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运用–以《黎乡笠影》为例

:舞蹈编导们在创作舞蹈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通常凭借道具独有的特点来为舞蹈作品添加色彩。在海南黎族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则是更加的广泛,不同类型、不同文化内涵、不同表演风格的海南黎族舞蹈运用不同的道具,道具有助于海南黎族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丰富海南黎族舞蹈的视觉审美与构图。在当代黎族舞蹈创作中,道具的运用更加贴近于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民族精神。本文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一些现有黎族带有道具的剧目展开研究,通过黎族女子群舞《黎乡笠影》这一剧目,深入的去了解黎族舞蹈道具在黎族舞蹈中的运用,舞蹈道具在整个黎族舞蹈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道具;海南黎族舞蹈;《黎乡笠影》

引言

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者通过身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当我们在舞蹈作品中想要直接传达某种信息时舞者身体的语言表达是不够的,这时我们就需要道具来助力舞蹈作品,因此在很多舞蹈作品中都有道具的存在,道具虽然不能作为舞蹈的核心但却是不可缺失的辅助工具。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在舞蹈作品中,舞者通过身体的语言来向观众们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而舞蹈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使用可以更为完美的展现和投射舞蹈作品想要向观众表达的含义。因此在很多的舞蹈作品中就会有道具的存在,道具虽然不是舞蹈的核心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他们的舞蹈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格,因此本文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一些现有黎族带有道具的剧目展开研究,深入的去了解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种类以及在黎族舞蹈中的运用,探讨黎族舞蹈道具在整个黎族舞蹈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一方面它能丰富和发展海南黎族舞蹈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只有更深入的去了解舞蹈道具在整个舞蹈中的运用与作用,去了解舞蹈道具的应用价值,才能够在以后的创作里更准确、更合理的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2 舞蹈中道具的运用

2.1 道具是舞蹈风格的重要体现

从古代开始,道具在舞蹈中就呈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舞者也开始运用道具,其中著名舞蹈有《巾舞》、《拂舞》,舞者利用道具表达了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怀与寓意。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由于各个民族的地域、风俗。民族文化不同,因此各个民族所使用的的道具也不相同。舞者所使用的的道具不同,再结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由此可见舞蹈道具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2.2 增强舞蹈表现力,营造舞蹈意象

道具的运用可以体现在舞者身上,舞者利用道具延伸自己的肢体线条,同时将舞者在舞蹈过程中的表现空间在无形之中放大。通过表现空间、肢体线条与道具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将思想理念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个明确的传达,使观众能直观的去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道具与舞蹈动作相互配合使舞蹈更具有表现力同时又营造更好的舞蹈意向。

2.3 增加舞蹈技术难度,明确表达舞蹈情感

道具的运用并不是盲目的强加于作品的当中,必须符合舞蹈的需要,环绕舞蹈主题,紧贴生活实际。舞蹈道具对于舞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情感,渲染舞蹈效果,展现肢体柔美的舞台工具,想要很好的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就必须要舞者对于道具有高标准的掌握,不仅要对舞台时间和空间有极强的全局性,还要让观众看起来整个舞台效果特别顺畅自然,这就导致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会多方面考虑舞姿与道具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舞蹈技术的难度。在舞蹈中各种独具特色道具的使用,使整个舞蹈增加各式各样的难度。在维吾尔族《手鼓舞》中有这样一个动作,舞者手持手鼓做出优美的动作,在舞蹈高潮时将手中的手鼓抛向空中转一圈后起跳接住手鼓双膝跪地,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需要舞者成百上千遍的联系才可以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蒙古族《顶碗舞》,舞者在表演时将碗顶在头上进行表演,这就大大增加了舞蹈的难度,既要保证动作优美,又要防止头顶的碗掉下来,因此表演《顶碗舞》的舞者必须要过硬的舞艺,而且要有高超的顶技。一个舞蹈作品中道具的使用将看起来很平缓的舞蹈动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得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在舞蹈作品中选取不相同的舞蹈道具,所要表达的舞蹈情感也不相同。舞蹈道具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对舞蹈作品的表达起到辅助作用,编导们使用舞蹈道具,将舞蹈作品里的情感更加的明确化,使观众们更快的去了解。舞蹈道具是舞蹈作品中的舞蹈语言符号,它可以有效的渲染舞蹈的语言,使舞蹈作品更明确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

3 海南黎族舞蹈道具在黎族舞蹈中的运用

黎族源于百越民族,体态、律动、音乐、道具等为黎族舞蹈的主要风格特点,此外,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黎族传统舞蹈道具的种类很多,运用方式也各式各样,道具含义很深,在艺术表现力上具有非常高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价值。在黎族舞蹈作品创作中,我们常见到的黎族舞蹈道具大约有以下几个种类:斗笠、竹竿、钱铃、双刀、鼓等,在黎族舞蹈道具的选取中大多都与黎族人民的生活与风俗习惯相结合,如斗笠、竹竿。因此黎族舞蹈的道具产生于黎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在舞台上道具的运用使整个舞蹈更具有生活化与民族化。

4 海南黎族舞蹈中道具的种类与其功能

4.1 海南黎族舞蹈道具“斗笠”

斗笠,有很宽的边沿,用竹子编织而成,是黎族人民用来遮阳光和雨的帽子,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戴在头上,黎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斗笠。斗笠即能能入诗入画,也能入舞。斗笠作为舞蹈道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多半与黎族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海南天气大多晴天炎热多雨,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斗笠,因此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舞蹈编导们将日常使用的斗笠发展成了舞蹈道具。在

浅析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运用--以《黎乡笠影》为例

图1《黎乡笠影》

当代黎族使用斗笠的舞蹈作品中,表演者手持斗笠,做出甩、提、戴、滚、等动作、通过斗笠与动作构图与舞蹈队型相配合运用,呈现出了黎族文化的美感。例如:黎族女子群舞《黎乡笠影》,编导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斗笠作为舞蹈道具,在雨天的背景下一群黎族少女手持斗笠,在雨中嬉戏打闹,展现出了黎族姑娘的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4.2 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竹竿”

竹竿是用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做成的。“竹竿”作为舞蹈道具,用其作为舞蹈道具创作的舞蹈称为“竹竿舞”在海南也称作“跳竹竿”黎语意思为“跳柴”是黎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打柴舞在表演时按照活动分工可分为“打柴者”与“跳柴者”,在舞时地上平摆放着两根竹竿,在上方横着架六根或者八根、十根竹竿,与竹竿相对应的人数蹲在竹竿的两端并手持竹竿的两边顶端,打柴者必须要规定统一的节奏,并且按照这个节奏分分合合敲击竹竿,而跳柴者要在竹竿开合的瞬间,进行跳跃,同时做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海南黎族打柴舞起源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是黎族人民文化的结晶。黎族人民将浓郁的民族情感寄托在竹竿舞上,体现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着黎族人民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

浅析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运用--以《黎乡笠影》为例

图2黎族《竹竿舞》

4.3 海南黎族舞蹈道具“钱铃双刀”

钱铃双刀是黎族一种带有表演色彩的民间竞技活动,它是一种传统武术和舞蹈的结合。钱铃双刀的表演形式为双人,由两位男子来表演,一人手持钱铃另一人手持双刀。钱铃大约长67厘米,两端各系着铜钱,动起来可以听到铜钱碰撞的响声,双刀大约长17厘米,表演时舞者身穿黎族衣服,头上带着红色的布进行两人对斗。拿刀的人凶狠的向拿着钱铃的人刺杀,而手拿钱铃的人的则轻巧的躲避抵挡进攻。“钱铃双刀舞”在表演时是带有故事情节的,相传有两位精通武术的黎族帅气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黎族姑娘,这位美丽的黎族姑娘选择了其中一位比较谦虚的黎族青年,在两人的婚礼时,骄傲的小伙子双手持刀想要乘机伤害新郎,而新郎机智的捡起钱铃棍挡住向自己刺过来得刀使自己没有受到伤害,因此“钱铃双刀舞”在表演时带有一定双人决斗的动作,呈现了浓厚的黎族传统民间舞的气息。

浅析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运用--以《黎乡笠影》为例

图3黎族《钱铃双刀舞》

5 《黎乡笠影》中道具的使用方式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舞蹈作品《黎乡笠影》是一个关于斗笠的舞蹈,它向人们展示了一群在雨中欢乐玩耍的黎族姑娘。她们运用了斗笠的道具形式,有沐浴雨水、避雨及迎接雨水等等从生活中提取的动作形态来体现她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舞者们利用斗笠做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充分表达了黎族人民积极向上的一面,一个个灵巧的身影拿着具有黎族特色的斗笠不停的舞动,在此中我们好像可以感觉到黎族人民的可爱善良、忠厚老实,表达出黎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斗笠不断的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使其层层递进,推动作品达到了高潮又逐渐平缓下来。对于情感方面,通过斗笠向观众传递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够更直观的去了解黎族文化。对于舞蹈创作方面,道具斗笠的加入使整个舞蹈剧目的难度有所提高并且让整个剧目舞台更加绚丽。编导老师巧妙地将透过斗笠建立人物与道具之间的关系,使其人物性格更加的明显,升华了舞蹈作品的内涵,渲染了舞蹈氛围。黎族人对于斗笠有着特别钟爱的情感,不仅是防晒遮雨的工具,更是他们从古至今的礼节文化,所以黎族人在斗笠的运用上更加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是舞蹈动作也能很巧妙地将斗笠融入其中,这是生活工具与舞蹈道具的结合,是生活道具在舞蹈动作中最为直接的表现,也是斗笠这一舞蹈道具在黎族舞蹈中最独特的生活体现。透过《黎乡笠影》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黎族人民醇厚朴实、积极向上以及热情奔放的文化特点。斗笠作为一种古老的生活用具利用舞蹈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使我们对黎族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对以后的舞蹈创作也有一个新的启发。

在黎族历史文化发展中,舞蹈艺术有着很强的审美观。在现阶段黎族舞蹈文化传承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传承:一是分析黎族舞蹈特色,推广舞蹈艺术教育。我们可以对黎族舞蹈特色化的分析,编排出一套适用的舞蹈形式,在其展现出黎族舞蹈文化民族性的内涵,并且面向大众,通过这种推广性舞蹈艺术教育,可以使民众全面的了解黎族舞蹈文化,向广大民众展现黎族舞蹈的艺术价值,对黎族舞蹈文化以后的发展有个一很好地路线规划。二是对黎族舞蹈的动作进行创新。在黎族舞蹈文化艺术价值传承中,需要在黎族舞蹈文化基础上,对舞蹈的动作进行重新编排,而且创作出来的动作要贴切人民,贴切生活,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人民去了解黎族舞蹈的艺术价值是有多么的高。

结语

当代舞蹈作品中道具的运用展现出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在代民族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舞蹈道具的运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舞蹈道具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使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我认为黎族舞蹈与道具的运用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感情,使观众直观的了解黎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黎族舞蹈道具是黎族民族精神文化的展现,其运用手法向人们展现了这个民族更深一层的民族精神。回到现在我们要去创作新的黎族舞蹈就要去发掘道具新的运用,在结合黎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寻找关于黎族舞蹈道具运用的最大价值,将舞蹈道具和更深层黎族文化结合起来,使舞蹈道具整体提升黎族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黎族舞蹈文化更据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姜莹. 黎族舞蹈的文化艺术价值与传承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王亚炬.探究舞蹈道具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与选择[A].北方音乐,2017

[3]张洪伟.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A].舞蹈空间,2015

[4]李怡林.当代中国民族舞蹈作品创作中道具的应用研究[J].云南省名族艺术研究院,2015

[5]于荣.浅谈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J].人文社会学科,2012

[6]李琪.民间舞表演中的道具运用特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7]王公法.黎族钱铃双刀考察研究[J].科技信息,2008

[8]吴名辉.黎族舞蹈的分类及简舞蹈中的运用介[J].琼州大学学报,2003

浅析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运用--以《黎乡笠影》为例

浅析海南黎族舞蹈道具的运用--以《黎乡笠影》为例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773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4月14日
Next 2023年4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