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

 摘 要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唐宋八大家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本论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同类比较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进行研究。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达出自然美和人文美,对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培养深厚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及背景、艺术特色进行基本分析,通过阐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散文自身特色使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

第三部分根据调查问卷阐述当前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教学建议,即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背景性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

  绪论

  (一)选题依据

教育部提出最新通知,2019年全国中小学文言文比例大幅增加,2019年秋季新学期全国小学、初中全年级统一使用“部编版”新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结束。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从三个方面对“文言文”提出了要求——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利用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在7-9年级学段目标中又提出借助工具书理解古代散文大致意思;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体验、感受和理解,重点了解学生能否自己看懂注释和书本。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是古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散文史上又有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崇高地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多是作者将浓郁感情寓于作品中,作品的抒情性和艺术性突出,能够引起学生诵读兴趣。另外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上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大都抑扬起伏,符合规矩章法但又不受其束缚,这些文章对学生学习写作也有许多启发、借鉴意义。

从教材的角度看,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书于2012年开始编写,2017年起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方小学一年级与初中一年级使用该教材,2018年小学初中一、二年级使用,到2019年全国小学初中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版教材。部编版教材相较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编排、设计理念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目前对它的研究还较少。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初中语文以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较为陌生,教学和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从选文的角度看,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阅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大有裨益。但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对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深入研究把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一线教师、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正确把握、深入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同类比较研究法、调查法等。

文献资料分析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论文在确定题目后,便开始查阅文献,包括关于唐宋八大家散文研究的一些书籍、期刊,关于语文教学与课程论的相关书籍、教材、硕士论文,还有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等等。通过这些文献的分析、搜集,在总结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反思探索,以期提出自己有意义的观点。

调查法即笔者邀请15位初中语文教师、43名初中生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同类比较研究法主要在本文涉及到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进行比较的地方用到以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变化,使研究更加充分具体。

(三)研究综述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使用,“一纲多本”的时代宣告结束。相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在篇目和编排的顺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文章中,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大多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根据网上搜索发现,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散文的研究并不多,具体到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关健词“初中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显示0篇;“初中教材唐宋散文”2篇;“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散文”84篇。

陈晓琳《文道之辨 始于童蒙——试析文道观念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编排的影响》(《考试周刊》2019年A3期)中,从唐宋古文关系出发,提出“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相较原有的几个版本更注重“道”的传递。语文课堂应让学生情通古人,理解文章承载的“文道之辨”。[]

闽南师范大学刘娜《三版初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选编比较研究》(2016,学位论文)通过分析比较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选文、助读和练习系统提出选编意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莫丽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散文选编研究》(2017,学位论文)以2001年出版的人教版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为例,结合课程标文要求,通过分析研究内容编排,探究其古代散文编排的合理性、科学性。[]

伊犁师范大学张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研究》(2019,学位论文)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

综上所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中涉及到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并不多见,长远来看不利于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其内涵的把握。

因此,本论文借鉴先前的一些研究,选择教育部编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分析和研究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领悟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独特魅力;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了解教师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提供帮助——在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一、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概况

  (一)唐宋八大家概述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八位散文家。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等八位作家文章编选在一起为《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编写的《文编》中也选录了这八位作家的作品。明朝中期,古文家茅坤继承了这两人的说法,整理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随着此书的流传,“唐宋八大家”的称号也流传开来。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古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代表着古代散文最高成就。这八位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在诗词、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们文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内容之深刻、观点之精辟,可以说达到了当时社会前列。

韩愈被称为“唐宋八家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推动了唐代散文发展。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合称“三苏”。曾巩、王安石、苏轼都曾拜欧阳修为师,因此唐宋八大家也可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唐宋八大家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韩愈《马说》、柳宗元《小石潭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醉翁亭记》、《卖油翁》。吕祖谦曾在《古文关键总论·论看文字法》中指出:“学文须看韩、柳、欧、苏。”[]韩、柳、欧、苏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他们是唐宋八大家的佼佼者,古时也被称为“文章四大家”,部编版语文教材也主要选择韩、柳、欧、苏的散文。

南宋王十朋在《读苏文》中谈及唐宋文章优劣时就有“唐之韩、柳,宋之欧、苏”、“四子并驾而争驰”的言谈,并且指出“不学文则已,学文而不韩、柳、欧、苏是观、诵读虽博,著述虽多,未有不陋者也。”[]由此可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在唐宋八大家中显赫的地位,以及后世文人对他们的青睐。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提到:“韩、柳、欧、苏,韩柳文多相似……韩如美玉,柳如精金……欧似韩,苏似柳。”[2]这四位作家的风格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韩愈文章雄奇,语言精尽,笔力遒劲;柳宗元文章雄深雅健,精奇峻洁;欧阳修之文平易流畅,含蓄婉约,感人至深;苏轼之文汪洋恣肆,清新自然。

 (二)选文的概述

1.数量及分布

六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有30篇,其中唐宋八大家散文5篇,即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的《卖油翁》、《醉翁亭记》,约占古代散文总数的16.6%。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在七年级下册三单元写小人物的部分选入了欧阳修的《卖油翁》,删去了《口技》。另外四篇是两版教材中共有的,但是编排位置稍有不同。

表1-1.两版教材共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编排对照表

篇目名称 部编版 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 八上三单元 八上六单元
《小石潭记》 八下三单元 八下六单元
《马说》 八下六单元 八下五单元
《醉翁亭记》 九上三单元 八下六单元

由此可以看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的选择与分布体现了部编版语文教材“由易到难”特点。如七年级的《卖油翁》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字、词的理解都较容易。八年级所选的散文情感方面就较为复杂,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水平动有所增强,可以对古文深入理解和分析。《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都是作者将心中的情感寄寓自然景物之中;《马说》借千里马不能遇伯乐,来比喻贤臣难遇明主,并且文章逻辑性强。九年级倾向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家国情怀融入作品中有利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在同一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教育功能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在唐宋八大家散文的选择上,也是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熏陶,遵循我国传统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例如《卖油翁》向学生揭示了“熟能生巧”、“功多艺熟”的道理。XXX总XX也说“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卖油翁》的学习有利让学生认识到勤学苦练、勤奋刻苦的重要性,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优秀的古代散文还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如《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对月夜景色进行美妙的描绘,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表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小石潭记》将小石潭景象刻画得形象逼真,作者纵情山水以泄幽郁。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丰富、深刻、积极的人文精神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醉翁亭记》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融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古人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对文本分析、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政治抱负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各个方面。

(2)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古文,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同时,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有质量的进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像《小石潭记》可以说是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佳作,全文虽不到二百字,但是写景状物生动传神。

鉴赏古文,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评价,能够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如《记承天寺夜游》用十六个字,动静结合创造出月光澄静的境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作品的鉴赏,提高自身修养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

分析古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学习古代散文,能使学生具备自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如学习《卖油翁》,不仅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还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比告诉我们内敛低调的处事原则,符合中国传统中提倡的谦虚礼让的道德修养。

二、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分析

  (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选文的地位、作用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这一单元主题是“自然山水”,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反复诵读,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要求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作的一篇小品文,全文仅80余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营造了清凉皎洁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却极富表现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

2.作者及创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期,在凤翔、徐州、湖州、杭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副练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晚年又因新党执政被贬,宋徽宗时期获得大赦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宋高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几乎是一位全才,其中在古文方面,“苏文”“韩文”号称“韩海苏潮”。(俞樾《茶香室丛钞》)苏轼散文主张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他为文强调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文以致用,可见对散文实用特性的重视;另外他还多次说到“文章如精金美玉”(《答谢民师书》),又可见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审美特征上。[]他的议论文常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记叙文又另辟蹊径,姿态横生;小品文篇幅精炼,自然率真。总之,苏轼的散文“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生动变化,自然真率之美。苏轼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策,岂复有坡公哉!”(袁宏道《苏长公合作》引)苏轼“小文小说”随意自然的特点更为突出,尤其是《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作这篇文章时贬黄州已有四年。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遭御史何正臣等人弹劾被捕入狱。同年十二月,获释出狱至黄州任团练副使,“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作者近乎流放,但仍有进取之心,这篇短文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的一个生活片断。

3.文本分析

苏轼评论自己的文学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文说》)他追求文章自然真率之美,也做到了“文理自如,姿态横生”,明代金圣叹评他的散文说“文态如天际白云,飘然从风,自成舒卷。”(《上梅直讲书》眉批见《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一四)[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80余字,“自然天成”的特点尤为突出。作者先依次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原因以及同行者。“月色入户”吸引作者“欣然前行”,是怎样的月色如此有魅力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横行,盖竹柏影也。”这满院的月光不仅深深吸引着作者而且还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相互交错的各种水草。作者仅用18个字来写景,庭下积水、水中藻荇,全是为了写竹柏的影子,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使文字波澜起伏,富有节奏。那竹柏为何能投影于庭院,作者却不施一笔,可谓用墨高明、精妙。清冷明洁的月色用“积水空明”来比拟,月色下松树、柏树的影子又用“藻荇横行”来映衬,全句中无一“月”字,但是喻意自明,处处见“月”。行文自此,人、事、景皆有所交代,该“止于不可不止”了。作者借景生情,自比“闲人”。任官黄州,形似流放,官场的失意、苦闷似乎能在皎洁的月色中消散,孤寂落寞痛苦的内心也好像在大自然中得以寄托,痛苦中又得到了一些安慰。

全文寥寥数十字,像一篇生活日记,先叙“夜游”,后写“所见”,再抒“所感”,叙事简洁,写景如画,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二)柳宗元《小石潭记》

1.选文的地位、作用

柳宗元《小石潭记》位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所选的古诗文有记事,有记游,有状物,有抒情,都是历来被传诵的名篇。学习阅读这些古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情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文过程中,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虽然不到二百字,但是写景状物生动传神。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小石潭的不同的景物,渲染出幽怆、凄凉的气氛,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作者及创作背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顺宗即位,擢礼部员外部,积极推动永贞革新。永贞元年八月,革新失败,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正月,奉召至京师,次年,改贬为柳州刺史,卒于任所。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认为古文的功用是“发其积郁”。王安石曾说“独子厚明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也。”(《上人书》)[]柳宗元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唐代乃至整个古代古文史上少有的古文家之一。他的议论文立意新警,论证严密;记叙文突破不为普通人立传的传统,为小人物作传,如《种树郭橐驼传》;寓言往往巧用比喻,发人深思;山水游记可以说是其散文的精品,往往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总之柳宗元散文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凄幽、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官永州,“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当时内心的写照。政治上不得意的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心中愤懑之情,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具体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凄苦之情。所幸,山水待他不薄,山涧、潭水、小丘、石渠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在这期间他写下的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成为后世写山水游记的楷模。

3.文本分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的精品,有着独特的风格,语言精炼而刻画深刻。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突出的特点是景物描写形象逼真。描写景物可以说“形容尽致”、“穷形尽相”,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两句话,仅仅二十几个字就将潭底怪石交错,岸边树枝萦绕的不凡景象形象简洁的表现出来。历来为人称道的也是最精采的部分就是第二段描写游鱼和潭水的部分。作者并未直接写潭水的清澈,而是通过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来映衬潭水的清澈透明。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游鱼,鱼儿或呆呆不动,或忽然远游,又或来往游窜,好似一幅游鱼嬉戏图。再看他对小溪的描写,用两个比喻“斗折蛇形”“其岸势犬牙差互”,向西南望去,小溪蜿蜒曲折,像蛇游动一样,小溪两岸岩石参差不齐,像犬牙相互交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从潭上望小溪的景象,使人身临其境。

正如柳宗元自己所说,“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他用自己的审美感受,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和印象,景随情迁。“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突出“静”字,使环境中的“静”深入内心,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作者这是借山水来舒泄自己的幽郁。这种原生态的悄怆景象,或许让人倍感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作者的感情从“乐”到“凄”,很快便感到“凄神寒骨”,认为“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一小小题,至于穷形尽相,物无遁情,体物直到精微地步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小石潭记》保持了柳宗元作山水游记一贯的行文风格,摹写细致,生动传神,正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文并茂的佳作。

 (三)韩愈《马说》

1.选文的地位、作用

韩愈《马说》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的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理想的期望,对生民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充满情趣、理趣,表现了古代文人的哲思与情怀。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同时领悟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

《马说》这篇文章托物寓意,表面写马实则写人。用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臣难遇明主,表达自己愤懑不平之意,同时希望统治者能识人才、重人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篇课文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能力,理解文人用文字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2.作者及创作背景

韩愈(769-824),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贞元八年登进士第,十九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上疏时政弊事被贬官,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职,长庆四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主张写古文为主的散文,提出“气盛言宜”、“不平则鸣”的文学理论,这是他在古文发展中做出的一大贡献。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艺术特色鲜明的古文,培养了一大批古文写作者。

《马说》是韩愈《杂说》的第四篇,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其间,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提拔重用,但是“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而自己因有“有忧天下之心”所以没有现在退隐。后来相继依附在节度使董晋、张建封幕下,朝中奸臣当道,政治黑暗。韩愈空有一身才能却得不到重视,所以郁郁不乐,就有了“伯乐不常有”之叹。

与《马说》同期还有《龙说》(《杂说一》),阐明贤臣需要圣君任用,圣君亦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说是《马说》的姊妹篇。

3.文本分析

谈到韩愈的散文,多会想到“以诗为文”,所谓“以诗为文”是指他时常将诗情、诗味、诗境化入古文。用的较多的有诗歌比兴言志,唱叹以抒情,寄意于言外等表现手法。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整篇用托寓意的手法,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臣难遇名主,寄寓统治者能识别重用人才的希望。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开篇点名主题,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具体描绘了千里马未遇伯乐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透漏着惋惜。作者又着力刻画了千里马与喂马者的矛盾,“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纵使千里马想要施展才能,可没有人提供必要的条件,“食不饱,力不足”也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好的才能和素质都不能表现出来,甚至连普通的马都比不上,就不免会受到极度的责难和惩罚,“策之不以其道”,不能正确的激励与鞭策,待遇更加糟糕,“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也不能满足千里马的需求。作者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喂马之人进行深入刻画,让食马者对着千里马发出“天下无马”的感慨,“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点题并且作结。把“无马”和“不识马”这一矛盾形成一个高潮,表面看是说“食马者”不懂马语、识不得千里马,实则蕴涵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真是绝妙的讽刺!

伯乐这一典故多次被韩愈引用(《为人求荐书》《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他命运之坎坷。[]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到“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他认为作家在不得志时,就会用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1]《马说》就是形象生动地表现有才能的人受到不公的待遇会处于不幸的环境,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悲愤与不平。

(四)欧阳修《醉翁亭记》

1.选文地位、作用

欧阳修《醉翁亭记》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抱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除了要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之外还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山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喜情怀。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第二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且自得其乐,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记游文字之中。文章如诗如画,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

2.作者及创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初任西京留守推动官,后任馆阁校勘,因范仲淹遭贬他指责高若讷见风转舵,进而贬为夷陵县令,后又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并取得重大的胜利,是北宋中朝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他主张“文道并重”,称“我所谓文,必与道具”(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文体备众”,“各极其工”被称作“文章百世之师”(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在古文创作方面开创了宋代古文创作的新格局。

《醉翁亭记》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时任滁州太守。欧阳修一向支持范仲淹等人参与推行的革新运动,反对保守派吕夷简之流,庆历五年八月又因外甥女张氏犯罪一事牵连罪名,贬官到滁州,欧阳修在当地发展生产,简政放权,使人民生活安定,年丰物阜,加之滁州还有令人陶醉的山水,所以欧阳修感觉甚是欣慰。但是当时,北宋整体政治黑暗,奸臣当权,贤臣受冤,看着国家积弊不能消除,衰之景象日益增长,又使他感到沉重痛苦,因此《醉翁亭记》欢喜之中又带有悲伤,乐中又透着忧苦。

3.文本分析

《醉翁亭记》被人称为“欧阳绝作”(《唐宋文醇》卷二六)。这篇散文诗情画意,情韵绵延,茅坤称它为“文中之画”,并说“昔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倏然长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也。”(《文钞》卷四九)。[]

《醉翁亭记》通篇着力表现“醉翁”的心态,突出一个“乐”,并且是醉中之乐。作者从“亭”着笔,如同一位向导,引领读者一步一步走向醉翁亭。沿着山路走六七里,穿过小溪,见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又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向读者介绍亭子名字的由来,以此引出醉翁其人,更进一步推出文章的主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作者又承“山水之乐”在第二段展开,描绘醉翁亭朝暮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作者醉心于优美的大自然而“乐亦无穷”,“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人人皆可纵情于山水,山水秀美,百姓安居,这亦是“醉翁”乐的根本所在。夕阳西下,宴会结束,太守于宾客也兴尽而归,“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作者由此发出议论,由鸟及宾客,由宾客再到太守,层层推进,揭示了太守之乐非同寻常——乐“山水之乐”,更乐“滁人之乐”。

这篇文章感情充沛,叙事、写景、议论相结合,紧扣“乐”字,不仅在行文中渗透着“乐”而且还突出“乐”,洋溢着作者内心愉悦,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朱子语类大全》中记载“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处说‘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可见文章语言之凝练。另外,《醉翁亭记》全文二十一个“也”字也使文章情韵绵邈,韵味十足,多为人称道。

“欧阳公文记成,远近争传”,这篇文章一出,盛传不衰,滁人恐怕失去,庆历八年请人将此文刻在石碑上,由此可见本文感人的艺术魅力。

(五)欧阳修《卖油翁》

1.选文的地位、作用

《卖油翁》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课文。该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通过这些小人物,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本单元要求学生熟读精思,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等方面把握文章的重点,从首尾以及文中特别之处感受文章的意蕴。

《卖油翁》是欧阳修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述的一则寓言,通过陈尧咨的一则轶事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记事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并兼具形象、哲理性与现实性,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文语感的很好的蓝本。

2.创作背景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晚年写的笔记小说《归田录》。

陈尧咨又叫陈康肃公,是北宋的一名大臣,此人恃才傲物,性情刚戾,《宋史》记载“尧咨性刚戾”“用刑惨急”,他为官期间也做过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发现长安饮水困难,便疏通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用水的问题。另外,《宋史》中还记载“尝以钱为的,一发贯中”,说明他知兵善射,他本人也常以此自豪。本文就是展现善射的陈尧咨恃才傲物、暴躁骄矜的个性的一个故事。

3.文本分析

《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文章讲述卖油翁通过娴熟的酌油技术使骄傲自大的陈尧咨折服,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寓意深刻。

文章开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善射”,并通过“当世无双”“自矜”来表现他技艺的高超和性格的狂傲。描述卖油翁看他射箭的动作、神态,“释担而立,久不去”、“睨之”、“微颔”这些描写栩栩如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传神地描写,一方面表现了陈尧咨射箭技术的高超,另一方面又写出卖油翁的不以为然,为下文故事发展埋下伏笔。陈尧咨接连两问,其盛气凌人之感油然而生,而卖油翁仅仅回答“无他,但手熟尔”,从容淡定,这更是激怒了骄傲自大的陈尧咨,“尔安敢轻吾射”,进一步表现了他的狂妄自大。卖油翁仍然是自信坦然,回答道“以我酌油知之”,并开始展示他的倒油绝活——油穿过铜钱的孔未沾湿铜钱,如此娴熟的技术,卖油翁只说“惟手熟尔”。这一句话一是讽刺了陈尧咨的骄傲自负,二是点明了这个故事要揭示的主旨,突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篇末,“康肃笑而谴之”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变化,故事以此结束。

《卖油翁》中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个形象对比鲜明,一位技艺高超却骄矜暴躁,另一位则身手不凡且气定神闲,两者展开了一场悄无声息的“较量”,而卖油翁不动声色地走向“胜利”。陈尧咨恃物自傲反衬卖油翁谦虚朴实,陈尧咨咄咄逼人反衬卖油翁的从容不迫。这篇文章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活泼,主题突出,发人深思。

 三、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现状及其建议

  (一)教学现状

笔者在网上对初中生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人数共58人(教师15人,学生43人)。

1.重、难的调查

问题:你认为在教授(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时重(难)点是什么?

结果:

论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

图3-1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重点

论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

图3-2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难点

朗读可以很好地检验一个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前面所论的几篇文章除《卖油翁》都是要求背诵的文章,因此教师、学生都将古文的朗读背诵视为重中之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也很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发展,古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积累文言知识对读懂、学好古文都很有必要;从5篇选文的分布位置来看,学生在学习这几篇古文前已有了一定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文言知识方面仅有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是难点。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大多数教师可以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另外思想情感又往往较为抽象,所以大多数学生、教师都认为这是教学(学习)的难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效率,约有有一半的教师和学生没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未把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学习当作教学(学习)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的时候灵活地应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教师教学状况

(1)教师对选文的认识

问题:您觉得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难吗?

结果:选择“难”的有4人,选择“一般”的有8人,选择“不难”的有3人。

调查对象中既有年轻教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大部分教师认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处于“一般”的水平。综合来看,5篇选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布在七到九年级的教材中,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而言,难度均处于适中的水平。不过也有4位教师认为选文“难”,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这4位教师教龄均在3年以下,笔者认为,这4位教师可能对文言文教学缺乏经验,因此觉得难。

(2)教学过程

表3-1教师版调查问卷及其结果(教学过程)

问题 选项 结果
您平时如何备课?(单选题) 自己独立备课,不需要任何参考书 7%
把网上的几篇教案拼凑在一起 13%
借助教学参考书进行备课 53%
大量阅读资料,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课堂的内容 27%
在古代散文课上学生参与课堂或者中的机会多吗?(单选题) 很多 14%
一般 53%
很少 33%
您是如何进行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的?(单选题) 大部分都是我讲 33%
基本上都是学生讲 0
以我讲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47%
以学生讲为主,我引导为辅 20%
您在唐宋八大家散文讲解中是否会加入写作教学的内容?(单选题) 13%
视情况而定 80%
不会 7%
您会主动找一些唐宋八大家散文让学生阅读吗?(单选题) 60%
不会 40%
您认为教授唐宋八大家散文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多选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困难 100%
教学方法多,选择困难 67%
教学内容多,学生记忆困难 47%
教学对象基础差,管理困难 33%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半的教师在备课时会借助教参,极少数教师能够自己独立备课,不需要参考书。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备好学生、备好课标、备好教材。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调查可以看,在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讲,学生多处于半被动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课标中提倡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提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大部分教师会根据情况在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教学中加入写作教学的内容。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多文质兼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一半以上的教师会主动找一些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让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相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知识的培养、积累,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教学中,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往往在语文知识方面下功夫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较为忽视,这也是为什么15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问题上全部选择“工具性和人文关系处理困难”。

3.学生学习学习状况

(1)学生的学习

表3-2学生版调查问卷及其结果(学生的学习)

问题 选项 结果
你是否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单选题) 非常了解 13.9%
有一些了解 79.0%
完全不了解 6.7%
你通常怎样学习古代散文?(单选题) 提前自主预习 69.7%
老师上课讲,平时根本不看 18.6%
其他 11.6%
你认为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对你有什么用?(多选题) 学会审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9.5%
了解部分历史文化知识 76.7%
学会写景的手法 69.7%
学会写作时语言凝练,情景交融 58.1%
学会借景抒情议论 30.2%
学会善用修辞手法 21.0%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极少数学生完全不了解,由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七年级下册的《卖油翁》,笔者推测,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可能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学生文言文时能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能够提前的预习课文,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到,还有部分学生依赖教师上课讲授,平时不会主动学习。部编版所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除《卖油翁》外,其余四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需要联系作者遭遇、历史背景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历史背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学生的兴趣

表3-3学生版调查问卷及其结果(学生的兴趣)

问题 选项 结果
你对教材中的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否感兴趣?(单选题) 非常感兴趣 18.6%
有时感兴趣 62.8%
毫无兴趣 18.6%
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给你留下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单选题) 非常有意思,吸引人 30.2%
枯燥无味,晦涩难懂 51.1%
没有什么感觉 21.0%
课外文言文阅读时,你会选择唐宋八大家散文吗?(单选题) 完全会 18.6%
老师要求下会 69.8%
完全不会 11.6%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的兴趣不太稳定,大部分学生对唐宋八大家散文“有时感兴趣”,觉得唐宋八大家散文“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笔者推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实词、虚词的含义弄不明白,尚未掌握古汉语的句式;另一方面,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较为陌生,如果不查阅相关资料,没有别人的指导,可能读懂文章也不能够理解其深层的含义,所以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方面,大部分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会选择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课标中提倡综合学习、跨越学科界限学习,像是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联系相应的历史、政治知识,多了解文章的背景,以深刻理解文章,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的期待

通过询问学生期望教师怎样讲解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时,学生的回答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介绍作者,翻译全文,讲解重点字、词、句,了解作者的情感;

B.教师能够多结合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C.期望教师多进行合作探究,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课堂参与感;

D.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有许多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按照文言文学习的“套路”——作者、字、词、句、情的顺序程式化的学习,往往带有功利性。不过,通过调查也欣喜地发现,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思维不断开拓,具有课堂参与意识、合作探究意识、跨学科学习意识和放飞想象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建议

根据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宋八大家散文的选文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不仅是教师执教的凭借,也是教师增长基础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研读教材并不是使教材神圣化、权威化,而是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对教学任务的要求,还要在讲授的课文中体现出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讲授《卖油翁》时,可以设计“你如何看待卖油翁”这样一个思考环节,让学生对卖油翁这一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学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使用教材,但是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大胆的超越教材,自主理解甚至是批判教材。教师可以在根据课程标准,在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调整教学顺序,精简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丰富背景性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唐宋八大家散文多涉及朝代背景,作家作者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教师对这些知识的介绍是停留在表面的,学生由于对相应的知识缺乏了解,往往很难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像《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学生对课本上的文言知识、艺术技巧已经有所掌握,而且大多数教师在谈到文章背景时会说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是什么是“乌台诗案”,它是什么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学生往往是知之甚少。倘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能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简介的描述或交代,稍微多一些拓展,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旷达”,而且还能了解一些相应的文化背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作为语文教师更应不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学习历史、哲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学记》)[1]虽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不顾其安”的现象有所好转。但是,在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教学中,仍然可以看到,教师不太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意识,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例如《马说》这篇文章,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疏通文章大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再如《醉翁亭记》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讨醉翁“乐”在何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善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记》)[1]学生的资质不同,自然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结语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古代散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出现显示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它的繁荣彰显了古人文学观念的革新,其知识性、审美性、文学性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珍贵的宝藏。唐宋八大家散文教学目的,应该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感悟作者的情感、哲思;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表达的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唐宋八大家散文逐渐受到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和重视,如何找到高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情趣,还需要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熊礼汇.中国古代散文艺术二十四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

[4]吕祖谦.古文关键[M].商务印书馆,1936.12.

[5]高时良译注.学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6]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7]杨坤宇.初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8(24):86-87

[8]陈晓琳.文道之辨 始于童蒙——试析文道观念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编排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9(A3).

[9]莫丽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散文选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10]张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11]刘娜.三版初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选编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论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

论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唐宋八大家散文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75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5月2日
Next 2023年5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