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艺术界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重大变革,观念摄影艺术逐渐在中国流行和发展。观念摄影通过技术手段强调艺术价值和艺术与社会的互动。观念摄影与纪实摄影不同,它们有着复杂的关系,既相互包容又相互独立,它们有着更本质的区别。观念摄影是一门新兴的当代文化艺术。象征、抽象和心理意象是观念摄影的重要表现手法。在许多摄影作品中,创意的拍摄是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难题。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中的成长与演变。它的出现监督了传统摄影标准的非传统地位,为现代摄影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通常使用的创造性技术包括模仿、缝合和定形。每一代摄影人都是一个对观念摄影添枝加叶,不断创新的过程。艺术家们尝试了各种新的方法,从不同的艺术创作角度出发,使中国的观念摄影更加具象和生动。我相信摄影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包容性,我热爱摄影并被观念摄影深深地吸引。所以我会通过本篇论文的讲述尽量给我心中的观念摄影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观念摄影; 艺术表达; 创作手法; 符号; 置景
引言
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题材的丰富性和创作形式的多样性带来了观念摄影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摄影发展至今,艺术家们经过各自对于新兴摄影的理解,在原有的摄影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不断开拓出了自己的空间,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一起投入到创新中,形成了观念摄影独有的艺术形式。然而,作为一门进口艺术,中国的发展充满了困境和挣扎。面对西方艺术的缓和问题,面对失去艺术语言的问题,我们应该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寻找摄影发展理念的支点,观察客观理性拍摄的批判。在总结前任摄影师历史的过程中,他可以不断保持创造力,有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和超越自己。
观念摄影作为观念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然而,观念摄影不同于传统摄影,而是从创作到诠释的新摄影形式。人们的感知还处于实验和探索阶段。观念摄影仍然有许多问题。另一方面,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观念性照片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对表达方法进行分析。观念摄影的出现使原有的传统摄影的稳固地位被撼动,为摄影这个大的环境提供了揭示当代现实生活的新的更多性的机会。观念摄影从传统艺术摄影中抽离出来,把摄影艺术新上升了一个层次。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摄影拍摄经验融合在了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枯燥且死板的评判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实践性艺术潜藏的决定因素是更加新奇的生活体验和生命见闻,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传统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在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价值创造者。
1观念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
1.1模仿
摄影师模仿艺术史上其他古典艺术作品,创作自己的摄影作品。在1416年出版的《摄影辞典》中,任跃写道:“盗用将原作(甚至是成品,如工业品)置于一个新的语境中,使一些看不见的意义显现出来,并与原著争夺作品的意义。”古典艺术作品,利用其已知的元素和构图,用摄影代替其中的一些元素和构图,方便公众将传统的古典作品与当下的照片进行比较和联想,以达到解构古今反讽的效果。比如,戴贤的《清明上河图》和姚璐的《中国山水》都是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模仿,从过去到过去,对它们进行解构和占据。如图1.1所示。
图1.1姚璐《中国山水》
1.2 归纳
在主观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在现实世界中拍照、总结相似的图像来表现摄影师的主观思想。这里的主观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过滤。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巴沙尔的工业构图系列和中国著名摄影师库罗约的《黑明与1000人对话》、《少林僧》等系列。如图1.2所示。
图1.2《黑明与1000人对话》
1.3 置景
该技术将摄影师的校正和成像转换为实际上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图像,或者先前已出现但无法复制的图像。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实。摄影师的主观意识可以包括,例如,想象和梦。这个领域最有名的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马良。他表达了一个不在一系列现实中的场景。典型的背景照片。如图1.3所示。
图1.3马良作品
1.4行为艺术摄影
指通过艺术和环境艺术在现场拍摄的照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摄影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动作、装饰和表情,但摄影中最重要的是屏幕的最终效果是否符合摄影师的原则。其中包括邱志杰的《纹身》系列、《好》系列作品和刘勃麟的《隐身在城市》系列拍摄作品。如图1.4所示。
图1.4邱志杰《纹身》
图1.4 邱志杰《好》
图1.4 ATTA作品(1)
图1.4 ATTA作品(2)
2我国观念摄影的具体特点
2.1内在特点
2.1.1 主观性
这可以从“观念”一词的含义来理解。这个想法本身是主观的。这种主观性首先是代表意义的符号,而不是在屏幕上表达的主体本身。其次,不同的摄影师可以用表意文字来表达不同的实体,但很多都是以成千上万人的形式来表达的。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摄影师都可以运用完整的思维。人和主观的意识形态和手表达他们的主观感受和思想。观念摄影的主观性使摄影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图2.1.1
2.1.2 思想性
观念是通过反思而形成的观念。没有思想,就没有观念。因此,观念摄影的本质特征是观念摄影的表现。作品通常反映了一些关于人性、生死、人的存在和最终结果的重要哲学思想。
图2.1.2
2.1.3 内向性
摄影,如写实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纪实摄影等,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的目的激发观众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摄影的重点是表达情感、想象、意识或思想。游客可以通过摄影师的表意符号进入内心世界。
图2.1.3(1)
图2.1.3(2)
图2.1.3(3)
2.2外在特点
2.2.1 人为性
观念摄影与客观摄影的主要区别在于观念摄影的外在特征易于识别,而客观摄影则表现在观念摄影的画面、道具、硬件、表演艺术、想象等方面。
图2.2.1(1)
图2.2.1(2)
图2.2.1(3)
图2.2.2(4)
图2.2.2(5)
2.2.2 包容性
观念摄影的内容广泛而全面。在观念摄影师眼中,一切内容都与人性、人的存在、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社会和人性有关它是美是丑。没有禁地,也没有禁地的内容,风格不雅致。虽然有些作品是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但其意义在于表达它与个人生活直接相关,因此,摄影的观念的题材和内容是相当随意和自由的。
图2.2.2(1)
图2.2.2(2)
3 我国观念摄影所存在的问题
3.1 作品形式语言过于符号化
在中国观念摄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总是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求灵感和契机。例如中国古典的画作、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古人优秀的文学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编码运用到宽泛的观念摄影中,在艺术全球化中寻找中国特色。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模仿,是中国观念摄影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例如,王青松模仿韩熙载的画。在这一特点中,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在观念摄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对古典与现代对话传统的反思。但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很大一部分仍保持着传统中国风格。只是对原有文化的模仿和盗窃。作品的形式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却没有上升到对中国文化和现实深层次的探索和反思。
图3.1
3.2 观念和形式过于模仿西方
观念摄影最开始在西方产生萌芽,中国则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西方观念摄影自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竞相模仿的对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艺术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展览和书籍在中国相继推出,其中包括西方观念摄影的观念和作品,对中国观念摄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模仿辛迪的讽刺手法谢尔曼,杰夫·沃尔的模拟等等。几乎一夜之间,中国人的摄影观念似乎终于找到了信仰。这些模仿西方的创作方式,已经成为许多中国艺术家的主要创作方式,并逐渐扩展出多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但本质上不同。艺术源于创新,我们应更加提倡并宣扬我们国家独有的原创性,盲目模仿只能得到形式上无限接近、但越来越根本的结果。艺术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超越过去的观念和形式。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图3.2
3.3商业色彩日渐浓厚
虽然观念摄影这个题材在中国已经不再新鲜,并且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师已经进行很多不断地尝试,但就中国目前的大局势来说,中国观念摄影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中国观念艺术家的摄影创作大多不是“创作”,而是“卖好”。只顾眼前利益的这一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摄影观念的根本价值。当今的观念摄影往往是以雄厚的财力、科学技术为基础,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与摄影相结合,这是我国观念摄影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的观念摄影在艺术全球化的这个大背景下逐渐变得商业化,并同时也面临着被商业化细胞束缚的危险。一些创作观念摄影的艺术家,之前没有任何创新和市场的突破。他们追求创造自己的作品符号,而不是以“创造”为目的进行创作,这不利于中国摄影观念的发展。
图3.3
4 观念摄影的未来发展形势
4.1摆脱模仿西方的栓桔
在中国观念摄影的困境中,对西方艺术形式的模仿早已为人所知。这是从西方到中国的创意拍摄的开始。据说,中国的观念摄影在20年内完成了西方100年。这是一种奉承,但当我分析得很好时,这个词已经过时了,代表着观念摄影在达到与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状态之前,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呢?观念摄影与本土文化的无缝融合只需要20年的时间。我们要尽快把观念摄影纳入艺术史的传承中,让观众接受。然而,这也是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对策。
图4.1(1)
在观念摄影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摄影语言在模仿西方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的同时,也逐渐得到了实现。因此,在日本思想发展之初,有必要模仿西方的风格。有句谚语说,你了解自己,赢得每一场战斗。面对观念摄影的第一个困境,我们必须弄清楚印象是什么。这需要学习和组织西方摄影理论。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充分理解,有助于我们从西部大开发过程的观念照片中提取唾液。观念摄影诞生于西方,但在我国仍能找到推广的途径。在洋务运动时期,魏源提出了一个处理外来文化的妙语,即“学外国人的技术来控制他们”。我们现在不需要“控制外国人”。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学习西方优秀的艺术形式来实现自身的升华或共同发展。
图4.1(2)
事实上,就植根于自身文化的表现力而言,姚璐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利用传统的挪用来达到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区分他们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摄影。与二者相比,传统绘画摄影只是将画笔变成相机,完成对传统审美意境的再创造。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古代的图像摄影由于不能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效果,也不能满足艺术家表达思想的愿望,而逐渐被边缘化。传统绘画摄影的衰落,类似于模仿西方艺术形式的困境。因此,打破对西方摄影观念的崇拜,寻找最佳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摄影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图4.1(3)
4.2符合本土环境的创新
观念摄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但它应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在适当的历史背景下,与时代交融,在悲情中关注社会问题,在批判精神中探索公共话题。这样的作品更值得一看。批评者的黄卷曾经说过忽视国家真实公共状况、社会问题和平民困苦的当代艺术,是没有批判的当代艺术,今天的中国没有好的理由。”
图4.2(1)
它不是离开现在的意义,而是仅仅进行精神认知的意义。如何表达观念性照片的艺术性,如何真正融入我们的主流文化,这是我们所认为的,也是创意照片的价值所在。传统摄影审美心理中的观念性照片的分离并不是完全脱离非虚构的。纪实表达可能是更好的选择。通过观念摄影功能的不断发展,可以应用于各种艺术媒体的跨界合作。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观念摄影的载体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艺术的力量赞美真善,与恶丑作斗争。
图4.2(2)
对于一件成熟的艺术作品来说,观念的呈现过程应该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这也反映了艺术家自身的社会性、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理性思考、情感表达,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认真探索应该展示什么,这时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果说传统摄影充分发挥了摄影无可比拟的历史记录功能,所以,作为当代中国观念摄影的现实基础,它是最重要的。
图4.2(3)
4.3夯实摄影技法的根基
造成当今摄影语言缺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摄影观念认识不足,没有详细的理论研究作为依据;其次,一些人的逐利心理导致了对观念摄影的推崇,没有进入的门槛。从另一个角度看,摄影语言的学习就是摄影技术的学习。虽然观念摄影可以忽略摄影工具和技术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观念摄影完全抛弃了这些。只要叫摄影,就要懂得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还需要构图、色彩和光影的表现。如何在作品中把握主客体,如何运用色彩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如何通过光影的变化来改变照片的整体氛围。这些不仅是重要的摄影技术,而且对诊断和解释的角度也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让摄影师学习摄影技巧是从根本上找回摄影语言的途径。
图4.3(1)
图4.3(2)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观念摄影是一种基于传统艺术摄影之上的变革,它使摄影凌驾于现实意义与艺术之上,能更好地去传达拍摄者的表达意图和观看者的主观感受。观念摄影以摄影作品的形式表现视觉思维的生动形象的一种艺术,创作者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会对形状、位置、灯光效果等进行安排。
随着一些谜题的迅速发展,摄影的观念不仅可以瞄准摄影,还可以从现在的摄影熟悉物理传统,材料和资源都非常丰富,传播和编辑极为方便。我们需要在摄影语言的表达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思考我们想表达什么和如何表现,并努力实现照片所代表的价值。对于观念摄影来说,除了利用摄影媒体来表达自己之外,更多的跨界表现形式也被纳入其范围。观念摄影的主题是表达从现实世界抽离出来的理想观念。它是表达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观念摄影,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观念摄影的意义在于通过拍摄表达出来某种让人们能产生共鸣的现实意义,可以彻底脱离出无内容的探知过程,试图把摄影作为一种诉求手段,把人类目前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并且通过作品将一些更加有深意的话题提出,激发各位观看者更多的、更深刻的思考。
所以我喜欢观念摄影,并一直为拍出优秀的观念摄影作品而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嘉旭,陈琦昌,刘彩霞.色彩在观念摄影中的表现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06):102.[2]马丁,李琦,胡意娟.摄影对行为艺术的二次创作[J].艺术评鉴,2020(04):183-184.
[3]张岩松,杨庆梅.时尚摄影中的视觉符号和观念性探究[J].西部皮革,2019,41(22):134.
[4]徐琳琳.探究后现代语境下观念摄影的发展[J].现代交际,2019(21):121-122.
[5]李兰兰.浅谈观念摄影的特征与艺术手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56-57.
[6]韩春艳.观念摄影在网络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9,5(18):51-52.
[7]文友琪.浅谈观念摄影与装置艺术的共性与互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0):151-155.
[8]王海梦.后期重组手法在当代观念摄影表达中的思考[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46-47.
[9]姜余璐.浅析后现代语境下观念摄影的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7):184-186.
[10]李延奇.探析观念摄影中的“实”与“虚”[J].传媒论坛,2019,2(13):151-152.
[11]朱橙.景观与监视:托马斯·鲁夫的观念摄影[J].世界美术,2019(02):46-51.
[12]梁欣然. 论当代中国观念摄影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4):83-83.
[13]陈玉青. 新摄影时代的中国观念摄影[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23):2-2.
[14]许亮 王莉莉. 观念摄影及其表现技法初探[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80-84.
[15]孙宇龙. 观念摄影在艺术的路上能走多远[J]. 文艺评论, 2009(02):48-51.
[16]李娟. 浅析观念摄影[J]. 山海经:故事(上), 2016(12):1-1.
[17]孙宇龙. 观念摄影的前世今生[J]. 艺术与投资, 2008(11):60-62.
[18]刘峻. 观念摄影的艺术特性及其在高校摄影课程中的意义[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8):242-243.
[19]盛春宇.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摄影[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50-52.
[20]崔文豪. 观念摄影中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技巧[J]. 大众文艺, 2015(02):195-195.
[21]高佳. 观念的显影[J]. 走向世界, 2013(32):11-18.
致谢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学生活转眼即将迎来尾声,在校期间,虽辛苦但也收获颇丰,值此论文即将交付之际,我心中感慨万千。在前期的实习中积累经验,到中期对论文的修改和讨论,及最后的反复斟酌,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出一篇我自己的理解中的观念摄影的论文。首先,我想对老师真诚的说一声谢谢。谢谢您循循善诱的指导,谢谢您兢兢业业的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到初稿再到最终的定稿,离不开您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您倾注的心血,在此,谨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更要对沈阳城市学院愿意给我提供一个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而表示深深地感谢,创办人撰写的校训更是给我以警醒,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它将是我为人处世和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室友,回首来校那天,初次踏入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难免会有失落与不安,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如家庭般的温暖,虽然偶有争吵,但最终还是抵不过这深厚的感情,转眼我们即将踏上各自的征程,在此,我真诚的希望你们安好,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论文中的观点以及在阐述方面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和老师费心指正。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