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老姚的北京》为例

 摘 要

微电影《老姚的北京》是根据北京2012年“7.21”特大暴雨后,发生在环卫工人“老姚”身上的故事而进行改编创作的。影片主要讲述了北京一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老姚,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一名退伍老兵。在特大暴雨发生后他捡到十多个车牌,并由此开始每天在原地等候车主认领,并分文不取的故事。影片中的老姚不但是北京的环境美容师,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当下社会中善良淳朴、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原则的质朴的人的存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影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微电影这一行业中。微电影其实是适应当今影视行业发展,在影视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兴模式。在微电影的主题表达中,由人物表现串联起的完整故事,因此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注重的是多角度、全方位。微电影的时长有限,这就意味着人物形象的力量更加重要。本篇论文对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主要论述。

 关键词:微电影; 人物形象; 塑造; 细节运用

  引言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之一。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细节的刻画对所有观众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人物是影视作品中的灵魂。创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越深,就越是具有艺术魅力。

随着近些年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精神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文化的供给,对新鲜感的渴望与日俱增,所以微电影应运而生。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希望影视作品中出现新颖的、不断颠覆人们认知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出现,故人物形象塑造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人物是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人物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体[1]。一个剧本的自身价值在于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让观众中在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2]。在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我通过对细节、语言、声音、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积极性等方面的论述,使观众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到在微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我此篇论文所论述的重点。

《老姚的北京》这部微电影通过对主角老姚的人物刻画,完整的呈现出在人情味些许淡漠的社会中努力使社会更加有爱的一个小人物。在剧中,镜头中几次出现北京精神的镜头,这其中,厚德正是老姚的真实写照。多少年来,他从未忘记自己军人的身份,即使在退伍后也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北京需要这样的品质道德高尚的人,我们的社会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人。通过作品为观众传递人物真实的情感,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动观众的感受,从而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引起观众反思。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学校四年的专业学习基本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出于对本专业知识喜爱,就人物形象塑造这一方面对《老姚的北京》进行分析。

1 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在我理解可以拆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是指经过设定后夸张的角色形象;“塑造”是指通过一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设置人物形象开始是创作最好的办法之一,优秀的短片剧本总是以人为中心[3]。在影视作品中,故事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与人物休戚相关的。

1.1 故事中的人物

人物是主要的表现对象,同时也是促使电影故事发展的主体[4]。微电影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有血有肉的,创作者经过反复琢磨后将其放到银幕上。其中人物塑造是关于整部作品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工作,微电影创作的关键在于创作出鲜活的人物性格。

从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看,人物形象塑造是创作者将人物的品性、人格、行为、感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通过艺术手法在的人物形象上集中表现出来。对微电影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着重为观众的视听感觉服务。微电影所具有的“微”特性,通常对人物的刻画采取最传统的方式,微电影中没有大篇幅的烘托与铺垫,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直接,人物特性也更便于观众掌握。

人物是故事的载体,为故事发展提供动力。在《老姚的北京》这部微电影中,老姚作为“主人公”将给他设定的品质、性格、动作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拾牌不昧”和憨厚正直的性格通过故事的发展清晰的体现出来。这正是运用最传统、直接的方式刻画了一个清晰完整的人物形象,即以故事为背景利用人物特定的品质、性格、动作等等来使观众对人物产生深刻印象以及评价。如图1.1所示。

de2916824b21e631c7c9ccd7d725ae60  图1.1《老姚的北京》中老姚拒绝失主给小费时的动作

 1.2人物作用下的故事

人物是整体创造的核心。人物为核心是指在编剧进行剧本撰写时,手中最初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质的人物,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建立在以人物为中心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创作方式在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为,编剧首先进行人物形象的创造包括外形、生活圈、生活环境以及角色性格等方面,最终决定故事的构造以及在人物身上发生的具体事件[5]。

在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老姚的形象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同时也在最后向观众呈现了一个退伍老兵的形象,并且创作者选取了北京车水马龙的道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为社会背景,使老姚这一人物置身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片中有一处镜头是老姚抽着烟以观察者的眼光去审视这个社会,这样的视觉是非常独特的,更显示出老姚平凡中不平凡。如图1.2所示。

5be372374e1ec2cbd01e7a38c989712f  图1.2老姚以他“独特”的眼光审视社会

 2 从微电影《老姚的北京》看人物形象塑造

微电影作为影视艺术在时代发展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拍摄艺术,它的创作理念虽延续了电影的基本概念,但作为新生的艺术形式,也具备很多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6]。微电影有完善的、系统的创作模式,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微电影处理细节的镜头与传统手法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则体现在更为典型的短故事构架下人物表现力的提升。简单、单纯的人物性格并不代表人物形象的单薄无趣。微电影大都是以微观的角度刻画人物,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和恰当的动作来展现不同环境中人物心理的变化,利用外在变化了解人物的内心,从而在剧情推进中与跌宕起伏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例如:在影片开端处,老姚在听到收音机内的广播后,马上到自己的岗位上,通过面部的微变化体现老姚的内心的焦急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图2.1所示。

c84ad1a123a91cde052569c94c26ba05  图2.1老姚听到广播后返回岗位

《老姚的北京》中,人物形象塑造被精简了很多。这种精简主要是使在人物塑造上通过镜头更加直接地展现给观众,塑造的人物更为清晰简明。将人物本身与故事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复杂的人物个体中提纯出来。在影片中通过镜头的表达,就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老姚”这个人物的饱满。当失主认领车牌后,想给老姚一些“小费”时,被老姚一口拒绝并用手推搡回去,充分的刻画了老姚人格的正直。如图2.2所示。

431d41b243cf107ee24d5c1a5f4577d5  图2.2老姚回绝失主的“小费”

总的来说,微电影中人物的设计也许并不周全,因为篇幅所限,只有突出能够服务于故事情节的某些细节,人物形象才能被刻画得尤为鲜活[7]。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就是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中展现了社会中的“大情怀”以及无私奉献的“大精神”。

 2.1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任何细节的运用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微电影短小的篇幅中的人物细节的把控更尤为重要。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就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细节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表明人物处境等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方法。

在传统电影中,因为时长充足,往往是通过众多画面产生的细节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电影《搜索》中这一点充分在唐小华这一人物形象上得到体现。当她第一次在镜头中出现,她与老板沈流舒与进行交流,在画面中从她面部的神情,就可以看出来她与叶蓝秋的关系微妙;在叶蓝秋有事请假,并与她进行工作对接的画面中,她虽然表面上笑脸相迎地劝解和挽留,背后却是把钥匙放进自己的抽屉并暗讽叶蓝秋;当叶蓝秋迟到后急忙进到办公室,画面中她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了叶蓝秋的惊慌失措的神情;正是通过画面中一步步的细节刻画的铺垫使出唐小华的肤浅狭隘与自私虚荣的人物形象逐渐表现出来。如图2.3所示。

6f9ec9d53d15aff0dfa1a8c0fc9c83ca  图2.3电影《搜索》画面中唐小华耸肩与脸部得意的表情

而在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当老姚写失物招领的牌子时,他的儿子推门而入,询问老姚的情况,担心老姚的安危,得知牌子是在水里捡到时,向老姚提出认领时收取费用,被老姚回绝后,两人发生争吵,儿子摔门而出,两人不欢而散。如图2.4所示。

4c8cb1222570a557ba8c79462a0322bf  图2.4儿子与老姚发生争吵

故事接近结尾时,当老姚的儿子亲眼看到失主认领车牌时从心底里对老姚的感谢,他才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回家后为父亲做了可口的饭菜。老姚儿子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在故事的首尾对老姚在态度上的对比,以最快的速度并合乎情理完成细节上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图2.5所示。

e793e1bb3626a730a2558ab1b84b865e  图2.5儿子为老姚做饭

 2.2语言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积极作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是表达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人物语言的准确使用,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一个生动的人物的内心情绪,对人物形象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剧本在塑造人物时,首先要敲定每个人物的基调,然后根据形象特质来设置与之相契合的语言。要使人物足够鲜明,设计的语言从来都不是废话,都有其出现的价值与重要性,绝对不是无关紧要的,而且可以从人物平凡的语中揭示出人物更丰富的性格。

例如,在电影《硬汉》中刘烨饰演的“老三”在开篇处就通过大段的自述来为情节发展进行铺垫,成功塑造了一位稍有智力障碍的前海军士兵“老三”的形象。“有一种力量是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的,那就是——我!我曾是一名海军战士,一名光荣的潜艇兵。我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我老三…没想到那天的训练会出意外,当时一名战友溺水了,我第一个跳下去救他,后来的事我记不清了…政委说过,作为一名战士,身体要像潜艇一样强壮,拳头要向鱼雷一样又准又狠!”这里大段自述音色低沉,语速缓慢,字符间隔拉长使“老三”这一形象通过具有一定特质的语言风格,在画面还没有呈现人物形象时,对“老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观众可以通过语言及时的感知一个到憨拙、反应缓慢、有轻微语言障碍的人物形象,因而对他的出现有所期待,同时也表现出他与其他价值观的浮躁现代人的鲜明对比。如图2.6所示。

3953eb8abbab20d8db44e18f0f5dccd0  图2.6老三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自述

在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更多的则是以对话的方式来推动剧情发展、凸显人物性格,从而对人物形象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当王迅饰演的快餐店小老板出现,同时也第一次打开了失主与老姚之间的对话:快餐店小老板:“找了半天在这呢”老姚:“哎哎哎”快餐店小老板:“大爷 这个车牌是你捡的”老姚:“啊”…老姚:“行驶证”快餐店小老板:“懂的懂的”老姚:“签个字吧”快餐店小老板:“啊 还签字啊 你这手续搞得有点多啊”…老姚:“你可以走了”快餐店小老板:“啊 我拿走了 哎呦 你看我钱带的不多”老姚:“不不不 这不能要”…“耽误你点时间 但这是必须的 收起来 收起来”。在老姚对照了车牌,检查了行驶证,失主确认签字后,才将车牌交到快餐店小老板手里,并谢绝了他给的“小费”。如图2.7所示。

afe3ae9247f87be78e54b5c4da161704  图2.7老姚与第一位失主进行对话

第二次集中对话是在由秦卫东饰演的广东人出现后,再一次以核对车牌为主展开对话:老姚:“这是你的吧”广东人:“哇 牌子 哎呀 是我的牌子啊 大爷没想到被你捡到了 谢谢谢谢谢谢”老姚:“行车证”…广东人:“看一看 是不是这个牌子呀”老姚:“签个字”广东人:“应该的 应该的 老大爷 原来一定是个干部哦 签好啦 这个给你 这个给我”老姚:“你可以拿走了”广东人:“谢谢谢谢谢谢”老姚:“不用不用不用”。老姚在确认无误后把车牌交还到失主手里,也再一次拒绝了失主的“恩惠”。通过老姚这两次相近的对话,对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揭示了老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人物形象。如图2.8所示。

01103e719512af3740f1b638da372faf  图2.8老姚与第二位失主进行对话

  2.3声音、音乐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影视作品中,声音、音乐的使用对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声音、音乐组成了影视作品中主要的声响,每一个声音和每一段音乐的使用,都会使得人物产生不一样的情绪[8],从而对人物形象进行充分的烘托。

  2.3.1声音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电影《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在独自一人天桥上看报纸,通过新闻报道得知他的好兄弟阿豪入狱,此时的他万念俱灰,心神不宁,担心朋友的同时又怨恨阿成的出卖。此刻正巧一辆火车从桥下飞驰而过,车轮与铁轨接触发出庞杂的声音,这一聒噪声音的运用恰好烘托出小马哥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侧面传达出了他内心的焦虑、烦躁的情绪,使整体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如图2.9所示。

图2.9小马哥在天桥看报,火车呼啸而过发出声音

而在微电影中恰到好处的声音、音乐能够充分的烘托出电影中完整的人物形象,同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9],使观众在听觉上得到感知的同时,可以联想到屏幕之外的东西,从而使局限在镜头之内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在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多次出现收音机里传出的广播声,随后紧接着就出现老姚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影片开篇处介绍雨势情况和丢失马葫芦盖的位置,随后老姚就出现在丢失的马葫芦盖附近,在滂沱的大雨中提示过路司机的行车安全。此处不仅体现了老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物形象,同时可以联想到大暴雨之下,道路严重堵塞,司机师傅们小心翼翼驾驶的情形。如图2.10所示。

bf674ba07838b05ffa46b5d3a93439f7  图2.10广播声第一次出现

第二次收音机的出现是在寻找丢失车牌的失主时,广播中介绍当日正值大暑节气,以及对大暴雨的新闻报道,不仅烘托出老姚在高温下日复一日工作的情形,还可以联想到,因大暴雨城市设施以及车辆受损严重。如图2.11所示。

36c3fdcc64e0d5cd26d720989699d75c  图2.11广播声第二次出现

第三次收音机的出现则是出现在老姚穿上军装之前,广播中说到正逢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八十五周年,紧接着是老姚锁门的动作特写,重新穿上自己的军装并戴上勋章,烘托出老姚怀念自己的军旅生涯,更是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想发现自己穿上军装被别人发现,小心谨慎的态度。此处可以联想到,老姚年轻时当兵时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在这部微电影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收音机传出的广播声多次出现,每一次的出现都是老姚这一形象的衬托,联想到老姚镜头以外的形象,反复的用最微观的声音使镜头外老姚这一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图2.12所示。

86adb05fbf030502a3493b8b6c16231e  图2.12广播声第三次出现

在电影《夜宴》中越人歌贯穿了整个故事,每当太子出场时,就会响起这个旋律,它揭示着太子的内心情感,隐喻太子、青女与婉后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烘托出太子无法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复杂情感,同时也显示出了太子软弱的人物形象,纵使最终画面结束,越人歌也依旧回荡在耳边,让观众的情感难以平静。因影片在时间上较为充足,整部作品以越人歌为线索大篇幅的出现在影片中,对人物形象烘托以及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图2.13所示。

463e3cb6920e4a71278c228eb8f61351

 

图2.13青女舞越人歌

因微电影在时间上的限制,背景音乐的使用要最大程度的显示出它对人物的烘托这一作用。在《老姚的北京》中,当老姚发现有人随意乱贴小广告时,他用自己的哨子吹出急促的哨音,这使剧情随着哨音一下就紧张起来,当张贴小广告的人看到老姚时,随即大声呼喊同伴并立刻掉头就跑,在他们逃跑的过程中,加入了一段紧密的鼓点作为背景音乐,这段背景音乐的使用,不仅可以让观众通过镜头中张贴小广告的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和逃跑时的狼狈动作感受他们的慌张失措,同时也通过音乐的使用侧面烘托出老姚平时对工作认真以至于令他们闻风丧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使用老姚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如图2.14所示。

 

fbf1d9b01d6ea683b30e3b66294c391b

图2.14张贴小广告的人伴随着紧密的鼓点逃跑

 3 典型形象塑造在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的重要性

  3.1在造型上奠定典型人物的基调

微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电影创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完整的电影人物造型不单单是简单的塑造一个演员的外在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让演员快速进入到扮演的角色当中[10],把握住角色的人物基调,与角色合为一体,使得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更加活灵活现。

微电影主要依靠视觉效果作用于观众,所以在视觉上主要人物依靠外形和穿衣打扮来进行形象塑造[11]。因此,微电影中的人物必须具在视觉造型上别出心裁,才有利于奠定人物性格的基调。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智商相对常人来说较低,从幼年身体残障、橄榄球健将、越战英雄、捕虾能手、结婚生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每一件上衣的扣子都是系着的。如图3.1所示。

f0ce677c58b8b57fa2fb36bd8de06a82  图3.1幼时阿甘的衣着

从服装细节这一角度突出主角阿甘是个内心纯净、忠诚守信、思想单纯、做事正统的人,通过他身着的服饰造型的细节中就奠定了他的性格基调,并且容易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图3.2所示。

90a7778382991354caa41ef55df3fe7f

 

图3.2成年阿甘的衣着

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老姚的穿着是随着场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工作的场景中,他总是身着环卫工人特有的橙色马甲。如图3.3所示。

eb14221b8ee9030077ab5ac3d6efed45

图3.3工作时身穿橙色马甲的老姚

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特定的场景下穿着特定的服装,通过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的服饰特点,鲜明有力的奠定了老姚平凡朴素的人物形象,又是XXX平凡中不平凡的典型形象。如图3.4所示。

96b852928fb1833ff4a0d17c03c97b25  图3.4同样身穿橙色马甲的老姚

 3.2典型环境对主题表达的升华

微电影基本上是以实时的热点为创作题材,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12]。这些社会的热点话题通常发生在典型的环境和特定的人物中,因此微电影中屡屡用其进行创作,同时也成为了微电影中塑造人物的选择,通过镜头去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这就是环境对微电影所带来的特有的作用。

微电影通常关注社会中的小人物,由此加之一些艺术手法来展现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反应出现在人们广泛关切的一些问题,揭示深层的社会意义并且激发观众思考[13]。微电影中的人物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使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直接[14]。在典型环境下,观众对人物形象相对了解,甚至塑造的人物就是他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从而使观众在生活化的人物中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典型的环境对于微电影的主题表达的作用不可小觑,合理利用微电影这一载体,是提升作品主题内涵的一种最有力、最直接的手段[15]。如图3.5所示。

32a84c9bc808557cbc0582f8560929de  图3.5《老姚的北京》中老姚所处的“典型环境”

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创作者生动的塑造了在北京飞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老姚在大暴雨中捡到车牌且无私地还给车主的人物形象。这正是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在典型的环境下做出的举动,诠释出了北京精神的内涵,向观众重新解读了北京的城市形象。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平凡的故事,通过对特定环境下的人物的形象塑造,揭示本片的主题。从小故事中挖掘大道理,从平凡中体现不平凡,从作品中揭露社会现象,充分的拓宽了微电影所承载的价值观,从而使作品主题得到升华,让观众真正领悟作品子所传递的真正意义。如图3.6所示。

48c1175f750f58402afa1d0ecd5db4be  图3.6老姚所处的“典型环境”

 结 论

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创作,本人运用大学四年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微电影《老姚的北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阐述,挖掘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点方面。这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典型人物,通过对其认真的观察、以及人物精神的提炼,再通过多种艺术化手段,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影视创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水平。

现如今出现不少微电影作品,但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则屈指可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微电影的创作者对于如何编撰故事花费太多心思,而无视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塑造可以将观众通过观察而获得有关人性的方面具象化,使人物的形象可以在事件的发展中自然地表露出来,人物的特征也可以由此得到展现。在微电影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究人物形象的塑造,并对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不断完善和深入挖掘,使得微电影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

本人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步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本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则是自身努力和指导老师指点的共同结果。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时,本人也学习了很多更加深入的理论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本人也会努力学习,让自己在专业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宋佳玲. 影视文学创作论[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20-25

[2] 汪流. 电影编剧学[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6:66-75

[3] 丹格斯基, 刘思译. 微电影创作:从构思到创作[M].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3.39:27-42

[4] 钟大丰,舒晓鸣. 中国电影史[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87-88

[5]刘鹤玲. 浅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设计艺术[J]. 视听, 2015,(03):74-75

[6] 秦俊香. 影视创作心理[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01:123-131

[7] 陆晔,赵民.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03:45-49

[8]狄其安. 电影中的音乐[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10:66-75

[9]魏南江.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11:37-48

[10]韩斌生. 电视编导基础[M].(第3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01:81-86

[11]黄剑飞.论如何塑造电影人物形象[J].大众文艺,2014(09):174.

[12]张洪冰. 数字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与应用[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5:105-120

[13]陈琛.浅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设计艺术[J].芒种,2014(14):191-192

[14]李梓阡.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J].戏剧之家,2016(21):117

[15]杜菁菁.浅谈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08):121

 致谢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注定要被写进史册的一年。新年伊始,全国乃至全球被新型冠状病毒所笼罩,疫情之下的中国显得脆弱,但又格外坚强。全国的目光聚焦湖北武汉,目睹这场生命与死神的斗争。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不惧危险、迎难而上。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我相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的胜利者一定属于我们。

疫情之下,不能返校的我在家中撰写本篇论文,这也是我在沈阳城市学院写的最后一篇论文,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初稿再到后来多次修改后的最终定稿,都离不开他的帮助。我提交给老师的的每一版论文,他都会认真进行审阅并给我提出修改意见,在每次我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及时并耐心的告知我接下来应该研究的方向,让我能够正确并且高效的进行论文的创作。他教会我的不仅是学术上的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独立思考。同时也要感谢四年里所有教导过我的专业课老师,你们的悉心教导是我完成本篇论文写作的基础。

除了在专业上教导过我的老师之外,我还要感谢影视传媒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三位老师,也是在我三年学生会生涯中为我付出最多的三位老师,学生会锻炼了我,教会我很多很多,怎样与人接触、怎样与人沟通、怎样约束自己,怎样更圆满的完成每一项任务等等。从干事到副部长再到部长,从懵懂无知到独当一面,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栽培,是你们谆谆教诲才让我一步步成长起来。

最后也要感谢我的父母,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良苦用心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四年来,无论我成功与否,你们总是以鼓励的话语激励我,我会带着你们的力量,继续在人生的旅途前行。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幸福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这四年里有幸遇到我的同学和好朋友们,刚入学时的情景在我脑海中依旧清晰。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寝室里我们无话不谈;每一次学生会值班结束,你们都会到传媒楼前等我,踏上去往校门口的路;一起熬夜完成作业,一起计划周末出行,都是我最快乐的回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缘分让我们相聚于此,大学时光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友情永远不会结束。

写到这里,也就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四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校园中熟悉的一切,都将与之暂别,在美丽的校园中,我度过了最宝贵的年华。四年的时光在这个季节即将画上句号,而这个阶段在我的人生中却只是一个逗号,在这四年里有过迷惘,有过坚定,即使有万千不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进入人生新的篇章。希望你们前程似锦,奔向人生的更高处。今后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会不畏艰辛,砥砺前行,逐渐靠近自己喜欢且不被定义的未来。

微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老姚的北京》为例

微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老姚的北京》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624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6月7日
Next 2023年6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