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医药已有几千年的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医的发展和中药资源密不可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医药大国,药用植物资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可用于药物开发的植物资源,是所有药用植物物种的总和。药用植物资源是中药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1]。甘肃省是我国中医草药资源第二大神经,排在云南省之后,共有药用植物154科667属1270种中草药产业,使得全国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2,3]。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北依宁夏、内蒙古,南邻白银、兰州,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复杂多样的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中草药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选择和生存条件,是甘肃中草药药材的重要产区,但至今为止对景泰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仍缺乏了解和调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对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旨在进一步摸清景泰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为该县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地理概况
1.1地形地貌
景泰县位于甘肃黄土高原丘陵区与河西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从流域上划分: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从气候及地貌景观得到:北部区已出现干旱荒漠戈壁景观,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和土地风蚀都较为强烈,因此一些地域区划、生态区划也有将本县划入河西地域。县域内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北部有祁连山余脉分布,南部为中国黄土高原的西北末端,北部临腾格里沙漠,海拔高度在1275~3321m之间。从地貌类型上划分,全县分侵蚀构造类型、构造剥蚀类型、和剥蚀堆积类型。
景泰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东与靖远县、平川区隔黄河相望,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接壤,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和永登县毗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33′-104°43′,北纬36°43′-37°38′之间,土地总面积548521.21hm2。全县辖5乡6镇,68899户,总人口23.72万人,农村户数50700户,农村人口18.67万人。
1.2气候特征
景泰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离海洋较远,根据中国气候区划,本县属于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主要特征为蒸发强烈,干旱少雨,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风沙频繁。由于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地域差异明显,地域分布上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条山地区海拔1600m
左右,年平均气温8.2℃,平均日较差12.2℃;五佛海拔高度1300m左右,年平均气温10.7℃,正路一带海拔高度2400m,≥10℃活动积温条山地区为3038.2℃,五佛一带为3868.1℃,正路一带为1707.1℃。条山地区平均无霜期为141d,五佛为156d,正路为111d。年日照时数条山地区2725h,太阳总辐射量147.79kcal/㎝²,日照百分率为62%。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与甘肃省河西地区大致相同,丰富的光照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县境内条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85mm,蒸发量3038mm,达降雨量的16倍之多,干燥度为3.53;五佛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56.6mm,干燥度4.51;正路一带年降雨量211.7mm,干燥度2.33。
大风是本县主要的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活带来威胁和不利。景泰县以西北风为主,其次是北风。大风主要出现在4月,平均风速为4.2m/s;大于八级大风年平均出现27.7次,4月出现最多,历年瞬时最大风速达28m/s。
1.3土壤类型
甘肃省景泰县地形复杂,地势高差达2046m,自然植被和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大致分为以下植被—土壤带:
-亚高山草甸土壤带:分布于寿鹿山海拔2940~3321m间,地带性土壤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层较薄。
-针叶林群落—灰褐土带:分布于寿鹿山、昌林山海拔2650~2900m的山体阴坡。地带性土壤为灰褐土,表层为枯枝落叶层,下有较厚腐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干草原群落—栗钙土带:分布在昌林山、寿鹿山及西南部海拔2200~2650m地带。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表层为暗棕色灰棕色腐殖质层,土壤呈微碱性。
-荒漠草原—灰钙土带:分布在海拔1300~2650m的广大地域。地带性土壤为灰钙土,是草原向荒漠化过渡的地带性土壤,其特征是气候干旱而导致的土壤干旱,质地多为粉砂壤土,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有机质含量较低。
1.4植被特点
景泰县地处荒漠、半荒漠地带,植被与土壤均具荒漠特征。温带属性是景泰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交汇性和过渡性是植物区系的最显著特征,区系组成成分的多源化使区系本身丰富多彩。大量古老科属和子遗科属的存在表明了县境的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
西部山地森林植被动态特征:西部山地主要指寿鹿山、昌林山、老虎山等中低山地,这些山地目前生长着原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在阴坡面分布着团状块的青海云杉天然林,在阳坡面和半阴坡面分布着少量的祁连圆柏林。
西部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下的阳坡,代表植物有西北针茅和甘青针茅,山地草原过渡放牧后,短花针茅群落便向山地草原发展。
植被分布规律:景泰县境内植被分布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沿河区,海拔1275-1350m,植被类型为农作物和人工林;景电罐区1400-1750m,植被类型为农作物和人工林;川区1500-1800m,为荒漠植被;山区海拔1700-2300m为荒漠化草原,2600-3100m阳坡面为山地草原,阴坡面为针叶林,3000-3251m为高山灌丛草甸。
2研究方法
根据景泰县地形地貌、植被分布、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并根据交通可通达性,将县域划分为5个代表性区域,均匀覆盖整个景泰县。以这5个代表性区域为单位,设置调查线路和调查样方。拟完成约49个样地、每个样地5个样方套、每个样方套6个小样方,共约1470个样方的调查。见图1。
通过前期的探查,对景泰县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和归类,设定5种具代表性的典型植被类型作为景泰县中药资源普查代表区域,这5种植被类型分别为草丛代表区域、荒漠代表区域、灌丛代表区域、针叶林代表区域、阔叶林代表区域。其中,草丛代表区域面积1442.44km2,预设样地13个;灌丛代表区域面积127.27km2,预设样地3个;荒漠代表区域面积3241.89km2,预设样地27个;阔叶林代表区域面积9.61km2,预设样地3个;针叶林代表区域面积21.65km2,预设样地3个。见表1。
表1代表区域概况
代表区域 编号及名称 |
地名 ( 行政区划名) |
面积 (km2) |
样地数量 |
草丛 | 五佛乡、中泉镇、大安镇、正路镇、寺滩镇、洪水镇、上沙沃镇 | 1442.44 | 13 |
灌丛 | 正路镇 | 127.27 | 3 |
荒漠 | 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漫水滩乡 、红水镇、中泉镇、正路镇、寺滩乡、五佛乡 | 3241.89 | 27 |
阔叶林 | 漫草滩乡 | 9.61 | 3 |
针叶林 | 寺滩乡、红水镇 | 21.65 | 3 |
图1景泰县样地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e plots in Jingtai County
通过走访和线地调查并统计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地区和材料,然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景泰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景泰县药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根据调查结果并查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植物志》,共有药用植物71科226属376种。双子叶植物在这次调查中总共有328种占被子植物中的绝大多数,而真菌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所占的比例较小。见表2。
表2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分类
序号 | 类别 | 科数 | 种数 | 占总种数的比例/% |
1 | 真菌类植物药 | 1 | 1 | 0.27 |
2 | 蕨类植物药 | 4 | 4 | 1.03 |
3 | 裸子类植物药 | 3 | 6 | 1.61 |
4 | 双子叶植物药 | 54 | 328 | 87.23 |
5 | 单子叶植物药 | 9 | 37 | 9.84 |
总计 | 71 | 376 |
3.2景泰县药用植物资源科构成的多样性
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隶属71科,其中含1种的科有24科,占景泰县药用植物总科数的33.80%,占总种数的6.38%;含2~5种的寡种棵有30科79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2.25%和总种树的21.01%;含6~10种的中等科有10科78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4.08%和总种数的20.74%;含11~20种的较大科有3科46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23%和总种数的12.23%;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4科149种,分别占总棵数的5.63%和总种数的39.63%,优势科为菊科和豆科,见表3。
表3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科构成统计
不同种数的科 | 科数 | 所占比例/% | 举例 | 总种数 | 所占比例/% |
区域单种科(1种) | 24 | 33.80 |
念珠藻科(1种) 木贼科(1种) 麻黄科(1种) |
24 | 6.38 |
区域寡种科(2~5种) | 30 | 42.25 |
松科(2种) 柏科(3种) 罂粟科(4种) |
79 | 21.01 |
区域中等科(6~10种) | 10 | 14.08 |
石竹科(6种) 蓼科(7种) 伞形科(10种) |
78 | 20.74 |
区域较大科(11~20种) | 3 | 4.23 |
唇形科(14种) 毛茛科(15种) 禾本科(17种) |
46 | 12.23 |
区域大科(20种以上) | 4 | 5.63 |
蔷薇科(21种) 藜科(22种) 豆科(43种) 菊科(63种) |
149 | 39.63 |
3.3景泰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多样性
景泰县不同种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差异很大,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中药大辞典》,景泰县药用植物依其药用部位可分为8类,有些种多个部位可入药,其中以全草和根或根茎入药的植物较多,分别有191种和92种,占该地药用植物总数的50.80%和24.47%。见表4。
表4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统计表
药用部位 | 种数 | 所占比例/% |
全草 | 191 | 50.80 |
根或根茎 | 92 | 24.47 |
叶 | 50 | 13.30 |
花 | 27 | 7.18 |
果实 | 32 | 8.51 |
种子 | 31 | 8.24 |
茎皮 | 20 | 5.32 |
其他 | 6 | 1.60 |
3.4景泰县药用植物功效的多样性
药用植物在临床上具有多种功效,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中药大词典》,按其功能可将景泰县药用植物有分为19大类,这些植物的药用功能有多种,统计分析时选其最主要的一种进行分析,所以各功能所占比例之和等于100%。结果表明,清热药和祛风湿药居多,分别有108种和40种,占该地药用植物总数的28.72%和10.64%,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消炎药,分别有31种和23种,占总数的8.24%和6.12%,而麻醉药比例最少(为0.27%),仅有一种。见表5。
表5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功效统计表
类别 | 种数 | 所占比例/% | 类别 | 种数 | 所占比例/% |
清热药 | 108 | 28.72 | 攻毒杀虫止痒药 | 12 | 3.19 |
祛风湿药 | 40 | 10.64 | 止痛药 | 9 | 2.39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31 | 8.24 | 清肝明目药 | 8 | 2.13 |
消炎药 | 23 | 6.12 | 安神药 | 8 | 2.13 |
消食药 | 23 | 6.12 | 理气药 | 7 | 1.86 |
利水渗湿药 | 21 | 5.59 | 泻下药 | 5 | 1.33 |
止血药 | 21 | 5.59 | 止泻药 | 3 | 0.80 |
解表药 | 19 | 5.05 | 温里药 | 3 | 0.80 |
活血化瘀药 | 17 | 4.52 | 麻醉药 | 1 | 0.27 |
补虚药 | 17 | 4.52 | 合计 | 376 | 100.00 |
3.5景泰县栽培药用植物资源
本县属于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主要特征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频繁。由于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地域差异明显,地域分布上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年日照时数条山地区272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47.79千卡/cm2,日照百分率为62%。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与甘肃省河西地区大致相同,丰富的光照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对景泰县境内栽培区调查发现,主要栽培药用植物有5种,具体情况见表6。
表6甘肃省景泰县药用植物栽培品种
药材名 | 拉丁名 | 分布地区 | 现地调查地区 |
甘草 |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全县各乡镇 | 军区农场、大咀子村、白墩子党服务中心 |
中宁枸杞 | Lycium chinense Mill | 全县各乡镇 | 西和村、马鞍村 |
文冠果 |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 响水村15000亩、红光村5000亩、黄羊淌村2000亩 | 黄羊淌村 |
小茴香 | Foeniculum valgare | 喜泉镇、喜集水村2000亩 | 喜集水村 |
紫苜蓿 | Medicago falcata L. | 喜泉镇3000亩、梁槽村5000亩 | 喜泉镇、上沙沃乡镇府 |
4讨论与建议
中药资源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些生态因素的相对一致性通常决定着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相对一致性。中药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如果没有足够优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医药就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人们能合理地、有限度地采收或猎捕野生中药资源,尚可以再生和更新;如果盲目开发,忽视保护,野生资源将濒临绝灭。引种和饲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较大。
景泰县地处荒漠、半荒漠地带,植被与土壤均具荒漠特征。县境内种子植物有26科124属513种,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19科28属88种,在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5属8种;被子植物17科23属80种,(双子叶植物16科22属78种,单子叶植物1科1属2种)。温带属性是景泰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交汇性和过渡性是植物区系的最显著特征,区系组成成分的多源化使区系本身丰富多彩。大量古老科属和子遗科属的存在表明了县境的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现被列入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6种,其中:自然分布2种,引进种4种,他们分属6科6属,分别是樟子松、梭梭、沙冬青、水曲柳、玫瑰、胡杨。景泰县经过调查、采集和记录的药用植物种类71科226属376种,景泰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占甘肃省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5.1%,占全国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6%,表明景泰县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景泰县市场主要流通的药材有甘草、黄芪、肉苁蓉、枸杞、梭梭、紫苜蓿等,主要是通过当地药材经销商从当地药农手中收购,再转销其他地方或被外地经销商直接从当地收购,此外一些冷背药材主要是根据需求进行收购。流通量较大的药材如甘草、枸杞、黄芪、等为当地栽培药材,而市场上大多数药材为当地野生药材,由当地农民采挖后卖给药贩或收购点。这些野生药材中以一些价格较高的药材为主,如肉苁蓉、锁阳等。市场上所销售的药材也大多是一些初加工产品,基本上只是采挖后晾晒。
在调查也发现,景泰县目前没有正规的、固定的药材交易市场,日常的药材收购和外销主要是当地药材收购商贩来完成的,而在每年的10-11月甘草收货季节,在上沙沃镇、寺滩乡主要产地,来自本地和周边县区的药农、商贩都会在农贸交易市场进行党参的集中交易。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为避免资源浪费,加强对“一物多用”的药用植物的利用和产品的加工,将植株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获得更大的效益。
对于产量较低的药用植物物种和药用植物资源蕴含量建立预警机制,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保护机制,确保资源的多样性。
对于野生药用植物增加栽培面积,加强人为干预,不断地驯化培育出更多适合养殖的品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周边其他县市学习交流,保证重点品种的生产加工和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马小兵,张世虎,江龙龙,戴敏,蒋严妃,蒋碧玉.甘肃省康乐县药用植物资源初探[J].中药材,2015,38(02):254-258.
[2]柴发熹,陈炜青,陈晓妮.甘肃中草药资源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2,20(3):64-65
[3]张继,白贞芳,邵威平,等.甘肃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J].中草药,2001,32(12):1134-1136
[4]史小亚,王振恒,杨扶德,林丽,崔治家,晋玲.甘肃省古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初报[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38(04):5-8.
[5]杨富祥,刘晓娟,王飞,董仪,孙学刚.夏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8,50(03):21-23.
[6]崔治家,吕培霖,晋玲,卢有媛,李善家,朱田田,陈学林.甘肃省金塔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Ⅱ)——重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资源现状评价及建议[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4):42-46.
[7]任路明,崔治家,张启立,王彤,刘峰林,李富云,晋玲,廉永善.甘肃省靖远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初报[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3):37-42.
[8]赵小荣,吕小旭,樊敏,程亚青.甘肃省庄浪县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7,36(01):8-11.
[9]赵多明,张杰,胡生新,高万林,薛斌瑞,曾新德,狄晓玲,李锐,杨晓宝.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珍稀濒危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甘肃科技,2016,32(24):125-131.
[10]赵小荣,吕小旭,樊敏,程亚青.甘肃省庄浪县蝶形花亚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区系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6,30(05):11-13.
[11]罗巧玲.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12]刘立.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5.
[13]柳娜,郭延秀,晋玲,崔治家,王振恒,马毅.甘肃省榆中县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5):1-5.
[14]张宏伟,孙国政,何登文.甘肃省子午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西部中医药,2014,27(11):77-79.
[15]陈益.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野生观赏植物及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前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17(11):33-36.
[16]鲁滨,陈学林,罗巧玲.甘肃省漳县常见药用植物多样性探究[J].北方园艺,2013(11):156-159.
[17]张开礼,杨建美,陈学林.金塔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3,26(06):37-40.
[18]赵强.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红茂草资源的研究与利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3.
[19]王金盘.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区系特点及利用现状和开发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0]鲁滨.甘肃省永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1]杨富贵,孙丽娟,杜申喜,梁金磊,刘喜平.甘肃省康县药用资源及评价体系初探[J].西部中医药,2012,25(03):55-59.
[22]崔治家,晋玲,吴迪,张慕华,杨健美,董平,陈学林.甘肃省金塔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Ⅰ)[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04):56-60.
[23]崔治家.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和实施细节评价——以甘肃省金塔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为例[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2010:143-147.
[24]马志林,周心澄.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9(02):72-74.
[25]漆燕玲.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06):16-18.
[26]张继,白贞芳,杨永利,黄爱仑,姚健,马志刚.甘肃省花椒属药用植物资源[J].中国药学杂志,2002(04):17-19.
[27]李艳霞.甘肃省木本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甘肃林业科技,2000(03):38-40+52.
[28]张军.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区域特征及开发利用[J].甘肃农业科技,2000(08):40-42.
[29]尚寿鹏,潘宣,赵汝能.甘肃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02):21-23.
[30]崔治家,张启立,王彤,刘峰林等.甘肃省靖远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初报[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3):37-42
[31]陈学林,田方.甘肃药用植物区系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3:69-72
[32]Yanqun Li;Dexin Kong;Ying Fu;Michael R.Sussman;Hong Wu;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medicinal plants[J].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20.1.(6):80-89
[33]N.A.Nekratova,M.N.Shurupova.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Kuznetsky Alatau[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4.944790:656-66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