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舞台灯光对舞蹈情感渲染的作用

摘 要:舞台灯光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不仅仅起到照明的作用,更加具备情感渲染的作用。通过舞台灯光的明暗变化,充分展现出舞蹈作品中情感的变化,渲染情感,点明主旨。本文将针对舞台灯光对舞蹈情感渲染的作用展开论述与探讨。通过本文的撰写,进一步丰富舞台灯光设计的相关理论,确定如何更好的在舞台上应用灯光,以更好地渲染舞蹈感情,表达舞蹈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对于今后的舞蹈创作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所提出的应用举措可以为舞蹈创作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舞台灯光;舞蹈;情感渲染

引言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舞蹈中灯光的运用为整个作品增添了很多美感,使舞蹈在表现力和表达水平上有了新的时代特性。灯光在舞台上不只有照明功能,更通过灯光明暗对比,灯光色彩的变化以及灯光之间的交织变化营造出具有深度立体的舞台氛围,使观众能在灯光的渲染下身临其境的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灯光在舞蹈作品的具有烘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和引导观众视线、分割舞台空间等作用。

舞台灯光随着舞蹈音乐节奏,人物的矛盾冲突进行转换变化,使舞台上人物形象处于明暗,强弱的灯光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特色。在人物要表达愉快的心情时,舞台灯光应该是明亮鲜艳的,当表现压抑痛哭或者情绪低沉时,舞台灯光应该是暗淡的,深沉的。当人物遭受打击或者情节中出现重大事件是,灯光是频闪的,不稳定的。根据舞蹈中剧情或者情感的需要,舞台上的灯光是跟着剧情发展来不断发展和配合的过程,有力的辅助舞蹈的审美效果,达到舞蹈作品的衬托。

1 舞台灯光在舞蹈情感渲染中的重要意义

1.1 增强演员情感表现

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中对灯光色彩的把控和运用是尤为重要的,设计者通过灯光的特殊颜色语言进而表现演出中剧情所需要和要求的本质内容。舞美通过色彩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来呈现一场表演中的灯光艺术,继而展现出舞台表演的艺术性。通过眼睛接收这一过程,人们感知到舞台上灯光所传递出来的颜色信息,从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不难看出,在舞蹈表演中,色彩所营造的氛围是作品本身表现的情感增强,而色彩的发展和变换可以增强表演情节的呈现,增强演员的情感表现,进而表达剧目本身的内涵。

不得不承认的是,舞台美术中的灯光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场舞蹈演出的最终演出效果及呈现方式。每一次、每一场演出都有着各自不相同的独特本质内容与内涵,其中不仅仅包含表演者本身所想传达给观众的的情绪,同时也包含编导者所想表达的整场演出的本质内涵。从舞台美术的角度来看,灯光颜色的使用是多种多样的,其可以表达的意识内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色照明可以表达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时间节点与地点、不同的季节等,如湖水、蓝天、秋季等等;象征色通过灯光设计来表现戏剧或舞剧中的象征意义,如,黑色的暗场象征着大环境的黑暗、悲观、阴郁等。舞剧《江湖》中就运用暗场来表现大清王朝,太后擅权,黄帝傀儡的黑暗王朝,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表现了外国列强入侵,大清王朝内忧外患,气数将尽的悲观场面。

绿色的灯光设计象征着希望、生命、愿景等,红色的灯光设计象征着热情、激愤、血腥等。舞剧《驼道》中《采茶舞》片段开篇就以绿色灯光铺满整个舞台,舞者身着绿裳,腰带茶娄,刻画了一群民间采茶女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丝绸之路对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一派祥和的生命愿景。

不同的情感和气氛通过不同色彩渲染和呈现,例如通过暖色调表现温暖和宁静,通过灰色调表现冷和悲伤。禹治大水,疏导八方,公而忘私,天下太康。舞剧《大禹》尾声运用暖色调打亮舞台,即象征着大禹开山导水,大获成功,九州安定,天下太平。营造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重获新生的至善大道。

美感色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呈现不同的舞台效果,如用红色、黄色、蓝色等其他颜色,以显示欢乐和喜悦的美丽,用黑、灰色表现出消极、郁闷之态。当代舞《同行》中一开场就通过黄色自然色给观众营造出炎热、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篇用了不同定点光色做了对比,其中一位女兵绿色的光源,象征了女兵有了水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而灰蓝色的光源表现了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悲伤。

1.2 时空切换和空间分割

舞台灯光的另一个作用是对舞台进行时空切换和空间分割。舞台是一个平面结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难免要进行空间的构建变化,在舞台表现上我们可以根据情节或抒情的需要来进行空间和时空的转化,因此,灯光就是舞台上最有力的实现手段。通过对舞台上局部区域进行明暗对比,或者舞者在舞台前方区域进行表演时,舞台后方或者舞台一个角落进行灯光的定点时,可以展现舞者的心理状态的多样化和不同时间和空间内同一人物的表现,充分体现出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表达无限的形式特点。灯光也可以根据情节需要来引导观众的视线,通过对舞台上特定人物或内容表达的需要,追光可指引观众进行有目的的观看,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1.3 舞台灯光的隐喻作用

舞台灯光在舞蹈作品表演时除了可以充分发挥照明作用这种巨大的实用意义之外,同时也展现了很强的艺术价值。让观众看清演员的动作、表情这是灯光对舞蹈作品产生的实际意义,是舞台灯光的实用性体现在展现舞蹈语言和人物形象方面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恰到好处的灯光设计,可以与其他舞美部分无缝配合,是演员与人物角色的完美融合,使观众获得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便是舞台灯光最具意义的艺术价值。无可厚非的是,照明产生的实用价值是真真切切的“实”,而艺术价值是情感体验衍生的“虚”,可以看出,灯光效果从价值体现上来说就是“虚实结合”的产物。

以当代群舞剧目《我等你》为例,尝试分析灯光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段创造出艺术价值的。一秒、一分、一天、一年甚至一生,中国军人用生命铸就祖国的安康,《我等你》中用无数朴实无华的军嫂形象刻画出无怨无悔的无尽等待。首先,灯光具有营造多重空间的作用,与 “虚实结合”在空间上的处理产生的作用相类似,而灯光借助明暗效果将舞台各个区域划分成不同空间。在舞蹈作品中,灯光的位置具有其特殊的含义。灯光之间相互交错重叠,在舞台上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空间。6分30秒处,军人陆续完成任务凯旋归来,只有一位军嫂苦苦等待,丈夫却迟迟未归,舞台前区领舞处定点光,后场为群舞设计了一处稍暗环境光。两处灯光设计展现舞台的两种不同场景,主演在家中(舞台前区)苦苦等待但终不得愿是“实”,后区群舞演员背对观众各自与爱人深深相拥是“虚”。编导用不同类型的灯光设计,将两种具有明显差异的情景同时展现在观众眼前,这就是利用“虚实结合”的灯光创造多重空间的过程。其次,灯光具有切换场景空间的作用。作品3分10秒处,编导利用定点光配合演员的舞蹈语汇营造出一个梦境,梦中丈夫归来,二人你侬我侬,随着灯光的推亮,又将观众带回了现实之中。定点光配合的梦中美好时光是“虚”,灯光所拉回的现实生活是“实”,利用灯光进行“虚实结合”的场景切换充分地将灯光元素与作品融为一体,实现了舞台上场景转换的“无缝对接”。

2 舞台灯光在舞蹈情感渲染中的具体应用

2.1 独舞作品《扇舞丹青》

从视觉形式表现上来看,独舞是舞者在舞台上以“点”的方式进行表现的过程。根据“点”的位置不同,以及与色彩、灯光和道具之间的构成关系,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和视觉感受。舞者在持续移动中可形成“点一一线”的运动轨迹,独舞在舞蹈中的移动所形成的“线”不像群舞那样明显和丰富,在研究视觉形式在独舞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时,首先从舞者自身的肢体动作来分析所形成的“线”的变化,再从舞台运动轨迹出发,寻找“点一一线”的形式变化。

在经典独舞作品《扇舞丹青》中,可谓是将身体和道具的“线性”特征表现到极致,它突破了传统古典舞中女子表现阴柔曼妙的舞姿风格,而使用气韵刚强的舞姿特性,打破以往平稳,舒缓的视觉体验。在舞蹈一开始,舞者站在舞台后区,为突出舞者在视觉中心,灯光给予一点暗淡的光圈,舞者白色的服装与暗黑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接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舞蹈继承了中国传统古典舞中的划圆原理,舞者好似从古代穿越至现在的一个文人墨客,手持道具扇子像是一支毛笔,从身体的流动中就像是在用毛笔写字一样,形成了大量不同大小的“圆”。除了舞者身体的曲线,手里拿的扇子更是加大了舞者的空间表现幅度,使舞者在空间内更多的占有舞台区域层次,舞者身体和手中的扇子像是在画一条无限延长又充满曲形的线,这些线在舞者的运动过程中时而洒脱刚劲,时而温柔婉转,整个舞台空间营造出了行云流水般的“线”性视觉效果。英国著名画家、美学家荷加斯强调表现自然的美并提出了“交叉的蛇形线”是最美的命题,他认为“蛇状”或“波状”能使观赏者心目随行、赏心悦目。所以在《扇舞丹青》中无论是人体姿势还是人体在舞蹈中的运动轨迹都体现出了“蛇形线”和“划圆”原理,使得整个舞蹈轻盈飘逸,流畅连贯,给观众呈现出了视觉美感。在整个舞蹈作品中,动作的线条,水墨画般的色彩氛围,灯光所映照下的朦胧之美,肢体动作的顿挫之感,塑造出了一个及其梦幻的仙境,各个视觉形式关系组合曼妙,相得益彰,令观众深陷其中。

2.2 双人舞作品《同行》

在双人舞作品《同行》是一部叙事性舞蹈,讲述的是两位女兵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因为一壶水而引发的生死离别的感人故事。作品通过演员丰富的肢体动作和灯光、音乐的配合处理,为观众展现出女兵坚韧,细腻的感情形象。

舞蹈一开始是两位舞者共同举着一个水壶,服装和道具皆为军装和从军用品,直接点明人物形象和故事发生的环境,舞台灯光多使用黄色,营造出行军路上干旱缺水的身体状态。两位舞者从一开始就有肢体的接触动作,在翻身的过程中,身体曲线丰富,动作造型复杂,使用腰部中段力量为轴心相互依托,让两位舞者的腿部和手臂在空中画出多个立圆,两位舞者都是“力”的接受者和发力者,力在舞者之间转化流畅,悄无声息,呈现出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动作造型,给观众视觉冲击。舞蹈作品在舞台空间调度上,一直向二点方向行进,舞台运动轨迹彰显行军路上的执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在第二段的表现上,肢体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形式多变。两位演员通过大跳、倒踢、空翻等动作使舞台空间高低变化对比强烈,两个人大幅度的托举动作,改变了以往观众总是认为托举是男演员的专项的技术能力,充分展现出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兵形象,积极调动观众的情绪,画面对比丰富使观众目不暇接。在舞蹈第三段中,女兵发现她的同伴倒在地上,她爬向同伴时的路程显得非常艰难,通过手撑地,拧身,仰头一系列真实夸张的动作显示出女兵身体的无力和虚弱,更表明之前她的同伴给她喝水的珍贵和不易。女兵醒来后是两个人的慢板双人舞,动作柔和造型优美,表现出女兵内心的细腻和温柔。在一连串的拉起和抱住中,虽然动作动机相同,但是每一次的拉起所表现出来的力度都不一样,发力者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强烈,受力者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小,最终无力站起来倒在地上。在舞蹈结尾处,女兵通过“拉,拽、推”向二点方向前进的动作非常真实,观众通过舞者肢体力量的对比变化感受到舞者的内心情感状态,使舞蹈形象真实生动,打动观众内心。

除了肢体之间的表现,舞台灯光色彩的变换使观众看到的环境氛围也不相同,随着舞蹈作品情节的发展,灯光的不同变化紧扣主题,从一开始的表现出炎热干旱环境的黄色,这种恶略的环境下才能为后面相互让水的高贵精神得以呈现,以及在第三段中象征希望的绿色,当女兵再次倒下时又出现表示干旱缺水的黄色。这些色彩变化使舞蹈作品画面丰富,背景氛围充分渲染了整个舞蹈作品的意境,推动了舞蹈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升华,整个作品画面协调,线条、力度、色彩构建完整,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

2.3 群舞《汉宫秋月》

群舞《汉宫秋月》是以汉代封建社会体制为舞蹈背景,从一位老宫女的情感线索出发,着重表现出宫女们在深宫高墙内被束缚的一生。在舞蹈创作中多使用“圆场”这一动作来突出显示舞台的调度感,宫女们在舞台上形成的整齐的队形进行不断移动,从正方形,长方形,斜线,半圆,圆形等规正规矩的队形中表现宫内制度中条条框框们对人的束缚,不但刻画出宫女们重复相似的人生经历,又像是一排排高墙,隔挡了宫内宫外两个世界。老宫女多次重复擦地动作,以及从一次次试图冲破这些整齐的队形可以看出老宫女渴望宫外自由的生活,想念家乡的亲人,可是不论怎样逃脱,她仍被席卷到庞大的人流中去,这种在视觉上的画面积累,给观众视觉上进行不断的冲击,强化了舞蹈编导想要表达的情感观念。

在群舞作品中,编导通过不断变换的队形引导观众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当这些队形所形成的语言符号与观众意识中的思想相匹配后,使观众明白编导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是通过视知觉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捕捉编导表达的内在含义。从另一个方面,群舞作品中点、线、面的配合是构造整个视觉关系中的主要部分,从我们视觉看到的个人的“点”到群舞队形流动的“线”以及由“线”堆砌起来的“面”无疑是一个相互平衡和谐的过程,在灯光背景以及服装的整体配合中构成审美观念程式的整体画面,获得视觉上的美感,达到对舞蹈内容的解读。

3 舞台灯光与舞蹈未来的融合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变化,人类在视觉的体验上更加多元化,单纯的线条和平稳的结构已经不能对观众产生强有力的视觉感受。在以往看来合乎审美的舞蹈形式创作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观众不只是满足合乎规律的视觉美感,在舞蹈形式上更加追求突出、个性、复杂,扭曲等视觉体验。处于现代社会的精神艺术,必须找到与这个时一代相契合的形式,因而舞蹈形式在人类意识的支配下也就不断变化。如邓肯在现代舞中解放身体、自由舞动的理念,玛莎·葛兰姆在舞蹈中的扭曲和挣扎,这些理念在形式上有时并不合乎观众的审美,但却在情感的信息交流中达到和观众的共鸣,它符合了现代人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打破观众固有的视觉审美习惯,表达出独具一格结构形式。而现如今,在科技多媒体的大力配合下,人类在视觉经验上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从动作上和队形上的延伸,从服装和道具上的扩展,以及当今剧场上可以将舞台空间结构的分为多个层次,打造不同的舞台空间,灯光和3D全息投影的综合运用,使视觉形式在现当代舞蹈中不断扩大和翻新。

总结

在舞蹈作品中,视觉形式表现的舞蹈内容必须塑造一个明确的形象。明确舞蹈立意是创作的第一步,也就是这个作品能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视觉体验,可以向观众传递什么样的情绪,或者是从舞蹈作品中能获取怎么样的精神。优秀的舞蹈作品包含着形象塑造的过程,这个形象既包括人物的塑造,也包括对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形象刻画。观众在观看舞蹈时,就是通过作品的演绎而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达到自身与作品上的共识,取得情感的连接。舞蹈编导在进行动作编排时要与观众奠定沟通理解的基础,通过队形路线的流动,舞台灯光的指引,色彩渲染等媒介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的舞蹈画面才会有价值。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时可以有所收获,使作品深入人心,产生意义和价值。

灯光的设计从氛围上加强舞蹈语汇的表达,音乐从情感上突出舞蹈语汇的表达,持道具舞蹈通过从形式上打破肢体常规的运动轨迹来寻求动作表达的方式,这些也就要求编导在创作中保持慧眼的同时,清楚的认识到所选定灯光、音乐、道具的特殊性,并根据舞美效果与肢体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发挥其各自属性来强化舞蹈语言的表达,根据各自特定形式来助力舞蹈语汇的发展,并将此转化为优势进行情感的诉说。借助舞美特有的形式、格局与质感打破编导自身惯有的动势,来寻找舞蹈表达中新的契机。上述所提到的各类“虚实相生”的舞美效果便是要求编导在创作中认识到舞蹈作品不是单一的将各种形式罗列到舞台上,而是要经过细致加工与提炼作出舞台的艺术化处理,运用舞台美术中“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段,达到强化舞蹈语汇表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任薇君.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策略[J].经济工作导刊,2001,21(1):56-58.

[2] 徐健.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2-45.

[3] 刘仲康.企业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0-33.

[1] 李淼.关于舞台灯光对舞蹈作品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 :412.

[2] 张羽燕.舞台灯光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J].品牌(下半月),2014(11) :104.

[3] 杨樱.浅谈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发挥舞台灯光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4(01) :97.

[4] 马慧丽.舞蹈鉴赏概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6) :49.

[5] 王进平.分析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J].传媒论坛,2020(02):169-170.

探讨舞台灯光对舞蹈情感渲染的作用

探讨舞台灯光对舞蹈情感渲染的作用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1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940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4月17日
Next 2023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