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多年来,因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政策导向,以及本省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煤炭资源开发。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所有制结构畸形化、要素禀赋初级化,而且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在2008年经融危机后,全国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全国的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得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经济陷入困境及被迫进行经济转型。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山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和财政制度的供给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发挥财政政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尤其重大。
本论文搜集了产业结构和财政政策的有关理论,根据理论原理来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有什么短处,以及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些缺陷,还有对现存产业结构针对提出自己的一些财政政策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看看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其次使用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山西省历年的三大产业有关数据,分析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产业结构;财政政策;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山西省历来属于我国的资源丰富区,发展经济也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产业结构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要素禀赋初级化等诸多问题也愈发凸显,严重影响了本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财政政策在调整宏观经济上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财政政策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财政政策,不外乎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只要能合理地利用它们,就可以对山西省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效果。
1.1.2 选题意义
相关的研究课题对全国的研究比较多,地方的比较少,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区域,而资源枯竭型区域往往需要财政政策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对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使用数据观察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出有什么缺陷,然后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措施,希望可以帮到山西的经济的发展。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学者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1)财政支出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的效应
吴秋阳学者(2018)在《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东西部比较分析》中认为财政支出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作用的力度和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XX利用财政支出的直接投向,使得不同产业和行业间获得相同的资源和比例,达到优化投资的效果,对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其XX采购,引导私人部门投资方向,作用到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使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杨志安,李梦涵学者(2019)在《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 GMM实证检验》中认为尽管地方XX的支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但从具体支出项目在不同部门的横向配比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结构缺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效率的关键。
杨华学者(2015)在《促进湖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中认为财政支出作为XX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反映了XX干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力度和深度。
(2)财政收入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的效应
牛琴学者(2019)在《财政收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中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抑制效应,当XX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时,会给企业带来负担,从而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杨玉秀学者(2002)在《从财政收支看我国XX经济行为的有效性》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得出我国XX近年来实行扩大支出不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较有效,研究发现,税收总量的变化对GDP没有显著影响,而宏观税率与GDP呈现出正向的关系,所以得出:在近几年,我国若实行减税的政策,不会有太大的结论。
吴榄学者(2016)在《财政收支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基于供给与需求结合的角度》中认为税收结构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影响,税收收入的增加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的进步,然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2.2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于产业结构的研究较早,产业结构理论优化理论已经成熟,并有自己的产业结构理论体系。
西方的产业结构理论主要有:三次产业划分理论,产业布局区位理论,产业布局比较优势理论,结构调整理论和结构演变趋势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政策。凯恩斯提出XX要重视在市场失灵时的干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例如:日本在二战后,使用合理的财政政策扶持本土产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X克林顿XX为应对经济衰退,实施结构性财政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增加科技研究和开发费用,并对高新技术产业予以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较为系统,起步早,已形成体系,对于财政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的成果比较多,且都已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大多较为宏观,不能缩小到某一区域,应加强研究的针对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实施财政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将经验推广到全国,促进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3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撰写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阅读一些相关文献,总结其写类似论文的结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入最新讯息。
二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是现代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实证经济法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规范分析力求回答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而不仅仅“是什么”。
三是案例分析法,对某一具体对象某一具体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对国外的财政政策进行研究就是采取这种方法。
2 优化产业结构的财政政策相关理论
2.1 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一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经济理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使产业结构达到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这一进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能够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利用。它是动态发展过程。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它也是动态发展过程。
2.2 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身为调节国家宏观经济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各项财政政策能够做到对产业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
财政支出政策可以借助乘数效应发挥其产业导向作用。一方面,财政支出大小和投向的变化可以调节产业发展的速度、效率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和结构。比如基础建设性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影响能源,交通,基建等基础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则会直接导致劳动者效率的增加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强高、精、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行政管理类支出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减少企业的盈利,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企业的发展。财政国防支出及其他支出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定点调控和定向补贴也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趋向于更高级和更合理。比如,XX采购有意识地倾斜于创新行业,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新兴产业产品,促进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通过财政投融资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进行财政扶持,帮助发展薄弱产业破解筹资难的问题。
相同的,税收也可以借助乘数效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过与财政支出不同,税收政策往往是通过控制个人可支配收人、调整企业利益关系从而间接发挥这一职能。一方面税收集中了国民收人,通过调整居民可支配收入引导了经济生活,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改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会依据相应的税收政策安排最优的投入产出行为,调整各类资源的使用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国家可以对不同的行业征收不同的赋税,以达到调控产业发展的目的。
3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多年来,山西省作为中国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独特单一的产业结构,造成三大产业结构失衡,第二产业占比过高,煤炭产业快速发展制约着其延伸产业链的发展,产业结构越调越重,因此,走出资源型经济困局,改变“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格局,产业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如表一所示,从1949-201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逐渐超过第一二产业,处于三产业之首;第一产业从最初具有绝对性优势,逐渐被第三产业超越,但还是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从建国以来由于国家重视重工业而不断增加,又由于山西是资源大省,所以工业占比逐渐升高,但后来资源优势不明显了,全国推行产业结构转型,所以第二产业的占比下降。
图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主要年份就业人员三大产业比重
观察图2 我们可以察觉到在1998-2017年中三大产业增长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率。由图2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第二产业在2009 年和2016 年左右出现低谷的情况。而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但在2009 年左右第一产业增长率也达到了1998-2017 年中最高的水平,起增长率达到52.3%。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小,产业增长率比较稳定。从图2 中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增长率很稳定,发展势头很好,有希望成为未来支撑山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图2 1998-2017年山西省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
由表1可以看出山西省各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其中第一产业在1998-2017年当中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总体是呈现向下的趋势,其中在1998-2011年这一阶段的时候处于上升趋势,而在这之后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其中在2011年在前所占比重处在40%左右,但在 2011年之后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表1 1998-2017年山西省三大产业的增加值
时间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 第一产业
增长率 | 第二产业
增长率 | 第三产业
增长率 |
1998 年 | 0.091517615 | 0.080327356 | 0.075865285 | 0.11446807 |
1999 年 | 0.034771706 | -0.228178528 | 0.031816092 | 0.123081951 |
2000 年 | 0.107144143 | 0.124406102 | 0.092810674 | 0.118918619 |
2001 年 | 0.099587153 | -0.048760147 | 0.113750481 | 0.117574211 |
2002 年 | 0.145486886 | 0.156116664 | 0.186504325 | 0.100018838 |
2003 年 | 0.228161562 | 0.087917088 | 0.290105879 | 0.18531465 |
2004 年 | 0.250816922 | 0.283981598 | 0.311621042 | 0.169141206 |
2005 年 | 0.184567827 | -0.050235252 | 0.228008753 | 0.17111662 |
2006 年 | 0.153191208 | 0.054683332 | 0.169118895 | 0.145934069 |
2007 年 | 0.234870178 | 0.127181414 | 0.253598049 | 0.22306059 |
2008 年 | 0.214285121 | 0.005160753 | 0.228071293 | 0.2220869 |
2009 年 | 0.005865708 | 0.523024428 | -0.05859003 | 0.046190197 |
2010 年 | 0.250403965 | 0.160995833 | 0.310531324 | 0.18201405 |
2011 年 | 0.221358656 | 0.156795556 | 0.267722583 | 0.160735323 |
2012 年 | 0.077888864 | 0.088709426 | 0.014513372 | 0.182303383 |
2013 年 | 0.045606188 | 0.061132432 | -0.017603646 | 0.134152617 |
2014 年 | 0.007598745 | 0.064614513 | -0.048260563 | 0.069195546 |
2015 年 | 0.000391804 | -0.00726337 | -0.174714923 | 0.195532773 |
2016 年 | 0.022239472 | 0.002068543 | -0.031819678 | 0.065926653 |
2017 年 | 0.147359355 | -0.008817758 | 0.229232908 | 0.10739929 |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对山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山西省经济发展来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应该放在基础性地位,而第三产业应当努力突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拉动山西省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山西省因为大力依靠煤炭优势而发展成以煤炭产业及其相关的第二产业单一型产业结构体系,而使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山西省应该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来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山西省经济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4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存在的问题
4.1产业结构失衡加剧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而且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大省,XX主要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高度动员有限的资源,集中精力优先发展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少数几个主导行业和相关产业,其它产业得不到相应的资源要素投入,发展受到严重抑制。突出一个重点,牺牲很多一般,影响均衡协调发展,结果山西呈畸重型发展态势的超重型的经济结构。传统产业规模较大,支柱产业单一,并且其不能再推动山西经济的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较慢,先导产业几乎为空白,整个产业结构缺少层次性协调,难以发挥系统功能,导致山西经济与发达省市的差距逐步拉大。
4.2 结构素质低下
粗放型生产方式、产品低级、产业结构关联度低、弹性差、切换能力弱。山西省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的,产业结构初级化现象十分突出,大部分为初加工产品,精细加工的产品少;原味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小批量产品多;有规模经济的产品少;一般的产品多;优质名牌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口产品少。资源在各行业间的配置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资源性行业;工业行业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产品链。
产业技术素质比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偏重于粗放经营,产业技术的整体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匹配。工业设备的技术水平不高,且利用率较低。技术研究投入十分不足,技学习新技术能力较弱。
产业组织还比较落后,规模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山西省产业组织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国有经济占有的比例过大:民营经济,混合经济的比重太小,资产重组、资本化运营程度太慢,缺少有优势的行业,大部分是中低集中度产业。
4.3 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山西省经济增长一直依赖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攀升,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影响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重要阻碍。主要体现在: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污染排放强度大,环境问题突出。由于XX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过多的追求量的发展,致使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
4.4 结构效益较差
山西省经济的投资结构,不是依靠产业结构优化,而是注重于量的增长。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持续下降,经济效益呈现逐步下滑的局面。
5 制约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原因
产业结构的失衡与低级状态往往相互交叉、互相约束、相互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去寻求比例上的短期平衡关系,最后只能达到低层次上的平衡。同样,如果片面强调产业结构高级化,忙于去选择主导产业和扶植产业,新的失衡状态将结束产业结构转换和上升的功能。结构调节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之间的潜在关系,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协和结构关系和提高结构水平结合起来,两者一起发展。
山西省的传统产业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原有的结构优势已丧失,新的结构优势又没有建立起来,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处于劣势。山西省的产业架构是具有代表性的,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因为工业结构水平较低,传统的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要向比较高的阶段发展有点困难,它的结构变动趋势表现为,等级高的专业化部门在减少,专业化等级低的部门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致使产业结构没有办法优化,区域分工中地位不断降低,并且即将陷入经济衰竭和资源萎缩的境地。
煤炭和电力作为能源主导产业,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其市场出现了十多年来少有的市场疲软现象,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较明显的制约。山西省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因此,面临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竞争,传统产业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新的优势产业还没有形成,并且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的优势越来越小。为了使这种状况得到缓解,只有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向着高级化、协调化方向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推动山西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6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建议
6.1 准确定位XX引导和市场主导
山西产业结构高级化应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调整和改善XX引导和市场主导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过去XX包揽一切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在调整过程中,XX从中充当的角色应是建造一个运动场,当好一名裁判,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型的管理体制、良好的法律环境、灵活的财政和投资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及产品指导目录和制定产业政策。市场主导应该是市场主体依据市场的需求,自己决定产品的投入、产出,决定企业间生产要素的配置。
6.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能力
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调节,提高其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同时也不能忘了发展新兴产业。煤炭等资源禀赋是山西省最为珍贵的、长期的发展中不可取代的、不可再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的现实生产能力是山西不可多得的比较竞争优势。通过对这些传统产业间的联合和重组,通过引进学习先进的科技和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增强生产能力,将山西省的资源和生产能力优势转变为组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6.3 制定产业结构政策
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将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结合起来,一起进行调整。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山西省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大,是结构调整的关键点。使用产业政策,有计划地收缩国有经济这一条线,降低国有经济成分在竞争性产业中的比重。其次,主动配合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支持和鼓励支柱产业的发展。先观察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的结构的演变规律是什么样的,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支柱产业,并根据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大小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在适当的时候把它推向市场,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支柱产业的素质。第三要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具有强大的市场活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助力。山西缺乏这种增长活力,这也是山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方面。第四,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加强和国际和国内其他省份地区的商业往来。这样不仅可以减缓目前我国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压力,而且可以通过出口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带动非出口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6.4 制定相应的金融、财政政策
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企业缺乏稳定、有效的融资和投资渠道,资本不能自由流动和重组,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固化状态,资本运行处于低效益和闲置的状况。面对这样的状况,利用资产重组等形式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同时还要运用不同的金融和财政政策,使用增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使产业结构在动态中得到调整和优化。第一,发现资本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好上市额度,增大企业的直接融资力度。通过税,费的减免、补贴, 提供资助和奖励政策,加快现有的专利产品的实施转化率,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二、开辟国际资本市场通道。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例如山西电力、煤焦加工、铝业等企业集团发行B股和到境外上市筹措资金。第三、制定各种方案, 支持产业整合。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联合、兼并、破产等市场机制,促进资产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企业家集中,建立起市场对资本的配置机制。
6.5 着力找出经济增长点
找出并且支持地区经济增长点,以增长点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要抓好支柱产业战略的实施,逐步改变支柱产业单一的格局。如进一步发展铝电煤联产,选择铝工业作为经济的增长点,不但使每一单个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综合优势,而且还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更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解铝的生产成本,提高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围绕优势产品的延伸加工,发展产业链,大力开发适应市场多样化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和科技含量的高质量产品,逐步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6.6 推进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
纵观宏观经济的现实情况,大力投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加快速度发展电信服务、网络服务、电子商务服务、金卡工程服务、家庭数字化服务、促进XX上网和企业上网。各级科研院所要建立新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XX应鼓励企业加快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并且提高学习吸收的能力,增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
6.7努力提高产业的高集约化
随着大公司、大集团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没有产业的重新组合, 山西省将会存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既破产不了也不能被兼并,这将从根本上阻碍着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制约产业的高级化。对此应不断加强兼并收购的能力和力度、进行结构重组以提高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培育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要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通过XX授权、资产划拨、强强联合、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实现山西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
结语
山西省一直以来作为全国的资源大省,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过极大地贡献,进入XXX后,山西省作为国家重点的转型发展区,应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加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跟上全国的步伐,在山西省转型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应怎样发挥作用呢。
首先,该论文提取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此主题的见解,从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进行分类论述,还有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得出对该主题研究的共性。国内学者侧重于全国范围内的研究,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国外学者由于国情的不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
其次,根据主题,搜集关于产业结构及调整,还有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再次,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最后,面对着山西省存在的问题,深挖其原因,提出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对于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针对地方的研究还需要更多,因地制宜才可以对症施药,促进全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兵,张亮,吴晨阳.浅析促进产业调整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9:101-102.(无卷号)
[2] 郭晔,赖章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J].经济学家,2010,5:67-74.(无卷号)
[3] 李明.产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文献综述[J].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7):156-158.(无卷号)
[4] 牛琴.财政收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9.
[5] 宋来,朱保华.X财政政策历史实践及其对我国供给管理的若干启示[J].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研究,2016(9):8-16.(无卷号)
[6] 宋来,中国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实证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7(4):80-87.(无卷号)
[7] 魏韶仪,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4):77-78.(有卷号)
[8] 陶长琪,刘振.地方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中国14 个副省级市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6(3):1-6.(有卷号)
[9] 吴榄.财政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基于供给与需求结合的角度[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10] 吴秋阳.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比较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18.
[11] 武小惠.支持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财税金融政策[J].山西财税,2015:22-26.(无卷号)
[12] 杨华.促进湖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13] 杨玉秀.从财政收支看我国XX行为的有效性[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2.
[14] 杨志安李梦涵.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实证检验[J].辽宁大学学报,2019,11(6):46-54.(有卷号)
[15] 张建.关于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生产力研究,2003,3:188-189.(无卷号)
[16] 赵楠,高娜.财政政策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3(31):131-135.(有卷号)
[17] 章晓雯.财政政策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重要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03-104.(有卷号)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们也将迈出学校的大门,走向社会。在本论文的选题、定题、初稿的修改与定稿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首先最应感谢的是指导老师。老师针对我的论文从整体的思路上给了我很清晰地指导,让我的论文结构逐渐完整起来,在许多的专业性理论上老师用他的专业性给予了我很多讲解。从学年论文的写作开始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老师都在悉心指导,对此向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山西财经大学四年间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让我们能够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也感谢辅导员在许多事宜上对我们的管理与帮助,让我们在学校里得到很好地照顾。感谢所有学科的老师教给了我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思路,让我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能够有机会进入山西财经大学进行学习,再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也终于可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我可爱的同学与室友,她们友善和睦、开朗幽默,我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与她们朝夕相处、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讨论,感觉很幸福。
最后,在此向所有的老师、父母、同学以及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