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南省自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已在风风雨雨中走过30多个年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海南省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繁荣,取得的经济成绩有目共睹。然而,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本文用文献综述及列举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海南省目前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消费、医疗条件等方面差距。导致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海南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不均衡,城市化程度较低,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失调等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处理好“三农”问题,加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机会相等、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发展、禁止各种不法收入等策略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
关键词: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素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海南省自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已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来年中,海南省整体经济全面发力,城乡居民无论是收入还是消费,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是,海南省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波动中呈现逐步扩大的状态。所以,积极探讨城乡间的各种差异的存在及其根源,以此采取有效措施拉近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让海南省的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成为海南XX刻不容缓的任务。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对海南省城乡因收入引起的各种差异进行探讨。通过对海南省城乡各种差异的多维度进行层层剖析,发现致使差异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城乡间差异应当采取的措施策略,最终达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关于消费结构的定义有很多,现今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消费的实质架构下的利益架构由消费的实质架构来决定。自本世纪以来。我国居民不论是处于城镇还是农村,支出额度都有了长足的表现,但架构差距依然存在。据数据统计得知,主要在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领域拉开距离。收入不均等、思想观念不同,素质水平差距及福利待遇等的差距是目前城乡民在消费架构差距的关键动因。
海南省城乡之间在经济建议方面的巨大差距已抑制了海南各方面的协调发展,XX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海南省城乡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有:人均收入上的距离、福利待遇方面的距离、人才资源方面的距离、人均支出方面的距离、XX公共投入差距。其中收入和消费的差距是两个重要方面。研究海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规律性及趋势, 对于缩小海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很有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此方法就是通过阅读研究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及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2)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数据的具体分析、整理说明海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现状。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海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实物结构的比较,分析海南省城乡居民各种差距的因素。
1.3.2本文的技术路线
1.4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海南省城乡之间在经济建议方面的巨大差距已抑制了海南各方面的协调发展,XX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海南省城乡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有:人均收入上的距离、福利待遇方面的距离、人才资源方面的距离、人均支出方面的距离、XX公共投入差距。其中收入和消费的差距是两个重要方面。研究的重点是对海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差距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海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规律性及趋势。难点是数据的分析、模型的构建。给出海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规律性及趋势是本研究的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王玉玲(2019)在《城乡居民储蓄-消费倾向异化研究——基于不同收入来源的比较》为探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提出了稳当关系的理论,通过计算各种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的各个消费支出,对比得出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的某些联系。收入的增加对消费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李智龄(2019)在《中国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首先论述国内外有关于产业结构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些相关文献,接着探讨了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两者的关系与作用,这些理论中包括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人力资本差别理论,库兹涅兹倒“U”型假说等,从劳动力流动和劳动生产。李丹(2018)在《海南岛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趋势研究》结合XXX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她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海南省的城乡居民在收入方面存在的各种差距并分析了其成因,并对海南省今年的城乡经济发展作出了预测,对未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提出了各种设想。高帆(2014)在《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拐点判定及其增长效应》一文中通过对中国二十多个省份近十年来的各项收入及消费数据的分析统计,得出城乡一体化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发展对消费支出的推动力量。
2.2国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中期,荷兰经济学家博刻描述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二元结构理论。随后,X经济学家刘亦司(1954)将该描述上升为理论,用于研究经济发展,奠定了二元经济理论的基础。他认为二元经济就是科学技术逐步进步,落后手工工艺逐渐退化的变革史,这种变化是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化收入为收益,收益再化为留存,科学技术取代落后手工工艺的一系列历史演变。蓝嘉察氏和穆默腊斯(2013)发现在二元经济结构下,低收入人群比较安于现状,厌恶迁徙,原因是他们的生产效率较低下,以及土地和劳动力都比较有限,因而致使工资差异较大。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G.1957)在二元结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理论中强调“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之间的作用。“回波效应”比较倾向于扩大各个地区经济差距,而“扩散效应”更倾向于使落后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直至最后达到平衡[13]。
二十世纪起,国外学者开始对支出进行探讨。凯恩斯(1936)通过实证发现,支出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收入上升,支出会随之上升,但升幅与收入不同。而边际支出则与收入呈反方面变化。
杜森贝利(1949)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对收人假设。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除了受自身目前收入影响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周围同阶层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影响,这是人们攀比心理所致;还受自身之前收入与消费情况影响,这是“棘轮效应”。弗里德曼(1957)认为,决定消费支出的变量是持久收人,持久收人与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比例,而一时消费与一时收人、持久消费、持久收入不相关,所以预算约束是跨时的。莫迪利安尼(1985)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使用其人一生的收人,安排一生的消费,使一生的收人等于一生的消费即消费者具有“前瞻行为”[6]。
2.3文献述评
从文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收入和消费并不是毫无关系,彼此孤立的。他们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本文通过对海南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差距的研究,来分析这种差距产生的各种原因,是对缩小城乡之间的这种差距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
3、海南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现状
3.1城乡居民货币性收入的差距
根据某官方的有关统计,海南省上年人均收入水平为:城镇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为36017元,其中工资的收入为23059元,经营的收入为3574元,财产的收入为3456元,转移净收入为59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1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6317元,经营性净收入为5865元,财产净收入为283元,转移净收入为2648元。其对比情况详见表3-1及图3-1。
由表3-1及图3-1可以看出,城镇常住居民与农村常住居民总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绝对值比较大。在人均收入组成中,绝对值差异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相对绝差异最大的是财产净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中唯一比城镇常住居民高的是家庭经营净收入,但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也不算大。
图1海南省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对比图
3.2城乡居民教育的差距
据海南省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所,城镇有13所,农村有7所;专任教师1.10万人,接受教育的人数21.41万人。普通高中有124所,专任的教师1.36万人,接受教育人数为17.25万人。普通初中有404所,专任教师2.70万人,接受教育人数为36.9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73所,专任教师1.3万人,接受教育人数为11.73万人。普通小学有1376所,专任教师4.39万人,接受教育人数有85.31万人。其城镇与农村分布情况详见表3-2。由表3-2可以看出,无论从学校数量,教师数量还是接受教育人数数量,城镇与农村的差距都比较大,尤其是教师数量对比,绝对数与相对数的差异都比较大。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
表2数据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局
3.3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根据海南省官方统计出的数据显示,2019年海南省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317元,其中食品烟酒8690元,穿着969元,居住5499元,服务及生活用品1237元,交通和通信3606元,教育文化与娱乐3136元,医疗保健1597元,其他生活用品及服务58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2418元,其中的食品烟酒5180元,穿着362元,居住2390元,服务及生活用品556元,交通通信1306元,教育文化与娱乐1519元,医疗保健918元,其他用品及服务187元。其对比情况详见表3-3及图3-2。
表3 海南省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较表 | |||||
指标 | 人均总消费支出(①+②,元) | 城镇常住居民(①,元) | 农村常住居民(②,元) | 绝对差距(①-②,元) | 相对差距(①/②)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37,735.00 | 25,317.00 | 12,418.00 | 12,899.00 | 2.04 |
其中:食品烟酒 | 13,870.00 | 8,690.00 | 5,180.00 | 3,510.00 | 1.68 |
衣着 | 1,331.00 | 969.00 | 362.00 | 607.00 | 2.68 |
居住 | 7,889.00 | 5,499.00 | 2,390.00 | 3,109.00 | 2.30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793.00 | 1,237.00 | 556.00 | 681.00 | 2.22 |
交通通信 | 4,912.00 | 3,606.00 | 1,306.00 | 2,300.00 | 2.76 |
教育文化娱乐 | 4,655.00 | 3,136.00 | 1,519.00 | 1,617.00 | 2.06 |
医疗保健 | 2,515.00 | 1,597.00 | 918.00 | 679.00 | 1.74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770.00 | 583.00 | 187.00 | 396.00 | 3.12 |
表3数据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局
图2 海南省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与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对比图
城镇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总差距比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要小,但也超过了1万元。明细消费支出差距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差距最小的是其他生活用品及服务,仅相差396元。
3.4城乡居民医疗条件的差距
据海南省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5367个,分布在城镇的有3672个,分布在农村的有16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21个,分布在城镇有379个,农村有142个;其中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为8.09万人,在城镇数量为6.4万人,在农村数量为1.69万人;其中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6.35万人,在城镇数量为5.43万人,在农村数量为0.92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7个分布在农村的只有5个,其他都在城镇。从上面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城镇,占比高达85.51%;卫生机构、医院(卫生院)在城镇的比例也都在6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条件的差距相当悬殊。
4、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4.1 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和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从1958年之后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城镇-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头了。海南省是我国沿海的重要省份,二元经济结构在海南省同样存在。它的存在,目前已成为海南省城乡居民间的一条无形的鸿沟。正是这种长期的经济结构,使得城镇在劳动力、技术、资源、工业化等方面比农村占绝对优势,使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拉开了距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种距离还将不断拉开。
本文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整理了2010年-2019年十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数据来分析这种差异变化,详见表4和图3。由此表4和图3可以看出海南省2010—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虽然在逐年缩小,但绝对的差距依然越来越大,而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绝对差距。从数据可以看出二元经济结构对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影响之大,虽然海南省这几年扶贫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村收入也有助推作用,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在逐渐提高,但仍阻挡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表4 海南省2010—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表 | |||||
年份 | 人均总收入(①+②,元) | 城镇常住居民(①,元) | 农村常住居民(②,元) | 绝对差距(①-②,元) | 相对差距(①/②) |
2010 | 20,856.00 | 15,581.00 | 5,275.00 | 10,306.00 | 2.95 |
2011 | 24,815.00 | 18,369.00 | 6,446.00 | 11,923.00 | 2.85 |
2012 | 28,326.00 | 20,918.00 | 7,408.00 | 13,510.00 | 2.82 |
2013 | 31,272.00 | 22,929.00 | 8,343.00 | 14,586.00 | 2.75 |
2014 | 34,400.00 | 24,487.00 | 9,913.00 | 14,574.00 | 2.47 |
2015 | 37,214.00 | 26,356.00 | 10,858.00 | 15,498.00 | 2.43 |
2016 | 40,296.00 | 28,453.00 | 11,843.00 | 16,610.00 | 2.40 |
2017 | 43,719.00 | 30,817.00 | 12,902.00 | 17,915.00 | 2.39 |
2018 | 47,338.00 | 33,349.00 | 13,989.00 | 19,360.00 | 2.38 |
2019 | 51,130.00 | 36,017.00 | 15,113.00 | 20,904.00 | 2.38 |
表4数据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局
图3 海南省2010—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趋势图
海南省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4.1.1城乡居民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要素的不平等
由于城镇工业化进程较早,使其在一开始就具备资本优势,城镇在资本存量方面存有绝对优势。在个人的收入组成中,除了按劳分配的部分外,还有按资本、技术、能力等取得的收入。这说明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人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拥有的机会是不同的。城镇居民由于比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资金、知识、技能等,因此拥有更多参与市场分配的机会,从而拥有更高的收入。
除此之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镇与农村人力资源严重蹩足,进一步拉开了这种距离。由于城镇资本存量比农村的丰富,可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提供的收入也更高,导致优质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迁移。这样,城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促进了它在经济上的发展,而农村却由于劳动力资源尤其是优质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发展跟不上,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无法与城镇的比,收入水平也跟着不在一个层次上。
从下面表5和图4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城乡居民总的人均收入差距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而差距最大的就是工资性收入,足见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分配的不平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之大。
表5 海南省2010—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细表 | |||||
年份 | 平均总人均收入差距 | 工资性收入差距 | 经营性净收入差距 | 财产净收入差距 | 转移净收入差距 |
2010 | 10,306.00 | 8,823.00 | -1,983.00 | 407.00 | 3059.00 |
2011 | 11,923.00 | 9,766.00 | -1,854.00 | 518.00 | 3491.00 |
2012 | 13,510.00 | 10,979.00 | -1,984.00 | 485.00 | 4030.00 |
2013 | 14,586.00 | 11,534.00 | -1,939.00 | 552.00 | 4440.00 |
2014 | 14,574.00 | 12,058.00 | -1,586.00 | 2,075.00 | 2027.00 |
2015 | 15,498.00 | 12,964.00 | -2,086.00 | 2,004.00 | 2616.00 |
2016 | 16,610.00 | 14,127.00 | -2,401.00 | 2,031.00 | 2854.00 |
2017 | 17,915.00 | 15,228.00 | -2,395.00 | 2,189.00 | 2894.00 |
2018 | 19,360.00 | 15,895.00 | -1,737.00 | 2,990.00 | 2931.00 |
2019 | 20,904.00 | 16,742.00 | -2,291.00 | 3,173.00 | 3280.00 |
图4 海南省2010—2019年城乡居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图
4.1.2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水平低,使得不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使农村落后的经济致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这种落后的城市化对农村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第一,一定程度抑制了农村的消费增长;第二,使农村的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农村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这也造成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落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三,而且城镇在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都优于农村,从而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12]。
4.2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因素的影响
海南省在体制上存在不公平也是城乡居民收入拉开距离的原因。海南省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明显偏向城镇居民,向城镇居民提供的保障和福利明显多于农村居民。由上面表5中海南省2010—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数据中了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转移性收入的差距相当大。转移性收入包括XX对于个人收入转移的失业、离退休金救济金、赔偿等,转移性收入的差距也表明了海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都明显不平衡。
4.3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的直接原因
从上面表2可以看出,城镇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高等院校、师资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这就导致了城镇与农村在教育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异,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使得他们与城镇居民相比,在就业、创业方面都处于劣势,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从上面表1 海南省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之间对比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第一大收入是工资性收入,第二大收入就是经营性收入。这种经营性收入是家庭式收入,可见农村民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农业家庭式收入。从上面表5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也只有这项收入比城镇居民有优势。总之,农村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含在技术性质方面的收入如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都远比不上城镇居民。
5、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的对策
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个年头,城乡居民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之间收入差距却在逐渐拉大。虽然相对差距有下降趋势,但绝对差距仍在逐年的上升。收入上的差距对消费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了海南省必须面对的事实。本文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5.1打破城乡分割,给农民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海南省要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首先要解决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影响。要打破这种城乡分割的格局,加大农村的政策支持,使资本存量、劳动力要素等资源尽量在城镇和农村均衡分配。改变目前不公平的社会体制,给农民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机会和保障待遇。具体做法如下:
5.1.1 继续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海南省近几年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很多农村居民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在今后,仍然要加大力度,从之前的只专注于解决农村贫困人的口温饱问题转向了两不愁、三保证的多维扶贫。不仅要保障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还要保障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13]。XX要加大对各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重点突出,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对于适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地方,优先解决交通及通讯等问题。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
5.1.2在收入分配上务求做到合理性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海南省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海南的迫切要求。要进一步去完善目前的分配制度,尽量做到按贡献的多少来合理分配;要做好工作:首先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范围,通过税收调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还要注意打击违法收入,抑制灰色收入,尽量做到公平分配[9]。
5.1.3 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证农村居民的就业
扩大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手段。海南省XX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必要措施,创造就业条件与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取消一些对农村居民歧视性政策,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能到城镇工作,从而增加收入。
5.2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基础,重视“三农”问题,是关乎到农村发展的的大事,更是关乎农村居民收入的大事。海南省XX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有效政策推动“三农”发展,改变目前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做到城乡统筹发展。海南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实现农业现代化,利用科技提高农业的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进新农村发展,解决停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5.3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城乡制度的存在也是海南省城乡收入存在差距的一大原因。虽然现在农村居民允许到城市就业,但仍然受到诸多限制。海南省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彻底摒弃城乡分割制度,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要注意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否同过度的城市化会阻碍工业化发展进程。要注意以工业化发展来促进城市化,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城乡统一的定价体系,促进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13]。
5.4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城镇与农村之间合理分配社会福利资源,既有助于海南省的社会安定,也有助于减少城镇与农村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城镇与农村之间既要建立对等的福利待遇体系,还应当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来扩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范围,切实确保农村居民的应当有的待遇及权利。
5.5推进教育机会相等,建造良好的国民教育环境
由上面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南省城乡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这就造成了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的不公平,从而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最有效工具,但是经济的发展不是靠少数优秀人才就能做到的,而是靠全体劳动者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海南省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要推进教育机会相等,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扩大农村的受教育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全省居民的综合素质,建造良好的国民教育环境。只有全省居民的整个素质提高了,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才能既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又能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5.6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发展,建立现代化金融制度
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源泉。海南省要建设新农村及发展农业现代化从而振兴农村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是巨大和迫切的。海南省XX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发展,建立现代化金融制度,为农村持续提供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在农村聚集人气,激活农村的市场经济,带动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金融既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也要为农村的基建提供支持,因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聚集人气的重要前提。
5.7加强监管,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负担
当今社会虽然法制比较健全,但仍有一些人藐视市场规则,钻税法、经济法等法律的空子,采用非法手段,谋取巨额收益,损害了普通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也导致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海南省作为南方一个省当然也不可避免这种现象。海南省XX要注意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维护市场秩序的有序进行,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负担。
结论与展望
总之,海南省要实现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生活,就必须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针对问题采取对策及一些措施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海南近1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绝对差距还在逐渐扩大,但相对差距却逐年下降,这说明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已赶超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未来,随着海南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推动发展,再加上XX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得到充分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定会越来越小,促进海南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月报[M].《海南统计月报》编辑部,2010-2019年:46-49.
[2]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3]周振华.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王玉玲.城乡居民储蓄-消费倾向异化研究——基于不同收入来源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9(18):39-42.
[5]孔朝莉.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性分析和预测[J].科技和产业,2019,19(06):40-44.
[6]胡文君,李均立,张倩.海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报,2010年8月(上),84-86.
[7]高帆.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拐点判定及其增长效应[J].统计研究,2014,31(12):41-46.
[8]李智龄. 中国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9.
[9]高静川.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年,86-88.
[10]幕府则宁亢.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https://zhidao.baidu.com,2018年12月30日.
[11]余春艳.海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2.
[12]袁玲玲.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D].https://wenku.baidu.com,2015年8月.
[13]李丹. 海南岛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趋势研究[D].北京:国际关系学院,2018.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从选题、资料的搜集以及不同阶段论文写作、修改、完善全过程,老师都付出了很多精力与汗水。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令我受益匪浅。感谢他对我不求回报的付出与协助。
其次,我要感谢我所有学科的教师,他们授予我丰富的知识,教会我很多人生哲理。
再次,我也要感谢我的各位同学,在日常学习和各种事务的处理上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与支持。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我在求学的生涯中,是你们从工作、学习和家庭等方面,给我最大的理解、支持和照顾,谢谢你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