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时至今日,电视访谈类节目甚多,节目类型也是各有不同,在电视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即是节目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访谈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在节目的“谈话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谈话场”就是节目中的谈话氛围,营造出正确的“谈话场”有利于激发访谈对象的倾诉欲,因此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是媒体与观众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熟知节目流程,明确本次谈话的一个主题,同时也要把握好谈话的方向以此来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环境,并且一个“谈话场”营造对于一场访谈节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目的好坏完全是由“谈话场”来决定的,因此这就需要主持人拥有一个强大的职业素养与临场应变能力,并且在节目中要始终保持嘉宾与观众,嘉宾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让这几种关系保持着一个平衡的状态,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能否在现场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谈话场”这对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也是对你是否是一位合格主持人的考量,并且这也是一档访谈类节目能否顺利进行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谈话场;主持人
引言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现代电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电视访谈类节目尤为突出,作为新的传播媒介,电视访谈类节目可以让观众朋友们在足不出户的情況下就能感受到一些人的真人真事,访谈类节目的兴起实现了国民渴望已久的本土文化,也给我们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自己并且与人交流的平台,所谓访谈类节目就是人与人之间以交流沟通的方式来向大众传播的一种节目形式,也是最接近人们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所以不难看出主持人对于一档访谈类节目的重要性,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该把握好现场的各个方面,主持人是整个访谈节目的主导者,他是访谈者与观众,观众与媒体之间的一个桥梁与纽带,主持人的发言不算多但却掌握着整场节目的一个核心,主持人即是谈话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谈话的组织者与主导者,所以在节目中主持人能否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谈话场”就是主持人要营造出一个富有向心力的一个谈话磁场,以此来打造一个舒适愉快的谈话环境,从而使被访谈者与主持人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谈话场”是一场访谈类节目能否顺利进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主持人能力的好坏也就决定了是否能够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并且使这场访谈节目获得成功。本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营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本论文以《杨澜访谈录》为例,具体细化的来分析问题,分析主持人杨澜的说话方式与技巧,从而来具体分析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应该具有哪些素养与理念才能够来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并且通过《杨澜访谈录》来学习主持人杨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谈话场”的构建以及话术具体操控的有效方法。《杨澜访谈录》杨澜节目封面如图1所示。
图1《杨澜访谈录》
本论文主要具体从两个方面开始讨论,在访谈节目中要想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需要具备两个要点,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节目文案的工作,如果一个访谈类节目没有把案头做好,那么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就是浅显的没有深度的,无论这个主持人的功底有多么的深厚,临场应变能力有多么的强,如果没有做好案头的前期准备,那么这档访谈节目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前期的文案准备具体要通过两小点来具体分析,第一小点就是要了解本场访谈的访谈内容,这样主持人才能在本场访谈中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那么第二小点就是要了解被访谈嘉宾的具体特点,访谈节目的定位不同决定了嘉宾的不同,所以要把嘉宾的来历背景受众人群了解个透彻,这样才能在访谈中挖掘嘉宾身上内在闪光点和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在访谈的过程中营造出“谈话场”,具体要分为五个小点来具体分析,第一个就是认真的去聆听被访谈者所说的每一句话,以此来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作为一个称职的聆听者,认真昤听嘉宾所说的每一句话,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与嘉宾有一个讨论,让主持人和嘉宾之间有一个自然的谈话状态,以此来展开后续的谈话。第二个小点就是主持人要制造跟嘉宾的分歧,引发嘉宾的争论,经过第一小点主持人可以跟嘉宾有序的心平气和的谈话,但一直如此的话就会让观众失去往下看的吸引力,观众来看节目不是要看主持人和嘉宾的相互恭维,而是要看矛盾点,看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相互碰撞,因此主持人要制造分歧引发嘉宾争论。第三小点是要平衡嘉宾的话术,避免嘉宾情绪激化,主持人在访谈中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避免嘉宾有什么过激不当的话术,引发场面的尴尬。第四小点是要及时打断嘉宾一些无用的话语,以此来保证节目的进程。第五小点是寻找与嘉宾相同之处,准确的总结出观点,这需要主持人拥有强大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归纳出正确有力的观点,以此来完成整场的访谈节目。
以上就是本论文具体要研究讨论的问题,并根据《杨澜访谈录》为例来做具体分析,让主持人在主持访谈类节目时都可以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目的。
1.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前期准备对“谈话场”的影响分析
电视访谈类节目其实是一种互动型的电视节目,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嘉宾不仅要接受主持人的采访,而且还要在现场交流自己所经历的故事以及真实的情感,因此主持人需要调控把关并且调动嘉宾谈话的意愿与兴趣,让双方能够共同构成节目的核心与灵魂,以此来共同营造出一个信息与情感交织的“气场”。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访谈类的节目的“气场”是非常宝贵的,一旦破坏,后期无论如何做都是无法弥补,即使不得已而勉强弥补了,也总会留下“夹生”的痕迹的[1]。因为大部分的嘉宾都不是演员出身,即便是演员出身后期也不可能做到完全还原当下嘉宾的真情实感以及当时的那种自然的状态,所以说前期准备是每个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做的功课,对于一档访谈类节目来说主持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档访谈类节目能否顺利的进行,能否有一个好的节目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取决于主持人的前期准备,并且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嘉宾,而且还要面对媒体和广大的观众朋友们,因此,主持人能否在节目中做到游刃有余是一个主持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一个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做好节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对整场节目能否有一个平等的对话,以及能否有一个相对平衡“气场”的必要前提,也是能否制造出一个和谐“谈话场”的关键。因此本论文就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分为两个小点,具体如下。
1.1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谈话内容对“谈话场”的影响
主持人作为一场访谈类节目的核心,主持人必须在节目的前期就参与其中,从整个节目的策划到前期准备主持人必须全程跟进,一档访谈类节目的品牌是主持人,内容是主持人,风格也是主持人,所以主持人的形象就代表了节目的形象[2]。因此要想做好一档节目,主持人需要把控好每个环节,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所以主持人在每一档节目开始前都要充分的去了解整场节目,了解整场节目的流程以及本场节目所需的谈话内容。
文案的构成根据谈话的主旨分几个“团块”,具体的“目标”分散在每个“团块”中,其中的“目标”可以是观点故事等等[3]。例如《杨澜访谈录》是以平民的视角解读世界新闻,那么这个新闻就可以在文案中体现出来,但如何让嘉宾说出对此的看法就需要主持人杨澜加以引导,主持人在访谈节目开始之前首先要对本场节目的谈话内容加以了解,了解本场节目的一个核心,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就会导致主持人在节目中是一个非常懵的状态,不知节目进行到了那一步,因此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充分的了解节目的谈话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在采访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无论是人物访谈还是事件访谈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要准确的了解本场访谈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都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防止在访谈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访谈的内容越详细越好,这样即能拉近主持人与嘉宾的距离,又能使本场的访谈节目有一个好的开始。例如在《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中,杨澜在每场节目中表现的都是大方得体,访谈的内容也是恰到好处,以采访庾澄庆那期为例,庾澄庆是摇滚歌坛的元老级人物,被乐坛称为“疯狂老顽童”杨澜必须对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杨澜直接发问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话题,层层递进,既让观众有了看下去的兴趣,也让节目在一个放松的情况下继续往下进行。杨澜与哈林合影如图1所示。
图1.1 杨澜与哈林合影
当然有的一些嘉宾喜欢在现场临场发挥,文案中完全没有这段内容,这时就需要主持人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了。所以想要做好一档访谈节目,提前了解节目的谈话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1.2熟知嘉宾特点对“谈话场”的重要性
电视访谈类节目层出不穷,节目形式也有很多种,访谈类的节目形式不同所以所请的嘉宾也是各不相同,在访谈节目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嘉宾表述不清,词不达意情绪失控的情况,所以构建“谈话场”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使访谈节目有序的进行下去[4]。在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主持人唯一的交流对象,因此主持人要对其特点以及交流特征有个全方位充分得了解,因此在节目开始前,主持人去了解每一个嘉宾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一档访谈节目在确定好节目定位后就会根据定位来寻找相似的嘉宾来参加节目,这种嘉宾一般都是跟节目定位有关或者有相同经历的人,因此主持人就要在节目开始前全面的去了解这个人,在场访谈节目中最主要的两个人就是主持人和被访谈者了,而主持人又是整场节目的主导者,所以主持人更应该准确的了解嘉宾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在访谈中根据嘉宾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此来营造出一个舒适自然的访谈环境,一些经验丰富阅历高的主持人会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例如学历,家庭背景等,这样就会防止在访谈的过程中访问到嘉宾的禁忌,在节目上“碰钉子”[5]。准确了解嘉宾的特点,也能使主持人在访谈中问的随意,问的放松,以此给嘉宾一个舒适且自然的谈话环境,为后续的访问开一个好头,让后续的谈话更加轻松。
2.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营造“谈话场”的技巧分析
所谓“谈话场”浅显的来理解就是谈话的氛围,在访谈节目中“谈话场”是由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三者之间的谈话现场和谈话环境共同构建出来的[6]。营造出一个正确的“谈话场”不仅可以让嘉宾在节目现场吐露心声,也可以让观众对节目有着浓厚的兴趣,嘉宾能否在现场表露出真情实感,这对话题能否深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整场节目是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观众之间相互成就而成的,主持人作为整场节目的主导者,就必须要维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主持人与嘉宾是整场节目的重要交流对象,而观众作为聆听观看整场节目的人,他们的反应也是决定整场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整场节目下来,观众始终如一没有丝毫情绪波动的话,那么这场节目也就不是一场成功的节目,所以主持人要时刻保持着整场节目的平衡。
我们通常来说的访谈类节目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在节目中进行自然的交谈,然后把这种交谈通过媒介的方式传播出去就形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访谈类节目,而对于一档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想把节目主持的完美,营造出舒适的“谈话场”除了要在节目前做好文案等工作外,还需要主持人拥有强大的主持技巧与临场应变能力,而这也是主持人最直接的接触“谈话场”的时候[7]。那么主持人如何在现场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一下通过三个小点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如下。
2.1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场营造“谈话场”的技巧
X著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曾说“谈话的首要规则就是听,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你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听者”。主持人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其实是作为聆听者存在的,但是很多的时候主持人还是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一味地根据节目的流程滔滔不绝的在说,就只是固有的一问一答的形式[8],但其实这样做的话这档节目就可以称之为是一档失败的节目了,作为主持人从节目一开始到最后节目结束都要始终认真聆听嘉宾所讲的每一句话,这样才能从嘉宾所讲的话术中寻找有力的信息,找到话题的切入点,并根据信息对嘉宾加以提问,引导嘉宾与之讨论,在嘉宾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相对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内,这种方法要在节目刚开始时进行,在嘉宾和观众还没有完全进入自然的状态下去实施,主持人给嘉宾抛出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嘉宾既不会难以做答又可以让嘉宾自然而然进入到节目的氛围中[9]。例如在《杨澜访谈录》中采访新加坡第三任XX李显龙时,主持人杨澜在开场直接抛出问题“听说当年你是学了数学,但跟你父亲说你其实还是对政治有兴趣的”这句话其实很随意,像是唠家常一样,但其实主持人杨澜已经引出了本场节目的一个主题,同时也交代了李显龙作为一个学数学专业的人是怎么走上政治的道路的,主持人像嘉宾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能够与嘉宾拉近距离,在一问一答中擦出火花,寻找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李显龙与杨澜合照如图2.1所示。
图2.1杨澜与李显龙合照
因此对于主持人来说,开场用幽默的话术提出问题是有必要的,而且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提问的机会,让嘉宾自然地进入自己的轨道,给他们一个舒适的谈话环境[10],一个舒适的“谈话场”。
其实上面的方法大多适用于人物访谈,而对于新闻访谈来讲,一般就是要嘉宾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嘉宾的观点带有争议性的时候,主持人就可以把话语权交到其他嘉宾和观众的手里,让他们对这个事件有个讨论[11],也可以就嘉宾的观点继续深入提问,发觉背后更有力的信息, 总之无论是人物访谈还是新闻问访谈,都要在一开场给嘉宾一个自然而然进入到节目氛围的一个契机,不断的挖掘嘉宾话术的言外之意和有力信息,让嘉宾进入一个自然的谈话环境进而为营造舒适的“谈话场”做铺垫。
2.2在冲突中重建和谐情境的“谈话场”
这样才能让观众们有一个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可以让节目平稳的进主持人在倾听嘉宾话术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并发出提问之后,主持人和嘉宾就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自然的谈话氛围当中了,这样一问一答节目也是可以有序地进行,但对于节目效果而言,这样心平气和的谈话是满足不了大众观众的,同时这样的氛围也并不能激发大众观众的热情,观众们锁定一个节目,是希望看到节目中有价值的信息,看到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嘉宾与主持人,嘉宾与嘉宾之间的讨论的,而不是看主持人与嘉宾心平气和的谈话的[12],所以这就需要主持人要在适当的时候制造出不同的观点,从而引发嘉宾的讨论,主持人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打开嘉宾的心扉,以此让他发表出自己的言论。
在访谈类节目中有一些嘉宾由于一些原因,不愿去回答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又是大众最为关注的,不能绕开的话题,这种时候主持人不能过于着急的去“逼迫”嘉宾做答,而是要层层递进,聊些嘉宾感兴趣的话题,慢慢绕回这个问题,进而引发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激烈的讨论。
在一些访谈类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嘉宾对一个事件持有不同观点,但又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时双方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在《杨澜访谈录》中,采访哈林那期,主持人与哈林就春晚进行了讨论,他俩的讨论更像是老朋友之间的,就一个问题开始展开,并且在讨论过程中继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在进行讨论,这样即达到了节目效果,也让观众们达到了预期。哈林采访现场照片如图2.2所示。
图2.2哈林节目采访现场
所以主持人要善于在节目中发现分歧,制造分歧,提升现场气氛[13],行下去,总的来说能否在节目中制造分歧且不会让嘉宾处于尴尬的境地,这就需要考验主持人的应变能了,当然这也是营造“谈话场”重要的一环。
2.3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对访谈现场节奏把控的重要性
在访谈节目中会遇到一种嘉宾,他们的说话表达欲望非常强,常常会就一个观点一直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有时也会不听主持人讲话,说着跟问题完全无关系的话术,这个时候就需要主持人在适当的时候打断他们,但是打断的时候绝对不能用“好的、可以了、谢谢”之类的话术,这样嘉宾会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很容易在后续的提问中不配合作答,甚至拒绝作答,引发尴尬场面,那么如何更好的去“阻止”嘉宾呢?
首先适当总结在采访过程中有的嘉宾对于问题的回答有时会回答不到点子上,颠三倒四的,常常说了一大堆的话也没有说到重点,这是就需要我们主持人去出手帮帮他啦,把嘉宾的话术做一个总结,并把它表述出来,这样既可以满足嘉宾的说话欲望又可以保持节目的进程两全其美。
其次要及时提问,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嘉宾完全不顾话题进程,就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一直在不停的发表观点,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就要及时地发出提问,在嘉宾对一个问题说个不停的时候,主持人就要巧妙的根据嘉宾讨论的问题在进行提问,把嘉宾的思路引到节目正轨上来,这样既保证了话题的进程,也不会让场面显得过于尴尬。
最后主动转移,在采访过程中常常会有嘉宾滔滔不绝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让节目完全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主持人及时的去转移话术,例如对另一个人说“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问完之后再反过来去问嘉宾“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样即把话题转移到了别人身上,又不会让嘉宾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
其实打断无用的话术保持节目进程是主持人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主持人要时刻把控好节目的节奏,也要时刻控制好现场的局面,这样才能使“谈话场”处于一个和谐轻松的局面,但是无论如何,主持人在转移的过程中都要时刻以尊重嘉宾为首要原则,这是“话语权”的基础。
3.影响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谈话场”营造的因素分析
3.1电视访谈类节目现场突发局面对“谈话场”的影响
在上面我们也提到了主持人要发现分歧制造分歧提升现场气氛,但有时嘉宾就一个观点进行讨论的时候很容易沉浸在自己观点里,双方激烈的争辩谁都不让步,这时主持人绝对不可以在一旁看热闹,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双方因为观点上的矛盾上升到人身上,防止场面尴尬,有时双发在就一个问题激烈的讨论的时候,双方都是不会让步的,所以双方说的大部分都是毫无意义的话,一个观点重复讲,节目也无法继续推进,所以主持人要在双方之间掌握好一个“平衡”,一个是谈话气氛的平衡,不能让双方讨论过激烈超过尺度[14],要时刻把握好分寸,还有一个就是要保持双方观点的平衡,主持人的观点要始终保持中立,不能因为观点拉踩任何一方,始终要有一个公平性,而对于现场气氛的平衡是需要主持人拥有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例如双方在进行激烈的讨论,一方的话术引起另一方不满的时候,这时候主持人就要制止他的发言,把话语权掌控到自己的手中[15],以免双发情绪激化,在节目中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而当双发因为一个观点而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的时候,这就需要主持人适当去转移话题,或者巧妙的接到下一个问题上避免现场尴尬的气氛。
对于观点上的平衡就是要始终对观点保持中立,不可以因为一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就跟着对的观点一起斥责错误的观点,但凡这个观点是存在的,那么就有这个观点存在的意义,它的背后必定是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的,所以主持人不可以去剥夺观点错误人的话语权,而是让他完整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引导他和正确的观点做比较,让他自己发现自己观点错误与不足,接受正确的观点[16]。
主持人通过平衡话语权可以避免嘉宾的情绪激化给节目带来的不良后果,既可以保证节目的进程又可以保证节目的氛围。
3.2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过分主观对“谈话场”的影响
主持人在一档节目结束时,结尾都要有一个相对于大众主流的观点,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节目,但是这个观点绝不是主持人自己主观的观点[17],而是要通过正常的访谈,归纳各个嘉宾的意见和观点,对这些观点做一个归纳和总结,最后总结出一个大众相对能接受的观点出来。
但是主持人要想总结出这个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被访谈的对象往往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所以所接触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访谈中所给出的观点也不同,还有的一些嘉宾人生阅历非常丰富,有些观点也不是一时形成的,所以主持人很难去改变他们的想法,因此这就需要主持人拥有强大的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既要把之前讨论错误的观点摒弃掉,又要再剩下对的观点里挑挑拣拣[18],找出那个最有意义的观点,最后通过整合归纳出一个大众主流的观点来,从而完成整场的访谈节目。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节目的形态,只要你充分的了解了,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电视访谈类节目都存在着多个“谈话场”而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导者,就必须要在节目当中营造出一个最为舒适的“谈话场”出来,虽然访谈类的节目形式大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谈话场”在一场访谈类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更考验主持人各方面的实力[19],不仅要在节目开始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也要在节目中时刻保持警惕,而且也要更加培养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和一些主持上面的技巧,这样才能在节目上更好的控制现场的气氛,营造出一个舒适且自然的“谈话场”。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个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要想营造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业务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特别是临场应变能力,在嘉宾观点不一致时,在嘉宾论述观点颠三倒四时,在嘉宾不听主持人讲话时,这都需要主持人有一个非常强的临场应变能。
本论文以主持人杨澜为例,介绍了作为一个主持人在访谈时所需的基本素养,杨澜曾说过她的提问不单单是提问,而是要打开被访谈这的内心,在聆听嘉宾的谈话时也让自己成长,电视访谈类节目其实一直改变着我们,通过观看别人的故事汲取力量,来激励我们成长,也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的电视节目过分炒作,再从中获取利益,而在这“乱世”电视访谈类节目仍能保持初心,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体验[20],所以这就更需要主持人全身心的投入节目,认真聆听嘉宾的故事。
访谈类节目种类繁多,这就需要主持人根据不同类型节目来制造出不同的“谈话场”来,一个主持人首先是要作为访谈类节目主导者,要平衡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主持人在访谈节目当中最先做的就是一个倾听者,在节目中认真得听嘉宾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在谈话中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其次,主持人要以自己的方式串联问题,不要一问一答的形式,观众之所以爱看,并不是喜欢看主持人和嘉宾在心平气和的谈话,而是喜欢看观点与观点之间激烈的讨论,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制造现场气氛,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它不是只有一问一答形式,它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是肯定的问答,也可是是否定的问答,主持人也不要去拘泥于问句这一种形式。
而在节目当中也有些嘉宾往往喜欢侃侃而谈,总有说不尽的话,主持人这时就要适时的去引导,去“打断”在上述论文中也提到了,主持人一切的话术都要以尊重嘉宾为前提,还有就是主持人要始终保持自己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嘉宾与嘉宾之间观点不统一的时候,主持人要去控制现场的一个平和,既要在气氛上平衡又要再话术上平衡,气氛上的平衡就是要在嘉宾与嘉宾对一个问题持有不同观点时刻保持警惕,以免双方在讨论时情绪激化,从问题的矛盾上升到人之间的矛盾,避免场面的尴尬。而话术上的平衡就是要主持人对观点保持中立意见,不可以偏袒任意一方,有时或许嘉宾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也不可以跟对的一方拉踩错误有异的一方,一个观点但凡出现就一定有它的意义,就一定有支持这个观点的受众人群,所以主持人应该听完观点之后再加以引导,让他的观点与正确的观点比较,让他自己领会,这也是营造“谈话场”的关键。
电视访谈类节目为主持人彰显魅力提供了一个好的舞台,主持人作为一档访谈类节目主心骨,主持人的表现决定了一场节目的成败,主持人对整场谈话氛围的营造是节目能否正常进行下去的关键[21],一个节目成不成功全看主持人能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氛围了,他直接关系着对嘉宾接下来的提问能否深入,所以主持人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完成节目任务的同时去构建一个舒适的“谈话场”,这就要考验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了。
参考文献
[1]吴娟.浅析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前期准备工作[J].《新闻传播》,2014,(3):184-185
[2]柴云轩.浅谈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前期准备与现场驾驭[J].《视听》,2013,(7):72-74
[3]谭永二.浅析“谈话场”的三个要素[J].《新闻世界》,2009,(8):67-68
[4]李晓红.访谈类节目中“谈话场”的行程[J].《新闻窗》,2017,(3):12-13
[5]毛馨.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技巧[J].《青年记者》,2019(17):68-69
[6]袁月.浅析电视访谈类节目“谈话场”的构建[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174
[7]吴郁.《谈话的魅力》[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
[8]申培轩.领导者访谈过程中的倾听艺术[J].《领导科学》,1999(6):17
[9]王群.曹可凡.《节目主持人语言智略》[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
[10]论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倾听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13(28):148-150
[11]胡鑫.对当下节目主持人构建“谈话场”方法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18):72
[12]李和平,钟兰辉.浅析“谈话场”对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价值[J].《今传媒》,2012(2):58-59
[13]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6
[14]代树兰.《电视谈话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1
[15]魏江南.《节目主持艺术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16]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156-157
[17]吴郁.《谈话的魅力》[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150-151
[18]王群.曹可凡.《节目主持人语言智略》[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189-190
[19]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6:23-24
[20]代树兰.《电视谈话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1:93-94
[21]魏江南.《节目主持艺术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172-173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在本次论文中给予我的关注与关怀,在本次论文中帮助我了很多,也在我不懂的时候指导我,也给了我很大的宽容与理解,而且很有耐心,这也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动力,也使我的论文写得更好,这些是我人生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也对我的论文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无论是刚开始的选题还是查找资料,还是论文的构思,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提供了许多的资料,这些都是在我的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让我的论文能够继续进行下去的一个支柱。
其实在写作过程中也有几度写不下去的情况,但是每每这时想到老师辛苦的指导又让我有了动力,在上交初稿的时候,论文有非常多的问题,老师也都是一一批注,仔细的给修改了出来,一点一点去仔细讲解如何去改正,这也是我非常感谢指导老师的一点,让我的论文完成更好更完美,指导老师们高深的知识造诣,强大的知识理论和严谨教学精神都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朝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至此再一次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馨卉,张渭。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