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16世纪末动荡的几十年间,佛兰德斯画派整体转向无关痛痒和缺乏原创的手法主义,似乎并无诞生大师的土壤。然而鲁本斯不仅在此接受画家基本技法训练,而且确立了对古典时代起源的人文主义的信仰,贯穿其职业生涯,终生未衰。
绘画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将文艺复兴艺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鲁本斯终其一生在欧洲艺坛盛誉不衰,各种规格的委托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和他的家乡尼德兰南部纷至沓来。无尽的想象力、持续工作的动力和旺盛的高产出都堪称传奇。1621年当鲁本斯未满45岁时,一位英国访客称他是“世间大师中的劳工”。鲁本斯本人也宣称:“我并非天赋如此雄心。然而数量和题材均过多的委托迫使我毫无勇气地冒险。”
鲁本斯所创作的《丽达与天鹅》秉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精髓,对文艺复兴精神的传承发扬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后人不断在《丽达与天鹅》题材上不断探索做出了榜样。如何理解这样一副重要的画作对于提高个人的绘画水平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意义。
一、鲁本斯简介及《丽达与天鹅》的由来
1.鲁本斯简介
“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法国美术史家丹纳[[1]木千容.光热所在,生之狂喜——画家鲁本斯其人其作[J].世界文化,2015(04):25-27.]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父亲让·鲁本斯(Jan Rubens)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新教律师,为了逃避西属尼德兰第三代阿尔瓦公爵的宗教迫害,在1568年逃到德国科隆。
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鲁塞尔宫廷画家,一年以后他迎娶了安特卫普当地一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的女儿伊莎贝拉。后来又在母亲的安排下从师几位画家,21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
1600年,鲁本斯前往意大利继续学习绘画,曾为曼图亚公爵(Duke Mantua)作画,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完善其艺术素养与教育水平。他曾钻研过古罗马画作,并通过摹仿绘画大师们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由于这段经历,他此后的许多画作受到提香、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等人的风格影响很大。这一时期鲁本斯的绘画风格已经基本成熟,也因其出色的画作与圆滑的为人,获公爵提拔为大使,获得经常访问西班牙与意大利各城市的机会。这期间他所创作的名画包括《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竖起十字架》、《基督戴荆冠》,带有威尼斯画派的风格。
1608年,鲁本斯的母亲去世,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他为安特卫普主教座堂所画的两副祭坛画作品《上十字架》与《下十字架》确立了他作为比利时最杰出宗教画家的地位。这一时期可以算是鲁本斯绘画生涯的颠峰,欧洲许多王室与贵族宫廷都纷纷向他订画,一是因为他的绘画作品气势宏伟、色彩丰富且充满动感,为欧洲的达官显要所喜爱,另一方面也因他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声望:具有出色外交才华与博学的鲁本斯与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显赫家族都有交情。由于订单应接不暇,鲁本斯在安特卫普创建了一间私人画室,雇佣了许多颇有才能的画家做其助手。他的大部分画作都集中在宗教题材、人物肖像和古代神话故事中,著名的画作包括了《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玛丽·美迪奇的生平》等,其肖像画作品更是在欧洲上流社会受到极大欢迎。[[2]黄嫄嫄.浅论鲁本斯艺术外交生涯[D].上海师范大学,2014.]
在第一任妻子伊莎贝拉去世4年后,53岁的鲁本斯又娶了16岁的海伦娜(Hélène Fourment,1614年4月1日-1673年7月15日)为妻,海伦娜也成为多幅鲁本斯晚期作品中的模特儿,包括了《海伦娜在花园里》、《裹在大衣里的海伦娜》和《皮毛装束的海伦娜》等。
鲁本斯在1640年5月30日中因为慢性痛风引起的心脏衰竭而过世,埋葬在安特卫普的圣雅各教堂。他与海伦娜育有5名子女,最小的一个在他去世8个月后才出生。他与伊莎贝拉也育有3名子女。
2.《丽达与天鹅》壁画的由来
最早的《丽达与天鹅》是一幅镶嵌画。镶嵌画是一种古老艺术,用大量色彩不同、大小相似的方形小石块嵌在地面而成的,1962年,塞浦路斯帕福斯的一位农民在阿佛洛狄特神庙附近耕地发现了这幅画,XX将这幅嵌在地上的画迁移到库克利亚博物馆收藏。画的嵌制时间约在2000年前,有1。5平方米。被当作了塞浦路斯的国宝。画面上的丽达几乎全裸地侧身站着,体态袅娜,臀丰肌润,一只肥硕的天鹅正贪婪地用嘴剥去她腿部的衣衫。

这幅《丽达与天鹅》的画作的题材取自于希腊神话故事,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被兄弟希波科翁驱逐出国,在外长期流离后,他到了希腊中部的埃托利亚,埃托利亚的国王特斯提奥斯慧眼识英雄,不但收留了廷达瑞俄斯,并且把女儿—全希腊有名的美人儿丽达嫁给了他。丽达实乃是海仙女,廷达瑞俄斯娶了丽达以后,竟然得意忘形,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于是遭到阿佛洛狄忒的报复。
廷达瑞俄斯将丽达安排在一个十分幽雅恬静的小岛上,几乎与世隔绝,只有一个女伴陪着她,外人很难接近。一天丽达正在沐浴,阿佛洛狄忒就将宙斯化成天鹅,自己变成鹰,苦苦追逐宙斯这只天鹅,宙斯天鹅被阿佛洛狄忒追到湖边,盘旋于湖上,恍惚中看到美丽的丽达,顿生爱慕之情,翩然落到丽达身边,丽达看他健硕可爱,将他搂抱在怀中爱抚不停,谁知这是阿佛洛狄忒精心策划,丽达受孕,生下四个蛋蛋,孵出四位天使般的儿女。[[3]李静.神话·民族·文明——《丽达与天鹅》的民族观和文明观[J].外语研究,2010(01):100-103.]
二、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别具一格的色彩特色
1.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简介
鲁本斯在巴洛克时代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用各种媒介完成了数以百计的作品。当时许多着名的作品,至今仍是如此。但也有很多人不了解的艺术作品。其中一件作品是他的绘画《丽达与天鹅》。
图1米开朗琪罗的《丽达与天鹅》
鲁本斯深受米开朗基罗的影响。他被介绍到他的意大利之旅的工作。鲁本斯决定前往罗马复制绘画作品,并进一步研究意大利艺术家从上个世纪的领先的意大利艺术家,后来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在罗马,他遇到了米开朗基罗版的《丽达与天鹅》。尽管今天米开朗琪罗的版本不存在,但它的副本也是如此。他的版本被认为是鲁本斯两部作品的原型。鲁本斯的《丽达与天鹅》,仿照米开朗基罗的《丽达与天鹅》。身体的位置是非常类似于其扭曲的姿势。即使手指的位置也是镜像的。天鹅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爱抚女性。[[4]张毅静.鲁本斯:灿烂在巴洛克时代[J].东方艺术,2015(09):108-113.
2.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响亮饱满的色彩构成
鲁本斯在色彩构成的使用上更加具有随意性。鲁本斯曾经为阿奎洛尼乌斯写于1613年的《有关光学的六本书》作了插图,其中一幅插图,表明鲁本斯已经十分精通三原色与通过三原色混合而派生出的其他色彩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其熟练运用。很显然,鲁本斯对油画色彩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调色板上各种颜料的物理特性做了深入了解和重新审视。而其根本,是鲁本斯准确把握了三原色之间每两种色阶的对应关系。三原色的特定混合所产生的色彩,在其作品中的人物的皮肤上随处可见。在《丽达与天鹅》中,对丽达的描绘无疑是画中最明亮耀眼的部分,可以视为画中色彩的根源。[[5]卓昭妍.绘画的抽象本性[D].清华大学,2011.]从表现丽达皮肤的肉色中,鲁本斯把一种混合色提取出来,放置到画面的每一个部位,然后忽而在某处把它增大成清晰的色彩,忽而在某处使之减弱成种种淡色。在背景、衬布等处,各种纯红色、蓝色和金黄色交相辉映。源自躯体阴影且表现轮廓的深浅不一而又稀薄的紫罗兰色、沉稳的棕红色、以及柔和的绿色,延伸到地面。这种色彩的蔓延和流动依然协调,且壮丽大胆。[[6]孙尧.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鲁本斯以火焰般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积极的动感与炽烈的气氛来衬托色彩。即画面以一种色彩为主而非众多色彩并重。他并不是把色彩作为需要加以相互平衡的单个实体来处理,而是把众多色彩作为单一元素混合使用,并以此来结构画面。一种色调贯穿于整个画面,以一种主要色调向画面的不同位置过渡,颜色相互对照,协调有序,色彩的流动感充满整个画面。鲁本斯巧妙地运用了明暗法,不仅采用聚光式的构图,而且通过对比鲜明的明暗虚实、响亮饱满的色彩构成,表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并善于运用笔法表现物象的质感。鲁本斯用浓重的色调衬托出天鹅的健硕可爱及裸体少女的娇嫩柔媚,是力与美的和谐统一,整个画面充满热情、运动和生命力。人体动作大胆而生动,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并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比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更强调人文意识。鲁本斯特别注重用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主宰着他几乎一生的创作活动。[[7]李于昆.外国绘画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4(04):23-25.]
3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华美火热的色彩倾向
鲁本斯就是一位典型的巴洛克艺术家,常在写实之中求得一些奇特的夸张,以达到激荡人心的目的。他不仅善于塑造人体,善于用线的节奏创造一种旋律,用强烈的色彩创造一种气氛,而且善于用饱满的构图创造出响亮饱满的色彩倾向]。《丽达与天鹅》运动感强,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以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及流动的线条,画出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8]闻卓.鲁本斯的巴洛克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图2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
鲁本斯之所以能够展现华美火热的色彩倾向,与其在技法上的不断创性有着巨大关系。鲁本斯对于媒介剂使用带来的变化,使之转变为任何画家在其配置中所得到的最流畅和通用的媒介物。从技术上说,运用自如的技巧,使鲁本斯的伟大才能得以发挥,从而达到色彩的高峰,我们发现,从背景的深红色衬布,用来突出侧面光绘画中的立体形象,主要用的是轻质颜料一黑色、褐色和深红色,而重颜料,由于其重量,沉人画底,留下凹坑。当然,也有例外,如白色,由于它的稠密度,能用来突出形象。尽管这些稠密的白色会形成薄层,但它们具有极强的覆盖力而且明亮夺目。[[9郭柳兰.鲁本斯油画色彩研究[D].河北大学,2017.]
他的画先用深褐色的笔触,然后用中间色调的透明深红色表示阴影部的主要块面。深红色薄而透明一构成阴影部的实质。例如,在褐色背景和深红衬布描绘中。这幅画的整个背景效果是深红色的层次之渐变,深红色形成阴影部的大致底色一这些深红色在浓度和透明度上有区别。在这种单色的,但变化多端的底子上,鲁本斯用混有白颜料的颜色表现浅色调。这使它们在与透明的深红色阴影部对比时,多少显得有些不透明。不论他在哪里用媒介剂冲淡色调,透明度就增加,最大限度的不透明是由调色板上的纯白色表现的。画上物体表面的总调子与阴影部深红色之间的过渡,几乎总是通过黑色和白色调成的灰色达到的。如果相信这些灰色是用蓝色、绿色或紫色调成的,那是一个普遍错误。它们只是通过与视觉上成为补色的并置色调形成对比后,反映到视网膜上的。鲁本斯使用一组非常有限的颜色,如果这些灰色像深红色那样具有一种统一的色彩,即黑色加白色—只在透明度和明暗上不同—,他不可能从他的一组颜色中获得他绘画特有的强烈对比。[[10]王一旺.西方浪漫主义风景绘画[D].中国美术学院,2012.
4.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乐观脱俗的色彩运用
鲁本斯发展了一种自己独特的色彩运用,即将丢勒为代表的光亮画面的佛兰德斯技法和提香为代表的宏大画面的意大利风格相融合。意大利画法因受大画面限制,表面灰暗无光,这使鲁本斯在色彩运用和光亮度的使用上颇受约束,同时也减弱了他画中色彩从浓到淡的变化。
虽然在色彩运用和光亮度上受到了约束,但是鲁本斯经过反复实践,制造出光泽画面又可产生透明效果的调色油。这种油使鲁本斯的画色彩浓艳光泽,并产生最大限度的对比感,如薄而透明的过渡色区与厚而不透明的色区,明与暗,硬笔轮廓与模糊的混色边缘,冷色与暖色,暗色与亮色等。[[11]吴海广.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觉醒[D].华中师范大学,2006.]
除了对于调色油的选择,在油画底的制作中也有着独到的考量。鲁本斯喜欢在白色画板而不是画布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暖褐色条纹。鲁本斯偏爱画板,因为它比画布可以反射出更多的光。鲁本斯喜欢暖褐色条纹,因为条纹可以从大面积透明的阴影区显示出来,使阴影区与反光区明显地分开,并使整幅画充满激情。暖底色必须在开始正式绘画前完成,因此不会被后面涂上的色彩稀释融合。
在油画《丽达与天鹅》中对于丽达形象的塑造最为精彩。鲁本斯先用一层薄如水彩的淡色,迅速勾勒出丽达与天鹅。再用暖棕色表现画面阴影区,并勾出光区的轮廓。然后在光区涂上常用于肤色的半透明的中间调。在红颊和唇部加入色彩。明暗区几乎是相同的明度,只不过一个是透明的,一个是半透明的。这两个明暗面可进行融合,直到丽达构型完美。明与暗的交会处用白黑调出的各种灰色填充,人物亮面的阴影也用灰色而不用熟褐色。鲁本斯大量运用灰色是为了使人物在画中有后退感。因为强色使人物有前进感,而灰色则给人一种后退感,如果说鲁本斯在色彩组合上有秘诀,那么他的冷灰色便可当之无愧。当你将冷灰色涂于粉红肤色的边缘时,这些灰色便呈现出蓝甚至绿的色彩。灰色塑造好人物形态后,便可马上在透明的阴影处的反光区补上红色或灰色。到目前为止,丽达与天鹅都只能保持淡色调。最后两步是先给画面加一层光,然后强调阴影中的突出处,最后两步中光区亮调是浓重不透明的。肤色上的最亮处不是单一白色,而是与肤色调的混合色。阴影突出处是用暗熟褐色、深红色或黑色,此外在需要的部位柔和或加重强度色彩。
前所未有的色彩表现力是鲁本斯色彩运用最突出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是讲究素描的,对立体形的幻觉感追求,使那时的画家对素描形的准确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而受到提香和卡拉瓦乔影响的鲁本斯,却充分地吸收并发扬了他们的色彩之长,鲁本斯随时想到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在对于衬布和背景色彩的运用上,他吸收了提香的暖色调,而以更为透明的色彩层层相迭,使画面呈现出极为丰富的色调变化。在鲁本斯这里,色彩已成为主要的绘画手段,他的油画已不再是用色彩画成的素描,而已经是用“绘画”手段画成的色彩作品。他的绘画到处是绸缎般华贵的闪光、金黄卷发的闪烁和片片树叶动人的光斑……也许与后来印象主义光色的自然真实还有所不同,但是鲁本斯的光色更多的却是理想的抒情的浪漫色彩,他的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上到处是火红的热烈与金色的辉煌,流光溢彩,五色纷呈。这使他的绘画风格与文艺复兴艺术有了明显的时代性区别。[[12]徐景秋.“制造”一场美丽邂逅[J].考试周刊,2015(86):163-164.]
三、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中的色彩运用对后世的影响
1.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中的色彩运用对同期画家及后人油画的影响
图4鲁本斯人物创作
鲁本斯用无尽的想象力和火热的激情,真正打动了欣赏者。他的作品以戏剧性的构图、饱满的色彩和有力的造型为其特色,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
他把意大利的华美与弗兰德斯的明晰和光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并创造出乐观,脱俗,充满活力的风格,成为17世纪绘画的审美主流。任何时代没有受过鲁本斯影响的艺术家,都无法从物质上和感性上感受到油画。尤金·德拉克罗瓦,爱德华·马奈,梵高,保罗·塞尚和埃德加·德加等等,都受到鲁本斯的巨大影响。

鲁本斯的绘画艺术风格,其后的洛可可美术,浪漫主义印象,都从他的艺术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示,风行一时的巴洛克美术在卡拉奇,卡拉瓦乔,委拉斯开兹,伦勃朗等大师的绘画作品中,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烙印。[[13]刘志超.论鲁本斯绘画的艺术语言[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7世纪后期,巴黎的法国皇家学院形成了鲁本斯主义。18世纪法国画家华托深受鲁本斯色彩的影响,华托的《发舟西苔岛》,直接受到了鲁本斯的影响,刚刚在婚的鲁本斯在晚年时期,用了一种新的激情来创作《爱之园》,人物和背景明快温馨,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运用丝绒般的色调,使人物沉浸于透明的色调之中,烘托出一种颤动的温柔的气氛。就主题而言,《发舟西苔岛》是鲁本斯的《爱之园》一画的某种再创造。《热尔尚画店》是画家的最后一幅作品,它写实地描绘了华托的艺术商朋友热爱画店内的情形。因而有研究者认定,华托的这幅画属于“心理写实主义”,从而完成了华托对鲁本斯的最后敬意和超越。19世纪的德拉克洛瓦也是如此,德拉克洛瓦的创造取向,强调光线下色彩变化,善于学习前辈和同代人的绘画技法,不断为其创作注入新的活力,非常欣赏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作品中用绒状的笔触表现旋涡式的狂乱,不难想起鲁本斯的绘画。[[14]吴鹏.理性的和美,庄严的和谐[D].合肥工业大学,2014.]鲁本斯塑造人物的健壮,大面积的色块对比,对其德拉克洛瓦创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22画的《但丁之舟》以但丁的《神曲》为题材创作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法国的浪漫主义绘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挑战了官方学院派古典艺术。艺术史家认为,《但丁小舟》的悲剧性感受是对米开朗琪罗和鲁本斯的缅怀,其所表现出来的画家的执拗个性则奠定了德拉克洛瓦在法国浪漫主义画派中的先行者地位。
图5鲁本斯人物创作
2.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中的色彩运用对我毕业油画创作的影响
在我看来,鲁本斯的作品体现出浓厚的巴洛克艺术的色彩,但我们不能否定,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中,仍然体现出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分。其运用的高超技法在我毕业创作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创作的开始我选用了白底色的油画布,在经过小色稿的尝试后发现色彩不能达到我创作需要的效果。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中色彩的运用非常特殊。于是我开始模仿鲁本斯所运用的技法。经过研究发现困难是由于使用了白底色的油画布引起的。如果颜色的精美能保存下来,就必须在前面提到的浅色底子上继续工作。这是鲁本斯准备工作的秘诀之一。在这样的底色上,暗色能保持透明,同时保存极大的强度,而白色能使自己区别于微暗的底子,它们一涂上去即可见一然而,倘若使用白色底子,暗色又显得不够暗的话,就一定不透明,同时白色也毫无效果,因为它不能与底色相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画布上涂上更多的颜色,而这样的过程与鲁本斯活泼流畅的风格一使人想到水彩画一迥然不同。用黑油研磨颜料使一些颜色一显著的是亮色一变暗。尤其是它改变蓝色的性能,使它们稍带一些绿色。[[15]张迪.鲁本斯的绘画精神研究[D].延边大学,2016.]
在处理好色彩的叠加后,我又进一步学习了鲁本斯的明暗对比法。利用色彩性质的对比,用冷色白色表示亮部。用暖色深褐色表现阴影部。对于此法则,两种颜色白色和红色有例外。鲁本斯用黑色表示这两种颜色的阴影部。至于白色,他使用黑色作阴影部,是因为它与白色对比最弧烈,能呈现比深褐色更大的对比。对于红色来说,他使用黑色作阴影部,是因为深褐色性偏暖,与红色的关系太近,还因为黑色的冷感能产生更大的对比。换句话说,在这两种情况下,黑色能表现最强烈的对比。
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对鲁本斯油画《丽达与天鹅》中的色彩研究对于我毕业创作系列中的《光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鲁本斯油画色彩对于我的影响也颇为深刻,拓宽了我的眼界也提高了我的造诣。
结束语
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在他63岁时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三千余幅艺术珍品。鲁本斯的绘画对佛兰德斯以及整个西方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7世纪后期巴黎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就出现了一批鲁本斯主义者。18-19世纪法国画家A.瓦托、欧仁·德拉克罗瓦、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和英国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约翰·康斯特布尔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他的影响。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
鲁本斯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对欧洲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独特的材料用法和绘画技法影响了许多之后的画家。法国著名的画家华多、弗拉贡纳、雷阿诺都从他的创作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俄国的艺术大师列宾对鲁本斯在美术史上的卓越贡献给予崇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木千容.光热所在,生之狂喜——画家鲁本斯其人其作[J].世界文化,2015(04):25-27.
[2]黄嫄嫄.浅论鲁本斯艺术外交生涯[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李静.神话·民族·文明——《丽达与天鹅》的民族观和文明观[J].外语研究,2010(01):100-103.
[4]张毅静.鲁本斯:灿烂在巴洛克时代[J].东方艺术,2015(09):108-113.
[5]卓昭妍.绘画的抽象本性[D].清华大学,2011.
[6]孙尧.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7]李于昆.外国绘画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4(04):23-25.
[8]闻卓.鲁本斯的巴洛克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郭柳兰.鲁本斯油画色彩研究[D].河北大学,2017.
[10][10]王一旺.西方浪漫主义风景绘画[D].中国美术学院,2012.
[11]吴海广.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觉醒[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2]徐景秋.“制造”一场美丽邂逅[J].考试周刊,2015(86):163-164.
[13]刘志超.论鲁本斯绘画的艺术语言[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4]吴鹏.理性的和美,庄严的和谐[D].合肥工业大学,2014.
[15]张迪.鲁本斯的绘画精神研究[D].延边大学,201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