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选择本文写的《火刑堆上的贞德》是诗人克劳德特剧本,奥涅格在1934年到1935年作的圣女贞德曲,1938年5月在巴塞尔的音乐会首映于1950年在巴黎歌剧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各地的歌剧院的作品。它经常以歌剧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作品。
关键词:清唱剧;贞德;奥涅格;艺术创作及特征
前言
清唱剧是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大型套曲结构。它由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和管弦乐队组成,它由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和管弦乐组成,包括咏叹调、二重奏、管弦乐和合唱合奏。这是一个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循环,在歌剧和康塔塔之间。中间的每个乐章都比康塔塔的更连续,“清唱剧和歌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服装,没有没有配景,没有动作,是一起表演的。另一方面康塔塔的篇幅比较大,内容更复杂,戏剧结构和情节更清晰,更具有史诗性和戏剧性。”在战争中贞德率领法国军队抵抗英国的侵略,为法国的胜利做出了很多的奉献。她被勃艮第公国俘虏,却被宗教法庭用火刑处死。今天,在老城鲁昂大教堂的塔楼杂草丛生,曾经点燃它们的宗教火焰已经熄灭。圣女贞德(Joan of arc)的雕像展示了她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痛苦,还有一个广场也以她的名字命名。全法国都在歌颂她,缅怀她。这部作品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社会环境下艺术创作的特点。
1 清唱剧的产生背景及发展
清唱剧的产生背景“清唱剧是把对上帝赞美变的戏剧化。它出现在文艺复兴后期,受到世俗音乐的影响,他的创作和内容与基督教有着很深的联系。13世纪,一种被称为“神灵赞”的圣歌在意大利诞生了,且流行起来。”这些歌曲不是在教堂里唱的,却是在聚集祝祷的罗马市民家里唱的。后来,这类赞美诗以对话的形式插入,创造了对众神的对话赞美。这种神圣的赞歌是用简单的和声,用流行的风格,由不同的唱诗班以对唱的形式唱出来的。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的作曲家用它来表达重大的历史故事或现实主题。”
1.2 清唱剧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1.2.1清唱剧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首部清唱剧《长恨歌》是根据白居易的同名长诗改编的。由黄自作曲韦翰章作词,每一乐章都有相应的诗句作为标题。在结构和布局上,还加入了洪生的《长生殿》。本来计划了10个乐章,但是第四、第七和第九乐章,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成,成为独唱的分。作者写这部清唱剧,一半有一个积极的意图不健康的趋势,体现了对日本的侵略者的入侵,国家毁灭迫在眉睫,人民爱国的热情和民族意识的增长深入人心,一半为了填补教材在中国作品合唱部分的空缺。
1.2.2 清唱剧在意大利的发展
意大利有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斯卡拉蒂。他对清唱剧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共写了六百多首清唱剧,他强调独唱的咏叹调对清唱剧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还有一位生于罗马的意大利作曲家卡里西米,他写了很多清唱剧。他长期担任教会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罗马日耳曼学校(Roman Germanic school)的校长。它写的多是关于圣经的短篇故事,有拉丁歌词、朗诵、咏叹调和合唱。他的很多作品已经流失,流传到现在的作品还有《所罗门的审判》、《巴尔塔波尔的故事》、《约拿》等。
1.2.3 清唱剧在德国的发展
17世纪中叶混合清唱剧音乐开始在意大利和欧洲流传。德国最杰出的清唱剧作曲家是舒茨。他经历了两个时期,他曾去意大利两次去学习音乐,然后清唱剧被他带回到了德国。舒茨的清唱剧主要有《耶稣最后七句话》、《路加的受难记》、《约翰的受难记》。他的《圣诞清唱剧》成为德国第一部清唱剧。其中,《耶稣后七句话》是舒茨的代表作。开头和结尾是合唱的,整个音乐充满了宁静和虔诚,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崇敬。
1741年亨德尔被邀请到都柏林,在那里他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为了报答对柏林的恩情,韩德尔在短短24天内完成了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弥赛亚》。之后他的清唱剧创作越来越多。较有影响的清唱剧有《赛莫勒》、《参孙》 、《应时清唱剧》、《赫拉克里斯》,它被称为18世纪艺术的高峰之一。《贝尔沙扎》、《约叔亚》《犹大·马加比》、《苏珊娜》《所罗门》《泰奥多拉》《耶夫塔》等。19世纪中较有名的作品有:贝多芬的《光辉岁月》莫扎特的《快乐的梅森》,门德尔松的《圣保罗》《以利亚》。
1.2.4 清唱剧在法国的发展
法国的第一部清唱剧是由勒庞蒂埃所写,意大利的清唱剧直到他去世才被法国作曲家采用。在1705年到1730年之间,法国出现很多的清唱剧。作者有;、康普拉、圣桑、莫兰、穆莱和拉摩丹第等人。其中除拉摩丹第的作品,其他人的作品都是世俗的,大多是独唱,通常有三段朗诵,每段后面都有一段咏叹调。英国的贝尼特、斯坦福、苏利文、沃恩·威廉姆斯和X的潘恩、巴克等人也对清唱剧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奥涅格的生平创作及艺术特征
2.1 奥涅格的生平创作
他出生在法国的勒阿弗尔,刚开始他在巴黎学习小提琴、和声,之后一段时间他回到过瑞士,跟随维多尔和丹迪一起学习,一直到191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在巴黎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他是法国“六人团”的一员,奥涅格的风格相对沉稳和深沉。普朗克把他的《单簧管奏鸣曲》献给了他。米约奉献了他的“弦乐四重奏”。他的作品数量大且体裁广泛,受到了现代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不同文化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奥涅格因《大卫王》这部作品而声名四起,这部歌剧由圣歌组成。
1923年,“太平洋231”他的交响乐运动,使他早期声名远扬。奥涅格最出名的是他对旅游的热爱。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他说:“我一直对火车充满热情和热爱。对我来说,他们就像活着的动物。后来的作品常常被认为带有火车声的痕迹。
在两次战争期间,奥涅格写了非常多的作品,1927年他写出了亚伯。他为阿贝尔·冈斯的史诗《拿破仑》谱曲。在这段时期里,他创作了五首芭蕾舞剧,三首清唱剧,其中一部清唱剧是《火刑堆上得贞德》这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除了个人创作之外,他与伊贝尔共同创作一部轻歌剧“小鹰”。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山羊之舞”,其本质上是一场长笛独奏会。由当中角色莱芮国王专门负责演奏,轻快而富有朝气,但与所有奥涅格的作品一样率直。
二战的爆发使奥涅格灰心丧气。第二交响曲是为弦乐创作的,小号被添加到最后一个乐章中来演奏巴赫的赞美诗。第三交响曲的副标题是1946年创作的礼仪交响曲。完成的时间和战争的结束是一致的,风格和布雷顿1940年的安魂曲是一致的。第四交响曲的风格是一种怀旧和感伤。它的副标题是“欢愉的巴塞尔”。“第五交响曲的副标题叫做“三个 D 音”,”因为所有三个乐章的结尾都是D音。从战争开始到他去世,他写了四部交响乐,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交响乐之一。
1953年,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圣诞大合唱》完成了。1955年11月27日,奥涅格在家中死于心脏病,并被安葬在巴黎蒙马特区圣文森特公墓。
2.2 奥涅格的艺术特征
奥涅格的作品类型非常广泛,他的创作涉及广播音乐、电影配乐。他的音乐和声色彩具有德国特色,属于新古典主义。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作品都有强烈的节奏、不和协的和声。也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具有很浓厚的东方古风。
他的音乐更像德国音乐,更有力量,更有激情,更有活力,而不是法国音乐那种清脆、诙谐的状态。如果你把他和六人组的其他成员比较一下,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他的音乐不像米洛的那样开放、活泼,也不像普朗克的那样清新、优雅、轻快,而是比他们两人都更深沉、更深沉、更热烈。
“奥涅格从不遵循任何美学信条,也不追求纯粹的风格。在西方现代音乐,很难说他的音乐属于哪一类,但他只描述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他说:“一个诚实的人,写一个诚实的工作,并广泛使用的技术的过去和时间,如多调性、正交重叠的和声,刺耳的对位,复杂的关节,等等。他从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中汲取营养,如格里高利、爵士乐和十二音制。他说:“我的愿景和抱负是让音乐能够为广大听众所接受,同时尽可能避免陈词滥调,以引起音乐爱好者的兴趣。”
3 圣女贞德的故事
1412年,贞德出生在一个叫多雷米的法国村庄。这个村庄是法国东北部少数几个仍忠于法国君主制的偏远地区之一,周围环绕着勃艮第领土。法国北部被英国占领,他们与勃艮第公国结盟。在贞德小的时候,这个村子受到过好几次袭击,其中有一次甚至差点把它烧了。国家遇到的危难和各地人民保护国家的消息让边远农村的小女孩非常兴奋。有一天,贞德告诉她的爸爸说,她听到一个神圣的的声音,声称自己是天使圣迈克尔,指示她帮助法国王储对抗英国。
她不断地要求她的家人带她去见当地的法国军队的队长。她的叔叔被她的热情所打动,带她去见了军官。她去那里是为了向当地的驻军指挥官布特里库尔解释她的目的,希望带她去王子所在的希农。他只是嘲笑她,但这并没有改变这个姑娘的想法。巴黎南部的奥尔良城它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枢纽。1429年初,它英国人包围了,如果守不住南部就可能失去。当消息传来,17岁的贞德觉得是时候为她的国家而死了。贞德又来见军官了,在谈话中,她对战争作了一些预测。从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波提库尔最后决定保护她送她到希农。打扮成男孩子,来到了希农。在这次会面中,她给查尔斯留下了的很深的印象,并决定让她带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去挽救奥尔良城。
贞德唯一的武器是一把剑和一面旗子。在战斗的时候,她是那个举着旗子走在最前面的。经过多次战斗,她和她的军队来到奥尔良。然而,守卫这座城市的法国军队不愿开放这座城市迎接他们。他们不信任这个叫贞德的姑娘能带领军队打败英国人。有些人居然觉得她是一个怪物女巫。贞德没有为自己辩护。她在城里转了一圈,看到了城市另一边最坚固的英国堡垒,并命令法国人进攻堡垒。她先是跳过壕沟,架起梯子爬上城堡,却掉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又飞了起来,高举着旗子。士兵们看见这一幕,都动了心,立刻开了门,准备进攻。英军对奥尔良长达209天的围攻终于可以结束了。这好消息传开后,全国人民都很高兴。
这场战役的胜利,从头到尾的改变了法国在战争中的危险局面,贞德又率领军队收回了北方大部分领土,战争从此向好的方向发展。之后,查理七世在兰斯大教堂举行了加冕典礼。1430年5月,在贡比涅战争中,贞德被俘虏。她被交给了英国人。在监狱里,贞德遭受了酷刑和反复的审判,但她仍然是不屈的和正义的。英国人讨厌贞德,但由于他们不能把她当作战俘来审判,他们称她为异教徒,并把她交给了教会。
一天,教会法庭的法官给贞德设了一个圈套。审讯的人问她:“你认为上帝保佑你吗?”当时教会的教义是,没有人可以确定自己会不会受到上帝的祝福,如果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她就会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如果她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她就是自己承认自己有罪了。贞德答说:“如果不会,希望上帝给我;如果我会,希望上帝依然给我。”当法庭听到贞德的回答时,那些人都震惊了,不得不暂停审判。法庭的结论是,贞德被指控犯有十二项罪行,并被判处火刑。在1431年5月30日,鲁昂的街头,信徒们给她穿上了一件为她做的难看的衣服。这个“奥尔良女孩”手里拿着十字架,在烟雾和火焰中大声叫着,当她呼唤基督时,被烧成灰烬。贞德死时还没有二十岁。
4 《火刑堆上的贞德》的艺术创作及艺术特征
火刑堆上的贞德以回忆方式进行,时间自由地、没有规则地变化着。在这里,真实的时间是完全静止的,是由贞德的主观内在运动和秩序控制时间的。在音乐上,奥涅格也没有不情愿地把主角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这样不但保留了克劳德尔作品的文学形象和价值,而且收获了其戏剧作品具有的全面性。在这部作品的配乐中,奥涅格使用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在这种高度多样化的素材中,中世纪的单旋律赞美诗或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和民谣音乐的模式被吸收,它们可以被自由地引导,使它们更受欢迎。奥涅格曾说:“对于新大众来说,音乐必须是坦率和简单的。我试着用这样的作品来画一幅公众的壁画。”这种对通俗性的考虑在这首戏剧音乐中达到了高度的效果。戏剧中丰富多彩的形象,如野兽的审判场面、国王的扑克游戏,都符合奥尼格深刻的宗教思想,并激发了巨大的人情味。这部作品不仅在歌剧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为20世纪的戏剧开辟了新的形象。
5 结语
通过《火刑堆上的贞德》这部清唱剧,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里宗教对人们的影是很强烈的。这部清唱剧明显地体现出斯特拉文斯基歌剧的影响,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在以音乐为中心的歌剧确立之前,多样化的戏剧音乐就产生了很大的的影响。以合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如此的强烈;编曲对色彩和韵律的处理也是奥涅格独有的,他不像德·布西纳那样安静地唤起情感,而是从法语中激发出更强烈的戏剧性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佳伦.圣女不朽里霖版《火刑架上的贞德》[J].高保真音响,2013,(10):117-119.
[2]晓光.《圣女贞德》[J].大众电影.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356—360.
[4]熊晶. 浅析清唱剧在近现代欧洲的发展[J]. 北方音乐, 2016, 第36卷(12):38-39.
[5]张宝华.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六)新古典主义(三)——奥涅格、米约与普朗克[J]. 音乐生活, 2014, (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