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背景下隆林县庭院经济发展研究

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是广西重点扶植的贫困县,也是国家生态扶贫示范县之一。在落实扶贫政策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认知不足,把握不住国家政策机会;发展不平衡,忽视民俗资源优势;缺乏龙头企业,经济拉动力

  XXX的xxxx明确提出我国目前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但是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仍然有贫困人口2668万[.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8-29.],平均贫困发生率高达2.8%[.xxxx.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www.gov.cn,2011-12-01],如何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2013年11月xxxxxxx在考察湘西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即有针对性的帮助贫困地区居民摆脱贫困。生态扶贫思想是xxx同志精准扶贫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思想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xxxxxxx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即在落实扶贫政策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或过度开发,在增加人民经济生产力水平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扶贫思想近几年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且在各地扶贫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在四川省规划确定实施了《四川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2014-2020)》[沈茂英.xxx生态扶贫思想及在四川的实践探析[J].xxxx思想研究,2017,34(1):48-52],规划范围包括四川省88个贫困县共266.36万亩的耕地面积,在实施进程中,积极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建设了大熊猫保护区,阳光康养旅游项目、户外体育运动场地等项目,使得处在川藏线上的雅江县相克宗村逐渐发展成为“骑游之村”,可同时接纳上千人的骑游景区,在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为四川省解决了相当一部门贫困人员问题。足以说明生态扶贫的科学性。
  庭院经济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指的是农民以家庭为单元,利用家庭中的剩余劳动力,对庭院中的闲置空间合理利用,从事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或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庭院经济的形式自古就有,而且在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庭院经济发展一波三折,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庭院经济重新出现在我国农村的各个家庭之中,且在其继续发展中对农民经济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1998年,山东枣庄市大旱,农田一度绝收,当地XX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庭院经济发展,有效的帮助了当地农民度过难关。在生态扶贫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庭院经济对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扶贫与庭院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扶贫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精准扶贫成为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力方针政策,以“绿色减贫”为主要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帮助贫困居民精准脱贫作为实践工作的核心,其主要出发点可以概括为“消除贫困,生态修复,保护环境,产业致富,改善民生,人地和谐”,足以说明生态扶贫在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改善的思想,并将大多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作为生态扶贫的主要对象,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土、水、气、生、人”五位一体环境改善与扶贫体系,在建设和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将生态改善与当地特色经济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环境改善项目本身即是生态扶贫政策的实践过程。发挥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国家生态扶贫政策的落实中,比如,结合扶贫政策治理石漠化创造就业;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劣势经济转变为符合生态改善的民俗风情项目;将地方农业经济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农业项目等。

  (二)庭院经济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有效开发庭前屋后闲置的土地、房屋等闲置空间,利用家庭剩余劳动力,开展家庭需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的自我产品需求,实现经济收入的目的。庭院经济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于我国农村各地,20世纪90年代正式被作为经济形式纳入研究范围,在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庭院经济的灵活性,使得其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地农村或小城镇的大多数农村庭院中,对农民经济收入提升的作用潜力巨大。
  其一,经济性。利用已有庭院的闲置土地和住房空间,通过简单的规划,针对性种植或养殖符合家庭需要的农副产品,不但降低生产的成本,而且起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其二,灵活性。在庭院经济的选择上,农户可以随时加以调整。本身庭院资源规模较小,根据季节、个人需求,实时改变产品类型,不但改变成本较低,而且效果明显,不会造成过大的损失。
  其三,美观性。庭院经济产品对于庭院闲置空间的使用,不但可以避免农村各类杂物的随意摆放,而且可以美化闲置土地,让整个庭院看上去视觉饱满且富有生机,更适宜人居住。
  其四,延展性。庭院经济产品不受技术、土地性质等相关因素的限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可复制能力强,因此,很容易产生辐射性作用,从某些农户迅速辐射到周边的农户,整体实现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提升的作用。

  二、隆林县生态扶贫与庭院经济发展现状

  隆林县处在广西西北部,处于东经104°47′13″-150°40′49″,北纬23°22′20″-24°59′56″之间。东面与南面分别接壤田林县与西林县,北面、西北面以南盘江为界交接于贵州省兴义市、册亨和安龙县。隆林县处在云贵高原向东南延伸部分之中,金钟山山脉与大哄豹山脉横穿全县[胡业翠,刘彦随,吴佩林等.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生态、成因与治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96-101]。县内大多属于中山地貌,少数低山和岩溶地貌混合分布其中。隆林县整个地区表现为土山山地,中间夹杂少数石山。地形相对复杂的隆林县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目前仍处在土地石漠化治理的攻坚阶段。但因为隆林县土层浅薄,抗侵蚀水平低,气候旱季长于雨季,地表径流大,森林覆盖面积连年减少,水土流失问题越发严重。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隆林县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45000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占52.8%,其余为潜质石漠化土地面积,是生态扶贫的重点对象,在生态扶贫的实施中具有较大挑战的精准扶贫地区。
  对隆林县当地居民进行走访和《关于生态扶贫与庭院经济认识的调查问卷》(见附件)的形式,实地掌握了当地居民对生态扶贫政策与庭院经济了解的一手资料。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

  (一)隆林县生态扶贫现状

  隆林县因为地理位置与地形因素导致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贫困水平以下,自xxx同志提出“生态扶贫”以来,隆林县XX积极响应XXX号召,根据生态扶贫的内涵积极落实扶贫工作。首先将工作放在了石漠化治理方面,隆林县的村落多被石漠化区所包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居民聚居区,如图1所示,石漠化区对当地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因此生态扶贫在隆林县的落实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石漠化区的治理。隆林县以全面建成生态县为工作核心,增大了生态林保护力度。自生态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隆林县新增石漠化造林面积22.64万亩,封山育林14.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面积5.83万亩,退耕还林11.4万米,新增经济林面积高达0.5万亩,其他各类形式的造林面积19.41万亩,说明隆林县生态扶贫工作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次,隆林县积极利用当地原有产业,在XX的领导下努力拓展,比如利用山区地形重视金银花,对于参与金银花种植的农户,首年免费发放话费,并以XX名义出资建立生态农场,在建设初期投入12万元,聘请金银花种植专家,对当地种植户和党员干部进行金银花种植、烘干、储存等技术;XX牵头领导当地居民重点扩大板栗的种植业;以经济支持的方式帮助当地山羊种植农户,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本土行业上来。
生态扶贫背景下隆林县庭院经济发展研究

  (二)隆林县庭院经济发展现状

  隆林县全境目前共有人口38.9万,家庭单位约9万户。因为隆林县为山区地形,地广人稀,因此隆林县拥有比较丰富分庭院经济发展场所,从微观的庭院布局看,主要存在组团式、带状式、散点式三种庭院布局,如图2所示,隆林县村落庭院适合发展庭院经济。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隆林县,生产各类水果,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板栗、金银花以及各类亚热带水果,但是主要以开垦的农田为主要种植基地,属于农业经济的一部分,不可归为庭院经济的范围。其次,隆林县的山羊养殖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周边地区的喜爱,成为众多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工业方面,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但是一直以来,无论是从农民家庭本身还是XX方面,都未对庭院经济进行过多的关注,存在类似的经济形势也主要是作为闲暇时的副业,或者种植蔬菜水果自给自足,或者养殖家禽在春节与喜庆日子宰杀食用,很少具有利用庭院作为经济收入的一部门加以重视。在庭院经济发展方面,也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资源,而非加以主观性的深度开发,因此隆林县的庭院经济在整体上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发挥庭院经济对于农民经济收入提升的作用。但是优越的气候,宽大的庭院面积,为隆林县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思考和发展空间。

  三、隆林县庭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认知不足,对政策深度理解不到位

  严格来讲,庭院经济也属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具有灵活方便、经济效益高、技术要求不高、有效解决就业的特点。首先,庭院经济的工作范围就是在家庭的四周,属于个人宅基地或自流地,不需要商业土地使用成本;其次,庭院经济的发展方式灵活,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实际需要确定工作内容;最后,庭院经济利用农民剩余劳力,在家作业,节约了路途上的时间成本。因此,庭院经济一直以来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隆林县当地居民因为经济、思想和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对庭院经济了解严重不足,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只有17.8%的居民听说也了解过生态扶贫政策,38.4%的居民虽然听过,但是不太了解生态扶贫政策,剩余高达43.8%的居民,仍然对生态扶贫一无所知,如表1所示。可见隆林县居民存在对生态扶贫政策了解不够的问题,对于庭院经济更是一知半解,但一般以上的家庭都有过通过庭院闲置空间获得经济收入的经济。
  表1您是否听说过国家的“生态扶贫”政策问题的统计结果
  A听过也了解B听过但不了解C没听过
  人数51 111 126
  比例17.8%38.4%43.8%
  隆林县地处广西境内山区地带,各乡镇、村落主要建设在丘陵或山腰处,交通极为不便,部分村落至县城的道路仍主要以山间小道为主,因此乡镇、农村居民与外界接触较少,信息传播渠道阻塞。当地农民网络通讯落后,大多数家庭不具备网络卫星电视的条件,对于国内外的新闻、政策信息获悉不及时。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文字形式的政策宣传文件,无法准确阅读或理解。因此,虽然当地XX将“生态扶贫”政策进行了常规传达,但是当地大多数老百姓仍然难以有足够的认识,对于政策的深度理解更是难以到位。

  (二)对民俗资源优势重视不一,导致发展的不平衡

  庭院经济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足以说明其经济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养殖、简单的手工活,而是具有发展的科学性。从发展模式上可以将庭院经济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能源建设型,对于薪材缺乏的地区,建设家用沼气池,实现庭院周边物料的循环利用,不但解决了农村庭院的卫生问题,又可以约一部分燃料成本。比如,常见的将厕所、猪圈或鸡、鸭舍连通沼气池,转化为家庭日常所需的燃料、用电等,沼气燃料的废物还可以作为鸡、鸭或鱼的食物,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模式;二是多层次循环型,利用农作物的茎秆作为培养基,培育食用菌,再用菌渣、菌糠作为牛、兔等家禽的饲料,结合沼气池形成经济效益明显的盈利模式;三是综合经营型,充分利用并开发庭院空间和生态系统,开展家庭养殖业、种植业,并利用加工技术对农产品深度加工,产生经济增值效益。笔者通过对隆林县新州镇、桠杈镇、天生桥镇、平班镇、蛇场乡、克长乡、岩茶乡等10多个乡镇的走访中发现,隆林县农村在庭院经济方面,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庭院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家庭养殖等最初步的阶段之上,而且主要以“靠天吃饭”为主,很少人能够想到对自家的庭院资源深度挖掘。生态扶贫政策对于有效利用当地各类人文生态的资源都会大力支持,而隆林县属于我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民俗资源尚未收到外界文化思想的过多融合,仍具各族特色,属于独特的民俗资源,也可以作为生态扶贫支持的对象之一。《问卷》统计结果显示,70%以上的农村居民认为当地民族特色风俗文化浓厚,应当可以作为一项旅游项目,如表2所示,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做法。
  表2您认为当地的民族特色风俗是否可以作为扶贫项目得到支持?
  A是的B是的但不知道找谁C不清楚
  人数156 88 44
  比例54.2%30.6%15.2%
  虽然隆林县面积只有0.35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万,但是乡镇、村落分散,沟通匮乏,导致各乡镇尤其是村落之间交流过少,彼此之间在经济上缺少经验交流。不同地形也存在一定的生态特征差异,庭院的微观布局也不尽相同。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农民庭院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农村在民族风俗上虽然大体相似,但是根据不同民族的聚居情况仍保持各自的特色,各民族虽然足够重视各自的民族风俗,并没有思考深度开发与民俗文化传播方面的问题。

  (三)缺乏龙头企业,经济拉动力不足

  庭院经济主要是农民依托自家庭院从事的一类经济活动,它和田园经济处于并列关系,同样为农户经济的组成部分。从其发展是来看,人类从最初的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到后来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社会,使得人们通过劳动获取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多,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隆林县地理位置偏僻,农业经济方面与外界接触不多,很难见到其他地区庭院经济对农民收入带来的效益,更加无法了解其他地区庭院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导致隆林县农民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利用自家庭院进行表面的庭院经济发展。没有人愿意尝试如何更好的利用庭院,有目的创造经济收入,或者尝试其他地区已经开展较为成功的庭院经济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觉得没有必要去带头改变现在的生活,而且更多的人是因为找不到具体改变的内容。问卷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如果XX带头响应国家的政策或已经有人做了,自己也愿意参加,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如果XX或其他人已经做了生态扶贫项目,你是否愿意加入?
  A.只要有人做一定做B.有利于自己就会做C.可能不做
  人数188 83 43
  比例65.2%28.9%5.9%
  在缺乏与外界市场足够交流的情况下,隆林县大多数居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收入形式,虽然很多人希望自己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或存在开发某些资源赚取额外经济收入想发,但在具体操作方面缺乏成功案例引导,没有起到领导作用的龙头企业。在表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隆林县居民已经具备经济活动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只是缺少足够的经济拉动力,让居民作为经济个体参与其中。

  (四)缺乏政策引导,项目资金支持不足

  随着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庭院经济也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各种创新势头。尤其是东部沿海部分城市的郊区,农村彻底转变了脏、乱、差的形象为干净、整洁、文明的新气象。但是在我国中部大部分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广大的西部地区,庭院经济仍然是农民经济收入不可忽略的部分,甚至许多西部山区地区的庭院经济仍处在萌芽阶段。目前我国约有70万个村委会,2.5亿农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13公顷(其中人均自留地面积0.005公顷),人均经营山地面积0.019公顷,农民剩余劳动力充足,由于大部门地区机械化的推行,农民剩余劳动力呈增多趋势,且农闲时间越来越多,庭院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隆林县属于山区农业,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庭院面积足够,农民农闲时间较多,为当地庭院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自给自足的条件满足下,很多农民不愿改变现状。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庭院经济能够为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节约一笔费用;另一方面,发展庭院经济尤其是深度挖掘庭院经济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或(庭院加工业)找不到对应的产品销售渠道。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大多数居民希望得到或增加院落闲置空间带来的经济收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您想通过在院子闲置的地方经营获得经济收入吗?
  A想过但不知道做什么B一直在利用但收入不多C没有
  人数150 95 43
  比例52.1%33.0%14.9%
  85.1%的农户已经具备庭院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条件,其中52.1%的居民希望利用庭院闲置空间,33%的居民虽然已经付诸行动但是收效甚微。隆林县庭院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主要在于科学的政策指引与具体的项目资金支持的缺位。生态扶贫政策在落实于隆林县的过程中,XX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努力方向的正确性毋容置疑,但是没有考虑到生态扶贫政策在实施上的灵活性,即凡是有利于扶贫地区经济与环境的政策,都可能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四、生态扶贫背景下促进隆林县庭院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生态扶贫实施初期,将广西在内的大部分西部地区作为首选扶贫地区,广西XX在进行生态扶贫落实中也将隆林县作为首批生态扶贫帮扶对象,这对隆林县开展生态扶贫是十分坚强的后盾。基于隆林县在生态扶贫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考以生态扶贫的方式带动当地庭院经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当前在对隆林县实施的生态扶贫工作中,将土地石漠化改良作为工作的重心,并收益明显,但是在人力与无力方面消耗巨大,且是以XX为主导力量,没有充分利用当地农民的闲散力量,发挥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庭院经济作为农民改善经济收入的灵活有效方式,与生态扶贫结合,必然会起到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效果相得益彰。结合隆林县庭院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和建议。

  (一)以落实促宣传,深化居民对政策的解读

  石漠化治理一直是隆林县的重要工作之一,生态扶贫政策实施之后,隆林县XX重点加大了石漠化治理工作内容和范围。一方面,人工植树解决了隆林县严峻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当地农民的农闲时间,解决了当地部分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对xxx同志生态扶贫思想的科学理解,把并正确的用在了精准扶贫的实践当中。但忽视了生态扶贫政策引导性理论在实践中的灵活性,在保护、治理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经济发展,在隆林县庭院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有利环境下,具有现实可行性。在生态扶贫的思想环境下,降低理论宣传力度,转变为落实在庭院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让农民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体会生态扶贫政策的实质,获得政策理论的深度解读。
  以隆林县在生态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治理石漠化为例。隆林县石漠化治理主要以人工林种植方式实现,自2012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可优化空间,其一,树种的育苗多在农田或专业的林业种植基地,育种成本较高;其二,家庭剩余劳动力用在人工林种植之上,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减少。将石漠化治理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则会产生更加明显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提升农民收入方面效果显著。即将人工植树造林分割为多个具体项目,以XX为主导,组织农民学习和认识庭院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变数十万农户庭院为树种的分散育苗基地,农户在庭院育苗,XX从农户手中购买树苗,集中用于石漠化治理的人工林种植中,农民利用剩余时间参与到XX提供的工作岗位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如图3所示。不但释放了大量的可由农民自由支配的农田,而且变农民闲置的庭院为分散的人工林育苗基地,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从现实经验中让农民深刻了解生态扶贫政策的优势。

  (二)利用民俗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生态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隆林县的“退耕还林”也取得了不错的佳绩,其原因在于本来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隆林县,依靠传统的农田种植,显然无法实现农民小康的梦想,需要在建设良好生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隆林县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金钟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全县已山区为主,其中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9.3%;石山区面积占3.7%[刘慧,叶尔肯•吾扎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但隆林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有包括壮族、苗族、彝族、仫佬族、高山族等在内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颇具特色的民族风俗节日,比如彝族的火把节、仫佬族的尝新节等。而且隆林县经过石漠化治理之后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态十分优美,各种美味水果应有尽有,满足乡村旅游建设的条件,但不符合开发大规模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
  乡村旅游(即生态旅游)是游客以体验各地本土的乡村生活,享受乡村自然生态位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自20世纪末期引入我国,在旅游行业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近年来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给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乡村旅游作为新生的旅行开发模式,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胡柳[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湖北武汉,2016年6月]在其相关研究中发现,游客更倾向于在生态旅游中感受乡村本来的生活和饮食过程,而非经过大力开发的旅游景区。
  结合隆林县的实际情况及生态扶贫政策的有效宣传,XX应当起到政策上的带头作用,灵活利用生态扶贫政策,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扶贫的项目之一,不但可以美化当地乡村环境,而且充分利用了农户的庭院闲置空房,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转变生态扶贫中农民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创造就业增加收入。例如,将闲置在农村家庭中的住房改造为适合游客居住的“乡村客房”,将农村庭院简单改造为具有“原生态”农家乐性质的营业场所,在庭院的周边种植绿色蔬菜或果园,作为游客餐饮的食材,如图4所示。不但降低了开发成本,而且保持了乡村本来的面目,合理利用生态扶贫政策资金,为农户自主创造经济收入的源泉。

  (三)科学引导,培育庭院经济“龙头”

  目前整个生态扶贫项目在实施中,主要是XX在操作,农民只是跟随者,实施结果事倍功半,因此比如调动农民利用庭院经济的发展参与到生态扶贫之中。在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隆林县贫困农户渴望脱贫致富,一心向参与到XX的各项扶贫工作中去,却忽略了自身周边的庭院经济发展。因此,XX应当主动了解农民的发展需求,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组织一部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最终带动其他农民参与其中。为了保证生态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应逐渐弱化农民对于农田的依赖性,减少农户对农田的开垦,或变农田为人工林,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笔者在调查隆林县蛇场乡的时候发现,当地很多居民喜欢豆制品的食物(本文以豆芽为例)作为日常菜肴,但是集市离的较远,一次要购买几天的豆芽,但豆芽容易因为天热变质。XX可以引进制作豆芽的技术人员传授豆芽制作技术,让当地农民利用院中空房,作为豆芽加工作坊,培育豆芽,销售给周边居民。对于相关企业或手工作坊,XX应大力扶植,产生庭院经济“龙头”,从而带动周边居民对于庭院经济开发的积极性,进而使农民摆脱对农田的依赖,顺利实现农田缩减,变为人工林的目的,并将扶贫政策资金合理落实到农户手中,继续促进当地庭院经济发展。

  (四)结合庭院经济,项目化扶贫目标

  隆林县XX主导下的生态扶贫项目,在石漠化作为主体的策略中,占用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导致了资金短缺的局面。应充分利用生态扶贫范围的可扩展优势,改变隆林县XX生态扶贫舞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将整体扶贫绿化目标项目化为农户可参与的任务模块。隆林县农户最直接参与经济的形式,即庭院经济模式。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庭院经济的创新性和灵活可变的特点,转变为可参与至生态扶贫的模式,让庭院经济成为整体生态扶贫项目中的资金供应渠道之一,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让农户利用庭院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生态”与“扶贫”的双向目标。
  山羊养殖一直都是隆林县农民的主要畜牧产业之一。隆林县的山羊养殖主要靠用户自繁自养,属于庭院经济的范畴,很多用户面临繁殖技术较低,致使一些优质品种退化而放弃养殖。部分地区放牧区退化严重,增加了山羊养殖量增加带来的成本。XX应在生态扶贫政策覆盖下,将环境治理的大工程转化为针对性的具体项目,比如对隆林县的德峨乡等山羊养殖发达的地区,设置石漠化土地还原项目,将绿化工程承包给迫切需要草地、林地作为山羊养殖场所的养殖户,并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的同时,刺激当地的庭院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XX只需要,对项目进行具体的规范即可,比如保证草地、林地不被过度放牧等,如图6所示。
  隆林县由于位置偏僻,目前仍处在贫困县行列,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在生态扶贫政策的实施中,隆林县成为首批生态扶贫示范对象。如果仅仅依靠生态扶贫中的环保建设项目,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于整个隆林县的脱贫致富只是杯水车薪。在生态扶贫的视角下,隆林县应当站在生态扶贫的基础上,开展庭院经济的创新发展,将庭院经济与生态扶贫有机结合;利用民俗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培育模范;深化生态扶贫政策,科学利用项目扶贫资金。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8-29.
  2.xxxx.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www.gov.cn,2011-12-01
  3.xxxxxxx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4.沈茂英.xxx生态扶贫思想及在四川的实践探析[J].xxxx思想研究,2017,34(1):48-52
  5.阿比代•乌买尔.维吾尔族庭院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6.王兴.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模式用地效益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
  7.梅士伟,许彩丽.庭院经济是农户不可忽视的一个经济增长点[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
  8.谢志晶,柳建国,卞新民.农村不同庭院农业模式与庭院经济发展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
  9.马宝收.庭院经济与农民增收初探[J].生态经济,2007.
  10.周晓钟.浅议我国农村庭院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7.
  11.魏振方.发展庭院经济引发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划,2005.
  12.邓尚华.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增加脱贫地区农民收入[J].商业研究,2003.
  13.侯云苹.庭院经济在云南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
  14.刘慧,叶尔肯•吾扎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
  15.胡业翠,刘彦随,吴佩林等.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生态、成因与治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96-101
  16.隆林县XX.隆林县县志[M].隆林县,1998-2005
  17.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湖北武汉,2016年6月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nglin County courtyard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poverty
  Wei Pengcheng
  Abscract:As one of the two ethnic autonomous counties in the country,the long Lin Autonomous Coun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ies in Guangxi,and also one of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demonstration counties.Although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gnition,lack of opportunity for national policy,unbalance of development,neglecting the advantages of folklore resources,lack of leading enterprises,lack of economic pullout,lack of supporting policy guidance,and lack of funds and other projects.The reason is mainly from the remote location,the long-term closed ideology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ng Lin County,in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ourtyard economy in long Lin county can be made from four aspects:one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ourtyard economy and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two is the use of folk custom,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three is scientific guidance,training model;four is the integration of courtyard economy,the project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tics.
  Keywords: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Longlin County;Courtyard economy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7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0月8日
Next 2021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