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合唱的普及,涌现出许多规模不一的合唱团,正确、规范的语言训练可以更近一步去描绘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情感是语言的保鲜剂,专业的语言技巧则使情感更加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针对不同情感曲目也有其不同的吐字发声技巧和处理方法。本文用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多种方法来说明语言训练在合唱艺术中的重要性,使能够更直接全面的去认识掌握合唱这门综合艺术。
关键词:合唱艺术;综合性;语言训练;情感表达
一、合唱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一)远古时期合唱的深远影响
合唱——顾名思义是由多人进行演唱的声乐作品,是一种集体性的综合艺术。其在世界音乐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起,就已经孕育出西方最原始的合唱艺术。这一时期合唱并没有完全独立的题材,常以单音音乐和齐唱为主,并且都依附于一定的戏剧、史诗、文学作品等综合艺术中。远古的文化促进了早期的合唱艺术发展,并对之后西方音乐发展有着远大的影响。
(二)中世纪合唱朴素而神圣
中世纪,随着宗教大门的打开 ,欧洲教会的圣咏(最著名的为《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传播于欧洲各地教会。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乐器制作工艺并不发达,所以声乐占据了主要的社会活动。因此便成立了许多教会唱诗班(通常由男性组成)来进行两人及多人的唱歌活动,这种活动经历了素歌、清唱、神剧等一系列民俗运动,最终形成了市民世俗的音乐合唱。此时的音乐形式常是无伴奏并且多强调歌词的内容及内涵。中世纪时期共留下近3000首圣咏,为此后西方音乐创作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三)文艺复兴时期华美而壮丽
文艺复兴时期,合唱与其他艺术一样,有了新姿态。合唱音乐的复调化,使合唱音色更加丰富。在不断完善的发展中合唱变的多样化、民俗化。也加入了更多的人文思想,音乐也变得更加优美,并赋予了生动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因此合唱作品创作积极旺盛,如拉索的《回声》、《在巴比伦河畔》。此时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四声部合唱(SATB),合唱织体丰富多彩,进入一个崭新的活跃时期。(主要体裁:宗教剧、经文歌、尚松等)
(四)巴洛克时期柔美与喧燥
在XXX的激励下再次把宗教与合唱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17世纪,宗教音乐耳目一新,从之前的静谧柔美到热情喧嚣。巴洛克时期盛行的协唱风格,由多个合唱队组成的复合唱有了新的发展。合唱戏剧性也随之增强,随之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合唱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亨德尔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等。
此时的合唱作品大多都带有器乐伴奏,合唱音乐篇幅扩大,音乐织体更为丰富。(主要体裁有:康塔塔、清唱剧、受难曲、歌剧合唱等。)
(五)古典浪漫主义时期从宗教到人文主义
古典与浪漫时期,作曲家们推进了宗教音乐到世俗音乐的发展。使合唱组合更为自由,规模逐渐扩大。戏剧和交响性更为突出,并且通常带有丰富的器乐伴奏织体。如贝多芬《合唱幻想曲》《欢乐颂》合唱及《费德里奥》中的合唱。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类型丰富的合唱作品,并且将合唱大量融入到歌剧中,使合唱的戏剧性增强,如韦伯《魔弹射手》;威尔第《游吟诗人》《茶花女》;比才的《卡门》等。
(六)20世纪后的合唱艺术
20世纪,合唱艺术的形式更为多样,体裁不在拘束于传统,组合样式更加丰富,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如带有朗诵和乐队的《华沙幸存者》,带有独唱、混声合唱队及管弦乐队、室内乐队而作的《战争安魂曲》。形式组合的创新,使合唱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声乐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强,其丰富的作品和歌唱内容受到了广大青睐。
(七)如今的合唱艺术
在蓬勃发展的大时代下。音乐节及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得合唱艺术迅速赢得人民的喜爱。到了今天,合唱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文化生活。经济水平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发展。合唱艺术也确立了新的共同的美学标准,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展示了各个国家及各民族的风采。
二、语言训练在合唱艺术中的表现
(一)合唱中语言训练重要性
歌唱中语言的训练在合唱艺术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借助歌词与旋律的交融,而歌词是一首歌曲的组成部分,是歌曲情感直接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语言训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良好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歌唱者领悟其中的内涵,能够充分抒发作者的心境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多人的合唱中,语言训练更是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合唱不仅仅是一首作品的情感表达,更是考验合唱队员之间的配合,声部之间能否完美的融合。在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强调语言的训练对于歌唱表达有近一步的提高,理解作品的含义、朗读歌词、注意字词之间的音韵美、跟着节奏去念词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有助于合唱队员之间更好的协作。以便更完美的去展示合唱作品的主题思想,风格特色和艺术境界。因此,即使是在古典音乐艺术非常强大的德国及意大利等国家,语言训练也是所有歌唱者必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合唱中语言训练的特殊性
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也更是平时的讲话。所以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但因为要适用于歌唱中,因此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训练方法,所以又区别于普通的生活语言。我们通常说歌唱讲究“字正腔圆”。腔圆是说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方式、发声的技巧和腔体的共鸣。在正确呼吸的基础上保持腔体的位置,从而达到腔圆。而字正就是要把其中的歌词读清楚唱明白,歌唱中我们讲求声母、韵母和专用词(声调),也就是常说的汉语语音三要素。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清晰与完整的吐字、有控制的归韵,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而在合唱中,各声部之间要去深究这些问题,要深刻理解声部之间旋律线的交错,语言的进行。把歌词吃透读懂,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这样才能为之后的排练和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中外作品中语言训练的分析
1、中国古诗词类:以特殊的格式、韵律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作曲家以此为基础加之谱曲,形成了具有浓烈中国特色和中国情感的合唱歌曲如四部混声合唱《忆秦娥,娄山关》(田丰曲):这是由著名革命家、文学家XXX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一副红军征战娄山关的冬夜行军图。虽然全曲歌词仅有几十字,但字字珠玑 句句入心。首先在歌词朗读上要根据音节韵律有相应停顿和划分。明确停顿和节奏划分可以帮助演唱者情感的代入以及提高在歌唱时对歌曲节奏的把控。例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要有清晰明确的停顿,同时韵脚要稍长,在不同语气语调中灵活把握,读出诗词的韵味。其次,演唱时要注意声部之间的行进配合。例如由齐唱进入的首句西风烈,虽然为齐唱但却有两个不同的节奏型,二分音符的保持和四分音符的进行让歌曲以大气磅礴的气势进入观众的听觉中。所以不同节奏型声部之间要注意相互的融合,“西”字坚定果敢,“烈”要注意时值的准确,突出悲壮的气势;下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由四声部交替重复演唱,第一遍女中演唱时要强调乐曲的紧张感,咬字时字头稍重并且要清晰;第二遍男高进入时要唱的更加结实和坚定突出声部音色之间的象征性;第三遍男低的进入仿佛在描述红军在大胜利之前的雄伟气魄,演唱时吐字要舒展流畅,继而推进最后一遍的四声部齐唱。
2、现代创作类:指出现在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音乐思潮,将古老的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集思想与艺术一体的新体裁风格现代类音乐,它能直观的表达乐曲的情感意图,清晰传达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内涵,如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光未然共同创作的声乐类经典曲目四部混声合唱《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作品采用三段式体裁抒发了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品篇幅较短但层次分明、旋律性强,因此在演唱时要根据情感意境来调整气息的强弱缓急和咬字吐字的形态。例如A段“黄水奔流向东方,…,男女老少喜洋洋”的速度为中速,旋律起伏有张力,出现了许多开口音结尾的如“黄huang”,“方fang”“长chang”“狼lang”“香xiang”’洋yang’等,这些字都归韵到了“ang”上。因此建议练习时先使用元音“a、e、i、o、u”去代替咬字发音,用元音代替咬字可以更好的保持口腔的形态从而平稳过度到下一个字和下一句。特别是两句之间需要换气的地方,随着下一次换气容易导致腔体变形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在此类情况也是适用的,例如B段“奸淫烧杀,一片凄凉”由于情感的起承转合换气时容易咬字用力过度导致声音位置太突出,所以分声部进行“杀”字到“一”字的训练,中间不换气用元音代替重复练习,直到两字之间能平稳的过渡。
3、地方民族类:我国是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家,每个民族都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和强烈的个性多样化。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演唱此类作品时需要提前去熟知其民族的精神和故事背景,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揣摩以便更好的掌握全曲情感基调。如具有西北地方色彩的作品,因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此类歌曲通常音调高亢,粗犷和质朴。曲调也常常出现四度及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所以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歌词语言进行相对应的发声练习,有目的性的发声练习可以使合唱队员在歌唱时状态积极并且更顺利的进行歌唱。例如混声合唱《好花红》曲子中四度大跳3-6出现的频率很高,结合歌词元音的发音和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发声训练可以使演唱歌曲时更加轻松自如;如东蒙民族混声合唱《牧歌》(无伴奏合唱),由简洁的节奏、悠长的旋律构成浓重雄厚的草原风格作品。作品采用大量复调织体,突出声部之间的交融和流动,因此发声练习中可以着重和声训练,突出声部之间交织的声音色彩并且锻炼合唱队员间的协作能力;其次,民族类作品会常常融入地方语言,将地方语言巧妙的结合在音乐作品当中更加突出了民族地域风格,也使作品更加具有特色。因此在学习这类合唱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当地语言的特点,学习语言发音,突出地方韵味;其次声部间的角色性要强,分析各声部的语境和情景,突出音乐作品的故事性;最后将其和音乐旋律结合,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族类合唱作品。
4、外语类:以意大利语为例,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同时意大利语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而相比较中文来讲,意大利语的词汇几乎都是以元音结尾,因此更加适用于声乐教学演唱当中。在西方音乐艺术中,合唱常常伴随在歌剧艺术当中两者相辅相成、珠联璧合。因此意大利被称为是歌剧的故乡,也是其特殊的语言环境密不可分的。意大利语与其他语言相比,更容易使初学者接受和掌握。五个简单明了的元音“a e i o u”一般会在发声练习中去使用,那么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曲目中较难的旋律及音程融入到发声联系中,用语言训练的技巧去帮助我们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重难点,例如曲子中有音程跨度较大的地方,就可以在发声练习里结合元音去反复练习此部分。或是曲子中出现声部交叉音色不融合的情况,利用元音分声部的进行和声练习,可以清晰的发现问题的根源,便于随时做声音上的调整。如歌剧《叶甫盖尼 奥涅金》中《啊 多欢乐》合唱结尾较难的旋律部分,首先分声部进行节奏上的准确练习,对于谱面的装饰音和节拍要严格遵守;其次加入语音和节奏去读谱,速度放慢,熟悉后再渐渐回到原速。确定语音部分的熟练度将其对曲子的困扰降到最低;最后进行声部的叠加,循序渐进的去完成以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语言训练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语言训练有助于展现作品的旋律美
声乐是由人歌唱出来带有语言(歌词)的音乐,语言(歌词)在歌唱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语言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而旋律又给声乐语言注入了灵魂,是一首优秀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情感表达的升华。因此,良好正确的语言训练可以更好的展现作品的旋律美,让观众能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情感抒发,这里总结了几条常用于合唱艺术中的语言训练技巧:
1、歌词的朗读:在合唱中,由于声部的划分,音乐篇幅的增加,歌词及旋律也随之复杂化,相对于单声部声乐作品而言又增加了些许难度。演唱时往往出现歌词含糊不清导致音乐旋律的埋没。因此合唱队员要更加注意朗读歌词的重要性,先是要深刻理解歌词的内涵,这直接影响到对作品情感的把控;其次要对比声部之间歌词的穿插,分析歌词内容上的递进关系;最后认真的朗读歌词,读清楚每个字的发音,拆分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组合,从而能准确清楚的咬字读词。
2、带着节奏和音高朗读歌词:节奏和音高是旋律的组成部分。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能帮助合唱队员熟悉作品的旋律;带着音高和韵律把握歌词的韵脚,掌握字与字之间的归韵,可以加强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在演唱外国作品的时候,由于对外语的生疏,可能造成初步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加强节奏和音高的练习可以更快的掌握作品演唱技巧。
3、歌词和旋律的结合:语言的训练是为了能更好的融入旋律来为歌唱打好基础。有方法的语言训练可以增加声乐学习的完整性,加强对作品的感悟和的理解。针对作品中较难的旋律片段,可以单拉出来进行一个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如高音旋律、变化多样的旋律、速度较快的旋律等,可以根据这些要素进行一个简单的发声训练,以便提高排练时的效率。
(二)语言训练有助于表现情感艺术美
声乐作品通过演唱才能让观众感受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为了能更好演绎作品,演唱者需要提前“二度创作”,分析了解作品内容、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准确的表达作品的主旨。因此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需也有其对应的语言训练方法例如:
1、清新明朗、热情欢快、节奏跳跃的作品如《青春舞曲》:作品开头重复的两句“太阳落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一样的开”行腔吐字应迅速轻巧,情绪自然舒适表现出热爱大自然和青春朝气的感觉。“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是前两句的一个转折,抒发了青春时光的已不复返,要在情绪保持的基础上随着旋律的进行吐字咬字更舒展流畅,体现出对美好事物感怀惆怅的语感。最后一句“只有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总结了全曲,告诉了我们青春如同飞去的小鸟一样不再归来,语气要坚定和带有惋惜之情。简单的四句话在重复和递进中告诉了我们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要珍惜眼前的过往。
2、旋律缓慢,纤细柔婉,情谊深长的作品如《茉莉花》:这是一首清新细腻的江苏民歌。全曲以深厚的意蕴展现了茉莉花开的含蓄内敛,同时象征了爱情的柔美和淳朴。因此歌唱时行腔吐字应连贯平稳,圆润明亮,体会声断气不断的感觉。突出情感上的细腻温婉、蕴藉的抒情画意。
3、节奏强弱有序,昂扬激越,明亮豪放如《红旗颂》: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时代赞歌,演唱时应根据每部分强弱上的关系和主题的贯穿去调整语气及发音。抒情部分应突出音乐的舒展性,用描绘的语气连贯成词,吐字要意味深长,热烈而不失深沉;随着音乐动机的发展,力度由弱到强。音乐逐渐强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中华儿女对祖国浓烈又热诚的爱。行腔吐字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三、语言训练在合唱中的实际效用
随着合唱文化的普及,其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由最初的两声部重唱到多声部混声合唱再到突破年龄界限的童声合唱以及纯净的无伴奏合唱。合唱文化渐渐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而组建一支优秀的合唱团是非常不易的事情,因为他不仅要追求音乐上的美感还要建立声部之间的平衡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等。因此在此之前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和细节上的处理,而语言训练仿佛就是其中的一味良药,以上所说的这些技巧和方法,都能运用到实际排练中去,可以帮助合唱队员理解曲谱中的含义、突破文字上的界限、加深队员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合唱排练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综上,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形式也变的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也因人数较多、曲目较繁杂的缘故因此日常排练时难度也会随之增加,所以要注重合唱排练前的语言训练及声音训练,提高合唱队员对合唱这门艺术的感悟,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能为下一步的作品演唱提供帮助。声音是歌唱的本质,字是歌唱的基础。因此在合唱中更要注重语言训练的作用,通过语言训练来提升作品的情感艺术美。本人根据大学期间的合唱经历以及日常排练演出整理成此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在日后提供微薄的帮助,为合唱事业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东辉.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J].戏剧之家,2019(04):78.
[2]王静.试析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2):136-138.
[3]张可. 论合唱中音色的训练技巧及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6.
[4]钟履悦.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探究[J].黄河之声,2018(18):95.
[5]胡晓瑞.声乐训练方法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8(11):73-74.
[6]祁璠.浅论合唱的声音训练[J].北方音乐,2018,38(08):59-60.
[7]程文文.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7(11):70-71.
[8]程丹阳.民族语言特点对合唱艺术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7(Z3):233-234.
[9]傅珍凤. 管窥20世纪以来我国合唱艺术的民族化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0]李媛. 中国合唱作品创作与演唱风格的民族特征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
[11]岳晓云.论合唱艺术的“唱诵法”[J].当代音乐,2015(05):48-51.
[12]齐建立,李珊.歌唱语言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7):207-209.
[13]张宏伟.浅谈合唱语言的表现与训练[J].曲靖师专学报,1997(03):75-78.
[14]张茜茜.声乐语言在声乐训练中的实践探析[J].北方音乐,2014(07):192.
[15]朴京哲.学生合唱训练中语言艺术[J].北方音乐,2010(11):74-75.
致谢
论文完成之际,也意味着本科四年的xxxx大生活将面临落幕。始于2016年初秋,终于2020年盛夏。回想刚踏入校园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这四年中有过激昂的青春汗水,有过困顿的泪水。这些都促成四年后的自己,收获了满满的经历和幸福。
大学四年,老师一直在我的专业课道路上给予耐心的教导,从大一时候的懵懂到大三下学期最后一次登台考试,老师一路淳淳教诲授予我专课知识和实践经验;此外老师也是我合唱课的老师,我能顺利写完这篇文章也是基于四年间在合唱团的学习经历和老师一次次在合唱团的教学和指导;在撰写论文期间,老师耐心的帮我审阅和修改并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才有了这篇文章的形成。在此向老师致以深深的感谢,并祝您在以后的生活里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