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流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物流服务于商流,是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跨地域、交易成本低等购物优势严重依赖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缺少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便不复存在,甚至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实在的传统购物方式。可见物流服务的体验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体验,因此提升物流服务对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
1.2.实现企业库存、运输成本最佳配置的客观需要
传统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 、在产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早已超出了实物配送的范围,更是将企业采购、制造、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彼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顾客手中,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这就意味着,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企业成了生产企业的仓库,并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成为对用户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实物供应者,是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盈利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贯穿于生产商、电子商务企业到消费者整个交易过程。由此可见,高效的物流体系,可以节省企业间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与运输成本,是实现管理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的最终解决方案,进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1.3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发展,必须在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一个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要求及服务内容不断地提高的需求,从而将商品迅速而完整地送到客户手中,完成整个电子商务交易流程。
2、制约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瓶颈问题
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模式,XX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作的重心是确保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而不重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服务水平的改善,物流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从以XX为主导的计划经济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随着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传入中国,物流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第三阶段是 1993到2001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开始得到广泛重视:第四阶段是 2001年至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资物流企业开始涌入我国,伴随而来的是许多专业的物流人才及一系列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极大的改变了我们对物流的认识,促使我国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物流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水平较低,与国际差距较大。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7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5.9亿件,同比增长60.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7.7亿元,同比增长34.6%。即便如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明确表示:目前国内电商的发展速度是200%- – 300%,而物流增速只有40%,远远跟不上电商的速度。显而易见,我国具有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但是我国物流业才刚刚兴起,尚且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相对缓慢的物流势必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制约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物流瓶颈问题
2.1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交通基础有待加强。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中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X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xxxx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物流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不尽合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也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比较发达,约占全国的50%,中西部地区分别只占34%和16%。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区域分割、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差,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2.2电子商务发展产生新的物流要求
人们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认为现代物流就是简单的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就是建立拥有先进仓储设施的产品分销中心,并简单的把这个观念移植到到了电子商务活动中,而忽视了每个消费个体的购物需求不同,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出现了个性化的特点。这使得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是面向终端的、时效性强、批量小、批次大、种类多、订单数量不确定、客户对于货物的定位要求高、货物配送涉及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
2.3物流法律不完善,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服务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执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货运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但是我国货运集装箱与他国标准不统一,导致物流成本提升,制约电子商务发展。
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中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缺少统一的标准,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不利于解决物流瓶颈。
2.4管理经验匮乏、制度环境不全
国内缺乏既懂电子商务物流快递运作又懂得其管理、具备先进管理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导致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散且杂乱,组织管理能力薄弱 ,难以做到大范围内的协调统一。更加不容乐观的是,在缺乏有管理经验的企业高层的同时,国内还缺乏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行业的有效监管。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将遇到配送问题的网络消费者置于一种投诉无门的尴尬境地,相关物流快递企业更加有恃无恐,影响电子商务发展
2.5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规模在2014年已经超过32.594亿元 ,达到了社会零售总额的14%,网购用户规模达到了3.82亿人。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进行电子商务的人数会不断增多,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物流配送是网购市场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服务质量日益提升 ,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货物爆仓、毁损、丢失等,物流成本的控制也难以保障,物流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经营内容有限,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服务,不能提供其它物流增值服务。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