究[J].北京:当代经理人杂志,2006(8):225

[13]唐雪琼,陈岚雪,孙琳.国内外漂流旅游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13,3(1):104-111.

[14]汪立敏.漂流行业迎来差弄化竞争时代[J].湖北旅游报刊.2014(4):2-3.

[15]林香民,王庆鹏,李剑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安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1):60-62.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赣州市石崆寨漂流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569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4月9日
Next 2023年4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