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乡愁》的艺术处理

摘要:严肃音乐也可以说是高雅音乐它在我国被看成是艺术歌曲,属于特定的体裁。艺术歌曲在世界上的发展过程中给中国在内的包括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怎样来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特征及其不一样的风格特征以从而推动我国歌曲艺术方面的研究,让中国在艺术发展方面更完善。艺术歌曲刚开始传进我们国家的时候,就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发展也就更加迅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音乐与诗歌的融合、歌词控制严谨、旋律和伴奏相互和谐、演唱技巧方面的规范以及表演形式方面相对固定。《乡愁》是作者余光中思念故土、希望X能够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爱国诗歌,《乡愁》是一首民谣,它表达了诗人强烈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为了更准确了解《乡愁》的艺术造诣,我们将对歌曲中所包含的各种要素进行细致的解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乡愁》;艺术处理

 1《乡愁》的创作背景

  1.1词作家生平

每个人内心都可能会拥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愁,他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却是真实的存在的一种东西,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是怎么来的呢?对此我国古代就有诗人解说过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愁也就是分开离别的愁,分别可能在空间或地域上将两个想要相见的人分隔开了,使分别开的人内心生出思念,而X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作的。去X的时候余光中是22岁,然后就在X的大学学习外语专业。虽说他主学的是外文,可是从小到大余光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有着丰厚的兴趣。因此他在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很广泛并且有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诗歌写作。他写的诗风格变化多端,题材也很广泛,各式各类都有所接触,技巧更时多样化的融合了传统到现代、中国到欧洲的写法。余光中作为诗人在X很出名。诗人创作这首诗歌《乡愁》的时候已经离开大陆20多年了,思想之情在这20年间愈加热烈,《乡愁》时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创作的。诗歌创作完后,他已经热泪盈眶了如同我们感同身受一样。这就是流传到现在的经典艺术歌曲《乡愁》。余光中的出生地点时我国南京,福建永春为祖籍。余光中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他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永恒的思乡主题,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因为当年的政治原因,我国大陆与X长久以来无法融合,诗人在X多年无法回家,游子的乡愁就逐渐显露出来。在余光中的其他作品中,乡愁常常渗透其中。《乡愁》创作在20世纪,二十多年的分离,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愈来愈强烈,内心盼求祖国能够得到统一。从而创作出了这首经典佳作。

1.2曲作家生平

李海鹰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他是《乡愁》的编曲作者。他通过余光中的《乡愁》并在这个基础上编创的一首艺术歌曲,旋律具有不一样的特色让人念念不忘。 “乡愁”在歌唱家们的不断演唱中已成为一首具有较高造诣和演奏水平的中国传统流传歌曲。曲作者也为我国很多的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曲,更包括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流行歌曲,如《弯月》、《七子之歌》等。

 2、艺术歌曲《乡愁》的风格特征

       2.1歌曲的节奏与音调衬托出深情与思念

演唱完《乡愁》这首著名诗歌后,我们感到了诗人表达了在外无法回家的游子对中国大陆故土无法忘怀的深沉思乡之情,更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深情的情歌。诗人将“诗”与“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一种音乐美的艺术。

整首诗歌相对来说节奏匀称鲜活明快,凸显了诗歌节奏的和谐优美。我们读诗歌时有意停顿的那里就是诗歌的节奏,和我们声乐中的乐谱的节奏很相像。整首诗歌可以分成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又分成了四个乐节。从第二个乐节开始到第四个乐节每一节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诗歌的重音,有一点不同是第二行也就是第二个乐节都是重音。整首诗歌看起来有着一样的的分支、相同的节奏的划分和重音分布区域相同的特征,诗歌的每一段都是相互对称的,所以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模式,强调篇章和重复。这首诗完美的艺术完整性是由隐喻、重复、重复、重复和对比构成的。它很容易阅读,节奏清晰。还有就是乡愁诗歌中的叠句优美旋律的结构的音乐美。这首诗歌是一个完整的乐章,每一小节也是一个乐章,每一小节的旋律都很抒情优美。“乡愁是一”也就是第二句,这几个节奏都是抒情旋律的高潮,高潮这里也就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说整首诗的这些抒情旋律是通过前三段一层层推进的。在第四段,整首诗抒情旋律的总“高潮”自然形成,就像波浪逐渐到达钱塘江河口,突然汇聚成九级浪。从音乐美的角度看,前三首思乡诗要读得平缓。在诗的第四节中,应充分强调力度,提高语气。悲愤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希望,使整首诗所表达的愁得以升华,诗的意境博大精深,体现出历史与现实的厚重感,使人感叹不已,回味无穷。

2.2歌词的内涵之美

诗把游子的怀乡思亲之情展露得淋漓尽致。“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构架了人生旅程的各个阶段,“乡愁”似乎在时时处处“纠缠”着诗人让他百转千回牵肠挂肚!诗人的一生似乎都在颠沛流离,像一艘满怀理想的帆船在恋恋不舍中飘出港湾。这一分别,风风雨雨几十年,即使思念当年那个港湾,也无奈于现实的阻隔而不得回。“乡愁”始于离别,归于距离,寄于思念。离开了故乡母亲和妻子,在这条路的尽头是家乡和亲人的期盼,而在另一端是流浪者的矛盾和疲惫。离别的心情就像哭泣和诉说,其中涵盖了一首诗“乡愁”。离开家乡和亲人,在这条路的尽头是家乡和亲人的期盼,而在另一端是流浪者的矛盾和疲惫。离别的心情就像哭泣和诉说,其中涵盖了一首诗“乡愁”。诗中的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化用得无比的贴切。“母子别”尚可“求救”于一枚小小的邮票。“新婚别”尚可“依靠”于一张窄窄的船票使得短暂相聚互诉衷肠。可是这后来的“生死别”和“长相思”却是遥遥无期了,一方矮矮的坟墓反衬出的是诗人内心的的悲凉,吹弹出的是一首幽咽低沉的哀歌。《乡愁》这首诗歌时间和流程清晰且层层深入,现在浅浅的海峡将诗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乡愁不是个人的烦恼,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烦恼!诗人呼吁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早日自由统一。其实,海峡并不浅。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思乡之苦。

3、《乡愁》的演唱技巧分析

       3.1语言的运用

在歌唱语言的使用上,我们应该弄清楚说和唱的区别。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只需要清楚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并不会太过严谨而要求音色好坏。而但是在歌唱中的吐字发音便和他有所不同,相比于生活中的语言它更夸张,更加要有表现力。在《乡愁》这首诗歌中,作者很看重语言的敲打和挑选,从而让语言更加精炼,当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其中凸显出的语言美的艺术效果。经过诗人对语言的敲到和细致挑选让诗歌瞬间注入了生命和表现力,这也显示了他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典雅的一面。

在乡愁中与中国传统民歌相互对照,循序渐进。诗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经历仅用四节诗来概括。诗歌的前三句描写的是作者成年过程,由诗人的童年-成年-成年后三个阶段按照时间来描写的,分别是诗人和母亲分别的愁、与妻子难相见的愁、还有就是母亲离世后永远见不到母亲的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里/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在他小时候就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时,对远在家乡母亲的怀念,可是只能通过小小的邮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诗人的内心有着无法比拟的愁苦,所以即使远在千里之外,我也希望它能把沉重的思念传递给他家乡的母亲,我们表面看到的想念对象是他的母亲,但其实不然还暗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就是意味着也有对家乡的怀念,因为他的母亲在家乡。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这里是他长大了从开头的对妈妈的思念又多出一个人,他还思念新婚妻子,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乡等着他回家团聚,因此这描写的我对妻子的思念也意味着我对故乡的思念,这些车票承载了诗人满腹的愁;如果前两段的愁能通过交流来解决的话,第三句就进行了深化是他无法用语言交流来解决的。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一方矮矮的坟墓就把余光中和他母亲永远的分隔开再也无法相见了,也就是和母亲永别了,永远无法相见的痛和阴阳分离的愁使得乡愁再也难以化解了,这里感情激化有了强烈的悲伤气氛,离别的思乡原本是忧郁的,而与母亲的永别更是含泪的,那种感觉真让人心碎,从童年到成年,前三段怀旧随着诗人经历的变化而一步步加深。诗的最后一句话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到现在为止,X和大陆相隔的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虽然只是浅浅的却阻隔了诗人和故乡的重逢,诗人日夜思念故乡,但几十年来,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却始终无法超越那浅浅的海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思乡之情的终结?这一节虽然文字不多,但在前三节的对比下,使诗歌升华到一个新的深度,诗人的悲伤和民族感情是集成的,反射了无数的X同胞的共同心愿,真是动人心魂,这也让这首诗有一个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诗人最终目的所在。可以看出,诗人的前三句是关于个人家庭的思乡之情。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出下面几句话,为最后几句描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思乡之情铺平道路。这样,诗歌从个体的家庭忧患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

3.2气息的控制

在声乐歌唱中气息的控制至关重要,可以说能否唱好歌便取决于气息运用的熟练程度。气息是声乐表演的支撑。我们都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只有在声乐表演中正确、自如地运用呼吸,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对于具有不同风格和情绪的作品,气息的使用是不同的。因为许多歌手不知道如何根据作品的风格来控制自己的气吸,所以不管他们唱什么作品,他们都会产生同样的力量,这将会损害嗓音,终止学者们的歌唱生涯。《乡愁》要表达的是无数X同胞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因而在演唱的时候,演唱者要注意控制自己情绪的变化。歌唱的速度应该是自由的,来表达那些想家却没有办法回到家乡的游子的无奈。在演唱时要注意弱化音量,合理处理演唱音色,更多地注意表达游子的内心世界,注意及时合理地表达情感和控制呼吸,保证音量的转换。最后,这首歌暗示了游子无助的乡愁。因此,在演唱这一部分的时候,声音应该是轻的、弱的、柔和的,呼吸应该是稳定的、温和的、适度的。特别是在高音区演唱时,控制和保持呼吸的流速更为重要。腰部要强劲有力,保持有力而坚韧的推带感,不要忘记保持呼吸的流速。

 3.3音色的把握

不同的演唱者所唱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对于各种风格的曲子。如果说曲子风格不一样的话,就会要求不同的演唱者来突出它们的特色。所以在演唱中音质好不好,就会体现在演唱者的演唱表演时候的水平上。随着歌唱艺术的全面发展,歌手对音色美的追求也会越来越清晰和广泛。歌唱者能不能唱出动人心魂的声音,音色的好坏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音色的好坏与声带震动的频率、腔体张开的大小、合理运用气息和演唱姿态的规范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想要演唱的更好就会需要歌唱者勤学苦练。想拥有好的音色也不是很容易的。还有就是在演唱不同的歌曲时音色的把握也是不一样的,大调的歌曲要求共鸣腔体不能开的太大,这样音色会集中明亮。强调打开共鸣腔体的是小调,这样的音色会稍稍偏暗可以更好的迎合音乐情绪。“共鸣”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共鸣,二是歌唱共鸣。演唱时,演唱者的所有共鸣腔应完全打开。只有这样,呼吸和声音才能畅通无阻。歌唱中有两种共鸣,一种是在头腔、胸腔和鼻腔中不能调节的共鸣,另一种是在咽喉腔和口咽腔中可以调节的共鸣。但当我们唱歌时,我们应该控制这些共鸣,让我们调整它们。共鸣也是声音的美化和扩展。通过共鸣,观众可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另外,语言也要准确,语言是声乐中表达情感的载体。歌唱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演唱中进行研究的时候,都会提到字正腔圆,只有字唱好了才可以达到腔圆,它是从字声方面来说的,腔圆的前面是字正,它说明了腔圆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字正,不论是演唱不一样的歌曲或是不同的歌者,都要高度地重视字正,不断进行训练。

余光中思乡之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它表达了成长中一种不舍亲人和家乡感觉。第二部分是反复唱出的海峡与乡愁,这里感情进行了升华。歌曲是建立在已经完成的诗歌的基础之上,这样歌词就会有诗歌朗读的特性。为了保证歌曲在文学语境中节奏能够不得到改变,因此,作曲家创作的旋律就是按照我们平时说话的方式来设置的,这样歌词的节奏和旋律也就相辅相成。

曾有一位声乐教育家肖黎生说过“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情感的艺术。”

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在中国是一首艺术歌曲。按照我们中文平度的方法将我国的声乐文字分成“头”、“腹”、“尾”三个部分。发音原则应符合“字清晰”、“字腹正”、“字尾要准确”三要素。在歌唱的发音中,字腹是可以高声歌唱,它可以控制音量和对音量进行延伸,例如出现在歌曲中并持续很长时间的“愁”字。“乡愁”诗歌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一个字“乡”,汉语拼音读起来是鼻韵母,结尾为辅音“ng”。歌唱时,应将舌根抬高贴在软腭上,堵住口腔,使之押韵进入鼻腔。把咬字吐字归纳为:字头“出声”字腹“引腹”一字尾“收声”是我国演唱传统,《乡愁》这首曲子属于美声歌唱,歌唱者应避免忽视发音规则,导致发音模棱两可。

 3.4情感的表达

我们在演唱过程中正确表达情感很重要。情感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多种,这里主要讲解下音乐表演和情感表达的关系。音乐表演有有声乐的同时又有表演,所以说既是听觉艺术的同时也是视觉艺术。演唱者在进行演唱表演的时候,形式必须优美、雄浑、充满精神。在表演中,他一定不能偷懒和随便。肢体语言应始终顺应情感表达的趋势。他不应该做毫无意义的身体运动。歌唱时,手势是情感表达的“无声言语”。演唱中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要做到由内而外的表现出来,演唱不同的角色要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面部表情要有“春、夏、秋、冬”之分。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能表达人们各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唱歌时,不同的眼神会反映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著名京剧大师侯喜瑞先生曾说“眼是心中苗”,歌唱者需要通过眼神和观众进行交流,用眼神的变化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眼神要能够拿捏住情感的变化,这样才能唱好歌,从而感动他人。《乡愁》中表现的是诗人非常想念妈妈。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国外学习,想念母亲的时候总是寄一封信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去世后,他常常想起母亲个那块坟墓描述了余光中对祖国的热爱。这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希望,希望X海峡两岸能够尽快实现统一,X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母亲和家乡妻子的怀念。通过我只能乘船去见家人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原因,不能经常和家人团聚。很遗憾只能通过一张小船票。最后,作者从对家庭和家乡的向往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这是情感的升华,烘托出了全中国人民想要实现的共同心愿。

 4结论

总之,“乡愁”是思想艺术作品的完美结合。它赋予人们时间序列的连续性、形象内涵的丰富性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演唱完《乡愁》这首诗歌后,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一首经过时间磨砺和捶打的一首经典永恒的曲子。整首曲子音调内容和谐统一,完整的体现了艺术歌曲的音乐美,整首曲子音乐轮回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有效地助成了诗歌内在的哀婉情韵。

 参考文献:

[1]李雪梅. 浅浅的海峡 深深的乡愁——余光中《乡愁》赏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7):50-51.

[2]马静峰. 余光中《乡愁》的音乐美[J]. 文学教育(上), 2014(04):49-49.

[3]汪星字. 演唱中把握好音色美的方法[J]. 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5(3):1-1.

[4]熊秋玲. 论演唱中不同情感声乐作品的气息控制[J]. 音乐时空, 2014(10):187-187.

[5]庄园. 乡愁的泛滥与消解——简论华文作家的三种离散心态[J]. 华文文学, 2014(05):48-56.

 致谢:

四年的本科生生涯将随着这篇毕业论文:浅析艺术歌曲《乡愁》的艺术处理 的完成而结束。为此我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来完成这篇论文。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从论文编写、修改和定稿都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选题之后,老师对论文的结构、讨论的重点和文章的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说明。论文初稿完成后,老师又多次阅读文章,几次熬夜陪着我们修改,并对很多的细致之处进行了指正。因此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修改下最终定稿。在此,对陆老师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同学们给予的鼓励和帮助。

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浅析艺术歌曲《乡愁》的艺术处理

浅析艺术歌曲《乡愁》的艺术处理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2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105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23日
Next 2023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