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与法制整合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制度建设也会对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构成影响。简单来说,XX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包括投融资法律机制、科学决策机制以及XX职能转变机制。
关键词:经济社会;制度建设;法制整合
1引言
从实际情况来看,XX面临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分别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依法治国。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问题均为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形式。在xx的领导下,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大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具体包括工人失业、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区域经济差距、城乡发展失调以及干部腐败等问题。除此之外,社会进步迟缓与经济发展过快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基于这一点,XX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使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2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1法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被称为导向作用。以列宁为例,他指出法令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XXX认为“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习总XX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由此可见,法律的导向作用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导向作用也存在于XXX政策中。简而言之,政策导向作用与法律导向作用的融合是国内民主政治的特点。
2.2法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规范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社会管理行为与市场行为都存在不少问题。在此基础上,XX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使大众的经济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协调。需要注意的是,法治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点,法律必须拥有不可违抗性以及高度权威性等特点。在行为规则的约束下,逐利、竞争以及行动的市场主体都要遵守法律法规。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调节市场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又能完善法制建设。除此之外,XX的管理行为也要受到法律制约,具体包括社会管理行为以及经济管理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社会事务与市场经济都变得井然有序。对于XX而言,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努力平衡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调控市场经济的同时,法律也要对XX职权形成制约,防止市场主体、其他组织以及大众的权益遭受侵害。简而言之,XX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2.3法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
对于法律而言,利用自身约束力对法制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优化,被称为保障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保障作用涉及领域极广,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及稳定的政治局面。在法律的约束下,政治局面的稳定与民主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究其原因,社会保障体系与劳动制度的完善性会对市场经济构成影响。在此基础上,底层的劳动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减少经济纠纷、恶性竞争以及经济犯罪的发生概率,也离不开法律的支持。
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建构
从实际情况来看,维护正义与公平是法律存在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正义与公平属于抽象概念。不仅如此,正义与公平的定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对于法律而言,其协调性、人本性以及科学性会对制度建设构成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制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平衡原则。制度的平衡性可以调节利益冲突,缓和社会矛盾,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保障原则。保障大众的合法权益,能为市场经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3.完善原则。完善的市场制度,是维护市场主体权益的基础。根据资料显示,制度的平衡性和保障性较差,而完善性比较理想。在这种情况下,XX要以保障性以及平衡性为基础,逐步完成法制整合。
3.1转变XX职能, 构建有限、高效的法治XX
在实践过程中,XX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这一点,XX必须完善上述机制。简而言之,“政企分离”是实现市场调节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如果经济领域遭到XX干预,会对市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市场经济会逐渐萎靡。需要注意的是,XX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而“唯经济建设论”的出现,更加剧了上述现象。对于XX而言,其经济社会管理以及宏观调控职能极为重要。因此,当XX成为竞争主体时,资源的平衡性必然遭到破坏。基于这一点,XX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转变为公共服务型XX。除此之外,过于追求GDP的增长,导致人文、文化以及政治等领域始终处于资源缺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协调性以及全面性都存在不足之处。经过反复研究,笔者认为转变XX职能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不仅如此,XX必须放弃垄断地位,合理分配经济权利以及市场资源。此外,XX还要摒弃集团以及部门利益。通过这种方式,XX既可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又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从而改善大众的生活质量。
3.2规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形成机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线、点式发展属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个人、企业、行业以及地区的自由发展,被称为线、点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有序性。再加上XX的宏观调控能力有限,导致市场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经过不断努力,面式发展逐渐替代线、点式发展。究其原因,线、点式有序运作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XX也要建立决策协调系统。在该系统的作用下,个人、企业、行业以及地区都能获得相应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完善决策机制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认为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客观性是决策机制的核心要素。基于这一点,XX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不断规范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系统的合理性。具体而言,决策责任、决策修改、决策执行、决策程序以及决策主体都要由法律进行规范。在决策过程中,民主性是决策主体必须牢记的原则。除了党组织以外,专业人士与社会大众都应获得决策参与权。在决策前,决策主体必须慎重考虑决策内容,尽量减少失误的可能性。另外,法律还要追究决策主体的行政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决策主体的危机感,提升决策的合理性。
3.3建立和完善适合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投融资法律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投融资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需要注意的是,重复投资会拉低资源利用率。基于这一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是推动投融资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简而言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手续,提高投资效率。除此之外,XX要完善备案制与核准制,并以此为基础,对部分民营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在审核过程中,外部环境是XX的主要核准内容,具体包括公众利益、产业布局、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都需要XX以法律为基础,逐步完成审核流程。除此之外,XX必须采用目录化管理方式审核部分特殊项目。对于XX而言,必须转换管理者身份,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以投资领域为例,XX要简化对资金来源、经济效益以及市场前景的审核。
总结
综上所述,法制整合的核心是XX。在实践过程中,XX职能的转变是实现法制整合的基础。简而言之,XX必须赋予社会自治组织部分权力。究其原因,服务与公共产品均由社会组织提供。对于XX而言,平衡区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客观性、科学性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人为因素无法对其构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关系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曹树青,法治整合下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5,4:4-8
黄茂钦,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软法之治——以包容性发展为视角[J],法律科学,2014,4:59—68
向立力,地方立法发展的权限困境与出路试探[J],政治与法律,2015,1:68—7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