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特色浅析

  摘要

米芾为“宋四家”之一,在书法审美上坚持“天真”“率意”“真趣”,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但王文治却赞美其:“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米芾书法作品较多,其尺牍有多种,其中《米芾尺牍九种》即是书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精美的尺牍作品。本文以其尺牍书法为主线,根据其尺牍书法的笔画特征,将其尺牍书法大致分为了三种类型:丰肥壮硕、细挺翘拔、粗细杂糅型,并对其个别尺牍从书写背景、用笔、节奏、字势做了简单的分析,来研究其尺牍书法艺术特色。

  关键词:米芾;尺牍;艺术特色

  前言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倾其毕生于书法艺术,在其一生中书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尤以尺牍为代表。米芾楷、行、草、隶、篆皆通,尤长于行草书,其尺牍多以行草书写。米芾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很是出众,从刚接触书法时我就对他的书风情有独钟。米芾是无书不学,先是从楷书入手,进而追溯古人,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书’。米芾自己曾云:“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2]由此可见,米芾“集古”,只是为了博采众家所长,最终目的是自成一家,而不是拘泥于古人。在中国书坛中书法名家各有特色,但就书法艺术言,米芾却独树一帜最多变,在宋代书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米芾尺牍书法作品呈现出的总特征是自然率真、追求古雅又富于个性。其特征的形成源于米芾的书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其书学思想深深影响着尺牍风格的形成,崇尚自然、追求意足,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米芾的尺牍作品中显现着他的书学思想。在阅读有关米芾杂志、书籍和临习其尺牍书法作品时体会到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所以突发兴致,想深究一下米芾尺牍书法。本文通过对米芾留下来的尺牍做了一些整理,对其个别尺牍的艺术特色做了初步的探讨。

  1、米芾尺牍书法艺术概况

尺牍,是古人对信札的称谓,是文人用于互通信息、相互交流的工具。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书家常常把尺牍作为一种书写形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七部曾云:牍,书版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曾云:牍,专谓用于书者。先秦时《周礼》《仪礼》中多有版,方之词,皆牍之谓也。[3]近年来,书家尺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究其原因:书家在写尺牍时,往往意不在书,随手挥运,因势赋形,真趣盎然,天机生动,虽无意于佳乃佳尔,达到一种自然、率真的境界;还有书家尺牍内容的史料价值,可为后来学书者提供确切的史实,这些尺牍本身便是一件艺术珍品。故历代书家尺牍为学书者所追捧,即使是只字片纸,亦视若珍宝。米芾的书法尺牍作品尤为精美,《米芾尺牍九种》即是书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专家考证,《米芾尺牍九种》是米芾五十岁时书写的,也是其珍贵书迹之一,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米芾尺牍九种》中,《面谕帖》是米芾写给友人陈师锡的信,内容主要是商量购买书画的事情,记录了米芾收藏的过程以及心态转变。《伯修帖》还是米芾写给陈师锡的信札,在信中告诉陈友购买草书小品“来戏”时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纸的质感和模榻的痕迹等。《晋纸帖》是米芾在鉴赏、收藏书画达到顶峰时,他最爱的幼子却不幸过世,在这种痛楚的情况下写出了此尺牍。《王略帖》是王羲之书写的,此尺牍被米芾认为是天下第一的无上至宝,并且将其内容刻在石上。《贺铸帖》是写给玉笔架主人的书札,是翰牍九帖之五,用行草书写的,此帖证明了米芾具有食古化古,自成一家的本领。《丹阳帖》,丹阳是润州的古称,此尺牍是翰牍九帖之六,是追求晋人书札风格并以二王为代表。《戏成呈司谏帖》此帖为致卫瓘书札,述壮年前于长沙浸泡泉水之乐事。《惠柑帖》是米芾回复给陈友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对陈友馈赠柑橘表达谢意以及教给陈友一些烹煮料理的方法。《伯充帖》是写给伯充的信札,此信札写来十分随意,随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用笔迅疾,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除《米芾尺牍九札》外,米芾还有许多尺牍书札。又如,《知府帖》写于元佑二年,“知府”可能是掌管京城附近领邑的官吏,在信札中感谢一位知府的提携和教诲,此时的他在汴京虽无官职,却交游活动频繁结识了仕宦朝臣。《清和帖》是米芾写给窦先生的信札,信中写到与窦先生好久未没见,询问了友人最近生活如何,表达对友人一番倾慕敬仰的美意。《烝徒帖》和《张都大帖》都是一封自我推荐信,米芾在信中向长官推荐自己可以担任治理运河的工作,希望得到长官赏识,并且能做到“都大”的位置。《箧中帖》为米芾致朋友刘季孙的信札,大约写于元祐六年,书信的内容主要是米芾想用砚山等藏品交换友人收藏的王羲之的《送梨帖》后因砚山借出久未归还,只好写信给友人,想改换为怀素书帖交换。《向乱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致蔡肇的信札,此帖用笔沉着不滞,圆润遒劲;结字欹正相生,因势赋形,出乎自然。《德忱帖》为致葛德忱的信札,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竹前槐后帖》为米芾刚刚任职雍丘县令时写给居住在汴京友人黎錞的信札,报告升迁的喜讯。《岁丰帖》是在元佑八年时,米芾写给宰相范纯仁的信札,向宰相上报雍丘县秋天“丰收”的事情。《值雨帖》为宋徽宗崇宁二年,写给伯充防御台座的信札,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吴江舟中帖》为米芾在吴江舟中写给朱彦邦的一首五言古诗。《焚香帖》收藏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为草书九帖中的最后一帖,此帖是米芾当知涟水军时所写的尺牍,用帖中“焚香”二字来命名的。《论草书帖》为草书九帖之五,大约书写于元祐二年,这是一幅米芾评论草书的手札。《长至帖》是写与一位同僚的,内容是对同僚的一些祝颂之词。《韩马帖》是要向友人借用韩干的鞍马图;《新恩帖》是对一位新任吏部侍郎表示祝贺。此三帖书信合裱称为《三札》。《元日帖》为草书九帖之三,草字写法直取晋人,整幅作品跌宕生姿,笔势连绵,气势逼人。《叔晦帖》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米芾天资性格与王献之比较相近,所以此帖用笔、结体中可见王献之风骨,书写飘逸洒脱、沉着痛快、俊逸姿媚。

以上这些尺牍作品,充分的表现出米芾书作特有的蓬勃生气和胆魂。他善于汲取古人的神采而遗其全貌,并不是在一点一画上下功夫,其尺牍书法尤其值得我们去认真临习。

  二、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的分类

根据阅读有关米芾杂志、书籍和临习的尺牍书法作品,我其尺牍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丰肥壮硕型、细挺翘拔型、粗细杂糅型。从其尺牍中我们可深刻体会到米芾行草书所表现的空间性与其瞬间性,更能使我们学书者体会到宋代文人书家在书写时的心性。

  (一)丰肥壮硕型

从米芾的个别尺牍来看,用笔速度的确迅疾书势毫无矜持造作之态,神气飞扬,任意纵横。临其尺牍,令人痛快不已。从其书的点画可看出米芾用全力书写,给人以猛厉奇伟的感觉,这与其“刷字”不无关系。如《清和帖》、《葛德忱帖》一类丰肥壮硕型的尺牍,就是“刷字”的具体体现。

  (2)细挺翘拔型

根据一些尺牍的内容以及其特点,可得知,一些细挺翘拔型的尺牍是在他任职时遇到问题时书写的。如《岁丰帖》,此帖的内容为紧系县民生计,和米芾之前游山玩水时书写的风格截然不同,此帖书写时不是那么的沉着痛快,心有挂念似乎拘谨。还有《竹前槐后帖》,是刚上任雍丘县令时写给友人的,从开头写到:“非才当剧”可看出,米芾内心的戒慎恐惧。所以,这些尺牍书写的细挺翘拔特点与当时的书写心境不无关系。

  (三)粗细杂糅型

米芾是书史中极为罕见的将笔锋运用到极点的书家,其“八面出锋”的用笔特点使得其书法艺术颇具成就。不仅仅是各个尺牍变化无穷,即使在一个笔画内都有多个变化,这与其“八面出锋”用笔特点息息相关。如《值雨帖》和《箧中帖》。

  三、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特色

  (一)《葛德忱帖》

1.书写背景简介

《葛德忱帖》是米芾写给葛德忱的信札,此信札写于元符二年五月四日,离职不到一个月。当时米芾任职涟水军,遭遇旱灾又逢水灾,而地主只顾一己私利,不疏通水道。米芾在于上司或同僚的信札中,将所见表出心中很是不满。

2.用笔

米芾书法以“刷字”闻名书法界。一个“刷”字,使后来学书者产生无限联想,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随意而为的心性,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创作状态,各有道理。沙孟海先生在《海岳明言注释》中说:“米老所对勒字、排字、描字、画字,皆是所做之词。自己说刷字,刷便是挥洒自然,一无所作。语似谦逊,其实不让”。[4]我很是赞成沙先生的观点。

《葛德忱帖》把米芾的“刷”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前四列(如图1所示),用笔劲健迅疾,狂放不失检点,“刷”的感觉尤为强烈。圆转含蓄蕴藉,有篆籀之气,布势随意妙得自然,颇具魏晋风韵。

3.字势 (图1)

米芾书法中的字欹侧多变,超妙入神。董其昌曾云:“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作书有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5]奇宕潇洒是东晋书法的主要特征,唐代书风比较平稳,直到“宋四家”的出现,又出现另一局面。米芾倡导天成自然、以势取胜。他能通过单个字欹侧势,经过组合又达到整体的平衡。“月、海、客、

(图2)

门”(如图2所示)字皆呈欹侧之势,巧妙的运用,不但使字形变化丰富,同时又能产生多样的笔势。《葛德忱帖》虽然每行只有数字,但其体势忽左忽右摇曳而下,呈现出了跌宕之势,使其章法构成很是动人心魄。明代朱存理在其《铁网珊瑚》记述:“书法自古至今,皆有沿袭。由魏、晋、六朝、隋唐以至于宋,其遗迹皆可考而知。惟米元章英姿高识,力欲追晋人,绝轨同时……故能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5]可见其书法艺术对后来学书者的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

  (二)《向乱道》

1.书写背景简介

《向乱道》是米芾写给蔡肇的书札。有人取帖首二字,定名为《向乱》。按曹宝麟先生的考证:“乱道”意思是“乱说”,这是宋人谦称时已诗作之语,如欧阳修《答连职方书》中云:“乱道《思颖诗》一卷,粗以见志,闲中可资一噱。帖云‘取和’,即见旨归矣”。[6]

米芾在书写此帖时,落笔着纸重,速度非常快,把自己的内心想法与娴熟书写技巧体现的淋漓尽致。米芾认为书法就应该是自然而为,不是矫揉造作,书写自己的真性情。他在《答绍彭书来论晋帖字》诗中写道:“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7]此帖的气势与其书学思想不无关系。在书写此帖时,突破了“笔笔中锋”的书写模式,多用侧锋、转笔,这与其提出的“得笔”思想息息相关。曾云:“其次要得笔,谓骨筋屁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8]从中可看出,米芾所谓的“笔”指的是书写技法,不同的用笔可出现不同的字势。

2.用笔

《向乱道》作品中在用笔上变幻无穷(如图3所示),如“向”字结字取方势,略偏扁,用笔厚重,在横折处,用笔提按分明;“乱”字结字稍长,用笔轻细流畅,疏密对比明朗。“乱”字的右折钩绞转行笔与“向”字的右竖钩的粗壮下沉形成虚实呼应,增强了视觉美。“道”字的“首”部与“向”字采用同一线质,两点昂扬向上稳住“乱”字倾倒之势,其走车部收笔时与“在”字同线型紧密呼应,笔断意连。(图3)

米芾还善用毛笔的弹性。如,向、以。“向”字提按极为夸张,中部的横由粗变为特细,体量厚重。提收笔回锋用了毛笔的反弹力,承接下一笔。“道”字斜势,充分运用笔锋弹性,注意到了各个笔画的发力点,做到简洁明快。只有如此书写,利用好毛笔的弹力,才能气韵生动。

3.节奏与字势

此帖中节奏感通过字组表现的淋漓尽致。如第二行:陈十七处、可取、和及。此行字组较多,八字就有三字组,组组各不相同(如图4所示)。“陈十七处”四字绵连,线型一致,“陈十”二字的牵丝与“七处”二字的可取牵丝基本平行,但被“七”字横竖画的牵丝破开,并不显得雷同。陈字整体本向右上方倾斜,可“处”字的那一捺画处理的恰到好处把这组字势稳住。“可取”字组,起笔露锋直入,连带自然,提按分明。“和及”二字表现极佳,二字稍左倾,“和”字收紧,“及”字上紧下松,使字与字之间有收有放。其字组,承接上组“取”字险势,字势继续向右上方倾斜,用笔极为潇散,毫无滞涩之气。“和”字起笔锋势的承转,有个调锋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行笔。“及”字的收尾反捺,不可与撇画平齐,平则伤势,这些在我们平日临习时总会忽略,这才是精彩之处。此行最后的“未”字,其上横与下面两点的姿势控制的恰到好处。“未”字最后一笔反捺至关重要,既不与上“及”字反捺重复,同时还使本体与整行达到平衡的理想状态。又(图4)

如,寒光、旦夕、想已盛,连带十分巧妙,在一串连笔与下一串连笔之间,笔断而意连。

米芾书法的字形欹侧之势变幻无穷。如:呈花卉想已盛矣。此行大小参差错落,奇正相生,连断分明(如图5所示)。起首“呈”字结体较小,全文五行中四行首字“向、陈、寒、修”都较为粗大,而“呈”字在全文中起到透气的作用。“花”字右倾,“卉”字左倾,使两字立刻生动起来;“盛”字厚重粗大,处于末行尾 “官”字和落款空白部位,为调整行、幅节奏气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如:修中计已到官黻顿首。此行中“修中计”三字用墨较重,大小参差错落,“计”的言字旁上挑侧锋扫出,巧妙地破开了中锋,末尾 “官”字最后一笔捺笔轻盈的表现,为整幅作品增添了些趣味性,充分体现了米芾追求意趣的自然心性。落款“芾”(图5)

字右上一点,如凌空坠石,激情回落,又活化了整个空间,妙不可言,直须细细品味。

  结语

书者,表情达意也,实为重要!但米芾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好了。

米芾的书法艺术追求自然率真、崇尚古雅、力求意足而富于个性,给书法艺术注入原始的生命意味,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作为“宋四家”之一,其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值得学书者去研究学习。米芾晚年书艺达到巅峰,尤以尺牍为代表。尺牍手札最能反映书者的才情和书法功力,书写的随意性更大。其书作天真、童趣、自然,也正是米芾性格特征的体现。通过多次临习尺牍作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作品字体形态带来的动态美感,更能感受到书家流露的那种心性,使我学其书爱其书。

米芾能在书学上有如此成就及博得后世众多书家的追捧,与其对书法勤奋和痴迷是息息相关的。其曾云:“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9]又云:“余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每涤一研、展一轴,不知疾雷之在旁,而味可忘。”[10]经过长期艰辛的跋涉,终于迎来了“脱尽本家笔,自出机轴”的蜕变。他所取得的成功与其刻苦自励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他学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书法专业的我们也应该、必须这样去学习!

  参考文献

[1]米芾.海岳明言[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2]马宗霍.书林藻鉴[M]文物出版社,1884

[3]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 米芾卷荣宝斋出版,1992

[4]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沈鹏.米芾的书法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6]历代名家墨迹选.米芾墨迹选.[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7]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8]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9]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2005

[10]书法文库名家讲.堂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1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由兴波.米芾的书法艺术观[J].书法赏评,2007

[13]叶培贵.米颠痴顽.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14]李吾铭.米芾书法的经典化历程[J]中国书画;2006

[15]陈既方.书法美学思想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28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9日
Next 2022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