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让语文教学生长起来

评价是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工作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从精准评价、多元评价、媒介评价等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了阐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助力语文课堂的“生长”。

  《小学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实施方案一经发布,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一下子成了老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不断地反思、总结、完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创新思维、主动探索,进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一、“精准”,让评价有效起来

  如何使评价有据可循?立足课堂,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提示我们要关注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立足学科,应该把课程标准转化为年段评价标准,实现标准、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立足学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与进步。

  1、基于标准的精准评价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益。”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评价,笔者基于课程标准中“听”、“说”、“读”、“写”等评价指标,针对一至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了梯队式的梳理:
评价——让语文教学生长起来

  2、基于目标的精准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评价的明线,“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评价的暗线。而“知识与技能”是评价的基点,“过程与方法”是评价的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评价的难点。
  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在关注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方式、效果等进行评价,其中应特别关注评价学生的认知、探究、合作交往和努力的过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探究、合作、努力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在教《梅兰芳练功》这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读、圈、说”的方法学习第5节,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7节。”2.“尝试简单说说梅兰芳练跷功的事例,并以‘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练习跷功’为开头,用‘概括——具体’的方式把两个事例连起来说一说,体会他的顽强毅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先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基本句式概括节意,以了解作者选取了哪个事例来写梅兰芳练功。并结合加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把句子说准确。接着,学生们通过小组活动圈出表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关键词,简洁而连贯地说说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我采用小组贴星的评价方式,让守规则、爱学习的小组获得奖励,同时在下组学习中对表现优秀的个体也进行加星评价,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用基本句式概括节意,按要求准确提取信息,又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简洁、连贯地表达,感悟课文的主旨。学习活动结束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交往状态、思维能力进行组内的自评与互评。整堂课在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所设教学目标也很快完成。

  3、基于学生的精准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越不吝啬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学生也越对学习有兴趣,并且完善学生相信自己、欣赏他人、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开展积极的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它能唤醒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促进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举手发言的人不多,看见一个平时内向寡言的学生居然也举了手,我特意叫他起来回答,出乎意料的是他回答得很不错,只是因为胆怯,声音轻了些,我高兴地当着全班说:“你回答得真棒,老师为你骄傲!想不想让全班都听到你精彩的回答呢?”他声音洪亮地把答案重新说了一遍,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热烈地鼓掌。我看见他当时的眼睛都闪着光。从那以后,我感觉这个学生明显在发生着变化,举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成绩也突飞猛进。

  当然,课堂教学常常会出现意外的状况,我们要有智慧地从中抓住有利的资源,让课堂生成一份意外的精彩。记得有一次在读课文时,一个小组中的好几个孩子都把“攥”字读错了,很显然,这个小组没法得到加星了,其他小组纷纷窃窃私语,这个小组的孩子立刻沮丧起来。我见了,说:“这个读错的字挺难读的,如果让你来读,也未必能读对,来一起读一读,记住它。”之后,我把这个字从字形到字义进行了分析,再让这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朗读,正确率得以大大提升。可见,我们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否定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结合起米,让肯定方面的因素带来成功的喜悦冲淡否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负效应。

  二、“多元”,让评价丰富起来

  老师对学生自上而下的传统评价显示了评价主体是单一的,而新课程强调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是在师生对话、沟通中完成的,是民主协商式的,应寻求师生的共同发展。、

  1、示范激励赏识,注重即时评价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评价的主导作用,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其智慧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
  如在《信》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雏鸟给妈妈写信说什么”、“雏鸟妈妈收到信后应该怎样写回信”,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讨论,并对讨论的内容给予即时性评价。
  “善于倾听,把获得的信息作为自己的财富!”
  “孩子,我理解你,口误是正常的。你再来说一遍。”
  (学生起立一时回答不上来)“不说也行,藏在心里吧,如果能结合课文内容去想,你肯定能说。”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的语言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学习兴趣,自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自信心。

  2、给予评价时空,鼓励学生自评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自主评价意识薄弱,那么就要求我们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培养。通过给予自主评价的机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自主评价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自主评价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自主评价时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其他同学口服心服。同时,指导学生在关注取得的成绩同时,更要正视自身的缺点;学会倾听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鼓励对他人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当然,良好的评价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教师应认真倾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当同学讲得好时,要给予肯定,鼓掌表示赞扬;当同学讲得不好时,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分析原因,从中得到启发。

  3、学会互相欣赏,引导学生互评

  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的互评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能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批改作文时,我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小组,每个人都是他人的“老师”,以“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的方式,给每位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及方法;同时,用“自荐”、“他荐”的方式,相互欣赏文章的优美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写作兴致空前高涨。不知不觉,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与欣赏他人。
  在评价时,充分给予学生时间,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意识和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才更有利于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三、“媒介”,让评价互动起来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中的关键就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是促进师生、生生的共同交流与共同进步的重要手段。

  1、运用“敲章评价”,激发学生进步

  在探索激励学生参与评价的工作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实践。针对阅读、思考、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不同教学指标,分别运用“积极思维章”、“认真聆听章”、“作业表现章”、“精彩回答章”等来进行分项评价。详细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见表1所示:
评价——让语文教学生长起来
  并结合笑脸敲章评价的方式,可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评价中查找到自身的不足,也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进步的热情。此外,这种方式也便于我和家长总结学生近期的进步,从而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方式。
  我所任教的班级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但也存在表达不精准,阅读与写作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因此,我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笔。在此理念下,我设计了“十分悦读章”,鼓励学生利用清晨美好的时光,自主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只要积极参与晨读,我都会给予此章的奖励。
  三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何引导学生热爱作文,会写作文,这就需要我运用智慧,去激活学生的内心需求,点燃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从而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笔成章,让作文变得有情有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会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后进生更多的是帮助他们纠正错别字,调整文章顺序,鼓励他们把文章写完整。对于一般的学生,帮助他们对语言的提炼,表达的生动,创新的思路以及个性方面的不断提升。评价作文时,采用加分的方法,好作文直接给满分,有吸引人的题目、新颖的开头,精彩的细节描写,名言诗句的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画龙点睛的中心句等闪光点,我都予以加分。我会用“写得很棒”、“尤其是第二段的描写,写得太精彩了。”学生们也乐于看这样的评语。

  2、巧思“创意评价”,提升个性趣味

  小学生普遍具有性格好动的特征,如能根据不同文章特点来开展创意评价、个性评价,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种“创意评价”的素材可以从课文中灵活选取,如《荷叶圆圆》一课中,我用一片片小荷叶作为对学生的评价,为每一个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学生颁发一枚“小荷叶”;《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中,用一艘艘小船作为每个小组的激励评价,通过“集小船、比数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课本中寻找“创意评价”的灵感,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使得教学的趣味性、个性化大大提升。实际教学中,上述方式都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借助“平台评价”,开展家校互动

  为了拓展语文评价的范围,我借助学校的“小思平台”来为每个学生建立起独立的云端成长档案。家长通过微信绑定自己孩子的小思一卡通号,可以收到孩子成长的进步提醒,还可以对孩子在使用小思平台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平日里,教师和家长还可建立微信群来及时沟通学生在课上及课下的表现,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我特别注重的是,及时提醒告知家长课后反馈评价的重要作用,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课后反馈是双方面、可持续的,而不是单纯的“老师布置任务家长完成”。

  四、结束语

  “新课改”对于语文教学的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来更好地推动课上与课下的教学,则成了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精准评价、媒介评价、多元评价等有效评价方式,并结合实际教学对上述方法的实施进行了细致分析。文章认为:评价工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并直接提升课堂有效性。运用精准评价,能够使评价工作更加有效;借助媒介评价,可以帮助评价从课内拓展至课外;开展多元评价,则有助于提升评价工作的丰富性。我们广大教师应综合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持续提高评价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未来,我将不断地总结评价工作经验,持续提升自身评价的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加大对不同评价方法的学习,运用各类先进的网络平台加大家校沟通与互动,与家长一起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地生长起来。

  参考文献

  [1]曹月红.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陈卫琴.激励性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评价[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
  [3]陈卫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
  [4]高陵天高云淡.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http://blog.sina.com.cn/s/blog_c31cd2af0101bau5.html)》
  [5]何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策略[J].《教师》,2009.
  [6]张继红.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
  [7]刘秋红.学生评价点滴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98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10日
Next 2021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