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将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既要和国内的企业竞争,又要走出去和国外的企业竞争,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发挥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使得企业发展变得非常困难。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在行业中带来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经济学家探讨的难点。
本文尝试将财务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并且根据多个财经网站的相关财务数据,结合相关专业文献中的理论知识。希望本文能够构建一个科学、直观、易于操作的核心竞争力财务评价体系,对特定企业财务报表里的数据进行针对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分析,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职能部门的分析决策需要。在找到财务报表数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趋同点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财务报表指标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根据计算所代表的经济意义来解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征,从财务会计角度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纳入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分析,总结出企业要想良好稳健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关键字: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分析,财务评价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对外贸易不断繁荣的这个时代,我国企业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要走出国门去发展。再加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所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如果得到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可以在行业中超过其他的竞争对手,所以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让企业获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核心竞争力融入财务分析中,可以让企业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为企业不断优化提供依据。
1.2研究意义
我们在传统企业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基础概念、理论和特征归纳了出来,提出了在核心竞争力中的评价体系上的构想,并在我国企业的例子上来进行分析与评价。
总而言之,该体系的构建有以下几点研究意义:
(1)这项研究可以对目前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进行补充,根据企业的特征,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提取核心竞争力指标加入财务评价体系中,这样可以客观评价企业的核心能力,从多视角推动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
(2)这项研究可以使企业建立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依据企业的特征和能力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和产品,构建适宜企业生存的体制,加强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效协调。
(3)该研究有助于企业进行对比。管理者可以选择纵向对比,计算早期和晚期各项指标之间的变化来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判断; 也可以选择横向对比,与其他企业同期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自身不足的地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或者与不同行业同等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进入一个新行业。
总而言之,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职能部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促使我国的财务分析体系更加完善。
1.3研究创新点
本文将核心竞争力代入财务分析中,让核心竞争力不再晦涩难懂、不易把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更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使财务分析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1.4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论述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该课题目前研究的相关情况、研究该课题能给我们带来的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并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简短说明,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结合当前主流的分析评价方法进行简单论述。
第三部分:对我国现阶段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述,并提出本文论述的观点及改善建议: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分析,完善了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一套财务指标数据模型。
第四部分:对阿里巴巴的数据进行搜集并分析,按照之前构建的体系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分析。
第五部分:结论。评论本文的研究并发表看法,然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地方,提出未来的展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2.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在竞争市场中取胜于其他对手,是具有长期性的一种能力或技术,可以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得到提升。核心竞争力,又可以叫做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即可以帮助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还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的能力。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着重发展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自身企业超越其他的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2.2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回顾
(1)普拉哈拉德(1990)和哈默尔(1990)提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是企业扩大经营的基础能力,通过伸展性、有用性、难以替代性三种指标可以识别。
(2)厄特巴克(J.M.Utterback,1974)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能够更好的将商品研究开发出来,并通过市场销售能力将企业商品推向市场[1]。
(3)普隆赛浦(Prencipe,1997)和巴特尔(Patel,1997)等人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用明确的数值来反映,企业可以在科技研发方面多投资,以达到提升核心能力的作用[3]。
(4)康特(Mary Coulter,2013)提出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制造价值,这种价值可以由多个产品或多个企业共享[4]。
2.2.2 国内研究回顾
(1)薛云峰(2010)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多种能力的集合。企业可以通过将管理结构进行改变,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机制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2)高山行(2015)提出有两种能力会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作用,而有很多种资源构成了这两种能力,所以需要整合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
(3)陈清泰(2016)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打造新产物、输出高效率和融入市场的能力。组织培育核心竞争力必须汇聚不同的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4)王涛(2018)提出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融合。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关键作用。
2.2.3 文献述评
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有关于竞争力概念的研究,也有关于竞争力特征的研究,还有对于竞争力的构成以及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竞争力的表现呈现多样化、重复性,但从客观上来说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观点,而且将竞争力融入财务分析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学派之间的共性、主要特征、构建要素,通过企业提供的具体数据信息,将财报中反映核心竞争力的指标提取出来融入财务分析中。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评价
3.1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大多数人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过于抽象,没有统一的观点,导致核心竞争力理论难以实际运用生活中[6]。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实质,对于我们大众而言,更好更准确的明白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它的一些特征,可以使我们理解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数据所表达的内容。正如著名的战略大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所说,“如果管理者不能就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达成共识,那么他们就不懂得怎么去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不会明白企业的财务分析。”
通过对核心竞争力概念的了解,本文归纳了核心竞争力的以下几点特征:
(1)规范化管理
企业是否做到规范化管理体现了企业基础竞争力的一方面,很多企业存在基础管理差、管理混乱,而这些就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无法降低企业经营所需成本,我们称之为“两高一低”的现象[7],在这方面,笔者认为管理者必须规范企业的行为方式,而不是分散的管理企业。企业由经营者和其员工构成,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就是人,而人的价值管理主导他的思维意识,因此,如果我们要规范企业的管理,就必须有一套在企业内能被一致认可的价值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协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通过这样的价值观念体系使企业成为一个主体。
(2)差异化竞争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竞争对手有区分度[8],在行业中做到与众不同。差异化竞争是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到不同其他企业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和品牌,甚至优于其他企业的产品。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避免同质化,用差异化产品来打开市场、吸引用户,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人力资源竞争
21世纪,人才最重要!随着各个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标志着人才竞争进入了新时代,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到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力,应该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力资源竞争直接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让组织在需要时科学合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使个人和组织能够获得利益和不断的发展[9]。
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高收入、高市场份额的业务,许多不长远的企业就是不懂培养自己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可以使企业平稳、高效地发展,而不是盲目多元化的发展。在企业制定规划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
3.2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因素分析法选择某个对象考虑其各种因素,采取“由浅到深、由此及彼”的因素分析方式,即从最浅层、 最容易计算的因素入手,再深入发掘内在的隐性因素,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内在实质[10]。
对比差距法选择与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相比较或者选择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11],又可以称为标杆法。选取市场上最具实力的竞争企业或已成为主导地位的企业为对比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显性财务指标,明确判断自身在竞争力上的差距和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用隐约、不清晰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大致评价,对受各种约束、不能直接分析的事物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处理一些潜在因素。这种方法可以对评价事物进行综合性评判,使评价结果更客观[12]。
多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选择多个因素来进行分析,当企业的总经济效益受到三个或更多因素的影响时,可以研究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总经济效益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战略家王明夫认为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指标从定性的角度来反映企业不同时期的核心竞争力大小。
4、我国现阶段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遵循XX导向原则。目前,我国实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上市公司评价指标体系[13]。
(1)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绩效来分析,归纳总结与绩效相关的财务指标来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提供保障,体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目的,反映整体情况的绩效评价结论。该指标体系不仅针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一般的企业来分析,在后面的改进中,一些企业还会加入国外学者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平衡记分卡”等评价方法来进行优化,修改后的体系更加通俗易懂,更符合企业制定战略计划。
(2)中国上市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国资委有关部门、中联资产评估集团等单位联合制定出台。构建了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个层次,设置了许多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真实状况,能够纵向、横向对比数据。指标的选取注重均衡全面,指标的数值都是取值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该体系依据上市公司的特点设置了标准值,适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有益于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
本文以我国2002年2月22日发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确定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为大致框架进行完善和细化,并以此为依据,给出各个指标的比率数据以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5、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下面通过基本生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这三个能力来构建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
基本生存能力面对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具备基本的市场生存能力,去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问题,才能维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培养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在市场中生存,只有通过分析企业的基本生存能力,我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才有意义。具体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表5-1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计算公式 |
盈利能力 | 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 |
净资产收益率 | 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 | |
总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 |
营业毛利率 |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 |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
存货周转率 | 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 |
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 |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
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 |
现金比率 | (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 |
资产负债率 | 总负债/总资产 |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给企业资本带来升值的能力。通过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减情况,能够反映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果。投资者以及管理层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济资源的贡献来获得受益的能力。企业如果高效率利用自身资源,则企业的营运能力就会提升,所以说营运能力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对资产充分利用。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配置,也可以提升企业对资源的运筹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偿还债务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企业的收益来偿还债务。偿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所以也可以通过企业赚取利润的效率来初步评判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参与与创新相关的各种活动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需要明确的第一件事是目标客户的类型和正在研发的商品类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支持这些行为。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首先在技术方面,企业能否将科学的概念转变为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并且完成定价、广告等一系列销售过程;其次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得到收益,是否有效的给企业创造利润,并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14]。
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且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提高现代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的分析,构建了由企业创新潜力、企业投入水平、企业创新绩效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
表5-2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计算公式 |
企业创新潜力 | 企业融资能力 | (总市值增长额/上年市值总额)×100% |
资本发展能力 | 所有者权益年度增长率 | |
企业投入水平 | 技术研发经费投入 | 技术创新投入总额/企业总投资费用 |
技术研发人员投入 | 科研人员/全体员工 | |
企业创新绩效 | 产品绩效 | 核心产品销售增幅 |
研发绩效 | 研发科技销售收入增幅 |
企业创新潜力是指中小企业在初创期表现出来的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成果越显著则创新潜力越大,其在市场的发展空间也越广。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企业的市值增长情况来反映企业的融资能力,用所有者权益的增长情况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
企业投入水平主要是指创新方面的投入水平,只有确保足够的资本投资,才能保证企业的创新项目能够研发出更适合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投入具体包括经费投入、人员投入两个方面。
企业创新绩效是直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是否有效输出的指标。它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果体现,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其创新绩效越高。创新绩效包括产品绩效、研发绩效。
研究结果表明,要想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一步就是将企业的产品收入和研发收入提高,这样创新绩效水平就会提高;第二步就是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就是通过市场调查来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改进。
(3)市场开拓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是指企业寻找新市场并获得市场认可的能力。企业开发产品、提供服务是为了获得市场的认可,获得市场认可的产品才能体现价值。我们可以通过销售情况和市场占有率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分析,具体通过以下指标来分析:
表5-3
指标 | 计算公式 |
人均销售额 | 本期销售收入/约当员工总量 ×100% |
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 | 核心产品销售量/本期市场销售总量 ×100%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
品牌价值指标 | 当年品牌价值变动情况 |
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是利润的核心创造者,企业员工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可以用人均销售额来表示,这反映他们为企业所付出的贡献大小。
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体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商品化程度,也就是说核心产品所带来的市场优势可以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与上一年进行比较,本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加或者减少的变化。指标大于0时,说明收入有所增加;指标小于0时,说明该产品或者服务不适合企业销售。
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钟爱程度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品牌价值,品牌价值能在某个时点按照有形资产计算得出价值。品牌可以体现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审美品位,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树立品牌价值[16]。
评价流程:
图5-1
第六章结合阿里巴巴案例分析
6.1 阿里巴巴介绍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1999年马云在狭小的宿舍楼里正式创立了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0年,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同年成立了“中国供应商”,为中小企业找到有利可图的出口产品;2003年阿里巴巴创立了淘宝网,淘宝网让大众认识阿里;2004年支付宝诞生,快捷支付让人们的出行更便捷;2009年阿里云诞生,是现在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企业,淘宝网的强大数据处理都源自于阿里云计算;2014年阿里在中国发展O2O业务,当时是与银泰集团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同年正式在纽约上市;2015年收购了优酷土豆,发展阿里旗下的数字媒体新业务,同年还收购饿了么外卖平台;2018年入围世界品牌500强。
6.2 阿里巴巴–基本生存能力分析
表6-1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17年年报 |
盈利能力 | 营业利润率 | 28.21% |
净资产收益率 | 19.49% | |
总资产收益率 | 10.30% | |
营业毛利率 | 54.70% | |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8.13 |
存货周转率 | 52.39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93.09 | |
总资产周转率 | 33.12 | |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 | 1.88 |
速动比率 | 1.85 | |
现金比率 | 1.47 | |
资产负债率 | 38.71% |
注:以上原始数据和计算数据来源于网易财经网。
通过阿里巴巴2017年财报数据得知,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在削弱,说明阿里巴巴的成本在上升,而成本的上升可能源自于对科研技术成本的投入增加、规模的扩张。营运能力可以体现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2016年阿里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其总资产周转率为31.3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86.72%,对比2016年数据,阿里2017年的营运能力有所提高,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利用率越高,这样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扩建规模的同时,也很好的利用了企业的资产。一般来说,在财务分析中流动比率保持在2的范围表明财务状况良好,2017年阿里的流动比率为1.88与2接近,说明阿里的财务状况稳定良好。阿里的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都和去年相比提高了不少,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企业说明该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和负债经营能力,阿里在38.71%属于低范围。
6.3 阿里巴巴–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表6-2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17年数据 |
企业创新潜力 | 企业融资能力 | 73.08% |
资本发展能力 | 48.54% | |
企业投入水平 | 技术研发经费投入 | 18.92% |
技术研发人员投入 | 51% | |
企业创新绩效 | 产品绩效 | 56%(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增幅) |
研发绩效 | 121% |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搜狐财经网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市值在上升,企业还属于稳定发展阶段,融资能力较强。另外融资能力还要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去分析,企业在盈利上升阶段,内部的资本积累在增加,则内部融资能力增强,而外部投资者也会进行投资,此时也会增强外部融资能力,而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也说明企业的发展能力在提升。从2017年一整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阿里对创新的投入是巨大的,特别是科研人员的投入,这些反应了阿里对云计算等科技方面的发展是给予厚望的。而创新绩效的数据也是可观的,核心产品以及研发产品销售的大幅增长,体现阿里创新能力的提高。
6.4 阿里巴巴–市场开拓能力分析
表6-3
一级指标 | 2017年数据 |
人均销售额 | 336万元 |
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 | 58.2%(中国)/26.6%(全球)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60.54% |
品牌价值 | 2234.84亿元 |
注:以上表格数据来源于网易财经网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2017年,阿里巴巴的收入为1582.73亿元,而同年阿里只有47,000名员工,这样让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人均产能最多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以58.2%的市场占有率,比三个京东还要多的优势占据中国电商平台第一。营业收入增长率近几年基本保持在50%左右的速度在高速增长,17年更是达到了60%的比率,阿里将超越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团,表示着新经济的脚步在跟进。品牌价值也是在不断增长,在2017年进入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榜前十。
6.5 结果评价
通过对阿里巴巴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总体上是具有竞争力的,在基本生存能力指标分析时,大多数数据对比同期国内电商企业都具有优势,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方面,虽然阿里巴巴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的利润率低于2016年,但是我们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得知,阿里巴巴在2017年进行的科研的大力投入,而科研的投入就是阿里巴巴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没有让人失望的是2018年阿里巴巴的季报显示阿里云的销售额大幅上升,这给阿里巴巴的利润再创新高。
阿里巴巴这些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资是巨大的,已经是上市公司目前投资比重最多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阿里的收益也是巨大的。比如对阿里云早期的资金投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现在的阿里云已经可以为阿里巴巴带来大量营业收入,甚至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支付宝也是研发的收获,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又具有安全性也是源自于阿里的研发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目前核心电商业务仍是阿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业务增长潜力较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水平较好。阿里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保持自身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通过研发专利技术和提高科技水平让其他业务板块也快速增长,成为阿里未来收入增长的新动力源泉。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战略时也要注重财务风险,出现风险警报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方案,为公司的长久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阿里巴巴有宏大高远的格局,在阿里科技能得到善用,从而获得更多发展进步的空间。
结论
(1)研究结论
本文先根据企业的特征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取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代入财务分析中,构建了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体系。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财务分析中增加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点,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更加的全面、科学,让企业更加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构建了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特定企业各个因素的计算得出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观评价,使企业更好的了解目前的财务状况,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对自己的核心产品有更好的把握,在行业中拥有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本文因为没有对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足够的了解,所以仅仅针对电商行业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分析,构建的财务评价体系适用度不广,因而不同行业的财务分析受到限制,没有办法与不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把握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做到为所有行业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因为财务信息的局限性,所有笔者在数据采集方面有所不足,仅从评估指标的设计和应用指标来讨论企业计算结果的评估。并且对于文中实例的部分因为目前还没有18年最新的财报,只选取了17年的财报,在数据的选取上不够有时效性,希望通过对核心竞争力财务评价的研究,促进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这样可以让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具有科学性、全面性。
核心竞争力感觉是一个老调重弹的研究话题,但是我们将它与财务分析体系融合起来看时,就可以给予核心竞争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更凸显其价值性。
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 H. Meyer and J. M. Utterback. 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re.
- Durand T. Strategizing for Innovation: Competence Analysis In Assessing Strategic Change. Competence-based Strategic Management.1995:127-150.
- Prencipe A.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and product’s evolutionary dynamics: a case study from the aero-engine industry [J] Research Policy, 1997, 25:1261-1276.
- K.Coulter,Strategic management in action(1998.P135).
- 付泉.管理信息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 周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苏:江苏大学,2008.
- 易善康.深圳远望谷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 田金玉,马莉.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2(18):1-7.
- 郑丽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
- 陈海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学海,2004(1):166-172
-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 10 期.
- 李文生.基于系统科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8.
- 彭燕燕.以营销为导向的营销费用财务评价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9.
- 刘消寒.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11.
- 汤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会计信息解读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 年第 4 期.
- 王玉娟.企业品牌资产评估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05.
谢辞
在本文即将结束之际,我要由衷地感谢潘琰导师给予我的帮助,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次又一次地指出我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让我受益匪浅。潘琰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理论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平易近人的作风让我心怀感恩,是我工作和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大学读书生涯中遇到的每一个老师,是他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最后感谢财管所有的同学们,有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祝福你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