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藏族民歌历史悠久,演唱风格也很强,而藏族的艺术歌曲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歌曲内容与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而歌曲《天路》作为藏族创作歌曲的代表作之一,赞美了神奇的高原风光,同时,歌曲将长达数年修建而成的青藏铁路比喻为天路,深刻表达了藏家儿女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对这条“天路”给藏族同胞带去的美好生活进行歌颂与赞扬。近几年,许多藏族歌手活跃在舞台,如泽旺多吉、降央卓玛等等,许多藏族风格艺术歌曲也在传唱起来,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天路》也是受到广大歌者的青睐,无论是各大类型比赛,还是电视节目,都能听见其优美的旋律。
一、对于藏族风格歌曲《天路》的音乐特点
(一)创作特征分析
歌曲《天路》里所赞颂的青藏铁路是藏族人民的开放之路、发展之路与致富之路,2001年在xx和xxx的深切关怀下,青藏铁路正式规划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横亘在藏区儿女面前几千年的自然阻隔将会被打穿,来自全国各族人民的问候与祝福将通过这条铁路线传递给藏区的每个人。不可否认,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有的建设者甚至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留在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歌曲作者屈塬、印青曾经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亲身来到这个地方进行走访,被藏区人民淳朴、真挚的感情所打动,感受到他们对于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的大力帮助与无私奉献,由此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佳作。青藏铁路的规划与建设是我国在21世纪初做出的重要决策,也奠定了我国对于西部大开发坚实的基础,经过大量建设者五年多来夜以继日的不断努力,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这一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顺利通车,进一步加深了藏族人民与全国广大同胞的血脉联系,为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装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歌曲《天路》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佳作,而声乐演唱则是对这首作品的二次创作,想要将这首作品的情感发挥到极致,真正抒发其音乐之美,体现其艺术价值,则是需要创作者与歌唱者的情感合二为一,完美融合。歌曲《天路》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和饱满的深情,深受众多优秀歌唱家的喜爱,如韩红、巴桑、泽旺多吉等人,以各自独特的感情为这首作品增添了浓郁的色彩,其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在全国传唱开来。
(二)曲式结构分析
作品《天路》整体上按照AB两段交替的方式完成,没有采用复杂的曲式结构,以单主题单二部曲式为主,节奏舒缓,为4/4拍,五声调式羽调式。以低音开始,为主题部分做铺垫,旋律特色十分明显,音乐素材简练,西藏风格突出,但作曲家并未直接照搬西藏民歌的旋律,而是选取了其骨干音调重新排列组合,藏族特色得到充分体现,其情感表达也极具倾诉性。
下表为曲式的基本结构图:
引子 | A段体
(a+b+c+d)(a1+b1+c1+d1) | B段体
a+b+c+d |
1-5小节 | 6-14小节 | 15-37小节 |
气势雄宏 | 抒情、悠扬、亲切 | 富有激情、沁人肺腑,逐渐减弱 |
向听众展示富有魅力的西藏地域风情 | 表现了藏族人民对青藏铁路建设的期盼与感恩 | 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
《天路》在A段中,其抒情、悠扬、亲切的旋律,使高潮部分的展现更加自然。创作者从平常藏族人的角度,去传达了对于青藏铁路修建的期待,加上装饰音,颤音、倚音等凸显出藏族风情。以下展示了这部分主要的旋律特点:
图示一
图示一中,A段以中低音为主,以全曲最低音开头,A段旋律平稳、缓和,为接下来的B段做好铺垫,引出高潮。
图示二
通过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的方式,整首歌曲在B段达到情感高潮的同时进入高音区,再加上之前A段良好的铺垫作用,达到了富有激情的高亢的情感宣泄点。图示二旋律最高点在歌词“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吔)”中的“天”字上实现,以“吔”字作结体现出富有藏族风格歌曲的特色,整段音区和A段形成了落差,体现出了藏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图示三歌词“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是整首歌曲的结尾,除了使用反复的方式外,还对“遍”字做了特殊处理,使歌曲富有激情但不失藏族风味,如虎添翼。
二、对于藏族风格歌曲《天路》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时技术的处理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由于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藏族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普遍进化出了更强壮的呼吸系统,而强壮的呼吸系统则是发出高频率、高振幅的条件之一,由于西藏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声音在低密度的空气中传播衰减的较快,也就是说,一个牧民若呼唤他的妻子回家吃饭,或者呼唤丢失的牛羊,他就必须拥有更高的嗓门,更高的音调以及更强壮的肺部。藏族人民丰富且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可以追溯到七世纪,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藏族歌曲包括含有神秘色彩的宗教音乐,展示生活的藏族民歌等等,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藏族歌曲以它的特点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美,同时,许多作曲家也结合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创作出了更多被大众所喜爱的歌曲,而若想演唱好藏族风格的歌曲,则需要在技术上做一些独特的处理。
1.歌唱时的气息
发声,是气流经过声带,声带震动所产生的音响,而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呼吸方法是直接影响控制好声音和演唱的,歌唱时的呼吸不用与生活中的呼吸,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的呼吸,用好气息可以使声音更加清透,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根据歌曲特点有效地处理气息是歌唱的一项基本功,反映到声带上,就是要进行适当的闭合档气。其次,放松的状态对于气息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多利用叹气的方法,来找到放松的感觉,使演唱者的横膈膜保持放松的状态,更加利于对声音的控制,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演唱者在身体放松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调动气息,做到“内紧外松”,具体方法是:要将气息吸的饱满,小腹感觉略微隆起,口腔和喉咙找到打哈欠的自然状态,保持气息的流动性,注意腰腹部气息的支持,使声音和气息一直保持相协调的积极状态,始终保持高位置的演唱状态。
在《天路》的中低音部分,饱满且深情,保持气息的平稳,保持吸气状态的喉形(不要压喉头),避免出现声音扁、虚、挤等、漏气问题,合理的将气息在整个腔体中进行流动,从下往上,将横膈膜打开,使得声音落入咽喉底部。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更需要更强大的气息支撑,更强有力的气息流动,内部压力也要增强,而气压越强,声带闭合的更紧,挡气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歌词中结尾处“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中的“遍”字,如果单靠声带的闭合而不加入气息的支撑,声音很难达到理想的高度,从而产生“喊上高音”。所以,在歌曲《天路》高音部分气息处理中,要把气息的压力和声带的闭合相互配合,才能产生理想的高音。
2.演唱时的装饰音
想要演唱好《天路》这首藏族风格的歌曲,我们还需要加入一些具有藏族特色的元素,赋予这首歌更加丰富的藏族色彩,可以在歌曲中加入以下两点技巧:
第一种就是藏曲中“椿盖”方法的有效运用,该歌唱技法为了向听众展示作品的意境与个性美,运用了颤音的表达方式,这种歌曲处理方式在长调或短调的牧歌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在第二拍的后缀开始颤音,在歌曲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吔)”中的“吔”,就用到了“椿盖”技法,抒发了藏族人民对于青藏铁路的赞美,含蓄的情感也表达出豪爽热情的藏族人民柔情的一面,让听者感受到浓郁的藏族风情。第二种就是“缜固”技法(又称“仲古”技法等)其在藏语中有“吼拐”的意思,这是藏戏唱腔的一个重要技巧,在歌曲《天路》中,多次使用十六分音符来模仿藏族演唱技巧的特点,在句尾高潮处“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中的“遍”字,演唱者为了达到头声共鸣、高亢嘹亮的感觉,要合理的匹配声带与气息,实现从缓至急、收放自如、气势充沛、声断但气息不断的总体效果,这也是“缜固”歌唱技法的基本要领。
藏族歌曲凭借其特有的唱腔韵味来表达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歌唱者要确保喉头处于灵活且稳定的位置,这对于气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歌曲《天路》加入这些演唱技巧后,会更加丰富歌曲的内涵,以情动人,进而展现出一幅雪域高原的神秘画卷。
3.歌唱时的咬字吐字
字正腔圆、咬文吐字在演唱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演唱过程中应更加准确,通过吐字器官(唇、齿、喉、舌、牙)和咽部腔体的配合,做到“字声相结合”,咬字的力度不能过度用力导致声音僵硬,也不能过于放松导致声音模糊,将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咬清楚,字头稍重、字腹圆润、字尾归韵,环环相扣,使歌词、旋律、演唱三方面统一结合,将作品完美呈现。
乐曲第一段中歌词“神鹰”和“铁路”四个字,以及乐曲第二段中的“边疆”和“天堂”,要用感叹的语气演唱出来,这就是普通话的朗诵与歌词旋律的紧密结合,更能表达藏家儿女对于青藏铁路修建的向往与感激之情。
4.舞台表现与肢体动作
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歌唱者将歌词与音符变成声音,来表现这一艺术形式,这就是一个歌曲再次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度创作”。我们常说“演唱”二字,即演唱表演中的演和唱都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站在舞台那一刻,观众的目光就聚集到了演唱者的身上,哪怕有细微的动作,观众都会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表现极为重要。
《天路》这首歌的前奏气势恢宏,将西藏地域风情通过音符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所以,伴随着前奏开始,演唱者的情绪就要开始了。歌唱时的状态要放松,带着赞美、向往的感觉。将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腹腔统一成一条线,掌握好呼吸与共鸣,给予歌唱强有力的支持。演唱者的身体要保持直立状态,但不要太僵硬,颈部与脊椎形成支撑,保持胸部的扩张,同时,也要避免喉咙过紧或者过度的鼻音,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将个人对歌曲的理解完美的呈现,得体的眼神和手势,能增强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使得演唱更具有感染性,要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但运用手势使切记,不要太夸张。
(一)演唱时情感的处理
作为艺术作品的一大门类,歌曲创作者在其声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感情,从古至今,在众多的声乐作品中,那些经典之作皆来自于创作者最直接的思想感情,创作一首优秀的作品,首先要作者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通过演唱者将作品二度创作,从而给听众呈现出词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含义,《天路》在创作上实现了歌词与曲调旋律的完美融合,同时以“真情”作为整首歌曲的灵魂,体现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极大程度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天路》的前奏,是由两个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使听众在脑海里浮现出广阔的青藏高原,带入到其意境中。从本质上讲,音乐创作来自于人类灵魂深处的情调与律动,在形式上为数的构造。《天路》的创作也不例外,词曲作者通过字句的推敲与曲式的灵活使用,细腻传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为演唱者与听众同时构建了一幅优美的视觉图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天路》这首歌曲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倾诉性,在旋律运用方面给予了很好的配合,以第一人称(藏族姑娘)的方式进行诉说,更能打动人们的真实情感,歌曲第一段着重讲述了青藏高原的靓丽景色,如“牧场、神鹰、祥云”等,要以平静祥和而舒缓的情绪,将人们带入到情景中,紧接着,“铁路、巨龙、吉祥”等词汇,则要有喜悦、盼望的感情,来表达对于青藏铁路这条“天路”的到来,藏家儿女的纯真虔诚的的呼唤,随后,逐渐将情绪推向高潮,“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完美的呈现出藏家儿女的感激与歌颂。整首曲子温润细腻,给人们展开了一幅雪域高原宁静而神圣的画卷,带入到了一个令人向往和敬仰的意境,歌唱者使用深情自然的声调表达了内心对青藏铁路的热切期盼,进而激发听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令人意味深长。
三、对于藏族风格歌曲《天路》的思考
(一)地域文化对藏族风格歌曲的影响
《西藏王臣记》中有关于藏曲的最早记载,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在公元七世纪颁布了“十善法”和“世间道德”,广大民众当时举行了盛大的文化活动进行庆祝,除了各种原始的娱乐节目外,还有“谐青”“阿卓”“曲艺”等高水准的藏族大型歌舞,这就是藏曲的最早雏形。从上述记载不难看出,藏族丰富的民族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
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宗教音乐是藏族三大传统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又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劳动歌、酒歌、山歌(牧歌)、颂经歌、风俗歌、儿歌等。还有一些地方色彩浓郁的藏戏等。
海拔平均约4000米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独特的地理环境滋养产生了厚重的藏族文化,也为藏族歌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养分。这里高山大川分部密集,地势险峻,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藏族文化,留存千年。但同时,这里又有着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如:世界屋脊明珠——布达拉宫、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等。藏族人民将这片生养的土地,赋予其神圣的含义,并视为圣地。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对生活的虔诚心态造就了独特的藏曲文化艺术形式。
悠久的发展历史,使藏族歌曲体现出对于外来优秀文化的强大包容性,当代藏曲文化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扩展提升,而且加入了许多现代音乐的元素,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另外,藏族歌曲把它独有的特点展现的淋漓极致,不断地创新与突破,逐渐地从小众音乐走向大众音乐。近年来,许多词曲作家也是结合藏族歌曲的旋律特点,创作出许多好听的藏族风格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卓玛》等,深受人们喜爱。
(二)《天路》的发展意义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加强了我国国内地区与西藏的联系,从而促进藏族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而对于西藏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有效的降低了运输成本,西藏特色农牧业、藏药加工、高原绿色食品,优质矿产资源等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地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同时,青藏铁路的修建为高原特色旅游产业开发了新契机,与国内其他旅游路线、旅游景点融汇贯通,而藏族歌曲则能够影响旅游者对于西藏的向往和感知,多诠释了藏族的地理风情、人文特点等,从而不断地吸引外地游客来感受藏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总之,青藏铁路这条“天路”这条“幸福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被人们广为歌颂与赞扬。
结 语
《天路》歌曲的成功,其归根于词曲作者对情感体验的把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再加上演唱者们为其进行的二度创作,有效地激发了与听众之间的巨大情感共鸣,歌曲在文学性、社会性及民族特色上做到了高度融合,给藏族歌曲的创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歌曲《天路》运用富有藏族特色创作方法与演唱手段,在听觉上带给听众美的享受与熏陶,在艺术视觉上则呈现出一个神奇雄伟庄严的西藏。
参考文献
[1]陈也:碰撞与借鉴——以《天路》为例,浅谈民族声乐的多样化表现形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6.12
[2]赵维娜:藏族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之我见[j].《戏剧之家》2015.12
[3]宗白华:美学散步 [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9
[4]边多:《当代西藏乐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3.7
[5]金子琦:《歌曲《天路》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初探》[j].
致 谢
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他对待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十分关心我们的论文进度及内容,也很平易近人。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谦逊朴素的人格魅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正直的品质以及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让我心生感动。
从论文的选题到修改再到最终的定稿,他都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给我提了许多针对性的建议。每次修改论文,导师都会在第一时间把论文修改的相关意见反馈给我,甚至连格式和字体都看得非常认真。
在此,谨向我的恩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真挚的敬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