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晴雯性格中的叛逆色彩及艺术感悟

引言 晴雯如花儿的一生是短暂的,有太多人评论她的一生是悲剧的,太多人为她流泪。判词有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确实可怜,一个伶俐标致的人儿,却被掩翳在偌大的贾府中,终究是遭人

  引言

       晴雯如花儿的一生是短暂的,有太多人评论她的一生是悲剧的,太多人为她流泪。判词有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确实可怜,一个伶俐标致的人儿,却被掩翳在偌大的贾府中,终究是遭人嫉妒,甚至被主子拿来当做玩耍权柄的牺牲品,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即便是病着也被驱逐出府,甚至没得带多余的衣物,哪怕是曾经她儿时就惦记过的姑舅哥哥,也置其冷炕头不顾,直到死去。虽然她是一个连父母籍贯都泯没无闻的女奴,但在大观园中却是一颗光灿夺目的星星。曹雪芹将她列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第一位,并赞扬她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她的心灵却比蓝天还要高洁。可见曹雪芹对晴雯的喜爱是很多的。为了更加擦亮这颗闪亮的明星,在其众多的性格色彩中,本文将着重介绍晴雯的叛逆色彩,并对其阐述艺术感悟。
晴雯

  1晴雯进大观园的背景

  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来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贾府里家生家养的。因贾府富贵荣华百余年,奴仆们在主子手下干活许多年,准予相互结婚生儿育女,而由奴仆生下的儿女又继续为贾府提供奴仆的伙计,由此一来,奴仆们有的老了不能干活的,退了休,因其服侍过好几辈主子,也会得到更多的关照。丫鬟来源的第二种,就是来源于贫民百姓家,也是穷苦的劳动大众,因为百姓家穷的实在不行了,而把女儿卖了来,大抵如同袭人,她原本就是被父母卖了来,在节假日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待父亲或者母亲死去,还可以回家奔丧。
  然而,晴雯却并非以上所提到的两种。在文本77回中叙述:“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来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她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门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这就是晴雯进贾府前的全部身世。这也显示出晴雯与其他丫鬟的不同之处:原本在贾府的老仆人家里做奴仆,而一番周折后,成为了老仆人的主仆家里的丫鬟,并且最后还是去了宝二爷的房里做丫鬟。可以说,这其中倒是有了“升迁”的意思。晴雯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和喜悦的。刚进贾府,晴雯还很小,却敢和主子请求要自己唯一的远方亲戚来府上“吃工食”,也可以看出晴雯是一个敢说话,心肠善良的人。

  2管窥晴雯形象之——“花自飘零水自流”

  平儿谓“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碳”,可谓切中肯綮。作者自云“勇晴雯病补雀毛裘”,其勇则不言自明。王善宝家的在鼓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便说:“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
  极尽诋毁之辞,亦从反面可证晴雯之为俗所不容和其所做所为在这帮奴颜媚骨的狗腿子心目中留下的震撼!我们还是从晴雯对待具体事件时的态度来看她的性格,看看她抢白钻凤姐门路的小红时的情景:
  晴雯冷笑道:“难怪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就把他行头的这个样!就一遭儿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不屑之情溢于言表,对其奔走钻营的奴相嗤之以鼻,丝毫不给她颜面和台阶下。秋纹正在为得到王夫人赏赐的两件旧衣服而自鸣得意时,晴雯却想到王夫人以新衣服赏赐袭人的事:
  晴雯笑道:“呸!好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得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这表面上是对秋纹对“嗟来之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轻浮的批判,实质则是对已被内定为宝玉将来的侍妾袭人奴颜婢膝以邀宠的丑恶嘴脸给予的毫不留情的讽刺,对王夫人这位主子于人不公的嘴脸更是恼怒有加,并且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以一个丫环的身份对其主子及其宠幸的奴才当面给予毫不含糊的鞭挞,不能不谓之胆大包天,亦不能不让人对其敢于对不公正待遇进行的激烈抗争肃然起敬。而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体现了这位身为下贱的丫环强烈的平等意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晴雯对于和自己一样身处奴婢地位的姐妹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宝玉告诉她偷盗平儿手镯的是小丫头坠儿时,
  她“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要叫坠儿”。虽经宝玉劝解暂时忍住了她的暴躁脾气,但后来还是变着法儿把坠儿叫到床前:
  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抓住,向枕边拿起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
  正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后矫宝玉之命,将坠儿撵了出去。论者往往对晴雯此举不解,认为有点过分。然余自以为:晴雯之爱憎分明于此可见一斑,此其一也。再者,以坠儿之所为,即令此次东窗事未发,则其偷窃之胆愈大,一发而不可收,终有一日被抓,其命运则不得而知!坠儿之幸,一幸所盗者平儿,一幸逐撵者晴雯,一幸所服侍者宝玉;一“处心仁恕,一酣畅淋漓,一怜香惜玉。虽被见逐之名,实受免祸之实,此其三也。以此观之,晴雯撵坠儿之举,岂非深谋远虑者乎!然当时值晴雯盛怒之下,不及深思熟虑自明,以其不经之举,反全坠儿之性命,殆非巧合乎!

  3晴雯的叛逆性格

  强烈的反抗意识这是晴雯性格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晴雯遭受残酷迫害的根本(内在)原因。判词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实质上就是指此而言。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为主子和奴仆两大类,那么在主子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无疑是宝玉和黛玉,而在奴仆中便不得不推鸳鸯、晴雯和司棋了,其中又以晴雯为最。宝玉、黛玉和司棋的反抗都是消极的;鸳鸯一生中也唯有“抗婚”一次是积极的反抗;而晴雯从第五回出场到第七十七回屈死,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假、恶、丑的反抗、鞭挞和讽刺。
  晴雯是下贱的女奴,但“心比天高”,敢在主子面前任性使气,敢于顶撞主子;对于那些以“勤谨”讨主子喜欢、一心想往高枝上爬的,对于得到主子一点施舍便认为是“福气”、“脸面”而扬扬得意的奴婢,晴雯打心眼里表示鄙视。这种出自纯真天性的桀骜性格得到宝玉的赏识和“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的赞扬。
  晴雯言行一致,与自己生存的环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晴雯的等级观念比较淡薄,不像袭人那样奴性十足。她去见王夫人时,没有刻意梳洗打扮,守奴才的本分,而是很随意,惹得王夫人很不高兴,臭骂了她一顿。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晴雯的反抗精神发展到了高峰。当恶奴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伙同凤姐带领一群打手来到怡红院时,大小丫头们无不俯首听命、任其搜检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故:袭人方欲替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便紫胀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
  大观园中一个普通丫头,面对贾府统治者及其恶仆的赫赫威势,敢于当面表露出这样犀利的反抗锋芒,不能不令人有石破天惊之感。“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这句话,并不表明她的反抗举动会得到贾母的丝毫支持,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斗争策略,针对的是王善保家的自称是“太太打发来的”,目的在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晴雯的抵制抄检,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反抗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被压迫者的摧残。
  “灵口”间杂着尖刻这一点,晴雯与黛玉颇为相似,但又与黛玉有着迥异之处。黛玉的尖刻一定要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决不简单地直来直去,她曾巧借雪雁送手炉来冷嘲宝玉,热讽宝钗,尖刻得使人只能或讪笑如宝玉,或沉默如宝钗。所以宝钗称黛玉“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倒是分外真切地道出了她对黛玉那尖刻却又能无懈可击的无奈。然而在雪雁未到之前,黛玉是“只管抿着嘴笑”,绝不冒然地出击,而是静观其变,以待良机。再看晴雯的尖刻,二十四回中,她在发现宝玉正在为麝月篦头,便立忙不叠地先以“冷笑”,继之以“交杯盏还没吃,就上头了”的尖刻嘲讽,不肯巧待机会,不须借题发挥,只是这般地心直口快!诚然这是贵族少女与粗使丫头之间文化底蕴的不同所致。
  但黛玉心境的沉稳和晴雯情绪的激动,黛玉气质的抑制与晴雯气质的兴奋都在我们的深思中,引来了多方的差异。
  晴雯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们证明者她具有着独立的人格,她向往平等、公正。“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同贵族公子宝玉之间冲突的结果,显然晴雯胜了。晴雯无所顾忌地在宝玉面前撕扇,表面上只是斗争,然而却从灵魂深处曲折地反映了她倔强、不肯低头的性格。她敢于对贵族公子说“不”,充分显示了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晴雯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女性,她命运的不幸与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由于她处在地位低下的婢女行列,使她对贾府内的高压政策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在贾府封建统治者和道者的迫害面前屹然挺立。因此,晴雯这个光辉瞩目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她贯彻始终的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她虽然是个地位低下的婢女,但是她却顽强地保护着自己做奴婢的尊严。不能改变和选择的身世,让她成为丫环,下人;然而在属于她的队伍中,她严守自己的原则,绝不卑躬屈膝、谄媚奉承。被压迫者的美好品质在她身上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
  晴雯的叛逆性格色彩中包含着反抗意识和压迫意识,而这正是晴雯女性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她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最好说明。但是,晴雯在反抗统治阶级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沾染了封建主子压迫人的习性,晴雯讥讽和谩骂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丫鬟,语言尖酸刻薄。他不可能具有今天意义的反抗,她的反抗是她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抗,同时也是她那个时代女性意识最忠实地记录。
  如此种种叛逆,在众多丫鬟里,她有属于自己的言行,她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她有着反抗压迫,要求平等,性格爽朗,心直口快,任情而毫不拘泥,力图挣脱束缚的性格,使她独立与贾府上下成为一个纯粹的个体。也是因为她这种叛逆,招来了太多人的嫉恨,太多人的报复,以至于最后主子拿她做为了把玩权利的牺牲品。

  4晴雯叛逆性格的形成

  4.1相貌美丽,出类拔萃

  在曹雪芹的笔下,晴雯居大观园副册之首,是贾府最为貌美的丫头,主子们都给予她外貌高度的评价。在王夫人的眼中她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像林妹妹”。眼光极高的王熙凤也认为:“若论这些丫头们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外貌的优势条件让她赢得贾府统治者们的好评。

  4.2心灵手巧,擅长女红

  晴雯的针线活手艺也是一流的,这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体现得更加突出。在当时全京城缝补高手都对那件俄罗斯进贡的雀金裘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晴雯在病中依然能补到完美无瑕。书中这样描写到:婆子去了半日仍就拿回来,说:“不但织布匠人,能干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的这是什么,都不敢揽。”
  晴雯道:“这是孔雀金线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的过去。”麝月笑道:“孔雀线现成的,但这里除你,还有谁会界线?”此句不仅体现了晴雯见多识广,更是她作为女红高手的集中体现。

  4.3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地位

  贾母认为她灵巧和漂亮,把原本服侍自己的晴雯送给宝玉,希望把她培养为宝玉的妾。晴雯凭借自身的优秀条件胜人一筹,获得贾府中最高权力者的肯定,除了贾母的看重,她还得到宝玉的宠爱。宝玉对丫头们素来很好,对晴雯这样一个品性高洁的女孩更是宠爱有加。这样看来晴雯是很容易在贾府中寻得一席之地的。晴雯确实在大观园中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地位。她是略低于袭人的宝玉身边的丫头,而宝玉又是贾府中重点保护的对象,几乎整个贾府的人都以他为中心。这样他身边的丫环的地位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4.4性情高洁、率真、侠义

  晴雯在那个浑浊、任男性所摆布的世界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格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宝玉心中晴雯是一个单纯、重义气、性情真率的女子。晴雯是高度自尊的,在伺候宝玉期间守身如玉,对宝玉的挑逗行为加以严厉的指责,同时对宝玉与其他丫环的亲密行为予以极大的讽刺,最为重要的是她把宝玉从贾琏那类人的行列中拯救出来,是她阻止了宝玉的滥情行为,她甚至同情宝玉与黛玉的两情相悦。这样的品性,在一群以取悦讨好主子的奴婢之中显得多么特立独行,也恰恰是这样的品性使她被众人所不容,成为被祸害的重要原因。

  4.5假主子的习性

  晴雯是一个没有家世所累的孤儿,她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她是赖大家买进来的,因看其漂亮伶俐为讨好贾母就将她送给贾母。因为没有亲人家世的拖累,在考虑很多事情的时候她就能少受束缚,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她在贾府这个势力的大观园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因为无所累,所以无所忌。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中,她无形中将自己置于假主子的地位。
  贾府是封建大家族,是皇亲国戚,贾府又是有权有势的人家,这里地位较高的丫头享有较高的待遇。加之宝玉一向对丫头以礼相待,尤其是对晴雯这种品行高洁,少有作为奴隶的自卑的女孩,当然也就越发尤其可贵、难得。晴雯由此深受宝玉的喜爱,将其视为知己。于是,晴雯作为宝玉最宠爱的丫鬟,她在怡红院的小姐习性就必然会油然而生。第五十一回这样描述晴雯一次生病请大夫为其诊脉的情形: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来,大夫见这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二三寸长,尚有金凤仙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回过头来。
  晴雯身为丫环却有小姐般的悠闲,小姐般的待遇,一方面是因为地位显赫的官宦世家为摆排场而设立的奴婢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宝玉的宠爱。最终也导致晴雯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卑微地位,而一味任其高傲独立的性格自由发展。
  晴雯的副小姐习性除了是她自己性格和宝玉宠爱之外,也与她在宝玉身边的地位截然难分。她是宝玉的大丫头,除了袭人之外她都可以自由支配其他丫环。第五十一回写到:“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也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因为她的地位的特殊性她就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小姐的位置上,忘记了自己本身的奴婢身份。在这样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形成了她高贵的品性和孤傲的性格。
  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加之晴雯的外貌条件,使得她在这样的环境中处于似奴非奴的地位。大观园中怡红院的环境是相对自由的,自恃有宝玉的宠爱和大丫头较高的地位,她具有一定话语权,在怡红院众奴婢中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于是,品性高洁的晴雯渐渐地忘记了自己奴隶的身份,同时也忘记了贾府中只有宝玉能容忍她高傲的性情和张扬的性格,而一旦触犯了其他权威者,她的悲剧命运就将注定。

  5对晴雯叛逆性格的艺术感悟

  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显示,“任何性格特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从儿童时期不断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长期塑造而成的。环境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与生活条件,以及人对这些关系和条件的反映,影响着、塑造着人的性格。”所以,特定的社会环境、身世背景影响并决定具体人物的思想行动,促进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任何人物的思想性格、心性情怀、聪明才智,总是被他的身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的具体环境所制约。晴雯的性格也当然与她在贾府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然而晴雯的身世、晴雯自幼飘零的环境对她也有影响!晴雯有着与同时代的姑娘小姐们迥然不同的叛逆性格与这些是分不开的。倒不是讲叛逆性格的坏处,或者就应该得到社会摒弃,我想说的是,应该同样从晴雯身上学习晴雯好的一面,并要从她不好的一面学习教训和经验,这样才可以把《红楼梦》的精髓发扬和发展下去。
  第五十二回中,晴雯病中挣扎着为宝玉补雀金裘,补完之后累得重重倒下。袭人笑她:“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得横针不拈,竖针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缘故?你到底说话,别只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
  第六十三回中,怡红夜宴后翌晨,平儿还东,袭人告诉她昨晚将一坛酒都鼓捣光了。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还说着给我听,气我。”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是谁?谁是他?”晴雯听了赶着笑打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得真。”惜墨如金的曹雪芹,对此再没有多一字一句的交代,却简约地勾勒出一幅臻于极致美的悲剧画面。在这幅坦荡高洁的画面里,顿时窥见那些“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才子佳人的渺小和琐屑。
  都说红颜女子多薄命,但晴雯的薄命和那些红颜相比,细细思量起来却又不同。在中外名著中和舞台上,经典的薄命红颜争相从历史深处走来:受宠的杨贵妃缢死马嵬坡,失宠的梅妃魂归梅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香君血染桃花扇,美狄亚杀了丈夫的新欢又杀了儿子,克里苔内斯特拉杀了丈夫又被儿子所杀,还有化蝶的英台,出走的娜拉,卧轨的安娜·卡列尼娜,带枷的玉堂春,无辜的玛丝洛娃,断桥的白娘子,当垆的卓文君,坠楼的绿珠,洛水的甄妃,寒窑的王宝钏,鹊桥的织女……可是,这些曾赢得古今中外无数读者和观众眼泪的薄命红颜典型,这些被称之为悲剧美的极致和化身的人,其实和晴雯相比,都还是幸福中人。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在她们的生命旅程中,毕竟都还曾有过那幸福的一刻,毕竟都还曾得到过那铭心刻骨和暖如春风的爱。
  而连这一刻也不曾有过的晴雯,不仅“担了虚名”,枉送了性命,甚至连在棺材里独自躺着都不可能。“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晴雯的这句临终哭告,让人想起张贤亮在《绿化树》中说的一句话:有限的爱情要求占有对方,无限的爱情只求爱的本身。但这是连现代人都不容易达到的一种境界。属于未来的晴雯偏偏出生在那样一个黑暗时代,而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盼,就像雨天树枝间悬挂的蛛丝,一颗沉重的水滴落下来就能将它砸断。
  对于晴雯来说,她依旧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者。其实,《红楼梦》时代的女人们,不管是顺从生活的逻辑,还是举起反抗的大旗地,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与其苟且偷生地活着,还不如热烈地拥抱死亡,毕竟壮烈的死还是比屈辱的活着更能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个人对于社会的反抗基本上都是徒劳的,尤其在一个大多数人或者是普通民众还没有觉醒的时代,尤为如此!那些历史的先行者总是一些孤独者,是被主流社会所疏远和隔绝者,他们总要承受他们身处的时代加在他们身上的历史的惰性,成为历史的无辜牺牲者!而那些跟不上历史前进步伐的人们,同样被抛到了主流生活的轨道外,成了生活的零余者和被抛弃者!也许,生活就是这样,这就是生活!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30-58.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1983.12-20.
  [3]俞平伯.论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9-36.
  [4]王雪花,《红楼梦》中晴雯的女性意识探析,资治文摘(管理版)[J],2010,2:182.
  [5]陈杰,墨点无多泪点多–伦晴雯的性格与悲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28-30.
  [6]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4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2月2日
Next 2019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