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宪法创立于1787年,史称X1787年宪法,是X独立战争后为了完成国家建设,由北美独立的13个州共同制定的法律,是X国家的根本大法。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X政治制度法律基础。探究X1787年宪法的历史影响问题,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X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探究。
一、X1787年宪法概况
X1787年宪法在北美这个从未建立过独立国家的土地上产生是有深层次的历史背景的,X宪法有其首创内容和独有的特点。
(一)X1787年宪法产生历史背景
任何一部法律都是应运而生的,X宪法的产生也是北美社会公众思想的结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
1、X1787年宪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松散的邦联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各州缔结了邦联条例,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由于没有中央XX的管控,各州之间商品与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州与州之间通过关税遏制对方商品进入,同时又通过商品倾销与反倾销报复对方,严重抑制了商品经济自由市场的形成。同时英国等欧洲国家通过商品进入美洲市场,北X家又面临商品侵略。北美商业集团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北美各州急需制定一部各州共同遵守的宪法,规范各州的各种商业行为,同时通过宪法凝聚北美各州的力量共同抵御欧洲的商品倾销[[]]。
第二,农民起义是促成制定宪法的导火索。1786-1787年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丹尼尔·谢司因不满退役军人的不公正待遇,发起了对州XX的抗议与起义,这使得独立战争后得利的资产阶级恐慌,他们需要有一个强力的XX保证人民权益和保证国家稳定。故各州的领导人们再次聚集到费城,共商制定新的宪法。
2、1787年宪法产生的法律基础
第一,英国法律体系。在北美独立战争前,北美大陆各州根据英国的普通法(习惯法)制定本州的法律,规定了各州居民享有公民权、自由权、豁免权,使得北美大陆的人民享有的法律权益与英国居民是一样的。X人民正是为了这些权益掀起了北美独立战争。X1787年宪法制定是在英国普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具有明显英国法律特征的法律。
第二,北美13个州的地方法律。在独立战争之前北美各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本周的法律法规,比如《五月花号公约》及康涅秋格《根本法规》等,这些法律法规也成为独立后X制定新宪法的法律基础。
第三,北美独立战争时期形成的《独立宣言》、《邦联条例》等文件是X仁人志士独立思想、反抗精神的结晶,而且是在长期的斗争中满足北美人民政治需要和推翻英国殖民制度的需要。既汲取了英国殖民制度中优点,又开创了以民为主,防范XX的立宪之路[[]]。

(二)X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的1786年,X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会议,共商制定宪法。1787年9月5日,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产生了,并于1789年3月4日正式生效。X1787年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规定了X立法、司法、行政的权力分别由国会、联邦最高法院、X总统实行,并规定了国会议员、最高法院法官、总统产生的办法及各州的权利和义务。其主要内容如下:
1、阐述了立宪的宗旨。1787年宪法的总序中明确指出:“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2、阐述了X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宪法第1条有10节规定:X国会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部分,根据各州人数比例选出的代表组成,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国会拥有征税、借贷、制币、征兵、宣战、批准条约、统一税收和度量衡标准、修改宪法、审问弹劾案件等广泛的权力。
3、阐述了X总统的产生方式与职责。宪法第2条有4节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任期4年。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和XX首脑,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
4、规定了X联邦法院的职责。正文第4条有4节阐述了联邦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有权解释宪法和一切法,有权进行违宪查审,有权审查法律、行政命令和协约是否违宪,如有违宪,可以宣布其无效。
5、规定了各州的权利与中央的关系。宪法第5条有4节阐述了各州可以保留一定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法律、税收、警察、教育、选举等制度。各州XX必须遵守宪法,服从中央。
(三)X1787年宪法的特点
X1787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有着其他宪法或者法律不具有的特点。
1、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的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这种思想下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分离,相互牵制。X宪法完美呈现了这种方式的具体操作,它把国家权力分为了总统的行xxx、最高联邦法院的司法权、国会的立法权,并且通过制度设计,使三种权力相互平等又相互制衡,通过另外两种权力的实行监督第三种权力的实施,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三权分立的原则。
2、联邦体制
X1787年法规定X采用联邦体制。联邦XX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如:外交权、宣战权、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权、货币发行权等。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X人把联邦制当作他们永不过时的骄傲。联邦制是“X对宪治(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联邦制有利于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特别是在“新联邦主义”产生以后,切实维护公民个人权利与自由[[]]。同时,该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宪法至上
X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自从1803年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之后,X联邦法院系统拥有了违宪审查权。这意味着联邦法院可以审查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是否与宪法相抵触,并且可以宣布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同时,法院还可以审查包括X总统在内的各级XX颁布的法令的合宪性。但是,法院的这种审查权不能主动行使,只能在某一具体诉讼中被运用。因此,这也被称作“被动的审查权”。
4、人人平等。
根据X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各州之间也保持平等地位,原则上任何州都不能获得联邦XX的特殊对待。根据宪法的规定,各州要互相尊重和承认彼此的法律。州XX和联邦XX要在形式上保持共和体制。
二、X1787年宪法的历史影响
X1787年宪法作为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其中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对X及对世界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X1787年宪法对X的影响
1、成就了一个全新美利坚合众国
在宪法创立之前,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北美13州组成的大陆会议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事实上是独立战争中形成的反英军事同盟,不具有真正的国家形态。当独立战争胜利之后,这种军事同盟存在价值降低了,极易破裂,分裂成13个独立的国家。X1787年宪法确立了X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使X真正从英国的13块殖民地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并确立的了国家各项权利分工及产生办法,为以后X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
2、创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体制
X宪法创立了一套新的宪政原则,使共和政治成为了一种可操作的现实。这些新的宪政原则(包括人民主权、限权XX、公共福利、共和政体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不可剥夺等)和机制(包括联邦制、XX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和权利法案等)既是对欧洲(尤其是英国)宪政思想和实践的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挥,更是X人基于自己历史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这些原则和实践构成了具有美利坚特色的宪政的核心内容,不仅为X在以后的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发展。
3、促进了X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X1787年宪法制定之后,X各州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各州有调整本州经济政策的权利,这样就建立了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对外可以采取关税政策抵制欧洲工业品的倾销,对内制定促进X制造业的政策,为X经济在19世纪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二)X1787年宪法世界的影响
1、促进了欧洲宪政体制建立
X宪政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产生了双向的影响,一方面X宪政思想起源于欧洲启蒙运动,另一方面X宪政的建立又使人们对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新的思考,促进了欧洲宪政的改革创新。在X1787年宪法之后,法国大革命及后续的共和国的建立都有X宪法的影子,可以说1787年宪法对欧洲共和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促进了宪政思想在亚非拉地区的传播
在X建立之后,在殖民扩张或者二战结束后的X占领区,X1787年宪法都对当地国家的宪政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国民党时期的中国。特别是二战后的日本,1945年X单独占领日本后,即开始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颁布《和平宪法》,规定天皇的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承认主权在民,否认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日本宪法对议会、内阁和司法的分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司法机关对议会的立法活动、内阁的行为可以进行审查,这是X三权分立思想在日本的具体体现。
3、促进了普通法系国家的宪法改革
X1787年宪法的思想逐步影响着英国等普通法系国家的宪法改革历程,这些国家因为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资本主义宪法体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根据X宪法的精神进行自我革新,比如英国1832年《选举法》的实施就是在共和主义浪潮之下吸收X政党制度的先进思想融入到本国宪法改革中,为以后英国现代化政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X1787年宪法对中国的影响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原则,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X宪法在中国的移植是中国人对X宪法及其理论的认识并把有关思想吸收融入到本土的法律制度原则和思想中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
1912年率先在亚洲建立起第一个共和国的中国,深受X1787宪法的影响。X宪法中的自由、平等、民主、权力平等分立与相互制衡的政治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一大批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为近代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新国家XX设想提供了模板。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章太炎等人就非常赞同X宪法中权力平等分立与相互制衡的政治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论”和“权能分立思想”主要就是吸收了X宪法主权在民和分权制衡的思想而形成的。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将其赋予实践,采用共和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更是颁布了以X1787年宪法为蓝本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X1787年宪法多中国民国时期的政治影响很大。第一,它为民初的宪法理论提供了一种超越英国模式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论和体制即联邦主义和人权理论。而这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之后为建立一个民主知法治的政治制度所必须的。第二,尽管这一时期的宪法建设并来能真正建立起X式的政治体制,但却极大冲击了当时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直至我国宪法发展至今在很多地方都体现着X宪法的思想。对于宪政还较弱的我国来说学习X的宪法制度和宪法思想还是十分重要的[[]]。
(四)X1787年宪法的缺陷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部宪法不可否的仍然有很多制度上的缺陷,比如这部宪法没有解决黑人奴隶制的问题,宪法里面的各项民主权利是不包含黑人的权利的。因为X独立战争是X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联合取得的胜利,因而1787年宪法不可避免的维护了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在1787年宪法制定的七十八年后,X通过南北战争,以血的代价才废除了奴隶制,为解放黑奴,赋予了黑人民主权利[[]]。除此之外,在这部宪法之中,仍存在的不平等的地方。如:歧视妇女和有色人种。X妇女的选举权到宪法生效一百三十一年后才得到宪法的统一认可,印第安人的X联邦公民地位到X建国将近一百五十年后才得到承认,一八八二年通过的歧视中国移民的法令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得到改正。那个奴隶制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了,即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个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也已经很久远了。但即使是现在,X宪法依然存在着不正义的地方。比如,直到现在,主张男女公民拥有平等就业权利的宪法修正案还无法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结语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划时代意义的宪法—X1787年宪法尽管并非完美无瑕,存在着不足。但是,1787年宪法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它所有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目的都为X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法律基础,同时它所创立的联邦制、总统制、权力制衡原则、法律之上以及关于自由、平等、民主的人权思想为世界各国实行宪政和制定宪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定河,X<邦联条例>的制定及其历史作用[J],济南,山东师大学报,1998(1),13-16.
[2]胡秋红,<邦联条例>初探.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第一辑[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一期,38-48..
[3]王希,原则与妥协:X宪法的精神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序言部分。
[4]强世功,司法审查的迷雾[J],环球法律评论,2004.冬季刊,19-23.
[5]林世强,X宪政发展[J],法制日报,2000,8-9.
[6]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3.
[7]洛克著,叶启芳等译,XX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75-79.
[8]刘绪贻,X宪法与宪政[J],法制日报,2003,1.
致谢
历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是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的。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感谢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再次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了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所限,所写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与指正。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