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草中国》看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摘 要

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根本,在充分地尊重客观事实的基本前提下,合理地运用镜头语言可以让电视纪录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如电视纪录片中镜头的搭配选择、道具的搭配使用、灯光的搭配应用、声音的添加处理等,甚至我们还可以在电视纪录片某些特殊情节中使用演员,不仅可以在作品中塑造人物穿越时空,还甚至可以在作品中再现真实的历史。为了坚持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要求拍摄电视纪录片的专业创作技术人员进一步树立了纪实历史的意识,明白一部纪录片是创作者通过观察现实世界,认识客观的对象,探察某一重大事件来龙去脉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纪录。通过提高作者的艺术创作水平和意识才能来更好还原真实的历史,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样也可以让纪录片作品看起来具有更好的艺术性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纪实性;艺术性; 基本风格; 表现技巧

 引言

在全球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和现代信息化社会,电视影像和纪录片从以往以人为本、人性化为关怀的影像和纪录艺术性质的传统电视影像艺术作品,发展成为以奇观化、猎奇意象化和技术性为上的电视影像艺术作品。从过去过于重视了电视的纪实而逐渐忽视了艺术表达的手法,而这导致了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显得生硬而又完全缺乏了可观赏性,到现在逐渐开始重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效果在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体现,运用影视的技巧和意象性的艺术表达手段和方法来充分展现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及其所要表达的艺术导演诉求。电视纪录片的实景拍摄就是将纪录片反映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以及中国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以及拍摄场景等真实的形象进行再现,并且通过后期等一些特殊的艺术制作手段对纪录片进行了加工和处理,最终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引发了人们对所需要如何记录真实社会和生活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所以整个电视纪录片的选择和拍摄实际上也就是纪录片电影创作者通过自主的选择所要记录和拍摄的真实反映中国社会和其生活的电视纪录片作品来给电视观众可以更好的充分展现出所要进行记录和拍摄所表达的一种主观的价值和意识,整个的电视纪录片的选择和如何拍摄都由所有的纪录片电影创作者来选择和自行决定。

基于此,本文通过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为例进行分析,认真解读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探究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策略,更希望为电视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1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基本风格

  1.1电视纪录片中的纪实性

盛行于20世纪初至20年代的X探索主义电影界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弗拉哈迪,自从凭借首部影片《北方的纳努克》奠定了探索主义电影和纪录片在X乃至世界探索主义电影史上的重要性和主导地位开始,在不同的探索主义发展阶段历史和时期里,纪录片这种新型的中国现代艺术影像的表现形式在客观的意义上一定的程度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记录了历史重大事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以及充分展现了时代风貌等多个重要方面,它同时也拥有着其他的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影像表现形式所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艺术地位和其作用。著名X电视纪录片摄影师伊文思所说:“真实是纪录电影的生命。”

传统电视纪录片所指的是一种非剧情虚构、非真实剧情的纪录影视节目的类型。非真实剧情虚构的真实是指电视纪录片里的任何剧情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事件都必须在本质上是真实地自然存在的,发生在真实的历史时间和现实空间里。非剧情性的真实剧情是指我们在传统电视纪录片里面自然发生的一切事情必须都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发生,而不是由电视制作人员的真实意志进行编排的。电视纪实性固然是中国电视学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本质和特点,但到底什么才是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呢?近年来关于中国的电视学术界的观点和看法仍不一致。而电视纪录片的真实观念本身就是电视纪实的一个核心,纪实性及其内涵的根本实质所在就是纪录片的真实性。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关于真实人物和观念的探索和理解史,真实观念的问题永远与电视纪录片问题紧密联系,缠绕在一起,无法与纪实性分离。[1]

吕新雨认为,正是“价值”这两个字,使得电视纪录片完全脱离了一部具有传统电视纪实手法特性的电视新闻片而是形成一个独立的纪录片个体。事实上,电视纪录片的电视纪实表现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电视纪录片中的“真实”价值转变为“事实所体现的价值”,而纪实并非局限于事实本身。所以电视纪实仅是一种记录真实的一种表现手段,而真正地能够体现出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而以一种现代艺术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更好地展现出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真实,使其容易于真正地受到现代人们所广泛关注,被现代人们所广泛接受,即是纪实作为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拍摄和制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2]

 1.2 《本草中国》选题方面的纪实性

自古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说法,中药的科学和理论文化既甚至可以说是对我国的中医药科学事业的重要中医药科学的根基和中医药文化的灵魂,也甚至可以说是对我国和当今世界各国医药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和壮丽的瑰宝。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现代中药科学和理论文化博大精深,从《神农本草经》到《新修本草》再一直到《本草纲目》,处处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中华民族数代医者对于现代中药传统文化的科学和智慧的探索和不懈努力追求的发展。我们的传统中药科学和理论文化不仅是我们所需要医药还包括我们所有关于治疗疾病和健康的现代医药传统科学和文化的理论知识,其中所包含的需要医药蕴含的传统中医药哲学思想、传统中医药文化和职业道德、医药的管理科学知识等和其他我国传统民族医药的科学和文化一脉相承,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繁衍和生息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

2014年9月17日,XXXxx在xxx北京大礼堂会见陈冯富珍关于中华民族保护和促进发展继承我国下一代中医药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地谈到,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强身养生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深邃的思想和哲学的智慧,这是是继承中国古代医药科学的巨大瑰宝。而在21世纪的今天,研究和促进推广继承传播下一代中药科学文化是我们下一代中华民族汲取和传承祖辈的宝贵科学生命和智慧,更是下一代中华民族提高和继承中华的传统医药文化的精神和软实力,乃至向全世界展现下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精神和魅力的重要历史关键一步。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首先应该是正确的要求创作者有一个正确的选题,创作者要正确的理解和选择整个过程中的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真实性和整部影片的主旨,根据正确的选题所要记录和表达的基本真实性和影片主旨的内容,其次来正确的选择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所要理解和记录的基本真实性和影片主旨内容。最后创作者要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基本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创作者要采用许多具有艺术性的手法和表现形式,让大家在更好的了解和感受观赏整个电视纪录片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增长知识和经验,还能感受到整个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美感,同时可以通过电视纪录片还希望可以受到艺术性的洗涤。因此,选题是电视纪录片的重中之重,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基础。

 

c4d94bc957d4aaac28cfd49b43066c27  图1.1 《本草中国》电视纪录片片头制作

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特点是在叙事结构上使每一个事件的完整性受到尊重,并以细节支持作为叙事单元,代替传统蒙太奇手法所用的省略法。在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其纪录片选题中长镜头拍摄的创作手法和后期创作方式其实有很多种,比如长镜头的拍摄需要配合同期声、跟踪以及短镜头的拍摄、抢拍、抓拍等,其后期也必须一定要紧紧地结合并围绕这个纪录片选题的主要创作内涵和后期创作的精神进行展开,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能够让整个的电视纪录片更为真实客观,让更多的电视观众感同身受,这也就是整个这部电视中医药纪录片呈现给广大观众的“纪实性”。这部电视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以中药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和切入口,用真实细微的展现了中医药的视觉力量和认真地纪录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创造者和传承人的真实故事。《本草中国》在如今丰富多彩的电视纪录片节目中脱颖而出,引发了中国社会各界对于中药传统文化的强烈关注,为社会大众呈现了一席视听与文艺相结合的大型中药文化视听盛宴。

a5ca4290da3b8a00265ae3a33de6292a  图1.2 《本草中国》电视纪录片中的纪实性拍摄

ba47aff3dad024e961efe90703a1351c  图1.3 《本草中国》电视纪录片中的艺术性拍摄

有人甚至认为,电视纪录片本身就是对于真实的中国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创作者意识过剩的核心思想和控制违背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宗旨和其本质,但是这种纪录片的观点并不完全科学。其实纪录片本质上就是简单的几个电影镜头的组合和叠加,虽然真实,但是电视纪录片缺乏其灵魂和真实内涵的核心思想,不能较好地准确表达真实的记录者所要准确表达的理念和核心思想,也不会真正的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因为优秀的电视作品和纪录片虽然核心思想来源于真实的社会日常生活,但是其艺术价值却真正的要远远高于真实的纪录片和社会日常生活,以及加工,从而真正的做到使得观众和创作者可以从这样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中真正的得到了共鸣,受到了启发,这种电视纪录片作品才真正的起到了一部优秀的大型电视作品和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作品需要专业的创作人员不断反复的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既不至于失去纪录片的“纪实性”,同时又要兼具“艺术性”的视觉美感。这样,创作出来一部电视纪录片作品才能真正做到具有灵魂、思想与内涵。[4]

 2 艺术性是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技巧

  2.1 《本草中国》叙事方式的艺术性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说话式叙事的一种说话的方式,将一个个关于社会复杂的事件内容呈现给创作者和观众,不同的创作者在社会对事件说话时的表达方式往往一样的会产生不同的社会视觉效果。所以电视创作者在进行电视纪录片或者电影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要从电视创作者和观众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一个个社会事件内容简单化,并且希望能够做到让更多的创作者和更多的观众能够做到感同身受,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创作和呈现出这样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或者电影作品。[5]在具体表达电视纪录片主题内容的时候,要熟练掌握系统叙事的说话表达方式和方法,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关系,完整的将社会事件都呈现出来。

《本草中国》分别以《时间》《双面》《相遇》《有情》等十个部分为主题,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固定的主题展开,从反映现代社会和中医药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尝试探索寻找滋养中国人民几千年的传统生命秘笈——本草及蕴含在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中的传统生命、伦理哲学与中医药科学的精神。

清代的中国戏剧艺术结构理论家李渔认为结构二字,如造物之赋形、工师之造宅,世间万物的存在,皆依赖于此。这种趋向线性的戏剧叙事形式情节表现结构形式是目前中国现代电视纪录片的基本风格戏剧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方式。它是一种泛指现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能够非常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其叙事的材料,观点等一系列的艺术要素按照一定的叙事顺序和其表现的方法有机的组织结合到一起,将其意义抽象化,线性地将叙事的结构转变成具象化的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过程。[6]这种线性再现和叙述的方式是一种基于自然主义的再现观,将作为现代人类的一种自然思维方式的惯性而自然地存在,而且以具象性作为其主轴的方式表现于我们的现代艺术、经济、历史和社会科学的日常生活中。

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采用了散文化线性叙事结构,以各地的中草药作为影片中心,采用大跨度空间的叙事方法,将祖国各地的中药材和老药工的故事打乱,重新编排成十集去阐述。每一集由几个人物的故事共同组成一个主题。这种叙事结构从表面上看每个故事互不干预、独立成篇,实则互为依靠、彼此联系,共同为一个主题服务,即传承中华博大精深的中药智慧,探寻中药文化的现代传播之路。

图2.1 《本草中国》电视纪录片 王良春制作红曲

ef37039bedd145335b08a18d69de2570

法国当代的哲学家雅克马利坦曾经这样说过,诗的真正存在和意义只有被我们重新带回到原始的一种诗性的直觉中去。这种对诗性的直觉只能通过一种具有别于磁性的逻辑直觉力量,让我们逻辑和理性的直觉在我们双眼的结合上休息,并且使我们达到了能够通过使我们沉迷于逻辑直觉参与在我们诗人的各种当前的概念和活动的各种精神之夜中,生出各种具有我们诗性和逻辑直觉的各种经典语言和其构成的经典音乐而从中达到。[7]

鉴于其中医药题材的艺术高度和特殊性,《本草中国》的节目制作者们开始尝试在每一味草药中深入洞察我们的生命中一首诗的结构和纹理,从而帮助我们横跨连贯逻辑的羁绊,以深入地探寻和研究中国道地的古代中药材、还原古代中医药炮制的方法和技艺、点拨中国中医药发展历史的文化和艺术原理为系统地梳理和研究的中医药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基本镜像创作方法和艺术原则,《本草中国》每一个有关于中医药的单元集都可能在镜像中涉及任何一到三四味的中药材,或是中药膏方,或是有名的老字号中医药的创始人和历史文化故事等,并以一个特定的历史故事主题将与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历史人物、地域、历史和事件和文化元素联合在一起。

《本草中国》以镜像剪辑和精致细腻的镜像绘画将丰富的反映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中医药和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画面和艺术以及其构成的元素和方式全部地融入到每一个中医药单元集的镜像中。不过,由于目前的中医药历史和资料中所记载的古代有关中草药的影片多达上万种,因此一部十集的中医药本草电视纪录片几乎只能采用散点的介绍方式将在中国历史上的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的古代中医药本草以及与古代本草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某些专业中医药学名人、医师的成长历史和人生故事都一一呈现了展示出来。虽然《本草中国》每一集都力求尽可能包含一个具有特定的历史故事和主题,但因其由多个不同的人物作为故事主题组合而成,呈现出某种历史时空交叠式的叙事情节结构。

9a0a26e0977b29020168ed8e6506470c

《本草中国》中叙事的时空交错、详略得当和逻辑的精确把握让电视纪录片透露出一种严谨有序的平衡协调之美;制造悬念的同时加入又增加一抹蜿蜒之美;纪录片的外部节奏是一种外露之美,不蔓不枝,突兀宣扬,画面构图、景别、颜色等元素组合出多重象征的蒙太奇语言,完成一场神秘莫测的魔术表演。

任何一个突然出现在电影镜头背景中的运动段落都只能说明它本身应该自然地变得具有一个鲜明的身体运动感和节奏表现格式,或是景物间接景地互相交换增加身体运动时的速度,造成紧张的现场气氛和运动节奏;亦或是在没有任何控制的运动情况下作轻快慢快的交错,从而创造出一定的叙事节奏。在第四集《境界》中,以境界为中心词汇,从而引申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情感、传统与时间的相互交织,借助于长白山地区采参人的故事为主线,聚焦中医中药背后的文化属性与人文故事,探寻历史与当代社会碰撞下的国粹价值,阐释电视纪录片本身“诸药所生,均有境界”的影片主题。

大量的微观摄影镜头与大量航拍镜头的配合与使用,画面与镜头的组接朴实饱满,既使得作品能够全景式地展现出中国长白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也使得作品能够比较细腻的真实地表现出在细微的环境下,人参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条件,并且能够利用多次的叠化与变换的镜头,暗示随着时间的缓慢流逝,促发了故事向前的发展。

f5e212e1eb7c8c29b504a79a1f5a0fc4

纪录片借助于充满人文情怀的真实故事,从现代中医中药传承人的角度出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刻画出传统文化中传承人取之有道,敬畏于大自然,草木有灵,人间万物有情,人与草自然相逢便境界生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与主题。它揭示了中医药与传承文化的精神,探寻了中华文明对自然与人类生命的独特理解与认知,从而深刻感受与感知了传统的中医药与文化的独特价值与内涵。[8]

 2.3《本草中国》解说词的艺术性

解说是电视的话语之一,代表着内容元素,解说也是一种主观的声音,它能在传递信息时更为深刻的传达出真情实感,唤起人们深处的记忆,使纪录片真真正正地走入人们的内心。

《本草中国》的这部纪录片解说词和艺术语言能够寓意深远且十分的富含中药文化内涵和哲理性,不仅纪录片的解说词内容能够与其语言和艺术画面交相辉映,传达和展示出更多的中药传统文化的信息,还能够直接引导未来的观众能够透过其语言和艺术画面的各种表象,跳出所有关于中药传统文化的范畴和主题,由表及里,能够直接引发未来更多的观众对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

 

有关中药传统文化问题的认识和一种理性的思考,亦被普遍认为纪录片能进一步的増强本草与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情感和中药艺术视觉的魅力,营造唯美的中药情感和丰富中药艺术视觉的空间,散发一种悠扬的中药文化诗意之美。因此例如《本草中国》的纪录片解说词和艺术语言能够带有浓厚的中药人文气息和中药关怀,用一种极具感情化的中药解说词和艺术化的语言将老药工对于中草药的喜爱和其深厚感情渲染到极致,带动了观者的内心感知,从而与观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强烈触动。无论是平凡的中国古采药法医的传承人还是平凡的中国古采药的创始人,他们都是平凡的中国现代人,在他们身上都已经拥有着所有的中华民族固有的朴实无华、诚恳乐观的中药文化性格和精神品质。

由于《本草中国》充分采用了目前我

国先进的电视纪录片中高级别的现代全景诗性叙事摄影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全景航拍摄影的技术,俯瞰、拉伸全景航拍摄影镜头、局部拉伸全景航拍摄影特写、延时全景航拍摄影等先进的诗性叙事拍摄的技术和方法都在影片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和实现。对场景的细节表现处理以及对场景抓拍的准确度和诗性叙事画面的背景清晰度都是为了影片诗性叙事的拍摄工作做好了理论以及技术上的准备。在纪录片第一集《时间》中主要介绍了几位中草药:藏红花、红曲、霜桑叶、陈皮、红花、天麻以及天麻的种植、采摘和使用天麻制药的方法和过程。其中主要内容涉及了手工采摘培育等五位外科医师和采药人的日常生活故事。这部拍摄影片主要随着影片的拍摄场景和时间的推移,一个著名药人的医师故事紧紧地连接着一个著名药人的医师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对情节进行了阐述。

 

93edbfa5dfc01ad3f163258e6ad32cbc

  图2.4 《本草中国》电视纪录片 为采摘天麻祈福

在这部影片拍摄接近尾声的时候又将这五位著名药人、医师的各种工作进展和情况分别做了一个具体的首尾呼应式的情节交代。从这部拍摄影片所精心选取的五个拍摄场景和医师故事以及其中的每一个情节来看,场景与拍摄人物和故事两个场景之间的链接并无存在太多的关联性,链接与人物和场景之间转换的主要形式是人物解说对意脉和链接的勾连,而解说词的对意脉勾连和对链接的依赖又是对解说词意脉的设定。比如在纪录片第一集《时间》中,导演通过对整个画面时空的转换,将古代药人进行本草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经历的过程和生命持续时间与古代本草药人继续进行其寻药或制药工作所需要经历的具体过程和生命的持续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后来随着对中国乡村日常生活自然景象的变化研究继续深入推进,在犬吠的歌声中一个孩子从电影中的画面里骑车走了出来,此时的俞福生解说词为:“偌大的宅子里空空落落,只剩下俞福生一人。”伴随着描述俞福生解说词讲述的尾声,画面又将人物的叙事情节转换为大学生田旭林种植天麻的过程。又通过解说词和画面配合的方式简单的将张荣恩、陈李济陈皮传承人陈永娟以及手工炮制红曲者王良春贯穿在一起进行总结。其他集数纪录片依然沿着几个不同的故事同样采用循环推出的叙事结构和方式,逐渐产生特殊的如《诗经》一般回环复踏式的旋律和节奏感。

6c9ad8d0a2ed00cc6db9fdf2058b5f41

da9e83d6ce9997b0966c3b59bd8eb49f2f11b71cb8f299c5643ac86e6f64bad0  图2.7《本草中国》电视纪录片 意象镜头(连接俞福生)

 3 《本草中国》中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电视纪录片的一个本质的意义当然是“真实”,但绝对真实的一部电视纪录片往往实际上是不一定有可能真实存在的。这些电视纪录片作品在希望能够真实地呈现给普通人民观众的同时,实际上给了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一种主观的意识。对于电视的纪录片并不是完全对于社会真实和其生活的一些现象和纪录片进行了复制,而是对真实的一个社会和其生活中某些很长一段时间的事件和现象进行了放大,并且从这些真实的事件所需要拍摄的真实社会和生活中更加能够看到让普通的观众更加能够真切的体会和深刻的感受到所要后期表达的一些思想内涵和创作者的灵魂。所以在对纪录片制作和拍摄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创作者一般也都会对于一些典型真实的事件纪录片中的一些人物镜头进行了选择,并且在后期的纪录片拍摄中也会进行一些更为艺术人性化的纪录片拍摄和剪辑处理。同时为了更为的人性化和突显纪录片主题,在电视纪录片中一旦遇到难以直接捕捉的人物和镜头时,创作者一般也都会选择采用一些更为艺术人性化的剪辑制作方式和技术手段来直接的完成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后期拍摄。虽然在当今的很多关于电影和电视剧的纪录片后期拍摄的领域中一直拥有很大的影响和争议,但是其最终拍摄目的仍然是为了能够让未来的电视纪录片更为真实,拥有纪实性。

电视纪录片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真实”,真实性与电视纪实性的平衡是可以同意存在的。并且电视纪实性的本质是制作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进行一些艺术性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就是电视纪录片的另一种展现,赋予了电视纪录片新的美感。[9]缺乏了艺术性的电视纪录片很难真正得到社会和观众的广泛认可,但是过于追求电视纪录片的艺术化特质,则容易导致电视纪录片逐渐偏离艺术性的本质,所以如何真正的把握好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是制作一部好的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关键。

“艺术性”其实也可能正是对于这部纪录片“纪实性”的一种精神强化和艺术升华。《罗丹艺术论》一文在书中这样明确描述罗丹说道:“对于我们的人类大脑和我们眼睛不是由于我们自身缺少美,而是由于我们自身缺少美学观察和美的发现”美本身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表面上在我们看来并无什么具有美感的任何人与物,但若是其中必然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东西,或是其中必然蕴含着一种动人的文化思想和社会情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在拍摄或后期制作时,会通过对于画面的选择、镜头的改变以及后期的一些细节处理等多种手段来让艺术性的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更加的具有艺术性,使电视纪录片更为生动形象,更加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

缺艺术性的电视纪录片会显得枯燥乏味,且传播的力度小,同时也不能较好地准确表达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初衷和所要准确表达的中心思想与内涵。在电视纪录片中更多地加入了艺术性的元素进行创作,使得作品更加地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表现空间。缺乏了艺术性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广泛应用让得作品更为优美、也更加地能准确表达纪录片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根本,在充分地尊重客观事实的基本前提下,合理地运用镜头语言可以让电视纪录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如电视纪录片中镜头的搭配选择、道具的搭配使用、灯光的搭配应用、声音的添加处理等,甚至我们还可以在电视纪录片某些特殊情节中使用演员,不仅可以在作品中塑造人物穿越时空,还甚至可以在作品中再现真实的历史。为了坚持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要求拍摄电视纪录片的专业创作技术人员进一步树立了纪实历史的意识,明白一部纪录片是创作者通过观察现实世界,认识客观的对象,探察某一重大事件来龙去脉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纪录。通过提高作者的艺术创作水平和意识才能来更好还原真实的历史,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样也可以让纪录片作品看起来具有更好的艺术性和传播效果。

4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第一部电影纪录片掀开了世界上拍摄纪录片的艺术大门,他们拍摄的影片《火车进站》成为了好莱坞纪录片的最初艺术模型,他们真实的形象记录了当时的法国政治环境以及法国社会的生活,之后巴赞的许多短电影及其他长镜头影片记录了法国电影艺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使得现代法国记录电影艺术理论的发展得到了重大突破性的发展。后期由于前现代苏联的一些电影纪录片将眼晴由现实派理论主义转向真实,使他们十分的推崇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且他们普遍认为“真实性”的一个基本概念应该是电影纪录片的创作者通过真实的镜头拍摄和记录所反应的真实中国政治生活和真实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性理论作为基础,反映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完整的将真实的政治社会生活社会呈现给了观众。

回顾一下当今中国的纪录片电视文化和纪录片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中国的纪录片同样来自于国外电影和纪录片。当今中国的纪录片发展经历了对党和国家的话语、民族的记忆、个人的表达、市场的呼唤。自从1958年国家电视台初期录制和发行了第一部电视文化纪录片后,到60年代后期,它已经是进入了一个转折的时期。电视纪录片在充分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的同时,拥有对造型表意的追求和对创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而此时国际纪实性强的再现性中国纪录片早已存在客观的中国纪录片创作风格,其突出的表现效果之一就是自然真实。其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作者观点婉转,规避结论,重真实过程而不重结果;作者直接出现,强调即兴的采访,捕捉第一眼的感觉。

直至90年代,一大批具有再现性的电视艺术纪录片在当代中国迅速地崛起,形成了一股纪录片创作的主流,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也步入了大突破大繁荣的时期。此时的电视纪录片真实地表现了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客体和对象原生的意识形态为主要艺术风格特征的再现性纪实艺术风格和作品的真实意义和魅力,也跟具有国际客观意义纪录的再现性纪实艺术流派直接接轨,因此连续几年来一大批中国的电视再现性纪录片接连获得国际奖项。

由此可见,在摄影作品追求其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必须要充分追求纪实是以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艺术性,充分调动了电视摄录系统和其他电子技术的多种实用艺术性功能,讲究了画面与声、画、情图文并茂,以增加的视觉感染力充分揭示了社会生活现实的复杂性和深度,这无疑是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一条可行之路。由此也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走向将是继续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中国小人物身上,充分发挥中国电视纪实的艺术优势。“诉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透过讲述黎民百姓“平常的生活形态”,注意向普通人展现他们“平实的情感世界”表达他们“独特”的真实心灵世界和海洋深处的内在美。[10]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产业改革和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的矛盾和突出问题,从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内容选择和题材、制作内容播出的方式到制作市场化的播出方式运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通过正视的方式进行解决: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内容和选题的过于单一片面、制作和播出方式的体系迂腐、电视纪录片整体产业发展链条未建立完整起来,市场化的程度颇低等现象。

虽然近年的纪录片播出的数量和渠道规模已经呈现明显的快速增长,《本草中国》的成功也是引发了学界、业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但是当《本草中国》的制作播出热潮逐渐冷却,客观地仔细分析,便会明显的发现目前我国国产的电视纪录片仍然存在制作、政策和播出以及市场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本草中国》究竟到底是否有机会继续开辟当代中国的电视纪录片的一个新发展时代,还是和之前已经引起社会巨大轰动的其他电视纪录片一样,成为难以被社会广泛引鉴和难以复制的昙花一现式的优秀作品,还是有待时间的重新回答。

70年代中期,电视行业的纪录片已经逐渐开始在各个纪录片的题材拍摄方面的拥有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我国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的题材拍摄和制作往往都是由于的周期长,耗资巨大,难以完全的支配,因此我国电视行业的纪录片大都对电视纪录片各个题材的拍摄和制作选择往往是抱持极为严谨的对待艺术态度,未经充分的现代艺术和科学论证绝不是纪录片可以拍摄和开机。几十年来随着电视纪录片的艺术题材多样化和快速发展,为了电视纪录片的题材艺术创作和纪录片的传播长久地带来新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树立新的影响力和艺术形象以及也为我们迎来新的艺术机遇和挑战。只要是传统的现代电视纪录片仍然长久地活跃在现代艺术舞台之上,纪录片就仍然一定会长久地具有顽强的现代艺术科学生命力,只要整个艺术史和人类的文明史仍然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延续,纪录片就仍然一定会长久地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价值。

在未来,传统的中国电视记录片将可能不受普通电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在其故事内容的结构和呈现方式上可能会因冗长的纪录片叙事、沉闷的配乐气氛、缓慢的纪录片音乐节奏,不可能更好地符合普通观众的电视观影审美体验和视觉上的快感而被彻底淘汰。因此如何彻底改变传统的电视纪录片节目创作拍摄剪辑的方法和理念,取代之以一种明快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节奏、多角度的纪录片叙事情节变化以及纪录片故事的多样穿插等,是如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导演和电视电影制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方向。尤其最重要的是在《草本中国》获得成功后,很少有人真正的创作者会因此而放弃或无视新的纪录片节目创作拍摄剪辑的理念。也因为唯有如此,电视纪录片拍摄剪辑才能真正为创作者和广大观众更好地享受提供丰富多彩的观众审美和视觉上的体验,同时更加地贴合了观众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本身的审美需求和期待,更加地符合广大观众生活的变化和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规律。

 结论

在对电视纪录片《本草中国》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巧进行分析时,认真解读了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特征,深究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策略,让我们对电视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有了一定了解。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该更加明白了如何努力走电视纪录片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坚持大力提倡电视纪录片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我们坚持百花齐放。总之,我们在充分强调其电视纪录片的纪实主义风格总体的特征同时,也必须要充分强调其纪实性和艺术表现的风格多样化,以便使蓬勃发展的电视纪录片进一步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

[1] 陈国钦.纪录片解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3] 袁源洁.地域文化对电视纪录片视听呈现的影响[J]. 当代电视,2017.02

[4] 任远.谈谈纪录片的纪实性、思辨性、审美性[J].电视研究,1997.04

[5] 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02

[6] 聂欣如. 纪录片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7] 比尔 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8] 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04

[9] 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4

[10]郑祖武.论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致谢

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从论文创作到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论文选题到论文毕业提纲的确定,到中期毕业论文的修改和补充,再到后期毕业论文格式的反复调整等各个环节中,我的指导老师都认真负责的给予了我悉心的照顾与指导。我的指导教师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价值观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高尚的教育师德,同时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教师职业风范,在毕业期间教导我做好每一件事。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世界观和人格魅力对我来说影响深远。

在此我谨向我的专业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这几个月以来,我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的指导,告诉我如何从其它角度的出发讨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方面的问题,强调电视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总体的同时,也应该强调其艺术表现的多样化,找好角度进行论文阐述。

最后,毕业论文的完成也得到了同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我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进行过密切合作的同学、朋友,也感谢在我四年大学生活中,曾经在各个方面都给予过我支持和帮助的人,是你们在我懵懂的青春里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

从《本草中国》看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从《本草中国》看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1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797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6月11日
Next 2023年6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