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论文从山西全省出发,深入研究山西省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全省基本现状之后,我们将消费需求,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三个因素引进作为中介先从理论上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借助改革开放后

  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一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问题都是热点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矛盾,XX应该采取行动解决这种问题。否则会导致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进一步阻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从“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后,中部崛起是中央提出来为了发展中部地区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非常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发展的,对中部地区的发展起了关键的催化作用。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中部经济发展前景光明,这使得“中部崛起”区域战略导向功能凸显。作为中部崛起包含的城市之一山西,地处华北内陆地区,拥有富饶的煤炭资源。依赖这一政策全省经济也得到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和全国地区相比,山西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非常凸显。因此为了保证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深入探究。另一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搞清楚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1978年到2019年,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目前的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以及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1.2选题意义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经济学家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关注。因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乎XX政策研究和制定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从总体上来看,对山西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且年代久远,对目前社会来说,缺乏一定的借鉴价值。本论文对山西省该方面的研究进行更新和完善,可以使本文的结论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这对山西省制定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政策来说,具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山西省属于资源型省份,该省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工业以重化工能源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弱;同时农业产业竞争力又弱,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差距问题格外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山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反映其他资源型省份的总体情况。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国外学者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增长产生负作用。
  Aghion(1999)等人认为,由于穷人手中掌握的资本较少,因此再进行投资时,会将资本投入到回报率更好的地方,透过这种机制收入差距的下降,能提升经济增长。近年来,通过综合运用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面板资料来研究他们之间关系的学者越来越多。
  Frank(2005)建立面板数据后得出了结论,各州收入差距扩大严重影响X经济
  Shin(2012)利用随机最优增长模型研究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者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在发展初期,过大的收入差距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而后期会对促进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

  (2)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库兹涅茨(1955):他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时候,尤其是国民收入水平处于最低到上升期这一阶段过程,收入分配状况刚开始是恶化,之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终达到一种均衡的收入分配状况,这种是一种并被称为倒U型的理论。
  Linden and Williamson(1985),Summers(1984)等人也很赞同库兹涅兹(1955)的“倒U型”结论。但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数据信息变化多端的时代,许多基于过去的资料进行的研究可以借鉴的价值已经不大了。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并不符合库兹涅兹倒U型,并且这一状况都已经得到理论和经验的证实,
  近年来国外学者更注重对幸福感与收入的研究,随着国家经历经济增长,Daniel W Sacks(2010)认为公民的生活满意度通常会增加,而这些国家经历经济更快速的增长也往往在体验生活满意度更快速的增长
  国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国外的理论,而且还为国内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基础研究。但是,在对西方的理论进行研究的前提是,国内也具有同样的国情,我们在学习国外的知识的时候要秉承国内的基本原则,将西方的理论进行创新,使其适合国内的基本国情。

  1.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大部分研究的落脚点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相关关系上,大概有两种结论;
  (1)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陈兵(2008)将内生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式结合起来,然后来研究不同阶段的收入分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在工业化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来源的是物质资本积累。在现代经济时期,经济增长更多是依赖人力资本。
  龙云(201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积极响应xxxx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文利用贵州省近十几年的数据和其下的十几个辖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的平稳关系。
  王倩(2018)改革开放确实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多冲击和挑战。为了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采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进行测试。在稳定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刘湖,于跃,张家平(2019)认为XXX要更加注重的是增长的数量和质量的共赢,这时候教育的重要性不应该忽视。结论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进一步弱化私人教育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2)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
  卢小祁,匡小平(2011)在新的形势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都将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新的影响。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城市南昌1990–2009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经济的增长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单向变动。
  徐彬锋,冯敏红(2017)我国二元经济体制使得广东省城乡收入日益扩大,这一问题是广东省XX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东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武雪亮(2019)利用29个地区以及20年的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属于非均衡的关系;而且两者之间的影响在不同地区表现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就不同。

  1.3论文的研究方法

  1.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来了解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状况。从大量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在实证方面,收集统计年鉴中近十年的资料,从定量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
  2.本文实证定量分析的方法,探析了山西省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进一步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均GDP制作了大量的图表进行分析。

  1.4创新及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有:
  首先,大部分文章采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方式表现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而本论文从山西省整体的角度入手,运用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2000-2018年)清楚明了的说明山西经济增长和山西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其次,大多数文章的实证分析的时间年代久远,数据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对目前的现实意义不大。而本论文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先收集了2000年-2018年的数据,然后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的分析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使得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不足之处:
  首先,在实证分析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有很多资料没有统计到,这就导致资料收集的不是很完整。另外,我的研究变量只有一个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只是这一个变量。另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可以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中介也不只三个。

  2山西省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山西作为中部六省之一,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比较丰富。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山西的煤炭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为全国经济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因此山西经济发展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中部崛起战略的效果。
  根据2000年到2019年的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持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加。2000年,整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1845.7亿元,到了2019年达到了16818.1亿元,增长了9.8倍。人均GDP在2000年是5722元,到了2018年达到45328,增长了7.81倍。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迅速增加。2000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5元,农民纯收入1905.61元,2018年分别为31035元和11750元,分别增长7.3倍和6.2倍。以上数据都表明,山西省经济增长的确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但这并不能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没有任何问题了,我们要看到收入增加背后存在的潜在问题,例如城乡收入差距太大的问题。2000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839.66元,2018年是19285元,2000年城乡收入比由2.45增加到2018年的2.6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山西省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在拉大,相对差距也在拉大,未来可能会持续增加。

  2.1山西省经济增长的总体状况

  对山西经济的总体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第一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达到16818.16亿元,环比增长百分之六。和全国进行比较,增长速度快了0.1个百分点。另外,2017年开始连续就8年经济增长速度都维持在6%以上,比1978年的87.99亿元增加了近9.5倍;人均生产总值在2018年达45328元,比上年增长13.3%,比改革开放初期的365元增长了近74倍。第二对于目前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来说,煤炭和非煤炭的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煤炭企业方面增加了0.352%,非煤炭的企业增加了8.267%;另外还有采矿方面,2018年增加了0.232%,制造业同样得到了发展,增加了9.243%。第三从消费结构看,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38.5亿元,相比之前增长8.2%。旅游市场发展繁荣活跃,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6728.7亿元,和上年相比增长了25.5%;全省到国内旅游者人数高达7亿人次,增长25.5%。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图1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十几年发展中,山西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人民收入也得到提高。但是这并不是说山西的经济发展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山西省经济增长是一种非均衡发展,这种非均衡严重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此恶性的循环往复,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城乡居民收入便是影响经济增长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图1山西省2000年-2018年的人均GDP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2.2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2.2.1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状况

  图2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2可看出,2000年到2018年山西省城乡收入总体上持续增加,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要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大,山西农村居民纯收入在2000年至今的这一段时期内也呈现波动中缓慢增长的特点,由图2可以明显看到。从2007年开始城镇收入出现了较强劲的增幅,但是除2009年外,城镇居民的收入出现小幅度下降,其余年份城乡收入增长还是较快的。2000年城镇收入为4745元,而农村收入仅为1906元,2018年则分别达到3135元,11750元。但也可以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增大,由2000年的2839元到2018年的8615,城乡收入差距增加了2.74倍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仅导致城乡的剩余劳动力和消费总量的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城市劳动力过剩,农村劳动力过少进一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消费水平不一致、教育失衡等社会性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2.2.2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

  图3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图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3可知,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持续增长。到了2000年时,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906元;而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45元。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山西城乡收入差距在2005年增长迅速。在2014年,由于我国推行的“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山西省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数据中可以得到,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301.4元,2019年就增加到了33262元。农村居民的收入在1978年是101.6元,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到12902元。收入差距由1978年到2019年城乡收入差距由199.8元到20360元。

  图4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4可知,山西省城镇居民内部收入绝对差距持续扩大。全省城镇居民内部收入最高的和收入最低的居民收入差距从2014年的40444.93元扩大到2018年的50143.45元,差距也是在逐年扩大。通过分析得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转移,相比之前他们的收入确实有所提高,但是在这些移民群体中,还有大部分人群都属于低收入者。随着时间的演变,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的进行扩大。并且,它扩大的速度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大。城市居住人口多,逐渐扩大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将给城市稳定积极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因此,山西XX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出台对应的防护措施,积极相应xxxx的要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图5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5可知山西省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绝对差距在波动中扩大。可以明显的看到,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在2014年是15837.835元,在2015年是17810.973元,但是在2016年时收入差距下降到17416.076元,2017年又上升到18807.455元,到2018年收入差距增加到22125.692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农业生产的地区,一般来说农作物是靠天吃饭的,受自然环境影响严重,因此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第二农村当地的地理位置,处在近郊的农村居民和山区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因为近郊的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山区具有优势,交通方便使得农村居民销售农业产品更加方便;第三农村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差距较大。人力资本差距对农村居民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人力资本高的农村地区获得的收入相对较高。进一步来讲人力资本差距又可以归结于当地XX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较低,XX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财政支付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情况,进而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的发展。

  2.2.3山西居民城乡收入相对差距。

  图6山西省城乡收入比变化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6可知,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倒W型”的走势,2000年城乡收入值为2.5,在2018年时城乡收入比到了2.6,环比增加了0.1。从2000年到2006年城乡收入比缓慢上升,又从2006年到2018年收入差距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但是,以上数据中忽略了居民的福利收入。因此单单从数据方面不能表明城乡收入的真实差距。城市居民福利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却没有加入城镇居民的收入中。相反农村地区却没有享受到福利收入。这就又会导致一定的收入差距。因此,在计算城乡收入比的时候,应该将福利收入加入,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城乡收入差距。

  图7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比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7可知山西省城镇居民内部收入相对差距经历了先大幅减少,然后平稳发展,最后缓慢下降的过程。2013年收入比是5.2,2018年是4.6,2013年到2014年城镇内部相对差距处于快速下降的状况,在2014年出现一个低值。2014年-2016年相对差距保持平稳。而2016年-2018年由开始缓慢下降。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山西城镇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非常明显。社会财富显现出向高收入阶层发展的走势,偏离低收入阶层,这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图8农村最高与最低的收入比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8可知山西省农村居民内部相对差距呈现“w”型走势。从2013年-2018年农村内部相对差距在波动中曲折发展。2013年,收入比是4.9,到了2018年收入比下降到4.7。具体来说,2013年-2014年,农村居民相对差距一路下降到3.9,然后又上升到2015年的4.7,接着,又进入一个下降期,在2016年下降到3.9,最后,在平稳中上升到2018的4.2。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山西省农村富裕的家庭发展较快,贫困的农民帮扶力度仍然很低,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预计未来收入差距还会在曲折中下降。

  2.3山西省城乡收入与GDP

  2.3.1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图9山西省2000年-2018年人均城乡收入和人均GDP变化情况比较图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9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也在随之增加,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城乡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2000年-2018年的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人均GDP曲折上升时,城乡收入也具有类似的走势。人均GDP的发展水平高于城市农村的发展水平。在2009年人均GDP出现一个低值,但是并没有影响城乡收入的稳定增长。山西省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促进城乡收入。

  2.3.2城乡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越来越低

  图10山西省城乡居民占人均GDP的比例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由图10得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比重均小于1,就是说城乡收入均低于人均GDP。城镇居民和人均GDP的比波动很大,农村居民收入和人均GDP的比重波动不是很大。可以看出的是,在2002年城乡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相差最大,2008年相差较小。在之后又出现一个差距较大的年份是2016年。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由于人均GDP增长比较快,而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较慢。

  3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大量的资料都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不可能没有影响。一般理论上偏向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然而具体上这一论断能否成立,还需要从定量上利用山西的经济数据来进行实证检验。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直接进行影响的,它是通过消费,投资来间接刺激经济增长的。这一中介因素包括消费需求,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通过这三种媒介对经济增长进行影响。不同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当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大时,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物质资本积累太多的话,那么这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而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需求一样,对人力资本投资越大,越容易促进经济增长。

  3.1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以消费需求作为中介,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种论证方式在郭东展的《山西省收入分配及其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也出现过此类论证方式。]

  根据XXXxxxx报告可知,消费一直以来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因此要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自2015年以来,连续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单单从山西看,近几年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消费率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和投资水平相比,消费仍然是一个短板。另外,与全国相比,山西投资和消费水平明显不足。
  凯恩斯理论认为,只有你收入越多的时候,你的消费才会增加。在高收入和低收入两个阶层中,消费倾向是不同的。高收入的人群消费意向没有低收入的人群意向大。掌握大量财富的高收入人群反而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很小,可有强烈消费意愿的中低收入人群因为收入有限,不敢多花,同样对消费不能产生较大影响,这样就导致整体的消费需求不高。因此,城乡收入差距会严重影响消费水平,致使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山西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图11为山西发展的这11年间山西最终消费率的发展走势。图12为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从这两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最终消费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

  图11山西最终消费水平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图12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3.2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影响经济增长
  一直以来,物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家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头,而收入差距会影响物质资本积累,间接的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理论可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于物质资本积累的具有正影响,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时,富裕的人群收入水平高,相对来说消费需求低,剩余的钱会大量储存,这使得整个社会的储蓄率提高。储蓄率高全社会可使用的投资资本增加,投资资本增加会带来更大的需求,进一步又促进经济增长。根据2002年-2014年山西城乡居民储蓄率与城乡居民收入比之间的数据作图13,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与储蓄率变化走势基本一致,可以得出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全省的储蓄率水平有所提高。

  图13山西省城乡收入比和储蓄率变化图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3.3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刺激经济增长
  如果一个地区劳动素质越高,那么这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是可以参与到经济生产的过程中的。人们称人力资本的这种经济效应为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根据罗默的知识积累模型以及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人力资本与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统一体。如果XX想要促进经济增长,那么XX就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约束中低收入者对人力资本的支出。这是因为中低收入者本身的收入水平不高,然后就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人力资本方面。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增大还反映出。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XX的财政收入少,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公共事业的发展,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以上两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贫困地区的人们会陷入一种循环贫困当中。相反来看,高收入阶层收入水平高,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人力资本当中,高收入人群当中的高素质人。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由于收入不同,他们对人力资本的消费不同。整体的劳动者素质不高的话,就会影响经济的增长。由图14和15可知,山西近十几年普通高等学校数和人均GDP对比,可见经济发展后,对教育也有促进作用。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4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指标选取和数量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处于初步探索时期,各个方面的生产刚刚起步,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困难,国家将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而且,时间跨度大,时效性差,对现在的借鉴意义并不大,数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差。因此,我们选取2000年-201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本文用人均GDP来作为测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城乡收入差距指标选取山西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来进行。

  表16山西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和人均GDP

  
年份 人均GDP(PGDP) 城乡收入绝对差距(UR)
2000 5722 2840
2001 6226 3465
2002 7082 4379
2003 8642 5147
2004 10742 5839
2005 12495 5784
2006 14106 6547
2007 17805 7512
2008 21506 8541
2009 21522 9206
2010 26283 10247
2011 31357 11739
2012 33628 13168
2013 34984 14308
2014 35070 15260
2015 34919 16374
2016 35532 17270
2017 42060 18344
2018 45328 19285 
 
  数据源:《山西统计年鉴》

  4.2单位根检验

  因为我们这些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担心数据会出现不平稳的过程,导致出现的“伪回归”的情况,这种伪回归的情况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确保数据的平稳。
  先对LNUR和两个变量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由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ADF统计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要比对应的临界值大,我们可以断定原数据具有单位根的情况。我们再来检测下一阶差分△LNPGDP的ADF检验统计值。我们发现,一阶差分在1%显著性水平上比对应临界值要小,这就符合我们的要求,说明没有单位根的,这组数据一阶就是平稳的;同样的方法,我们对LNUR进行一阶差分,一阶差分的ADF检验统计值也符合检验的条件,因此我们同样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最后,我们得出,这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已经平稳了。

  表17山西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和人均GDP

 
变数 ADF统计 (CT, K) 临界值(a=1%) 临界值(a=5%) 临界值(a=10%) 平稳性
LNPG 0.441273 (C,0,0) -3.65373 -2.95711 -2.61743 不平稳
LNUR -1.68240 (C,0,4) -3.68919 -2.971853 -2.62512 不平稳
LNPG -4.39865 (C,0,0) -3.66166 -2.960411 -2.61916 平稳
LNUR -3.08839 (C,0,8) -3.75294 -2.998064 -2.63875 平稳
  注:检验形式(C,T,K)中分别代表截距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表示一阶差分

  4.3 Granger因果检验

  当我们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的时候,必须要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通过对不同滞后期的选取,得出两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如下:

  表18时间序列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零假设(滞后2阶) F统计量 P 值 结论
LNU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0.52348 0.8776 拒绝假设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UR 2.8796 0.0287 接受假设
零假设(滞后4阶) F统计量 P 值 结论
LNU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0.31422 0.8776 接受假设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UR 13.4975 0.0267 拒绝假设
 
  在滞后期为2的前提下进行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不是双向的因果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即从长期来看,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却不是收入差距的原因。
  在滞后期为4的基础上,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是一种单项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人均GDP是原因,城乡收入绝对差距是结果。但是反过来却没有关系。就是说在短期中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会产生作用,但是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却没有表现出影响。

  4.4协整关系检验

  接下来,我们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主要是为了检验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是否会有长期均衡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先来检验LNUR是被解释变量,而LNPGDP是解释变量的情况,得出的回归结果如下:
  LNUR=0.13953LNPG+0.009447+e
  E-G两步法认为,如果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也要保证其残差部分必须平稳。接下来就要对残差部分进行检验了:

  表20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变数 ADF统计值 检验形式 临界值(a=1%) 临界值(a=5%) 临界值(a=10%) 结论
残值 -5.348915 (C,0,8) -3.737867 2.993487 -2.634542 平稳
 
  由表20可知,残差保持平稳了,这样就确定了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了。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D(LNUR)=+D(LNPG)+ECM+
  通过回归估计得到:
  D(LNUR)=0.05366-0.293552D(LNPG)-0.455652ECT
  回归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紧密,短期内人均GDP增长以0.29的比率影响着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的变化。而去年的非均衡误差以-0.45的调整力度对本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修正。从长期来看,当山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时,收入差距持续增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由表20可知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证明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而且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4.5资料分析结果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LNPGDP作为被解释变量,LNUR作为解释变量,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LNPG=2.11835+4.982690LNUR+e
  (3.621446)(8.066520)
  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得出结果见表21。由表21可得到,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证明了LNPGDP和LNU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是正相关。

  表21残差序列的ADF

  
变数 ADF统计值 检验形式 临界值(a=1%) 临界值(a=5%) 临界值(a=10%) 结论
残值 -4.2385 (0,0,2) -2.258815 -1.991878 -1.635542 平稳
 
  ECM模型中的两个解释变量都未通过,说明就没有这个误差修正模型。我们能知道的是在断短期的发展中,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长期来看的话,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明显的。

  4.6实证分析结论

  当我们进行完模型检验之后,我们能得到如下结论:1.协整关系表明,短期来看,人均GDP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比率是0.29。在上一年的时候,产生了非均衡的误差,但是以0.45的调整力度对本年度的收入差距进行修正;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我们要看长期的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种非均衡的关系。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扩大。但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正向的。这一结论也符合山西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的事实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促使收入差距扩大,就是说因为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提高。我们的目光放到长期上来,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经济增长的原因,但经济增长却不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5缩小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上述分析说明了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本文在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到的结果是从长期的角度看,城乡收入差距太大是不利于山西省的经济增长的。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任务要得到足够重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山西省既要抓经济增长,又要抓收入差距问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探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本章就将提出如何缩小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5.1推动农业现代化,把农民收入提上去

  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有两部分原因,一是因为农民收入太低,二是因为收入增加的速度比城市居民增长的慢,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农民的收人越来越低,导致城乡之间矛盾越来越深,因此提高农民的收入是必然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突破口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作物的结构,使农业生产向着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崇尚自由,在资源有限性的前提下,大多数的投入会趋向于收益的大的行业,而农业的利润低,对农业的投入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XX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将农民收入的提高作为考核XX绩效的标准。

  5.2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改革户籍制度

  阻碍山西经济发展的原因中,二元经济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为了使城乡公共服务同等化,进一步改革社会经济领域。为了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首先,我们要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之后利用市场来配置劳动资源。建立保护农民劳动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建立高质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其次,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一定要积极改革,建立起来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利用网络数字建立线上的城乡联合管理平台;最后,要给予那些在城镇生活很多年的农村劳动者一个保障,将他们纳入城市的管理平台,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会让那些农民工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待遇,让他们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个保障。

  5.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和城市社会保障相比,农村的社会保障相对来说不完善。结合山西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政策。在城市上学的农村务工者的孩子,上学问题仍然严重。XX部门为了建立完善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增加对农村社会的财政投入。为了真正改变农村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位的现状,XX要积极解决城乡社会保障不平等的问题。只有农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农民的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很多,XX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长期生活城市的农民,转变成农村户口,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打破山西省的二元经济体制。XX应发挥关键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有序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提供公正的待遇。
  参考文献
  [1]Kuznets&Simon,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1):1-28
  [2]Ahluwatia,M.,Inequality,Poverty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6(3):307-342
  [3]Frank,M.W.,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A Panel Co integration Approach[D].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2005
  [4]尹恒,龚六堂,邹恒甫.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J].经济研究,2005(4):17-22.
  [5]陈昌兵.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8(6):15-21
  [6]彭虹,龙云.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5):7-14.)
  [7]王倩.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8(19):1-3.)
  [8]刘湖,于跃,张家平.教育消费结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3-104.
  [9]傅雅慧.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J]现代商业,2019(5):180-181.
  [10]卢小祁,匡小平.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相关性分析——以欠发达城市南昌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11(7):68-72。
  [11]尉雪波,杨帆,唐莉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6):61-69.
  [12]胡亚荣,徐彬锋,冯敏红.城乡收入差距对广东经济增长“倒U型”影响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7,33(4):110-112.
  [13]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2007,42(10):44-55.
  [14]武雪亮.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省际差异研究.北方经贸,2019(6):38-3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11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1月21日
Next 2021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