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当下研发活动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强度。研发支出一律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不在适用,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对此进行了重新修订,07年开始施行有条件的资本化。准则将研发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过程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开发过程的支出实行有条件的资本化。但

  1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我们已迎来5G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已成为企业立足的根基。企业要保证长远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扩大研发支出投入。为了规范企业研发支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财政部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处理进行了规定。2006年之前,我国研发支出一律费用化,但随着企业间愈加激烈的竞争,创新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的投入逐渐成为企业的日常活动。全额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不利于鼓励企业创新,2007年开始实行更改后的准则,将研发阶段分成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前一阶段的费用全部费用化,后一阶段的费用满足条件的予以资本化,不满足的部分纳入当期盈亏。但是对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界定时点并没有明确规定,“有条件”的资本化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管理者主观判断。这种模糊性很可能被管理者利用,为了获得更多自身利益进行盈余管理。
  2014年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进一步规范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监管通报》中曾指出上市公司存在利用研发费用资本化调整利润的倾向。对此证监会作出监管提醒,其中有条规定是“注意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形成的相关资产连续关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减值测试”。即通过研发费用过度资本化形成的资产可能是泡沫资产,随时可能因减值而消散。北斗星通为民营高科技企业且有部分国防装备业务,笔者希望通过对北斗星通的研究,分析我国企业运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法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以遏制资本市场上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
  1.1.2研究意义
  调节研发支出可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本期企业有高盈利可以通过提高研发费用化率调减利润,同样当期盈利较低时,可以调高资本化率降低当期费用,借此调整平滑利润。且在研发投入总额较大时,对资本化率进行较小调整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一些企业便将研发支出视作调节利润的有用工具。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当前学者们在盈余管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很少有学者从研发支出资本化这一明确方向进行研究。境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实证为主,研究案例的较少。本文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组合的方法,旨在为案例分析研究做补充。本文以北斗星通为例,通过分析公司披露出的数据来辨认公司利用研发支出实施盈余管理的情况。
  实践意义:分析研究北斗星通利用会计处理进行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可以更具体的了解这一类盈余管理的操作方法及其识别方法。可以为规范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准则提供建议。同时引起投资者对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的关注,减少因财务报表过度盈余管理美化而导致的信息偏差而造成的损失。股东可以有针对性的监管管理层,预防管理层的短视行为,确保公司研发活动顺利开展和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1.2文献综述

  1.2.1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研究
  (1)全部费用化
  Bill(1998)对英国资深会计师进行调查访问,在当时大多数会计师支持将研发支出全额费用化,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发支出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并且他们认为比起会计处理应该更加注重会计披露。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和普霞与廖沁芳(2005)以及刘琼(2015)也认为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应该全部费用化,研发活动的成果难以预测,所以为了切合谨慎性原则应将研发支出全部视作费用。而且,我国一直有相关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扶持,研发支出将逐渐成为高科技企业经常性支出,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更加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全部资本化
  Paul(2002)、Baruch、Doron(2005)等人研究发现,财务信息与研发支出资本化之间有着极高的相关度,企业为了改善市场和财务信息之间关系可以将研发支出视作资产。因此研发支出如果全部资本化将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Dennis(2007)基于对英国公司的研究,发现全部资本化能带来更高的未来收益率。
  国内研究方面,朱爱光(2003)和关勇军(2011)等均认为研发支出全额资本化更具合理性。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是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所有研发项目是相互作用而非孤立的,虽然仅从一个项目上看研发支出全部视作资本有损稳健性原则,但久远来看,各项目很有可能在未来产生共同经济效益。这样一来,研发支出显然是一项资本化支出,且由于从研发项目总体上看在未来有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所以将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满足会计信息稳健性要求。
  (3)有条件资本化
  Jeff(2001)、Mustafa(2015)等人发现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会产生一系列危害,将研发投入全额视作费用也是不准确的,应将满足条件的部分予以资本化。他们通过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规定会导致许多研发密集型企业即使未出现财务困境,也同样会出现财务报告亏损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会使市场的流动性变得更低,给资本市场带来潜在危害。
  王君彩(2000)、汪海芳(2001)、王宇峰(2003)和周苏娟(2006)等人对研发支出的特征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具有不确定性、滞后性、外部性等特征,使得研发支出不适合全额资本化处理。但全额费用化研发支出不利于无形资产的培养,不利于鼓励企业创新其技术,进而会损害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研发支出还是应该有条件资本化。境内从2007年开始实行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境内专家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准则变化后的利处。王亮亮等(2012)通过研究2006年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也认为研发投入满足条件的部分视作资本更符合研发投入的经济本质,有利于增强财务报表的价值体现。徐修乾(2009)颇具创新地提出了将研发支出视作费用的部分纳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范畴,认为如此处理更切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1.2.2盈余管理研究
  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和探讨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时至今日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仍有诸多争论,主要是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及识别三方面。
  (1)在盈余管理定义方面
  Healy、Wahlen(1999)认为,企业的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或者构建真实业务调整财务报告就是盈余管理,即用美化过后的公司财务绩效迷惑利益相关者,并对一些基于财务数据的约定活动造成影响的行为。
  国内学者界定盈余管理定义一般是以盈余管理为非欺诈行为为基础的。宁亚平在2004年就率先提出了盈余管理不同于假造和操纵盈余的观点。肖家翔和李小健(2011)也认为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层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得个人利益或者企业价值达到满意状态的一个过程,比如利用会计手段或者构建真实发生的交易行为,但前提是不能触犯既定的会计原则。洪本云和李连军(2013)通过分析所有者权利结构和盈余管理,进一步更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定义。他们觉得盈余管理是企业控股股东、管理层等内部控制人为了达到平滑企业利润或获得个人利益的目的,通过应计项目、构建真实交易、利用核心收益等方式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一系列行为。
  (2)在盈余管理动机方面
  Prencipe、Markarian、Pozza(2008)通过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最强的两种动力是债务契约和收益平滑。Hazarika(2012)通过对比主动辞职和被动辞退的CEO与公司盈余管理是否有关,发现被动辞退的CEO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联性极高。且在CEO离职之前,如果企业经营绩效较差,无论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动辞退的CEO,在其离开前均会进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盈余管理。
  我国的大部分学者经研究认为,我国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最强的动机是扭亏为盈和再筹资。张昕(2007)、叶志锋(2008)等通过研究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挂牌公司时察觉,我国挂牌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是为了取得筹资与再筹资的资格以及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控,避免退市。周思维和胡志磊(2012)还发现,我国挂牌公司管理人员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还包含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三大动机。
  (3)盈余管理的识别方面
  许艳和廖理(2005)研究发觉,投资者已能辨认一部分盈余管理,如通过非主营业务进行的盈余管理,但对于通过操控应计项实施的盈余管理仍属于“盲区”。谢加涛(2010)通过研究我国A股上市公司还发现,企业实施的盈余管理越大,新增的长期借款越少,这也是识别盈余管理的一个途径。李蓓蓓(2013)则结合境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新动向,总结出主要可通过经验和模型来识别盈余管理。
  1.2.3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研究
  Dickhaut(1989)和Nicholas(2009)研究发现如果管理层负责的研发项目有失败的风险,管理者为了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名望会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行为。Sweeny在1994年研究发现:在债务契约即将到期前企业会采纳提高盈利的会计政策,以降低违约的风险。Jeff(2001)以为如果容许管理层运用主观判断规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及其摊销期,这就会给蓄意美化和扭曲财务报告成果提供附加机会。Landry、Suzanne(2003)以加拿大的437家研发高度密集型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觉当企业可以选择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时,企业会操纵这种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以此来满足债务契约条件或用来满足管理层对经营业绩的预期。
  境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动机方面,屈文彬,郭强(2007)从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动机角度,深入分析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及有条件的资本化三种情况,发现管理层只在一个较小的步骤实施盈余管理就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且盈余管理可存在研发支出决策前和研发支出发生后。许罡、朱卫东(2010)及冯延超、梁莱歆和王艳(2011)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为了达到避免亏损、平滑收益和债务契约的目的,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倾向于将研发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程度随研发投入数额增高。同样,和红伟(2014)以2009年深沪两市主板中的33家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得出:由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规定存在的缺陷,模糊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定,给企业管理者自主选择资本化程度的权利,为企业盈余管理留下了较大的空间。管理者极有可能利用其来调整资产负债率,达到债务契约的动机。曹晓丽,彭索醒和陈海声(2017)进一步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时觉察到:公司操纵研发支出的资本化程度要考虑权益投资人与债权投资人的利益要求,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保持在一个安全范围。
  企业传递的信号未必可靠,张燕(2011)研究发现市场无法直接辨认企业所传递信号的真假,但可以从企业总体的盈余管理水平估计企业研发支出被利用的可能。企业整体的盈余管理程度高,其传达的信号可靠性较差,市场由此会给出负的定价。为了识别企业中的盈余管理问题,罗欣(2012)结合我国部分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中对研发支出的披露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几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冯子萌(2019)提出,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比不同年度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二是基于会计原则中谨慎性的判断标准,结合企业实现的业务经济,判断其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选择是否符合会计谨慎性。
  钱进(2017)研究了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以2013—2015年间的创业板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仿照陆建桥模型查验企业应计操控性利润的方式,构建研发支出资本化关键因素的回归方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成果表明真实资本化在短期内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长期呈正相关;非真实资本化则相反。管理者用此操纵公司价值。
  1.2.4文献评述
  总结上述文献,境内外学者在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可以概括为:一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该全部费用化,一些学者认为应全部该资本化,大多学者则支持有条件的资本化。有学者提出了新的方法,如将研发支出费用化的部分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二在盈余管理的定义方面,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大多学者认为其是合法调整;对于盈余管理动机一般可理解为扭亏为赢,平滑利润,再筹资与报酬契约;手段分为应计项目与构建真实交易两种。三,在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的联系方面,依据学者们进行的大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由于研发支出规定存在的缺陷,研发支出很可能成为管理层有力的盈余管理工具用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1.3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境内外研究近况,研究思路和方式,以及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该部分主要对研发支出的定义、会计处理方式,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法,操纵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为案例介绍部分。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北斗星通的公司概况。
  第四部分是对北斗星通研发支出的现状进行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北斗星通是否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然后分析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分析北斗星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所导致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建议。综合理论与案例的研究结果,对北斗星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总结,并给出遏制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主要阐述了本文存在的局限性。

  1.4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是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联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梳理境内外的相关文献,了解研发支出的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盈余管理的定义、手法和动机的研究历程,了解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空间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之后的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案例分析部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解析企业是如何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即通过研究北斗星通现状,分析其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和手段是什么及对这个企业有何影响。最后对前文的一系列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提出具体建议。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研发支出

  2.1.1研发支出的定义
  研发即研究与开发,英文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研发是须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的科学性创新活动。研发支出涉及研发过程中的原料消耗,研发职员工资,研发过程中的借款费用等。研究阶段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主要是对有关科学技术的调查与实验。开发阶段是对研究阶段产生的知识性成果升华形成无形资产。
  2.1.2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1)全部费用化
  全部费用化是指将研发活动所有的支出计入期间费用。由于研发项目是否会成功,是否会带来未来收益均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出于谨慎性原则,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可以减少企业纳税,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也避免了研发过程中的人为操纵。进而采用该方法的代表国家是X、加拿大、德国等。
  (2)全部资本化
  全部资本化是指将所有研发活动支出视为资产,并在有收益流入时进行摊销,符合收益配比原则。此方法有利于鼓励企业创新,但当研发项目无法产生收益时会虚增企业的资产。采用该方法的代表国家荷兰,瑞士等。
  (3)有条件的资本化
  2007年我国开始将研发过程分成研究和开发两个部分。研究阶段的支出纳入期间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需按具体的内容进行评定,符合要求的纳入无形资产,其余部分纳入期间费用。该方法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但存在界定不明的问题,即如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有条件”的条件具体为何?使用该方法的代表国家是中国、英国等。

  2.2盈余管理

  2.2.1盈余管理的定义
  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争论在于其是否合规。X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合法的范畴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但X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事实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来谋求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在非合法的范围内。
  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魏明海提出的“管理层出于契约动机或为了有针对性的扰乱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的判断,选择各种手段来调整财务报告的行为就是盈余管理。”[[30]《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
  2.2.2盈余管理的手段
  现在关于盈余管理手段的一种分类如下:
  (1)应计项目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操纵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改变本期盈余,并在以后期间调平。例如,对于固定资产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折旧方式和折旧年限调整当期的利润。虽然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处理方式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企业可根据具体业务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于研发支出,其阶段的划分时点,满足资本化的“条件”需要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2)真实交易
  安排真实交易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安排具体交易事项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销售操纵,通过构建本期虚假销售暂时提高本期利润;二是生产操纵,可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本期产品成本,虚增本期利润;三是费用操纵,可以利用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的调节操纵本期利润的增减;四是关联方交易,如母子公司利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商品购销或者以很低的利率进行资金借贷;五是资产处置,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者管理层为了个人或企业利益可以出售资产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六是资产重组,置换或转让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同时注入优质资产。当上市公司处于困境或面临退市的风险时,往往以资产或债务重组的名义,以自身不良资产换取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而改善企业的资产状况。七是股票回购,当企业的股价下跌时,管理者为了维护股价稳定往往会回购股票提高每股收益,以此向公众传播经营良好的形象。
  本文研究的是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
  2.2.3盈余管理的动机
  (1)收益平滑动机
  股价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态的好坏,净利润又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的净利润稳定向上时会向市场传达良好的信号,有利于股价稳定,同时也更有利于企业筹资。当企业利润波动较大且盈亏不定时,市场自然不会看好该企业,致使股价下跌,融资困难。当企业可能出现利润大幅波动时,管理层会有平滑收益动机。
  (2)扭亏为盈动机
  我国法律规定,公司近三年持续盈利才具有IPO的资格。除此之外,退市制度中也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会暂停上市。企业为了上市或者不退市通常会进行盈余管理,扭转利润从亏到盈。
  (3)债务契约动机
  企业为保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进行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当自有资本不能满足时需要举债融资。借入资金要求在固定日期还本付息,且债务契约上一般会规定借贷资金的限制条件。企业一旦违反了相关债务条件,债权人会立即收回资金。企业再进行举债也会非常困难,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报酬契约动机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即公司实行两权分离制。在两权分离制下公司的管理层往往只是公司高级雇员。股东为了激励管理层全力工作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激励措施的要求往往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导致管理层获取的利益依赖于企业利润。当利润过高时少记一点,利润过低时多记一点,从而达到各期利润的平稳,营造经营良好的形象获取当期的激励收益。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更注重自己眼前的利益提前确认未来的利润来提高自己当期收益。管理层由此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2.3相关理论基础

  2.3.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指作为委托者的股东以明示或隐含的契约雇佣作为受托者的管理层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利,以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付出相应的报酬,即所有权将经营权让渡。但委托方与受托方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股东希望企业获得长远利益最大化,管理层希望自己在短期内获得较大利益,二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2.3.2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各类人员收集到的信息存在差别。掌握充分信息一方居于有利的地位,倾向于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达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居于不利地位的一方会想法设法从有利一方获取信息。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操纵盈余美化财务报表,利益相关者接收到的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可能受损。
  2.3.3信号传递理论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传递的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是否良好,将对股票价格产生直接影响。股票价格下跌表明市场对该企业未来不看好,股票价格上涨表明市场对该企业的未来发展看好。由于投资者一般对非利好消息更为敏感,为了保证企业的市场价值,在企业经营状态并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盈余管理调整财务数据,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因此当企业在制定对外披露信息时会考虑市场的反映,会尽量提供利好消息。

  2.4操纵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目前随着外部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的研发支出披露日益规范,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界定存在主观性,二是相关数据披露不充分。
  2.4.1界定存在主观性
  2006年财政部对研发支出的准则规定进行了从新修订,为了使研发投入得到更合理的计量,准则指出可以将研发投入有条件的资本化。由于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各项目的开发进度也不尽相同,准则中并未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明确的划分,有条件的资本化的条件的判断依赖会计职员的专业素养。企业很可能利用其实行盈余管理。
  2.4.2相关数据披露不充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该当对研发活动中确认为无形资产和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金额进行披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对企业进行披露的明确要求,加之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以及对本企业的研发活动的保密或者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盈余管理来美化报表,企业往往并不会明确披露。这也增加了财报利用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

  3北斗星通案例描述

  3.1公司简介及治理结构

  3.1.1北斗星通公司简介
  北斗星通是于2000年9月由周儒欣、李建辉以货币出资方法联手设立。2006年4月18日,北斗星通变更为股份公司。2007年7月上市股票代码002151。公司的业务模式为“产品+系统应用+运营服务”,主要立足于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导航定位及其他导航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四大类:基础产品业务、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国防装备业务、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业务。[北斗星通公告]
  3.1.2股权结构及其治理层结构
  (1)股权结构
  北斗星通自上市以来经过多次股权变动。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周儒欣,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2016年开始持股),王春华(2015年开始持股)和李建辉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其中周儒欣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儒欣与李建辉共同创立了此公司,且有多次一致的股票质押行动,可能为一致行为人。从表3-2可以看出,周儒欣和李建辉在2011年至2018年间持续减持,可能存在大股东套现问题。为了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抬高股价,企业有可能为美化报表操纵盈余管理。尤其是周儒欣不仅是大股东,董事长而且还兼任总经理,北斗星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北斗星通十大股东
  股东名称 持股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周儒欣 146290659 28.52
2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58754406 11.45
3 王春华 23454689 4.57
4 李建辉 21658856 4.22
5 王海波 7133073 1.39
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鹏华中证国防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5370449 1.05
7 浙江正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691194 0.91
8 新余华信智汇企业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3969356 0.77
9 贾延波 3017487  0.59 
10 胡刚 2445037 0.48
合计     53.95

表3-1
大股东持股数变化

持股百分比(%)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周儒欣 50.32 47.89 47.89 48.16 37.6 33.58 31.5 28.52
李建辉 6.39 6.39 6.39 6.42 9.26 6.02 5 4.22
王春华         6.48 5.57 5.56 4.57
  表3-2
  (2)治理结构
  据法令、法则和公司规章的要求,公司董事会须设董事9名,其中包括独立董事3名;公司监事会须设监事5名,其中包括职工监事2名。公司董事会下应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4个专门委员会,明确分工,保证公司健康运行。北斗星通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下设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但是北斗星通存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且还为大股东的现象。这就加大了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盈余操纵的风险。
姓名 职务 任职状态
周儒欣 董事、董事长、总经理 现任
李建辉 董事、副董事长 现任
  表3-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图3-1基本治理结构

  3.2公司研发支出情况

  3.2.1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比重高
  北斗星通是国家主管部门授权从事北斗系统运营服务业务的首家企业,相继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北斗星通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所从事领域为创新型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以支持企业发展。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在开发阶段费用允许有前提的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资本化程度依赖管理层判断。如果管理层当期多资本化1000万就可以在当期减少1000万费用,增加1000万资产,提高当期的利润。据表可以看出北斗星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占净利润的百分比非常大,2014年至2018年每年均在60%以上,在2016年甚至高达101%。查阅北斗星通2011年至2013年财报,发现公司并未对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情况进行披露。资本化率过大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将研发付出全部费用化那么公司的利润会受到重大影响。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图3-2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比例
  3.2.2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波动趋势不一致
  北斗星通2011营业收入增幅47%而净利润增幅-6%,2012年营业收入增幅17%而净利润却增幅46%,2015营业收入增加率17%,净利润增加率-7%。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这种非相关波动存在一定风险。2015年不寻常增长率主要是因为企业并购增加了约50%的管理费用,且融资后的财务费用增加约16%。2016年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提高,导致2016年管理费用大幅减少,净利润增长率较前一年增加。截止到2018年企业因并购产生了约15亿的商誉,且商誉减值损失约5亿,但是企业的利润猛增,2018年净利润是2016年的2倍多。净利润增加主要系关联公司赔款所致。上文中提到北斗星通的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增加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图3-3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环比增长率
单位:万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营业收入 48480 56950 77840 95410 110800 161700 220400 305100
净利润 3842 5600 6463 5091 4742 6002 11500 13150
  表3-4
  3.2.3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比重高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是衡量一个企业利润质量的重要标准。信息服务行业的资本化率平均为20%,而北斗星通的资本化率平均为50.5%,2014年达到58%,最低为41%但仍高于行业平均值(见下图)。如此高的资本化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个好现象,高资本化率可能说明企业利润质量有待商榷。无形资产的价值可能被高估,应该进入损益的费用可能资本化了。企业的价值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上升,但在以后期间无形资产的摊销的费用可能会影响以后各期。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图3-4资本化率
单位:万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研发投入 7963 7933 5153 5951 6914 11340 18881 23951
资本化金额       3437 3497 6033 9424 9730
  表3-5

  4北斗星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

  4.1动机分析

  4.1.1是否有平滑收益的动机
  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有很大依赖性,为保持发展活力须要加大创新力度。研发投入能否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发有时周期长,投资者能否用其来获得未来收益也存在很大风险。所以为了融资考虑,企业一般会进行盈余管理美化报表。
  查阅报表,2013年以前并未详细披露有关研发支出的信息,在2014年报表中披露企业开始选择更谨慎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方法,但2014年资本化率高达58%,这是否说明企业以前的资本化率更高。2011到2013年利润稳步增加,2014年有所下滑为企业费用化率升高所致,但总体稳定增长。企业每年均有大量XX补助投入,如下图,XX补助是企业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有可能为了更快摊销递延收益,加大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来弥补利润。2018企业的资本化率40%左右,而行业资本化率为20%左右,如果在现有净利润基础上,按行业平均资本化率每期再多扣除20%研发投入费用之后,再将XX补助剔除,据表4-1企业净利润情况将会不容乐观。这将会降低企业的价值,极大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因此,企业有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平滑收益的动机。
  2011-2018部分损益明细
单位: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净利润 3842 5600 6463 5091 4742 6002 11500 13150
扣非净利润 3491 1325 1204 1406 77.86 5449 3514 —42340
20%研发投入 1593 1587 1031 1190 1383 2268 3776 4790
纳入损益的XX补贴 603 1003 1574 2371 3159 2331 127 101
                 
  表4-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图4-1XX补贴占净利润情况
  4.1.2是否有报酬契约动机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可知,企业有时进行盈余管理可能是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公司的长远发展。北斗星通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总经理为一人。大股东兼任管理层为大股东套现营造了条件。2011年至2018每年派发的现金股利都较高,2011年至2018年周儒欣共减持21.8%的股份。截止2018年北斗星通累计扣非净利润—0.91亿元,且公司2018年公司商誉减值约4.5亿,存在商誉暴雷情况。说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且极大损害了小股东利益。大股东持续竞价减持股票借此大股东进行套现18亿[[31]莫让研发投入资本化成为盈余管理新工具],结合上文分析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有理由认为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以此获得自身利益。
  大股东减持情况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每股收益 0.21 0.25 0.24 0.13 0.13 0.11 0.21 0.21
周儒欣持股百分比 50.32 47.89 47.89 48.16 37.6 33.58 31.5 28.52
每股派发股利(元) 0.3 0.1 0.05 0.115 0.1 0.15 0.05 0.07
  表4-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图4-3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对比
  4.1.3是否有债务契约动机
  公司从金融机构或银行借入贷款,在债务契约中通常有对款项用途和企业经营状况的要求。为了使经营成果满足一定条件避免债权人撤资,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北斗星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当平均水平,流动比率均高于1,最高达到3。企业偿债风险较低,所以债务契约动机并不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流动比率 3.18 1.72 1.65 1.37 2.61 1.95 3.14 1.80 2.10
资产负债率 25.13% 39.12% 44.41% 49.77% 29.5% 26.58% 20.40% 31.24% 35.10%
  表4-3
  4.1.4是否有扭亏为盈的动机
  我国上市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动机就是扭亏为盈,法规规定连续3年亏损的企业将被强制退市。北斗星通从2007年挂牌上市至2018年间累计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48亿元,累计扣非净利润—0.91亿元,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并不良好。但利润表利润表现良好,净利润呈现出升高趋向。公司在2014至2018年间均有大量研发投入资本化,2016年资本化率突然升高,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比重超过100%,其他时期也均在60%以上。资本化金额过大,净利润质量不高。根据表4-1数据,企业每年净利润均为正数,未出现亏损。假设每期剔除XX补助和企业资本化率高于行业资本化率多资本化的金额,净利润依旧为正。故而扭亏为盈不是北斗星通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

  4.2盈余管理手段

  4.2.1资本化率较高
  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研发强度,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生物制药类企业的研发付出资本化水平普遍偏高。准则并未规定各行业合理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数据表明信息技术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一般平均为20%左右。如图3-4北斗星通的资本化率2014年至2017年都在5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在净利润中按行业平均多扣减20%的研发费用,企业净利润将大大降低,所以企业用高于行业平均的资本化率减少企业当期费用,提高企业当期纯利润,使净利润维持在平稳状态。与资产有关的当局补助计入递延收益在满足条件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如图4-1XX补贴在2014至2016年中一直是净利润的重要部分,企业的高资本化率可能为了尽快摊销XX补助,平滑利润。
  4.2.2模糊披露研发支出信息
  在2010至2013年公司并未披露有关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和详细情况。未在无形资产相关项目的报表附注中详细列示本年度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数值,使得报表中相互关联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无法明确显示,这就为企业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4.3对公司产生的影响

  4.3.1短期稳定但不利于长远发展
  利润的稳定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利润的稳定不仅能说明企业良好的经营状态,向市场传达利好消息,而且有利于企业筹资。2011年到2013年企业净利润如图4-1稳定上涨,企业向外债务融资取得大笔现款。同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获得大笔XX补助,较高的资本化率会尽快摊销递延收益。且2013至2016年XX补助占纯利润的比例较大。在短期内企业利润稳步提高,表现出良好经营状态。
  企业获得的XX补助主要与资产相关,企业会为了本期摊销更多XX补助金额而提高资本化率,但是长期下去企业每期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增多。由表3-5,2011年和2012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相差不多,但据表4-5可知,2012年摊销较2011增加约1倍多,企业2011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可能过高。无形资产摊销期一般有数十年之久,长此以往必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011-2018年借款融资表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债务融资(亿元) 1.69 3.027 3.826 0.815 2.788 4.121 7.997 11.83
  表4-4
  
  2011 2012 2013 2014
无形资产摊销(元) 8652172 17001940 23263432 29422208
  2015 2016 2017 2018
无形资产摊销(元) 34552053 41944578 51413556 73346211
  表4-5
  4.3.2损伤小股东利益,损害公司形象
  北斗星通2015至2018年围绕北斗系列进行了大规模企业并购,大规模并购需要大量现金。企业需要融资到更多的现金来支持企业的活动,必须向市场传递良好消息。2014年至2018年企业的研发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比重均在60%以上,净利润质量不高。2018年北斗星通商誉减值4.5亿,剩余10亿,发生商誉暴雷现象。但盈余管理平滑了各期利润,美化了利润表。投资人只根据企业的利润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实表现得良好。但实际上北斗星通累计扣非净利润-0.91亿,为股民赚取的净利润极为有限,甚至为负数。企业的这种做法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长时间会让投资人丧失对该公司的信心,损害公司形象。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对北斗星通财务数据的分析,察觉北斗星通存在下列盈余管理行为。一,2011至2013年并未详细披露有关研发支出的相关数据,2014年报表中披露开始采用更谨慎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方法,2014年资本化率58%,说明以前年度更高。公司利用高资本化率减少企业当期费用,平滑企业利润。二,公司资本化率较高,存在为尽快满足递延收益摊销条件的可能,XX补助在2011年到2016年都占有较大比重。三,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稳步增长企业的净利润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获取融资。截止2018年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扣非净利润为负,但利润表表现良好,向市场传递了非真实信号。
  5.1.2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问题
  根据会计准则,研发支出在会计处理上应设计很多科目,除了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科目外还涉及原料,员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额费用化,开发阶段有条件的资本化,资本化部分计入无形资产,费用化部分计入管理费用。
  北斗星通2011年至2013年并未披露研发支出资本化信息,管理费用中也未披露科技开发费用。2014年开始进行披露。但是并未在管理费用中明确哪些属于开发阶段,哪些属于研发阶段。也并未明确研发投入涉及的科研人员的工资,原材料等,笼统计入科技研发费用这一费用项目。北斗星通利用这种模糊明细费用化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不利于有关人员识别。

  5.2建议

  5.2.1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对研发资本化盈余管理的关注
  首先,上市公司应该严格执行两权分离制,避免大股东兼公司高层的现象出现,以防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公司长远发展。其次,对于具体的研发项目,每个项目都规定具体负责人,书面报告各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的情况,并附上相关证据,以备以后查验,减少研发项目计量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然后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制定会计职员的免责条款,防止管理层胁迫会计职员协助其进行盈余管理。最后,在公司建立匿名举报制度,实现全公司的共同监督管理层,保障公司整体利益。
  5.2.2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力度
  对于研发支出事前的防备很重要,过后的监控同样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该重视该方面的问题,以其专业的审计怀疑态度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收集准确可靠的审计证据,分析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金额是否可靠。如果发现研发支出有任何不合理之处立刻通知企业调整。
  5.2.3制定更加细化的政策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对研究开发过程中计入当期盈亏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部分进行披露,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缺乏对披露的具体要求,致使各公司披露口径不一致。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依赖于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管理费用,未进一步细化。XX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上述缺陷针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要求,明确各行业具体的研发披露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划分的时点,根据不同项目制定具体达标要求。明确规定各行业资本化率的计算和规定上限。在维护企业商业机密的前提下,详细披露研发支出。这样可以为各行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可防止各行各业利用研发差异进行盈余管理。
  5.2.4加大有关XX部门审查力度
  首先,注重培养会计信息审查者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意识,对于虚假信息和违规操作,相关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及时曝光和处理。其次,监管部门应该对企业展开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规范企业盈余管理。同时,监管机构中不同单位加强信息沟通,避免监管不到位或监管重复,各监管机构划分明确职责,各自针对相应监管范围来制定处罚措施和奖励机制,降低企业风险,防止企业过度盈余管理,减低信息质量,损害投资人利益。

  结语

  本文以北斗星通为例,尝试分析企业存在的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并给出具体结论希望改善企业当前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笔者只能基于公司已经披露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并且,数据分析可能含有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所做的判断和推理,并不能完全保证判断和推理的准确性。同时,本文也只是根据相关理论对案例公司进行分析,并未展开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很多行业,笔者只是选取了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一家公司进行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希望今后能够对问题展开深切研究,为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行为供应助力。

  参考文献

  [1]廖沁芳,和普霞.关于企业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5:54~55
  [2]刘琼.对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博弈问题的研讨[J].财会研究.2015:215~216
  [3]朱爱光.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分析[J].时代财会.2003:60~61
  [4]关勇军.浅谈研发投资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22~23
  [5]王君彩,王淑芳:论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财务处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
  [6]汪海芳.知识经济条件下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1):39~42.
  [7]周苏娟.探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努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6,(10):113~114.
  [8]王亮亮,王跃堂,杨志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开发支出及其经济后果[J].财经研究.2012,38(02):49~60.
  [9]徐修乾,张杰军,吴运高,杨博.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06):64~68.
  [10]石瑾,任维娜.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不足与改进[J].财会通讯.2012,(19):68~69.
  [11]杨以诺.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探讨[J].会计改革与创新.2016,Vol.8(15):100~102.
  [1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09):62~66.
  [13]肖家翔,李小健.盈余管理定义解读[J].财会月刊.2011,(29):81~82.
  [14]洪本云,李连军.基于盈余管理实施主体的新定义构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01):71~75.
  [15]张昕,任明.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83~86.
  [16]叶志锋,胡玉明,纳超洪.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1):118~124.
  [17]胡志磊,周思维.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基于实证会计理论“三大假设”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2,(06):68~71+161.
  [18]廖理,许艳.中国投资者对不同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5,(09):1268~1272.
  [19]李蓓蓓.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0]屈文彬,郭强.研发支出会计政策与企业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2):34~36.
  [21]许罡,朱卫东.管理当局、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基于新无形资产准则研究阶段划分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
  [22]王艳,冯延超,梁莱歆.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动机研究[J].财经研究,2011(4).
  [23]和红伟.管理者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4).
  [24]曹晓丽,彭索醒,陈海声.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基于软件发行业上市公司[J].财会月刊.2017,(33):35~40.
  [25]高立蓉.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与信号传递[J].现代经济信息.2013,(6):140~141.
  [26]罗欣.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37~38
  [27]冯子萌.长生生物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西部皮革.2019:91~92
  [28]钱进.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7.
  [29]刘诗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以华力创通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9
  [30]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
  [31]熊锦秋.莫让“研发投入资本化”变成盈余管理新工具[N].证券时报.2019-10-23(A03)
  [32]Anne Cazavan-Jeny,Thomas Jeanjean,Peter Joos.Accounting choice and future performance:The case of R&D accounting in Fr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0,3(2).
  [33]Bill Nixon.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views of UK company accountant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1998,6(2).
  [34]Burgstahler D,Dichev I.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99~126.
  [35]Cazavan A.J.and Thomas J.The negative impact of R&D capitalization:A value relevance approach[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6,Vol.15(1):37~61.
  [36]Daley L.A,Vigeand R.L.The effects of debt covenants and political costs 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thods.The case of accounting for R&D co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95~211.
  [37]Dennis Oswald,Paul Zarowin:Capitalization of R&D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Stock Prices.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7.

  致谢

  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四年的时间里,有轻松也有紧张,有开心也有失落,是对我将来的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四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撰稿、讨论与修改后,毕业论文也即将到达尾声,在整个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研究的不易,知识的广阔。对我自己而言,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首先,我最要感激我的导师xx,从论文开题,到定稿,我的导师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我读大学期间,我的导师不仅是我在学习中的榜样,也是我生活里可亲可敬的尊长。在此谨向xx老师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其次,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这四年的时光中我们共同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家,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所有同学给予我的关心、温暖与支持。衷心的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的校园时光。
  最后,谢谢辛苦为我核阅论文,参与答辩的专家老师们。论文中的不足与疏漏之处,请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使我能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向老师们表达衷心的谢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38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2月8日
Next 2021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