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第三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以期对初中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出来的情感、个性、意志等特点,遵循其产生和发展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叫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1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活动在通常需要集体合作,很多体育项目的进行都需要集体主义的发挥,需要团队的成员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团队的成员个人情绪或者个人主义观念较重,就会直接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因此,现阶段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其首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进而更好的处理二者的关系,强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精神,从而更好的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价值。总之,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

  1.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的教育整体上理论教育比例较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是特别强,这造成了一些列的问题的产生。而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良好锻炼的实践场所和平台,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锻炼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养成实践求知的习惯,让学生不仅在理论上积累丰富,而且能成为行动上的巨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正好可以引导体育教学的实践方向,指引在动手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中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实用性合格人才。

  1.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阶段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学校和家长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也引发了生活中的一些悲剧,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改善整个教育体制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学生经常要对一个动作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有效果,这种教学锻炼了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韧性和耐力。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去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体育实践教育脱离了教室,通常都是在比较宽阔的场地进行,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转变一些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进而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通,促进学生转变浮躁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知识的呆板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惰性,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4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具有高竞争性和搞对抗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抗性训练非常常见,如果一个学生的竞争心态出现偏差,求胜心切且比较注重比赛结果,那么常常会出现恶性竞争甚至一些不必要的肢体冲突,给课堂秩序造成了混乱,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对改善和优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正视比赛的结果,努力让学生树立一种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的理念,进而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的意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不骄不躁、顽强勇敢以及尊重体育的意识,让学生树立友谊第一的竞争理念,实现学生传统竞争意识的转变。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途径

  2.1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的体育教材一般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板块。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积极把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和祖国经济建设结合其起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讲授中国体育事业的历史,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探索兴趣和热爱体育的情感。体育实践教学方面,由于其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故而教师应对每项体育运动的内涵进行讲解,探索每项体育运动流行的因素,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教师可以把长跑解释为增强抗压能力的运动,把接力解释成集体主义精神的运动,把体操运动解释成提升学生顽强、果断精神的运动,同时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把球类运动解释成团结协作的运动,把韵律操解释成学生陶冶情操,养成文明行为和提高审美能力的运动。

  2.2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堂客教育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比较适合对学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把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和课堂纪律和体育课程特点结合起来。如教师可以规定上课时师生必须问好,以促进学生的纪律性和培养学生对文明行为的敏感性,同时教师要严格考勤制度,使学生能够养成规律上课的习惯,避免思想上的懒散,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这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体育锻炼中伤害的发生。

  2.3结合体育课考核进行德育教育

  考试涉及到学生的课程成绩和考评,教师可以在体育课考核中加入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公平竞争佳偶,反对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如在短跑考试上,教师可以要求严格遵守起跑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必须在听到枪响后才能起跑,禁止猜口令和提前抢跑这些违背体育道德现象的发生,进而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道德观念和品质。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后,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表扬不仅依据成绩,还要依据考核过程中遵循桂策的程度和其它道德品质,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在技术上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养成正确对待失败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豁达开朗的心理素质。

  3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3.1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模式引导学习形成德育品质的过程。在初中生眼里教师对其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所以表率示范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和学生接触很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示范作用,作一名体育教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给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榜样力量,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以规范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动作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2爱心感化法

  教育除了教学,还有培育的意思,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关心爱护,是较为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处于心理矛盾和叛逆期,他逐渐开始了独立思考,但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又不能很好解决生活中的矛盾,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关爱,教师细微的关心都会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鼓舞。爱护学生,是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

  3.3把握时机法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其它学科不同,主要在体育实践课程中对学生灌输正确的行为方式,每个学生各具特点,在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特点都会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特定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从学生的态度、语言、行为中发现各种思想活动和情绪,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系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及时纠正的目的。如在夏天上课时,很多女生为了防止皮肤被晒黑,经常趁教师不注意跑到树荫下面,针对学生中的类似现象,教师可以对相关体育活动的作用进行讲解,有针对行的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这些学生转变思想,经常能够收到比其它方法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吴增强,沈之菲主编.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朱应飞.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1(25)
  [4]朱永胜.试论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5]姜振超.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02)
  [6]邢树强.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作用的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5(03)
  [7]刘卫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之渗透[J].考试周刊.2008(31)
  [8]刘斌.浅谈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9]朱险峰.试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01)
  [10]缪亮云.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素质教育的研究[J].吉林教育.2009(10)
  [11]李泰武.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4]丁利荣.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12]姜振超.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15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7月16日
Next 2021年7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