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传统村落所拥有的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等。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村落也在逐渐没落,因此重视和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也显得更为重要。古墨村作为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内涵深厚,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极其珍贵并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传统村落所拥有的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等,这可能为当地脱贫致富做出巨大的贡献。xxxx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也要求我们应该重视和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发展来推动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途径。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支持。
  在中国新农村建设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推动下,云南省凤庆县古墨村凭借其资源优势已进入发展相对快速的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古墨村的旅游发展却处于起步阶段,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目前,关于古墨村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拟通过对古墨村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及原因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古墨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个人建议,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1.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旅游业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发达,但是对于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古墨村作为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之一,其旅游发展仍停留在最基本的观光旅游上,它在文化方面的旅游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该村旅游资源至关重要。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部分。
  (1)理论意义
  国内外对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等的研究很多,但就研究对象而言,学者对凤庆县古墨村旅游发展的关注和研究较少,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本论文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和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进行一定的研究,为以后学者研究该村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古村落乡村旅游的研究提供案例支持。
  (2)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古墨村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分析其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帮助其更好的发展。

  1.3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对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研究,总的来说还处于一个初期的探索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优秀的研究成果,但仍值得探索和发掘。另一方面,由于对旅游文化的研究起步也较晚,因此,对于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发掘也是值得研究的。
  自1990年以来,我国开始诞生了最早一批对传统村落旅游文化发展的研究。进入21世纪,传统村落旅游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此相关研究成果增长迅猛。陈志菲(2018)在对甘肃永泰传统村落的发展研究中阐明: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承载了中华农耕文明以及其相关的丰富内涵。[陈志菲.甘肃景泰县永泰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兰仙平,兰石财(2019)在对古村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中提到:古村落与普通的美丽乡村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保留着古代村落原汁原味的建筑风貌,建筑结构以及建筑环境等等,具有后天形成所不拥有的历史风貌,而这些乡村目前仍在为人类所服务。[兰仙平,兰石财.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7):65-66.]任俊英(2010)在对古村落的研究中指出:传统村落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聚居空间,也是别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92-10295.]。
  王倩倩、卢婷(2019)等在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了解释:人们愿意前往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乡村生活。以乡村自然和人类物体为旅游景点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类别,在传统的乡村休闲和观光体验的基础上,开辟休假,田园体验,民俗等新的旅游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王倩倩,卢婷,黄万猛,王亦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J].农家参谋,2019(19):53.]。可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扩张,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历史韵味的古村落正在逐步消亡,它们所蕴含的独特传统文化也会随之被冲淡。吴立康(2019)在对古村落的保护研究中提到: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城镇化的推进都加速了传统村落的没落。从一方面而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传统村落的物质存在以及其上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精神产品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另一方面,由于古村落的经济发展结构受到限制,导致这些村落的经济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举步维艰。因此开发传统村落提高对传统村落了保护,不得不重视起来[吴立康.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探研[D].中原工学院,2019.]。时少华、梁佳蕊(2018)在传统村落与旅游的研究中,对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及其利用形式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应该活化利用和保护[时少华,梁佳蕊.传统村落与旅游:乡愁挽留与活化利用[J].长白学刊,2018(04):142-149.]。
  古墨村拥有着难能可贵的历史底蕴和旅游文化资源,它是一种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目前美丽乡村的不断推进建设,许多XX也开始了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多数地区围绕古村落开展了传统文化与当地特色民居民宿相结合的旅游文化发展模式。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传统村落的数量较少,学者并没有提出过“传统村落”这一名词。西方学者大多将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并且设立了很多法律法规专门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
  对于文化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对村落和社区文化不同方面的影响。关于旅游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Hazel Tucker(2001)认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促进了当地传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Hazel Tucker.Tourists and troglodyt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4).]。Azman Ahmad(2013)认为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有破坏作用[Azman Ahmad.The constrain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a cultural heritage destination:The case of Kampong Ayer(Water Village)in Brunei Darussalam[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3,8.]。总之,国外对文化旅游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2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

  2.1古墨村基本概况

  古墨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XX西北方,其海拔接近两千米,属于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该村落拥有着冬暖夏凉的优秀气候环境,地貌特征属于岩溶地貌。这个小小的村落拥有344户人家,他们多以种植核桃和茶叶为主,该村人均纯收入为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七元[凤庆县古墨村村民委员会统计资料.]。全村基本实现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提供旅游者活动的相关设施建设较少。

  2.2古墨村旅游资源概况

  古墨村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居多。它拥有着传统的居民建筑,浓厚的淳朴人文风情,以及清澈秀美的情人河,加上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和保存较好的古磨房群等。2014年,该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使得传统村落得到保护的同时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农场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大大提高,加之地方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居民收入。形成了与传统村落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足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1)自然旅游资源
  丰富的原生态美食
  勤劳刻苦的古墨村村民以及古墨村所拥有的独特气候,使得这里的美食也独具一格。村内居民沿袭传统工艺制作了很多原生态的美食,比如腊火腿、核桃、野生木耳、野生菌、野生蜂蜜、柿饼,现磨的玉米面、米粉等。
  情人河
  古墨情人河也名流浪河。“山水林木”赋予了古墨美丽自然的环境。情人河将古墨一分为二,流经整个村落。“情人河”一词的由来,是由于未婚青年男子和女子在闲暇时光常到河边约会。他们在河边互诉衷肠,谈情说爱,无数的古墨村年轻男女在此处结为眷侣。整个古墨的灵性尽显流浪河之中。2013年8月,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古墨村“中国避暑小镇”称号,“石诗诵古,清河淌爱——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在100个2013中国避暑小镇中排名第49位[2]。
  (2)文化旅游资源
  除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该村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古磨房群—文物保护建筑
  古墨村拥有着庞大的水磨房群,其始建于明末清初,目前还可使用水磨坊达到19间,总共的水磨坊有33间。这些水磨坊多以石头为基础,其屋顶、基石、墙壁以及路面均以石头铸成。磨盘分为上下两扇,直径约2米到2.5米左右,上扇比下扇厚一至二倍,磨盘以石质坚硬耐磨的优质石料凿制而成[3]。水磨曾经的兴盛,表明水磨在中国农耕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5月,水磨房群被云南省人民XX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民居
  古墨彝族土俚人的民居建筑基本效仿大理彝族风格,因当地山体多板岩可供开采,土俚人先祖便一致用石料作为建筑材料。今天的古墨民居除了瓦房之外就是石板房。建筑样式上基本采用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照壁用于采光,天井用于晒物。
  特色民俗节庆
  “火把节”是古墨村彝族土俚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6月24日。彝族土俚人的火把节是祭祀性节日。彝族土俚人家在这一天杀鸡焚香到庄稼地里设个神堂进行祭祀。祭祀完毕才开始打歌欢庆,晚上进行撒火把活动。撒火把也是节日的一部分,村里男女老少在族中老人撒了火把并念诵祭祀祈祷语言后,便开始撒火把追逐嬉闹。火把节田间祭祀完毕后,土俚族男女便到村里广场打歌。青年男女一边打歌一边对调,晚上便烧起篝火,围火打歌。
  古墨彝族土俚人的服饰属于白彝服饰。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彝族服饰有很多种种类。古墨彝族土俚人的服饰一般以较为深的蓝黑色做主调,以鲜亮的红色黄色作为衬衣。因为彝族人认为黑色是强韧刚进的象征,而红色和黄色代表着火焰和善良的友谊。这样的服饰颜色也是彝族人的精神文化的传达。
  古墨彝族土俚人的舞蹈是流传在彝族地区的舞蹈。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对于彝族人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们拥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舞蹈表现形式。彝族舞蹈有五种类型,分为打歌、跳弦、罗作、跳三弦、披毡舞。这些舞蹈动作有的是模仿劳动生产,有的则是模仿动物之类的动作,还有的是与古代的祭祀以及对神和图腾的崇拜有关[村镇特色简介—凤庆县古墨村。]。
  传统手工艺
  古墨村居民勤劳能干,才能丰富,能够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制作出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用石头制作出各种形状板凳、桌子。在营造技艺方面,村民会盖石头房、建磨坊、制石磨等;在传统生活技艺方面,古墨村土俚人会磨面、榨油、碾米、制茶、酿酒等。其中,榨油工艺分打核桃、舂油面、蒸油面、榨油四个步骤。
  综上,古墨村的资源种类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2.3古墨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

  古墨村居民收入以农业创收为主,从事第一产业的村民占大多数,村民主要种植核桃、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但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之一些旅游政策的提出实施,该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收入在不断增加。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带动的土特产品的销售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居民收入在不断增加。该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但就其旅游开发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旅游资源还未被很好的开发利用。目前,古墨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并不完善,整个自然村共有三家可以提供住宿饮食的酒店,分别为:古墨居、古墨闲庭和古墨客栈。三家酒店提供的住宿房间并不多。此外,有观景平台四个,没有特定的旅游接待中心,平时接待重要的游客,就是以村委会为主要场所,村支书等为主要“导游”人员。至今还未有旅游企业进行开发,该村旅游靠村民“自主经营”。
  由于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使得许多村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然而很多村落由于简单粗暴和无规划的开发,使得原本拥有的良好旅游资源反而遭到了破坏。[4]。这些反面例子主要体现在没有将古村落的传统和保护与开发旅游相结合,变成了开发是开发,保护是保护的两种不相干的模式[5]。虽然古墨村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开发与保护结合不到位的问题。

  3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旅游发展设施建设不足
  基础设施条件差,许多配套设施不足,是古墨村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在针对游客对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去过古墨村超过一半的游客认为该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如图1所示:
  目前,该村已建有观景平台四个,可供食宿的农家乐三家。在交通方面,没有直达村子的民用客车或旅游车。进村后,有一段道路为了保持古墨特色仍为土路。整个村子以村委会为主要游客接待点,没有专门的游客接待中心。村委会设有较宽的停车点,在较宽的道路两旁也可供来往车辆停放。此外,村子没有任何可供游客查看的指示牌,也没有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导游人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仅由村支书接待客人。农村旅游设施主要体现在农家乐和相应的餐馆,以及公共休息娱乐设施和绿化以及导游解说[6]。古墨村虽然已有三家食宿接待的农家旅馆,但总的来说,三家旅馆的服务接待水平并不高,其住宿条件并没有达到标准,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卫生问题。
  (2)旅游开发缺乏科学规划
  据调查,目前仍由村民主导对古墨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没有专业的开发商对该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旅游规划方面,XX虽花了一定的资金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并有成形的旅游规划项目书,但目前仍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开发古墨村。所以整个村子的旅游发展主要靠村委会和部分村民进行统筹和规划。加之整个自然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村民缺乏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知识,有很多村民甚至对发展旅游没有积极性。所以,村民教育水平的不高,XX投入组织不足,专业人士的缺乏,导致了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缺乏规划。
  (3)居民参与意识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
  通过目前的古村落开发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多数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都是以村民为集体的开发模式,由于资金不足以及人才水平不高,使得古村落的开发往往缺乏专业的规划以及设计。在投入使用后管理也跟不上,使得整一个古村落旅游的运营变得混乱,宣传的不到位以及开发的缓慢也使得游客来访人数较少[7]。此种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古墨村。该村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全村居民主要发展农业,靠种植核桃、茶叶、玉米等农作物来维持基本生活。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该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不断增多,常年留在村里的居民带着惯有的以农业生产获益的方式生活。近年来,该村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很多到当地旅游的游客都会向村民购买一些土特产品,设有酒店住宿的农家乐接待游客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因此,古墨村已有很多居民获得了旅游收益。但是,由于该村旅游管理资金有限,缺乏整体规划,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并不强,只有少部分受益群体积极主动参与发展旅游。村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导致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策划和统筹。
  (4)旅游宣传力度不足
  古村落的旅游发展需要依靠良好的宣传[8]。古墨村乡村旅游开发较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宣传力度不足,造成知名度偏低。由于古墨村并不位于主要的交通枢纽线上,所以到该村游玩的游客大多为周边村子的居民,也有很多是村内的居民在闲暇时光到古磨房群、情人河边放松心情,观赏风景,很少一部分游客是外地游客。调查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游客是通过他人介绍了解到古墨村这一自然村,如图2所示:
凤庆县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古墨村通过发布美文、短视频等在旅游宣传上已做了一些努力,但尽管如此,也只有很少人知道古墨村。综上可见,该村的知名度是很低的,其需要加大旅游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

  3.2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人民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追求精神的满足,这样的需求使得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古墨村旅游发展起步晚,目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伴随其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首先是自然环境被破环,有很多游客随地扔垃圾。由于村内缺乏类似“不能乱丢垃圾”等的标志牌,许多素质低下的游客和村民随手扔垃圾。除此之外,由于农业灌溉等原因,村内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因此,村子的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
  其次,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待加强。“应当对乡村旅游开发进行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在不破坏环境和原本风貌的情况下发展旅游业”[9],这是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解释。在村民进行旅游经营时,应时刻把握可持续发展。
  最后,古墨村在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据调查,该村已有少数古磨房被破坏,村中遗留下来的进士匾牌也存在被偷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足以证明,村内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所以应增强村民对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4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古墨村的现状及旅游资源、分析该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针对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4.1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关乎着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迎接各方来客[10]。古墨村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旅游道路和交通。交通便利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无论是村内还是村外,都应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古墨村要在不破坏村寨特色的前提下,对旅游道路进行修缮。对部分为了保持古墨特色的道路,要做到定期维护。
  第二,游客接待中心的设置必不可少,简单地以村委会为接待场所是不行的。游客中心的建立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景区咨询、信息、讲解、购物、休闲等等功能,同时它也是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游客们了解景区的第一窗口[11]。
  第三,村内应增设一定数量的各种引导标志。包括导览图、标志牌和包含主要旅游景点、游客中心、厕所、停车场等的导游全景图等。
  第四,要增设具有一定专业规范的导游服务人员,专门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讲解等服务。为了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古墨村一定要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

  4.2合理规划,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高效而科学的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需要配备合理的旅游规划,一个好的旅游规划有利于发挥景区的资源价值,使得资源能够高效利用,并且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安排和配合[12]。古墨旅游特色项目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在不破坏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古墨特色。诗礼乡XX和古墨村委会应该正确引导鼓舞居民进行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以古磨房群、特色民居等为开发重点,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例如,在保证游客安全和古磨房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磨面等活动,也可亲身体验旅游一些旅游商品的制作;村内可增加专门导游人员,为游客讲解该村古建筑发展历史;对于开设农家旅馆的居民,可以为游客增设自助烧烤等项目,让游客体验农家淳朴的生活。总之,古墨村应根据自身发展特色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提升。

  4.3XX引领,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规范和素质教育

  古墨村的旅游经营者都是村内原住居民,他们并不了解传统村落旅游,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可以说,大多数人是因为看到了收益才进行旅游经营。古墨村采用的是“XX+村民”模式进行旅游开发,由村民自愿加以XX提供政策辅助。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做到XX加村民同推进的良好模式[13]。在古村落的开发利用中,也应当将村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给予村民一定的权利,对居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充分挖掘专业人才,从而提高村民的旅游经营能力,为居民带来收益[14]。

  4.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通过调研发现,古墨村的知名度不高,村民没有通过网络等平台宣传当地旅游的意识。目前,村委会已经发布了少许旅游宣传的短视频和文章,但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港澳台兴起的民族寻根活动,便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历史的寻求,而古村落,正是这样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聚集的良好地区[15]。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让古村落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当地XX和村委会应通过把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开设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不仅提高古墨知名度,也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古建筑,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知名度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提升知名度,才会有更多人了解本地的发展。

  4.5合理利用资源,健全保护机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景区的旅游人数也在不断增多,随之而产生的垃圾和污染也开始增多,因此必须得到重视。许多古村落的设施建设和垃圾清理都不够完善,因此,为了保护该村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应提倡垃圾分类。古村落应当将“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的两种理念相结合,将民俗文化放在最关键的位置,要不断加强对于古村落民族文化的研究,加强对古村落文化资料地调查与搜集。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出合适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16]。2011年,古磨房群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其又被xxxx认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古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XX和村委会应做好监察保护工作,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观念,以保护为前提,可持续发展旅游,加强对古磨房群、古核桃树、古民居等的保护。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通过对古墨村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初步得出该村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发展设施建设不足、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意识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旅游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在初步地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该村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应采取的措施。为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该村应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在XX的引领指导下,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增强从业人员素质,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提高知名度。该村历史文化浓厚、自然资源丰富,并有很高的独特性,其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极高。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古墨村旅游开发程度低,其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合理利用资源并在保护中开发。

  5.2展望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实地考察只进行了一天,对古墨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并不全面、深入,只能以查阅资料、设置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补充完善。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研究结论也不全面。以后,将会花更多时间对古墨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研究,为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提出个人建议。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专业学习的总结。通过此次毕业论文的撰写,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同时自己在本次论文撰写期间也有一定的收获和成长。感谢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帮助过我的古墨村居民,在此表示我对他们真挚的感谢!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教授,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论文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花费了老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在此,向我的导师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赵书虹老师对我论文选题以及研究综述撰写的指导!感谢xx、xxx、xx、xxx等同学对本论文撰写给予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百忙之中参与评议本论文的老师,向参与本论文答辩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吴立康.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探研[C].中原工学院,2019.
  [2]陈德荣.生态文化之花开遍临沧乡村大地[J].云南林业,2016,v.37;No.210,47-49.
  [3]许文舟.古墨藏在深山的避暑小镇[J].绿色中国,2014,No.349,59-62.
  [4]刘青玲.传统村落背景下保平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C].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9.
  [5]张应梅.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以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拉祜族古村落为例[J].社会主义论坛,2019,No.420,48-49.
  [6]吴金铃.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0,No.395,46-48.
  [7]兰仙平;兰石财.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No.298,67-68.
  [8]周江楠.辽宁省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No.313,137-138.
  [9]汪丽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No.674,98.
  [10]谢永林.永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v.18,24-25.
  [11]赵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应重视的一些问题[J].美术大观,2015,84.
  [12]张小玲;张文星;李颖;王小燕.张家界石堰坪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月),2019,No.293,185-187+189.
  [13]程浩.古村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v.10;No.165,228-229.
  [14]贾秀禹.中国景观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15]孟祥霞.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招远孟格庄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No.287,196-197.
  [16]孔润常.旅游开发中我国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9-03-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57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0月18日
Next 2021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