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达斡尔族的群众分散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角落,虽然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同区域的达斡尔族拥有的民歌类型与风格也存在一定产异化。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进而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达斡尔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艺术展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当然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将达斡尔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达斡尔族民歌的生存环境、音乐特征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等,才可以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文化根源
在早期原始社会中,达斡尔族的群众主要生产方式就是狩猎,因为当时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相应的文明水平也不高,所以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敬畏自然、害怕自然。在这样的落后社会状态里,达斡尔族群众逐渐的将图腾当做是精神层次的支撑,所以逐渐的形成了萨满教,随后在相应的祭祀活动中逐渐的出现了相应的祭祀舞蹈与歌曲,而达斡尔族群众也是这些舞蹈的传播主体。而对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奴隶时代达斡尔族群众的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阶段达斡尔族民歌主题大多是与生产活动和萨满信仰相关的。而发展到封建时期,该民族歌曲的种类变的更多,从以前主要是萨满信仰与生产活动方面的舞蹈类型,逐渐出现了更多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歌曲类型。而到了清XX统治时期,因为当时的沙俄入侵,使得我国北部蒙古族地区遭受战略与侵害,因此在这一阶段逐渐产生了很多相关于歌颂民族英雄与史诗的歌曲,随着达斡尔族群众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反侵略、反封建统治类型的民族歌曲创作与传播开来。而到了1949新中国建立以后,因为社会时代的逐步改变,达斡尔族在这一阶段的民歌创作主要以歌颂党、新中国以及美好的生活等内容为主题。能够看出在漫长的历史进展中,达斡尔族民歌变的越来越多样化,包含着很强的历史因素。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该民族歌曲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与传播的,而很多早期的达斡尔族民歌都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失传了,值得庆幸的当前达斡尔族也有很多歌曲具备着传统民歌的风味以及自身民族的特征,拥有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魅力。
二、达斡尔民歌特点

(一)音调独具特色
达斡尔族民歌通常具备音调动人、节奏多变且婉转的特征,并且在调式以及旋律等方面都拥有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在该民族文化构成中,其民歌是十分关键性文化内容内容之一,达斡尔族民歌街拍较为规整,并且歌词部分十分明晰。达斡尔族民歌的调式主要是基于五声音阶的,能够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微调,进而创编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达斡尔族歌曲,例如说:在1970年的时候创作的达斡尔族民歌《在新长征路上展翅飞翔》运用的是宫调式,这也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最常见的调式,而《我们的欢乐》这一音乐作品中则运用的是羽调式,这些音乐作品都拥有达斡尔族民歌鲜明的特征达斡尔族音乐优美别致的特点。除此之外,达斡尔族民歌中祭祀类型的歌曲大多使用的是角调式。多样性的音调也使得该民族民歌逐渐充实起来,同时这些特色的音调也是达斡尔族民歌的根本所在。
(二)歌词反应真实生活
民歌是基层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音乐艺术类型,人民群众也会将内容的情感与想法寄托到民歌里,所以民歌中的内涵与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从中也能了解到不同民族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等内容。达斡尔民歌也是在该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或者生产活动中逐渐创新而来的,所以也具备着十分鲜明的民族生活习性,其中同样包含着达斡尔族群众最真挚的思想与情感,比如说达斡尔族民歌《我的心》以及《农夫打兔》等,歌词十分质朴,叫好像是日常交谈一样通俗的语言,没有过多的艺术加工,进而能够十分感受到其中的真情实感,体会到达斡尔族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与生产方式等。总的来说,达斡尔族民歌主要展示给人淳朴、真实的情感内容,虽然歌词看似简单,却也能反映出多样化的乐思,是听众能够体会到自然、真实的内容,而经过达斡尔族民间艺人的逐步完善与加工之后,达斡尔族民歌不管是在音乐内容方面,还是在音乐形式方面都能带给人别具一格的感受。
(三)曲式结构明晰
达斡尔民族民歌的旋律通常较为简单,不会过于繁杂,比如说达斡尔族民歌《我的心》的音乐旋律就十分简单,最为鲜明的是前三个乐句的主音都是出于do上的,同时每个乐句的最后两小节旋律通常是保持一致的,此类看似简单的曲式结构可以让读者深刻的体会到达斡尔族人民群众的朴实。并且达斡尔民族通常不会被限制在固定的模式当中,或者是“炒冷饭”套用旧形式,也不会像网略神曲一般过于夸张,达斡尔族民歌是以其别具一格的形式来表达该民族人民群众相应的情感与思想,更像是通过歌曲向听众表达一些现实的生命情怀,通过不同的曲式结构来真实的表露达斡尔族质朴简单却不失美好的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艺术审美等。比如说达斡尔族民歌《农夫打兔》中,虽然只有简单的两句八小节,而且后面乐句是前面乐句重复产生的,但就是这样曲式结构简单、节奏分明的民歌能够受到达斡尔族群众乃至其他民族人民的喜爱,并且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广泛的流传到我国各个地区,而之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与其曲式结构方面的特征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而达斡尔民族的许多民歌都是通过此类简单特色的曲式结构来展示歌曲的内涵与风格特点。
三、结论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层次的需求变得更多,而随着国外文化的入侵,使得我国很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就要在保护其原有艺术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性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而达斡尔族民歌也需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创新,才能使更多人来了解达斡尔族别具一格的音乐艺术文化,有利于实现传承与发展达斡尔族民歌的目的。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使更多人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路艺.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D].青岛大学,2010.
[2]吴佳昱.达斡尔族民歌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王宜敏.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特征与保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翟琳娜.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
[5]鄂曼.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6]屠玉婷.达斡尔族音乐文献综述[J].当代音乐,2017(23):86-88+91.
[7]鄂明晶.试析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159-16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