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观念摄影是一种艺术类别[8],它区别于其他摄影形式。而这种摄影形式中个人的理念包括创作理念三观的思考都包含在其中。相对于以往摄影师在摄影中对形式的追求,内容的丰富性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投入。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和观念摄影在许多方面尤其是他们的本质上有了相似的地方,二者同属于观念艺术。产自西方,以思想、观念或概念为创作宗旨。从而反应出作者三观。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步入到5G时代,线上展览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80、90年代的年轻人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主力军,展览在世界范围都较之前大受欢迎。
观念艺术也逐步发展受到了青年群体的喜爱,从大众的审美逐步过渡到小众个性化。其中观念摄影也是线上展览体验性最好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更具有直观性,因此能直接和受众人群产生联系,引发共感。
在反传统艺术的流派里,后现代主义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也是与观念摄影相伴而生的,二者都是‘XXX’进步的体现和人类反思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我通过对它们的探索和研究,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到XXX下艺术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观念摄影; XXX; 反传统; 观念艺术
引言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极速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的不断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慢慢产生并成熟在世界所存在艺术流派中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也在我国产生了一些艺术效应,特别是纯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了大量作品表现对现代社会问题反思的艺术形象。当新事物的引进往往带来的效果是双面性质的。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新型的内容和成分被取缔和更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有很多不益之处,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艺术影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端正个人态度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过于否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拍下实物的景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是大多摄影师尤其是后现代主义之前的摄影师的创作习惯。[10]在观念摄影里它和平时的摄影是非常不同的,相较于一般的摄影而言观念摄影有了更宽广的延伸,并且大多是作者对作品意识上的延伸。这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表达方式。很多的行为都是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大众意识变化应运而生的。摄影不是作者所把控和导演的主体,相对而言,摄影只是一个用于呈现个人思想同符号和语言相同是一种表达的工具。作者更为重视的是自己理念角度的塑造,不在重视手段的完美演绎,内容成为了创作的重点。现存的很多艺术手段都只是表达形式而已,就这点而言,传统的写实摄影在整个摄影发展的历程中还是有着很重大的地位的,因为它在传承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成为艺术中极为经典的部分。在新媒体的时代,影像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曾经的绘画雕塑和音乐虽然仍在艺术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一些新型手段的出现也在加速的影响甚至取代原有的艺术手段,而观念摄影就在其中[6],它能够推动当代艺术界的发展。这次浪潮正以飞快的速度冲击着摄影界、绘画界,并且不断的运用观念之名冲击着我们的思想。
解构在后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征,对于文本、意义、现象和符号都有着很多层不同意义上的解释。因为前期时代中写实摄影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是及其排斥整体性,唯一性的,他强调的是个性化和异质性的,这在观念摄影上是有所体现的在对于观念摄影的认识上世界各地的各个艺术流派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的。包括摄影手段上的系统的认识,意识上观念发展的认识都是不断深入和研讨的,专业性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想法。所以观念摄影备受艺术界争论和讨论,又加上后现代主义是新型的艺术思潮,后现代主义对于观念摄影的影响就备受关注。
实验性与反传统是观念摄影的最大特点,[1]它大多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深刻反思与解刨。因此观念摄影的作品都是隐喻的答案,引导着大众去主动解释作品思考一些社会问题,而对于形式上的展现突然就不是那么重要。“能指”作为广为流传的经典艺术概念里有所讲到,人是符号的动物。,叙述性和交流性是符号的特征,这种能指具有象征性,导致作品的视觉效果和独立性就十分突出了。观念摄影中对于符号因素是极其重视的,这就是观念摄影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要点。
前面提到过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相对于之前所发展的现代主义潮流尤其是其中的先锋派。后现代主义又有了那么一份独特的通俗性。和民众又有了紧密的联系,距离感消失。观念摄影又提供了一个认知空间给群众,这样二者的结合一定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
1后现代主义
1.1后现代主义发展
二战之后世界格局因为战争因素产生重大的变化,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上弥漫着一种不安定的氛围。后现代主义又在现代主义成分上增加了一种戏剧性和修饰性的效果,二者有着前后相继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整体。
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哲学流派,称之为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潮最初兴起的原因就是反叛现代主义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学院派思想的反叛。之后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也一直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对于具体的意义还需要有自己主观的理解。在理论上的反传统在各个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流派中都可以发现。对于一些当时盛行的流派,后现代主义都多少都产生了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科学技术进步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进入到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时期,人类逐步靠着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眼界,但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尚存在着未知的知识领域。二战之后的不久,第三次世界大战迫在眉急局部战争也频繁的发生。人们深受打击,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而抱有了一种消极的态度。。逐渐一种荒谬且不负责任的价值观开始渗透到社会当中,人们不在去解决问题而是否定现实。也形成了多种价值观的准则。科学发展的迅速导致相信科学,成为了一句信条。后现代主义在时代的前进中茁壮成长,它是工业大发展信息化的衍生物。后现代主义的怀疑和反思是对一切价值标准荒谬性解答,其质的因素是思想的大融合。
传统文化在工业的发展中受到了冲击,因此背离现实的艺术观念上的改变,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从原有仅仅是对于作品视觉呈现角度的探讨转变为对作品理念的深入。
图1.1 二战
1.2后现代主义在艺术中所体现的特征
总体来说,后现代主义在艺术中所体现的特征是:第一、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从传统艺术。第二、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第三、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第四、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艺术于生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艺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家对于后现代主义阶段的艺术发展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以上的几个特征,都能反映出后现代主义不强调功能性,重视对于装饰和个性、具有反传统、模式理性的特点,是对于现代主义的一种厌倦。但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张扬化展示,从另一方面来讲后现代主义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的个性化、多元化追求。
图1.2 《拥抱》
1.3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把人作为艺术的中心,立足于对人的关怀。根据对人类行为的探讨,逐步对意识上进行丰富,因此人又重新回到了以人为本的艺术状态。后现代主义注重人们内心世界的享受,而人是至上者。这也激发出后期人类对于生活的热爱。
图1.3 《爸爸,妈妈和孩子们,1949》
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艺术中充满着对于浪漫诗意和离奇怪诞的感性特征;艺术家通常会利用色彩和各种材料及手段来丰富自己的艺术个性。而每一位设计师他们本身也因自身因素差异有着不痛的价值观和审美,因此,艺术的多角度和丰富性得到了延伸。就例如这幅图片,来自于《爸爸,妈妈和孩子们,1949》其实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摄影师利用装置的艺术手法,进行对物象的摆布所以极大的突出了所要去展现的主体。和作者所想表达的概念相辅相成。
2观念摄影
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观念摄影由起步逐步进入到了成熟的阶段,实验性和反传统是观念摄影的最大的特点。观念摄影注重对于社会现实所呈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不在拘泥于摄影的技术与表现。然而,不确性在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中从某些程度上也更加符合观念摄影的影像叙述方式。因此,二者的联系是必然且同期的。
图2.1 《Kako与花,1949》
图2.2女性身体的平衡
图2.3花札装束
图2.4花札装束
图2.5张慧《蓝图》
图2.6在危急之下艺术该何去何从
2.1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大致的主旨是由摄影的形式而传递出某种观念和自己对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剖析。但这种摄影形式所引出的答案是具有隐喻性和方向性的,需要观众自己去延伸。对于传统艺术摄影的一切标准,观念摄影具有潜伏性的影响,摄影赋予了更深层次意义。观念摄影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
图2.7《稻草人,1950》
2.2观念摄影的特点
在由纪实摄影向观念摄影的过渡过程中,二者是并存发展的,并不存在相互矛盾的状态。只是摄影的语言更加丰富了,观念摄影与纪实摄影的不同是观念摄影从原来把摄影当作是记录的工具转换成了把摄影当作是语言的工具。既然是一种语言,那么就有了表达主观成分的存在,作品中都具有着强烈倾向性的主观导向性。例如下面这幅图,高跟鞋往往代表的是女性色彩的特属物,而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是有一位半裸的男士双手拿着的,这就会给人带来很多的臆想性,会引起观众的深思。而正好作者的主观导向和图片是符合的这就说明,观念摄影主观导向性的显著特征。
图2.8《生旦净丑》
对于观念摄影最具特征的一部分,我认为是运用了一种修辞的方式这种方式十分的讽喻达到点透不说透的境界。来阐述个人观点,但是传统摄影更强掉的是图像字面的意义,也就是影像的真实感和现实之间虽然利用到了个人的想法但这只是隐喻的展现整个世界并不是观念摄影的那种嘲弄、戏拟真实。《走向湖边的隐修者,甘孜,2013》这幅照片就带有强烈的讽刺性质,归为佛门万事皆空。是六根清净之身。他前进的方向是湖中。到底是世界的现实令他难流于此还是佛门修尽。这种对于宗教的讽刺性质,不仅为作者独特的创作手法叫好。这也是观念摄影具有魅力的地方。
这些照片每一个的意义都是非常丰富的[22],观念摄影最为奇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在研究每一份作品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意义,需要我们和作者共情。
图2.9《走向湖边的隐修者,甘孜,2013》
3后现代艺术特征在观念摄影中的体现
3.1本质的角度来看二者同宗同源
后现代主义和观念摄影社会文化背景是相同的,[13]都来自于当时混乱的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人类精神上的反思。并且在本质上来看,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首先是主体消失。艺术家和摄影师的主体身份变为次要,中心是艺术理念的阐述。第二点是深度消失,从原有艺术对于宗教生物美感人性的探索到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特别是讽刺手法的利用是二者明显的特征体现。第三点历史感消失。从曾经艺术流派对于之前的复古,到新型潮流的追求,特别是新型艺术手段的使用成为了形式上共有的表现特征。而观念摄影是在进行叙述、表达展现事物细节的同时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答案。这就使二者在本质上是同出一辙并且互为表里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观念摄影与现实社会学和社会现状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观念摄影在隐藏着的同时又在进行叙述、表达和展示生活的本质,用最为简洁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千变万化的内容。
总结一下:从本质的角度上来看二者的相同点有,主体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二者的关系就十分明了了。这样自然就得出了我上面的理论。
图3.1 《Erotos》荒木经惟,1993
图3.2保罗-斯特兰德作品
图3.3保罗-斯特兰德作品
仅仅就从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一点来看,某种程度上它更加符合观念摄影各种要求,摆脱了对现实的复制加以思考,去无限制的接近人类的感知空间。在另一层面,它真真切切的呈现了事实。不可逆转也是后现代主义所讽刺批判的事实。
其中最为特例的就是女性特征的体现,一些摄影家对于自己个体身份的认同是十分在意的,这是后现代摄影中的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业的身份上摄影师并不在乎自己的归属性,在许多女摄影师和艺术家身上这种不在乎自己身份意义的特性表现较为明显,[18]也许这和女性主义意识觉醒是息息相关的。裘迪·戴特,她是X著名的女摄影家,利用夸张的表演方式和自拍的手法,对中产阶层的各类女性进行刻画表演出那种空虚的心理状态。这种形式很深刻的揭示当时所存在的女性心里的一些问题。像是性工作者内心的空虚和被施家暴的妻子内心的痛苦。还有英国的琼·斯彭斯使用了过去的事物摆放,从而对男性社会中女性行为加以精确的摆布。因此后现代主义和观念摄影的同期发展还是对女性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质上的趋同性,使得社会问题被一一剖析公布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身份上的模糊,给予摄影师接触艺术的渠道。荒木经惟的作品艺术性极高,而外界从不曾仅仅把他看作是摄影师,在艺术造诣上,他的作品不比其他艺术家的探讨层次浅。对于女性身份社会地位的剖析也是十分到位。后现代主义对于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十分认同的。女性特征自然也就逐渐相较于从前的艺术元素的使用丰富起来。
3.2在影像叙述方式的趋同性
在影像叙述方式的问题上后现代主义特征也更加和观念摄影吻合,观念摄影摆脱了对于现实的复制。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是在影像叙述方式上更贴合的。
摄影师的定义上有了变化[17],从记录生活、记录事实的拍照者到了进行活动创作的摄影艺术家。改变了人们对于摄影师的狭义认识。这点可参照上述的X女摄影师裘迪·戴特的表演式摄影,把自己彻底从摄影师的身份上剥离出来。我们总是认为摄影并不是纯艺术所属的门类之一摄影师仅仅是记录生活和记录现实的拍照者,这是一种狭义的认识,进入后现代主义。照相机在很多艺术家手中和那些画笔、乐器没有差别,这只是一种他们认为最为舒适也是最合适展现自己作品理性化的一种表现手法。最为特例的就是辛迪·舍尔曼,她探讨了女性对于男性在社会中的存在的问题。摄影和艺术其实没有必要去刻意区分它们,相反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观念摄影并不仅仅是单一照片的形式了,在呈现作品的手段上他们有了更加多样的手段。例如加入了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解读等等,其中装置作品成为了观念摄影所使用的常态。这种将装置艺术作品和照片相结合是法国的艺术家首次发明使用的,这就使观念摄影和一般摄影相比有了自己独特的特性。而在在摄影装置上,对于装置艺术要求的全方位场地要求不在十分严格,因为照片是平面作品,对装置都固定了方向,观众的注视角度也就有了摄影师主观上的引导。这种方式代表着在空间上时间上地点上两种不同的结合。摄影师也就能从这一点出发找寻摄影的乐趣,深化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意义。
图3.6曼-雷作品
图3.7弗孔作品
图3.8《23:47》系列,胡兆玮
《23:47》系列就利用了蔡沙.拼贴的《山水》[25]中的拼贴以及装置的手法呈现自己的观念。十分贴切整个作品的集中思想。
优秀的观念摄影不仅仅只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大程度上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和精神,甚至某一时刻当和作者引起共鸣时,给我们进行人生反思的契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这种共鸣我们也可以收获到一点那就是在我们利用摄影技术的语言,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图3.9《家·叙述》系列,王佳
《家·叙述》这幅作品是典型的装置艺术和观年摄影所巧妙结合的一幅作品。作者在图片中使用了三个符号分别是红网、父亲照片、儿子照片以及爷爷和妈妈姐姐的照片,作者用相框框了起来。作者把一系列元素用装置艺术手法首先呈现出来,后在进行拍摄。很好的把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这样的手法还便于作品的传播性。由作者主观的导向,我认为主要体现的是血亲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情愫,和不得不接受的问题。成长的幸福、亲人老去的无奈,以及责任的承担。在王燕的浅谈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中曾经利用此作品为经典表达了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呈现形式。[23]还有很多类似手法是作品相继出现。《Zona Rossa》系列,陈海舒也是经典的装置艺术手法的观念摄影作品。这也是展现家庭关系的一幅作品。在刘天明的视觉语言与画面表现中曾经提到此作品,用相框的排列语言完美呈现了对于家庭关系中诸多问提的讨论。[24]
图3.10《Zona Rossa》系列,陈海舒
图3.11我们这一代
图3.1221世纪的蒙娜丽莎
图3.13魔盒
图3.14《梅雨》
图3.15《梅雨》
图3.16诞生的风景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观念摄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中一些受众素质,作品制作的水准,作者观念态度的认识上的负面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需要被鼓励。让世界上更多的想法能够被传播和交流,但是每个人还是要保持自己主观上的特性。不能被一些偏激的不成熟的想法来禁锢或不良的导向。所以,艺术家一定要有良好的导向。XXX的到来,生活一直向前,这是一个本就日趋融合的当代艺术时期,观念摄影摄影所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努力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近距离进行心灵交汇的可能,发展了摄影的艺术空间也不断丰富了摄影的艺术性语言。
而中国知名的观念摄影组织例如为支持中国新锐摄影师,推广当代摄影艺术的三影堂于2009年开启了面向全球华人、一年一度的「三影堂摄影奖」项目。「三影堂摄影奖」以学术思想为基础,以对当代摄影的独立认识作为出发点,邀请国际评委,在不断涌现的摄影艺术新潮流中,选取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潜质的艺术家及作品,考查、梳理和研究中国当代摄影;同时以专业制作、评论、展览和出版的方式,将中国当代的新锐摄影介绍给广大公众,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法]罗伯特·雷德福. 艺术与观念套装[M]. 北京: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9.3:17
[2] [英]米歇尔·普瓦韦尔. 世界摄影艺术史[M]. 北京: 中国摄影, 2016.2:305-350
[3] 林路. 观念摄影[M].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6:30-35
[4] 王传东. 观念摄影与表现[M]. 沈阳: 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 2012.1:3-7
[5] [法]迈克尔·伯德. 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摄影[M]. 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11:34-35
[6] [美]约翰·伯格. 一个可能的摄影理论[M]. 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8.6:94-95
[7] [法]迈克尔·伯德. 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M]. 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11:54-59
[8] [德]吉尔德. 摄影理论[M]. 北京: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3.11:4-9
[9] 叶小军. 摄影理论与实践[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9:97-98
[10] [美]布鲁斯·巴恩博. 摄影的艺术[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6:24-29
[11] [法]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世界摄影史[M]. 北京: 人民摄影出版社, 2012.12:5-46
[12] [美]安德烈·冈特尔. 世界摄影艺术史[M]. 北京: 人民摄影出版社, 2016.2:74-79
[13] [中]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9:86-89
[14] [美]R.R.帕尔默. 现代世界史[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4:4-5
[15] [美]乔纳森·费恩伯格. 艺术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4:84-99
[16] [法]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世界摄影史[M]. 北京: 人民摄影出版社, 2012.12:90-95
[17][英]罗伊·汤普森.镜头的语法[M].李蕊.后浪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2016.6:54
[18]刘永泗.刘建鹏.后浪.影视镜头创作[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9.8:9
[19][英]迈克尔·弗里曼. 摄影师的思想: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思与创作[M].汪梅子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4:34-39
[20] 刘洋.影视拍摄艺术审美探索[J].科学传播:2019.02:1-9
[21][英]迈克尔·弗里曼. 摄影师的思想: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思与创作[M].汪梅子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74-79
[22]王一勇.新媒体时代关于新闻摄影记者能力提升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 2019(03):33
[23]王燕.浅谈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以《家·叙述》系列为例[J].才智. 2017.(09):31
[24]刘天明.视觉语言与画面表现—以《Zona Rossa》系例为例[J].艺术工作. 2018.(10):33
[25]蔡沙.拼贴的《山水》—以《23:47》系列为例[J].装饰. 2009.(09):3
致谢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知识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核,也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过去了。当我的论文接近尾声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四年光阴的短暂,感觉到对我们的学习、成长一致默默付出的各位老师的不舍,感觉到对一起生活四年的同学们的不舍,对校园里熟悉的风景和教室里温暖氛围的不舍……回忆四年来的大学生活,不禁心潮澎湃,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首先,感谢我的老师们,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四年来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他们严谨的治学风范,渊博的知识积累,正直的工作作风都不断熏陶着我,指引着我。在此,要特别感谢在我论文的指导老师——刘莹老师。在写作初期,刘莹多次耐心的指导,从论文的题目确定,大纲的制定,到论文语言的把握都给予了细心、耐心地讲解。今年,在刘莹老师的再次精心指导下,我的论文得以完善、定稿。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沈阳城市学院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沈阳城市学院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在此,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还要感谢我们影视传媒学院老师,谢谢您们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关心、教育和爱护。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与朋友,感谢影视传媒学院16摄影级的每一位同学,是你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给我帮助和鼓励,让我的大学生活倍感温馨,感谢你们让我大学记忆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阳光和彩色。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谢谢您们,您们永远是我奋勇直前的坚强后盾!最后还要感谢相关资料的编著者和给予我们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感谢您们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本次设计圆满完成!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