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摘 要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正在危害着世界环境。尤其是社会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垃圾治理势在必得。垃圾分类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程度,是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的一个关键措施。而大学相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小的生态部分,具有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消费量大的特点,并且大学和学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高校的日常垃圾也迅速增加,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此类状况在全国各高校大都相似,本文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垃圾分类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情况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垃圾分类,大学生,调查分析

 前 言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由于高校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2000年,拉斯基首次提出“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用不枯竭的资源。”xxXX在2020年考察浙江时又一次重复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的发展理念。说明当今环境良好发展更需要重视对垃圾的处理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面临着垃圾污染严重,并且资源紧缺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垃圾缺乏有效的回收与分类。所以进行垃圾分类,让资源再利用是如今的发展趋势。建设绿色垃圾分类回收机制,一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舒适,干净,卫生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可以增设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产业,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相对于大社会的治理,高校是新一代人聚集的地方,将垃圾分类从学校这个小社会实施可能更加合理。所以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高校成了城市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我国有3000多万名在校生,且大学生每日产生垃圾量近2000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如不将其进行回收必定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但是高校垃圾分类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良好的管理政策,硬件设施配备不佳,垃圾桶设置不完备,不利于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站在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山东交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性的建议和具体方案,帮助大学进行得当的垃圾处理并推广到济南各个地方,起到正态辐射作用。通过完善学校有关的处理方案,对未来的环境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1绪论

  1.1垃圾分类定义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的垃圾分类情况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组成成分,是否有可被再次利用的可能,是否可分解,需要怎样的处理方式来分类的。通过回收垃圾,让垃圾成为公共资源,然后一部分垃圾被填埋焚烧,一部分垃圾经过回收,循环利用后重造成有应用价值的产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等几方面的效益。

 1.2垃圾分类研究综述

现在国内外对垃圾分类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甚至荷兰已经把垃圾更为详细的分成15个门类。英国XX在50多万个垃圾桶上安装芯片用来探究垃圾产生量,以便于为垃圾分类研究提供依据;日本对垃圾材料,用途,回收处理方法做了细腻的研究,总结出了十分详细的垃圾分类细则;德国为不同的类别的垃圾桶规定了颜色,更便于人们进行分类提高效益。还有其他国家也有自己不同的治理垃圾分类的方法。由于社会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还有待遇进步,所以研究高校的垃圾分类更少,但是学校与社会也有共性,可以利用社会的垃圾分类方法来引导和研究学校垃圾分类,但也要进一步研究高校本身的垃圾分类。

bd86a56047c4426e75e02e5f514ae544  图表 1荷兰垃圾分类的种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垃圾的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和许多地方XX也认识到我们需要进行垃圾处理的工作。针对此类情况我国也进行了一些垃圾分类的有关措施,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有关的法规。到2019年底,我国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达到46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其它单列市,所以我国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7/10。并且,在2019年有26个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北京,杭州,武汉等,在2020年有济南呼和浩特,咸阳等三个城市出台了法律法规。还有一些地方,比如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强制进行垃圾分类,居民不按要求分类,便会按照法律及于处罚,有明显的成效。尤其是上海,从2018年底垃圾回收利用率由15%提高到2019年的90%,单位达标率也达到了87%。这说明上海垃圾分类情况也在逐渐改善。但是对于整过国家来说,许多措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措施也没有完善的很好,就导致我国现在的垃圾处理仍然是以混合的方式来收集,还有待提高。以学校的角度来看,更有很大的改正空间。我校现有接近三万多名师生员工,每人每天都要产生一些垃圾,不进行垃圾分类,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浪费,如废纸、塑料等完全可以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废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

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比如X,日本,德国,在20世纪时就开始推行分类收集垃圾的方法,国家XX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并且强制民众们遵守,在长期的思想影响下,让垃圾分类成为大众的习惯。尤其是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为垃圾处理建立了相关的法律,例如《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等这些法律都可以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日本的政策让他们居民在长期的锻炼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所以他们无论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良好的纪律来约束个人垃圾分类的行为。

1.3校园垃圾分类概念和研究综述

校园垃圾分类是指由学校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将校园内产生的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将垃圾变为公共资源的活动。目的是让资源有效回收,减轻社会垃圾分类的压力。

根据国家垃圾分类的有关准则,高校校园中的垃圾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和那些可以重新资源利用的废物。例如本身材质就可以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织物等这些材料有关的物品都可以回收。硬纸板主要包括书本快递盒,杂志报纸等。但是卫生用纸不可回收,因为它的水溶性太强。玻璃主要是各种玻璃器皿。塑料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盒,塑料瓶和其他一次性塑料用品,金属回收材料可以分为非铁类和铁类,主要指废铁,易拉罐,铁罐头盒等。织物主要包括的是布鞋,废旧衣物,床单被罩等。

不可回收垃圾是可回收垃圾以外的在自然界中可以自行分解的垃圾。比如说枯枝落叶,吃剩的果皮,剩菜剩饭等。

有毒有害的垃圾,是指对人体机能有一定危害的垃圾,它包括有毒的物质,有害的重金属,或者是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弃垃圾。比如说废旧的电池,用过的口罩,用完的医学用品,或者工业垃圾等。

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要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山东交通学院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可回收垃圾产生的最多,其次是不可回收物,最后是有毒有害垃圾,由此说明,学校产生的垃圾有很大的回收利用空间,进行垃圾分类十分有必要。

 2山东交通学院垃圾分类的调查情况

  2.1调查基本情况

  2.1.1问卷设计

通过翻阅有关垃圾分类的文献资料,编写出一份28题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高校学生的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行为,垃圾分类存在的现状及同学的建议进行研究。研究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当前阶段对垃圾分类的实行情况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2.1.2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为了体现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本次调研从山东交通学院随机挑选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填写问卷,有助于广泛而多方面的分析垃圾分类调研结果。本次调查的内容是学校的垃圾分类有关的问题,所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全天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对其他人员例如保安,食堂阿姨,超市工作人员等只进行了简单的口头采访,并没有进行问卷记录。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57份调查问卷,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比对以后发现,问卷有6份是故意乱答或错答的,所有有效问卷数为251份,有效率为97.67%。本次调查的样本人群中有 114位学生是女性,占总人数的 45.42%,有137位男性学生作答本问卷,占比 54.58%。问卷结果显示男性的人数比女性稍多,并且具有相似的垃圾分类需求。关于学生的年级分布,大二的学生最多,占据学生总数的 33.47%,大三的学生占比仅次于大二的学生,为 29.88%,而大四的人占比 21.51%;大一的学生占 15.14%。

901c9ff25815d73092c1f3c5a4a0f472  图表 2垃圾分类调查中各年级学生所占比例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观察法和谈话法的方式。为了保持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前期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资料查阅,合理编排问卷和访谈的问题内容及形式。中期向全校学生随机发放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在网上向全校的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可点击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来填写问卷。最终的数据统计结果,由问卷星小程序统计得出。

 2.2山东交通学院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2.2.1大学生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通过垃圾分类的251份,有效问卷调查,可以发现,8.76%的学生每天都会进行垃圾分类,34.26%经常进行垃圾分类,35.46%的学生,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他们却不经常做,15.14%的学生必要时会垃圾分类,还有6.37%的学生从不进行垃圾分类。学生们不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是制约资源可循环利用的一个重大阻力,因为学生不仅是产生的主要群体还是有效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除了学生,还有学校里的其他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一个数量巨大的集体,缺乏将以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和行动会让垃圾分类的工作更难完成。

 2.2.2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缺乏

一方面,是高校的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不高,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油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并不明确。本次问卷中对卫生纸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做出了调查,58.17%的学生选择可回收垃圾,39.04%的学生选择了不可回收垃圾,有2.79%的学生选择了流毒有害垃圾。此项答案为不可回收垃圾,说明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标准还不是十分明确。在问卷调查中,在19题关于校园日常垃圾处理的难度调查的问题上,有48.21%的同学认为比较困难,有26.29%的同学认为难度一般,11.55%的同学认为非常困难,只有11.55%和2.39%的同学认为垃圾分类比较简单或非常简单,产生垃圾分类难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不足,大学中缺乏一些实际有效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让高校学生缺乏适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因此学生遇到分类垃圾桶时可能会出现犹豫或者是随意乱扔的现象。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认知不高,在宿舍内,保洁人员只会把纸质和塑料有关的,可以再回收变卖的物品进行分类回收,对其他类型的垃圾混为一团,并且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种类也不清楚,所以垃圾管理人员对垃圾处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使即使学生将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收集时有又再次进行混合,造成垃圾分类效率低下。

 2.2.3对高校校园里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低

我国自垃圾分类政策出台以来,大部分政策注重在一些城市和乡村进行,并且在制定法律规定主要考虑城市垃圾分类,很少对高校的垃圾分类提出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求等,所以缺少成功的学校管理案例。但是高校校园的垃圾分类和社会上的垃圾分类有着同样的重要影响,加强高校垃圾分类和社会垃圾分类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虽然高校进行垃圾分类不能达到使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但是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不关注高校的垃圾处理状况,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2.2.4垃圾分类设施陈旧,垃圾桶数量不足

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很多设施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垃圾产生数量,并且出现而垃圾桶数量不足的现象。如今的外卖行业,快递行业等新兴产业会造成更多的塑料纸质用品,一次性餐具等垃圾的产生。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分类垃圾桶只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种类不全且垃圾桶较小,尤其是宿舍垃圾桶和教学楼的垃圾桶,经常会出现满溢的情况,各种垃圾堆放在一起,破坏学校环境。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同学们认为垃圾桶设置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数量过小,分类标志不明显,摆放的位置不合适等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无心进行垃圾分类,打消垃圾分类的热情,是当今垃圾分类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2.2.5学校缺少对垃圾分类的严格要求和统一管理

目前很多学校环境卫生的都不是学校直接管理,而是竞标物业公司并且由物业公司制定卫生标准,聘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由他们来收集垃圾,并将垃圾进行处理。但工作人员没有制定明确的分工,也没有清晰的垃圾分类标准。导致在实际的垃圾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只对垃圾中可回收变卖的部分进行回收,剩下的垃圾混合回收,且回收的资源也不能很好的处理,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垃圾处理,让复杂的校园垃圾回收难上加难。

  3高校日常垃圾分类及其管理对策

  3.1推广垃圾的回收利用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意识

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率,生活垃圾中至少有40%的成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将垃圾回收起来就可以减少40%的填埋量。因此减少填埋垃圾的数量,自然可以减少对国家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减轻垃圾数量对国家土地的威胁。其次,垃圾分类还能减少由于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垃圾焚烧的增加,世界空气的存在着对人类有害的细小微粒。例如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再造出800公斤好纸,挽救17棵大树。因此将资源重新循环利用,既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就需要我们要提高学生对垃圾及分类的重视程度。学生人数在高校占据很大比例,是学校的主体,抓好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内的工作,进而影响社会,促使社会上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好的进行。可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的意识加强,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垃圾分类的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用集体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去感化个体,逐渐的影响学生的内心活动;还可以利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垃圾分类的好处,让学生接受教师有关思想,促进其意识的形成;组织学生看一些生动有趣的电影或纪录片,让他们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他们可以很好的领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

 3.2举办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宣传活动,增加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

学生们徒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想要行动的心态是没有用的,还需要结合一定的垃圾分类的常识。高校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宣传活动的场所。学校内有充足的宣传优势,可以利用以课堂为主,以课下活动为辅,利用多方面途径增加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识。具体的方法为可以通过垃圾分类的班会课上有关知识教授,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垃圾分类知识。通过调查报告可以得出,高校大学生最希望通过一些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黑板报宣传栏,阅读有关的传单,参加讲座和知识竞赛的方式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还可以利用学生会等团体组织的号召力,不仅能让他们学到知识,还能够调动师生群体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让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风气,提高全校成员的环保意识以进行垃圾分类。对于工作人员的垃圾分类知识学习,我们可以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请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对他们教授主要有关城市垃圾分类的知识,比如垃圾的类别,方式与相关的处理,方法之类的内容。并鼓励他们亲身参与实践,让他们把知识运用到学校的垃圾分类管理上,因此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教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很好的解决全校人员在垃圾分类上知识不足的问题。

ad6bf26735d19d8c483eeeb9f82aad92  图表 3学生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垃圾分类情况调查结果

 3.3提高学校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制定一系列垃圾回收管理条例

据调查发现,高校存在对垃圾分类不重视的情况,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备,对全校成员的宣传不够等。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高校应该参照当地公布的垃圾分类办法,参照《济南市2019-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来完善高校日常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规定。学校管理规则可通过制作成分类指南的小册子,向全校师生分发,让在校人员通过阅读,了解学校的规定,更好的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校园垃圾分类的工作还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管理的学校部门,并在他的领导下带领各个二级学院分管成员共同工作,一同制定工作方法,明确职责分配,并进行协调工作。并且可以将山东交通学院的校园按照实际情况分成宿舍区教学区学生食堂休息,娱乐区绿化带等几个区域每个区都有专门负责的人员将校园垃圾分类更加具体化,更加有效。在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考核,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

学校每日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就需要人力物力来进行垃圾的回收和运输,需要支付的仅是清洁人员的人工费,垃圾运输费和处理费三项。如果学校不进行垃圾分类就进入垃圾处理厂,定会给社会的垃圾处理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因为国家需要进行垃圾焚烧和填埋地的建设,还要支付由于垃圾混合回收造成的二次污染垃圾的处理费用。如果学校进行垃圾的分类,并带动整个社会,可以减少国家垃圾处理的经济负担,学校也可以在垃圾分类中回收可资源化的垃圾进行变卖,得到一定的收入。因此,必须加强学校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机制,有效促进相关工作的实施。

 3.4增设新型垃圾分类垃圾桶数量,摆放时注意场所分布

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程度的判定是由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的,硬件不够完善,就会造成高校垃圾分类很难良好进行。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里,健全相关的设施。虽然学校内有分类垃圾桶,但分类不够完善,并且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不够清晰,可能导致垃圾分类出现困难。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山东交通学院垃圾桶的分类图标,让分类标志更加明显和清晰。垃圾桶的外观应该简洁,不应有过多的装饰,如果让垃圾桶成为装饰品而失去了本来的功能,不仅起不到良好的促进垃圾分类的作用还会造成经费的浪费。通过阅读国家指导文件《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标准》得知,红色垃圾桶对应的是有毒有害垃圾,蓝色为可回收利用垃圾,黄色是医用废品垃圾灰色,灰色代表有毒有害的物质和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样式简洁而颜色鲜明的垃圾桶可以让全校师生员工更容易辨别垃圾桶,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虽然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可以进行分类,但是还缺少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分类的容器,所以需要学校增设垃圾桶,让垃圾桶的种类更加合理。

其次垃圾桶位置的摆放也很重要。学校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都摆放有分类垃圾桶,但在有些地方摆放的数量明显不足。在宿舍经常会出现由于垃圾量而垃圾桶不足导致的大量垃圾堆积,在教学楼也经常会出现此类情况。针对问卷调查中高校学生的反馈,有25. 9%的学生认为宿舍生活区域需要增加垃圾桶的配置,有23.9%的同学认为教学楼公共区域,还有14.74%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内部应该增设分类垃圾桶。因此学校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在学校增设垃圾桶。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餐厅门口,十字路口,体育馆内,宿舍楼附近等。

 3.5创建校园二手交易市场,让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对资源的认识层面也有所提高。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愿意购买或者出售一些仍具有使用价值的二手产品,一方面可以低价购买到自己所需的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循环使用。学校里应该建立一个有规范的二手物品回收利用平台,并且可以学校间合作建立一个更大的校园二手用品市场。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会有大的二手物品需要处理,这是二手交易市场实施提供了基础。但是交易过程中会出现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提高自己出售的产品质量和提高学校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来解决。创建二手商品回收平台可以让部分耐用消耗品得到合理的回收再利用,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减轻工作量。

3.6健全信息化服务与垃圾分类监督与奖惩政策

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并实施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提高全校人员的参与程度。在当代社会,更多的人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金钱,权利,而往往会忽视自己对社会,集体的责任义务。尽管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但是也有惰性的存在,需要使用一定的。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大学进行垃圾分类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调查中47.81%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要求会严格遵守规定进行垃圾有效处理;24.7%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环保行为,无论有没有规定都会自觉的遵守;25.5%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很难做到;只有1.99%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与我无关,对他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因此,学校建立对垃圾分类实行强制的垃圾监督管理机制可以让同学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进行。但是在利益至上的原则下,如果不执行一定的奖励机制,这项工作也很难进行下去。在监督和激励政策配合下,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满足和对社会和学校的责任感。山东交通学院已经有宿舍卫生环境评比,并将此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中,但是需要进一步细化。可以在垃圾分类上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并对垃圾分类良好的宿舍实行物质激励和锦旗表彰,促进学生将可回收的废纸,塑料瓶,纸盒与不可回收的剩余食物和有毒有害的电池等物品区分开,提高学生分类的积极性。

结 论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垃圾分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即刻进行垃圾分类意义重大。而高校在这个社会有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对社会垃圾分类建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丰富、教育途径多样、教育效果显著的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自己的垃圾分类管机制,为开展“生态育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帮助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就巨大力量。垃圾分类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是让更多的资源可以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垃圾资源化管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一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进行环保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 能够为我国推行循环经济起一个领导的作用,为促进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基础协调的作用。在新时代进行垃圾分类并有效的进行实施,是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学校需要推广垃圾的回收利用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意识;举办一些有垃圾分类有关的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增加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健全信息化服务与垃圾分类监督与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真正让学校的垃圾分类有所改观。总之,进行垃圾分类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后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两年半年多的行政管理双学位生涯即将拉下帷幕,毕业论文也要面临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细心的帮我选择题目的内容,我的同学也在思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在这一过程中给我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让可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本文还引用了部分学者在知网上刊登的有关垃圾分类的文献,感谢他们的对我的思路进行的启发。这次毕业论文的撰写让我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很深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感谢老师的帮助让我可以写论文中开拓眼界,了解到许多原来不曾了解的部分。我还要感谢父母,朋友在我身默的支持着我,共同见证我的论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崔炜,孔少飞.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6(06):26+160.

[2]董超群,曾洁.垃圾分类应从高校做起[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7-8.

[3]狄晓颖,侯锦升.高校绿色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176-177.

[4]翟虎祥,范英梅,边佳怡,乔金雯,王景孝,王巍霖.高校日常垃圾分类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9(07):131-132.

[5]吕维霞,杜娟.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01):39-53.

[6]汪文俊,宾晓蓓,郭宁,刘军,蔡习标.率先进行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10):31-34.

[7]朱梦婷,宋晓亮,苗姜娜,刘畅,罗婷.绿色发展视角下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J].科技视界,2020(26):182-184.

[8]袁昕.建设美丽中国视角下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3):113-120.

[9]杨晓茜. 高校学生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其可行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0]张宏艳,王卓然.高校生活垃圾资源化管理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01):338-340.

[11]Chu Yinghao,Huang Chen,Xie Xiaodan,Tan Bohai,Kamal Shyam,Xiong Xiaogang. Multilayer Hybrid Deep-Learning Method for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Recycling.[J].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2018,2018.

[12]Lee,Kang,Kim,Kim,Jeon.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Korea based on fossil carbon fraction[J].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5,65(10).

[13]Xulong Lu,Xujin Pu,Xiaohua Han. Sustainable smart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system: A bi-objective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76.

山东交通学院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山东交通学院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2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711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25日
Next 2023年7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