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研究

在现代师范教育体系当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主动适应时代需求,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辅助教学,才能提高教师以及师范生的教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现实生活中,师范院校是文理兼收,由于长期的专业思维与所处环境的不同,他们应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师范院校在招生时是文理兼收,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表现出一定差异,差异的存在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效果,进而对整体教育发展和改革产生影响[1]。综观研究现状,已有的相关领域研究主要以师范生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对于专业对师范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影响研究,目前主要建立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尚且没有专门的研究进行数据上的证明。本文的研究以期能为师范生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建议。

  (一)研究意义

  对于在校师范生来说,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为了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增强中小学教师的素养,国家于2014年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2]。该《标准》主要从五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要求中小学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活动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目前,该《标准》不仅仅是地方教育部门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指引,也是各个师范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主动适应信息化挑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补充相关技能和知识,是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次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尽可能探索文理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在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在一定范围内为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提供可行的合理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并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系列分析过程。在具体应用方面,文献分析法主要用于了解与师范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文献,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是实证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分析多种手段的实证分析,研究文科专业学生和理科专业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知识、技能和意识态度等方面是否有差异。已有的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一般都遵循意识——知识掌握——技术掌握——应用情况的研究路径[3],本文研究为了使调查分析更具有针对性,直接分析文理师范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差异。此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11月,12月回收整理。一共设计了20个题目,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教师信息技术素质要求的五个方面(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来设计问题,综合考察了学生的意识态度、能力等因素。本次调查研究主要形式为在线调查,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表1、表2分别是从性别和学校位置对本次调查对象概况的描述。  文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研究
  根据表1和表2,本次有效样本共238人,其中男104人,女134人。学校位置在城区的有135人,学校位置在农村的有58人,学校位置在片小的有26人,学校位置在教学点的有19人。

  (二)指标制定

  以往关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往往是从意识到知识、到技术、再到应用的全景式的“扫描”,而本研究侧重于了解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现状、应用能力及影响应用的因素等,是一次焦点的“直击”。我们以应用为核心,从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技术、意识态度以及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量。首先,第一,评价指标是关于文理科生对指导应用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知识的掌握,主要了解文科生与理科生掌握的教育技术软件和知识的程度,例如是否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发展过程;第二,评价指标主要考察了不同专业学生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是否具有差异,类似的问题有:是否认为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等;第三,主要了解了不同专业学生教育技术的应用状况,比如曾经利用什么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或教学等问题;第四,考察了不同专业学生对应用教育技术的建议,比如阻碍应用教育技术的因素,希望接受的培训等问题。本次问卷调查评价指标的选取覆盖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个方面,考察了文理科师范生从意识到行为全过程的差异。同时,在了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之前,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文科师范生与理科师范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是否有差异,这样可以识别文科师范生与理科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是仅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体现在生活中。

  (三)文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

  本次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卡方分析三种手段分析文科与理科师范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差异。
  1.描述性统计
  本次描述性统计主要列示和分析了文科师范生和理科师范生在应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对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需求方面的差异。根据描述性结果,文科生运用较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是“手机”,理科生运用较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是“手机”;文科生利用过的信息技术是“QQ或微信群布置作业或与家长沟通”,理科生利用过的信息技术是“微信推送信息”;文科生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级别是“能制作含视音频的PPT课件”,理科生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级别是“能制作含视音频的PPT课件”;文科生能熟练使用的是“PowerPoint”和“Excel”,理科生能熟练使用的是“PowerPoint”和“Excel”;文科生认为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典型示范课例”,理科生认为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课件”;文科生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最需要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的方法”,理科生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最需要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的方法”;文科生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最需要的是“教学资源(视频、课件、图片等)检索、获取、加工和使用”,理科生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最需要的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备使用”;根据描述性结果,文科生最需要的培训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融合的案例分析”,理科生最需要的培训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融合的案例分析”。
  相关描述性结果见表3、表4、表5、表6、表7、表8、表9和表10。
  
表3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您学会运用较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是a A.计算机 计数 74 80 154
总计的 % 31.1% 33.6% 64.7%
B.平板电脑 计数 60 81 141
总计的 % 25.2% 34.0% 59.2%
C.手机 计数 83 78 161
总计的 % 34.9% 32.8% 67.6%
D.网络教室 计数 61 74 135
总计的 % 25.6% 31.1% 56.7%
E.交互式电子白板 计数 40 39 79
总计的 % 16.8% 16.4% 33.2%
F.投影仪 计数 54 56 110
总计的 % 22.7% 23.5% 46.2%
G.其他 计数 9 9 18
总计的 % 3.8% 3.8% 7.6%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4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您利用过以下哪些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或教学a A.微课 计数 53 72 125
总计的 % 22.3% 30.3% 52.5%
B.微信推送信息 计数 78 97 175
总计的 % 32.8% 40.8% 73.5%
C.QQ或微信群布置作业或与家长沟通 计数 87 84 171
总计的 % 36.6% 35.3% 71.8%
D.网易云课堂 计数 47 39 86
总计的 % 19.7% 16.4% 36.1%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5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您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a A.能制作基本的PPT课件 计数 67 76 143
总计的 % 28.2% 31.9% 60.1%
B.能制作含视音频的PPT课件 计数 83 94 177
总计的 % 34.9% 39.5% 74.4%
C.能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 计数 66 67 133
总计的 % 27.7% 28.2% 55.9%
D.能制作网络视频课程 计数 54 59 113
总计的 % 22.7% 24.8% 47.5%
E.没有制作过 计数 15 6 21
总计的 % 6.3% 2.5% 8.8%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6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下列软件中您能熟练使用的有a A、Word 计数 66 74 140
总计的 % 27.7% 31.1% 58.8%
B、PowerPoint 计数 80 84 164
总计的 % 33.6% 35.3% 68.9%
C、Excel 计数 80 84 164
总计的 % 33.6% 35.3% 68.9%
D、Access 计数 38 42 80
总计的 % 16.0% 17.6% 33.6%
E、FrontPage 计数 34 24 58
总计的 % 14.3% 10.1% 24.4%
F、Authorware 计数 27 22 49
总计的 % 11.3% 9.2% 20.6%
G、Flash 计数 19 26 45
总计的 % 8.0% 10.9% 18.9%
H、视频编辑软件 计数 25 32 57
总计的 % 10.5% 13.4% 23.9%
I、微课制作软件 计数 20 20 40
总计的 % 8.4% 8.4% 16.8%
J、PS、美图秀秀等图片 计数 38 28 66
总计的 % 16.0% 11.8% 27.7%
K、音频处理软件 计数 14 23 37
总计的 % 5.9% 9.7% 15.5%
L、以上都不会 计数 1 1 2
总计的 % .4% .4% .8%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7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您认为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a A.优质教学设计案例 计数 57 67 124
总计的 % 23.9% 28.2% 52.1%
B.教育理论著作 计数 62 71 133
总计的 % 26.1% 29.8% 55.9%
C.教学课件 计数 65 80 145
总计的 % 27.3% 33.6% 60.9%
D.典型示范课例 计数 80 73 153
总计的 % 33.6% 30.7% 64.3%
E.教学名师点评 计数 58 68 126
总计的 % 24.4% 28.6% 52.9%
F.微课 计数 41 35 76
总计的 % 17.2% 14.7% 31.9%
G.其他 计数 8 13 21
总计的 % 3.4% 5.5% 8.8%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8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您目前最需要的是a A.前沿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式介绍 计数 56 61 117
总计的 % 23.5% 25.6% 49.2%
B.具体知识点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 计数 80 78 158
总计的 % 33.6% 32.8% 66.4%
C.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的方法 计数 81 82 163
总计的 % 34.0% 34.5% 68.5%
D.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研的方法 计数 65 73 138
总计的 % 27.3% 30.7% 58.0%
E.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价的方法 计数 59 53 112
总计的 % 24.8% 22.3% 47.1%
F.其他 计数 11 16 27
总计的 % 4.6% 6.7% 11.3%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9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您目前最需要的是a A.教学资源(视频、课件、图片等)检索、获取、加工和使用 计数 68 68 136
总计的 % 28.6% 28.6% 57.1%
B.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备使用 计数 58 70 128
总计的 % 24.4% 29.4% 53.8%
C.PPT交互功能的使用 计数 54 62 116
总计的 % 22.7% 26.1% 48.7%
D.Flash的运用 计数 46 53 99
总计的 % 19.3% 22.3% 41.6%
E.几何画板的运用 计数 45 45 90
总计的 % 18.9% 18.9% 37.8%
F.电子白板的运用 计数 37 29 66
总计的 % 15.5% 12.2% 27.7%
G.QQ在教育教学上的使用 计数 31 37 68
总计的 % 13.0% 15.5% 28.6%
H.微信在教育教学上的使用 计数 33 29 62
总计的 % 13.9% 12.2% 26.1%
I.图片的编辑和视频的剪辑 计数 29 33 62
总计的 % 12.2% 13.9% 26.1%
J.微课制作方法及相关软件使用 计数 24 27 51
总计的 % 10.1% 11.3% 21.4%
K.其它 计数 3 7 10
总计的 % 1.3% 2.9% 4.2%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表10
  专业 总计
文科 理科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您认为您最需要的培训的内容a A.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计数 54 51 105
总计的 % 22.7% 21.4% 44.1%
B.如何利用图片编辑工具教学素材处理 计数 58 56 114
总计的 % 24.4% 23.5% 47.9%
C.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融合的案例分析 计数 66 65 131
总计的 % 27.7% 27.3% 55.0%
D.多媒体环境下如何融合 计数 68 62 130
总计的 % 28.6% 26.1% 54.6%
E.网络环境下如何融合 计数 50 52 102
总计的 % 21.0% 21.8% 42.9%
F.利用 Excel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和制表 计数 38 44 82
总计的 % 16.0% 18.5% 34.5%
G.如何进行学科在线考试和测评 计数 31 31 62
总计的 % 13.0% 13.0% 26.1%
H.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 计数 25 24 49
总计的 % 10.5% 10.1% 20.6%
I.其他 计数 1 7 8
总计的 % .4% 2.9% 3.4%
总计 计数 118 120 238
总计的 % 49.6% 50.4% 100.0%
 
  2.独立t样本检验
  首先,为了考察文理师范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本文对第四题和第七题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专业为自变量,“第4题:近三年来您参加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总课时数是多少”、“第7题:您是否经常使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和同学、老师以及朋友进行交流”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11-1和表11-2,其中文科生118人,理科生120人。
  
表11-1组统计量
  专业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第4题:近三年来您参加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总课时数是多少 文科 118 3.94 1.392 .128
理科 120 3.75 1.355 .124
第7题:您是否经常使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和同学、老师以及朋友进行交流 文科 118 2.52 .566 .052
理科 120 2.42 .657 .060
 

 

表11-2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第4题:近三年来您参加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总课时数是多少 假设方差相等 .000 .997 1.071 236 .285 .191 .178 -.160 .541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71 235.554 .285 .191 .178 -.160 .542
第7题:您是否经常使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和同学、老师以及朋友进行交流 假设方差相等 4.148 .043 1.156 236 .249 .092 .080 -.065 .249
假设方差不相等     1.158 232.012 .248 .092 .079 -.065 .248
 
  通过对以上两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关于“近三年来参加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总课时数”,文科生的平均值为3.94,理科生的平均值为3.75。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的t值为1.071,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285,大于0.05,不显著,故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近三年来参加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总课时数无显著性差异。关于“是否经常使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和同学、老师以及朋友进行交流”,文科生的平均值为2.52,理科生的平均值为2.42。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的t值为1.158,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248,大于0.05,不显著,故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是否经常使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和同学、老师以及朋友进行交流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两题的独立t样本检验都表明,文理师范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并无太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文理师范生虽然培养了不同的专业思维,但成长环境较为相似,因此他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没有表现出较大差异。
  3.卡方分析
  为了考察文理师范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意识态度方面的差异,本文对第十七题、十八题和二十题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卡方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12、表13以及表14。
  
表12-1 交叉表①
  专业 合计
文科 理科
第17题:按您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是一种时尚但不清楚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什么 计数 24 24 48
专业 中的 % 20.3% 20.0% 20.2%
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 计数 65 60 125
专业 中的 % 55.1% 50.0% 52.5%
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计数 29 36 65
专业 中的 % 24.6% 30.0% 27.3%
合计 计数 118 120 238
专业 中的 % 100.0% 100.0% 100.0%
 

 

表12-2 卡方检验
  df 渐进 Sig. (双侧)
Pearson 卡方 .937a 2 .626
似然比 .939 2 .625
线性和线性组合 .419 1 .517
有效案例中的 N 238    
 
  通过表12卡方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卡方分析得到的卡方值为0.937,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626,大于0.05,不显著,故文科生和理科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3-1交叉表②
  专业 合计
文科 理科
第18题: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您的看法是 很需要信息技术理论和方法,应该把它立即用到教学实践中 计数 33 39 72
专业 中的 % 28.0% 32.5% 30.3%
有必要也有可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但是用法还不明确 计数 57 44 101
专业 中的 % 48.3% 36.7% 42.4%
信息技术是非常好,但是要改变原来的做法,所以兴趣不大 计数 20 24 44
专业 中的 % 16.9% 20.0% 18.5%
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联系 计数 6 12 18
专业 中的 % 5.1% 10.0% 7.6%
无所谓 计数 1 0 1
专业 中的 % .8% .0% .4%
其它 计数 1 1 2
专业 中的 % .8% .8% .8%
合计 计数 118 120 238
专业 中的 % 100.0% 100.0% 100.0%
 

 

表13-2卡方检验②
  df 渐进 Sig. (双侧)
Pearson 卡方 5.520a 5 .356
似然比 5.951 5 .311
线性和线性组合 .205 1 .651
有效案例中的 N 238    
  通过表13卡方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卡方分析得到的卡方值为5.520,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356,大于0.05,不显著,故文科生和理科生对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4-1 交叉表③
  专业 合计
文科 理科
第20题:您认为提高融合能力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 课题研究 计数 21 25 46
专业 中的 % 17.8% 20.8% 19.3%
专家讲座 计数 28 22 50
专业 中的 % 23.7% 18.3% 21.0%
师徒结对 计数 31 32 63
专业 中的 % 26.3% 26.7% 26.5%
观摩听课 计数 23 25 48
专业 中的 % 19.5% 20.8% 20.2%
微格教学 计数 14 14 28
专业 中的 % 11.9% 11.7% 11.8%
其它 计数 1 2 3
专业 中的 % .8% 1.7% 1.3%
合计 计数 118 120 238
专业 中的 % 100.0% 100.0% 100.0%
 

 

表14-2 卡方检验③
  df 渐进 Sig. (双侧)
Pearson 卡方 1.484a 5 .915
似然比 1.492 5 .914
线性和线性组合 .025 1 .874
有效案例中的 N 238    
 
  通过表7卡方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卡方分析得到的卡方值为1.484,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915,大于0.05,不显著,故文科生和理科生对提高融合能力最有效的培训方式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文理师范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意识态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和现实生活中作者观察到的现象有所不同,但是考虑到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并不局限在一所学校,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当前,各个师范高校逐渐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些跨专业的师范生综合素质活动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校园中[4],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的感染下,在信息技术触手可及的今天,师范生有意愿、有能力自主学习和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以补充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所以,整体上来看,不同专业的师范生都有相似的可能性接触到教育技术的相关课程,所以他们的教育技术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王龚.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周东岱,匡哲君,于颖,唐烨伟.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07):42-46+66.
  [3]黄雪娇.师范生信息技术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4]江慧,胡玉娟,吴迪.大数据时代本科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2):45-4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64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2月25日
Next 2021年12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