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目的
随时社会的进步,人民越来越加强对自身素质的训练,不仅追求物质上的进步,更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进步,现在越来月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健康,在乎自己的体重和外观,都希望通过运动能够维持自己喜欢的身材,现对池州市体育馆使用现状进行研究,看看池州市市民更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体育馆的规模有多大,市民运动的男女性别比例进行调查,市民运动的时间进行调查等等,通过多方面的研究调查对池州市体育馆出现的问题,汇总之后指出个人意见,希望可以为相关组织提供合理的借鉴,帮助池州市大型体育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1.2研究意义
体育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当前社会得到大众的重视。其是全新的生活模式,也是重要的教育模式与生产模式,其作为艺术形式也表现出相应的社会功能;在促进消费、加快经济发展等部分的经济功能和锻炼身体的现实功能更加突出。
体育场馆是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基础。其表现出社会文明与发展成就,展现城市的发展成果,不仅是专业体育运动员彰显个人运动才能的平台,此外还是各界人士锻炼身体,娱乐玩耍的活动平台,也是众多群众集会、文化沟通和经贸展览的重要场地。所以,体育场馆创建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城市的发展状况。
1.3研究现状
对比中外公共体育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创建和管制)和相关经验(来源于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并且致力于拓展我国公共体育馆,这有利于我们发现劣势、发扬优势,从而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例如学者黄继珍,通过对中日体育场地、设备现况的研究和分析,在《中国体育科技》文献里提出了循序渐进思想,即不管是在体育场地的拓展上,还是在设备的创建上,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贯彻落实上面临很多问题,其中缺乏设备以及体育场地的严峻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是
雷厉认为,体育馆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创建、管理、运用三大阶段,在对国内外体育馆制度条例的基础条件之上,提出了相关观点,即在创建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策略,需要提高体育创建资金,扩展资金渠道,以此来加强对场馆的管理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池州市大型体育馆市民的使用现状,以每个大型体育馆的市民为研究主体,对池州市市民使用体育馆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汇总。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基于本文分析内容,查找管理学、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学、
体育市场营销等众多有关书籍与文献数据,且利用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系列库等信息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充足数据和内容,主要查找国内外与体育场馆运作管理相关的论文,且对筹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研究与使用。
2.2.2逻辑分析法
使用演绎和归纳的方式,汇总出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现实运作时期出现的问题和其原因,且将其当做基础指出合理意见。
2.2.3问卷调查法
确定具体的调查问卷,利用在池州市区下发四百份问卷,对最终结果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回收问卷500份,无效问卷20份,回收率96%。)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池州市体育馆的分布、发展规模调查分析
据池州市体育局研究数据,从体育场馆数目进行分析,一直到2016年底,本地区总共创建多种体育场馆2700多个,总面积432万平方米,地区人均占有场地面积大概是0.72平方米。从场馆具体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是露天形式,大概占据总面积75%。类型相对全面,通常是田径、球类、游泳等场馆。大部分场馆是专项管理,主要归属于体育组织、学校、公司、军队等部门。此处,以学校负责的场馆最多,大概占据总面积的50%。从近年来体育场馆发展历史来看,以营利为主的场馆发展较为迅猛,比如网球场馆、保龄球场馆等,而池州市当前营利为主的场馆不足8%,尽管数量少,但是得益于完善的功能,但在居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池州市体育馆锻炼者年龄阶段、性别结构分析
利用问卷研究可知,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渠道的男性人数是260人,大概占据总数的54.1%,女性则是220人,所占比值是45.9%,根据性别进行分析,参加此路径锻炼的男性人数更多,男性占比高出8.2%。
详情参考下图3-1所示:

本文问卷把锻炼人数的年龄划分成不同时期,10-19岁的青少年、20-30岁年轻人、31-59岁中年人、60-70岁老年人,由于低于10岁幼儿和超过71岁老年人缺少独自使用器械的能力,且隐藏相应的风险,因此并未被计算。本次统计结论便于对具体使用人群进行分类,科学且有计划的开展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与创建活动。不同年龄时期的人数主要是:86、55、238、101人,如3-1:
3.3池州市体育馆项目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池州市体育馆市民体育锻炼运动项目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池州市体育馆的建设及使用情况。表3-2是池州市体育馆各个运动项目的选择结果研究:
根据图我们就能知道,在所调查的本地体育馆中,大概40%人选择篮球,占比较高,然而有的人选择了篮球活动,在沟通的时候,其表示是因为电视竞赛、小组篮球赛等因素才会选择此活动。足球、网球中选择人数比例基本持平,维持在10%左右,有20%的人选择了羽毛球,比例也相对明显,7%人选择体育舞蹈,8%选择在游泳项目上,选择在其他运动的人数占比不高。其表示篮球、排球等场地可以被高效使用,其他活动场地使用率较低。

3.4池州市体育馆开放时间的调查
根据池州市体育馆的自身特点,池州市体育馆开放运营的业务大致有:有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体育舞蹈、游泳等等。项目种类繁多,适合池州市市民各种年龄阶段的市民,并且根据池州市市民的活动时间和喜好,池州市体育馆经营的时间大致为:体育馆多为定期对外公开开放,只有在提前安排时场地不正式开放,本地区体育馆开放时间大部分是双休日、假期与寒暑假,具体时间大概是覆盖每天的各个阶段,详情参考下表。
根据上表我们就能知道,本地区体育馆经营类型较多,具体时间也比较符合池州市市民的活动时间,但是时间上过于集中化和偏短,应该将时间上的安排根据池州市市民有所调整和延长,满足市民对于运动的喜爱。
3.5池州市体育馆各时间段使用人数调查
各个职业因自身工作时间有所差异,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存在差异,此部分调查便于我们掌握各类职业群体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具体时间段,便于科学建设与维修全民健身路径,详细信息参考表3-4:
根据图中我们就能知道,晚上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是213人,所占比值是44.3%;下午人数是175人,所占比值是36.4%;中午人数是61人,所占比值是12.7%;上午人数是31人,所占比值是6.6%;大部分人员喜欢在晚上,晚饭以后进行体育锻炼,下午锻炼人员较多,也许和自身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良好
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不仅具有良好的资源配置,还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即
市(县)中心,这具备国际性体育赛事进行的基础条件。无论是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还是在开发体育市场方面,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都符合要求。
4.1.2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特点
为了使场馆的经营项目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采取多种经营方式进行经营是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它拥有多元化的经营项目、以及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来源于场馆设施标准的提高),此外,还有无形资产开发的市场化(来源于场馆的冠名权与各个企业签约)这有利于该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
4.1.3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受限
在经营非本体项目方面,池州市大型体育场馆在很大程度上受限,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经营自主权;第二,缺乏对经营手段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不仅缺乏对产品观赏性以及娱乐性的创新,也缺乏参与性的创新;第三,具有较低水平的经营服务质量,市民在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无法满足。
4.2建议
4.2.1进一步发扬池州本土特色
对于池州市的大型体育场馆,需要在结合本土特色的基础条件上进行发展,且要考虑到池州市内外部环境的相关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建立其独具特色的池州体育产业。作为池州市XX而言,要想发展经济实现体育市场的成功转型,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从近年来池州市人才引进政策来看,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大批优质的管理人才和体育人才。
4.2.2进一步培育体育产业市场
培育体育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才能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传统体育模式下主要存在难以满足观众需求以及无法促进体育消费的问题。为此,推动经济转型,促进体育消费成为池州市未来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要求。发展体育事业可以依托政策支持,同时还应大力吸引社会投资,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服务、创新体育产品,推动体育设施建设。作为XX部门而言,应积极鼓励对外开放,为社会资本投资池州体育产业提供一片沃土,发展体育事业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对发展体育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池州市应抓住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资金的注入,池州市体育产业必将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4.2.3进一步加强无形资产保护
做好资产保护工作,合作、广告以及冠名等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体育场馆日后
经营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发展体育事业必须做好对无形资产的保
护。在此基础撒花姑娘对体育赛事、体育组织以及体育活动等无形资产的开发,
最终使其充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体育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
展,树立体育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致谢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这四年里,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以及朋友的帮助。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要向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说声谢谢你。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无论是论文的选题构思还是撰写修改以及最终的定稿,xx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使我的毕业论文如期顺利的完成。xx老师对论文指导的认真负责精神使我敬佩,值得我终身学习。同时感谢所有的答辩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您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
[1]王伟.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馆现状分析[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6.
[2]鲁超峰.高校体育馆建筑功能多样化设计策略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3]李丽华.寒地体育馆季节性应变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4]肖钧.广州大学城体育馆使用后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李欣.体育馆低碳化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6]邱峰.高校体育馆使用后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秦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8]林放.上海市高校体育馆功能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