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国家实施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水平和进步。其中,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一个国家的进步。因此,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是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组织,大学生的垃

  实施卓有成效的垃圾分类制度绝非易事,在广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上要多下功夫,多做走访问卷等工作。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将来不管学生是考研还是就业,都是要去社会上工作。若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推行垃圾分类,那么作为意见领袖的青年一代人就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青年人作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人群和社会建设的缔结者,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会培养下一代垃圾分类意识,引导上一代去如何实现垃圾分类,激发连锁反映,势必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学校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要循序渐进地推行垃圾分类,这样才能达到垃圾意识的培养。只有学生的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才能够达到环保意识的增强目的。垃圾分类意识的重要性,远远要比实施垃圾分类工作还要重要。其影响着将对未来的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垃圾

  垃圾是围绕着人类的永久性话题,只要社会发展,垃圾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我国人口基数大,垃圾产量也相对要多,垃圾分类势必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所要一起攻克的难关。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垃圾分类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然选择,能够卓有成效地缓解因垃圾所导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二)垃圾分类的概念

  垃圾分类是把垃圾分类存储、分类管理和分类处理按一定规章或准则,加工处理转变成二次利用资源的一系列有益于环保的活动。转变垃圾的资源利用价值和经济实用价值是实行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任务,已达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目的。垃圾分类处理得当是可再生资源,处理不得当就是整个地球的“病毒”。要想从根源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就要求我们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三)垃圾分类意识的概念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晴雨表”,作为青年一代,接受网购环境影响,对生活消费品消耗量巨大,导致垃圾的产量多、种类多样繁杂,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这使得大学校园必然成为实施垃圾分类的主战场。垃圾分类意识,指社会群体对垃圾分类的自主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能够促使社会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其影响着垃圾分类进行的深度。垃圾分类意识如果能调动起大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能动性,并向整个国家范围内扩散起来,这对垃圾分类工作将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我校作为农业类的大学,对于环保、资源和环境更应该有深刻的认知和意识。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问卷分别从大学生垃圾分类认知程度、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和垃圾分类意识行为这三个维度展开的调查,来分析本校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进行调查,共编辑16道问卷题目。

  (二)施测过程

  本次调查在2020年3月份到4月份发放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所有问卷均采用线上作答的形式对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13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占125份,有效率94.70%,都是来自学校各个年级学生,主要以本科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为主,调查结果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当前校园内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三)问卷结果分析

  经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整理、问题归类和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及必要性认识
  表1.1您觉得学校有实施实行垃圾分类的必要吗?
表1.1 您觉得学校有实施实行垃圾分类的必要吗?
没有 不清楚
91.67% 4.55% 3.79%
  在学生对垃圾分类必要性认识的调查,有91.67%的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只有不足9%的人表示不清楚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见表1.1;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较高,超过60%的学生对垃圾分类有明确定义和有待进一步了解的,只有不到7%的人不清楚垃圾分类的,见表1.2。说明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是较高的,而且认为实施垃圾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表1.2 您对垃圾分类有过了解吗?
有明确定义 没有明确定义 不清楚 想进一步了解
34.85% 31.03% 6.82% 27.27%
  2.学校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及现状满意

表2.1 您认为学校注重垃圾分类工作吗?
重视 有提倡没行动 偶尔
42.42% 35.61% 21.97%
  通过对大学生接受垃圾分类重视及现状满意度调查,发现有42.42%的人,认为学校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有35.61%的人认为学校有提倡但没行动实施,剩余的21.97%认为学校只是偶尔会垃圾分类,见表2.1;对学校垃圾分类的现状满意度,其中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占将近6成,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占4成,见表2.2。说明学生对学校的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够,满意度调查也只占多一半人。由此,可以得出学校要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工作。
表2.2 您对学校现行的垃圾分类情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1.36% 47.73% 35.61% 5.30%
  3.学生最关注垃圾类别及教育宣传
表3.1 您最关注的是哪一类型垃圾处理?
可回收垃圾 厨余垃圾 外卖垃圾 快递垃圾 毕业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25.67% 6.06% 38.64% 10.61% 4.55% 12.88% 1.52%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垃圾(如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外卖垃圾、快递垃圾、毕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进行分类,不难看出学生最关心外卖垃圾的处理,其次可回收垃圾占约25%,有害垃圾占约13%,其余的厨余垃圾、毕业垃圾和其他垃圾占约12%,见表3.1。在接受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经常有和有时有将近60%,很少有和根本没有占40%。大学生最关心的外卖垃圾中,近4成的人关注外卖垃圾,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外卖的需求之大,并且对外卖的垃圾处理尤其关心。在接受垃圾分类教育宣传方面,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会影响其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知偏差。
表3.2 您有没有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看到过垃圾分类宣传呢?
经常有 有时有 很少有 根本没有
20.45% 41.67% 26.52% 11.36%
  4.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愿及学校现行垃圾制度满意度调查
表4.1您愿不愿意学校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呢?
愿意 不愿意 视情况而定
75% 6.82% 18.18%
  通过大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处理及对垃圾分类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里绝大多数的认识愿意垃圾分类的,只有不到7%的不愿意垃圾分类,见表4.1。对学校现有的垃圾下楼和周三公益回收的满意度来看十分的乐观的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只占15%,而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占到绝大多数,见表4.2。由此可看出学校在垃圾处理的政策实施的合理有效的,并且能被据大多数人接受。
表4.2 您对学校实施的垃圾下楼和周三公益回收满意吗?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30.30% 54.55% 12.88% 2.27%
  5.学生日常处理垃圾的方式及对不良行为态度
表5.1 您在平时怎样处理垃圾?
所有垃圾一起扔 有意识地按照垃圾分类扔 废旧电池等危险品分开放 其他
43.13% 26.88% 27.50% 2.5%
  在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上,大部分人虽然有意愿实现垃圾分类,但是还有43.13%所有垃圾一起扔:26.88%有意识按照垃圾分类装垃圾;27.50%会把废旧电池等危险物品分开装,见表5.1。所有垃圾一起扔是学校的常态,而就我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而言,所有垃圾一起扔是学校的常态,有意识地扔垃圾占少数,把废旧电池危险物品分开扔是一定程度受到小时侯老师教育的影响。
表5.2 对于垃圾桶内垃圾外漏与臭味外泛,您会介意吗?
不会 有时会
68.94% 23.48% 7.58%
  就日常对不良垃圾现象的垃圾桶内垃圾外漏与臭味外泛会影响您对垃圾分类的投放,不会这样做的人占7成,有时会的占23.48%,而会的只占7.58%,见表5.2。可见我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是有待提高的。
  再者就是你不小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外,你会捡起来重新扔到垃圾桶内的问题调查来看,会执行的人占87.88%,有想法但不行动的人只占到4.55%,不会的人占7.58%。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素质行为还是很高的,不良的垃圾投放行为占极少数。
表5.3您在扔垃圾时失误扔在垃圾桶外,您会重新捡起来再扔吗?
不会 有想法,但不行动
87.88% 7.58% 4.55%
  6.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方法及其障碍因素
表6.1 您觉得哪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
完满讲座 张贴海报宣传 开设通识课 制定学校规张制度 学生会或社团活动 校园广播站宣传 其他
13.31% 16.86% 13.91% 21.30% 16.27% 15.98% 2.37%
  在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方法中,制定学校规张制度是占比最高的,其次是张贴海报宣传、学生会或社团活动和校园广播宣传是占比15%以上的,开设通识课和完满讲座分别占比13.91%和13.31%,其他占2.37%,见表6.1。这也说明了,把垃圾分类纳入校规是有必要的,通过学生会、海报宣传等形式是可以达到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的。
表6.2 您觉得垃圾分类存在哪些障碍因素呢?
垃圾桶分类明显不明确 垃圾桶数量不足 觉得不愿意分类 分类没意义,暂时不起作用
48.76% 22.39% 16.92% 11.94%
  在垃圾分类处理的障碍因素总结中,其中认为垃圾桶分类明显不明确的占5成,其次是垃圾桶数量不足的占2成,最后觉得不愿意分类和分类没有意义,暂时不起作用的占3成,见表6.2。这就可以反映出垃圾分类处理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公共硬件设施的不足和意识宣传不够到位所导致的。

  三、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问卷统计结果,能够直观地看出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不足

  学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具备,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会关注垃圾分类并且愿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但现实实施过程中只有极少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将所有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一并打包扔掉。其限制因素主要是因为学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太薄弱,对日常生活中的多数垃圾的分类并不够明确和垃圾桶分类标注的不明确及数量的不足。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自觉性,真正把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二)学校垃圾桶等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学校要双管齐下地对垃圾分类工作和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单靠学生的自制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在垃圾分类上的足够重视和配合。学校校园垃圾桶还采用的是旧款的,而且没有专门管理垃圾分类的办事处负责。再有,学校有专门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和废旧口罩回收箱,可以看出学校在垃圾分类方面也是有所行动的。学校在公共设施方面的垃圾桶,应该跟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经过实地考察,现行的学校垃圾桶针对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两个分类,在垃圾桶的两侧都设有灭烟处,这样的垃圾桶在我们早些年间,就已经运用了。在垃圾桶的投资和创新方面缺乏进步。在疫情期间学校还单独出来废弃口罩垃圾桶投放处和每个书院都配备的回收废旧衣物收集箱,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垃圾分类意识一步步地提高。同时希望学校在公共设施垃圾桶方面加以重视起来。

  (三)学校对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可以在书院楼下,餐厅内部或者校园街道上张贴海报及宣传知识学习垃圾分类。虽然举办过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例如在公益模块举办向小学生普及分类教育课堂和垃圾分类答应宣讲,单单依靠这些活动,也达不到提升整体大学生的垃圾意识。学校得优化垃圾分类设施,创新改革学校后勤管理,不要只是进行简单的普通管理。在垃圾分类管理上的措施,可以推行到学校后勤管理上面,让学生可以身处在一个垃圾分类意识浓厚的大环境中去,这样的环境影响学生,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地主动自觉的接受垃圾分类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垃圾分类制度推行的障碍,促进垃圾分类意识的提升。

  (四)缺乏实施垃圾分类的大环境

  垃圾分类意识的薄弱和客观大环境的影响下,加之地区管理不注重垃圾分类,导致垃圾分类难以实行。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学校内部缺乏相应的垃圾分类政策和公共设施不完善、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高、垃圾分类投放的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原因阻碍了学校学生对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最终导致其意识与现状实施之间的错位。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垃圾分类在环保教育只是其一部分,但是垃圾分类意识这种主观的东西,一旦形成却对环保意识会产生较大地影响,会极大地推动者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对策

  根据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从而促进本校学生对校园垃圾分类意识提升。

  (一)建立学校内部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循序渐进地推行符合本校情况的校园垃圾分类制度

  为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能够长期有效地实施下去,学校应该建立学校内部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规章,把其内容纳入新生手册,作为一项准则来推行实施。同时也要设立相应符合学院情况的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办事机关,来更好的配合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1,制定新生手册
  就像这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一样,学校制定了一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返校手册》学校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规章和准则。如可依照校区垃圾的地域分布设计出人性化的垃圾分类指南手册,学长们可向新生们介绍垃圾分类基本内容,可作为一项学校特色向刚入大学的新生科普大学这个有趣的“小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可向在校学生发放一本具有本校特色的垃圾分类手册,应包括:垃圾分类对我们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尽快适应步入社会的基本技能保障,同时开始学习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垃圾分类图标的含义等,并附上细致而全面的投放标准,学校应发放印各种对应颜色分类图标的实名制垃圾袋,尽量做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垃圾分类,让手册方便理解和判断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在学校展览框中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彰显学校的先进性和科学化。准,学校应发放印各种对应颜色分类图标的实名制垃圾袋,尽量做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垃圾分类,让手册方便理解和判断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在学校展览框中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彰显学校的先进性和科学化。
  2.举办垃圾分类交流活动
  学校每年都有去X和德国的交流计划,师生们可以将借鉴国外的垃圾分类制度,交流学习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未来去大城市和国外发展奠定基础,更加突出了本校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树立良好的环保现代化学院形象。另外,学校应该举办关于能够提高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例如设计垃圾分类箱的模型创意大赛,和原创的垃圾分类题材相关的影视、绘画和娱乐项目,和面向社会举办的“变废为宝”角色扮演的抖音创意大赛等,把评选机制交给社会,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潜力,结合当代学生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的推行“网络+娱乐+学习+青春”教育培养理念。鼓励学生们积极接受社会的改变,顺应时代的步伐,勇往直前。结合我校的完满教育学分培养机制,在公益模块中规定学分的奖惩制度,每年定期评比,设置专门的演讲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综合实力。

  (二)建立健全学校中垃圾分类回收的公共基础设施

  设计不同功能垃圾桶分别安置在个书院、餐厅、教学楼、体育场、街道安置点上。学校可以开展通识课和完满讲座请交流生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垃圾分类推行程度,让同学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可了解我们跟别的地区的差异,从而提高其对垃圾分类认知,同时也让人才可以流动起来,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1.根据学校自身合理配置垃圾桶
  垃圾桶的分布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应地数量和特殊种类的,餐厅和书院的垃圾桶设置应与教学楼等地方应有所区别。学校应同时照顾到人口经过的数量与时间、校园内绿化面积、街道间距的合理化、垃圾桶功能取舍、垃圾的种类等人为和环境因素,在优化学校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2.“私人定制”垃圾桶
  学校可以联合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赢,企业可以在宣传自己产品的同时树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建设垃圾桶上,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员工成熟的市场经验,设计一些有自己企业logo的专属垃圾桶,材料可选择时下流行的环保材料,例如麦秆材质的垃圾桶。
  3.学校定期发放有色垃圾袋
  学校可以同时借鉴韩国和日本实施的“垃圾袋实名制”措施和我国大城市上海、宁波等地区的垃圾分类政策。在本校试行推广,学生会配合班干部每周去各个书院了解情况,包括外卖垃圾袋、危险物品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分别用对应不同的颜色,这就让学生一步一步的适应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监督学生对应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中,垃圾袋要落实到每一个书院的每个宿舍,届时不同书院可以设计处不同的垃圾袋和垃圾桶,书院内部成立垃圾分类办事小组负责讲解垃圾袋的准则和特殊情况处理办法。在管理的同时,把学生的完满学分也纳入进来,并根据各个书院各个宿舍的表现,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奖惩方法。

  (三)细化具体垃圾分类事项

  1.把不同年级具体群体细分
  比如针对大四毕业生的毕业垃圾,现行的处理方式是通过跳蚤市场和XX回收来实现的。学校还举办通过闲鱼app定期的捐书活动,学生既可以加到学分和app相应的奖励以外,还可以整理其不用的书籍,增强了资源的可利用性。针对快递垃圾,应该在快递收取处,设置快递垃圾回收点,在指定位置对快递的垃圾纸箱盒子进行回收利用。还可以回收学生用过的纸张以及学校办公用具的废旧纸张、废旧塑料瓶等等。针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学校的厨余垃圾主战场应该在餐厅,但是也有学生有时候也会选择外卖,外卖事物的处理方面还是有待改善和监管的。针对有害垃圾电池等等,设置的地区应当有所不同,尽量保持远离人群,及时处理有害垃圾,避免对人群和生态产生危害。针对各个年级的不同,可以学习国外,循环利用书籍,让大家形成一种爱护书籍的意识,为下届同学可以更好的利用书籍学习,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百利无害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监管机制
  学校可以借鉴消防知识的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基地,亲身去感受垃圾分类带来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在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的时候形成环保意识。学校在垃圾分类方面,要有硬件配套设施外,还要在学校不同地区多个基点,张贴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着实推进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与提高。要形成一种舆论监督机制,对不良行为学校要加以制止,开会点名批评。学校要调动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能动性,为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开创更好的垃圾分类教育平台。

  (四)推行“校园垃圾分类+互联网”

  1.推行垃圾分类app的使用
  可以借鉴本校实行的“易校园app”,app的应用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解决了学生充饭卡的麻烦,而且还可以方便查找自己的消费记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学校也减少人员经费问题。如果把“垃圾分类+互联网”推行出台的话,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还能够迅速地扑捉信息。
  2.采用公益考察制
  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对一个公民考察标准,就是做公益采取一定地鼓励机制,鼓励机制会对一个人未来找工作,做事情会采取优先考虑的。创新性的推出“互联网+校园垃圾分类”机制,再结合具体的学校情况,会在就业推荐上面或者评奖评优方面采取优先考虑制度。还可以纳入学生档案的记录,这也是推动垃圾分类意识形成和提高的途径之一。每年评选优秀的垃圾分类标杆,与时俱进地走“校园垃圾分类+互联网”科学发展观道路。

  (五)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在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

  1.汲取成功经验,创新管理
  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心中。大学生由于接受教育的内容丰富、对待新兴思想上是要高于其他一些受众群体的。因此,在借鉴国外和大城市的成功经验方面,大学生更容易适应垃圾分类制度。例如韩国和日本实行的垃圾分类制度,学校应该积极与韩国和日本高校进行合作。在方便文化交流的同时,还可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院的影响力。同时也可让学校的学生与留学生相互交流,促进人才的流动,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垃圾分类,取其精华,融汇贯通的制定垃圾分类制度,同时学习他们国家和城市的细节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应用——推广
  学校在成功推行垃圾分类同时,势必会引起整个山西地区的关注。山西地区的各大高校宣讲本校成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背景、影响措施等等,分派相关的人员去各大高校指导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在别的高校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争取做到垃圾分类常态化。不断地学习垃圾分类,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再进行推陈出新,融合改造成学校的政策。加之互联网的强大推动势必会引来全国高校的目光,加强合作,认真出策划学习,互相交流,争取帮助其他高校有成效的推行垃圾分类。全国高校也应当树立起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一系列的高校垃圾分类措施,强有力地推进垃圾分类体制。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提高环保意识是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广大高校要认识到垃圾分类意识的重要性,其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进展,每个人都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提高垃圾分类意识也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为早日实现富强国家而拼搏。

  结语

  垃圾分类工作是实现垃圾减产的同时兼顾了资源合理优化功能,长期推行下去势必会使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的。大学作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社会群体,其对垃圾资源化利用化程度高,实行强而有效的垃圾分类制度,能够促进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当然,培养出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对实行垃圾分类工作势必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如果我校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有了较大的成效,那么一定会在整个山西省形成模范教育试点,在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扩大全国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着实会一呼百应的群起效仿借鉴成功经验。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我做起,从我身边做起,从而带动全社会分类回收。相信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公共设施的不断改进,垃圾分类处理会有一个灿烂光明的未来。垃圾分类要“知行合一”,就是要把垃圾分类意识与垃圾分类行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推进社会进步。作为XXX有思想有担当的一代人,我们应该做这样的环保使者,肩负起复兴中华的使命,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1]张曼曼.关于改善我国垃圾分类现状的思考——基于对某大学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调查[J].绿色科技.2018(08)
  [2]江宏川,曹云梦,汪熙博,耿直,曹勇宏.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调查及管理建议[J].管理观察.2019(24)
  [3]陈泠璇.关于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研究——以蚌埠市为例[J].农家参谋.2018(10)
  [4]郭延柱,王艳艳,王聪杰.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及运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81-183.
  [5]梁晓莹,刘聪颖,李丽莹,胡静,张伟洁,广州花都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8(05)
  [6]沈丽圆.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总结与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例[J].现代交际.2018(15)
  [7]张斯亮.宿舍垃圾分类管理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
  [8]谢有为,段伟方,陈彩剑,罗新乐.长沙市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
  [9]欧阳璐,林芬,邱伟.赣州市某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现况调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03)
  [10]张所鹏.大学生垃圾分类回收行为调查分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低碳世界.2016(03)
  [11]许开华,张宇平,赵小婷,程青民,欧阳铭志.回收哥O2O平台开启“互联网+分类回收”新模式[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10)
  [12]叶健飞,马慧民,李祥祥.城市垃圾分类回收逆向物流监管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物流科技.2015(07)
  [13]张文嘉,赵子娴,田经.天津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张文嘉,赵子娴,田经.新西部.2019(27)
  [14]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理论模型构建研究阳生态经济,2009(12):135-141.
  [15]黄小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2(4):218-220.
  [16]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管理评论,2009,21(9):108-113.
  [17]王莹,赵泰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6);188-192.
  [18]马诗院,马建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I>.环境卫生工程,2007(1):12-14.
  [19]罗仁才,张莹.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7(26):30-31.
  [20]Teach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Phases,Competencies,and Case-Based Learning[J].Ricardo S.Morse,John B.Stephens.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Education.2012(3)
  [21]Houston,D.&Delevan,S.(1990).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AssessmentofJournal Publications.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6:675—677.
  [22]Stallings,R.&Ferris,J.(1988).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WorkinPAR,1940—1984.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1:581—583.
  [23]Webull J.Evolutionary game theory[M].Princeton:Princeton Press,1995.
  [24]Wiliam H.Sandholm.Population Games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M].Cambridge MA:MIT Press,2011.

  致谢

  非常荣幸能够在xxxx大学xx学院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四年青春与记忆。四年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有真挚的友谊和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本篇论文的成功撰写,离不开导师专业的修改和细心指导,感谢导师对我的良苦用心。最后,我要感谢我大学中遇见的一些朋友,有朝夕相处的舍友们、有一起工作的班干部们、有每天一起上课同学们和有互诉心事的好朋友。感谢相遇,用心相守。再见了!我的大学时光。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53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2月18日
Next 2021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